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科学的客观性到后现代的挑战一部探讨百年史学变迁的开新之作读王学典、陈峰著《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
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埃德尔斯(elgsse)在《20世纪的历史——科学客观视角对后现代主义的挑战》一书中指出了从学术起源的问题,用独特的视野和精辟的写作揭示了20世纪欧洲和美国历史的发展过程。美中不足之处是,伊氏在这部关于20世纪史学的学术史名著中,极少提到中国。而中国20世纪历史学丰富多彩,理应在20世纪世界学术史占有一席之地。可喜的是,最近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的王学典、陈峰的新著《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一书弥补了此缺憾。该书仿伊氏之体例,尝试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叙述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变迁之迹。这种摆脱传统学术史撰写套路研究方法,值得大家关注。该书作者之一王学典教授对于如何书写中国20世纪的学术史的问题,已有诸多深层次的考虑,并提出了系统的见解。2本书就是他长期思考的产物。以“新史学”与“新汉学”的百年轮回为主线,主要立足于这一时段各派史家对史学内涵的不同理解,以及由此造成的理念、方法、门径上的分歧,进而就这种差异对史学建设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加以分析,构成了本书的基本内容。诚如作者所言,本书是从“问题”出发、以“问题”为中心的专门研究,是从某一特定角度对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轮廓的素描。本书长于理论分析,不但穷源毕流,更能剥茧抽丝,钩元提要。《史记》的结构体系和目的分析具备大纲领、大框架、大线索,可谓本书最突出之处。已有的许多论著往往对史家、史著介绍比较详尽充分,但学术发展的内在逻辑则未能深度发掘来。本书则不然。作者指出,20世纪中国史学的升降消长,与“史学是什么”的根本问题相关联。对历史学内涵、本质这一元问题的不同理解,导致了百年间史学流派的起伏涨落,以及史学自身的曲折嬗变。假如认为“史学只是史料学”,那就只会走史料考订之路;假如认为史学是寻求“人类进化之公理公例”的学问,最重要的是思想、见识和解释,就会走学科整合之路。百年来史学风气的转移、史坛格局的变动,都与这一问题相关。这可以说是抓住了要害,从而对20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诠释。第一,既有纲领贯通始末,又不乏细节论证予以支持。与经济学强调理论模型的应用相类似,历史学实际上也离不开一定的概念工具作导引。只有借助有效的理论系统和分析工具,才能达到历史现象的深层和本质。一般的历史研究如此,学术史研究也不例外。本书作者使用“新史学”与“新汉学”一组核心概念来把握20世纪中国史学,从而形成了一条首尾一贯的中心线索,为研究提供了一个容纳大量学术史事实的框架。这种对学术史现象的提炼和概括,使具体上升为抽象,微观上升为宏观,使研究工作更加深入。这是本书超越诸多同类著作的一个重要特征。更为重要的是,本书的大纲领不乏丰富的细节分析论证作为支撑充。作者提供了大量以往论述此类问题时甚少注意的细节。例如在谈到“新史学”的重生时,作者特意提到一个以吴晗、汤象龙为代表的名为“史学研究会”的学术团体。以前研究者很少注意到这一团体的存在,或者语焉不详,全然意识不到其学术史意义。“史学研究会”这一重要学术史事实,实际上是由本书作者钩沉出来的。在讨论唯物史观派的意识形态化时,作者对1958年“史学革命”作了重点考察。以往许多学者认为1958年“史学革命”本身荒唐无稽,因而对此缺乏认真的研究。但本书对这次所谓“史学革命”的发动过程、理论观念和后果作了较细致地考察和剖析,使读者对当时唯物史观派史学的意识形态化有了具体的感知。在论及1949年后考据学统的延续时,本书还特别提到专门发布资料和考据文字的刊物——《文史》的创办。此刊物的诞生,显示了考据学统的顽强生命力;它的夭折,又是考据学艰难处境的真实写照。总之,这些细节、现象的呈现,使得本书对理论问题的讨论更有说服力。在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过程中,梁启超的“史界革命”,胡适、顾颉刚等的“疑古”史学,傅斯年等的史语所派,郭沫若、翦伯赞等的马克思主义史学,都曾在不同时期引领风骚,并相继居于史界主流地位,每个思潮或流派都构成百年史学发展链条中的一环。如何评判这些思潮或流派的地位和意义,无疑是后世治学术史者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对此,本书都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解释,并体现出深刻的洞察力和高度的概括力。本书最有分量的是作者对叱咤学坛60年的唯物史观史学所进行的学术史分析。作者将唯物史观史学的特点总结为5个方面:(1)在学术理念上,强调史学与生活、时代、社会的联系,特别注重释放史学在现实中的作用;(2)在研究选题上,注重经济因素在历史进程和历史变迁中的作用,倾力于社会经济史领域;(3)在治史方式上,希望通过学科整合,进行贯通性解释;(4)在价值立场上,主张“从下往上看”,书写人民的历史;(5)在学术侧重点上,聚焦于历史关节点,关注大规模社会变动。这种概括既集成了学术界已有的思考成果,又克服了许多学者的唯科学主义倾向,从而深入到学术史脉络之中,以学术之是非为是非,勘探唯物史观派史学的学术意蕴。与许多一味强调唯物史观派的“政治正确”的学术史研究著作相比,本书的论述无疑更能服人,从而也为克服当下马克思主义史学面临的危机提供了一种思路。马克思主义史学有其丰富的内容,但如果仅作教条化的理解,则不仅无助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反倒会窒息之。本书作者坦承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有自身的问题,但强调更应该看到马克思主义史学所蕴涵的生命力,比如在基本取向上马克思主义史学与法国年鉴派新史学是一致的,它顺应了国际史学变动的新潮流。3中国史学的发展,也应沿续这一方向,更加积极主动地与西方史学展开交流与对话,立足于国际前沿。基于对唯物史观派学术意蕴和学术价值的认知,作者对此派史学发生的蜕变也有独特的看法。作者指出,当年轰轰烈烈、称雄学坛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如今已面目全非。具体说来,由梁启超所开创的“新史学”,中经“唯物史观派史学”,如今已开花结果为“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区域社会史研究”、“乡村社会史研究”、“历史人类学研究”、“新社会史研究”和“新文化史研究”等史学分支中。这些史学分支虽然不同程度地受到海外中国学范式的影响,但同时也大都秉承了“唯物史观派史学”的遗产。本书的这一看法,比目前一些人认为唯物史观史学早已灰飞烟灭、被时代所淘汰的极端认识要更加客观和合理。唯物史观史学并非学术史上的一段歧途,其合理性内核已经融入到当今史学主流之中,以变异的形式传递,继续延续。本书对“新汉学”的流向和结局的判断,也堪称慧眼独具。在今天部分学者看来,胡适、顾颉刚、傅斯年引领的史料考订之学是历史学的主体和正宗。但本书作者认为:史料学派、“新汉学”的学术遗产,事实上已经部分地归并到当今的“古籍整理”学科中去了。今天的“古典文献学”和“历史文献学”专业所致力的“古籍整理”工作,以及与这种“古籍整理”相关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辨伪学、校勘学、版本学、目录学、金石学、年代学、史源学等,正是当年史料派事业的主体部分。它现已与历史学分流,自立门户而为“文献学”一科。换言之,转化为文献学的“新汉学”及史料考订之学,今天已经非常专门化了,形成了自身的一套价值理念和技术规范。这就是“新汉学”的归宿。作者的这一论断,不仅明确了“新汉学”性质,也纠正了对现代史学内涵的笼统理解。另外,作者对理论、方法与材料的关系也有深刻体认。理论、方法与材料的关系也是百年史学中一个纠结难解的问题。对两者关系的处理是否妥当,直接影响到史学发展的进退。人们在“论从史出”、“以论带史”和“史论结合”几种口号之间争执不下,长期未能找到一个平衡点。面对这一经典难题,作者认为,史料与史观、考据与义理、实证与阐释、思想与事实、见识与功力、综合与分析、宏观与微观、抽象与具体,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便无法构成完整的史学。但在史学实践中,同一学派往往难以同时兼顾二者,在理论与史料两方面都有所建树,而只是偏重、专注于其中一方面。这是学科发展的分工所需,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只要重理论或重史料的不同学派之间形成一种分工合作关系,而不是敌对竞争关系,史学建设仍能实现总体上的平衡。这的确是一种解决之道。我们不应在理论与史料之间厚此薄彼,而应平等视之。本书对重大史学问题的分析之所以达到这样的深度,主要原因在于它建立在大量专题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先前对翦伯赞、顾颉刚等有代表性的史家的学术做过专门研究,对20世纪后半期史学主潮有过集中探讨,对当代史学出现的现象和问题有过跟踪调查,对于“古史辨派”、“食货派”、“史学研究会”、“史语所”等学术群体也有单独的考察。更重要的是,作者对相关史学理论问题有深入的思考。这些专题性探索为把握百年史学的全局和大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者的宏观见解是从大量个案研究、微观研究中综合、抽象出来的,因此有很高的学术价值。20世纪是自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思想学术的又一高峰。如何厘清这百年间学术思想的渊源流变,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不过,对于20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线索,一些学者已经有所揭示。1941年,周予同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新史学》一文中率先将清末以降的新史学分为“史观派”与“史料派”两大系统,“史观派”偏重史观及史法方面,而“史料派”专究史料方面。4在此基础上,1979年海外学者余英时提出,在现代中国史学的发展过程中,影响最大的有两派:“第一派可称之为‘史料学派’,乃以史料之搜集、整理、考订与辨伪为史学中的中心工作。第二派可称之为‘史观学派’,乃以系统的观点通释中国史的全程为史学的主要任务。”两派“由于各趋极端,竟不幸而形成尖锐的对立”。5本书作者显然承袭了上述认识,认同史观、史料两派的划分。他更依据治学特征,进一步将史观、史料两派归纳为“新史学”与“新汉学”两种范式,并认为将20世纪史学发展演化,视为两种范式的起伏消长。他们还提出:百年间史学的基本变化,就是在“新史学”与“新汉学”对立互动的框架中进行的;必须借助这一框架,方能对20世纪中国史学演进的动因、过程及趋向有深入的体察。以“新史学”与“新汉学”的轮回为百年史学的基本线索,是此书关键所在。一般学者多将从梁启超的“新史学”思潮、胡适、顾颉刚的实验主义史学,到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视为一个单线演化的过程,作为同一主体的不同阶段来对待。本书则突破了这一共识,指出这些思潮和学派各有不同的源头,分属于不同的谱系,因而存在质的差异。作者特别界定,澄清“新史学”的本质特征。本书所认定的“新史学”,与我们通常所说的立足于“国际前沿”的史学是基本一致的。6而对“新汉学”一词重新起用,也为认识新考据学、史料派的学术特质提供了方便。尽管“新史学”与“新汉学”的区分不能涵盖20世纪历史学的全部分支和领域,但仍然不失为从宏观上认识百年史学流变一个有效的分析工具,并清晰地展示出20世纪中国史学的主旋律究竟是什么和谁代表了新潮流。这就既进行了学术史的梳理,又为今后史学发展指明了路向。与此相联系,本书的分期也与前人颇为不同。此前学界多以政治史分期为基准划分学术史,区分为晚清、五四、抗战、解放战争、建国17年、文革、改革开放等几个段落。这种划分使用起来比较便利,但也有很多的问题。例如,学术史的发展是否与政治史同一步调,政治事变是否一定引发了学术变动?同时,这种过细的划分也打断了学术发展的延续性,使得我们难以从一种长时段的眼光,来观察学术自身的“变”与“不变”。本书根据所采用的中心线索,将百年史学的发展划分为早期(1900—1929)、中期(1929—1989)、最后十年(1989—2000)三个阶段。早期阶段为“新史学”与“新汉学”的第一次交替。“新史学”肇始于20世纪初以梁启超提出的“史界革命”,1917年后以胡适、顾颉刚为领袖的“新汉学”兴起,1920年代迅速发展,至1928年史语所创立,正式成为史学正统。第二次交替开始于1929年后唯物史观派的崛起。到1930和1940年代,在唯物史观派的冲击下,“新汉学”出现下滑和分化。1949年后唯物史观派占据主流,而“新汉学”更急剧萎缩。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1989年。中期阶段实际上正是整个唯物史观派60年的历程。到了1990年代,“新史学”与“新汉学”的第三次交替出现,“新史学”的旗帜转移到复兴的社会经济史手中。同时,随着“国学热”的涌动,“新汉学”再度兴起,最终自立门户为文献学。在最后十年中,“新史学”与“新汉学”之间长达一个世纪的争夺拉锯遂告终结。由此来看,可以说作者抓住了百年史学最关键的几个转折关头,史学根本性、方向性的变动都发生在这几个时间节点上。这比以往的研究显然前进了一大步。一部优秀的学术史,不但要有丰富翔实的材料,还要具备科学的论断和客观的评判,方能体现作者的见识和洞察力。本书在这方面表现也相当出色。比如,作者将1930年代崛起的社会经济史作为“会通史观”与史料史学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柑橘滞销产品线上推广与“抢购”销售合同3篇
- 2024瑜伽馆瑜伽教练劳动合同范本及教练休息时间规定3篇
- 2024版鸡蛋简单购销合同
- 2025年度养老设施建设承包合同范本权威版4篇
- 2025年度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研发与推广合同4篇
- 2024知识产权许可使用合同许可人和被许可人
- 2025年度渔业生态循环承包经营合同4篇
- 2024版鱼苗的购销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承包合作协议范文4篇
- 2025年度医院手术室设备供应及承包运营协议4篇
- 广东佛山生育保险待遇申请表
- 广西水功能区划报告-广西水利信息网
- 机关单位档案业务培训课件20170714
- 福克斯维修保养使用手册
- 人力资源部各岗位绩效考核表
- 原材料试验工作程序与质量管理制度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单词默写(可直接打印)
- 糖厂热力衡算(6000吨每天)
- 燃气有限公司危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 北京市刑事诉讼律师事务所函(担任诉讼代理人适用)格式文书(2020版)
- XX镇“我为群众办实事”满意度调查问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