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学前教育的演进与发展_第1页
第一章 学前教育的演进与发展_第2页
第一章 学前教育的演进与发展_第3页
第一章 学前教育的演进与发展_第4页
第一章 学前教育的演进与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演进与发展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社会因素经济与学前教育政治与学前教育人口与学前教育家庭与学前教育妇女与学前教育文化与学前教育发展趋向学前教育课程的整合性学前教育机构的多样化重视学前教育环境创设完善法律法规与管理体系注重幼小衔接追求教育公平学前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学前教育的演进与发展第一节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学前教育的历史演进

根据各时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学前教育发展可分为三种教育形态:◆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农业社会的学前教育◆工业社会的学前教育(一)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

儿童“公育公养”——儿童属于氏族共有,集体劳动、集体教育子女。

教育内容包括生产劳动、生活习俗、宗教、原始艺术教育、体格和军事训练

教育方式以日常生活中的口耳相传和成人示范为主,儿童通过游戏等方式进行模仿学习,是一种典型的生活教育。主要特征:

产生了人类社会最初的学校,但传统的学前教育仍以家庭教育为主。

古代东方学前教育特色:

出现了丰富的学前教育理论和经典蒙学读物等

古代西方学前教育特色:强调优生优育、提倡双语教育等(二)农业社会的学前教育主要特征:(三)工业社会早期的学前教育

工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促使教育发生变革。两次工业技术革命,带来了新的经济生产模式,同时也改变了学前教育的发展形态。霍力岩等认为,工业早期的学前教育经历了两个阶段:

1.初创阶段

2.确立阶段1.初创阶段(18世纪至19世纪末)

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原因:基于慈善目的

最早学前教育机构诞生的过程:

1770年,法国新教派的牧师奥柏林(J·F·Oberlin)创办的“编织学校”,被看作是近代学前教育机构的萌芽。

18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在新兰纳克工厂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学前教育公共机构——“幼儿学校”。

1837年,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F·W·Frobel)在勃兰根堡开办了儿童活动学校,并于1840年命名为“幼儿园”(Kindergarten),这是学前教育史上第一所以幼儿园命名的教育机构。2.确立阶段(19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为了提高劳动者素质,缓和阶级矛盾,一些工业较发达国家开始通过立法确立学前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1840年,法国在官方文献中,正式将“托儿所”改为“母育学校”,并规定《费里教育法》中颁布的“国民教育的义务性、免费性、世俗性”原则,同样适用于学前教育。1918年,英国《费舍教育法》规定:“地方当局为2-5岁的儿童开设幼儿学校”二、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一)现代社会发展中凸现出学前教育的价值1.社会发展要求提高幼儿教育的数量与质量,以满足国家、家庭及幼儿的需求国家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发展。妇女解放运动直接促进了幼儿教育发展。幼儿自身的发展也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2.脑科学、心理学等研究成果支持并激励幼儿教育发展

脑科学研究表明,关键期内适宜的经验和刺激是运动、感觉、语言及其他脑高级功能正常发育的重要前提。并将其形象地称为“机会之窗”。脑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其中包括了对婴儿期心理发展情况的新认识。(二)现代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

1.学前教育趋于公共化,具有公益性特征

学前教育不仅是家庭的责任,更关系国家未来的发展。

学前教育从诞生之时就属于社会慈善事业的一部分。

2.托幼机构功能加强且形式多样,幼儿入园率迅速提高注重保教并重托幼机构形式日趋多样化:

→从提供服务的时间上看,有全日制、半日制、钟点制、季节性甚至临时看管性等各种类型的托幼机构;→从办园经费来源看,有政府、私人、社会团体或企业为办园主体等各种类型。

3.关注学前教育的战略地位和公平性学前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开端,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作用。

学前教育是否公平必然会影响到个体后续教育的发展。

4.重视托幼机构的教育质量,开展教育质量评价工作

自20世纪80年代起,人们开展了对“什么是高质量的幼儿教育”的讨论。国外多数国家都重视从内外部两方面评价早期教育,外部评价强调对早期教育机构的控制,内部评价则主要是咨询作用。通过自评和他评的方式,提高托幼机构的教育质量。我国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现状

5.关注幼儿教师的专业化问题各国都关注幼儿教师专业化的队伍建设,且呈现出师资培训的多方位、资格认证形式的多样化、教师权利保障机构的组织化等特点。如师资培训上,美国设立专项奖学金鼓励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香港特区政府出资支持教师职后发展等;在教师资格认证上,英国政府建立了多样化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如NEB(0-8岁儿童健康和教育的两年课程的毕业证书)、MCW(0-5岁儿童健康和发展的1年课程证书)等;在教师地位的提升上,许多国家建立了教师组织,如美国幼儿教育协会(NAEYC)、英国全国教师联盟(NUT)等。

6.突出学前教育的文化性思考如何在吸收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资源的同时,保持学前教育与本土文化的适宜性。强调儿童本身的文化特质,即儿童作为一个人,是区别与成人的,这与中世纪的“预成论”儿童观有本质的区别。7.全纳教育将成为未来之路

目前,各国对全纳教育的内涵存在着争论,但是,其核心观点具有相似性。

全纳教育理念是面向所有儿童,全纳教育的实践有利于改善教育不公平的局面。将之应用到学前教育领域。即在面向健全儿童进行教育的同时,应关注学前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为这些儿童提供必要的早期治疗与教育。同时,通过提倡“回归主流”教育,让特殊儿童融入并逐渐适应正常的学前教育生活中,帮助他们回归主流社会,促进教育公平。

(三)现代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1.国家制定相关政策,重新审视学前教育价值,社会地位大幅提升

1952年《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

1989年《幼儿管理条例》1992年《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

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2001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

2011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等

2.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3.吸收与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学前教育思想,树立全面和谐的幼儿发展观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内教育家提出了非常宝贵的学前教育思想,如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和张雪门的行为课程理论,强调学前教育回归生活,确立了以儿童为本的学前教育观。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外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人本主义教育、建构主义教育和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等,

4.创新幼儿教育体制,形成多主体、多形式的办园局面

“幼儿教育体制的核心是幼儿教育的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经费保障机制。”

我国目前办园体制: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

从管理体制上看,《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坚持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的管理体制”,同时,社区化管理等新型的管理方式不断凸显出来,丰富了管理体系。

从经费保障体制上看,政府正在努力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形成家庭、集体和政府共同承担学前教育保障经费的局面。

5.学前教育课程逐步走向多元化,“回归生活”理念成为学前教育的主流价值观

课程改革是学前教育改革的核心和突破口。八十年代后期,教育界又开始重新审视陈鹤琴等人的教育思想的价值,同时,融合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开始提倡综合课程。九十年代后期,我国的课程模式开始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回归生活”——培养完整幼儿成为主流的课程价值观。即承认、尊重幼儿生命的存在和生命成长的现实和需要,让幼儿在一个真正属于他的、能让他的生命得到萌发的现实的、感性的和真正能彰显主体性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6.我国学前教育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突出,学前教育发展的地区差异大,影响教育公平

学前教育投入不足,管理部门分工不明

学前教育课程整合不当,出现“大拼盘”现象一则关于课程整合的案例小班活动:编花篮(棉签画)地点:桂林市解西幼儿园活动目标:

1.在学习朗诵童谣“编花篮”的基础上,学习用棉签画花篮。2.引导幼儿在理解童谣的基础上掌握画花篮的技能。3.激发幼儿喜欢朗诵童谣的兴趣。活动过程:1.欣赏童谣《编花篮》:教师出示花篮,并向幼儿提问:这是什么东西?幼儿回答“花篮”。“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花篮的形状”,然后教师向幼儿简单介绍花篮的构造。教师开始念童谣《编花篮》,幼儿很认真地欣赏。2.幼儿学习朗诵童谣:播放幻灯片,幼儿倾听童谣。(幼儿对童谣中的花篮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沉静在童谣欣赏的喜悦之中)之后,幼儿与教师齐唱这首童谣。接着教师和幼儿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圈,边转圈边唱童谣。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得很活跃。【对点案例】3.画“花篮”: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花篮,自己念一句童谣就画一下。然后放音乐,幼儿绘画,边听音乐边画花篮。但少数幼儿没按音乐的乐律和童谣中的“蹲下.起来”的节奏绘画,显得有些杂乱,只结合他们先前对篮子的经验作画,而未达到与童谣进行整合的绘画目的。然后幼儿手拿着自己的作品念童谣。4.尝试学用桂林方言念童谣:“这首童谣好不好听啊?”“好听”。“那我们来用桂林话唱这首童谣,好不好?”“好。”幼儿和教师用桂林话念着童谣结束。

——资料选自傅小芳,梁富一:《浅析幼儿教师课程整合的理念——来自一则案例的思考》,内蒙古教育,2008,(8):22-23.第二节影响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

学前教育作为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其发展受到社会经济、政治、人口、文化、家庭结构以及妇女的地位等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同时,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又将促进社会变革和进步。

一、经济与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规模和速度直接受制于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也必将依赖于学前教育的发展。具体表现为:教育先行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学前教育与经济关系的协调发展(一)教育先行

学前教育的价值可以为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打下基础。同时,教育本身发展的滞后性也决定了教育先行的必然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正是这一体现。政府的投入是衡量教育是否先行的重要指标。如美国自“开端计划”实施以来,不断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

教育先行,尤其是对学前教育投入的先行,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经济发展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与学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成正比。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其学前教育发展的规模逐渐从少数人的、精英式教育转变为大众的、相对普及的教育。(三)学前教育与经济关系的协调发展研究表明,学前教育的经济投入是各阶段教育投入回报率最高的事业。学前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开端阶段,对儿童未来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政治与学前教育

(一)政治与学前教育的合理界限学前教育的教育对象、教育方式、教育目标,都会受社会的政治制度影响。民主的政治为学前儿童的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政策、制度和文化环境,为创造稳定的政治局面和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优秀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二)政治直接作用于学前教育对于我国而言,主要是通过相关的政策法规、经费投入等方面来体现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职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2003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三、人口与学前教育人口对学前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人口数量对学前教育的影响人口质量对学前教育的影响人口结构对学前教育的影响人口生育政策影响学前教育(一)人口数量对学前教育的影响人口数量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人口数量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质量人口数量影响着学前教育结构我国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的数量近年来逐渐增多,如何满足这些特殊群体的入园需求,也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必须考虑的人口因素。(二)人口质量对学前教育的影响人口质量对学前教育的影响表现为以下两方面:直接影响是指入学者已有的水平对教育质量的影响。间接影响是指年长一代的人口质量影响新生一代的人口质量,进而影响以新生一代为教育对象的学前教育质量。(三)人口结构对学前教育的影响依据人口本身所固有的特征,将人口划分为人口的自然结构(如年龄、性别等)、社会结构(如民族、文化等)和地域结构(如自然地理结构、人口的城乡结构等)。如:人口的年龄结构影响着学前教育在教育系统中的比例。人口的文化结构和民族结构对学前教育的影响更为复杂,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学前教育机构和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以满足不同民族对学前教育的不同需求。【资料贴吧】流动人口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历史上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