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卢武谦与韩国的新闻看报道中的预见型新闻
一反应的社会导向正如卢武珍总统成为韩国第16位总统后,他接受了采访。“关于新闻”的第一个公众组织是“hyzhich”,它打破了之前选择总统的做法,并首次接受了具有代表性的报纸的采访。虽然这与卢总统的舆论观有关,但也从侧面说明因特网新闻已经发展成为韩国社会中具有一定公信力的舆论媒体。2003年,在美军装甲车造成的女中学生死亡事故之后,报纸和电视报道的比重非常小,而因特网新闻却将这一事件作为主要新闻连日追踪报道。就此事件,因特网的留言板上开展了非常活跃的讨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意见。触发烛光示威而使韩国上下一片沸腾的这次事件,由于因特网新闻的积极报导,还上升为韩国社会中令人瞩目的话题,这也体现出因特网新闻正在履行着舆论的功能。韩国的因特网新闻机构以2001年为基准,由报社或广播局提供的有166个,独立型因特网新闻有68个,总计达到234个(韩国言论财团,2001)。以此定量增长的跳板开始,因特网正式担负起新闻媒体的重任。根据1998年6月PewResearchCenter“美国人的新闻消费研究”,每星期有300万人阅读因特网新闻,表明这些人把因特网视为重要的新闻媒体。韩国虽然尚无有关因特网新闻读者方面的直接统计资料,但从使用因特网的人数巨增,上网用户当中利用新闻网站的人最多(韩国广告团体联合会,1997,IMResearch,1998)这一点来看,可以推测出利用因特网看新闻的人数正在猛增。二新闻使用者:客观的职业理念本文是有关因特网新闻中预定型新闻的研究。正如电视自无线放送(Broadcasting)到有线放送(Narrowcasting)的变化,和以特定视听者为对象的报纸动作化现象中可以看到的那样,新闻正在逐渐向个性化方向发展。而最能反映个性化趋势的,莫过于因特网提供的预定型新闻。本研究集中考察了韩国的以电子邮件为主要形式的预定型新闻,理由是预定型新闻具有区别于报纸或电视新闻的因特网新闻的主要特性。首先,预定型新闻的使用者并不是属于非特定多数的匿名个人,而是用真名与记者互通电子邮件的处于平等位置的个人;其次,预定型新闻与传统媒体中使用的书面体或报告用口语体有所不同,它使用的是对话用口语体,并且摆脱了以往遵循的客观性原则,采用主观写实的手法;第三,通过网上留言板进行的活跃讨论,使那些传统媒体无法提供的公论场所有实现的可能。本研究将因特网新闻的使用者作为研究对象。过去,大多以记者为对象,研究舆论界的价值是如何被反映出来的,以及一向采取何种写实方式等问题。可以说,那些研究都是想阐明什么样的新闻制作惯例会对何种写实方式产生影响。而预定型新闻是一种刚出现不久的新的新闻形态,尚未形成制作惯例。如果新的制作惯例根据使用者的想法得以形成,那将会成为满足使用者的新闻制作方式。而且由于因特网新闻报道并非单靠记者自己写出来,而是需要使用者的共同参与,因此需求者的想法最有价值。尤其目前预定型新闻的使用者是预定型新闻的早期采纳者,将会成为今后引导在线舆论方向的主力军,所以他们的想法显得更为重要。具体研究的问题归纳如下:(1)使用者为何需要预定型新闻?与传统媒体新闻相比,预定型新闻的优点是什么?(2)预定型新闻的写实方式对使用者对新闻内容以及记者的态度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而且通过主观写实也能成为颇受信赖的新闻媒体吗?(3)预定型新闻作为大众媒体应起到什么样的社会作用?特别是,预定型新闻能发挥出传统新闻媒体所无法实现的公论场所的功能吗?三开诚布公地探讨新闻的使用本文以韩国使用者最多的电子邮件形态的预定型新闻——朝鲜日报E-mail俱乐部的会员为对象进行了研究。E-mail俱乐部现有14个小组,本文主要以其中“朝鲜日报政治小组”、“IT小组”、“文化小组”的会员为对象,其理由是这三个小组的文章登载量较多,留言板的利用率较高,记者和使用者之间的相互沟通最活跃。本研究采用的是深入访谈的方式。之所以采取定性研究的方法,是因为笔者认为国内有关预定型新闻的研究尚处于空白状态,这种新闻制作的惯例尚未形成,所以有必要对使用者的真实想法进行开诚布公地探讨。选择使用者时,本研究采取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向那些在留言板上登载过一次以上与E-mail俱乐部发布的新闻有关的文章的会员发送了300份简略说明研究要旨的电子信件,在收到其中20多人的回复后,对他们进行了采访。另一种是以滚雪球的方式,通过熟人介绍使用者,再由使用者介绍其他使用者的方法进行书面采访。根据被采访者的意愿,同时进行了直接会面、聊天、电子信件问卷等方式的采访。采访时间是2001年7月23日到8月24日,全部采取一对一的个别采访。在总共24名采访对象中,20岁以下的有8名、30~49岁的有8名、50岁以上的有8名,采访对象的年龄结构层次多样。四研究结果1.使用动机分类从对使用动机的研究结果来看,对于预定型新闻来说,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研究中的传统测定满意度的基准并不太适用。分析结果表明,与“有意思、感兴趣”、“习惯性阅读”等传统媒体的使用动机相比,因特网媒体具有的相对优点以及预定型新闻的有用性显得更为重要。通过本次研究确认了三种预定型新闻的使用动机,即使用者使用预定型新闻的出发点是“需要差别化的新闻”、“获取新闻的方便性”、“个性化的尊敬感”。第一,所谓“需要差别化的新闻”是指因为能够获取报纸或电视不能触及到的新闻,所以产生使用预定型新闻的动机。关于这一点,可以通过进一步细化为“新闻主体的崭新性”、“新闻的深层性”、“新闻形式的差别性”来理解。“新闻主体的崭新性”是指人们可以看到一些其他媒体不能触及到的内容;“新闻的深层性”意味着因特网媒体与那些受到物理空间和时间制约的报纸或电视的新闻有所不同,因特网媒体利用自己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具有深层次报道新闻内容的特性;“新闻形式的差别性”是指预定型新闻与那些死板地以官式文体传达内容的报纸有所不同,是通过文章体把充满人性的内容传达出来。可以说电子邮件形态的预定型新闻,既是大众媒体,同时又很好地反映了因特网媒体个性化的特征。第二,“获取新闻的方便性”可以理解为“周期性新闻收集”和“新闻取舍选择的方便性”。前者是指不用翻找也能定期地收集到新闻,后者意指在当今每日洪水般大量新闻的时代,能够很容易地选出惟自己所需的信息。第三,如果说“需要差别化的新闻”和“获取新闻的方便性”是进行研究之前就可以推测到的使用动机,那么研究发现的第三种使用动机“个性化的尊敬感”就是一个事先未曾想到的动机。“个性化的尊敬感”指新闻接受者不像接触报纸或电视时只是作为众多观众中的一员那样极不起眼,而是会感到独立的个人在受到尊敬,并且好像与记者进行一对一对话那样有私人情感。分析上述三种使用动机,均是来自于不受信息量的限制而可以随意取舍选择自己所需新闻的因特网媒体特性和以电子信件形式形成个性化的交互特性。预定型新闻的写实方式成了诱发三种动机的原动力。这是一种主观写实方式,与“客观性”舆论界原则相互排斥,因此是值得舆论界关注的特性。下面考察一下这种主观写实方式是如何影响使用者对预定型新闻之态度的。2.主观书写方式对新闻的影响使用者对主观写实的态度可分为两种:第一种认为以主观写实来表现客观不太恰当;另一种认为由于报道包含有记者的真心实愿,其可信度反而会更高。对主观写实方式持否定态度的使用者认为,主观写实不够中立,或者容易包含商业性、政治性意图。对主观写实持肯定态度的使用者,在承认缺乏客观性这一问题的同时,认为记者的意见可以有助于把握真实,可信度反而会更高。即使是主观性消息也认为它是可信赖的态度主要出于“对离线媒体的信赖”、“守护门户过程比较少的新闻能传达真实”的认识,以及“对记者这一职业的信赖”。这次研究结果得出的重要启示是,如果某一媒体受到一定程度的信赖,就可以不拘泥于客观报道的框框,在积极地表明主观意见的同时,也不会妨碍传达真实的信息。这个结果是一个启示,即对墨守客观报道的陈规有必要给予重新思考。而且也并不一定非得组建一个离线媒体,如果能实现在线的真实报道并积累了一定的信任,这种媒体通过主观写实也可以具备备受信任的舆论功能。根据一些使用者反映出来的诸如虽然不看《朝鲜日报》却正在使用E-mail俱乐部,或者虽然不信赖《朝鲜日报》却信赖E-mail俱乐部的新闻等意见来看,上述推测是可行的。另一方面,分析结果表明主观写实方式产生了“易于理解”、“生动的新闻传达”、“对记者的认识变化”等积极的效果。“易于理解”显示出主观写实方式是一种把新闻更容易地转达给使用者的方式,背景说明和记者个人意见能帮助人们更容易地理解新闻的内容。可见,内含细致描写和个人感受的主观写实能使人们感到身临其境,发挥出“生动的新闻传达”之效果,因此,有必要在离线媒体中尝试使用这种主观写实方式。主观写实方式产生的最大效果是“对记者的认识变化”。利用E-mail俱乐部之前,使用者一直认为记者是特权阶层,是与自己关系遥远的人,是既无感情又吝啬的职业人。而自从利用E-mail以后,才重新认识到记者也是一个正在思虑与自己同类问题的平凡之人。这种变化拓展了对记者的理解,为对记者职业的正面认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记者的积极肯定的认识提高了使用者对E-mail俱乐部新闻的忠诚度,而且也提高了他们对离线新闻的关心,因此对离线媒体同时也产生了两种积极的效果。主观写实虽然会带来一些好的效果,但过分主观的新闻会降低可信度,因此需要一些能够抑制过分主观化的措施。使用者提出的措施有“公开记者的身份”和“使用者的态度”。关于“公开记者的身份”,值得注意的是E-mail俱乐部把记者的照片、姓名、情况介绍等说明身份的资料全部明确地公开以后,再让他们撰写消息,正因为如此,即使不引用专家的发言或不具备倒金字塔式文章结构的客观报道之格式,也认为记者不可能不传达真实的新闻。可是,使用者还是认为能够抑制新闻中可能出现的过分主观性的重要因素是“使用者的主动态度”,例如,当需求者遇到错误的文章以及不能同意的内容时,向记者发送电子邮件或者在留言板上发表意见,就是其中方法之一。另一种是使用者自己认为自身具有理解消息并能消化其内容的自信心,这种主动性反映了筛选自己所需新闻的预定型新闻使用者的特性。3.预期效果的内在要求本文认为,预定型新闻的社会作用是“知识分子意见的收集”、“对被埋没的事件赋予意义”、“舆论场所”等。由于许多预定型新闻的使用者属于教育水准较高、社会经济地位也较高的阶层,而且这些使用者觉得预定型新闻的波及效应很高,因此笔者认为通过预定型新闻能够收集到知识分子的意见,这一点也是它所起到的社会作用。“对被埋没的事件赋予意义”是着手从事研究之前未曾预见到的作用。使用者认为,预定型新闻通过对现有媒体未曾涉及到或认为不重要的事件进行报道,揭开了那些被掩盖的真相,起到了对事件赋予意义的作用。由此可见,预定型新闻弥补了一些现有媒体由于物理空间的限制或因非特定多数为对象的特征而无法顾及到的空白,这是由不受时空限制的因特网媒体的特性以及在电子邮件形式个性化空间中公事私办的预定型新闻具有的特性所决定的。关于预定型新闻是否能成为公论场所的问题,使用者也像学者一样持有正反两方面不同意见。否定立场的意见包括“留言板形式的局限性”、“讨论文化的未成熟性”、“记者无诚意”等。持积极肯定立场的使用者则认为,目前预定型新闻虽然不能马上起到舆论场所的作用,但却充分具备成为舆论场所的可能性。其理由是“意见发布者的平等性”、“使用者意见的相互影响”、“通过使用者的参与来引导言论的变化”等。使用者认为,他们曾经通过留言板指出过言论的错误,这些行动正在成为言论发生变化的原动力。综上所述,预定型新闻以其电子邮件形式传达新闻的媒体特性,虽然具有实现舆论场所功能的可能性,但是因为目前的运营方式以及使用者与记者的消极态度,难免带有局限性。总而言之,预定型新闻是否能成为舆论场所,还取决于需求者与记者的主动参与和民主讨论文化的形成。五社会作用的发挥首先在发现与传统媒体的使用动机有所不同的预定型新闻之使用动机这一点,本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此外,在能够发现使用者对因特网新闻中常用的主观写实方式的信任度以及主观写实的效果这一点,这项研究也具有意义。尤其是主观写实方式与传统的客观报道方式有所差别的研究结果表明,这里存在一种可能性,即当对媒体和记者的信任积累到一定程度时,通过主观报道也能转达真实的信息。由于这一特色除了因特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版企业内部劳动协议管理规则版B版
- 2024全新诊所护士人才引进与培养合同3篇
- 2024年城市配送协议
- 2025婚车租赁合同(版)
- 2025劳务用工合同范本(标准版)
- 长期购销协议
- 护理专业教师招聘协议
- 2025认证咨询合同范文
- 租赁保函协议书
- 屋顶废弃物处理租赁合同
- 2023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 (正式版)HGT 3217-2024 搪玻璃上展式放料阀
- 2024年上海开放大学《社交礼仪》形成性考核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MOOC 船舶设计原理-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中国调味品协会:2024中国调味品行业可持续发展白皮书
-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23》解读
- 银行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
- 记叙文中议论抒情课件
- 亚马逊品牌授权合同(英文格式)
- 四川省宜宾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监测英语试题
- 膝关节骨关节炎干细胞治疗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