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初三理化生-理化生-初中教育-教育专区_第1页
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初三理化生-理化生-初中教育-教育专区_第2页
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初三理化生-理化生-初中教育-教育专区_第3页
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初三理化生-理化生-初中教育-教育专区_第4页
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初三理化生-理化生-初中教育-教育专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郑喜杰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你认识蜡烛吗?你生活中用过蜡烛吗?你还记着蜡烛点燃时是什么样的吗

?蜡烛燃烧的探究快剪辑初探蜡烛燃烧点燃时,蜡烛发生哪些变化?(1)起始,蜡烛熔化;(2)点燃后,

发光放热有水雾,火焰上的白瓷

板表面有_黑色粉末,蜡烛逐渐_变短;(3)刚熄灭时,烛芯上方出现一缕白烟;(4)熄灭后一段时间,

蜡烛液体凝固。再探蜡烛燃烧(1)蜡烛燃烧变成了什么物质?水和二氧化碳(2)白瓷板表面的黑色粉末是什么物质?炭粉(3)蜡烛熄灭后,烛心上方的一缕白烟是什么物质?蜡烛蒸气凝华形成的蜡烛小颗粒(一)、物质的变化1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特征: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仅仅是形状或者是状态发生改变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特征:

(1)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

放出气

体、生成沉淀等;(2)伴随着能量变化,这种能量常表现为吸热、

放热、

发光等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两种变化本质区别(判断依据):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注意:(1)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颜色改变、

生成气体及沉淀等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

化学反应是否已经发生,但是不能作为判断

化学变化的依据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2)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自行车胎的爆炸是物理变化(3)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初探蜡烛燃烧点燃时,蜡烛发生哪些变化?(1)起始,蜡烛熔化;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2)点燃后,

产生火焰放热,火焰上的白瓷

板表面有_黑色粉末,蜡烛逐渐_变短;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3)刚熄灭时,烛芯上方出现一缕白熠∠;(4)熄灭后一段时间,

蜡烛液体凝固。比较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本质区别没有产生新物质产生新物质表观特征外形或状态改变不一定判断方法是否产生新物质联系发生化学变化时也伴随发生物理变化实例归纳一:物质的变化下列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碳酸氢铵受热、粘土烧制陶瓷、燃放烟花、铁生锈、光合作用、粮食酿酒玻璃碎裂、冰雪融化、食盐溶于水、车胎爆裂、电灯通电、湿衣服晾干、●

酒精挥发、玻璃杯摔成碎片、●

食物变质、不锈钢管制成防盗窗、●

钢铁生锈、燃放鞭炮、●

动植物呼吸、纸燃烧、●

水结成冰、轮胎爆炸例题讲解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

(2013株洲中考)下列现象一定是化学变化的是

(

)A.瓷碗破碎

B.

酒精挥发

C.

石蜡融化

D.

酒精挥发2.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化为该物质的气态,这种变化属于

(

)A.一定是物理变化

B.一定是化学变化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课堂练习1、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牛奶变酸

B.灯泡通电

C.酒精挥发

D.蜡烛燃烧2、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木炭燃烧

B.食物腐烂

C.矿石粉碎

D.火药爆炸3、

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

(

)A.铁片生锈,火药爆炸

B.蜡烛燃烧,酒精挥发C.玻璃熔化,黄酒变酸

D.瓷器破碎,滴水成冰4、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冰融化成水

B.

铁生锈C.豆磨成豆浆

D.汽油挥发5、

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

玻璃杯被摔碎、米饭变馊

B.

酒精挥发、湿衣服晾干C.

蜡烛燃烧、乒乓球变瘪

D.

菜刀生锈、牛奶变酸6、

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中包含了化学变化的是(

)A.红纸剪成窗花

B.泥土烧成瓷器C.冰块制成冰雕

D.木板制成模型飞机puu2yen原油石油气汽油润借油7、

下图所示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沥

青●

石油分馏A净化水

蒸发食盐水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puu2yen原油石油气汽油润借油7、

下图所示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沥

青●

石油分馏A净化水

蒸发食盐水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归纳三:化学变化中伴随什么(1)现象: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

生成沉淀、形成烟雾等(2)能量变化:

光能热能(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电能其它化学能思

考金刚石可以加工钻石,但比较困难,因为金刚石较硬;把灼热的

金刚石放入液态氧气中,金刚石可

以燃烧。在这两种情况下,金刚石

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

明金刚石具有什么性质?(二)、物质的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

毒性、金属活动性等。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

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比较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本质区别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需要通过化学变

化表现出来描述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

性、导电导热性、硬

度、熔点、沸点等可燃性、腐蚀性、毒性、能

跟物质发生化

学反应归纳二:物质的性质学以致用判断下列性质,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用序号回答)下列对镁性质的描述(1)是银白色的固体(2)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叫氧化镁的白色固体(

3

)

1

.

7g/cm³(4)熔点为648

.8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思

考请你描述酒精的性质。你能区分白酒和白醋吗?分别利用

了它们的什么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还是化学性质?物质的变化和物质性质区别和联系1.区别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

质的具体表现。性质通常用“可以”、

“能”、

“会”等形容。如:汽油可以燃烧——化学性质:可燃性汽油燃烧——化学变化:燃烧2、

联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变化、而变化又表现出性质。如:碳能燃烧是指碳在化学变化燃烧这个过程中表

现出来的固有属性(能力)汽油挥发是物理变化;汽油易挥发是物理性质性质与变化的判断:能易以会賄例题讲解1物质的下列性质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铁能在潮湿空气中生锈B.硫磺是淡黄色固体C.石墨耐高温,熔点高D.水在4

℃密度最大为1

g/mL课堂练习1、

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在天然物质中,金刚石的硬度最大.B.40C

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

g/cm3.C.

酒精能够燃烧.D.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2.

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化学式是

CuSO₄:5H₂O,胆矾受热时容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无水硫

酸铜,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等都要应用胆矾。上述对胆矾的描述没有涉及到的是

(

)A.制法

B.物理性质

C.化学性质

D.用途3

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④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⑤酒精易燃烧,⑥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⑦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边汽化边燃烧,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上述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填代号),化学性质有

(填代号)。点燃酒精灯的全过程中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填文字),发生的化学变化是(填文字)。4.

(中考

·

重庆)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中包含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红纸剪成窗花B.泥土烧成瓷器C.冰块制成冰雕D.木板制成模型飞机归纳:

观察实验的方法原物质——颜色、状态、气味等变化的条件—-加热、点燃、通电等观察色态变化;光热现象;形成烟雾、气体、沉淀等新物质

—颜色、状态、气味等现象二、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

空气的组成想一想1:空气无色无味,不易觉察,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答:1)空集气瓶在盛满水的水槽中向下压——集气瓶内的水无法上升到顶部。2)空集气瓶在盛满水的水槽中侧立——有气泡冒出。3)扁的密实袋开袋后抖动,然后封好——双手挤压,有压力4)扇子朝脸扇、树叶在动———

有风5)给车胎打气

涨起来资料: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人们对空气的认识比较晚,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

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

18世纪才认识到空气的复杂性.一、空气是由什么组分组成的为了搞清楚空气的成分,很多科学家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如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做的实验。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普利斯特里(1733~1804)舍勒(1742~1786)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第一

次明确提出空气是由氧

气和

组成的。拉瓦锡(1743~1794)一、空气的组成(

一)空气中O₂

含量的测定1、

原理:红磷燃烧消耗了密闭容器内的O₂

,

使瓶内气压减少,打开止水夹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倒流进瓶中,占据了瓶内原O₂

的体积。借助上述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

测定一瓶空气中氧气的含

。[实验指导]认真默看P.13

观察与思考,

注意领会操作要领。实验现象红磷燃烧时:

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烟(固体小颗粒悬浮于空中)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且占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文字表达式点燃磷

+

磷P

O₂

P₂O₅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1/5,氮气约占总体积的4/5思考题:

水为什么能进入集气瓶?为什

么水只进入了1/5而不是全部呢?思考题: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时有下列错误操作,其中会使测定结果

小于1/5的是

(ABD

)A、

红磷的量不足B、

装置漏气

红磷C、

实验时未用止水夹D、装置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进行读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测定结果小于1/5的原因可能是:A、

红磷的量不足;B、

装置漏气;C、

装置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进行读数;D、

实验前,导管中未注满水,导致倒吸的液体有一部分留在导管中。测定结果大于1/5的原因可能是:1)点燃红磷后,插入燃烧匙时,瓶塞子塞得太慢,使得瓶中空气受热膨胀,部分空气溢出。(2)实验开始时,没有夹或没夹紧止水夹。针对此实验可以展开如下拓展。想

想空气中含有哪些气体成分?日常生活中的哪些事例能证明这些气体的存在呢?木炭能在空气中燃烧,证明空气中含有氧气;晨露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形的;久置于空气中的澄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