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枣庄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2020年8月修订)枣庄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PAGEPAGEII目录TOC\o"1-2"\h\u260841.总则 -1-267301.1概况 -1-137371.2编制目的 -2-166811.3编制依据 -2-122551.4适用范围 -2-121061.5工作原则 -2-4305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3-178172.1市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 -3-289542.2区(市)防汛抗旱指挥机构 -11-202812.3其他防汛抗旱指挥机构 -11-62443.应急准备 -14-168913.1组织准备 -14-263373.2制度准备 -14-164813.3规划及工程准备 -15-50463.4预案准备 -15-43253.5转移安置准备 -15-122223.6救灾救助准备 -16-236043.7值班值守准备 -16-59533.8防汛抗旱检查 -16-211144.监测预警 -17-47644.1监测 -17-61444.2预警 -17-94515.应急响应 -22-70665.1总体要求 -22-166845.2响应启动及等级调整 -25-199075.3Ⅳ级应急响应 -25-85835.4Ⅲ级应急响应 -27-95585.5Ⅱ级应急响应 -29-65365.6Ⅰ级应急响应 -32-18565.7不同灾害的应急响应措施 -35-173095.8应急响应终止 -42-42636应急保障 -42-110316.1通信与信息保障 -42-325946.2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 -43-244306.3技术保障 -50-47036.4宣传、培训和演练 -51-6887信息报告与发布 -53-198417.1信息报告 -53-133637.2信息发布 -54-70078善后工作 -55-5148.1救灾 -55-286278.2水毁工程修复 -56-78468.3储备物资补充 -56-207478.4灾后重建 -56-179718.5防汛抗旱工作评价 -56-99568.6保险理赔 -57-216999附则 -57-271319.1名词术语 -57-250319.2预案管理 -60-225859.3奖励与责任追究 -61-37929.4预案解释部门 -61-171399.5预案实施时间 -61-附件PAGE61-1.总则1.1概况(1)地形特点。枣庄市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南部地区,属于淮河流域,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呈东北、西南走向。北部山亭区境内的翼云山最高海拔约620米,西部滨湖及沿运地带地势最低处海拔约24.5米。境内地形地貌呈现出低山、丘陵、山前平原、河漫滩、沿湖洼地等多类型特征,丘陵、平原、洼地分别占总面积的54.6%、26.6%和18.8%。(2)水系特点。枣庄市境内河流属淮河流域运河水系。共有水库141座,其中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3座、小型水库135座。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有13条,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有24条,京杭运河横穿市南部,境内全长约39公里。除京杭运河枣庄段为南四湖泄洪河道外,其他主要河流均发源于东北部山区,分别流入南四湖和京杭运河。(3)气象水文特点。枣庄气候四季分明,变化明显。春季气候多变,西南风较多,降水较少,常干旱。夏季炎热,空气湿润,降水集中。秋季雨水较少,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干旱,多西北风。总体上,旱涝不均,旱涝急转。据统计,1956年至2018年平均年降水量804.9毫米,年降水量最大年份为2003年、达1231.3毫米,年降水量最小年份为1988年,仅为493.2毫米。1.2编制目的提高我市防范与处置突发性水旱灾害事件能力,保证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1.3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山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办法》、《山东省自然灾害风险防治办法》、《山东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枣庄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部门“三定”方案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预案。1.4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突发性水旱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1.5工作原则1.5.1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1.5.2防汛抗旱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1.5.3防汛抗旱以防洪安全和城乡供水安全、粮食生产安全、人民健康安全为首要目标,实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的原则。1.5.4防汛抗旱工作按照流域或区域统一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城乡统筹,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1.5.5坚持依法防汛抗旱,实行公众参与,军民结合,专群结合,平战结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国家消防救援队伍主要承担防汛抗洪的急难险重等攻坚任务。1.5.6抗旱用水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基础,实行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科学调度,优化配置,最大程度地满足城乡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要。1.5.7坚持防汛抗旱统筹,在防洪保安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洪水资源;以法规约束人的行为,防止人对水的侵害,既利用水资源又保护水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2.1市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枣庄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市防指)是市政府设立的防汛抗旱工作议事协调机构,负责组织领导全市的防汛抗旱工作。枣庄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市防指办公室)设在市应急管理局,承担指挥部的日常工作。市防指在市城市管理局、市城乡水务局、枣矿集团分别设立城市防汛抗旱办公室、水旱灾害防御办公室、枣矿集团防汛办公室,分工负责有关防汛抗旱工作。2.1.1市防指市防指由市长任指挥,相关分管副市长、市应急管理局、市城乡水务局、市城市管理局局长任常务副指挥,市政府副秘书长、枣庄军分区、武警枣庄支队、市消防救援支队和气象局的负责同志任副指挥,市应急管理局分管负责同志任秘书长。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城乡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消防救援支队灭火指挥部、市市场监管局、市能源局、市城市管理局、市粮食和储备局、市气象局、市水文局、淮委南四湖水利管理局、联通枣庄分公司、移动枣庄分公司、电信枣庄分公司、铁塔枣庄分公司、枣庄供电公司、枣矿集团等部门和单位的负责同志为指挥部成员。2.1.2市防指主要职责组织领导全市防汛抗旱工作,贯彻实施国家防汛抗旱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贯彻执行山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省防指)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部署全市防汛抗旱工作,指导监督防汛抗旱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组织、协调、指导、指挥重大水旱灾害应急处置工作。2.1.3枣庄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市政府办公室:负责全市防汛抗旱重大事件协调。市应急局:负责综合指导协调本地和相关部门的水旱灾害防治工作,组织协调重大水旱灾害应急救援工作,根据同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求组织协调重大水旱灾害抢险应急处置工作。负责灾害调查统计评估和灾害救助。依法统一发布灾情信息。市城乡水务局:负责指导水旱灾害防治体系建设,编制洪水干旱灾害防治规划并指导实施。开展水情旱情监测预警预报、水工程调度和防汛抢险技术支撑工作,负责发布水情旱情。组织编制所管辖重要河道、水库的防御洪水方案,报同级政府批准。指导本系统做好日常防汛抗旱工作。市城管局:承担城市防汛职能,负责指导城市防汛排涝规划的制定和监督实施。要加强城市防汛排涝设施的安全运行管理,组织城市规划区防汛排涝抢险工作。其他相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按照防汛抗旱预案等明确的职责任务,共同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市委宣传部:把握防汛抗旱宣传工作正确舆论导向,及时指导、协调新闻单位做好防汛抗旱宣传报道工作,积极开展防汛抗旱知识普及和公益宣传。枣庄军分区:组织协调民兵参加抗洪应急抢险救援,营救群众,转移物资,抗旱救灾。市发展改革委:负责防汛抗旱设施、重点工程除险加固和应急工程重大项目布局建议并协调实施,协同有关部门维护灾区市场价格秩序。市教育局:负责组织指导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组织指导学校做好教职员工、学生水旱灾害应急知识教育,培养师生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自救和互助能力;做好校舍安全排查和维护,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提前组织受威胁区、危险区师生转移并妥善安置,协助提供受灾人员转移安置场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指导工业行业做好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组织协调防汛抗旱抢险救援相关应急产品的生产工作,协调抗洪抢险、抗旱救灾期间的应急无线电频率保障,指导工业企业安全度汛和工业节约用水工作。市公安局:负责维护灾区社会治安秩序,依法打击造谣惑众和盗窃、哄抢防汛抗旱物资以及破坏防汛抗旱设施、城乡供水设施的违法犯罪活动,协助有关部门妥善处置因防汛抗旱引发的群体性治安事件,协助组织群众从危险地区安全撤离或转移,协助做好河湖清障及抢险救灾道路通行工作,确保抗洪抢险、救灾物资运输车辆畅通。市财政局:负责防汛抗旱、应急抢险救灾资金的筹集和落实,及时下拨资金并监督使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落实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相关要求,负责做好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做好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的技术支撑,协同做好地质灾害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及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预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指导建筑工地的防汛工作;组织指导燃气、供热等基础设施的维修抢护工作;组织对城镇危旧房屋的检查。市交通运输局:做好公路、水路、地方铁路、港口、机场的防汛工作;做好公路(桥梁)等在建工程安全度汛工作,在紧急情况下责成项目业主(建设单位)强行清除障碍设施;汛期督促船舶航行服从防洪安全要求;为紧急抢险和撤离人员及时组织提供所需车辆、船舶等运输工具;组织抢修公路、桥梁和路面设施,保障防汛抢险、救灾物资交通运输畅通;对防汛抗旱指挥车及运送防汛抗旱物资车辆免征管辖范围内路桥通行费;负责组织、协调所辖水域船舶、水上搜寻救助工作;负责所辖水域汛期水上交通管制工作;负责向所辖水域船舶发布航行警(通)告及提供预警信息。市农业农村局:负责组织调用农业机械参加防汛抢险和抗旱减灾工作;组织指导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和农田排涝及抗旱工作。及时收集整理和反映农业旱涝等灾情信息;指导农业防汛抗旱和灾后农业救灾、生产恢复。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组织、指导相关旅游企事业单位做好防汛工作,组织编制全市旅游系统的安全度汛方案,指导A级景区制订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及时组织、协调、监督各旅行社、星级饭店、文博单位等加强汛期安全度汛宣传;协助相关部门为旅游团和旅游者做好各种救援工作。市卫生健康委:组织指导做好灾区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等工作;及时提供水旱灾区疫情与防治措施建议,组织调度医疗卫生人员及时赶赴灾区,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饮用水水质监测,控制疫病发生和流行,保障饮用水的卫生安全;及时报告灾区疫情和防治信息。市市场监管局:负责防洪抗旱抗台风期间食药品安全和市场秩序的监督管理,指导、协调有关单位自身的防汛安全工作。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根据市级防汛抗旱、抢险救灾物资储备规划,负责市级救灾物资的购置、收储、轮换和日常管理,根据动用指令按程序组织调出。市能源局:综合协调能源行业防汛安全管理工作;负责监督煤矿企业落实汛期安全生产措施和应急预案,监督检查煤矿企业防洪排涝和防洪工程设施建设与维护,保障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负责石油天然气管道防汛安全工作。市气象局:负责提供天气气候监测和预测预报工作;从气象角度对影响汛情、旱情的天气形势和降水、土壤墒情等做出监测、分析和预测;汛期及时对重要天气形势和灾害性天气做出预警和滚动预报,并向市防指及成员单位提供气象信息。市应急救援保障中心(市地震监测中心):负责市内地震的监测、预报,及时向市防指及有关成员单位、防洪工程管理单位通报有关震情,指导有关部门做好防震减灾救灾工作。市水文局:负责雨情、水情、墒情等监测预警预报工作;及时准确向市防指及成员单位提供雨情、水情、墒情等水文情报服务,适时发布洪水预报信息。提供干旱地区水文地质图等资料。南四湖水利管理局:负责南四湖直管防洪工程的运行管理,组织开展直管防洪工程应急处理和水毁工程修复;制定并监督实施南四湖防汛抗旱措施,组织开展防洪工程应急处理和水毁工程的修复。按照上级指令,做好南四湖防洪调度。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枣庄管理局:负责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枣庄段调水工程设计防洪标准内的防汛抗旱工作,编制度汛方案及防汛预案并报备,充分利用既有排水设施资源,协助地方排涝消渍。市联通公司:负责对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防洪工程所用本企业的通信设施进行检查、维修和管护,确保防汛通信畅通;做好发生洪水时应急处置的通信准备;及时准确传递水情、旱情、气象电报等重要的防汛抗旱信息;根据工作需要,提供应急通信保障车。市移动通信公司:负责对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防洪工程所用本企业的通信设施进行检查、维修和管护,确保防汛通信畅通;做好发生洪水时应急处置的通信准备;及时准确传递水情、旱情、气象电报等重要的防汛抗旱信息;根据工作需要,提供应急通信保障车。市电信公司:负责对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防洪工程所用本企业的通信设施进行检查、维修和管护,确保防汛通信畅通;做好发生洪水时应急处置的通信准备;及时准确传递水情、旱情、气象电报等重要的防汛抗旱信息;根据工作需要,提供应急通信保障车。市铁塔公司:负责对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防洪工程所用本企业的通信设施进行检查、维修和管护,确保防汛通信畅通;做好发生洪水时应急处置的通信准备;及时准确传递水情、旱情、气象电报等重要的防汛抗旱信息;根据工作需要,提供应急通信保障车。枣庄供电公司:负责所辖电力设施的防汛安全,组织做好防洪工程和设施的电力保障,做好防汛抢险、排涝、抗旱、救灾的电力供应,尤其是抢险现场的应急电力供应。枣矿集团:负责做好枣庄矿业集团权属单位的防汛抗旱工作。武警枣庄支队:根据需要,承担抗洪应急抢险救援,执行重大防洪抗旱任务。市消防救援支队:根据需要,承担抗洪救灾应急救援,执行重大防洪抗旱任务。2.1.4市防指办公室职责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决定以及市委市政府的指示;承办市防指的日常工作,协调指导全市的防汛抗旱工作,督促检查防汛抗旱措施的落实;监督落实地方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实施防汛抗洪责任制,提出防汛抗旱经费的分配使用建议计划,并监督实施;提出全市防汛抗旱部署和决策意见,供市政府和市防指决策。组织、协调、指挥决策水旱灾害应急处置工作。指导区(市)加强汛期值班值守、明确值班责任,严格值班纪律。加强与气象、水利、自然资源、城市管理、消防等部门沟通对接,协调落实联合值班值守岗位,及时为决策指挥和应急处置提供建议。2.2区(市)、枣庄市高新区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区(市)、枣庄市高新区政府依法设立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由本级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及当地驻军、人民武装部负责人组成,在上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和指挥本地区的防汛抗旱工作。2.3其他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大中型防洪工程汛期根据防汛工作需要组建临时防汛指挥机构,在同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领导下负责本单位的防汛抗灾工作,跨行政区域的,可组建联合防汛指挥机构。有防洪任务的部门、行业、企业根据需要特别是针对重大突发事件,可成立防汛指挥机构,具体负责应急处置工作。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防汛抗旱工作需要,设立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在上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本级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和指挥本辖区的防汛抗旱工作。各级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以下简称各级防指)根据防汛抗旱工作需要设立现场应急指挥机构。视情设置若干应急工作组,分工协作、有序开展现场处置和救援工作。市级现场应急指挥部视情可设立以下工作组:(1)综合协调组:由市应急管理部门牵头,抽调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承办现场综合协调、公文运转、会议组织、会议纪要、综合文字、资料整理及抢险救灾证件印发工作,处置信息调度、汇总、上报,与上级工作组的协调联络等工作。(2)抢险救援组:由灾害应急处置主管部门牵头,按照洪水、地质、地震等灾害相关预案,组织调动相关应急救援队伍和资源,开展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3)监测预报组:由市气象局牵头,市水文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成,负责提供气象、洪水、降雨、地质、地震灾害等监测及其预报预警信息服务。(4)应急通信组: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市通信运营企业组成,负责应急通信保障工作。(5)救护和防疫组:由市卫生健康委牵头,负责医疗救护、疾病控制、心理救助和人畜共患疫情控制工作。(6)治安警戒组:由市公安局牵头,市政府有关部门、区(市)政府组成,负责抢险救灾期间道路交通管制,根据市防指或现场应急指挥部的调度指令,疏导救灾人员、车辆,实施重点防御区域警戒,维护治安秩序。(7)灾情调查和灾民安置组:由市应急局牵头,市公安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组成,负责灾情调查评估、统计上报、人员转移安置等工作。其中,人员转移安置的具体组织实施由当地政府负责。(8)物资生活保障组: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组成,负责调集应急物资,必要时征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机构的物资、设备、房屋、场地等,适时动用粮食等储备物资,保证应急需要和市场供应。(9)经费保障组:由市财政局牵头,市应急局等部门组成,负责筹集安排抢险救灾所需经费和向上级部门申请救灾款,统一管理上级拨付的专项救灾经费。(10)信息和新闻发布组:由市委宣传部牵头,抽调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制定新闻报道方案,把握宣传舆论导向,协调、安排新闻报道和发布工作,做好赴现场媒体记者的对接,网络舆情监控、收集、引导和公众自救防护知识宣传等工作。(11)专家组:由市城乡水务局牵头,抽调市应急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气象局、市水文局等部门的专家组成,负责对全市水旱灾害发展趋势、处置措施、损失影响和善后恢复等提供咨询、评估和决策建议。3.应急准备3.1组织准备各级人民政府根据法律法规和机构改革“三定”规定建立健全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各级防指要落实并逐级公布防汛抗旱责任人。有防汛抗旱任务的部门、单位要落实本部门、单位的责任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落实河道重要堤防、蓄滞洪区、水库、重点城区、重要设施防汛责任人,落实农村地区、边远山区、城乡结合部等薄弱环节的防汛责任。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3.2制度准备各级防指应健全完善防汛抗旱工作规则、会商制度等工作运行机制,明确工作任务分工,提高部门协同水平。各级人民政府应健全完善防汛抗旱责任监督机制,建立考核评估等制度,对因责任制不落实、领导不力、工作疏忽或处置失当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3.3规划及工程准备发展改革、自然资源、城市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城乡水务、农业农村、应急管理等有防汛抗旱防台风任务的主管部门,按照有关权限,编制水旱灾害防治、城镇排水防涝、重大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建设规划、应急物资保障规划等专项规划或在编制有关规划时,将防汛抗旱防台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纳入规划内容。有关区(市)人民政府按照有关规划和部署做好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和运用准备相关工作。3.4预案准备各级防指及有关成员单位要及时修订完善防汛抗旱防台风应急预案、各类河道(湖泊)防御洪水方案、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和防御洪水方案、城市防洪应急预案、蓄滞洪区运用预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洪水预报方案等各类防汛抗旱预案、方案和部门、行业防汛抗旱预案并按有关规定报批并组织实施。3.5转移安置准备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员转移工作,组织落实应急避难场所并及时向社会公告,提前部署做好转移安置的各项准备工作。人员转移补助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具体负责实施本区域内的人员转移工作。村(居)委会应当协助做好人员转移工作。城乡水务、气象、应急管理、自然资源、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工业和信息化、公安、卫生保障、教育、文化旅游、城市管理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人员转移的相关工作。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负责做好本单位的人员转移工作。人员转移工作应当明确相应责任人,落实相应责任制。3.6救灾救助准备市、县级人民政府完善政府救助、保险保障、社会救济、自救互救“四位一体”的自然灾害救助机制,提升灾害救助质量和水平,帮助受灾群众快速恢复生产生活,避免因灾返贫,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按照有关要求建立灾害民生综合保险制度,充分发挥保险机制在减灾救灾工作中的作用。3.7值班值守准备各级防指和防指成员单位要严格落实汛期24小时领导带班和干部值班制度,全程跟踪雨情、水情、工情、灾情,并根据不同情况启动相关应急程序。暴雨、大风等恶劣天气要加强防汛重点部位和危险地区的巡查值守,一有险情立即处置并发出警报,及时做好人员转移工作。3.8防汛抗旱检查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及时发现和处置各类风险隐患,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措施。对重大风险点和危险源,要制定防控措施和整改方案,同时做好监控和应急准备工作。各级防指根据当地防汛抗旱实际,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开展防汛抗旱安全隐患、薄弱环节等风险源的排查梳理,分类施策,落实监控、巡查、清除等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并加强防汛抗旱工作检查。防汛抗旱检查实行单位自查、行业检查、综合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以责任制、体制机制、工程设施、预案编制与演练、物资保障、队伍建设、值班值守、人员转移避险等方面为重点,查找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督促下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做好整改工作,确保防汛抗旱工作顺利开展。4.监测预警4.1监测城乡水务、自然资源、城市管理、应急管理、农村农业、气象、水文及其他有关监测预报部门、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雨情、水情、工情、险情、灾情、墒情等方面的监测预报,及时将监测信息报送同级防指。4.2预警4.2.1预警分级防汛抗旱预警是针对暴雨、洪水、台风等超过一定标准而向社会所进行的警示活动。预警级别由低到高划分为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特别严重(I级)四个级别,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有预警职责的部门、单位要加强预警能力建设,提高预测预报预警水平,加强与成员单位信息共享,及时向市防指报送预警信息。气象、城乡水务、水文部门要组织对重大水旱灾害的联合监测、会商和预报,尽可能延长预见期。当预报即将发生严重水旱灾害和台风灾害时,当地有关部门要提早预警,通知有关区域做好相关准备。当发生重大险情要在险情发生后20分钟内通过电话形式、30分钟内通过书面形式报告市防汛抗旱指挥部。4.2.2部门、单位预警(1)气象部门负责发布台风、暴雨等气象灾害预警信息。(2)城乡水务部门负责发布山洪预警、重要河湖、重要水利工程等水情预警、水利工程安全预警和干旱预警信息。(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发布高空建筑设施、城乡危旧房屋等方面的预警信息。(4)城市管理部门负责发布城区易涝区、城区道路等预警信息。(5)南四湖水利管理局负责发布南四湖、韩庄运河水情预警信息。(6)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发布地质灾害预警。(7)交通运输部门负责发布公路、港口、内河(航道)、渡口、码头等方面的预警信息。(8)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向水上渔业船只、设施,种植和养殖主体发布预警信息。(9)文化和旅游部门负责发布重大活动、旅游景区等安全提示信息。(10)其他有预警职责的单位,依法依规做好与防汛抗旱有关的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工作。(11)宣传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各类媒体及时播报有关预警信息。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组织通信企业及时发布有关预警信息。(12)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报告突发汛情、险情的义务。4.2.3市防指预警市防指根据部门、单位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及预警建议,组织有关部门、专家会商,研判暴雨、洪水等影响区域和发展态势、危害程度,按有关程序发布和解除预警。Ⅰ级、Ⅱ级预警发布和解除由市防指指挥签批,Ⅲ级、Ⅳ级发布和解除由市防指副指挥签批。枣庄市防汛预警启动标准
指标与标准一般(Ⅳ级)①收到暴雨蓝色预警天气预报(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mm以上,或者已达50mm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②大中型水库有可能发生险情或水库水位超过汛限水位;③市区河道水位达到警戒水位;④城区道路积水,有部分房屋进水。较重(Ⅲ级)①收到暴雨黄色预警天气预报(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mm以上,或者已达50mm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②大中型水库有可能发生较大险情或水库水位达到设计洪水位;③市区河道水位超过警戒水位。严重(Ⅱ级)①收到暴雨橙色预警天气预报(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mm以上,或者已达50mm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②市区内主要排洪河道漫溢;③大中型水库有可能出现重大险情或水库水位达到校核水位,可能造成城区受淹;④南四湖或韩庄运河有可能发生漫溢或决堤,严重影响城市安全。特别严重(Ⅰ级)①收到暴雨红色预警天气预报(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mm以上,或者已达100mm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4.2.4预警行动(1)预警范围涉及各级防指安排部署防汛抗旱工作。(2)预警范围内有关防汛抗旱责任人按照责任分工赴一线组织、协调、指导、指挥工作,根据预案做好防汛抢险准备和群众安全避险工作。重点防汛部位抢险人员集结待命根据调度指令开展抢险救援。有关物资储备部门、单位做好应急和救灾物资调运准备,按照调用指令,快速及时运抵调运目的区域。(3)预警范围内的区(市)、镇街防指根据水情、工情、险情安排好本级防汛物资、资金、队伍,做好防洪调度、转移避险、巡堤查险和险情抢护等工作。(4)预警范围涉及的有关防洪工程管理单位应加强值班值守,按有关规定对各类防洪工程监控巡查,按照预案加强工程实时调度,根据洪水、险情等事态发展,加密工程巡查频次,发现险情及时报告、预警和处置。(5)市防指组织会商,研究部署防汛抗旱有关工作,有关情况报告市防指指挥、常务副指挥并通报市防指成员单位。(6)市防指组织成立防汛抗旱工作专班,实行集中办公,协同作战,掌握汛情、险情、旱情、灾情和各部门工作动态信息,全力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派出督导组赴预警范围内有关区(市)、镇街指导防汛抗旱减灾工作。加强新闻宣传,通报有关情况,回应社会关切,及时动员社会力量开展防汛抗旱工作。(7)市防指成员单位按照预案和市防指的统一部署组织做好本部门、本行业防汛抗旱工作。指导本行业加强分析研判,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加密频次向市防指报送监测预报信息和工作动态信息。视情派出督导组赴一线检查督导防汛抗旱减灾工作。(8)城乡水务、南四湖水利管理局等部门加强水情监测预报预警,科学调度防洪工程,调度信息报同级防指,通报上下游、左右岸有关防指。(9)应急管理、消防、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城乡水务、南四湖水利管理局、粮食储备等部门、单位做好防汛抗旱救援力量和物资调用准备,必要时提前预置救援力量和物资。(10)各有关防汛抗旱抢险救灾队伍严阵以待,按照调度指令,开展应急处置工作。(11)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等做好抢险救灾准备,根据险情灾情需要,及时开展抢险救灾等工作。(12)新闻媒体应及时播报防汛预警信息和工作动态信息,加强新闻宣传报道。5.应急响应5.1总体要求响应等级:按洪涝、旱灾的严重程度和范围,防汛抗旱响应级别由低到高划分为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特别严重(I级)四级。应急响应期间,成员单位按照防指的统一部署和职责分工开展工作,加密频次向同级防指报送监测预报信息和工作动态信息。下一级防指及时将本辖区的防御工作情况向上一级防指报告。上一级防指及时向有关单位、下一级防指等通报相关信息。城乡水务局等成员单位加强防洪抗旱调度。调度信息报同级防指,通报上下游、左右岸有关防指。遇有险情、灾情时,防洪调度要统筹兼顾下游抢险救援需求,强化各类水利工程联合运用,充分发挥控制性水库、闸坝的拦洪排洪、削峰错峰作用,科学调度水利工程,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新闻媒体应当及时刊登、播放防指或者有关部门发布的防汛抗旱预报预警响应等信息,增播、插播或者刊登防指及有关部门提供的防汛抗旱有关信息,并提高传播频次。水利、电力、交通、通信、市政、港口、石油、化工、天然气等工程设施因暴雨、洪水、内涝发生险情时,工程设施管理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抢护措施,迅速处置,控制事态,并及时向行业主管等有关部门报告,并通知影响区域内有关政府组织做好安全避险措施。行业主管部门应当立即组织指导抢险,并将险情及抢险行动情况报告同级防指。应急管理部门按照同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部署,组织指导有关方面提前落实抢险队伍、预置抢险物资、视情开展巡查值守、做好应急抢险和人员转移准备。县级人民政府或防指组织有关部门、镇街落实危险区域的安全避险措施。镇街应当及时组织辖区内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做好安全避险工作。洪涝、干旱等灾害发生后,当地政府或防指负责迅速调集辖区内各类社会资源和力量,组织实施抗洪抢险、排涝、抗旱和减灾救灾等方面的工作,紧急情况下可征用、调用车辆、物资等,全力投入防汛抗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发生重大险情时,所在地政府或防指应当立即调用抢险救援力量与物资投入抢险,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请求上级政府或防指组织支援。情况紧急时,市政府按照有关规定,请求当地驻军和人民武装部抢险救援。对跨区域发生的水旱灾害或者水旱灾害将影响到邻近行政区域的,水旱灾害主要发生地防指或上游发生地防指在报告同级政府和上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同时,应及时向受影响地区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通报情况。因水旱灾害而衍生的疾病流行、水陆交通事故等次生灾害,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及时向同级政府和上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并由当地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全力抢救和处置,采取有效措施切断灾害扩大的传播链,防止次生或衍生灾害的蔓延。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险情时,应当及时向工程设施管理单位、所在地政府或者防指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妨碍抢险工作。5.2响应启动及等级调整市防指根据防汛抗旱形势变化,经会商研究后,向市防指领导提出响应启动或等级调整建议,由市防指领导按照程序签发启动或调整。防汛、抗旱Ⅳ、Ⅲ级响应由市防指副指挥、常务副指挥签发。防汛、抗旱Ⅱ级响应由市防指常务副指挥签发。防汛、抗旱I级响应由市防指指挥签发。5.3Ⅳ级应急响应5.3.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启动Ⅳ级响应(1)某条市级重点河道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或某条市级重点河道发生低于警戒水位洪水且发生重大工程险情;(2)某区(市)或枣庄高新区发生一般洪涝灾害;(3)某座小(一)型水库发生重大工程险情,或数座小(二)型水库同时发生重大工程险情;或2座以上塘坝垮坝;(4)某区(市)或枣庄高新区发生中度干旱或数区(市)发生轻度干旱;(5)我市城区发生轻度干旱。(6)其他需要发布Ⅳ级响应的情况。5.3.2Ⅳ级响应行动(1)市防指副指挥或常务副指挥主持会商并实施指挥,市防指有关成员、专家参加。(2)发出防御通知,加强对汛(旱)情的监视预测预报,督促指导事发地防指落实防御措施。(3)市防指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指挥和协调本系统相关防御和处置工作。(4)市防指成立工作专班,集中办公,协同应对。(5)加强水利工程调度。(6)派出专家组赴一线指导防汛抗旱工作,有关成员单位做好技术支撑工作。(7)按照联调联战有关规定统筹组织全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综合消防救援队伍、专业社会救援力量等开展水旱灾害应急救援,救助受灾群众。(8)根据险情灾情需要,按照兵力调用程序,协调人民解放军驻枣有关部队和武警、民兵,参加抗洪抢险、应急救援和抗旱救灾等应急处置工作。(9)根据受灾地请求和工作需要,做好防汛抗旱物资调拨工作。(10)做好灾情、信息发布等工作。(11)有关情况及时上报市委、市政府,市防指指挥、常务副指挥、副指挥,通报市防指成员单位。相关区(市)防指负责同志主持会商,具体安排防汛抗旱工作;有关责任人上岗到位,靠前指挥;按照有关预案(方案)调度防洪工程,加强工程巡查,组织抢险、适时组织群众转移避险,加强抗旱水源调度,或采取其他应急处置措施,派出专家组赴一线指导防汛抗旱工作,并将防汛抗旱工作情况上报当地政府和市防指。5.4Ⅲ级应急响应5.4.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启动Ⅲ级响应(1)两条以上市级重点河道同时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或某条市级重点河道的重要支流发生决口漫溢;(2)某区(市)或枣庄高新区发生较大洪涝灾害或数区(市)发生一般洪涝灾害;(3)1座大中型水库(湖泊)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或发生较大工程险情,或数座小(一)型水库发生重大工程险情,或某座小(二)型水库垮坝;(4)某区(市)或枣庄高新区发生严重干旱或数区(市)发生中度干旱;(5)我市城区发生中度干旱。(6)其他需要发布Ⅲ级响应的情况。5.4.2Ⅲ级响应行动(1)市防指副指挥或常务副指挥主持会商并实施指挥,市防指有关成员、专家参加。(2)发出防御通知,加强对汛(旱)情的监视预测预报,督促指导事发地防指落实防御措施。(3)市防指成员单位按照职能分工指挥和协调本系统相关防御和处置工作,协调有关区(市)和单位提供应急保障。(4)市防指成立工作专班,集中办公,协同应对。(5)加强水利工程调度,必要时统一调度水利工程。(6)市防指在24小时内派工作组、专家组,指导防汛抗旱工作,有关成员单位做好技术支撑工作。(7)按照联调联战有关规定统筹组织全市应急救援力量开展水旱灾害应急救援,救助受灾群众。(8)根据险情灾情需要,按照兵力调用程序,协调人民解放军驻枣有关部队和武警、民兵,参加抗洪抢险、应急救援和抗旱救灾等应急处置工作。(9)根据区(市)请求和工作需要,做好防汛抗旱物资调拨工作。(10)做好灾情、信息发布等工作,根据需要在市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发布汛(旱)情通报。(11)有关情况及时上报市委、市政府、省防指和市防指指挥、常务副指挥、副指挥,通报市防指成员单位。相关区(市)防指负责同志主持会商,具体安排防汛抗旱工作;有关责任人上岗到位,靠前指挥;按照预案(方案)组织调度防洪工程,做好防守巡查,加强重要堤段、重点工程的防守,及时抢护险情并及时向相关地区通报信息或发出警报;按照预案组织堤防险工险段附近、水库下游保护区、城乡低洼易涝区和山洪威胁区等危险地区群众提前转移并妥善安置;调运抢险物资,积极抢排涝水;根据预案组织应急打井、修建临时引水设施、使用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等增加抗旱用水,制定应急水量调度实施方案,统一调度辖区内的水量,必要时实施跨区域调水;派出专家组到一线具体指导防汛抗旱工作;将防汛抗旱工作情况上报当地政府主要领导和市防指;在市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发布汛(旱)情通报;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工作。5.5Ⅱ级应急响应5.5.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启动Ⅱ级响应(1)数条市级重点河道同时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且发生重大险情;或某条市级重点河道发生决口漫溢等险情;(2)某区(市)或枣庄高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或数区(市)发生较大洪涝灾害;(3)数座大中型水库(湖泊)同时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或某座大中型水库(湖泊)发生重大工程险情;或1座小(一)型水库垮坝;或数座小(二)型水库发生超标准洪水,且发生重大工程险情;(4)某区(市)或枣庄高新区发生特大干旱或数区(市)同时发生严重干旱;(5)我市城区发生严重干旱。(6)其他需要发布Ⅱ级响应的情况。5.5.2Ⅱ级响应行动(1)市防指常务副指挥主持会商并实施指挥,市防指有关成员、专家参加。必要时,提请市政府研究部署。(2)发出防御通知,加强对汛(旱)情的监视预测预报,明确防御重点,督促指导事发地防指落实应对措施。(3)市防指成员单位按照职能分工指挥和协调本系统相关防御和处置工作。(4)市防指成立工作专班,集中办公,协同应对,有关成员单位增派人员参加应对工作。(5)统一调度、优化调度防洪(水利)工程,必要时实施跨区域调水。(6)市防指在24小时内派(增)工作组、专家组,指导防汛抗旱工作。有关成员单位加强技术支撑工作。(7)按照联调联战有关规定统筹组织全市应急救援力量开展水旱灾害应急救援,救助受灾群众。(8)人民解放军驻枣有关部队和武警、民兵,参加抗洪抢险、应急救援和抗旱救灾等应急处置工作。(9)根据区(市)请求和工作需要,做好防汛抗旱物资调拨工作。(10)协调有关地区和单位提供应急保障。(11)做好灾情、信息发布等工作,在新闻媒体发布汛(旱)情通报,视情召开新闻发布会。(12)市防指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现场指导协助区(市)抗洪抢险救灾工作。(13)有关情况及时上报市委、市政府、省防指和市防指领导、通报市防指成员单位。(14)视情请求省防指支援,参与应急处置。相关区(市)防指主要负责同志主持会商,具体安排防汛抗旱工作;有关责任人上岗到位,靠前指挥;按照权限和预案组织调度防洪工程;根据预案组织做好防守巡查,加强重要堤段、重点工程的防守,及时抢护险情并向相关地区通报信息或发出警报;按照预案组织堤防险工险段附近、水库下游保护区、城乡低洼易涝区等危险地区群众提前转移并妥善安置;按照上级指令和预案提前组织做好蓄滞洪区启用准备;调运抢险物资,积极抢排涝水;组织增加抗旱用水,统一调度辖区内的水量,必要时实施跨区域调水,压减供水指标,限制高耗水行业用水,组织力量向人畜饮水困难地区送水;多措并举加强防汛抗旱工作。相关区(市)防指增加值班人员,加强值班,密切监视汛情(旱)情和工情的发展变化,将工作情况上报当地政府主要领导和市防指;在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发布汛(旱)情通报:防指成员单位全力配合做好防汛抗旱和抗灾救灾工作。5.6Ⅰ级应急响应5.6.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启动Ⅰ级响应(1)数条市级重点河道同时发生超标准洪水;或2条以上市级重点河道发生决口漫溢;(2)1座大中型水库(湖泊)垮坝或数座中型水库(湖泊)同时出现重大工程险情;或数座小(一)型水库发生超标准洪水;或数座小(二)型水库垮坝;(3)数区(市)同时发生特大干旱;(4)我市城区发生特大干旱。(5)其他需要发布Ⅰ级响应的情况。5.6.2Ⅰ级响应行动(1)市防指指挥主持会商并实施指挥,有关市领导、市防指成员、市直有关部门、专家参加,作出防汛抗旱应急工作部署。必要时提请市委常委会议研究审议,将情况上报省政府、防指。(2)市政府发出通知或采取其他措施,部署和动员全市力量应对水旱灾害工作。(3)市防指根据防汛工作需要适时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4)市防指根据抗旱工作需要,省、市政府批准,宣布本辖区内相关行政区域进入紧急抗旱期。(5)市政府成立现场指挥部,现场指导协助区(市)抗洪抢险救灾工作。(6)市防指加强对汛(旱)情的监视预测预报,督促指导事发地防指落实应对措施。(7)市防指成员单位按照职能分工指挥和协调本系统相关防御和处置工作。(8)市防指成立工作专班,集中办公,协同应对,有关成员单位增派人员参与应对工作。(9)统一调度、优化调度防洪(水利)工程调度,必要时实施跨区域调水。(10)市防指在24小时内派(增)工作组、专家组,指导防汛抗旱工作,有关成员单位加强技术支撑工作。(11)按照联调联战有关规定统筹组织全市应急救援力量开展水旱灾害应急救援,救助受灾群众。(12)人民解放军驻枣有关部队和武警、民兵,参加抗洪抢险、应急救援和抗旱救灾等应急处置工作。(13)根据灾区请求和工作需要,做好防汛抗旱物资调拨工作。(14)协调有关地区和单位提供应急保障。(15)做好灾情、信息发布等工作,在新闻媒体发布汛(旱)情通报,视情召开新闻发布会。(16)有关情况及时上报市委、市政府、省防指和市防指领导、通报市防指成员单位。(17)请求省防指支援,参与应急处置。相关区(市)防指主要负责同志主持会商,动员部署防汛抗旱工作;有关责任人上岗到位,靠前指挥;按照权限和预案组织调度水利、防洪工程;根据预案组织强化巡堤查险和堤防防守,加强重要堤段、重点工程的防守,召集有关部门、有关专家研究处理方案,采取应急措施突击抢险控制险情并及时向相关地区通报信息或发出警报;按照预案组织堤防险工险段附近和水库下游保护区、城乡低洼易涝区等危险地区群众提前转移并妥善安置;按照指令和预案组织启用蓄滞洪区;调运抢险物资,积极抢排涝水;组织增加抗旱用水,统一调度辖区内的水量,限制或者暂停高耗水、重污染行业用水,必要时实施跨区域调水,缩小农业供水范围或者减少农业供水量,组织力量向人畜饮水困难地区送水,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全面组织强化防汛抗旱工作。相关区(市)防指增加值班人员,加强值班,密切监视汛(旱)情和工情的发展变化,将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工作情况上报当地党委、政府和市防指;在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发布汛(旱)情通报;市防指成员单位全力做好防汛抗旱和抗灾救灾工作。紧急情况下,县级以上防指依法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或按照上级防指指令宣布进入或采取紧急抗旱期措施。5.7不同灾害的应急响应措施5.7.1洪水灾害(1)当洪水超过警戒水位时,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按照批准的防洪预案和防汛责任制要求,组织专业和群众防汛队伍巡堤查险,严密布防,必要时申请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综合消防救援队伍、解放军部队、武警、民兵、专业社会救援力量参加重要堤段、重点工程的防守或突击抢险。(2)当洪水位继续上涨,危及重点保护对象时,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承担防汛任务的部门、单位,应根据河流水情和洪水预报,按照规定的权限和防御洪水方案、洪水调度方案,适时调度运用防洪工程,调节水库拦洪错峰,开启节制闸泄洪,启动泵站抢排,启用分洪河道行蓄洪水,清除河道阻水障碍物、临时抢护加高堤防增加河道泄洪能力等。(3)当实施滞洪区调度运用时,根据洪水预报,按启用程序和管理权限经批准后,由县级政府具体组织实施。(4)在紧急情况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有关规定,市防指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并行使相关权利,在确保人民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特殊措施,保障抗洪抢险的顺利实施。5.7.2堤防决口、水闸垮塌、水库溃坝(1)当出现堤防决口、水闸垮塌、水库溃坝前期征兆时,防汛责任单位要迅速调集人力、物力全力组织抢险,控制险情,并及时向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同时向下游发出警报。韩庄运河、伊家河、界河、北沙河、城河、郭河、十字河、蟠龙河、周营沙河、阴平沙河、峄城大沙河、新沟河、陶沟河、南四湖湖东堤等主要河湖堤防决口、水闸垮塌、水库溃坝应立即向市防指报告。其中,大中型水库(南四湖)垮坝应按程序及时报省防指。(2)堤防决口、水闸垮塌、水库溃坝的应急处置,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当地政府负责先期处置,首先应迅速组织转移受威胁人员,视情抢筑二道防线,控制洪水影响范围,尽可能减少灾害损失。(3)所在区(市)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视情况在适当时机组织实施堤防堵口,调度有关水利工程,为实施堤防堵口创造条件,并应明确堵口、抢护的行政及技术责任人,启动堵口、抢护应急预案,及时调集人力、物力迅速实施堵口、抢护,市防指立即组织专家赶赴现场指导。组织堤防堵口时,应遵循科学组织、安全第一的要求,防止次生、衍生灾害发生。5.7.3渍涝灾害(1)出现渍涝灾害时,相关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和排涝设备,尽快排出内涝水和沥涝水,恢复生产生活秩序。(2)要正确处理排涝与防洪的关系,排涝应当服从防洪需要,避免因排涝增加防洪压力。5.7.4山洪灾害(1)山。(2)当山洪灾害易发区雨量观测点降雨量达到一定数量或观测山体发生变形有滑动趋势时,由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或有关部门及时发出警报,对紧急转移群众作出决策。如需转移时,应立即通知相关镇街、村、组按预案组织人员安全撤离。(3)转移受威胁地区群众,应本着就近、迅速、安全、有序的原则进行,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幼病残后其他人员,先转移危险区人员和警戒区人员,防止出现道路堵塞和意外事件的发生。(4)发生山洪灾害后,若导致人员伤亡,应立即组织人员或抢险突击队紧急抢救,必要时向当地驻军、武警部队和上级人民政府请求救援。(5)当发生山洪灾害时,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组织城乡水务、自然资源、气象、水文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及时赶赴现场,加强观测,采取应急措施,防止山洪灾害造成更大损失。(6)如山洪泥石流、滑坡体堵塞河道,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召集有关部门、有关专家研究处理方案,尽快采取应急措施,避免发生更大的灾害。5.7.5台风灾害(1)台风灾害应急处理由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2)发布台风警报阶段。a.气象部门对台风发展趋势提出具体的分析和预报意见,作出台风可能登陆地点、时间和强度的预报,并立即报同级人民政府及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水文部门做好洪水预报的各项准备。b.台风可能影响地区的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领导及水利工程防汛负责人应根据台风警报上岗到位,并部署防御台风的各项准备工作。c.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督促相关地区组织力量加强巡查,督促对病险堤防、水库、涵闸进行抢护或采取必要的紧急处置措施,做好受台风威胁地区群众的安全转移准备工作。台风可能明显影响的地区,按批准临时超蓄的水库应将水位降到汛限水位;平原河网水位高的应适当预排。d.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及时播发台风警报和防指的防御部署。(3)发布台风紧急警报阶段。a.气。b.台风可能影响地区的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领导及水利工程防汛负责人应立即上岗到位,根据当地防御洪水(台风)方案进一步检查各项防御措施落实情况。对台风可能严重影响的地区,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发布防台风动员令,落实防台风措施和群众安全转移措施,组织、指挥防台风和抢险工作。c.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应做好工程的保安工作,加强工程巡查,并根据降雨量、洪水预报,控制运用水库、水闸及江河洪水调度运行。d.洪水预报将要受淹的地区,做好人员、物资的转移。山洪、滑坡易发地区提高警惕,落实应急措施。e.台风中心可能经过的地区,居住在危房的人员应及时转移;成熟的农作物应组织抢收抢护;高空作业设施应做好防护和加固工作;电力、通信企业落实抢修人员,一旦设施受损,迅速组织抢修,保证供电和通信畅通;城建部门做好市区树木的保护工作;医疗卫生计生部门做好抢救伤员的应急处置方案,组织医疗队集结待命。f.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应增加对台风预报和防台风措施的播放和刊载。g.当地驻军和武警部队,根据抢险救灾预案,做好各项准备,一有任务即迅速赶往现场。公安部门做好社会治安工作。h.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及时向上一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防台风行动情况。5.7.6干旱灾害当发生干旱时,县级以上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按特大干旱、严重、中度、轻度4个干旱等级,启动相关抗旱预案,制订相应的应急抗旱措施,并负责组织抗旱工作。(1)强化地方人民政府行政首长抗旱目标责任制,强化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加强抗旱会商和科学调度,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投入抗旱,确保城乡居民生活和重点企业用水安全,维护灾区社会稳定。各有关部门按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部署,落实职责,协调联动,落实应急抗旱资金和抗旱物资,全面做好抗旱工作。(2)按规定启动相关抗旱预案,必要时依法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可宣布进入紧急抗旱期,启动各项特殊应急抗旱措施,如应急开源、应急限水、应急调水、应急送水等。(3)强化旱情的监测、分析、预测、预报和信息发布,及时分析了解社会各方面的用水需求,分析预测水量供求变化趋势,加强抗旱水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4)开源。采取临时措施尽可能从江河湖泊引水,各类蓄水工程尽量蓄水。同时,抓住有利条件实施人工增雨,尽力为抗旱增加水源。(5)节流。大力推行节约用水,科学用水,大力推广抗旱节水新技术、新产品,杜绝浪费,提高水的利用效率。(6)根据需要适时采取应急限水、调水等非常措施,对居民生活用水极度紧缺的地区应急送水。(7)加强灌区用水管理,维护正常的用水秩序,防止发生水事纠纷。(8)加快旱情、灾情的上传下达,加强抗旱宣传报道。5.7.7供水危机发生供水危机时,市防指应加强对地表水、地下水和外调水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闸坝联合调度体系,实施水量调度管理,合理调配水源和用水限额;生态环境部门应加强供水水质的监测,保证城乡居民生活和重点单位用水安全。在河流发生水质恶化或污染事故时,根据应急方案要求,做好管辖范围内水利闸坝的调控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污染事故(非常态)状况下受污染水体的疏导、调水稀释和截流方案,最大限度防止污染扩散。(2)针对供水量锐减,采取跨区应急调水、应急开源等措施,尽快恢复供水水源,最大限度地满足正常供水数量和水质要求。5.8应急响应终止根据应急响应的实施情况或水旱灾害得到有效控制程度,市防指适时宣布终止应急响应,并通过新闻媒体发布。由市防办根据防汛、抗旱形势,向市防指提出响应终止建议。防汛、抗旱Ⅳ、Ⅲ级相应:市防指副指挥、常务副指挥、签发;防汛、抗旱Ⅱ、Ⅰ级响应:市防指常务副指挥签发。防汛抗旱应急响应终止后,依照规定征用、调用的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应按照防汛抗旱物资储备管理的有关规定及时归还、入库储存或核销。取土占地、砍伐林木的,汛期结束后依法向有关部门补办手续;有关各级政府对取土后的土地组织复垦,对砍伐的林木组织补种。6应急保障6.1通信与信息保障6.1.1任何通信运营部门都有依法保障防汛抗旱信息畅通的责任,特急水旱灾害信息必须优先、快捷、准确传递。防汛计算机网络电路提供部门(商)必须依法保证防汛信息网络的畅通。6.1.2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按照以公用通信网为主的原则,合理组建防汛专用通信网络,确保信息畅通。6.1.3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协调当地通信管理部门,按照防汛抗旱的实际需要,将有关要求纳入应急通信保障预案。突发事件发生后,通信部门应启动应急通信保障预案,迅速调集力量抢修损坏的通信设施,努力保证防汛抗旱通信畅通。必要时,调度应急通信设备,为防汛通信和现场指挥提供通信保障。6.1.4在紧急情况下,应充分利用公共广播和电视等媒体以及手机短信等手段发布信息,通知群众快速撤离,确保人民生命的安全。6.1.5各级水文部门和水工程管理单位对自建的防汛信息报汛网必须保证防汛信息及时采集和传输。堤防及水库等水工程管理单位必须配备通信设施。6.1.6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通过部门内部网络及机要电话等多种手段保证与党、政、军及各成员单位信息畅通。6.1.7建立和公布防汛责任人的通讯方式。6.2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6.2.1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保障(1)对历史上的重点险工险段或者容易出险的工程设施,应提前编制工程应急抢险预案,以备紧急情况下因险施策;当出现新的险情后,应派工程技术人员赶赴现场,研究优化除险方案,并由当地防汛行政责任人负责组织实施。(2)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防洪工程单位以及受洪水威胁的其他单位,储备的常规抢险机械、抗旱设备、物资和救生器材,应能满足抢险急需。6.2.2应急队伍保障防汛队伍市、县级人民政府应按照《山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应急救援力量联调联战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字〔2020〕15号)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做好应急救援联调联战工作。建立完善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参与抢险救灾的应急协调机制,加强对基层防汛抗旱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a.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汛抗洪的义务。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消防救援队伍、民兵和预备役部队是抗洪抢险的重要力量和突击力量。b.抗洪抢险队伍分为:群众抢险队伍、非专业部队抢险队伍和专业抢险队伍(包括地方组建的防汛机动抢险队和解放军组建的抗洪抢险专业应急部队)。群众抢险队伍主要为抢险提供劳动力,非专业部队抢险队主要完成对抢险技术设备要求不高的抢险任务,专业抢险队伍主要完成急、难、险、重的抢险任务。c.调动抗洪抢险队伍程序:本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工程管理单位所管理的抗洪抢险队伍,由本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工程管理。d.调动部队参加抢险程序:一般情况下,市、县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向省防指申请,由市防指向军分区提出具体要求,由军分区报其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安排。申请调动部队时,应说明灾害种类、发生时间、受灾地域和程度、采取的救灾措施以及需要使用的兵力、装备等。(2)抗旱队伍a.在抗旱期间,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组织动员社会公众力量投入抗旱救灾,在旱区组织群众性的抗旱队,乡自为战、村自为战、组自为战,抗御旱灾减少损失。b.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组建的抗旱服务队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旱期间发挥骨干作用,为旱区提供流动灌溉、生活用水,维修、租赁、销售抗旱机具和物资,提供抗旱信息和技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c.有抗旱任务的工程管理单位是抗旱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用水计划和调度,加强对输水设施和设备的管理和维护。d.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队伍、消防救援队伍均为应急抗旱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人影工作部门根据旱情发展和有利作业的天气气候条件,适时开展人工增雨;消防部门在紧急情况下出动消防车辆解决人畜饮水困难。6.2.3能源保障市供电公司及其下属各供电公司,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协调安排抗洪抢险、抢排渍涝、抗旱救灾等方面的供电以及应急救援现场的临时供电。其它能源部门组织做好油、气等能源安全维护、供需调配等工作,确保防汛抗旱期间油气等能源正常供应。6.2.4供水保障供水部门建立用水重点保障单位名单目录,保障医院、学校、通信和应急抢险等单位的用水需求,及时抢修受损的供水设施,提高供水保障能力。6.2.5交通运输保障市交通运输局在防汛抗旱期间特别是抗洪紧张阶段,应准备足够的车辆、船舶,随时待命启动,优先保证防汛车辆的通行和抗洪抢险人员、防汛抗旱救灾物资的运输;负责大洪水时用于抢险、救灾车辆、船舶的及时调配;紧急防汛期,负责河道禁航保障;特别急需时,提供应急抢险、救灾解困的航空运输保障。及时组织抢修水毁道路交通。6.2.6医疗保障卫生健康部门主要负责水旱灾区受灾群众及防汛抗洪人员的医疗救护、健康教育、心理援助和卫生防疫工作。对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施紧急处理,防止疫病的传播、蔓延。6.2.7治安保障各级公安部门和武警部队,负责灾区的治安管理工作,依法严厉打击破坏防汛抗旱救灾行动和工程设施安全,盗窃防汛抗旱物。6.2.8物资保障(1)物资储备防汛物资筹集和储备实行分级负责、分级储备、分级管理以及按需定额储备、讲究实效、专物专用的原则,采取国家、省级、地方专储、代储和单位、群众筹集相结合的办法。a.市级储备。市防指指定防汛成员责任部门负责按计划储备草袋、编织袋、石料、柴油发电机、打桩机、移动照明系统、管涌抢护围井、冲锋舟、防汛快艇和土工布等抗洪抢险设备和物资。市林业和绿化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成员单位,汛前做好木材、车辆、船舶等防汛抗旱物资设备的组织协调供应。b.区(市)级储备。区(市)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工程管理单位相应设立防汛仓库,根据本地抗洪抗旱的需要和具体情况,按计划储备相关物资。c.群众自筹。受洪水威胁的单位和群众应当储备一定的防汛抢险物料。d.市级储备一定数量的抗旱物资。易旱地区应积极做好应急的抗旱物资储备和水源储备。尤其严重缺水地区,要建立应急供水机制,建设应急供水备用水源。(2)物资调拨a.物资调拨原则。实行“先近后远、先下后上、先主后次、急用优先”的原则。市级储备的防汛物资,主要用于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地区重要城市、重点工程的抗洪抢险应急需要;区(市)储备的防汛物资,主要用于辖区内抗洪抢险急需。b.物资调拨程序。首先调用抗洪抢险地点附近的区(市)和工程管理单位的防汛物资,如实在不能保证需要,则申请上级防。C.当储备的防汛抗旱物资消耗过多,不能满足防汛抗旱急需时,及时启动有关生产流程和生产设备,紧急生产、调拨所需物资。必要时可通过媒体向全社会公开征集。6.2.9资金保障(1)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用于本行政区域内防汛抗旱工程和非工程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防汛抗旱应急除险和遭受水旱灾害水利工程的修复;防汛抗旱物资储备等。(2)防汛抗旱资金主要用于防汛抗旱规划的编制及防汛抗旱工程和非工程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遭受水旱灾害地区的防汛抗旱和水毁工程修复,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和运输、防汛抗旱应急除险以及按照国家、省和市规定允许列支的其它方面。各项防汛抗旱资金,应严格执行有关资金管理使用办法规定的使用开支范围,确保专款专用。(3)各级人民政府还应安排救灾资金,当灾民基本生活经费发生困难时给予专项补助。(4)财政、审计部门加强防汛抗旱和救灾资金的监督检查和专项审计,确保专款专用。(5)成员单位可结合行业应急保障工作需要每年编制预算并列入财政预算。6.2.10社会动员保障(1)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参加防汛抗洪的义务,都有保护防汛设施和参加抗旱工作的责任。(2)汛期或旱季,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根据水旱灾害的发展,做好动员工作,组织社会力量投入防汛抗旱。(3)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组成部门,在严重水旱灾害期间,应按照分工,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解决防汛抗旱的实际问题,同时充分调动本系统的力量,全力支持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4)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防汛抗旱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动员全社会力量,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在防汛抗旱关键时期,各级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应靠前指挥,组织指挥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抗灾减灾。6.3技术保障6.3.1资源整合共享。市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组织应急、城乡水务、水文、气象、自然资源等部门与机构建立防汛抗旱信息协商工作机制,协调水文、气象机构根据水文、气象监测站网分布情况,共同确定信息共享监测站点并统一有关技术标准,为防汛抗旱决策提供统一的情报预报。6.3.2建设全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防汛通信预警系统。(1)建立完善以市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为中心的省、市、县三级防汛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系统。完善省、市、县三级山洪灾害预警等系统。(2)加强现有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管理维护,确保水情信息在20分钟内传递至市防指和省防指。(3)建立水文综合数据库、防洪工程数据库、社会经济数据库,实现各类防汛信息的快速查询,为防汛决策提供支撑。(4)建立主要河道、各大中型水库防洪联合调度系统,实现适时制定和优化洪水调度方案,为防洪决策提供支持。(5)建立市、县、乡防汛远程视频会商系统;建立无线移动视频会商系统,保证抢险现场和其它特定场合的防汛会商和指挥调度;重点工程、重要河段建立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市防指对其实时视频监视。(6)建设全市墒情监测和抗旱信息管理系统,为宏观分析全市抗旱形势和作出正确的抗旱决策提供支持。(7)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建立专家库,由气象、水文、城乡水务、城市管理、自然资源、应急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当发生水旱灾害时,则统一调派专家参加会商,或赴发生工程险情的现场指导抢险,以及指导防汛抗旱救灾等。(8)建立防汛抗旱物资及抢险、抗旱队伍信息管理系统。(9)利用现代通信和计算机技术(如GPS、GIS、RS)建立现代化防汛指挥体系。(10)建立洪旱灾预测及后评估系统。建立灾后总结反思机制,提高防灾抗灾能力。6.3.3完善干旱、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分析处理、信息传输和信息综合加工为主体的预警系统,提高干旱、暴雨灾害预警能力。6.4宣传、培训和演练6.4.1公众信息交流(1)防汛抗旱公众信息交流实行分级负责制,一般公众信息由本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人审批后,可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2)当发生大范围的流域性降水,一级支流超警戒水位以及暴雨引发的山洪造成严重影响或出现中度干旱时,市防指统一发布汛情、旱情通报。(3)防汛抗旱的重要信息交流,实行新闻发言人制度。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由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指定的发言人,通过防汛信息网和新闻媒体统一向社会发布。6.4.2培训(1)采取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统一组织培训。市防指负责区(市)和大型工程防汛负责人、防汛抢险技术骨干和防汛机动抢险队负责人的培训;区(市)防汛抗指挥机构负责镇街防汛负责人、中型工程等防汛抢险技术负责人的培训。(2)培训工作应结合实际,采取多种组织形式,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每年汛前至少举办一次培训。同时,培训要合理规范课程,考核严格,分类指导,真正收到实效。6.4.3演练(1)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定期举行不同类型的应急演练,特别是抗洪抢险和疏散撤离灾区群众的演练,以检验、完善和强化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演练结束后应进行总结。(2)专业抢险队伍必须针对当地易发生的各类险情,有针对性的每年进行抗洪抢险演练。有条件的单位要加强水上搜救演练。(3)多个部门联合进行的专业抢险救灾演练,由市防指负责组织,一般2至3年举行一次。7信息报告与发布7.1信息报告(1)市防指办公室负责全市信息汇总,并按规定向省防指、市政府报告,通报有关成员单位。市城乡水务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及其他市防指成员单位负责通过各自系统汇总上报职责范围内的信息。(2)应急响应启动后,相关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市防指成员单位按有关规定向市防指办报告汛旱情信息,内容包括雨情、水情、旱情、墒情、工情、险情、灾情、应对措施,时间、地点、人员、事件等基本要素。(3)发生较大及以上水旱灾害突发事件,事发地的镇街防汛抗旱指挥部应迅速核实并在1小时内先电话后书面向市防指、市政府报告(书面报告最迟不得晚于事件发生后1个半小时),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特殊情况下,可越级上报,但必须同时报告上一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政府。(4)突发事件报告内容: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类别、基本过程、财产损失、人员伤亡情况,对事件的初判级别,已经采取的措施,有无次生或衍生灾害、周边有无危险源、警报发布情况、是否需疏散群众,需要支援事项和亟需帮助解决的问题,现场负责人姓名、单位和联系电话等。事件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事件发展趋势和处置进展情况,事件处置结束后报送事件综合情况报告。7.2信息发布(1)汛旱情通报汛旱情通报内容由市防指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拟定,市防指指挥签批,市防指统一发布。通常采取定时通报、实时通报和雨情(墒情)通报3种形式。定时通报一般每月发布1次;实时通报由市防指根据汛旱情变化发布,播发频次由市防指商新闻媒体确定;雨情(墒情)通报由市水文部门发布。(2)信息发布防汛抗旱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需要由市级发布的汛情、旱情及防汛抗旱动态等信息,由市防指统一审核和发布;涉及水旱灾情的,由市防指办公室审核;涉及军队的,由军队有关部门审核。需要由区(市)发布的汛情、旱情及防汛抗旱动态等信息,由区(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审核和发布;涉及灾情的,由区(市)防指办审核;涉及军队的,由军队有关部门审核。发生较大及以上水旱灾害的区(市)汛情、旱情及防汛抗旱动态等信息的发布,事先须经市防指审核。信息主要通过传真、办公系统、短信微信发布平台、广播、电视、报纸等渠道发布。有关部门单位要加强网络和媒体的舆情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及时回应公众关切问题,配合媒体做好典型事迹宣传,正确把握舆论导向。8善后工作发生水旱灾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组织有关单位做好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版企业内部劳动协议管理规则版B版
- 2024全新诊所护士人才引进与培养合同3篇
- 2024年城市配送协议
- 2025婚车租赁合同(版)
- 2025劳务用工合同范本(标准版)
- 长期购销协议
- 护理专业教师招聘协议
- 2025认证咨询合同范文
- 租赁保函协议书
- 屋顶废弃物处理租赁合同
- 2024房屋转让合同协议书
- 国开2024年《机械设计基础》形考任务1-4答案
- 个人项目投资合作协议范本
-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附答案
- 弘扬教育家精神让教育家精神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课件
- 蓝天救援队培训
- 国开(北京)2024年秋《财务案例分析》形考作业答案
- 当水墨邂逅油彩(北京师范大学)知到智慧树章节答案
- 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模拟测试卷(原卷版)
- 超声透药治疗仪
-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章末检测题(基础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