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十三中学化学九上期中调研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以下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氧化镁2.走到花园里,我们远远就能闻到花的香味,这是因为A.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B.分子总在不断地运动C.分子有一定质量D.分子间有间隔3.在一定质量的氯酸钾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加热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下列相关量与反应时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B.C. D.4.用如图所示装置电解水,反应一段时间后,对有关现象或结论描述正确的是()A.甲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能支持燃烧B.甲、乙两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质量比为2:1C.甲、乙两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为2:1D.水是由氢气、氧气组成的5.不含原子团的物质是A.KCl B.NaOH C.NH4Cl D.BaSO46.下列物质中含有相同原子团(根)的一组是A.和 B.和C.和 D.和7.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O3 B.HCl C.KOH D.MnO28.以下是某同学记录实验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9.密闭容器中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物质XYZQ反应前质量/g82405反应后质量/g待测24823A.其中X、Z为反应物B.其中Y和Q为生成物C.反应后X的质量为0D.反应后生成Y、Q的质量比为.10.食用碘盐可以预防碘缺乏病,碘盐中的“碘“指的是()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为了测定教室中空气中的成分,化学教师让兴趣小组的小明同学提前收集一瓶教室中的空气,以备上课实验时用。小明从实验室中拿了只空集气瓶,带进教室,敞口放置了一会儿,盖上了玻璃片。(1)你认为小明的收集方法正确吗?____________(2)请你叙述正确的收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3)用生活中的日用品代替集气瓶来收集教室内的空气,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合理施用化肥可增加粮食产量。尿素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化学式为,请根据化学式计算。(1)尿素由_____种元素组成。(2)尿素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3)通过计算说明如图标签的错误之处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先将铁丝绕成螺旋状,目的是_________,在铁丝末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等火柴临近烧完时再_________(填“迅速”或“缓慢”)地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点燃火柴的目的是_______;盛氧气的集气瓶还应预先装入少量水或铺一薄层细沙,其目的是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14.下图是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水的微观模拟图。分析以上微观变化过程,你能总结出的一条结论是__________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用途反应物质的性质。(一)探究物质的性质。用上图所示的方法可检验氢气的纯度,根据该图示可以推测出氢气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二)探究物质的用途。水与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在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图的三个实验中都用到水。(1)三个实验中水的作用各不相同。B烧杯中的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C水槽中的水是:_________。(2)B实验方案相比教材的实验方案有个明显的优点,会避免有关不当操作带来的误差,该优点是__________。(三)实验的改进创新。利用下图装置进行“硫燃烧”的实验:用气卿(能不断鼓入空气的装置)不断地向弯型具支试管中鼓入空气,同时用酒精灯给硫粉加热至燃烧,移去酒精灯,可观察到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然后停止鼓入空气,再用酒精灯给高锰酸钾加热,使硫在纯氧中继续燃烧,观察到__________火焰。写出实验中硫磺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该实验装置的主要优点是在消除有害气体对环境污染的前提下有利于__________。推断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16.“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再研究(回顾历史)1774年,某科学家通过用金属汞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汞等实验,第一次明确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1)上文中这位科学家是_____。A诺贝尔B居里夫人C门捷列夫D拉瓦锡(2)如图1的微粒示意图可简单表示金属汞与氧气反应的过程,请在反应中方框内画出正确的图示_____。(原有实验)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2),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理论上实验成功时的现象是:_____.实际上用该方法测得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理论值。(提出问题)实验中装置内部的情况是怎样的,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查阅资料后,学习小组进行如下实验:(3)将数显设备(电脑等)、三种传感器(压强、温度、O2浓度)、测量装置(反应容器为蒸馏水瓶)按图3所示进行连接。(4)打开导管活塞,向烧杯内加入适量的水,双手紧贴蒸馏水瓶外壁,_____,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5)打开瓶口橡皮塞,加水并调节使蒸馏水瓶和烧杯内液面相平,关闭活塞,打开并调试好传感器和数显设备.用酒精灯将足量的红磷点燃,立即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燃烧结束后,装置冷却到室温,打开导管活塞,待瓶内液面不再上升后再向烧杯内加入一定量的水,使烧杯和瓶内的液面相平.在数显设备上得到的曲线图(纵坐标为O2浓度,横坐标为时间,压强和温度曲线仅表示该段时间内对应的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数据分析)(6)压强曲线A点表示红磷开始在集气瓶中燃烧,主要判断依据是:_____。AA点对应的氧气的浓度开始下降BA点以后蒸馏水瓶内气体含量下降CA点以后蒸馏水瓶内的温度开始上升(7)压强曲线CD段降低的原因是_____;A红磷燃烧完后,装置处于冷却状态B红磷进入缓慢氧化状态C蒸馏水瓶内的气体继续减少(8)压强曲线EF段略低于OA段是因为_____;A蒸馏水瓶中的气体比原来少了B烧杯内液面与蒸馏水瓶中的液面不相平C蒸馏水瓶中的气体没有冷却至室温(9)(实验结论)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因是_____;(10)(反思拓展)甲同学认为应该将蒸馏水瓶液面上的容积划分为5等份并加以标记,乙同学认为没有必要,理由是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B【解题分析】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选项错误;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选项正确;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产生白雾,选项错误;D.生成氧化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选项错误,故选B。【题目点拨】烟和雾的区别:烟是固体小颗粒悬浮形成的现象;雾是小液滴漂浮形成的现象。2、B【解题分析】
我们站在花园里能闻到花的香味,是由于含有花香的分子运动到了我们鼻子中的缘故,说明了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故选B。3、C【解题分析】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此反应中的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其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题目详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锰元素的质量不变,但是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的质量在减少,所以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大,到氯酸钾完全分解后,才不再改变,故错误;B.氧气的质量随时间的延续而一直增大是错误的,当氯酸钾完全分解时,氧气的质量便不在发生变化,故错误;C.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的质量减少,当氯酸钾完全分解后,固体的质量不再改变,故正确;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故错误。故选C。4、C【解题分析】试题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1.解:A、甲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能燃烧,但是不能支持燃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甲、乙两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分别是氢气和氧气,质量比为1:8,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甲、乙两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为1:1,该选项说法正确;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不是由氢气、氧气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5、A【解题分析】
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这样的原子集团叫做原子团,又叫根。【题目详解】A、KCl是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含原子团,故A正确;
B、NaOH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其中氢氧根离子(OH-)是原子团;故B错误;
C、NH4Cl由铵根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其中铵根离子(NH4+)是原子团;故C错误;
D、BaSO4由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其中硫酸根离子(SO42-)是原子团;故D错误;
故选A。6、C【解题分析】
A.含有氯酸根,中含有铵根和硝酸根,选项错误;B.中含有高锰酸根,中含有锰酸根,选项错误;C.和都含有碳酸根,选项正确;D.中没有原子团,中含有氢氧根,选项错误。故选:C。7、D【解题分析】
A中只有一种元素,属于单质,故A错。B中有两种元素,但没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B错。C中有三种元素,也含氧元素,但不属于氧化物,属于碱,故C错。D中有两种元素,其一为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D正确。故选:D。8、D【解题分析】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故A正确;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B正确;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故C正确;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D错误。故选D。【题目点拨】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物质的名称,若出现物质的名称描述的是结论不是现象。9、D【解题分析】
Y反应后质量增加了,属于生成物,且生成了:24g-2g=22g;Z的质量减少了,属于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质量是:40g-8g=32g;Q的质量增加了,属于生成物,且生成了:23g-5g=18g;由于生成物质量总和是:22g+18g=40g,而反应物质量为32g,所以X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质量为:40g-32g=8g;所以X反应后的质量是0。【题目详解】A、由分析可知,反应物是X和Z,生成物是Y和Q,故说法正确;B、由分析可知,反应物是X和Z,生成物是Y和Q,故说法正确;C、由分析可知,X反应后的质量是0,故说法正确;D、由分析可知,反应后生成Y、Q的质量比为22:18,故说法错误。故选D。10、A【解题分析】
人们所食用的碘盐中的“碘”指的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碘”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A【题目点拨】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不正确;先将集气瓶装满水,盖上玻璃片,拿进教室后将水倒出,静置一会,盖上玻璃片即可;用矿泉水瓶子进行上面同样的操作.或用注射器抽取教室内的气体【解题分析】
(1)小明同学从实验室拿的空集气瓶,带有实验室中的空气,带进教室敞口放置一会儿,收集的气体也不会全是教室内的空气,会影响以后的试验结果准确性,所以小明的收集方法不正确;(2)先把集气瓶装满水,排出集气瓶内原有的空气,再收集教室内的空气,可得到教室内的空气。具体做法是:先将集气瓶装满水,盖上玻璃片,拿进教室后将水倒出,静置一会,盖上玻璃片即可;(3)用日用品瓶子收集气体,与集气瓶收集气体的做法是一样的。如用矿泉水瓶子。具体做法是用矿泉水瓶子进行上面同样的操作.或用注射器抽取教室内的气体。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四3:1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解题分析】
尿素是由碳、氧、氮、氢四种元素组成的。尿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错误;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增大与氧气接触面积,提高铁丝局部温度缓慢给铁丝预热以便引燃铁丝防止生成物熔化后溅落下来炸裂瓶底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表述性内容,意思正确即可)【解题分析】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先将铁丝绕成螺旋状,目的是增大与氧气接触面积,提高铁丝局部温度;缓慢插入可以充分的利用集气瓶中的氧气;点燃火柴的目的是给铁丝预热以便引燃铁丝;为了防止生成物熔化后溅落下来炸裂瓶底,故要在集气瓶底放少许的沙子或水;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14、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都不发生变化;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一定条件下结合成为2个水分子(答案合理即给分)【解题分析】
由图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即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都不发生变化;还可以看出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一定条件下结合成为2个水分子。故答案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都不发生变化;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一定条件下结合成为2个水分子(答案合理即给分)。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燃烧H2+O2H2O吸收热量,使集气瓶快速冷却反应物在瓶内点燃白磷,防止瓶内空气逸出产生明亮的蓝紫色S+O2SO2对比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情况防止固体颗粒物堵塞导气管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解题分析】
(一)试管口斜向下倾斜,说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在酒精灯上可被点燃,说明氢气具有可燃性,氢气燃烧生成水,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2+O2H2O。(二)(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需等温度冷却至室温再打开止水夹,故B烧杯中的水的作用是吸收热量,使集气瓶快速冷却;C水槽中的水是反应物。(2)B实验方案相比教材的实验方案的优点是在瓶内点燃白磷,防止瓶内空气逸出。(三)硫在纯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S+O2SO2,该实验装置的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0 描述方向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二年级下册冀人版
- 2拉拉手 交朋友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部编版)
- 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部编版)历史同步教学设计: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 《第四章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 13猫(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 2024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2.2 沧海桑田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3)教学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1
- 真正的礼仪课件
- 《光的反射》(教案)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 2023四年级数学上册 5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数字孪生机场数据融合-全面剖析
- (二模)咸阳市2025年高考模拟检测(二)语文试卷(含答案)
- 第四单元 第2课时 三位数加三位数2(连续进位加法)(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融资部业绩考核及奖励办法
- 2025-2030中国探地雷达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与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项讲座
- 2025年交管12123学法减分考试题库及答案
- 定额〔2025〕1号文-关于发布2018版电力建设工程概预算定额2024年度价格水平调整的通知
- 一种基于STM32的智能门锁系统的设计-毕业论文
- KIP3000故障代码
- 边坡排危土石方的施工组织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