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陕西省商洛市洛南中学高二2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商洛市洛南中学高二2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商洛市洛南中学高二2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商洛市洛南中学高二2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商洛市洛南中学高二2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陕西省商洛市洛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2月期末生物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③B.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②③④C.④的成分中包括血红蛋白、氧气和胰岛素D.细胞生活需要③的pH、渗透压、温度等处于稳态【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可知,①是细胞内液,②是淋巴,③是组织液,④血浆,②③④组成内环境,即细胞外液。【详解】A、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即图中是①,A错误;B、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血浆,即图中的③④,B错误;C、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④血浆的组成成分,C错误;D、③组织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内环境稳态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故选D。2.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答案】D【详解】A.静息状态时,是神经细胞内的钾离子外流,呈现内负外正的电位状态,A错误;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时会加大神经元内外的电位差,静息电位会增大,B错误;C.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通过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接合引发突触后膜上电位的变化,不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而是通过胞吐,C错误;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借助突触完成的,D正确;故选D。3.乙酰胆碱是兴奋型的神经递质,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直接或间接调节细胞膜上离子通道,进而改变细胞膜电位。假如某一神经递质使该细胞膜上的氯离子通道开启,氯离子(Cl-)进入细胞内,正确的判断是()A.形成局部电流B.细胞膜两侧电位差保持不变C.抑制细胞兴奋D.使细胞膜内电位由正变负【答案】C【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详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乙酰胆碱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直接或间接调节细胞膜上离子通道,进而改变细胞膜电位,使Na+内流,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并产生兴奋。现有某神经递质使细胞膜上的氯离子通道开启,使氯离子(Cl-)进入细胞内,会让静息电位值加大,从而使细胞不容易产生兴奋(动作电位)故选C。4.下图为突触的结构模式图(图中神经递质是乙酰胆碱),当神经冲动抵达突触前神经元的末梢时,诱导Ca2+内流,使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传递。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冲动抵达突触前神经元的末梢时,若增加细胞外Ca2+浓度,可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B.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促进Na+内流,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C.乙酰胆碱与Na+一起进入突触后神经元,突触后神经元将持续兴奋D.突触处的兴奋传递需要通过化学信号的转换,因此兴奋传递的速率比在神经纤维上要慢【答案】C【分析】图示为突触结构,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钙离子进入突触小体中,促进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所以如果神经冲动抵达突触前神经元的末梢时,若增加细胞外Ca2+浓度,可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A正确;B、乙酰胆碱是兴奋性递质,如果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促进Na+内流,使突触后神经元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产生兴奋,B正确;C、乙酰胆碱与突触后神经元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没有进入突触后神经元,C错误;D、突触处的兴奋传递需要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息,有电信号至化学信号的转换,因此兴奋传递的速率比在神经纤维上要慢,D正确。故选C。5.以下关于导致ab段和bc段变化的相应叙述不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时体温的变化B.口渴和大量饮水后抗利尿激素含量的变化C.在寒冷的室外和进入温暖室内时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D.饭后和饥饿时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变化【答案】D【分析】血糖调节、体温调节和渗透压调节的中枢都是下丘脑,而且三者都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血糖调节的主要激素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体温调节的主要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水平衡调节的主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详解】A、剧烈运动时代谢旺盛,产热量多,体温升高,出汗增加散热量,体温下降,符合图示曲线变化,A正确;B、口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使得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大量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符合图示曲线变化,B正确;C、寒冷的室外,人体需要增加产热来维持体温的恒定,因此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来促进产热,进入温暖室内时,人体需要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恒定,因此甲状腺激素分泌有所减少,符合图示曲线变化,C正确;D、饭后由于食物中的糖类被消化吸收使血糖升高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多,胰高血糖素分泌降低,饥饿时血糖浓度下降,胰岛素含量降低,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与图示曲线不符,D错误。故选D。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体液运送定向作用到垂体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不受神经调节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答案】C【分析】1、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弥散到内环境中通过体液运输到靶器官或靶细胞;2、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3、血糖浓度可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和胰岛A细胞,胰岛B细胞和胰岛A细胞也受神经系统的调节;4、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详解】A、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体液运送到全身组织,但只作用于垂体细胞上的受体,A正确;B、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可以通过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作用促进物质代谢,物质氧化分解加速从而产热增多,B正确;C、机体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血糖的直接作用或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共同完成的,C错误;D、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渗透压下降,D正确。故选C。7.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体重和生理状况大体相同的a、b、c三组兔子的体内,然后定时测定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4天后,分别向a组兔子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向b组兔子注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向c组兔子注射生理盐水,下列能正确反映三组兔子体内甲状腺放射量变化的是()A. B. C. D.【答案】A【分析】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所以前4天因为甲状腺摄入碘而使甲状腺的放射量增加;4天后因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而使甲状腺的放射量降低,其降低快慢与甲状腺的分泌量直接相关;c组注射生理盐水,属于空白对照。【详解】据分析可知,a组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因为反馈调节的结果,甲状腺的分泌量减少,所以a组比c组(对照组)甲状腺的放射量下降慢;b组注射促甲状腺激素,促进了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所以b组比c组甲状腺的放射量下降快,综上所述,A正确。故选A。8.大豆中含有大豆异黄酮,其分子结构与人雌性激素相似,进入人体后能发挥微弱的雌性激素效应。下列对大豆异黄酮的推测,不合理的是()A.会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量增加B.能与人雌性激素受体特异性结合C.可能作用于下丘脑的雌性激素受体D.可缓解雌性激素水平降低者的症状【答案】A【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大豆异黄酮进入人体后能发挥微弱的雌性激素效应。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下丘脑通过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进性腺的活动,合成和释放性激素。【详解】A、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下丘脑通过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进性腺的活动,分泌性激素。大豆异黄酮进入人体后能发挥微弱的雌性激素效应,所以可通过负反馈调节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量减少,A错误;B、大豆异黄酮进入人体后能发挥微弱的雌性激素效应,说明大豆异黄酮能与人雌性激素受体特异性结合,B正确;C、雌性激素可通过负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大豆异黄酮可发挥雌激素效应,说明其可能作用于下丘脑的雌性激素受体,C正确;D、大豆异黄酮可发挥雌激素效应,可缓解雌性激素水平降低者的症状,D正确。故选A。9.有些糖尿病患者在睡前使用胰岛素后,会出现夜间低血糖、清晨空腹血糖明显升高的“苏木杰现象”。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正常人血糖含量维持平衡的过程中既存在神经调节也存在体液调节B.出现“苏木杰现象”的患者要考虑增加胰岛素的使用量C.清晨空腹血糖明显升高与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有关D.夜间低血糖之后出现清晨空腹血糖明显升高属于负反馈调节机制【答案】B【分析】在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具有促进细胞摄取、利用、储存和转化葡萄糖的作用,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主要是促进血糖的来路,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提高血糖浓度。【详解】A、下丘脑是血糖调节的中枢,正常人血糖调节的过程中,存在神经-体液调节,如血糖含量较高时,通过下丘脑的作用,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使血糖浓度降低,A正确;B、分析题意可知,睡前使用胰岛素等降糖药过多,会在夜晚出现低血糖,血糖浓度较低时会促进胰高血糖素等升血糖激素的分泌,使血糖浓度升高,致使清晨空腹血糖浓度明显升高,故出现“苏木吉现象”的患者要考虑减少胰岛素等降糖药的使用量,B错误;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均可升高血糖浓度,出现“黎明现象”的患者清晨空腹,血糖不能来自于食物的转化,此时血糖升高,可能与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升血糖激素的作用有关,C正确;D、夜间低血糖之后出现清晨空腹血糖明显升高,最终的结果(血糖升高)与初始的状态(低血糖)相反,故属于负反馈调节机制,D正确。故选B。10.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B.效应T淋巴细胞只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D.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答案】B【分析】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其中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参与体液免疫,T细胞转移到胸腺中成熟,既参与细胞免疫,又参与体液免疫。【详解】A、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T细胞既可参与细胞免疫,也可参与体液免疫,A正确;B、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另外还可攻击癌细胞、移植的器官等,B错误;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位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C正确;D、吞噬细胞属于机体第二道防线,故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但在特异性免疫中也可以吞噬处理并呈递抗原,即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均可发挥作用,D正确。故选B。11.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细胞是浆细胞,其对红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B.红细胞膜上的抗原与抗红细胞抗体特异性结合C.b细胞是效应T细胞,特异性地裂解抗原—抗体复合物D.花粉过敏反应与该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相同【答案】B【分析】【详解】AB、由题图可知,a细胞可产生抗体,为浆细胞,它产生的抗体可以和红细胞特异性地结合,说明红细胞膜上有相应的抗原物质,A错误、B正确;C、b是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但不具有特异性,C正确;D、由于是抗体攻击、损伤了自身结构,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与过敏反应不同,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图,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同时了解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种类,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名称及疾病的种类。12.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A.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 B.浆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D.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答案】D【分析】据图分析,LCM病毒感染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分离出淋巴细胞,加入被LCM病毒感染的51Cr标记的同种小鼠细胞(靶细胞),能检测到上清液中含有放射性,说明效应T细胞使得靶细胞裂解。【详解】当小鼠感染病毒后,由于病毒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所以进行细胞免疫,产生效应T细胞.把效应T细胞与被病毒感染的小鼠细胞混合培养,测定上清液的放射性,最终能说明效应T细胞能与靶细胞密切接触,诱导靶细胞细胞凋亡,最终使病毒暴露在细胞外.故选D。【点睛】关键:被病毒感染同种小鼠细胞和淋巴细胞放在一起,4小时候测定上清液中同位素的释放量,显然是靶细胞破裂了,这只能是效应T细胞的作用。13.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①切除胸腺后,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都受到严重影响②人体产生对花粉、牛奶等物质的过敏反应属于自身免疫病③大面积烧伤病人易发生感染,主要由于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减弱④抗体与某些单细胞病菌结合抑制其繁殖属于细胞免疫A.②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④【答案】A【分析】1、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其中第一、二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的,能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特异性免疫。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3、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详解】切除胸腺后,T细胞无法成熟,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故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都受到严重影响,①正确;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故人体产生对花粉、牛奶等物质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失调病,②错误;人体第一道防线是指皮肤和黏膜,大面积烧伤病人皮肤损坏,故易发生感染,主要由于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减弱,③正确;抗体与某些单细胞病菌结合抑制其繁殖属于体液免疫,④错误;综上所述②④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的知识,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明确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掌握艾滋病的致病机理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所示,若茎的a侧生长素浓度在曲线B点以下的浓度范围内,下列对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的描述较为准确的一项是(

)A.在BD段范围内 B.在BC段范围内C.在OA段范围内 D.在DA段范围内【答案】A【分析】题图分析,由于重力作用,生长素横向运输,导致b侧生长素浓度高于a侧。根、芽、茎三种器官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图中表示的是茎,因此b侧细胞伸长快,a侧细胞伸长慢,故茎背地生长。【详解】由分析可知,图中茎b侧生长速度比a侧快,说明a侧的生长素浓度比b侧低,b侧生长素促进作用大于a侧。由于茎的a侧生长素浓度在曲线B点以下的浓度范围内,因此,b侧生长素浓度应在BD范围内,这样才能使b侧生长速度大于a侧,才能使茎向上弯曲生长。即A正确。故选A。。15.在植物的顶端优势中,相关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有不同的影响,下表是植物生理爱好者进行的实验及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甲乙丙丁处理方式不做处理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用赤霉素处理顶芽切除顶芽,赤霉素处理切口侧芽生长情况生长受抑制抑制作用解除,侧芽生长抑制作用增强快速生长A.由实验组结果可推知,侧芽部位生长素含量越高侧芽生长越快B.由甲、乙组可知,细胞分裂素能加速顶芽中生长素的分解C.从甲、丙组推知,用赤霉素处理顶芽可能使顶芽快速生长D.由丙、丁组推测,赤霉素对侧芽生长的影响与顶芽无关【答案】C【分析】1、生长素产生于幼嫩的根芽叶以及发育的种子,作用包括促进生根发芽茎生长、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赤霉素产生于幼根幼芽未成熟的种子,作用包括促进细胞伸长使植株长高、促进果实发育、促进种子萌发;细胞分裂素主要产生于根尖,发挥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2、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在促进植物生长方面起协同作用。【详解】A、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生长素浓度过高可能导致植物生长被抑制甚至死亡,A错误;B、分析表格信息可知,乙组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侧芽生长的抑制作用解除,而不做处理的甲组侧芽生长受到抑制,因此细胞分裂素可能会解除顶端优势,但不能说明细胞分裂素可加速顶芽中生长素的分解,B错误;C、顶端优势是指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现象,比较甲、丙组可知,不做处理的甲组侧芽生长受到抑制,而用赤霉素处理顶芽后,抑制作用加强,说明用赤霉素处理顶芽使顶端优势现象更明显,据此推测用赤霉素处理顶芽可能使顶芽快速生长,C正确;D、丙组用赤霉素处理顶芽,侧芽生长抑制作用加强,丁组切去顶芽并用赤霉素处理切口,侧芽生长很快,说明赤霉素对侧芽生长的影响可能与顶芽有关,D错误。故选C。16.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烯的作用主要是促进植物果实的发育B.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可能相同C.赤霉素能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成熟D.脱落酸可以促进细胞分裂,促进果实的成熟【答案】B【分析】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有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治落花落果等。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含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含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各部分都能合成乙烯。【详解】A、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而不是发育,A错误;B、由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在最适浓度的两侧生理作用相同,则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的枝条,生根数量可能相同,B正确;C、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但不能促进果实成熟,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C错误;D、脱落酸主要分布在根冠、萎蔫的叶片等,和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多,能抑制细胞分裂,抑制植物的生长,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不能催熟,D错误。故选B。17.一年一度秋风劲,一场秋雨一场寒。金秋一过,百花凋零,露地植物都将渐渐进入越冬休眠期,下图是某植物体内激素的合成过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越冬休眠时,植物体内的脱落酸增加,赤霉素减少B.脱落酸、赤霉素、细胞分裂素都是对植物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的有机物C.各种植物激素通过催化细胞内的各种反应过程实现对生命活动的调节D.春天到来时,植物体内通过a、c、d过程细胞分裂素含量增加,促进植物生长【答案】C【分析】分析题图可知,植物可以通过a、b过程合成赤霉素,通过a、c、f过程合成脱落酸,通过a、c、d过程合成细胞分裂素。【详解】A、越冬休眠时,植物体内的脱落酸增加,分析题图可知,当植物体内脱落酸增多时,异戊烯基焦磷酸转变成胡萝卜素增多,那么转变成的赤霉素会减少,A正确;B、脱落酸、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属于植物激素,植物激素是对植物的生命活动有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B正确;C、植物激素不起催化作用,C错误;D、从图中可以看出,植物可以通过a、c、d过程合成细胞分裂素,春天到来时,温度逐渐升高,细胞分裂素含量增加,促进植物生长发育,D正确。故选C。18.PFM是一种新型抗菌药物,一定量的PFM会抑制大肠杆菌DNA解旋酶的生物活性。若在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PFM,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PFM可以将大肠杆菌的细胞周期阻断在有丝分裂后期B.加入PFM后,培养液中大肠杆菌的数量将呈现“J”型增长C.该环境只能影响大肠杆菌DNA复制,但不会影响其基因表达D.对该药物的深入研究有可能在抑制人体癌细胞增殖方面发挥作用【答案】C【分析】DNA的复制:条件:a、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b、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为;c、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复制都无法进行。过程: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题意分析,一定量的PFM会抑制大肠杆菌DNA解旋酶的生物活性。若在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PFM。则会影响DNA的复制,抑制大肠杆菌的增殖,【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若在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PFM,则会影响DNA的复制,可以将大肠杆菌的细胞周期阻断在有丝分裂间期,A错误;B、加入PFM后,培养液中大肠杆菌的数量不再增长,B错误;C、基因表达分为转录和翻译,转录需要RNA聚合酶,不需要DNA解旋酶,故加入PFM后,不影响大肠杆菌基因表达,C正确;D、PFM是一种新型杭菌药物,会抑制大肠杆菌DNA解旋酶的生物活性,影响大肠杆菌的DNA的复制,但是不会抑制人的DNA解旋酶活性,D错误。故选C。【点睛】19.在某河流上修水电站时须进行拦河建坝,蓄水后将原本互不相通的4个湖泊连成一片水库。原来4个湖泊中均有鲤鱼生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蓄水前,原来4个湖泊中的鲤鱼分属于4个种群B.蓄水后,原来4个种群的鲤鱼合并为1个种群C.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看,蓄水后鲤鱼的物种多样性增加了D.蓄水后,这些鲤鱼进化出新物种的“步伐”可能被放缓【答案】C【分析】1、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叫作种群,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一个种群其实就是一个繁殖的单位,雌雄个体可以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遗传给后代。2、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详解】A、蓄水前,4个湖泊互不相通,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因此4个湖泊中的鲤鱼分属于4个种群,A正确;B、蓄水后,原来4个种群的鲤鱼之间不存在地理隔离,可以进行基因交流,故合并为1个种群,B正确;C、蓄水后,4个鲤鱼种群仍隶属于同一个物种,因此物种的多样性并没有增加,C错误;D、隔离通过阻断基因交流使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出现差异,最终进化出新物种,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蓄水后,地理隔离消失,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消失,产生新物种的“步伐”被放缓,D正确。故选C。20.群落是指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种群是按一定规律组合在一起的,并且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K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生物自身的繁殖能力B.一片草场只有在演替为森林群落之后才具有垂直结构C.演替的总趋势一般是物种丰富度的增大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D.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时,才会发生群落的演替【答案】C【分析】环境资源的多少可影响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详解】A、K值大小主要取决于食物多少、空间大小、有无天敌等环境条件,A错误;B、一片草场本身就具有垂直结构,B错误;C、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演替的总趋势一般是物种丰富度的增大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C正确;D、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不是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时,才会发生群落的演替,D错误。故选C。21.某地山火使原有的优势物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被野燕麦、毛雀麦等一年生草本植物所取代,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失火前后的草原生态系统均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该草原生态系统一定能演替成森林C.失火前后的优势种均为草本植物,故没有发生群落演替D.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种的消亡【答案】A【分析】失火后的草原生态系统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最终不一定能演替成森林,不同阶段的优势取代,并非取而代之。【详解】每个生态系统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因此,失火前后的草原生态系统均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正确;该草原生态系统不一定能演替成森林,B错误;失火前后的优势种虽然均为草本植物,但物种不同,故发生了群落演替,C错误;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种的兴起,只是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D错误;综上所述,选A项。【点睛】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群落发生演替的主要标志: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变化,或者是在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逐步被另一个群落替代。演替的最高阶段受无机环境的限制。恶劣的条件下,群落的演替不一定能达到最高的森林阶段22.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代表生产者,①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甲C.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为乙、丙D.碳元素在甲、乙、丙、丁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答案】B【分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碳循环:①碳(C)在生物圈(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中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②碳(C)在生物群落中(图中虚线)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详解】A、碳循环中,甲和丁之间有双向箭头,甲指向乙,甲指向丙,则甲是生产者,①代表呼吸作用,A错误;B、甲是生产者,其碳元素主要以有机物形式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且传递效率约10%-20%,则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甲,B正确;C、甲是生产者,甲指向丙,乙指向丙,则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C错误;D、碳元素在甲、乙、丙、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甲和丁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D错误。故选B。23.研究人员在不同季节对一小型湖泊水体进行采样,调查浮游藻类的数量和种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夏季是该湖泊营养结构相对比较复杂的季节B.冬、春两季,该湖泊中生物几乎不存在能量流动C.温度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D.秋季应当时刻检测水体变化,防止出现富营养化【答案】B【分析】根据柱形图分析,藻类的种类的大小依次是:夏>秋>冬>春;数量的大小依次是:秋>夏>春>冬。【详解】A、夏季该湖泊藻类的种类最多,是该湖泊营养结构相对比较复杂的季节,A正确;B、冬、春两季,该湖泊中有生物存在,存在食物链,存在能量流动,B错误;C、据图分析,取样季节是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是浮游藻类的数量和种类,说明温度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C正确;D、秋季该湖泊藻类的数量最多,应当时刻检测水体变化,防止出现富营养化,D正确。故选B。【点睛】24.如图为“桑基鱼塘”的生产模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充分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B.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C.需不断获得外部能量补给D.若鱼摄入猪的粪便,则能量由猪流向鱼【答案】D【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桑基鱼塘的生产模式只能提高能量利用率,不能改变能量传递效率。【详解】A、桑基鱼塘充分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促进了物质循环,提高了能量利用率,A正确;B、桑基鱼塘的生产模式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使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提高了能量利用率,B正确;C、由于能量流动逐级递减,故需不断获得外部能量补给,C正确;D、猪粪不属于猪的同化量,因此鱼摄入猪粪,能量并没有由猪流入鱼,D错误。故选D。25.北极北部冰雪覆盖的荒原地带和北极南部森林群落之间的过渡地区被称为苔原。在苔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稀少,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依靠地衣来维持生活。下列有关苔原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衣是苔原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起点B.苔原生物群落只有水平结构没有垂直结构C.寒冷利于苔原生态系统的土壤有机质的积累D.北极南部森林群落会影响苔原的演替速度和方向【答案】B【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是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是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以此类推。【详解】苔原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依靠地衣来维持生活,地衣是苔原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起点,A正确;苔原生物群落垂直结构不明显,B错误;寒冷使分解者数量减少,有利于苔原生态系统的土壤有机质的积累,C正确;北极南部森林群落生物种类较多,会影响苔原的演替速度和方向,D正确。故选B。26.中国古诗词中,许多蕴含着生物学知识,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此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生物是分解者B.“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中传递的“信息”来源于无机环境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答案】B【分析】分解者将动植物的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复杂有机物,逐渐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实用意义。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种类:物理信息是指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电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分泌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行为信息是指通过特殊的行为,对同种或异种动物传递某种信息。【详解】A、分解者将动植物的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复杂有机物,逐渐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分解者分解“落红”,A正确;B、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实用意义。这里体现了直接价值,B错误;C、这里的信息主要是温度信息,来自于无机环境,C正确;D、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因素干扰的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春风吹又生”体现了恢复力稳定性,D正确。故选B。27.作为基因工程中的“分子运输车”——载体,应具备的条件是(

)①必须有一个或多个限制酶的切割位点,以便目的基因可以插入到载体上②载体必须具备自我复制的能力,或整合到受体染色体DNA上随染色体DNA的复制而同步复制③必须带有标记基因,以便进行重组后的筛选④必须是安全的,不会对受体细胞有害,或不能进入到除受体细胞外的其他生物细胞中去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D【分析】基因工程的工具:(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2)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3)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详解】①作为运载体必须有一个或多个限制酶的切割位点,以便目的基因可以插入到载体上,①正确;②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自我复制的能力,或整合到受体染色体DNA上并随染色体DNA的复制而同步复制,从而实现了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②正确;③作为运载体必须带有标记基因,以便进行重组后的筛选,根据标记基因可以成功筛选出导入成功的受体细胞,③正确;④作为运载体必须是安全的,不能对受体细胞有害,或不能进入到除受体细胞外的其他生物细胞中去,进而可以保证目的基因的精准导入,④正确。故选D。28.下列关于DNA连接酶的理解正确的是(

)A.DNA连接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DNA连接酶识别DNA分子上的特定碱基序列C.DNA连接酶不能被反复使用D.在基因工程操作中可以用DNA聚合酶代替DNA连接酶【答案】A【分析】DNA连接酶:(1)根据酶的来源不同分为两类:E.coliDNA连接酶、T4DNA连接酶。这二者都能连接黏性末端,此外T4DNA连接酶还可以连接平末端,但连接平末端时的效率比较低。(2)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详解】A、DNA连接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A正确;B、能识别DNA分子上的特定碱基序列,将DNA分子长链切开的是限制酶,而DNA连接酶不能识别DNA分子上的特定碱基序列,但可以恢复DNA分子中的磷酸二酯键,B错误;C、酶只改变反应速率,反应前后自身的物质的量不发生改变,能被反复使用,C错误;D、DNA连接酶是同时连接双链的切口,而DNA聚合酶只是在单链上将一个个脱氧核苷酸连接起来,因此在基因工程操作中不可以用DNA聚合酶代替DNA连接酶,D错误。故选A。29.EcoRⅠ和SmaⅠ限制酶识别的序列均由6个核苷酸组成,但切割后产生的结果不同,其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图中箭头处)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均由6个核苷酸组成B.SmaⅠ切割后产生的是黏性末端C.用E·coliDNA连接酶连接平末端和黏性末端的效率一样D.细菌细胞内的限制酶可以切割外源DNA,防止外源DNA入侵【答案】D【分析】限制酶: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特异性: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形成黏性末端和平末端。DNA连接酶:根据酶的来源不同分为两类:E.coliDNA连接酶、T4DNA连接酶.这二者都能连接黏性末端,此外T4DNA连接酶还可以连接平末端,但连接平末端时的效率比较低。【详解】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一般由4、5、6或8个核苷酸组成,A错误;SmaⅠ限制酶切割后产生的是平末端,EcoRⅠ限制酶切割后产生的是黏性末端,B错误;E·coliDNA连接酶只能连接双链DNA片段的黏性末端,C错误;细菌细胞内限制酶可以切割外源DNA,防止外源DNA入侵,是一套完善的防御机制,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限制酶的特点、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推理能力,平时应该加强训练。30.下图甲、乙、丙分别是目的基因、质粒载体、重组DNA(重组质粒)的三个示意图,限制酶有BglⅡ、EcoRⅠ和Sau3AⅠ。要获得理想的可表达目的基因的重组DNA,最佳的限制酶组合方式是()A.用EcoRⅠ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载体B.用BglⅡ和EcoRⅠ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载体C.用BglⅡ和Sau3AⅠ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载体D.用EcoRⅠ和Sau3AⅠ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载体【答案】D【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生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详解】依题意并分析图示可知:只有用EcoRⅠ和Sau3AⅠ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载体,在构建的重组DNA(重组质粒)中,RNA聚合酶在插入目的基因上的移动方向才与图丙相同,A、B、C均错误,D正确。二、综合题31.生长激素对软骨细胞生长有促进作用,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示意图,可以确定软骨细胞具有(填“GH受体”“IGF-1受体”或“GH受体和IGF-1受体”)。(2)研究人员将正常小鼠和IGF-1基因缺失小鼠分组饲养后,检测体内GH水平。据图预测,IGF-1基因缺失小鼠体内GH水平应(填“低于”“等于”或“高于”)正常小鼠,理由是。(3)研究人员拟以无生长激素受体的小鼠软骨细胞为实验材料,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不同物质分组离体培养,验证生长激素可通过IGF-1促进软骨细胞生长。实验设计如表所示,A组为对照组。组别ABCDE培养液中添加物质无GHIGF-1正常小鼠去垂体后的血清?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①与A组比较,在B、C和D组中,软骨细胞生长无明显变化的是组。②若E组培养的软骨细胞较A组生长明显加快,结合本实验目的,推测E组培养液中添加物质是。【答案】GH受体和IGF-1受体高于IGF-1基因缺失小鼠不能产生IGF-1,不能抑制垂体分泌GHB、D正常小鼠去垂体后注射过GH的血清【分析】据图可知,IGF-1的分泌存在着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特点,GH和IGF-1通过体液运输,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有其受体的靶细胞(如软骨细胞)。【详解】(1)据图可知,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均可作用于软骨细胞,可知软骨细胞表面具有GH受体和IGF-1受体。(2)据图可知,垂体分泌的GH可促进肝脏细胞分泌IGF-1,IGF-1过多时会抑制垂体分泌生长激素,IGF-1基因缺失小鼠不能产生IGF-1,不能抑制垂体分泌GH,故IGF-1基因缺失小鼠体内GH含量高于正常小鼠。(3)以无生长激素受体的小鼠软骨细胞为实验材料,验证生长激素可通过IGF-1促进软骨细胞生长,实验的自变量应为GH的有无以及IGF-1的有无。①以无生长激素受体的小鼠软骨细胞为实验材料,则B组培养液中添加GH,不能促进软骨细胞生长。D组正常小鼠去垂体后,血清中不含GH,则也不含有肝脏细胞分泌的IGF-1,软骨细胞也不能生长。C组培养液中添加IGF-1,可促进软骨细胞生长。综上可知,与A组比较,软骨细胞生长无明显变化的是B、D组。②E组培养的软骨细胞较A组生长明显加快,推测E组培养液中添加的物质中应含有IGF-1,结合D组可知,添加的物质是正常小鼠去垂体后注射过GH的血清,通过B、C、D、E4组对照,说明没有垂体分泌的GH或GH不能发挥作用,均不能促进软骨细胞生长,有了IGF-1,软骨细胞才能生长,可验证生长激素可通过IGF-1促进软骨细胞生长。【点睛】本题考查激素的分级调节以及验证激素作用的实验探究,难度适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3)为验证实验,添加一组IGF-1基因缺失小鼠的血清,可更好的增强实验的说服力。32.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它们在生产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的化学物质。(2)2,4-D具有与IAA相似的生理效应,是农业生产上常用的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与IAA的作用相比2,4一D发挥作用的时间较长,其直接原因可能是。(3)一定浓度的2,4一D可有效防止落花落果,从而提高坐果率(坐果指受精后形成的幼果能正常生长发育面不脱落)。为探究2,4-D对黄瓜坐果率的影响是否具有两重性,某研究小组设计了相关实验: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②若,则可以初步确定2,4-D对黄瓜坐果率的影响不具有两重性。(4)该兴趣小组欲探究2,4-D提高黄瓜坐果率的最适使用浓度,在进行正式实验之前常需要进行预实验。与正式实验比较预实验具有的差异有。【答案】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植物体内缺少分解2,4-D的酶2,4-D的浓度实验组坐果率均不低于(或均高于)对照组预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且使用的浓度梯度(范围)较大【分析】1、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们在了解天然植物激素的结构和作用机制后,通过人工合成与植物激素具有类似生理和生物学效应的物质。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2、生长素及其生长素类似物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3、预实验是在进行科学探究时,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㛑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详解】(1)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2)由于植物体缺少分解类似物2,4-D的酶,与IAA的作用相比,2,4一D发挥作用的时间较长。(3)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2,4-D对黄瓜坐果率的影响是否具有两重性,实验的自变量是2,4-D的浓度,该实验的对照有空白对照和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之间的相互对照,根据对照原则分析实验结果、获取实验结论。如果实验组坐果率均不低于(或均高于)对照组,则可以初步确定2,4-D对黄瓜坐果率的影响不具有两重性。(4)预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且使用的浓度梯度(范围)较大,正式实验时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不同浓度组形成相互对照。【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生长素类似物的两重性以及探究生长素类似物的最适浓度实验的相关问题,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33.如图是某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型曲线,以及在a点之后的三条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某种群数量呈“”型曲线增长,种群起始数量为,λ代表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则年后该种群数量,该数学模型成立的假设是。(2)称为,点之后,I、II和III三条曲线对应环境的优越程度的大小关系是,做出这种判断的理由是。(3)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因素,段种群的出生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