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历史观的变革
马克思的哲学从人与历史的关系中把握了历史,将历史的主体定义为现实的人。现实的个人的生命本质是感性的对象性活动,而这种活动又总是以一定的方式存在着的,并具体地体现为现实的个人的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生产活动。这样,在马克思哲学的视野中,历史就是一种现实的个人的感性活动的历史,是一种实践生成中的历史。以此为基础,马克思阐释了现实的个人之实践创造历史的公共性原则。一、从人的实际生活中把握现实的个人存马克思是着眼于从“历史本身”出发来阐释历史的。在马克思看来,历史本身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孤立的存在物,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现实的历史本身,从来也不存在一个独立于现实的历史之外的自在的历史,因此,对历史的阐释必须着眼于历史自身。马克思发现,一旦将研究的目光聚焦在对现实的历史本身的无偏见的观察与描述中,马上会遇到一个显而易见的基本事实,即我们所言的历史不过是现实的人的历史。换言之,我们所言的现实的人也总是在现实的历史中存在着的人,这是马克思所确立的一个最为基本的事实。马克思的历史观就是从这一现实的前提出发的。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种理论上的循环论证。这是因为:以现实的人为前提去考察现实历史,总会因遇到现实的人是在现实的历史中存在着的人,而出现被当作前提的现实的人把现实的历史作为其前提的事实。其实,仔细分析起来,所谓的循环论证并不存在。原因很简单,对现实历史的考察并不是从某个未经审视的现存的东西或者概念、命题出发从中演绎出一切,相反却是要在这种考察中显露根据。因此,从现实的人出发而展开的对现实历史的阐释,并不是把现实的人或者现实的历史当作不言自明的现成的存在物从中进行抽象的演绎,而是要使它们自身的存在论基础不断得到彰显。就历史来说,它决不是一个固执于自身的抽象的存在物,它总是表现为一个生成变化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所说的历史指的是历史上所发生和经历的事情,正是这种“历事”的发生、生成过程才不断地呈现出历史的面相。不过,历史作为“历事”的发生和生成,并不是抽象的自身活动,不是抽象地围绕着自身的抽象不停息地旋转,而是表现为现实的人的历史。正如马克思所言,历史本身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现实的人的活动而已。这样,现实的人就只能作为现实的历史本身所固有的现实的前提,对现实的历史本身的阐释也就首先要以现实的人作为这种阐释得以实施的基本出发点。就现实的人来说,它并不是指那种作为抽象的类存在物存在的抽象的精神或者大写的人,而是指现实的个人。现实的个人的存在也并不是那种从单独的原子式的个人出发抽象出来的“原则个人”,也不是指那种与人的类存在相对立的存在,而是指那种能够彰显人的类存在本质的现实的个人的存在。因此,马克思从来就反对那种将现实个人与人类、把现实的人的个人生活与人的类生活割裂开来的做法,主张从人的个人生活与类的生活之间的相互关联中来把握现实的个人。马克思指出:“个人生活的存在方式必然地是类生活的较为特殊的或者较为普遍的方式,而类的生活必然地是较为特殊的或者较为普遍的个人生活。”从这一理解出发,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个人的生活表现不过是对类生活的表现和确证。因而,“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现实的个人的存在,现实的个人的存在“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这样的个人存在是指作为生命活动的存在。即实践的,亦即感性的、对象性的生命活动本身。可见,马克思所理解的现实的个人存在并不简单地指一种现成的个人存在状态,而是指作为现实个人生命活动的感性的对象性活动。前者不过是后者的结果,是对后者的确证。这样说来,马克思所说的历史不过是现实的个人的活动的历史,也就是现实的人的感性对象性活动的历史。这种历史从他们开始生产自己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时候就使其与动物区别开来。人通过生活对自身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生产,生产着他们的物质生活本身。这种物质生活本身既是人的生命活动的结果,同时也是人的实践活动所赖以开展的物质生活条件。作为结果,它确证人的实践活动的本质,属于实践主体所有,作为结果,它又构成其他人进行新的实践活动的前提和条件。这些条件不仅属于那些创造这些条件的人,而且也属于这些依此为前提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历史正是通过这些为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所共同拥有的作为实践结果存在的前提和条件这一公共性的积累而得到不断彰显的。因此,马克思在谈到他的新历史观的前提是现实的个人的时候,总是把这样的前提看作“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23即公共性活动和公共性条件。这样,马克思对历史的分析就不是像以前的思想家那样,从现实的世界之外的原因来解释历史,而是从现实的世界之中的现实的个人的活动出发来解释历史,并实现了现实的个人的历史、现实的人类史和现实的人的历史的有机统一。在马克思看来,现实的世界就是指现实的生活世界,即现实的个人在其中所生活于其中的现实的世界,它为现实的个人所拥有,是现实的个人活动的重要公共场所,或者说公共世界,它所显示出来的是现实的活动着的人们在其中所生活的相互勾联的现实的物质生活条件。正是这种相互勾联的物质生活条件,在人的历史性的活动中“不断采取新的形式,因而就呈现出‘历史’”。34二、现实个人生命活动的内在本质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人切入对历史的理解,应该说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马克思进一步把现实的个人理解为有生命的个人。在他看来,现实的个人的生命本质是活动,其生命活动作为感性的对象性活动,总是以一定的方式存在着的感性对象性活动、实践活动,并在现实个人的生命活动中具体的也是最为基本的体现就是现实个人的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来把握历史,实际上就是从这种物质生产活动出发来理解历史的。作为现实个人的最为基本的、通常也是先于其他一切形式的活动的具体的现实的物质生产活动,尽管表现出现实个人的平均的、一般的,最为日常的感性的、对象性的活动的性质,但是,这并不表明它是无关紧要的活动。恰恰相反,正是这种物质生产活动,构成了现实的个人以及其身处其中的感性的生活世界作为其结果被创造出来,连续不断的人的感性活动便造就了连续不断的历史。正是从这种意义上,马克思指出:“这种活动、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是整个现存感性世界的非常深刻的基础”。50从这一认识出发,马克思进一步指出,首先需要确定的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这种最为基本的人类历史活动及其存在方式,并通过对这种人类历史活动的深刻揭示绽露历史关系的本质,说明人类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样,马克思从现实个人的生命活动这一人的最为基本的生存活动出发,所确定的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就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首先是生产满足现实个人的生命活动得以持续的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满足现实个人的最为基本的生活需要,而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正是这种新的需要的生产显明现实个人的生命活动、实践活动是历史性的活动。现实个人的历史性的实践活动既把产生了新的需要的现实个人作为当前的生命活动呈现出来,同时这种生产了新的需要的现实个人也与曾在的现实个人相勾连,并指向将来的新的需要、新的现实个人的生产。在这里,时间性、历史性构成现实的个人生命活动的内在本质,并表现为在曾在、现在、将在的三种时间样态中敞开着的时间性的境域。正因为有了这样一种敞开着的时间性境域,以当前为其突出的时间样式的现实个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才能够在以当前的样式存在的同时将生产活动的历史不断地呈现出来。但是,在现实个人的生命活动中,一开始就纳入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还有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生活的人们开始生产另外一些人的增殖存在。显然,马克思在这里所谈论的现实的个人的增殖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生理上的过程,而是指的社会性的生产过程,它本质上与现实的个人对自身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具有同样的性质。因而,对马克思而言,现实的个人的自身增殖这一生产首先与首要的是社会关系的生产,是以肉体生产的方式所体现出来的一定的生活方式的再生产,它最初是以家庭关系出现的,“后来,当需要的增长产生了新的社会关系,而人口的增多又产生了新的需要的时候”24,家庭关系才成为社会关系中的一个从属的部分。现实个人的物质生活的生产作为现实个人的最为基本的生命活动、实践活动,表现为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说,现实的个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自然界之中的存在,他在自然界中生活,表现为是自然存在物,并在现实的个人的生产自身之生活的实践活动中敞开自身,它连同与之相伴一起敞开的人和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一起,构成对人与人的现实的社会关系的确证。同样,现实的个人也是一种时间性的、历史性的活动着的存在。这种存在作为在历史中、现实的生命活动中存在的东西,表明了这种存在与他人存在的共同存在。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共在,与在现实的个人活动中敞开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一起开放,共同形塑了人与自然界的自然关系和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这样,现实个人的生活的生产总是以一定的生产关系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生产活动尽管有时会通过自然关系,有时也会通过社会关系来表现自身,但是,这并不能说自然界、现实的个人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之间不具有任何的关联,相反,他们却以共在的相互开放的方式实现着在自然界、现实的个人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之间的相互关联,而在这一过程中所生成的社会关系则通过许多个人的合作这一深蕴描述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共在,而与此相生的便是一种能够体现这种共在关系的公共性价值的肯认。三、公共性的产生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马克思是在两种意义上理解和把握历史的:一是从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生产活动这一全部人类历史的基础和发源地出发,真正地、不加歪曲地面向全部人类历史,并使得这一历史从其本身、在其本身中呈现出来;一是从作为人的物质生产活动结果的“社会条件”出发,把历史理解为由一系列条件相钩连的公共性的历史。就前者来说,马克思是通过物质生活的生产进而把握精神生活的生产,提出物质生活的生产决定精神生活的生产的唯物主义结论;就后者来说,马克思主要通过对历史进程的把握理解历史。但是,无论哪一种理解,它们之间都不是相互否定的,而是都统一于对人的实践活动及物质生产活动的理解之中。从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来看,它首先表现为现实的个人的需要以及满足而展开的个人生活的生产,但是,个人生活的生产的满足又总是通过“社会结合的各种形式”的生产而使需要得到满足的。所以,马克思才一方面肯定了个人生活的生产不过是“进行生产的个人”的独立性的生产,另一方面又把这种生产看成是一种从属于“社会结合的各种形式”的公共生活的生产。换言之,马克思把基于个人需要、个人利益、个人意志的个人生活的生产看作是基于共同需要、共同利益和共同意志形成的交往共同体的生成和存在基础。正是站在这一立场上,马克思揭示了生产劳动异化下的资本、国家、意识形态中的一些人假借公共性名义和资源来获得发展自己手段的“虚假的”公共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真实共同体中“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条件”的真实的公共性思想,这既是共同体内每一个人通过公共性选择实现从人的依赖逐步到达个性自由的过程,也是每个个人通过公共性的积累由普遍贫穷渐进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公共性的产生源于人类基本利益及其实现方式的选择。对于现实的人来说,实现自己生存的需要,使他们不断地去寻找作为需要满足的利益实现方式。需要的多样性,形成了作为需要满足的利益上的多样性,既有人与动物共有的一些利益需求,也有人所独有的利益。前者主要是指基于人的动物性存在的受自然规律或自然必然性所决定的物质利益;后者主要是指基于人是精神性存在的对人所面对的事物和活动赋予一定意义的人的超越性所决定的精神利益。这样,在上述两种利益的不断满足中,人一方面建构了人的生存所需要的物质世界,另一方面也不断建构了人的生存所需要的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是人的一种理想世界。理想世界是人通过自我意识或理性能力按照一定的方式重构、建构和创造的。人类正是拥有了这种精神世界、意义世界和可能世界,才能使自己的生活在不断满足中得到丰富和发展。但是,无论是物质利益的满足还是精神利益的满足,都会遇到因资源的稀缺而引发的利益冲突。与此同时,人类个体自身的有限性也使人们产生了结成共同体的愿望。通过这种共同体的合作方式,不仅避免了因利益冲突而引起的秩序失衡,而且也确保了每一个人的利益都能够实现。当“每个人都清楚地意识到这种共同协作的好处”511的时候,就出现了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是存在、超越于个人利益之上的共有或共享的利益。与此相适应,也必然会产生私人的和公共的两个领域。私人领域是指个人的自由领域,它以个人的自由活动、交往为内容,代表了个性、平等和权利,公共领域通常是专门生产秩序的政治活动领域,它以支配、服从为内容,代表了公共性、等级和权力。在公共领域中,除了政治活动领域,还包括精神活动领域。精神活动领域的首要任务是一种在全社会进行的公共精神的生产活动,它的主要功用是服务于公共利益的实现,公共利益的实现意味着一种社会秩序的维系。正是精神生活这种服务于秩序的作用使其具有了政治色彩,并被人们冠以意识形态。不过,无论是那些人的行为的普遍性规范,还是代表公共精神的精神文化,都表明其具有公共性的本性。正是这种公共性的存在,使人类历史表现为一种公共性发展的历史。这样看来,人之所以选择合作,一方面是因为,这种合作的背后存在着某种“共同性”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一切人,作为人来说,都有某些共同点”。444何谓共同性?马克思认为,首先表现在人所具有的共同本性,即人们在适应自然、改变自然的共同活动中形成的社会性特质。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存在,同样,社会也表现为是人的社会。社会与人的这种同一性要求人们把合作看作是人的一种共同需要和共同利益所在,看作是一种共同意志。从这个意义上说,共同性构成合作的基础,合作是社会关系的深义。但是,合作和共同性又都离不开共同体,“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119在共同体内,每个个人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合作的程度。应该看到,合作虽然构成共同体的主要方面,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共同体内部就不存在着竞争。即便是在存在着竞争的情况下,人类的竞争也主要是表现为人类社会内部对公共性的竞争,它不仅要以共同体和共同性为前提,而且也要以选择新的合作和新的合作形式为条件。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的这种关系表明:竞争在为个体和共同体的发展提供活力之源的同时,还形成个人性的不断积累;合作不仅以协作和分工为表现形式,而且成为共同体的存在依据,它最终形成的是公共性的积累。另一方面是因为,这种合作对于推动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繁衍很有“好处”。在人的合作过程中,不仅促进了生存资料的增加和劳动工具的重复和充分利用,而且也使公共安全获得了显著改善,更重要的是这种合作不仅使每一个成员的生存智慧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发挥,而且也在此基础上生成了作为每个成员智慧综合和提高的人类的群体智慧。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的猿类祖先是一种社会化的动物,人,一切动物中最社会化的动物”。所谓“最社会化”,其特征就在于,人类不仅利用了“工具”这个延长的“手”,还“通过别人的手”——公共性,来延续自己,发展自己。“劳动的发展必然使社会成员更紧密地互相结合起来,因为它使互相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债务纠纷合同(2篇)
- 公共事业资产管理合同
- 2025年无机械动力飞机项目发展计划
- 《职场沟通》电子教案 项目九 商务谈判沟通教案
- 门店租赁协议模板
- 福州汽车租赁合同
- 厂房租赁合同书范文
- 公寓别墅租赁服务合同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案新人教版1
-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第2框服务社会教案新人教版
- 炼铁厂3#烧结主抽风机拆除安全专项方案
- 四年级上册英语期末复习课件综合复习及检测讲义 牛津上海版一起
- 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架构图模版(共1页)
- 2020年污水处理厂设备操作维护必备
- 初中英语语法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探讨
- LSS-250B 纯水冷却器说明书
-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实例
- (完整版)todo,doingsth初中魔鬼训练带答案
- 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章程
- 防止返贫监测工作开展情况总结范文
- 2015年度设备预防性维护计划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