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伪娘刘著的改编与媒介素养教育_第1页
网络伪娘刘著的改编与媒介素养教育_第2页
网络伪娘刘著的改编与媒介素养教育_第3页
网络伪娘刘著的改编与媒介素养教育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伪娘刘著的改编与媒介素养教育

“伪娘”刘竹红是网络犯罪的典型代表。它将青少年与缺乏媒体技能的年轻人混淆了媒体人物和客观现实,也会激发缺乏区分能力和批评意识的年轻人的竞争效仿行为。大量炒作出来的网络明星,使得大众文化发展由多元走向低俗,也给我们的媒介素养教育敲响了警钟。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应采取从社会、学校、家庭到自我的因应策略,对青少年进行媒介素养教育,赋予广大青少年良好的判断力与思辨力。“伪姐”的网络舆论因参加2010年“快乐男声”的比赛视频在网络上曝光和流传,容貌、着装甚至说话、唱歌都酷似女生的“伪娘”刘著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在视频中,现场评委几度打断其演唱,质疑其真实性别,甚至号召网友对他进行“人肉搜索”以“验明正身”。一时间,围绕“著姐”、“伪娘”等话题的图片、新闻在各大网站及论坛随处可见。“伪娘”一词源于日本,本意是指“长相俊美,具有女性外在特征的男子”。但在当前文化背景下,它更多地被用来指代“没有阳刚之气的男子”。在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输入“伪娘刘著”,短短的0.007秒就跳出了250多万条检索结果,足见其红火程度。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人类的发展应当遵循自然法则。男女两性本身生理特征上的差异,造就了男性的阳刚之美和女性的阴柔之美。社会允许男性身上的女性因素和女性身上的男性因素得到合理的存在和发展,但这种允许并不是没有界限的纵容。媒体的炒作让这个穿短裙、丝袜、高跟鞋的男生出尽风头,凸显了网络时代下媒介素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从受众到青少年“拟态环境”一词自1922年美国传播学者李普曼在其名著《舆论学》中提出后,逐渐成为了新闻传播学的重要术语。由于人们不可能对整个外部环境都保持经验性接触,对超出自己亲身感知以外的事物,只能通过各种“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认知。这样,人的行为已经不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反应,而成了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应。但是,拟态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之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由于大众传播形成的信息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识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如此一来,大众传播提示的信息环境,越来越有替代现实环境的趋势。在刘著走红的过程中,电视台为了吸引观众,让其晋级下一轮比赛;各大网站为了追求点击量,不断抛出刘著假扮女生的照片,使“伪娘刘著”成为一个媒介事件。但我们从媒体中认识的刘著,是经过大众传播媒介,尤其是网络媒体“放大”和“加冕”过的符号化的“媒介人物”,假如把他和客观真实划上等号,会让受众受到信息累积和媒介判断的影响,认为这就是现代社会的审美观,甚至激发诸多缺乏分辨能力和批判意识的青少年竞相效仿。近年来,各式各样的“网络明星”让人眼花缭乱:“芙蓉姐姐”以她特有的身段展示颠覆权威的审美,“凤姐”惊人的自恋语录让人哭笑不得,“拜金女”马诺在相亲节目中屡出狂言……一浪高过一浪的炒作向社会传递着这样一种假象:只要能在网上“出名”,很快就能成为公众人物,不需要真才实学便能名利双收。虽然刘著参加的是电视选秀节目,但对他的走红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却是网络媒体:当其参赛视频在网络上的点击总量直逼千万之时,他的百度“粉丝”在一个星期内,从不到2万猛增至53万,博客的浏览量更是超过了百万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年7月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4.2亿网民总数中,10—19岁年龄段的占到了29.9%,学生群体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远远高于其他群体,接近总数的1/3。媒介是容易得到有吸引力的榜样的渠道,它们提供了几乎所有可以想象的行为形式的象征性模仿。网络明星们一夜成名,使得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迷失了方向,陷入了盲目模仿的泥潭。因此,提高媒介素养显得愈发重要。媒介素养是指“个人与媒介作合理而有效的沟通或者互动所需要具备的条件”,换个角度理解,就是我们“使用和诠释媒体所需要的知识、技术和能力。”人们每天生活在复杂的拟态环境中,不经过学习与辨别,很容易被五光十色、充满扭曲的媒体信息所误导。目前,许多国家都把媒介教育的重点阶段性地放在了青少年学生身上。青少年因为知识结构不够完善、心理发展尚不健全以及阅读能力、社会阅历、情感特征的局限等诸多因素,缺乏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理解媒介信息时容易出现偏差,从而容易受到负面内容的误导。因此,现代教育的当务之急就是培养受众,尤其是依赖网络信息的青少年成为耳聪目明的观众或读者,使其不再消极地接收媒体信息,而是对媒体进行积极的“解毒”与“解读”,成为具有媒体素养的阅听人。多介内容参不同年龄的青少年,媒介接触的方式不同,所接触的媒介内容也不尽相同。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作为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的重要力量贯穿始终,它们也成为推进媒介教育的主要途径。1.优化媒介素养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是社会决定个人,而不是个人决定社会。社会环境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影响至关重要,它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媒介内容的管控;二是社会各方营造的媒介环境与教育氛围。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传播现状,社会也不断涌现出新的传播问题。政策对媒介内容的管控,可以由媒介管理部门针对可能对青少年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的媒介机构、个人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规定,从而在源头上把关,消除或避免传播内容中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媒体工作者是媒介的深度接触者,大众媒介又是青少年重要的信息来源渠道,作为传播主体,新闻从业人员应当严格履行“把关人”的职责,制作出与当下青少年媒介素养相符的节目,发挥自身的传播优势,营造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如央视少儿频道的《新闻袋袋裤》和上海的“未成年人网络电视”栏目,虽说在栏目设计上与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但这种探索是值得肯定的。2.开设媒介教育课程学校特有的制度化管理和良好的持续性教学是保证媒介素养教育得到稳定贯彻的重要条件。如果能够把媒介教育课程作为官方认定的课程加入学校课程体系中,相应的师资、经费、教材、课时等条件都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媒介教育将更容易落到实处。目前,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已经开设了面向全校的媒介教育课程,目的就在于培养大学生对媒介内容的批判性识读能力,利用媒介来发展与完善自己。学校还应充分利用校园媒介资源,如校园网络、广播、报纸等,营造媒介素养教育的良好氛围。通过让学生了解媒介信息传播、媒介作品创作、媒介工具使用以及媒介运行管理等过程,使青少年真正建立起科学的媒介观念,真正成为媒介活动实践的主体。3.提高对子女的教育能力在我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下,人们普遍比较重视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所起的作用。一般来说,家长的社会生活经验丰富,比未成年人有着更强的判断和辨析能力。他们大多经历过许多媒介事件,参与或应用媒介的能力也比较强,只要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掌握了媒介教育的基本概念和理念之后,便能够对子女实行正确的言传身教,担当起子女的媒介教育任务,引导他们批判性地使用媒介。当下伪娘的红火,不过是媒体为了自身利益博取观众眼球的噱头,并不能代表现代社会的审美取向。但是在个体性别意识的形成过程中,模仿是一个重要途径。当越来越多的男孩把那些“阳刚不再,阴柔有余”的伪娘当做模仿的榜样时,家长就需要及时地介入,对孩子的言行举止进行规范的引导。否则他们将容易偏离正常轨道,走入性别错乱的尴尬境地。4.个人可控天气美国媒介素养学者波特(W.JamesPotter)在他的《媒介素养》一书中打了个比方:“媒介传播效果对人的影响就像天气对人的影响一样,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且存在的形式多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