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北京市朝阳区市级名校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北京市朝阳区市级名校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北京市朝阳区市级名校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北京市朝阳区市级名校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北京市朝阳区市级名校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北京市朝阳区市级名校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立体农业是利用群落得空间结构原理,为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关于立体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果林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条件下,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B.果林下种植草菇形成群落的水平结构,能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的能力C.果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种类和栖息空间有关D.果林中环境条件稳定,各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都会呈现“J”型2.下图表示反射弧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效应器,⑤是感受器B.刺激②处,兴奋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C.兴奋在③处的传递是单向的D.剪断②后刺激④处,⑤发生的反应属于反射3.蜜蜂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雌蜂是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蜜蜂的褐色体色相对于黑色是显性。褐色雄蜂与黑色雌蜂杂交,F1的体色是A.全是褐色 B.雌蜂是黑色,雄蜂都是褐色C.褐色:黑色=3:1 D.雌蜂是褐色,雄蜂都是黑色4.下图是中心法则的示意图,①~⑤表示过程,其中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大分子有机物的过程是()A.①② B.③⑤ C.①③ D.②④5.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不会出现的生理反应是()A.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B.细胞代谢速率加快C.汗腺分泌减少 D.肝脏产热增加6.为给工厂化繁殖脱毒甘薯苗提供技术支持,科研人员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甘薯茎尖(外植体)大小对诱导分化苗和脱毒苗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茎尖大小外植体数/个分化苗数/苗脱毒苗数/苗小于0.3mm20110.3〜0.5mm20107大于0.6mm20134A.为防止细菌污染,应使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对外植体消毒B.不同培养阶段培养基中激素种类和比例应适时调整C.可利用病毒cDNA制作探针对甘薯苗进行病毒检测D.0.3~0.5mm大小的茎尖有利于脱毒甘薯苗的培养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研究人员发现,当以弱刺激施加于海兔(生活在浅海的贝类)的喷水管皮肤时,海兔的鰓很快缩入外套腔内,这是海兔的缩鳃反射。若每隔1分钟重复此种弱刺激,海兔的缩鳃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习惯化。下图1表示海兔缩鳃反射习惯化的神经环路,图2表示习惯化前后轴突末梢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刺激海兔喷水管皮肤产生的兴奋传到a点时,此处膜内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若在b处给予有效刺激,可在图中_________点检测到电位变化。缩鳃反射的效应器为_________。(2)由图2可知,习惯化产生的原因是轴突末梢处_________内流减少,导致_________释放量减少,突触后膜所在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降低。如果需要去除习惯化,采取的措施是给予海兔头部一个强刺激,最终使得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物质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3)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向海兔的尾部施加一个强电击,再轻触它的喷水管,将诱发一个更强烈的缩鳃反射,且在刺激后几分钟之内,只要轻触它的喷水管,都会引发更强烈的缩鳃反射,即产生了“短时记忆”;如果向海兔的尾部多次重复施加强电击,引发强缩鳃反射的反应可以持续一周,即产生了“长时记忆”。下图3表示两种记忆的形成机制。①两种记忆的形成都是由于电击海兔尾部会激活中间神经元释放、S-TH作用于_________,产生环腺苷酸,继而激活了_________,从而促进神经递质的大量释放,使缩鳃反射增强。长时记忆是在重复刺激下,蛋白激酶A促进CREB-1基因的表达,导致_________的形成,进而形成新的神经联系。②连续给海兔40个刺激会诱发习惯化,但只能持续一天。如果每天给10个刺激,连续4天,习惯化效应就能持续一周。训练中间穿插一些休息,能促进长时记忆的建立。此实验给我们在学习上的启示是_________。8.(10分)兴奋型神经递质多巴胺参与动机与奖赏、学习与记忆、情绪与智商等大脑功能的调控,毒品可卡因能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如图是突触间隙中的可卡因作用于多巴胺转运体后干扰人脑神经冲动传递的示意图(箭头越粗表示转运速率越快,反之则慢)。请回答下列问题:(1)多巴胺合成后储存在突触小体的________中,多巴胺________(填“是”或“不是”)通过多巴胺转运体的协助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2)据图分析,多巴胺发挥作用后的正常去路是________,毒品可卡因会导致大脑“奖赏”中枢持续兴奋而获得愉悦感,其作用机制是________。(3)细胞内某些信号会使膜上的多巴胺转运体内吞,进而被________(结构)吞噬消化。若过多的多巴胺转运体内吞会导致小鼠大脑“奖赏”中枢的兴奋性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9.(10分)如图表示小肠绒毛的结构,甲、乙、丙表示不同的细胞外液。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甲、乙、丙及细胞内液的组成成分,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____,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____,图中丙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的含量有关。(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图中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有两种的细胞有___,丙中水分的来源是___________(3)用图示表示甲、乙、丙三者在物质交换上的关系:__________(4)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__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_______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10.(10分)下图表示种群数量变化的两种曲线,回答下列与种群的特征、数量变化以及应用相关的问题:(1)若曲线X表示某地区一种外来双子叶植物的增长曲线,则出现这种变化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该种群密度可采用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为减少实验的误差,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曲线Y表示一定时间内某草原食草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则BC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会__________。若在C点时,该地区迁入了大量同种的食草动物,则一定时间后,该动物的环境容纳量会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调查有害动物的种群密度,某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在一公顷的范围内第一次捕捉并标记30只,第二次捕捉的个体中10只没有标记,4只有标记,因动物被捕捉一次后的灵敏度提高,事实上有害动物的数量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和具体数值)只/公顷。11.(15分)下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分泌细胞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______________。正常人饭后,胰静脉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激素是___________,该激素是由__________分泌的。(2)若分泌细胞为下丘脑细胞,那么靶细胞则为__________细胞或者_________细胞。(3)如果图中分泌细胞是垂体,则与生长激素合成与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4)如果分泌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靶细胞能否为垂体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试简要说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详解】A、相同环境中,不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同,A错误;B、果林下种植草菇是不同种群之间的关系,形成的是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C、动物的垂直分布取决于食物和栖息环境,故果树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主要与其食物种类和栖息空间有关,C正确;D、自然环境下,果树林中环境条件充裕,但空间有限,各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呈现“S”型,D错误。故选C。2、C【解析】据图分析:根据②上存在的神经节判断,①表示感受器,②表示传入神经,③表示突触结构,④表示传出神经,⑤表示效应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必须依赖于反射弧的结构完整性。【详解】根据前面的分析,①是感受器,⑤是效应器,A错误;神经纤维膜静息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兴奋时变为外负内正,刺激②处,兴奋时膜电位为外负内正,B错误;③表示突触结构,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C正确;剪断②后刺激④处,能引起⑤的反应,但反射弧不完整,不能叫发生反射,D错误。【点睛】关键:根据②上存在的神经节判断反射弧中传入神经,进而确定反射弧的其他组成结构。其次要注意反射的发生必须在完整的反射弧上完成。3、D【解析】设褐色和黑色分别由基因A、a控制,则亲代雄蜂的基因型为A,产生含A基因的精子,亲代雌蜂的基因型为aa,产生含a基因的卵细胞,F1中的雄蜂是由蜂王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所以全部是黑色(基因型为a),含有黑色基因(a)的卵细胞和含有褐色基因(A)的精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雌蜂,所以雌蜂都是褐色,D项正确,ABC错误。故选D。4、C【解析】题图分析,①是DNA的复制,②是转录,③是逆转录,④是RNA的复制,⑤是翻译。【详解】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的大分子有机物为DNA,则合成DNA的途径有DNA的复制,还有RNA逆转录为DNA,对应的过程有①③,即C正确,ABD错误。故选C。5、A【解析】体温的恒定对于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尤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热量的散出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气、排尿和排便等。【详解】A、在寒冷的环境中,为减少热量的散失,皮肤毛细血管会收缩,A符合题意;B、寒冷环境中,人体会分泌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增加产热,细胞代谢速率会较快,B不符合题意;C、寒冷环境中,为减少热量的散失,汗腺分泌会减少,C不符合题意;D、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为增加产热,会增强骨骼肌和肝脏的活动,故肝脏产热增加,D不符合题意。故选A。6、A【解析】1.决定植物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特别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协同作用在组织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被称为“激素杠杆”。)

诱导愈伤组织应该避光培养,原因是:在有光时往往形成维管组织,而不形成愈伤组织。题表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甘薯茎尖大小,因变量是分化苗数/苗和脱毒苗数/苗,无关变量是外植体数/个。【详解】A、对外植体进行消毒,一般使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和0.1%的氯化汞溶液处理,A错误;B、因为不同阶段培养的目的不同,同时需要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比例也不同,因此在不同培养阶段培养基中激素种类和比例应适时调整,B正确;C、根据DNA分子杂交原理,利用病毒cDNA作探针对甘薯苗进行病毒检测,C正确;D、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0.3-0.5mm大小的茎尖,脱毒苗数/苗最多,因此有利于培养脱毒甘薯,D正确。故选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负电位变正电位②.d③.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鳃(2)①.Ca2+②.神经递质③.增加(3)①.突触前神经元②.蛋白激酶A③.新突触④.多次重复,中间穿插休息【解析】分析图1可知,此反射弧包含了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三种神经元,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图中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鳃;分析图2可知,习惯化后Ca2+进入神经细胞减少,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小问1详解】兴奋传到a点时,引起钠离子内流,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即此处膜内的电位变化是由静息电位的负电荷变为动作电位的正电荷。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若给予b有效刺激,刺激可从中间神经元传到运动神经元,所以d点可检测到电位变化。由图和分析可知,缩腮反射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鳃构成。【小问2详解】结合图分析可知,习惯化后,轴突末梢处Ca2+内流减少,使突触前膜处神经递质释放减少,突触后膜所在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降低。如果需要去除习惯化,采取的措施是给予海兔头部一个强刺激,最终使得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物质增加。【小问3详解】①由图可知,两种记忆的形成都是由于电击海兔尾部会激活中间神经元释放S-TH作用于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的环腺苷酸激活了蛋白激酶A,从而促进神经递质的大量释放,使缩鳃反射增强。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根据图分析,在重复刺激下,蛋白激酶A促进CREB-1基因的表达,新突触的形成,从而形成了长时记忆。②要产生长时记忆,必须形成新突触,而多次重复,中间穿插休息有利于新突触建立。【点睛】本题以海兔缩鳃反射习惯化的建立与消除为背景,考查了学生分析题图、获取信息以及综合运用能力。8、①.突触小泡②.不是③.通过多巴胺转运体被突触前神经元重新摄入④.可卡因会阻碍多巴胺被突触前神经元回收导致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增多,从而使大脑“奖赏”中枢持续兴奋⑤.溶酶体⑥.增强【解析】根据题图可知,多巴胺转运体位于突触前膜上,根据箭头方向可判断出该转运体的作用是将突触间隙的多巴胺重吸收,而可卡因可与该转运体结合,导致多巴胺重吸收的速率降低,据此可知,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作用后,可通过多巴胺转运体运输进入突触小体内,而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止了多巴胺进入突触前膜,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多巴胺持续发挥作用,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从而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详解】(1)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合成后储存在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多巴胺转运体是用于多巴胺的重吸收过程,因此多巴胺不是通过多巴胺转运体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2)据图分析,多巴胺发挥作用后正常去路是通过多巴胺转运体被突触前神经元重新摄入;而可卡因会阻碍多巴胺被突触前神经元回收导致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增多,从而使大脑“奖赏”中枢持续兴奋。(3)细胞内的某些信号会使膜上的多巴胺转运体内吞,进而被溶酶体吞噬消化。若过多的多巴胺转运体内吞会导致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增多,使得小鼠大脑“奖赏”中枢的兴奋性增强。【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结合题干,正确理解图示的原理和作用机制,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识图分析、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9、(1).细胞内液(2).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3).蛋白质和无机盐(4).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5).组织液、淋巴、消化液(甲、乙、消化液)(6).(7).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8).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甲是组织液,乙是淋巴,丙是血浆,构成人体的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媒介,具有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大理化性质,其中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详解】(1)比较甲组织液、乙淋巴、丙血浆及细胞内液的组成成分,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细胞内液,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丙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2)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丙血浆中的水分来自于消化道中,组织液和淋巴。(3)甲组织液,乙是淋巴,丙是血浆,其物质交换关系为。(4)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目前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还有内环境的稳态,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教材所学知识以及分析题图,准确作答。10、(1).没有天敌、环境条件适宜(2).样方法(3).取多个样方调查种群密度后取平均值,或增大样方大小及随机取样(4).逐渐下降(5).大量同种食草动物的迁入导致草原上草的数量减少、引起草场退化(6).小于105【解析】分析曲线图:曲线X表示J型曲线,曲线Y表示S型曲线,两条曲线之间的围成的面积表示环境阻力或在环境阻力下被淘汰的个体。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C点为K值。【详解】(1)若曲线X表示J型增长,出现的原因是没有天敌、环境条件适宜,空间充裕等理想条件。调查植物(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采用的方法是样方法,为了减少实验误差,要做到随机取样,取多个样方调查种群密度后取平均值。(2)曲线Y为S型增长曲线,在K/2值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BC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会逐渐下降;到C点时增长速率为0,若在C点时,该地区迁入了大量同种的食草动物,大量同种食草动物的迁入会导致草原上草的数量减少,引起草场退化,从而会导致该动物的环境容纳量下降。(3)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30=14:4,解得N=105,由于捕捉一次后的灵敏度提高,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所占比例减小,则调查得到的种群数量偏大,则事实上有害动物的数量小于105只/公顷。【点睛】本题考查了种群的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