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基础课件全部终稿_第1页
政治学基础课件全部终稿_第2页
政治学基础课件全部终稿_第3页
政治学基础课件全部终稿_第4页
政治学基础课件全部终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oliticalScience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政治学1PoliticalScience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1政治: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亚里士多德

“无论一个人是否喜欢,实际上都不能完全置身于某种政治体系之外。……处处都会碰到政治。”

——罗伯特·达尔2政治: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2

政治与政治学主要内容

政治关系政治行为政治体系政治文化政治发展3政治与政治学主政治关系政治行

第一编政治与政治学第一章政治第二章政治学4第一编政治与政治学4第一章政治一、政治的含义二、政治的产生、发展及其作用5第一章政治5一、政治的含义(一)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三)政治的定义(四)政治概念的内涵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6一、政治的含义6(一)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1.价值论的解释: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2.神学论的解释: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

3.权力论解释: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

4.管理论解释: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

5.决策论的解释: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7(一)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价值论的解几种政治观1、伦理政治观2、权力政治观3、神学政治观4、管理政治观8几种政治观81、伦理政治观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以仁处世以礼治国以德主政“政者,正也;治者,理也”。“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为政以德”。91、伦理政治观儒家思想的核心:仁9

柏拉图《理想国》国家应当由哲学家来统治。10柏拉图10

2、权力政治观政治是施展谋略玩弄权术11

2、权力政治观11

韩非“王者,势也”。“法、术、势”为特点的帝王统治之术。12韩非12

马基雅维利政治就是用力量来统治人,用权术来欺骗人。《君主论》。13马基雅维利133、神学政治观:政治是天意或神意体现“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董仲舒143、神学政治观:政治是天意或神意体现14

阿奎那“没有权柄不出自于神”“国王是上帝的仆人”15阿奎那154、管理政治观“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164、管理政治观16(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17(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7(三)政治的定义把握政治内涵的两个关键:1.政治说到底是利益问题,就是处理社会利益关系。2.政治就是处理那些必须借助国家政权力量来处理的社会利益关系。18(三)政治的定义把握政治内涵的两个关键:181.利益关系说

“政治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第二版。)191.利益关系说192.社会关系说

“政治是处理社会公共生活和公共事物中关于权力与服从关系的一般原则、制度和策略;在阶级存在的社会里,政治的基本内容是处理以国家权力为中心,以阶级之间的关系和阶级之间的斗争为基础的社会公共生活和公共事物的一般原则、制度和策略”。(姜涌编著:《政治学概论》,山东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02.社会关系说“政治是处理社会公共生活和公共事物3.活动政治说

“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杨光斌主编:《政治学导论》,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13.活动政治说“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

“政治是指一定社会阶级或社会集团,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的根本经济利益所进行的夺取国家政权、组织国家政权、巩固国家政权,并运用国家政权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全部活动。”(王松

王邦佐主编:《政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4页)。22“政治是指一定社会阶级或社会集团,为了实现和4.综合政治说

“政治是公共权力主体对社会资源的强制性分配以及由此达成的相互关系。”(施雪华主编:《政治科学原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2页)

“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王惠岩主编:《政治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34.综合政治说“政治是公共权力主体对社会资源的强下定义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A、要考虑到政治范畴的外延性B、要考虑到政治范畴的确定性C、要考虑到政治范畴的本质性24下定义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24(四)政治概念的内涵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1919年,李大钊曾说:

“我们的政治,是宰猪场式的政治,把我们的人民当作猪来宰,拿我们的血肉骨头,喂饱了那些文武豺狼。”

这是对解放前中国政治内涵的揭示。25(四)政治概念的内涵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1919

鲁迅说:看书横竖睡不着,字里行间有两个字——吃人。

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总结我国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他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利益,最根本的利益。”(选P194)

26鲁迅说:看书横竖睡不着,字里行间有两个字—二、政治的产生、发展及其作用(一)政治的产生和发展

1.政治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随着阶级、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政治不是从来就有,也不会永恒存在,它是人类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产物。

2.政治的基本问题是人类公共事务治理的问题,它涉及谁掌握公共权力和治理公共事务,如何配置公共资源和分配公共利益。27二、政治的产生、发展及其作用(一)政治的产生和发展27

公共权力公共事务公共利益无政治社会自然形成的共同体的权力,以自愿服从或认同为基础众人之事,众人治理公正、公平、合理在民众中分配政治社会以国家机器为后盾,以经济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垄断。“肉食者谋之”由一个人或少数人垄断;社会主义阶段由绝大多数人民共同治理掌握公共权力的阶级占绝对优势或独占公共利益。28公共权力公共事务公共利益无政治社会自然形成的共同体的权力人类社会的发展:无政治社会↓以非阶级利益差别和公共利益维护和管理为主要特征的政治社会↓以阶级利益对抗和政治统治为主要特征的政治社会↓以非阶级性利益差别的协调和公共利益的维护和实现为主要特征的政治社会↓无政治社会

29人类社会的发展:无政治社会29(二)政治的作用1.政治与经济2.政治与法律3.政治与宗教4.政治与道德

30(二)政治的作用1.政治与经济30

第二章政治学一、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二、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及意义31第二章政治学31一、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一)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二)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三)政治学的内容构成32一、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一)政治学的研究对象32(一)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1.从最一般意义上来讲

——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33(一)政治学的研究对象332.有代表性的观点(1)国家是政治学研究的永恒主题说(2)政治学即权力学说(3)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事务(4)政治学以政策作为其研究的中心任务说342.有代表性的观点343.严格意义上讲:

政治学以政治现象(或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作为其研究对象。政治学通过对政治现象的描述和把握,深入研究政治关系的本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353.严格意义上讲:35(二)政治学与其相关科学的关系1.政治学与哲学2.政治学与经济学3.政治学与法学4.政治学与社会学5.政治学与历史学36(二)政治学与其相关科学的关系36(三)政治学的内容构成

1.按其本质属性划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政治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在这些立场、观点、方法指导下对政治现象进行的研究。

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指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以外的各种政治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在这些立场、观点、方法指导下对政治现象进行的研究。37(三)政治学的内容构成1.按其本质属性划分:3

2.按其研究特点功能划分:

理论研究:指政治和政治学的一般概念、理论、原则和范畴,是政治学的理论基础和政治原则,具有抽象性、一般性、基础性的特点。

应用研究:主要是指政治学与政治实践相结合的部分,具有实用性、操作性、技术性的特点。382.按其研究特点功能划分:383.按其研究的层次划分:

宏观研究:指以群体政治现象为研究对象,具有全局性、整体性特点。它主要包括政府体制、社会政治结构、政治文化、政治发展、政治环境、政治社会学、政治地理学、政治人类学、政治思想研究等等。

微观研究:指以个体政治现象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政治心理、政治人格、政治角色以及政治民主化等方面的研究。393.按其研究的层次划分:宏观研究:指以群体政4.按其研究对象的状况划分:

静态研究:主要是指对于政治组织和政治制度的研究,具有规范性和确定特点,包括国体、政体、政府体制、政治制度等内容。

动态研究:主要是指对于政治行为、政治过程以及社会政治的变化的研究,涉及到文化、心理、发展等层面,具有经验性和可变性的特点。404.按其研究对象的状况划分:静态研究:主要是指5.按其研究方法划分:

规范研究:以哲学和规范研究的方法,以逻辑的解释、思辨和证明说明特定政治价值含义的研究;

实证研究:按照政治学研究和实际政治生活的需要,提出研究的假设和命题,以科学方法就这些假设和命题进行调查分析,以证明或者证伪这些假设和命题。415.按其研究方法划分:规范研究:以哲学和规范研究的方6.按其研究的领域划分:

课本上分为三大类:

(1)政治学理论(2)政治制度(3)国际政治426.按其研究的领域划分:42目前,政治学研究主要划分为五类:

1.政治学基本理论

2.政治思想

3.政治制度

4.行政管理

5.国际政治

43目前,政治学研究主要划分为五类:1.政治学基本理论43二、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一)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二)中国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和发展44二、政治学的历史发展44(一)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1.古代西方政治学2.中世纪西方政治学说3.近代西方政治学4.现代西方政治学45(一)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1.古代西方政治学451.古代西方政治学(古典政治学时代)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学是西方政治学的第一个发展阶段,是政治学的始创阶段,它为整个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个阶段的著名政治学家:461.古代西方政治学(古典政治学时代)46柏拉图及其《理想国》47柏拉图及其《理想国》47

亚里士多德及其《政治学》1—6

648亚里士多德及其《政治学》1—6西塞罗与《论共和国》49西塞罗与《论共和国》492.中世纪西方政治学说(神学政治学时代)欧洲中世纪特点:封建性、宗教性。这个时期的政治学说是神学政治观。502.中世纪西方政治学说(神学政治学时代)50

1.神学政治学代表人物

奥古斯丁:《上帝之国》

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

2.神学政治学主要特征

理论基础:基督教的教义基本内容:教权与王权之争511.神学政治学代表人物2.神学政治学主要特3.近代的政治学(理性主义政治学时代)近代西方政治学理论体系:

天赋人权论社会契约论分权制衡论人民主权论代议民主论有限政府论自由平等博爱民主523.近代的政治学(理性主义政治学时代)近代西方政治学理论体系主要代表人物53主要代表人物53重要代表人物主要政治观点:

强调安全与秩序主张妥协和改良54重要代表人物主要政治观点:54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抨击资本主义制度描述理想社会制度主要政治观点55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抨击资本主义制度主要政治55近代西方政治学分期:(1)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学说(2)17~18世纪的政治学说(3)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的政治学说56近代西方政治学分期:56(1)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学说根本特征是世俗性,在这个阶段基本上走完了从天国到尘世的历程。

马基雅维利莫尔57(1)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学说根本特征是世俗性,在这个(2)17—18世纪的政治学说17~18世纪是西方政治学的繁荣时期。

这个时期的政治思想基本上是以人性论及自然法为理论基础,结合政治实践的需要,进行政治制度的构建和政治方案的设计。

主要代表人物有荷兰的格老秀斯、斯宾诺莎,英国的霍布斯、洛克,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美国的潘恩、杰斐逊、汉密尔顿等。58(2)17—18世纪的政治学说17~18世纪是西方政治学的繁特点:

①强烈、全面批判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观念。②从人性论角度出发创造了自然法学说,强调每个人生来都是平等的,进一步揭批神权以及封建等级制。③肯定人们对正义、平等、自由、民主、幸福的追求,形成正义论、平等论、自由论、民主论、天赋人权等理论。59特点:①强烈、全面批判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观念。59

④认为国家是人们缔结契约的结果,契约一旦生效,国家权力至高无上。⑤分析政治权力的类别、特性和功能,提出了配置政治权力、构建政体的原则。⑥重视法的作用,主张要依法建国,依法治国。⑦这些思想学说的本质是自由资本主义的经济和市场规则在政治思想上的投射。60④认为国家是人们缔结契约的结果,契约一旦生效,国家权力(3)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的政治学说西方政治学的研究主题从阐发和倡导资产阶级的平等、民主等价值观转向了论述和分析资产阶级个人利益和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资产阶级利益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于是,一些政治学家开始运用社会学的世界观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代表人物有边沁、密尔、孔德、斯宾塞。61(3)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的政治学说西方政治学的研究主题

在这一时期,随着资本运动的展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的凸显,无产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也逐渐凝结成了自己的政治学说,这就是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政治学说。这些政治思想主要揭露现实社会的弊端,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期望通过社会变革达成社会的进步与和谐;变革计划包括建立社会公有、共同劳动的共和国等等。这些学说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重要思想来源。62在这一时期,随着资本运动的展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4、现代西方政治学(科学主义政治学时代)标志:——1880年10月,在美国学者柏吉斯的倡导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成立了“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研究院”,开始培养政治学博士和具有学科意义的政治学研究,政治学由此获得独立学科地位,标志着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进入了现代时期。

634、现代西方政治学(科学主义政治学时代)标志:63发展阶段:1.传统主义政治学:以制度研究为主,探讨国家制度等2.行为主义政治学:以人和组织的行为为研究对象3.后行为主义政治学: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64发展阶段:64

现代西方政治学基本上沿两个方向发展:

A、政治理论,即对传统政治研究的继承和深化,又称现代政治思潮;

B、行为主义政治学,即所谓的“政治科学”。65现代西方政治学基本上沿两个方向发展:A、政治理论,即对(1)现代政治理论A、新保守主义

B、新经院主义

C、新自由主义

D、存在主义

E、西方马克思主义。

F、无政府主义

66(1)现代政治理论A、新保守主义66(2)行为主义政治学行为主义政治学是指运用实证方法对个人或团体政治行为进行研究的西方政治思潮的总称。它产生于20世纪初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迅速发展,达到鼎盛期。广义的行为主义政治学包括后行为主义政治学。67(2)行为主义政治学行为主义政治学是指运用实证方法对

行为主义政治学没有统一的政治理论,各种学派林立,较有影响的有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主义、西蒙的决策理论、多伊奇的政治沟通理论、伊斯顿的政治系统分析等。在伊斯顿的倡导下,从20世纪60年代起,行为主义政治学开始逐渐向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嬗变,政治学家重新肯定了理论和意识形态对于政治研究的价值。

68行为主义政治学没有统一的政治理论,各种学派林立,较有影响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特点:①研究对象是政治行为和行为互动;②研究形式注重数量化、精确化;③注重方法的研究,大量吸收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重视学科之间的协作,拓宽了政治学研究领域,形成了许多新学说、新理论,如政治社会学、政治心理学、政治人类学等等;④强调价值中立;⑤多从技术角度研究统治和权力的分配,较少探讨统治的合理性问题。

69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特点:①研究对象是政治行为和行为互动;69(二)中国政治学的历史发展1.奴隶社会时期的政治思想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学说3.封建社会时期的政治学说4.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的政治学说5.社会主义时期政治学发展

70(二)中国政治学的历史发展701.奴隶社会时期的政治思想这一时期大约从公元前2200年到公元前771年,基本上是指中国古代的夏、商和西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研究的萌芽时期。奴隶社会的政治思想主要围绕统治的合法性来展开,神权政治观是这时期政治思想的突出特点,神权政治观占据主导地位。711.奴隶社会时期的政治思想这一时期大约从公元前2200年到公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学说春秋战国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是中国的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形成和确立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研究的形成时期。这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政治局面。

该时期对中国政治思想的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1)儒学的《论语》和《孟子》,主张:“礼治”“德治”和“王道”。

(2)法家的《韩非子》,主张“法治”和“霸道”。

(3)道家的《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这些不同的政治思想学说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如何进行统治展开的,是对统治手段和统治方法的探讨;运用的研究方法也很单一。72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学说春秋战国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3.封建社会时期的政治学说从秦汉到晚清,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两千多年,这期间,政治研究处于缓慢发展时期。

研究内容主要是围绕着如何巩固、加强君主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展开的。其中,占据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是儒家的政治学说。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研究中的代表人物是西汉董仲舒和南宋的朱熹。(1)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观(2)朱熹的理学思想733.封建社会时期的政治学说从秦汉到晚清,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两4.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的政治学说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在此阶段,社会结构和政治力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在思想界,出现了三大政治学说相激相争的格局:

(1)儒家政治学说的扭曲(2)“三民主义”与“五权宪法”学说的产生(3)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在中国的传播

三种政治学说斗争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取得了胜利。

744.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的政治学说1840年鸦5.社会主义时期政治学发展

近代西方政治学被介绍到中国来,是从l9世纪末叶开始的。严复的译著。1903年京师大学堂,开设“政治科”。随后,陆续兴办起来的大学都设立了政治学系。据不完全统计,到1948年为止,当时全国100余所大学中已有40几所大学设立了政治学系。1932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国政治学会。755.社会主义时期政治学发展 近代西方政治学被介绍到中国来,

1952年取消了大学中的政治学系科。1980年中国政治学会成立,标志着政治学的恢复。1983年国家教委批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建立政治学专业,期间又在北京大学、吉林大学设了政治学硕士点和博士点,标志着开始高层次的政治学专业人才培养。761952年取消了大学中的政治学系科。76(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末,《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科学体系的初步形成及其理论基础的初步建立。2.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1)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列宁(2)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77(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从世界范围看,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于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繁荣于20世纪中叶以后78从世界范围看,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78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一)政治学研究方法(二)学习研究政治学的意义79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79(一)政治学研究方法

1.传统政治学研究的方法

(1)历史研究法。即通过编年史的研究分析政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此方法的特点是占有历史资料的充分。

(2)规范研究法。即以某种价值观念为出发点和评价标准研究各种政治现象。

(3)法律研究法。就是通过对法律(包括成文法和不成文法)的研究来探讨国家性质及其政治活动等。

(4)制度研究法。即通过对政治制度比较分析,研究不同政府机构、国家制度、政体形式的作用和规律等。80(一)政治学研究方法1.传统政治学研究的方法802.现代政治学的研究方法(1)心理学研究法。其理论来源主要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心理学方法主要是研究政治态度、政治情感、政治动机和性格分析等。(2)经济分析法。主要是使用现代经济学中的合理选择理论分析个人和公众政治行为合理选择、政府制定政策过程中政治家、官员和公众之间的相互影响等。经济分析法主要用于分析具体政治现象,一般不用于宏观政治分析。812.现代政治学的研究方法(1)心理学研究法。其理论来源主要是

(3)社会学分析法。主要用于分析政治精英、政治团体、政治角色、政治文化等。(4)系统分析法。它把控制论、系统论的一般原理用于政治研究,着重于对政治现象、政治行为的整体和宏观分析。它“统一理论”认为,政治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由一系列与决策有关的政治互动行为构成,是一个行为系统。(5)结构-功能分析法。它试图通过对政治系统的功能和结构的分析揭示政治系统运行的规律。82(3)社会学分析法。主要用于分析政治精英、政治团体、政治

3.传统政治学与现代政治学的方法论差别:

传统政治学:规范研究方式,主要是定性分析,注重政治制度研究。

现代政治学:经验性研究方式,重视定量研究和实证研究,注重研究可见的政治行为。

833.传统政治学与现代政治学的方法论差别:传统政治学

(2)传统政治学将自己视为行动哲学,其目的是批判和改造社会。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卢梭、马克思等人无不试图寻找一个理想的政治制度。现代政治学的基本出发点是非理性主义的,目的是把政治学变成一门具体的“科学”,反对在政治分析中加入道德判断。84(2)传统政治学将自己视为行动哲学,其目的是批判和改造

(3)传统政治学的研究方式是历史主义的,其理论和分析都以历史为根据。现代政治学的论证方式则是实证主义的,认为政治知识只能是知觉和经验的,用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实不能证明任何问题。因此它在方法上抛弃演绎法,只采用调查统计的归纳法。85(3)传统政治学的研究方式是历史主义的,其理论和分析都以

(4)传统政治学研究方法以静态为主,其重点是典型的、重大的历史事件,如革命、改革等,试图从中找出历史变迁的奥秘。现代政治学研究则以动态为主,认为只有在观察数据和经验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叫做理论。86(4)传统政治学研究方法以静态为主,其重点是典型的、重大

(5)传统政治学注重对文本资料的研究,如法律制度、文献典籍等。现代政治学则更相信直接的感觉和观察,认为文本上

历史与实际相差很多,甚至完全是两回事。例如,他们认为法律的规定与法律的实施完全不同。

87(5)传统政治学注重对文本资料的研究,如法律制度、文献

4.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1)历史分析法——也就是要把政治现象纳入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下进行考察。884.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1)历史分析法88

(2)经济分析法——就是从经济角度分析政治现象。因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政治的判断标准最终要看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如何。89(2)经济分析法89

(3)阶级分析法古典经济学家魁奈在分析农业产品时,最先把社会成员分为生产者阶级、土地所有者阶级和非生产者阶级。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根据基本收入形式,提出了地主、资本家和工人是构成文明社会的三大基本阶级。90(3)阶级分析法90

(4)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主要有普查、抽查、典型调查、个案分析、文献资料分析等。91915.当今政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1)历史分析法(2)经济分析法(3)阶级分析法(4)实践探索法(利益分析法)925.当今政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926.当今政治学的具体研究方法(1)规范性研究方法

它强调政治学研究的价值标准,主要对政治现象、政治活动、政治形式乃至政治关系等进行价值判断,运用定性分析的分析手段。这是传统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①理性研究方法。②历史研究方法。③制度研究方法。936.当今政治学的具体研究方法(1)规范性研究方法93

(2)经验性研究方法它强调以实证的数据来检验一般的理论和原则,分析手段主要是定量分析和实证分析,典型的方法是调查研究方法。9494

(3)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

主要的方法有:

①社会学研究方法。②经济学研究方法。③心理学研究方法。95(3)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95

(二)学习研究政治学的意义

1.有助于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繁荣社会科学研究,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前进。2.有助于增强社会成员的公民意识,提高人们的政治文化水平。3.有助于我们全面、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进一步提高认识、分析、解决政治问题的能力。4.有助于我们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不断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96(二)学习研究政治学的意义1.有助于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科本编参考书目:1、王惠岩主编:《政治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3、杨海蛟主编:《新中国政治学的回顾与展望》,世界知识出版社。4、王韶兴主编:《治国之道——政治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山东大学出版社。97本编参考书目:1、王惠岩主编:《政治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本编思考题: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观是什么?2.迄今为止,目前我国理论界对政治的解释有哪几种主要观点?你倾向于哪种观点?

3.简述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98本编思考题: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观是什么?98政治:

——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政治的本质内容是政治关系。99政治:99政治关系:含义: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社会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而形成的,以政治的强制力量和政治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内容:政治关系的实质是利益关系,核心是政治权力,基本内容是政治权利。100政治关系:含义: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社会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第二编政治关系

第一章利益与政治第二章政治权力第三章政治权利101第二编政治关系101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

——马克思102102第一章利益与政治一、利益二、利益关系三、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103第一章利益与政治103思考:什么是利益?104思考:什么是利益?104中国:义利之辨管仲:“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

孔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墨子:“兼相爱,交相利”。司马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商鞅:“生则计利,死则虑名”。韩非子:“故善为主者,明赏设利以劝之,使民以功赏,而不以仁义赐”。105中国:义利之辨105一、利益的含义中国古代对利益的理解“利”,最早出现在殷墟甲骨文之中,其含义是用农具耕耘或收割庄稼。“益”,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易》,“溢”,指水溢出容器之外,有增加、增值之意。“利”表达的是质的关系,即物质生活条件;“益”表达的是量的关系,表示物质生产生活条件的增加。106一、利益的含义106有关“利”的成语兴利除害、灵牙利齿、急功近利、唯利是图、渔翁得利、趋利避害、利欲熏心、自私自利、既得利益、功名利禄、见利忘义、争名夺利、名利双收、地利人和、急功好利、损人利己、渔翁之利、利害得失、威迫利诱、急功近利、蝇头微利、利害攸关、贪利忘义、贪名逐利、有利可图、避害就利、惟利是逐、求名夺利、107有关“利”的成语兴利除害、灵牙利齿、急功近利、唯利是图、10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他需要在他之外的自然界、在他之外的对象需要是生产观念上的内在动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的关系,才会有生产(一)利益的形成与本质(马克思主义分析)108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人们为

需要劳动社会关系对象满足利益的形成与本质109需要劳动社会关系对象满足利益的形成与本质1091.利益的形成

(1)利益起源于人的需要(2)需要是在生产中实现的(3)在各种社会关系中需要转换为利益2.利益的本质

——主体的自我需要1101.利益的形成110(二)利益的含义1.通俗地说:

——是人们在物质上或精神上得到的好处。2.从利益形成的角度看:

——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的具有特定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111(二)利益的含义1.通俗地说:111社会性:——共同生产中产生社会关系,成果在社会关系中分配,人与物的关系变成了人与人的关系,因而具有社会性。具体体现:人们的需要具有所处的社会关系的属性;需要在社会关系及其变动中实现;人们的需要及其实现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112社会性:——共同生产中产生社会关系,成果在社会关系中分配,人(三)利益的构成因素

1.人的需要(利益的心理基础)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3.特定的社会关系113(三)利益的构成因素1.人的需要(利益的心理基础)113(四)利益的内在矛盾1.利益自我实现要求和社会实现途径之间的矛盾。2.利益形式主观性和利益内容客观性之间的矛盾。3.利益的目标性与手段性之间的矛盾。4.利益的具体有限性与利益发展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114(四)利益的内在矛盾1.利益自我实现要求和社会实现途径之间的二、利益关系(一)利益关系的涵义

1.从一般意义上说,利益关系就是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

2.利益关系主要是指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的社会联系。115二、利益关系(一)利益关系的涵义115(二)利益关系的内容1.纵向利益关系(1)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的关系(2)不同层次群体利益之间的关系(3)个人利益——群体利益——社会利益之间关系116(二)利益关系的内容1.纵向利益关系1162.横向利益关系

(1)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2)同一层次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3)社会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1172.横向利益关系117(三)利益关系的类型1.共同利益

(1)含义:就是处于同一社会关系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相同利益。

共同利益的基础是个人利益或构成某一群体的各子群体的利益。从一定意义上说,共同利益就是人们结成群体后所形成的利益,即群体利益。118(三)利益关系的类型1.共同利益118

(2)基本特性:公共性、非市场实现性、单一性、相对独立支配性、多重价值复合性等。

(3)类型:集体利益;集团利益;阶层利益;阶级利益;民族利益;社会利益,等等。119(2)基本特性:公共性、非市场实现性、单一性、相对独2.利益矛盾

——指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以及他们与共同利益之间的差异和对立。1202.利益矛盾——指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以及他们与共同(1)横向利益矛盾含义:即同一层次上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的矛盾。

条件:

A.客观基础:同一利益关系中两个利益主体之间存在差别。

B.主观条件:同一利益关系中两个利益主体对同一利益都有要求。存在形态:对抗性和非对抗性。影响因素:主要是生产资料占有关系。

121(1)横向利益矛盾含义:即同一层次上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的(2)纵向利益矛盾

含义:不同层次上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的矛盾。条件:

A.这两部分利益不同;

B.对同一利益主体的利益进行分割时不合理。

解决途径:消除和克服纵向矛盾产生的主观原因,即重新合理分割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122(2)纵向利益矛盾含义:不同层次上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的矛盾三、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利益在政治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1.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的出发点和归宿

2.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3.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特性形成的基础

4.利益关系决定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功能123三、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利益在政治关系中的地位和作(二)利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1.它是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动因2.它是一切社会政治组织及其制度建立的基础3.它是社会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源泉4.利益运动是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124(二)利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1.它是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动第二章政治权力一、政治权力的含义二、政治权力类型和政治权力关系三、政治权力的作用125第二章政治权力125一、政治权力的涵义(一)政治权力的含义及其本质(二)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三)政治权力的特性126一、政治权力的涵义126生活中的权力现象:·一个医生通过给他的病人身体里注入一种无形的力量----马那,来治疗脑膜炎;一个克雷印第安人酋长负责筹办一次婚礼;一个美国总统宣布对一个国家发动一场轰炸;一个祭司把一个用作祭品的人的跳动的心脏撕裂出来;某中学的师生被组织起来集体观看革命电影;指挥家在熟练地指挥一场管弦乐。127生活中的权力现象:·一个医生通过给他的病人身体里注入一种无权力的含义:(1)衡量审度(2)制约能力128权力的含义:(1)衡量审度128权力产生的重要条件

权力产生的重要条件是利益冲突,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利益冲突,只要有利益冲突,就会有权力现象出现。利益矛盾,促使不同的利益主体结成社会利益关系,自觉地动用有效资源,并把资源有机地凝聚成特定的实际力量,形成力量对比关系。129权力产生的重要条件权力产生的重要条件是利益冲突,只要

一方面,具有共同利益要求的社会力量出于共同的利害关系而凝聚成共同的力量。另一方面,具有不同利益要求的力量为了实现和维护自己的利益,通过力量角逐和力量制约的方式解决与对应社会力量之间的矛盾,形成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

130一方面,具有共同利益要求的社会力量出于共同的利害关力量对比状况:均衡:力量的主体是社会力量或政治力量,而不是权力非均衡:非均衡状态中,一方的力量大于另外一方,力量强大的一方制约另一方,制约关系中力量强大的一方拥有的力量是政治权力。131力量对比状况:131(一)政治权力的含义及其本质1.政治权力的形成过程

(1)政治权力形成的基础在于人们的利益。(2)政治权力形成重要条件在于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3)政治权力形成的必要前提在于,当各种实际力量发生对比关系时,一方的力量能够超过另一方,从而使这种力量对比关系转变成一方对另一方的制约关系132(一)政治权力的含义及其本质1.政治权力的形成过程132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为实现和维护利益→凝结社会力量→形成力量对比关系→制约关系→政治权力133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为实现和维护利益1332.政治权力的含义(1)含义

——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种力量,它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拥有的对其他社会和政治力量及其他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力量。1342.政治权力的含义(1)含义134(2)对政治权力的理解①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包括权力主体、权力客体及政治作用。②拥有和行使政治权力的目的是争取和维护自己的利益。③政治权力主体和客体的地位取决于双方力量的消长。135(2)对政治权力的理解①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包括权力主体、权3.政治权力的本质

——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其形式是特定的社会公共权力。

1363.政治权力的本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其形式是特明确三个问题:1.由谁来行使政治权力?

——政治权力的主体主要是指国家,即统治阶级及其具体的体现者——政府。2.政治权力依靠什么发挥作用(凭籍)?

——国家强制的力量(暴力机器)。3.政治权力行使的目的是什么?

——主要表现为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137明确三个问题:1.由谁来行使政治权力?137比较:政治权力与公共权力

联系:

——政治权力是国家产生之后异化了的公共权力,二者在职能方面是基本相同的。138比较:政治权力与公共权力138区别:1.起源不同。公共权力伴随人类历史始终,政治权力是在社会出现阶级,国家产生之后才有的。2.从本质来看,公共权力是建立在公共利益的基础之上的。政治权力是建立在阶级利益之上的,它最终要为统治阶级服务。3.在运行机制上,政治权力的动力机制来自上级,公共权力的动力机制来自社会公众;4.在运行方式上,政治权力可以是封闭运行的,而公共权力则必须采取开放运行。139区别:1.起源不同。公共权力伴随人类历史始终,政治权力是在社(二)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1.客观构成要素

(1)生产资料的有效占有(2)社会财富(3)暴力(4)丰富的自然资源、有益的文化传统、有利的客观形势及政治权力客体的服从心理等140(二)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1.客观构成要素1402.主观构成要素(1)能力素质(2)身份资格(3)理论策略(4)政治组织(5)已有权力、社会资本、实际政绩等因素1412.主观构成要素(1)能力素质141政治权力构成要素主观构成要素客观构成要素生产资料物质财富暴力能力素质身份资格理论策略政治组织142政主观构成要素客观构成要素生产资料物质财富暴(三)政治权力的特性

1.主体利益性

2.强制约束性

3.专属排他性

4.扩张延展性

5.多重职能性143(三)政治权力的特性1.主体利益性143二、政治权力类型和政治权力关系(一)政治权力的类型(二)政治权力关系144二、政治权力类型和政治权力关系144(一)政治权力的类型1.按政治权力主体的性质划分(1)原始社会的政治权力(2)奴隶社会的政治权力(3)封建社会的政治权力(4)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力(5)无产阶级的政治权力145(一)政治权力的类型1.按政治权力主体的性质划分145根据政治权力主体的性质分:类型权力主体基础特点奴隶主阶级的政治权力奴隶主阶级奴隶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和奴隶极端残暴性疯狂扩张性与宗教结合封建地主阶级政治权力封建地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占有社会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严密等级性权力终身世袭神权是精神支柱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力资本家阶级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本质是资本的权力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内部按占有的资本量分享政治权力无产阶级的政治权力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本质是人民民主专政146根据政治权力主体的性质分:类型权力主体基础特点奴2.按政治权力主体的组织类型划分(1)社会公共权力。全社会范围内的政治权力,国家产生后,表现为国家权力。其特点:普遍性和至上性。(2)执政党权力。特定阶级或阶层的政治组织的政治权力,其形成的基础是特定阶级和阶层的共同利益。1472.按政治权力主体的组织类型划分(1)社会公共权力。全社会范3.按照政治权力主体层次划分(1)中央权力和地方权力(2)上级权力和下级权力1483.按照政治权力主体层次划分1484.按照政治权力的功能划分(1)立法权:是社会公共权力中制定、修改或废止法规法案的权力,对行政和司法权力进行监督。(2)行政权:是社会公共权力中实施法案、管理社会行政事务的权力,它是对于立法的执行权。(3)司法权:是社会公共权力中实施法律并以此为标准规范社会生活的权力,其实施是被动的。1494.按照政治权力的功能划分(1)立法权:是社会公共权力中制定150政治权力的主要类型

标准名称

以性质划分以组织划分以层次划分以功能划分

具体类型奴隶主阶级的政治权力政府的公共权力中央的权力地方的权力立法权力地主阶级的政治权力政党组织的权力上级的权力下级的权力行政权力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力政治社团的权力司法权力无产阶级的政治权力150150政治权力的主要类型标准以性质以组织以(二)政治权力关系1.不同性质的社会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

对立和协调2.执政党权力与社会公共权力之间关系

领导和执掌3.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之间的关系

隶属关系基础上的协调关系151(二)政治权力关系1.不同性质的社会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151

4.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的关系

奴隶与封建社会:三权合而为一资本主义社会:三权分立,互相制衡社会主义社会:三权本质一致,立法权对于司法权和行政权统率。1524.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的关系152三、政治权力的作用(一)政治权力作用的特点和方式(二)政治权力的作用153三、政治权力的作用153(一)政治权力作用的特点和方式1.政治权力作用的特点

(1)具有特定的目标指向(2)具有特定的效益(3)具有双刃剑的效用(4)影响巨大而深远(5)后果常呈现多方面力量的平行四边形合力154(一)政治权力作用的特点和方式1.政治权力作用的特点1542.政治权力的作用方式(1)指令方式(2)压力方式(3)规约方式(4)说服方式(5)奖酬方式(6)处罚方式(7)暴力方式1552.政治权力的作用方式(1)指令方式155(1)指令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借助于某种传播媒介,以指示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志,要求政治权力客体照此行为。——方式:行政命令、国家主席令等。156(1)指令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借助于某种传播媒介,以指示(2)压力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运用政治权力对政治权力客体形成一定的强制形势和心理氛围,以此使权力客体意识到自己作为或不作为的政治后果,从而按照政治权力主体的意志作出行为选择,进而达到政治权力主体对于政治权力客体的既定要求和目的。——方式:政治警告、政治恐怖、政治戒严、政治威慑等。157(2)压力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运用政治权力对政治权力客体(3)规约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制定或借助于某种政治和社会规范或规则来贯彻自己的意志、规约政治权力客体的行为。——方式:法律规约、制度规约、纪律规约等。158(3)规约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制定或借助于某种政治和社会(4)说服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以特定的理论、方案实现与政治权力客体思想和心理的沟通,进而贯彻自己的意图。——方式:政治谈判等。159(4)说服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以特定的理论、方案实现与政(5)奖酬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运用自己掌握的资源对政治权力客体实行奖酬以鼓励或激励其按照预定的目标行为。——方式:表扬、记功、给予酬金、授予荣誉称号或特定职位职称等。160(5)奖酬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运用自己掌握的资源对政治权(6)处罚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依据某种规范或要求对政治权力客体的逾矩行为进行不同程度的惩罚。——特点:惩罚、消极方式161(6)处罚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依据某种规范或要求对政治权(7)暴力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直接以暴力手段实施政治权力。——方式:暴力镇压、武装起义、军事政变、政治暗杀、战争等。162(7)暴力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直接以暴力手段实施政治权力(二)政治权力的作用1.政治权力在政治关系中的作用(1)政治权力是实现其主体成员利益要求的特定方式和凭借。(2)政治权力是人们获得和实现政治权利的必要条件和力量后盾。163(二)政治权力的作用1.政治权力在政治关系中的作用1632.政治权力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1)人们的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都是以政治权力为中心而展开的。(2)社会政治体系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力量的。(3)社会政治文化以政治权力为中心内容和价值取向。(4)社会政治权力的发展是社会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1642.政治权力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1)人们的政治行为和政治3.政治权力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1)政治权力以合法强制方式,实现并分配共同利益,深刻影响着社会成员的行为和生活。(2)政治权力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巨大反作用。(3)政治权力对于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具有巨大影响力。(4)政治权力还能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等社会生活其他方面。1653.政治权力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1)政治权力以合法强制方式,思考:政治权力的制约1.政治权力需要制约吗?2.如何制约政治权力?166思考:政治权力的制约1.政治权力需要制约吗?166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绝对的权力绝对地导致腐败。

——阿克顿167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绝对的权力绝1.制约政治权力的依据——权力是一种强制性力量,由于人性的缺陷,谁掌握了权力谁可得到好处。——人一旦有权,就有可能谋私,为了维护公共利益,保障公民权利,必须对政治权力进行制约。1681.制约政治权力的依据——权力是一种强制性力量,由于人性的缺2.如何有效制约权力?(1)制度化制约:

“以权力制约权力”(孟德斯鸠)

——建立分权制衡机制,实现政治权力内部的平衡。

“以权利制约权力”

——即以公民以复决权与罢免权这一公民权利,从外部制约政治权力。1692.如何有效制约权力?(1)制度化制约:169(2)非制度化制约:

公共舆论制约

——在西方国家,公众舆论被称之为与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并立的“第四种权力”。伦理道德制约

——

“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70(2)非制度化制约:公共舆论制约170

第三章政治权利一、政治权利的含义二、政治权利的内容和作用171第三章政治权利一、政治权利的含义171

一、政治权利的涵义(一)政治权利的含义(二)政治权利的特性172

一、政治权利的涵义(一)政治权利的含义172

(一)政治权利的含义1.权利的含义

古代中国,“权利”基本上指的是权势和财物。古代西方,“权利”具有正当资格的含义。173

(一)政治权利的含义1.权利的含义173

(1)近代西方对权利的定义①权利天赋说

代表——以洛克为代表的近代自然法学派观点——权利是人与生俱来的天赋,只要是人就天然的具有权利。174

(1)近代西方对权利的定义①权利天赋说174

②权利自由说——权利就是法律允许范围内人们所享有的种种自由。——把自由和权利等同起来,实际上自由的涵盖面要大一些。175

②权利自由说——权利就是法律允许范围内人们所享有的种种自

③权利利益说——权利就是受到法保护的利益。——权利来源于利益,或者说权利的背后是利益,同时,权利又是实现利益的手段。176

③权利利益说——权利就是受到法保护的利益。176

④权利力量说——权利就是法律赋予权利主体的强制力量。

——把权利说成是一种强制性力量,混淆了权利与权力二者的关系。

——权利对权利主体来说,只是一种可能性。177

④权利力量说——权利就是法律赋予权利主体的强制力量。1

⑤权利平等说——权利意味着政府对人民的平等关心和尊重。——事实上,在人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国家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公民只能是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平等。178

⑤权利平等说——权利意味着政府对人民的平等关心和尊重。1

(2)马克思主义关于权利的观点

①权利产生的基础是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的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②权利实现受具体的历史条件制约,它是具体的、历史的。③权利形成的前提是政治权力的确认和保障。④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179

(2)马克思主义关于权利的观点①权利产生的基础是社会成①权利形成的基础:利益单个社会成员→个人形式的权利主体→个人权利群体成员→集体形式的权利主体→集体权利

②权利形成的前提: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

不同利益基础上的不同力量主张其利益→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其主张→形成法定资格即权利(3)权利的形成Esc180①权利形成的基础:利益(3)权利的形成Esc180

(4)权利的涵义

——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关系及其体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特定社会力量主张其利益的法定资格。

181

(4)权利的涵义——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关系及其体现的注意:内容:对于利益实现和分配的主张。形式:社会成员和特定社会力量在社会生活中的法定资格。行为表现:权利范围内的作为与不作为的自主性。现实性:体现为个体权利和集体权利。182注意:内容:对于利益实现和分配的主张。182

1.联系(1)权力通常是权利的基础和前提。(2)权利是权力的具体实现手段。

2.区别

(1)权力是一种强制力;而权利则是非强制力,是一种请求资格。(2)权力不一定与特定的义务相联,而权利则与相应的义务密切相关。(3)在法制和非法制状态下,权力都能存在;而没有法制和规章的状态下,无权利可言。权利和权力的关系:Esc1831.联系权利和权力的关系:Esc183

3、概念辨析:权力、权利、权威权力(power):是指一种能力,某人或者某一机构具有的要求他人服从的能力。权利(rights):是指某人或某一群体所享有的从事某种行为的正当或合法的资格。权威(authority):是指某人或某机构所具有的让别人自觉服从的能力或合法资格。1843、概念辨析:权力、权利、权威184

2.政治权利的含义

——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关系及其体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由政治权力确定的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的主张其共同利益的法定资格。

185

2.政治权利的含义——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关系及

对含义的理解:——本质上是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要求;——以建立在特定经济关系和利益基础上的政治权力为前提条件和后盾力量;——体现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与政治权力之间关系;——是法定的资格性规定。186

对含义的理解:——本质上是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要求;186

(二)政治权利的特性1.主体的相对个体性

——政治权利属于相对共同利益意义上的社会个体的政治权利;

——政治权利的实现归根到底是相对共同利益意义上的社会个体的权利实现。187

(二)政治权利的特性1.主体的相对个体性187科威特妇女争取平等政治权利

一名妇女手持写有“是给女性政治权利的时候了”字样的标语牌,而她身旁的科威特男子手中拿着的标语牌上则写有反对给予妇女政治权利的文字。188科威特妇女争取平等政治权利一名妇女手持写有“是给

2.法定规范性(1)意味着允许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2)政治权利的确立,意味着其他社会成员及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等,都不得侵犯公民政治权利。189

2.法定规范性(1)意味着允许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189

3.权利主体的自主性

——所谓自主性,就是说,权利是否行使,如何行使完全由公民个人来决定。——公民是从自身利益出发来行使权利的。

190

3.权利主体的自主性——所谓自主性,就是说,权利是否行使

4.权利义务的统一性——二者是不可分割和对应存在的——互为条件——在量上是同等的——最终指向都是共同利益的实现

191

4.权利义务的统一性——二者是不可分割和对应存在的191

5.自由价值性——政治权利的特定基本价值,是政治权利主体在法定范围内进行政治生活的自由。192

5.自由价值性——政治权利的特定基本价值,是政治权利主体在

二、政治权利的内容和作用(一)政治权利的历史发展(二)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三)政治权利对社会政治生活的作用193

二、政治权利的内容和作用(一)政治权利的历史发展193

(一)政治权利的历史发展1.原始社会后期政治权利的特点

(1)这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具有的权利(2)这是人人平等的政治权利(3)政治权利主要是靠社会道德习俗来确立(4)社会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具有高度统一性194

(一)政治权利的历史发展1.原始社会后期政治权利的特点19

2.奴隶社会政治权利的特点(1)专属奴隶主阶级所享有(2)具有宗法等级制的特点(3)与私人财产紧密相联(4)政治权利与政治义务相分离195

2.奴隶社会政治权利的特点(1)专属奴隶主阶级所享有195

3.封建社会政治权利的特点(1)与私有财产密切相关(2)封建君主享有最大的政治权利(3)与官僚等级制和僧侣紧密联系(4)由于世袭制,政治权利往往与人的血统有关(5)农民的政治权利极少196

3.封建社会政治权利的特点(1)与私有财产密切相关196

4.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权利的特点(1)形式上体现为政治上的民主、自由和平等(2)以其形式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3)以其法律上的平等掩盖着实际政治生活的不平等(4)以其表面上的正当性掩盖着资本剥削的不正当性197

4.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权利的特点(1)形式上体现为政治上的

5.社会主义社会政治权利的特点(1)广泛性(2)公平性(3)真实性198

5.社会主义社会政治权利的特点(1)广泛性198

(二)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从严格意义上讲,社会成员政治权利的获得是近代社会以来的事。一般来说,社会成员的政治权利,都体现在本国宪法和其它有关法律之中。近代社会的政治权利,主要表现为公民的自由权、平等权和参政权。199

(二)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从严格意义上讲,社会成员政治权利的

1.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1)自由权

——人身自由、言论自由、通信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迁徙自由、罢工自由等。(2)参政权

——选举权、创制权、复决权和罢免权。(3)诉愿权

——宪法诉讼权、行政诉讼权和选举诉讼权等。200

1.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1)自由权200

2.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1)自由权(2)选举权与被选举权(3)监督权和罢免权(4)诉愿权201

2.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1)自由权201(1)自由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节选)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第三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第三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第四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202(1)自由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202(2)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