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教学设计)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教学设计)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教学设计)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教学设计)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教学设计)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通过对“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的学习,学会从不同时空、多种角度分析掌握晚清废除科举制度的原因,培养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素养。通过分析比较科举选官和学堂选官的不同,认识官制改革的必然性,培养历史解释素养。通过评价科举制度的废除、选官制度改革的作用,引导学生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正确认识其历史作用,培养唯物史观素养。通过对学部、新政、学堂选官制度等历史概念的学习培养历史解释素养。2.通过对“民国时期的宫员选拔制度”的学习,了解民国时期文官制度建立和发展变化的历程,形成正确的时空观,通过对民国时期文官制度发展过程的学习,理解文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变化主要取决于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培养史料实证素养。引导学生从唯物史观角度正确分析中国文官制度与科举制度、西方文官制度的关系,培养唯物史观素养通过对五权宪法、《文官考试法草案》、“甄别”、《公务员任用法》等历史概念的学习,培养历史解释素养。3.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的学习,了解新中国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历程形成正确的时空观。通过对新中国干部制度特点的分析,培养史料实证素养。通过对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比较,分析其产生的不同原因,培养历史解释素养。引导学生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客观评价新中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培养唯物史观素养。通过对千部干部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历史概念的学习,培养历史解释素养。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知道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过程及影响。难点:正确认识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分析西方文官制度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课前准备查找本课相关史料,准备好本课相关知识链接。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出示材料:2018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中国历史上的吏治举行第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指出,我国历朝历代都重视官吏的选拔和管理,中国历史上凡是有作为的政治家都懂得,“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育才造士,为国之本”的道理。【师】:晚清以降,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官员选拔制度何去何从?从民国到新中国,官员的选拔制度何以浴火重生?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进今天的新课。【新课讲授】【师】:我们首先梳理一下近代以来中国官员选拔演进的历程。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一)科举制的变革1.背景:材料: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然则变将何先?曰:莫亟于废八股。夫八股非自能害国也,害在使天下无人才……客谓处存亡危急之秋,务亟图自救之术,此意是也。固知处今而谈,不独破坏人才之八股宜除,与凡宋学汉学,词章小道,皆宜且束高阁也,然而西学格致,则其道与是适相反。——严复《救亡决论》【师】:结合材料及教材38页内容,思考为什么要变革科举制,当时面临着怎样的时代背景?【生】:政治:维新变法运动和清末新政的推动;经济:洋务运动的开展;思想:西学的传播;制度:科举制度日趋保守,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师】:梳理科举制的发展历程时期阶段内容隋朝确立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形成)唐朝完善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明经和进士为主;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玄宗提高科举考试地位。宋朝发展不问家世,进士科为主;实行别头、锁院、糊名、誊录、分卷等。体现公开公平的原则。元朝曲折时断时续;儒家经书为科举考试内容,答题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明朝僵化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八股取士逐渐僵化。清朝废除1905年清末废除2.表现:1898年6月,康有为在《请废八股折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中尖锐地指出:用八股取士,致使出现“巍科进士,翰苑清才,而竟有不知司马迁、范仲淹为何代人,汉祖、唐宗为何朝帝者,”他认为:“变法之道万千,而莫急于得人才;得人才之道多端,而莫先于改科举。”——刘海峰《中国科举史》1901年,慈禧太后颁布上谕:从第二年起,乡、会试头场,考中国政治、历史论5篇;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科技艺术)策5道;第三场,考四书义二篇、五经一篇。1905年宣布,从次年起,所有岁科考试、乡试、会试一律停止。——成思《千年科举的崩塌》【师】:晚清在变革科举中的具体表现有哪些?【生】:戊戌变法时期①1898年清廷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②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结果:变法失败,所有考试延续旧制。清末新政时期①1901年,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多设蒙养学堂;②1905年,废除科举制,颁发各种教科书,于城乡各处遍设学堂,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出示材料:1904年举行了最后一次会试(考进士),其试题如下。

第一场:史论五篇。

1.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第二场: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

1.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国民不能自立,必立学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爱之心、自养之技能、必需之知识,盖东西各国所同。日本则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铸国民之教育也;讲求政治、法律、理财、外交诸专门,以备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分设农、工、商、矿诸学,以期富国利民,此振兴实业之教育也。三者孰为最急策?第三场:四书、五经。

首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语出《大学》)【师】:变革的实质是什么?【生】:实质:维护清政府的统治科举制度的废除,代表着中国已与过去一刀两断,其意义大致相当于1861年沙俄废除农奴制和1868年明治维新后的废藩。——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之废封建、开阡陌。——严复(二)选官制度的变革1.机构改革出示材料: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设总理大臣一名,会办大臣及会办大臣兼尚书各一人,内设各司分别执外交、通商、路矿、关税、邮政、海防等事务……这一改革的除适应改革的需要调整旧机构、增设新机构以外,清政府还裁撤了詹事府、通政使司等旧机构,裁撤了东河河道总督缺和督抚并设共处一城的云南、湖北、广东巡抚缺。整顿吏治,裁汰了政府各机关的胥吏差役。——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代史》【师】:结合材料及教材,总结机构有那些改革?【生】:①外务部:裁减冗署冗官,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②增设机构:设农工商部、巡警部、学部等部门;(瓦解传统六部建制)2.选官制度出示材料及图片:1903年12月,清政府公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即把学校教育分成初、中、高三级,最高一级为通儒院。通儒院或大学毕业生被授予进士功名,高等学堂毕业生授予举人功名,中学堂和高等小学堂的毕业生则可以取得生员(秀才)的功名。新学制颁布前后,国内各类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代史》《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两江师范学堂光绪三十年(1904年),清政府责令学务大臣制订《考验游学毕业生章程》,要旨是:今后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考试分两场,第一场在学务处,按学科门类考试,第二场在保和殿,以经史命题,“观其学识,以宗旨纯正,文笔明畅为合格”。考试分最优、优、中等三级,分别赐予进士、举人、拔贡等出身,再分配官职。晚清赴美留学生詹天佑【师】:结合材料及教材,总结选官制度有那些改革?【生】:①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癸卯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②确立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每年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依考试结果分配相应官职。出示材料:《劝同乡父老遣子弟航洋留学书》:“向之极可慕恋之科举虚荣者,今已为蕉梦矣。而出洋学成量与出身,已见明谕。宦达之路、利禄之路、名誉之路,胥于是乎在。”1903,吴玉章:“东亚风云大陆沉,浮槎东渡起雄心。为求富国强兵策,强忍抛妻别子情。”李达回忆1905年读书时:“十五岁我考入公费待遇的中学,接受新知识,知道所说的洋鬼子国家就是英美德法等国,也知道中国的贫穷落后是由于清廷的媚外。”邹容,《革命军》:“我祖国今日病矣,死矣……吾请执卢梭诸大哲之宝幡,以招展于我神州上。嗟乎!嗟乎!革命!革命!毋退步、毋中立、毋徘徊!此其时也,此其时也!”【师】:如何认识清末新政中改革学制、鼓励留学等措施?【生】:新式学校的创办、政府鼓励留学、青年学子救亡图存的主观意志,催生了晚清新型知识分子的出现,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出洋留学和学制改革后,大批知识分子转而走向清政府的对立面,客观上加速了清政府统治的崩溃。过渡: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成立了中华民国。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是什么样的呢?有没有新的发展,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1-1912.4)出示材料: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要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由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这法可以除却盲从滥举及任用私人的流弊。中国向来铨选,最重资格,这本是美意,但是在君主专制国中,黜陟人才悉凭君主一人的喜怒,所以更讲资格,也是虚文。至于社会共和的政体,这资格的法子正是合用。因为那官吏不是君主的私人,是国民的公仆、必须十分称职,方可任用。但是这考选权如果属于行政部,那权限未免太广,流弊反多,所以必须成了独立机关才得妥当。——1906年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师】:材料反映出孙中山有对选拔官员有怎样的想法?【生】:①考试必须独立,设立单独机关,官员选拔必须经过考试②不能凭君主一人的喜怒选官,要选到称职的国民公仆,必须独立行政部之外才能做到。1.文官考试思想:(1)在官员选拔方面,应以考试制度为主,也就是在“五权宪法”的框架之中,国家建立考试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2)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方面的运行机制。2.评价:【师】:如何评价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生】:发扬传统科举制度的优势,去除了西方文官制度的弊端,是政治思想史上的创新;进一步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由于南京临时政府仅存在数月,文官选拔制度基本停留在纸面上,但对日后民国文官制度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二)北洋政府时期(1912.4-1928)1.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了《典试委员会编制法草案》《文官考试法草案》,这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文官考试法草案》规定,民国男子年满21岁者,得应文官考试,亦即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2.文官考试由政事堂铨叙局负责,文官高等考试和文官普通考试各举行过两届,司法官考试、知事试验、留学毕业生甄拔考试等也举行过数届。3.北洋政府时期的甄别制度【师】:北洋政府在实行考试制度的同时还实行了甄别制度,甄别制度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意义?【生】:(1)含义:主要是指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查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2)影响:这是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的一个重要措施,用意在于保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重新设计颁布了政府的人事制度,“官吏”称谓逐渐被“公务员”代替。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4-1949.4)1.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官员选拔制度的建立:出示材料:孙中山借鉴西方近代文官考试经验,吸取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合理内核,创立了“五权分立”、考试任官的政治学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一个月内即制定了《文官考试委员官职令草案》《文官考试令草案》。袁世凯任大总统时期,相继颁布《文官任职令》《文官保障法草案》《文官惩戒条例》,初步形成了一套文官制度。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考试院,着手推行公务员制度。1933年3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近代公务员制度初步确定。——摘编自杨学为《中国考试制度通史》、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师】: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官员选拔制度是如何建立的?阅读教材40页最后两段,回答问题。【生】:(1)从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到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2)公务员的选任由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负责,“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3)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考试法》,此后又颁布系列法规。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几乎全部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确立。(4)不同于北洋政府的相关法规,《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出示材料:文官考试从其考试科目之内容来看,封建科举的气息少,很大程度上有似欧美、日本的文官考试,所考的多系专业知识、专门技能,与科举时代所取类皆文艺词章之末,有所不同。这种文官考试,更多的是注重实务、注重才能。——汪振国:《国民党时期的文官考试与文官制度》本来以考试的方法来为国求才,实在是颠扑不破的道理,只可惜在现状之下,引荐的力量实在太大了,政治上升官的黑幕总是不绝的演出来。——《现公务员之考绩与淘汰》1934年11月15日天津《大公报》社评【师】:如何认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生】:受西方文明的影响,逐步专业化、科学化,利于人才的选拔;但是尽管制度规定严密,但实施过程中漏洞百出,任用私人现象始终无法禁绝。出示材料: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总体上以西方文官制度为蓝本,带有中西合璧的味道。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党派性则更加浓厚,一切文官均需为国民党的一党私利服务,成为实际上的“党务员”。军治色彩则在北京政府时期体现得最为明显,军阀之间相互割据,凭借自己的军事势力,制造政潮,以军压政。——摘编自陶继波《民国时期文官制度发展概述》【师】: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有什么特点?【生】:①否定封建选官制度;②多次改革,逐步完善;③以法令、制定条例的形式实施;④选拔形式多样,考试与资历并重;⑤具有浓厚的军阀独裁色彩。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一)区分“干部”和“干部制度”的含义:“干部”:新中国成立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和解放区,“干部”指在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及革命团体中担负定领导责任的人员,以及在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政府、边区政府、工农民主政府中担任一定公职的人员。新中国成立后,“干部”一词的含义变化不大,主要指中国共产党组织、国家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国营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干部制度”: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在继承革命战争年代党的干部制度的基础上,借鉴了苏联的一些做法,陆续制定制度和措施,到1956年基本上形成一套系统的千部人事制度,此后直至80年代。——白钢《政治制度史》干部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国家干部人事管理体制原则、机构,以及干部选拔、任用、考核、交流、培训等内容。(二)发展历程:1.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1)背景①建立新中国,初步完成全国统一;②社会主义建立和发展,需要新的干部制度服务新中国各项事业建设。③继承民主革命时的经验。措施①沿用旧制:沿用民主革命时期由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的干部制度。②建立新制:建立了在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下的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3)内容包含国家干部人事管理体制、原则、机构,以及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监督、交流、培训等内容。改革开放后(1978-至今)(1)背景①经济体制改革对旧的干部制度带来巨大冲击;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需要专业化、高素质的干部队伍;③建立公开、公平、科学的干部选拔制度,成为改革进一步前进的要求。干部制度出示材料: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开始于1978年,从1978年到1988年,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初期,改革的内容是对原有干部人事制度的各方面进行兴利除弊。如提出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原则,废除实际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离、退休制度。——白钢《政治制度史》【师】:干部制度改革初期侧重于哪些方面?【生】:改革开放后干部制度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干部制度进入改革和进一步完善阶段,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离休退休培训、工资、回避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废止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等。干部制度改革①改革和进一步完善阶段: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离休、退休、培训、工资、回避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②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在坚持贯彻中国共产党管理干部的根本原则下,我国逐步实现了干部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特别是在干部管理制度上不断加强法制建设。干部制度的意义:在坚持贯彻中国共产党管理干部的根本原则下,我国逐步实现了干部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特别是在干部管理体制上不断加强法制建设,初步建立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中共十八大以来,干部队伍建设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严格依法依规办事,特别是在干部的廉政建设方面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和规定,取得很大成绩。展示“公务员”的含义公务员是指在各级政府机关中,行使国家行政职权、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除行政机关外,中国共产党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均纳入公务员队伍。他们依法履行公职,属于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师】:阅读教材42页内容,回答问题。(1)公务员制度是如何确立的?(2)公务员制度有怎样的发展趋势?(3)公务员制度建立有怎样的影响?【生】:(1)过程:①建立: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随后,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建立。②法制化: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国家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至此,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2)发展趋势①近年来,报考公务员的人数不断增多,文化程度呈现高学历化的特点。②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得到了全方位的推进和改善,考试录用的规模和范围在不断扩大,录用过程的透明化公开化和平等化也在逐渐完善。影响:公务员政治、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为国家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