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沉入式圆筒结构的静力分析
沉降圆结构是沉降地下无底空心结构。与传统的埋基有机基质或自然基质的低重力结构相比,其破坏形式具有很大的不同。结构材料和土壤的相互作用机不同。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该结构的破坏不会像重力式结构那样表现为滑动和倾倒,而是体现为结构有过大的变位。现在虽然能通过简化计算或数值计算方法定量计算圆筒变位,但圆筒变位控制值,以及它受哪些因素的制约,至今尚未探讨。因此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并确定圆筒结构变位控制值是十分必要的。1量测筒土压力和基底压力模型为三个并列的圆筒,中间为量测筒,两边筒用于克服试验槽壁阻力以构成平面受力状态。圆筒外径D=0.8m、内径Do=0.7m、筒高H=2.0m。为量测圆筒变位,在筒顶和筒底安设5个位移传感器,1#、2#与5#位移传感器垂直距离Ho=1.85m,用以量测圆筒水平位移u和转角θ,3#、4#传感器量测筒的竖向位移v,同时又可校核转角θ。另外,为分析圆筒结构在变位过程中的受力状态,在筒前、筒后、筒内和筒底共布设192个土压力盒,以量测筒前、筒后、筒内土压力和筒底基底压力。试验用地基土为海滨细砂,天然重度γ=15kN/m3,内摩擦角φ=32°,相对密实度Dr=0.57。筒内填料采用三种:(1)海滨细砂,物理力学指标同上;(2)级配碎石,粒径d=1~3cm,重度γ=15.8kN/m3,内摩擦角φ=41.2°,孔隙率n=0.40;(3)均匀碎石,粒径d=2cm,重度γ=14.6kN/m3,内摩擦角φ=39.3°,孔隙率n=0.45。本次共进行二项试验。(1)推杆推力的计算圆筒埋入地基中,筒内填满料,在筒后连续施加水平荷载,直至圆筒破坏为止。筒内回填料为三种:海滨细砂、级配碎石和均匀碎石,当为细砂时圆筒埋深分为5种,即h=0.4、0.6、0.8、1.0和1.2m。当为碎石时埋深分2种,h=0.8和1.0m。水平推力点位于筒高中点,即距筒底距离Z=1.0m处。采用2根推杆施加推力,推力PH值由连在推杆上的压力传感器测定。推力试验量测圆筒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的变位u、v和θ值,同时量测圆筒在整个变位过程中,筒前、筒后、筒内土压力和筒底压力,以分析圆筒变位与抗倾有效比和筒底基底压力的变化规律,并确定圆筒结构变位控制值。试验简图见图1(a)。(2)筒后加u3000石其试验简图如图1(b)所示,埋深分0.8和1.0m两种。首先圆筒埋入地基中,筒内填满砂,然后筒后填砂至筒顶,再在筒后砂面上施加qo=6kN/m2和12kN/m2两种均布超载。因此,整个试验分二组六种工况:埋深0.8m为Ⅰ组,埋深1.0m为Ⅱ组;圆筒埋入地基中,筒内填满砂,筒后填砂至筒顶为工况1,筒后加超载qo=6kN/m2为工况2,筒后加超载qo=12kN/m2为工况3。其工况编号为Ⅰ—1、2、3;Ⅱ—1、2、3。2后壁摩阻力分布在圆筒结构计算中,内填料和地基土参加抗倾工作的有效比η是个重要参数,该参数对结构稳定影响很大,同时又与圆筒转角θ密切相关。内填料和地基土参加抗倾工作是以其与筒壁间摩阻力形式体现的。在水平推力为零,即θ=0时,内填料和地基土与筒壁的摩阻力沿圆周是对称分布的,对圆筒前趾而言,其抗倾有效比η=FfR/QR。式中,R为半径;Q为内填料重力,包括填料顶面均布荷载产生的重力;Ff为内填料和地基土与筒壁的摩阻力。根据受力平衡条件,Ff=Pb-G,其中G为圆筒自重力,Pb为圆筒基底反力,可由筒底压力盒实测得到。在施加水平荷载时,圆筒结构将产生转角θ变位。在倾斜过程中,圆筒前壁由于前趾应力增大,地基局部塑变而下沉,后壁由于筒身倾斜而上拔,造成筒前、后壁上部分摩阻力反向。这种摩阻力反向分布现象破坏了原先荷载对称状态,此时摩阻力Ff不仅数值发生变化,而且其合力点位置也从圆心向后壁移动。由于摩阻力偏心,使在筒内产生了一附加力矩Mr,它可由下式确定。Mr=MH+MEa-MEP-Mσ式中:MH、MEa、MEP和Mσ分别为水平推力PH、主动土压力Ea、被动土压力EP和筒底压力σ对圆心点O的力矩,这些量均可由试验的实测值得到,因此应用上式可求出Mr。圆筒在倾斜过程中由于产生了附加力矩Mr,此时内填料和地基土的抗倾有效比η=n+i,其中n=FfR/QR,为合力位于圆筒中心的摩阻力Ff产生的抗倾有效比;i=Mr/QR,为由附加力矩Mr产生的抗倾有效比。试验实测得到的n、i和η与转角θ间的关系见图2和图3。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只给出内填料为细砂、埋深为0.8和1.0m两种埋深的曲线图,其它埋深和填料的曲线图与此变化规律相同。由图中曲线可看出,在加荷初期(一般θ≤0.025°)h值有所增大,以后便随倾斜程度的加大而减小,但减小程度趋缓。这说明在圆筒倾斜变位微小时,前壁向上的摩阻力增幅较小,而后壁向下的摩阻力却能充分发挥,增幅较大,故n值增大。之后,随倾斜变位的增大,前壁向上的摩阻力增幅加大,后壁向下的摩阻力增幅减小。当二者摩阻力相等时n值与θ=0(即未加水平荷载)时的n值相等;当前者大于后者时,n值将逐渐减小。i值变化曲线与n值变化规律是对应的,加荷初期向上和向下的摩阻力都增大,致使附加力矩Mr有较大增长,故i值增大较快;随后后壁向下摩阻力增幅减小直至发挥殆尽,前壁向上摩阻力虽然增长,但增幅由大变小,致使Mr增大趋缓,故i值曲线也渐缓。η值为n和i值之和,由η值曲线看出,在转角θ<0.1°时η值增大较快,在0.1°≤θ≤0.25°时η值达到最大且保持不变,在θ>0.25°时η值逐渐减小。应该指出,各种填料、各种埋深的η值曲线都是在转角θ≈0.2°时达到最大值,由筒底实测基底压力可知,此时圆筒后趾刚好脱空,见图中标有X点。因此,无论从圆筒的最佳抗倾状态还是从后趾基底应力不宜出现负值来看,转角θ=0.2°都是一个重要指标。3mh—推力矩MH与转角θ关系曲线在水平推力PH或推力矩MH作用下,圆筒结构将产生水平位移u、竖向位移v和转角θ。其中转角θ对圆筒结构变位影响最大,因此转角θ是最重要的一个位移量。θ角是圆筒绕其中心线产生的转角,其值θ=arctg(S2-S5)/Ho;S2和S5分别为2#和5#传感器实测水平位移,Ho为两传感器之距,Ho=1.85m。PH对筒底中点的推力矩MH=PHZ,Z为PH距筒底的距离,Z=1.0m。由试验1实测得到的MH—θ关系曲线(见图4),为细砂填料、埋深0.8和1.0m时的曲线图。其它填料和埋深时的关系曲线和此图的变化趋势类似。由实测的曲线可以看出其线型可分为三段:小倾角直线段、过渡段和陡降段。一般来说,当转角θ<0.1°时为小倾角直线段,当0.1°≤θ≤0.25°时为过渡段,当θ>0.25°时为陡降段。MH—θ曲线之所以呈现三段不同的线型,这与圆筒变位过程中的填料和地基土的抗倾有效比η值有关。由上节对η值变化规律的分析可知,在加荷初期(即θ<0.1°)随推力矩的增大,地基土和内填料参加抗倾工作的有效比η处于陡升阶段,这样抗倾力矩迅速增大以阻止圆筒转动,因此该阶段圆筒转角θ增大缓慢,使MH—θ曲线处于小倾角直线段。加荷中期(0.1°≤θ≤0.25°)随推力矩增大,抗倾有效比η基本维持常量,因此该阶段在推力矩作用下圆筒转角θ值增量将增大,这样MH—θ曲线处于过渡段。在加荷后期(θ>0.25°)随推力矩增加,内填料和地基土的抗倾有效比η非但不增加,反而减小,因此圆筒转角θ将迅速增大,直至圆筒破坏止,该阶段MH—θ曲线处于陡降段。为了进一步分析MH与θ间的变化规律,将不同内填料不同埋深的MH与θ间的对应关系列成表1。由表1可得到两点规律:(1)相同力矩MH作用下,随圆筒埋深h的增大,圆筒转角θ逐渐减小。例如,当MH=4750N·m时,埋深40cm的θ=0.5°,此时圆筒变位已达到破坏;而埋深120cm的θ=0.11°,此时圆筒刚刚进入过渡段。(2)在相同埋深情况下,内填料的物理力学指标越好,其θ值也愈小。此次试验级配石填料的θ值最小,均匀石填料的θ值次之,而细砂填料的θ值最大。这是因为在相同埋深情况下,内填料的物理力学指标越好,其抗倾有效比η值也愈大,如级配石和均匀石的η值分别比细砂填料的η值大11%和7%,因此转角θ也愈小。4埋深对填料v值的影响在水平荷载或推力矩作用下,圆筒变位除转角θ外,还有水平位移u和竖向位移v。u为筒底中心点的水平位移,向前为正;v为筒底中心点的竖向位移,向下为正。由试验1实测得到的各种埋深不同填料的θ与u、v对应关系见表2。表中数据显示,u、v均随θ角增大而增加,但u值为正,v值为负,即筒体中心点相对地基土和内填料产生上拔。由表2可看出:(1)在相同的θ角情况下,与其对应的u值随埋深的增大而逐渐减小,而与其对应的v值(上拔量)却随埋深的增大而逐渐增大。例如在θ=0.2°情况下,埋深40cm时u=0.9mm、v=-0.2mm,而埋深120cm时u=0.6mm、v=-0.3mm。(2)不同内填料,其相同的θ角所对应的u、v值略有差异。碎石填料的θ角所对应的u值比细砂填料对应的u值略小,而碎石填料所对应的v值(上拔量)比细砂填料所对应的v值略大,即圆筒中心点的上拔量略大。筒体上拔量越小,地基土和内填料相对筒壁产生的向下摩阻力发挥越充分,其抗倾有效比η值也越大。因此,从圆筒变位也可看出埋深越大,内填料物理力学指标越好,则地基土和内填料的η值也越大。由试验2实测得到的圆筒变位值列于表3。由表中数值看出其规律性与推力试验相同,即在相同θ角情况下,与其对应的u值随埋深的加大而减小,与其对应的v值(上拔量)随埋深的增大而增大。但v为正值且u、v值均大于推力试验值,这是因试验条件有所不同造成的。应该指出,由试验1和试验2所实测的v值,概念是不同的。试验1时由于地基土没有任何垂直荷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因而实测的v值是筒体中心点与地基土的相对位移值;而试验2实测的v值是筒体本身的位移值,因筒后地基土上作用有填砂和超载,其地基土本身要产生沉降,筒体位移与地基土沉降之差才是筒体与地基土的相对位移值。5确定后趾基底压力在圆筒θ、u、v三个位移量中,转角θ是影响最大的位移量。以埋深为1.0m的实测数据为例,由转角θ产生的筒顶水平位移和筒前、后的竖向位移分别比实测水平位移u和竖向位移v大10倍左右;试验2实测数据也表明由转角θ产生的水平位移比实测u值大7倍。因此圆筒结构变位可以圆筒转角θ来表征。如前所述实测的MH—θ曲线分为三段,即直线段、过渡段和陡降段。当θ>0.25°时曲线进入陡降段,此时内填料和地基土的抗倾有效比η逐渐减小。通过对筒底实测基底压力分析发现,此时圆筒后趾已脱空,其基底压力出现负值。尤其当θ>0.5°时内填料和地基土的抗倾有效比减至最小,后趾大面积脱空,其基底压力的合力点距前趾之距ξ<D/5(D为圆筒直径),且筒前地基土表面出现明显隆起现象,此时圆筒已破坏。当0.1°≤θ≤0.25°时曲线处于过渡段,此时η值已达到最大且保持常量,圆筒后趾基底压力以压力向拉力过渡,此阶段圆筒抗倾状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掌控中考复习配套课件:第九单元溶液
- 《老人与海》课件
- 2024年阿坝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单位管理制度集合大全【人力资源管理篇】
- 单位管理制度分享合集【人员管理】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范文大合集【员工管理】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大全【人事管理篇】十篇
- 《诗五首》教案设计
- 第7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高频选择题50题)(解析版)
- UFIDAU培训课程委托代销
- 电力电子技术(广东工业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广东工业大学
- 2024年中国移动甘肃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反面典型案例剖析材料范文(通用6篇)
- 机械设计外文文献翻译、中英文翻译、外文翻译
- 美标渐开线花键计算程序2014.8
- 英格索兰空压机操作规程
- 风动送样手册
- 绩效考核评分标准
-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管理
- NB∕T 32004-2018 光伏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
- 股权投资邮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