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麦秋播及冬前管理技术赵广才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2023年10月12日
主
要
内
容一
冬小麦秋播技术二
越冬前管理技术
目前已经进入寒露节气,全国不同麦区已经进入播种期或即将播种。按照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要求,以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发布的“全国秋冬种指导意见”为基础,坚持以“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冬前壮苗”为核心,强化田间管理,确保安全越冬,夯实明年夏粮丰收基础。结合当前生产实际,分区和大家交流秋播和越冬前管理技术。黄(一)
黄淮海地区小麦秋播技术
该地区是小麦播种面积最大、最重要的小麦产区。黄淮海地区包括北部冬麦区和黄海冬麦区,黄海冬麦区又进一步划分为北片和南片。当前该区域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前茬玉米生长和及时腾茬,但秋播期间存在局地降水分布不均、表墒不足的情况。要落实好适期、适墒、高质量播种,实现一播全苗。一
冬小麦秋播技术一是深耕深松。深耕打破犁底层,促进根系下扎,增加深层土壤根量,奠定丰收基础。针对秸秆还田地块,着力做好秸秆粉碎、撒匀、埋深、压实,提高秸秆还田质量。采用“两旋一深”即一年深耕随后两年旋耕,耕深达到25厘米以上,耕后及时耙实耙平,配合秸秆还田,实现加深耕层,促根系下扎发育。对旋耕整地麦田,要求至少旋耕两遍,旋耕深度达到15厘米以上,并做到前茬秸秆切碎撒匀、草土混匀、镇压耙实。1
深耕耙压配套,提高整地质量二是耙耢镇压。连年旋耕容易造成麦田表层土壤疏松、透风跑墒,尤其秸秆还田地块更要在旋耕以后,及时耙平镇压,紧实土壤,压碎土块,保墒增墒,为小麦播种提供良好条件,促根系发育下扎,增强小麦抗旱抗倒能力。照片由王志敏教授提供三是基肥深施。要结合整地施足基肥,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配方施肥,提高土壤耕层的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一般亩产600公斤以上的高产田块,推荐每亩施纯氮14-16公斤、五氧化二磷6-8公斤、氧化钾5-6公斤,其中氮肥50%底施,50%在拔节期施用;亩产500公斤左右的田块,每亩施纯氮12-14公斤、五氧化二磷6-8公斤、氧化钾3-5公斤,其中氮肥60%做底肥,40%起身拔节期追施。提高科学施肥技术到位率,实现节本增效。
2良种良法结合,做好种子处理
一是规划品种布局。各地要在综合考虑区域生态特点、生产条件、产业发展、种植制度、产量水平和病虫害等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小麦新品种试验示范结果与市场需求,搞好品种区域布局,进一步提升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种植面积。
二是选好优良品种。根据当地生态条件、生产水平及品种特性要求,尤其是品种的抗寒性、抗病性和稳产性选准选好品种。要按照“地力水平与品种产量水平相匹配,品种熟期与适宜播期相匹配,灌溉条件与品种抗旱性能相匹配,高产与优质兼顾”原则,选用通过审定的优良品种。要严格杜绝跨区引种,避免南种北移,确保小麦安全越冬,防止冻害死苗。
2023年3月30日拍摄的严重冻害麦田,一是极端天气,二是品种抗寒性差,三是管理不到位,未进行播后镇压和浇越冬水三是抓好种子处理。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可有效防治或减轻小麦茎基腐病、根腐病、纹枯病等病害发生,控制苗期地下害虫为害。要大力推行统一供种服务,全力落实种子包衣、药剂拌种技术,杜绝“白籽”下地。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田块,要实施土壤处理。对多种病虫混合重发区,要因地制宜,合理选用杀菌剂和杀虫剂混用配方进行拌种,以起到“一拌多效”的作用。3严把播种质量,确保“一播全苗”一是适墒播种。小麦播种时耕层的适宜墒情为土壤相对含水量75%左右。墒情不足时要提前浇水造墒,有条件的地方可推广测墒补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实现节水灌溉。根据我们在本区北部田间观察,近期无有效降水,一些地块20cm以下底墒比较充足,10cm以上表层土壤相对干旱,旋耕以后若不能及时播种,会造成5cm以上种床位置缺墒,因此一定做好播后再次镇压,确保出苗。二是适期播种。适期播种是培育冬前壮苗的重要措施,适播期应满足冬前0℃以上积温560℃-650℃,冬性、半冬性小麦品种的适宜播期分别为日平均气温16-18℃和14-16℃。结合主推品种生育特性和气象条件,因地制宜地确定不同地区的适宜播期。黄淮海中北部麦区适宜播期10月初-10月15日,南部麦区10月15-25日。各地可根据前茬腾地情况和天气变化适当调整。三是适量播种。在适宜播种期内,黄淮海中南部地区适宜基本苗为14-18万,黄淮海北部地区(北部冬麦区)及节水栽培基本苗为20-25万,因播期、地力水平适度调整,播期较早的,播种量宜少些;土壤肥力较高的条件下,播种量宜少些。播种时日平均气温低于15℃后,每推迟1天播种,基本苗增加0.5万左右,但每亩基本苗最多不宜超过30万。各类麦田都要注意提高播种均匀度,杜绝疙瘩苗和缺苗断垄现象。四是适深播种。在高质量整地前提下,要根据土壤类型和整地质量情况,调整播种方式,配套播种机械,因地制宜选用宽幅匀播、宽窄行播种、缩距匀播等播种方式,要特别注意播种均匀。旱作区示范推广免耕沟播。播种时严格控制播种深度,做到行距一致、播量准确、深浅一致,墒情适宜时播种深度控制在3-4厘米,表墒较差时,可适当加深,但不宜超过6cm。同时注意不漏播、不重播。
(二)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秋播技术
当前该区域前茬作物生育进程基本正常,可以实现适期收获腾茬。但近年来该区域小麦播种普遍偏迟,秋冬种期间极端性天气频发,冻害、渍害、干旱等灾害时常发生,抗灾减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要落实好“七分种,三分管”理念,提高整地和播种质量,力争苗全、苗匀、苗壮,确保安全越冬。1引导合理品种布局,扩大优质麦面积按照市场化导向、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周年粮食高产高效的要求,合理规划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的适宜种植区域,重点推广抗湿、抗倒、抗病性强(主要是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黑胚率低、抗穗发芽、商品性好的优质高产中筋、弱筋小麦品种,部分地区可选用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在有条件和基础的地区,适度发展糯小麦等特色小麦,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2优化秸秆全量还田,确保整地质量该区要特别注意提高秸秆还田质量。水稻收获机械要普及切碎、匀铺装置,碎草长度控制在5厘米左右,留茬高度10厘米以下,稻草匀铺不到位须人工辅助撒匀;如果稻草切碎长度过长或水稻收获时留茬过高,收获后应采用专用秸秆粉碎机进行粉碎,秸秆粉碎机要匀速行驶,粉碎刀要贴近地面,确保留茬及秸秆粉碎彻底,分布均匀。耕翻后要及时耙实、镇压,使土壤细碎,上松下实,底墒充足,防止水分散失。3强化种子包衣处理,筑牢防控基础小麦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可有效预防多种苗期病虫害。要针对小麦纹枯病、散黑穗病、茎基腐病等病害发生情况,选用相应药剂拌种处理;适期早播小麦也可适用化控制剂拌种,促进生根、发蘖、壮苗。严格控制拌种用药量,现拌现用,当日播完。
4科学规范机械播种,确保“一播全苗”
一是机械播种。对水稻收获较早、腾茬及时、墒情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80%以下)、土壤适耕状态好的田块,可选用小麦精播机、复式作业机或宽幅条播机,行距20-25厘米,播种深度2-3厘米,确保下种均匀,深浅一致,覆土严密,不重播,不漏播;播种时随种随压,未带镇压装置或镇压不实的田块要在小麦播种后及时镇压。当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80%以上时,应采用新改进的带状条播机等机械播种,防止排种口堵塞,避免出现缺苗断垄。二是适期播种。要保证在适宜播期内适墒播种,努力减少迟播面积。长江中游的北部地区适宜播期为10月20-30日,南部地区适宜播期为10月25日-11月5日;长江下游地区宜集中于10月下旬-11月上旬播种。播种时耕层的适宜墒情为土壤相对含水量70%-80%,土壤“抓土成团、轻丢即散”是小麦播种的最佳墒情。稻茬地区要做好秋播期间遭遇连阴雨的应对预案,立足于抗灾播种;旱茬地区小麦播种前墒情不足时,应提前浇水造墒整地,再适时播种。三是适量播种。适量播种是建立适宜群体的重要基础,要根据播种期(气温和冬前积温)、播种质量、种子质量等因素综合确定播种量,确保合理的基本苗。该区域适期播种时宜采用半精量播种,亩基本苗控制在12-16万;迟于播种适期,要适当增加播种量,每晚播一天增加0.5万基本苗,最多不超过预期穗数的70%—80%。同时,也要根据墒情、秸秆还田、整地质量等影响出苗和成苗因素适当调节播种量,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的品种和整地质量好、墒情足、播种期早的地块适当降低播量,反之适当增加播量。5科学肥料运筹,促进减肥增效坚持“有机与无机肥料、基肥与追肥相结合,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肥料相配合及化肥后移下移”的施肥原则。在增施有机肥基础上,进一步推广配方施肥、高效施肥、精准施肥、机械施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亩产400公斤左右的弱筋小麦田块,亩施纯氮12-14公斤,其中70%做基肥,30%做拔节肥。亩产500公斤左右的中筋和强筋小麦田块,亩施纯氮14-16公斤,其中60%做基苗肥,40%做拔节孕穗肥。根据土壤基础地力水平,氮磷钾配比1:(0.4—0.6):(0.4—0.6)为宜,磷钾以基肥比拔节肥为5︰5较适宜。秸秆还田量大的田块尤其要注意施足基肥,基肥不足的要早施苗肥,基苗肥应达到总施氮量的60%。有序推介缓控肥、生物有机肥等新型高效肥料的配合施用。加大施肥机械的应用面积与使用效率,改表施、撒施传统施肥方式为种肥同播(不同位)、机械深施、水肥耦合、叶面喷施等施肥方式,减少人工成本,提高肥效。
(三)
西南冬麦区秋播技术
当前该区域小麦前茬作物陆续进入成熟收获阶段,各项备耕备种工作有序进行。尽管今年华西秋雨强度偏弱,但发生早且部分地区持续时间长,不仅影响秋季作物适期收获腾茬,还会对小麦耕作整地和播种工作造成困难。该区域秋冬种主要目标是科学布局良种,扩大先进播种技术应用,实现壮苗越冬。1
加强茬口管理,提高整地质量
对水稻小麦轮作区,应于水稻灌浆后期及时排水晾田,尽量避免收割机对土壤产生碾压破坏。优先选择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并加装秸秆切碎分散装置,收稻过程即能将秸秆均匀抛撒于田面,利于接续小麦播种。如果采用无秸秆粉碎装置的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建议高留茬收获,并于小麦播种前开展一次灭茬粉碎作业,随后再进行播种。排水不畅的田块在水稻收获后,立即进行人工或机械开沟,要求做到沟沟相通,最大限度沥干渍水。对旱地玉米小麦轮作区,可在人工或摘穗机摘穗后,适时开展灭茬粉碎作业,后续播种视不同墒情选择相应的整地播种方式。(2优化品种布局和优选良种,奠定高产优质基础基于区域生态生产特点,围绕产业和市场需求,优化品种布局,突出主导品种的作用。进一步扩大抗病(条锈病、白粉病等)、抗逆高产品种的面积,特别要考虑品种的耐低温冷害和穗发芽能力。根据加工企业的特定需求,加大优质专用品种(如膨化品种、酿酒曲麦品种)的示范转化力度,积极推进订单种植,以提高专用粮生产基地建设质量和原粮专用品质。选好品种后,要做好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工作,尤其是针对蚜虫和地下害虫的拌种处理。3
推广少免耕技术,提高播种质量播种环节是影响小麦产量和效益的关键。稻茬田土壤湿度大、质地黏重,尽量采取少免耕播种,避免旋耕带来的渍害僵苗、弱苗、低产、低效等问题。推广小麦免耕带旋播种技术,简化耕整播种程序,实现适期播种、提高播种质量、节约成本。对于坡度较缓、地块面积较大的旱地,也可以在玉米秸秆粉碎后采用少免耕方式播种,以提高播种质量和保墒抗旱能力。积极推广封闭除草,以减少苗期化除造成的药害影响。4适期适量播种,强化肥料运筹西南麦区冬暖春早,倒春寒、冬干春旱等灾害发生频繁,过早播种易遭低温冻害,过迟播种易受干旱影响。该区小麦最适播种期为10月25日-11月5日,最迟不超过11月15日。要选用经过正规渠道购买纯度好、发芽势和发芽率达标、质量合格的种子,做好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提高小麦出苗率和整齐度。每亩播量控制在12-15公斤,基本苗15-20万,过低过高均不利于高产。全生育期每亩施纯氮10-12公斤,基施比例50%-60%。配合周年平衡施肥技术、氮肥后移技术和新型缓(控)释肥技术,可进一步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益。(四)西北地区小麦秋播技术
西北地区包括新疆冬春麦区的冬小麦种植区、甘肃的冬小麦种植区以及陕西的冬小麦种植区等西北部的冬小麦种植区。当前西北地区秋冬种已经开始,其中甘肃自西向东进入播种期,新疆和陕西10月上旬进入集中播种期。该区域秋冬种重点要落实好适期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强化冬前防灾减灾。1播前土壤耕整,及时镇压播种播前土壤耕作整地宜早不宜迟。推广隔年深翻或深松技术,打破犁底层,促进小麦扎根生长。选用大马力秸秆还田机,还田质量要高,粉碎秸秆要细,抛洒均匀,旋耕两遍,旋耕深度12厘米以上。播前播后镇压,踏实土壤。夏茬田在适耕期要尽早灭茬整地和施基肥,以免连阴雨延迟秋播;秋茬田要随收随耕,及时播种。旱地加大半精量机条播推广力度,减少撒播比例;灌区示范推广宽幅精播、宽幅沟播和宽幅带状旋播复式作业技术。条锈病越夏区播前需灭除自生苗。2强化种子处理,推广抗旱节水技术严格划定不同类型品种适宜种植区域,选用越冬安全、高效用水、抗倒春寒、抗倒伏和抗穗发芽能力强的品种。新疆和甘肃中东部海拔1500米以上的麦区,尽可能选用冬性品种。扩大优质小麦播种面积,开发优质专用小麦和功能性面粉小麦原料,提高经济效益。本区域小麦锈病、茎基腐病、白粉病、纹枯病、红蜘蛛、穗蚜、地下害虫及恶性杂草有逐年加重趋势,要积极推广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控制源头,压低基数,为来年防控奠定基础。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可以推广秸秆带状覆盖还田、蓄水保墒、探墒沟播、播后镇压、轮作倒茬培肥等旱作技术,解决地膜覆盖造成的土壤污染、高产低效、生育期降水难以全面入渗等问题。水浇地推介小麦滴灌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改漫灌为滴灌,改条施或撒施化肥为随水滴施追肥,提高灌溉水和化肥利用率。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合理减少农药用量,强调磷肥一次性深施做基肥。3适期高质量播种,确保苗匀苗壮推广精量和半精量机条播、宽幅精播、宽幅沟播和宽幅带状播种技术,减少撒播比例。以日均温稳定下降至16℃为各地适播期;甘肃和新疆热量欠缺区,播期遵循“宜早不宜迟,适期不等墒”原则。秋播若连阴雨推迟播种,每晚播一天增加0.5万基本苗。耕层墒情较好时,播种深度以3-5厘米为宜;若0-5厘米表墒较差、播种深度可适当加深到5-6厘米、或采取深播浅盖、等雨播种等抗旱播种法。秸秆还田地块,强调播后镇压。二
小麦越冬前管理技术
强化冬前管理,培育冬前壮苗各类麦区都要加强冬前管理,努力培育冬前壮苗,目标是:增加一类苗、稳定二类苗,减少三类苗。
一类苗:冬前亩茎蘖数60万—80万的麦田,单株6叶以上。
二类苗:冬前亩茎蘖数45万—60万的麦田,单株4-5叶。三类苗:冬前亩茎蘖数小于45万的麦田,单株3片叶以下。
一般壮苗的标准“三大两小五个蘖,十条麦根6片叶,叶片宽短颜色深,趴在地上不起身”,达到壮苗标准就需要有一定的积温做保证,经过我们的研究发现,从播种到越冬需要560℃左右的积温,才能培育壮苗。为什么呢?从播种到出苗需要110℃左右的积温,越冬前的积温低于110℃,基本不能出苗。每长一片叶,需要75℃左右积温,长6片叶,需要450℃积温,加起来就是560℃左右,只有长出6片叶才能长出2个大分蘖,2个小分蘖,加上主茎,就是三大两小。三大两小五个蘖十条麦根六片叶叶片宽短颜色深趴在地上不起身二类苗(陈明全供图)三类苗(陈明全供图)培育冬前壮苗一是重视播后镇压。做好播后镇压对确保播种出苗质量、培育冬前壮苗十分重要。对秸秆还田未耙实的麦田以及没有镇压装置的播种机播种的麦田,要在播种后出苗前土壤表层墒情适宜时,选用适宜镇压器进行镇压,确保实现苗全、苗匀、苗齐、苗壮。(一)黄淮海地区小麦冬前管理技术
二是抓好肥水促控。基肥不足条件下及早补施苗肥,促蘖长根。适时浇好越冬水,对缺墒麦田和秸秆还田、旋耕播种、土壤悬空不实的麦田,一般在11月底至12月上旬,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左右、水分可及时下渗时节水灌溉,灌水后及时划锄,松土保墒,防止地表龟裂,避免透风伤根死苗;对于没有浇水条件的麦田,每次降雨后及时划锄保墒,保苗安全越冬。
三是做好除草防虫。利用冬前麦田化学除草的有利时机,一般在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小麦3-4叶期、杂草2叶1心至3叶期,选用适宜药剂,防除麦田杂草;对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危害较重麦田,选用适宜药剂对水拌细土,结合锄地施入土中。加强冬前麦田管护,杜绝畜禽啃青,确保麦苗正常生长和安全越冬。
四是强化防灾减灾。重点关注寒潮来临造成的冻害、降雨偏少带来的干旱和积水过多造成的烂耕烂种和渍害等,针对干旱或连续降雨可能造成小麦晚播的情况,推行“四补一促”小麦晚播应变栽培技术,减轻因播期推迟过多和积温不足对幼苗生长的不利影响。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要特别注意播后对杂草的封杀化除。优化农药施用种类、施用方式和时期,播后芽前墒情适宜时,封杀化除;越冬前对播种时未封闭化除或化除效果不理想,及时根据草相进行喷药化除,避开寒潮来临前用药,防止药冻害的发生。推介机械喷药机具与配套技术,降低农药使用成本,提升农药使用效率。(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冬前管理技术稻茬麦区要开好麦田“三沟”,强化防灾减灾
水稻田要开好排水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墙大门及院墙协议
- 劳动合同主体变更案例分析论文
- 房屋买卖合同担保人的法律地位
- 疫情期间学生居家安全指南
- 产品保证书格式
- 汽车装饰用品销售协议
- 委托采购协议
- 碎石购销合同
- 培训班合作经营合同范例
- 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4 PartB Let's talk (单元整体课时教学设计)
- 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含解析
- 2024-2030年中国土壤修复行业发展机遇规划研究报告
- 《企业ESG管理体系》
- 2024年广西公需科目参考答案
- 2024-2030年航空航天专用刀具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硬件研发工程师生涯人物访谈报告
- 网络传播法规(自考14339)复习必备题库(含答案)
- 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实施方案
- 中医保健温通灸
- 工程施工日志封面(最新整理)
- 德朗热综合征的临床及分子诊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