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a不b不a不b非a不b的句法语义与语用比较_第1页
半a不b不a不b非a不b的句法语义与语用比较_第2页
半a不b不a不b非a不b的句法语义与语用比较_第3页
半a不b不a不b非a不b的句法语义与语用比较_第4页
半a不b不a不b非a不b的句法语义与语用比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半a不b不a不b非a不b的句法语义与语用比较

形式上的“不”吕叔叔祥指出,“如何用有限的格式来解释复杂、简单和无限的句子,应该是语言分析的最终目标,也是学习者应该有用的工作。”。”现代汉语中有很多由不变部分和可变部分组成的固定格式,笔者考察的是形式上有否定词“不”作为标志的三种格式:“半A不B”、“不A不B”、“非A不B”,如:(1)他必须马上把事情搞清楚了,不能这么半死不活的闭着眼混下去。(老舍《四世同堂》)(2)他也纳闷祁瑞宣有什么高深莫测的办法,何以一点也不慌不忙的在家里蹲着。(老舍《四世同堂》)(3)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朱自清《背影》)这三种格式都是语言在长期发展中逐渐相袭沿用而形成的固定结构,都有固定不变的部分“半、不、非”,也有可变的部分“A”和“B”,语法意义也比较复杂。笔者力图对它们的句法功能、语义特征、语用特征及它们的异同等作一些探索。一、“半a不b”的含义分析“半A不B”的内部结构,先要弄清楚“半”的性质。关于“半”的词性,历来学者问津者较少,目前对“半”的定性,基本上是以下几种:数词、量词和副词。一般认为,用于动词、形容词前及某些“半”字四字格中的“半”可视作副词。如《现代汉语八百词》就给“半”定了两个词性:数词和副词,其中关于副词“半”的注释如下:A)用于形、动前。如:一座半新的瓦房,窗户半开着。B)半A半B,A、B为意义相反的单音节动词、形容词或名词,表示相对立的两种性质或状态同时存在,多为熟语。如半信半疑、半吞半吐、半明半暗、半中半西。C)半A不B。A、B为意义相反的单音节形容词、动词或名词,表示某种中间的性质或状态,含有厌恶的意思。多为熟语,如:半新不旧、半长不短、半死不活、半文不白。D)半A不A。意思跟“半A不B”相同,较少用。如:半新不新、半懂不懂。根据《现代汉语八百词》的解释,“半A不B”格式中的“半”和“不”都可视为副词,修饰A和B,“半”的意思相当于“不”。这种格式从句法上看,格式中的“A”和“B”一般是同类的单音节的形容词、动词或名词,“半A不B”可以整体充当谓语、定语、状语等成分。从语义上看,A和B一般是意义相反的词,它们位于一个语义场的两端,“半A不B”表示的是以A、B的中间语域为界,偏向A方的一段语域,表示A、B中间的性质和状态。如“半生不熟”表示介于生、熟之间的状态。这种格式组成的词语,多数已成为比较固定的熟语,如:(4)老兰又用准备买手表的170元钱,买回了一台半新不旧的录音机。十几平方米的小院,再一次传出了孩子们的欢笑声。二、固定不变常项的内部关系“不A不B”格式中的“不”是否定副词,是固定不变的常项,A、B是变项,从句法特征和语义内涵看,一般认为“不A不B”的内部结构关系可以分为两类:并列关系和偏正关系。(一)“不a不b”格式的语法功能从句法上来说,“不A不B”中的“A”、“B”大多数是单音节的形容词、动词,有时也可以是名词或数词,如:不清不楚、不理不睬、不三不四。“不A不B”格式的句法功能相当于一个词,可以整体充当某个句子成分。从语义上来说,并列结构的“不A不B”以四字格的格式出现的较多,而且大部分是经久沿用、基本定型的,“不A”和“不B”的意义之间互相关联,一般不能拆开,“不A不B”是一个语义融合的整体,而且这个格式的整体意义相对于各构成成分的意义已有较大变化。根据A和B之间是同义关系还是反义关系,“不A不B”表示的语义可以有以下几种:1.不a,不b,不ab如:不清不楚=不清楚2.不a,不b,a如:不尴不尬=尴尬3.不a,不b=既不a,也不b如:不闻不问=既不闻又不问4.不a,不b,不阿,不b如:不死不活=死不死、活不活5.两个成分都是同义的或近义的关系,引起肯定如:不男不女=半男半女上述语义类型中1、2、3类中的“不”所否定的两个成分A和B一般是同义的或近义的关系,作两次否定是表示强调。而4、5类中的A和B意义相反或相对,“不A不B”表示的语义是否定两端,取其中间状态。(二)“当不a就不b”的语义偏正结构的“不A不B”中的A和B可以是单音节的词,也可以是多音节的词或短语,A和B在意义上相对或相关,整个格式表示的语义是“如果不A就不B”,即某一事物在某种条件下会产生某种结果,前段“不A”是后段“不B”的条件,二者为假设关系。如:(5)我们明天上午九点在公园门口儿见面,不见不散啊!(6)我才不会为那件事生气呢,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三、结构分析中的“非a”现代汉语中,“非A不B”有三种常见的形式:“非A不可”、“非A不VP”、“非A”。(一)格式固化程度型这种格式中有两个常项“非、不可”,只有一个变项A,A的成分可以是名词性的、谓词性的或介词短语等。“非”的含义相当于“不”,“不可”与“非”相呼应,强调必须A,这种格式固化程度较高,可以作为短语充当句子成分,也可以作为单句充当复句里的分句。1.表示说话人主观上认为一定要这样,如:(5)辛楣发狠道:“这种学生非严办不可,我今天晚上就跟校长去说——你报告刘先生没有?”(钱钟书《围城》)2.“非A不可”前面有某种条件,这种条件可以是假设性的或析因性的,“非A不可”表示在这种条件下事情发展的必然结果。如:(6)失去伪装,这个世界非乱套了不可。(刘恒《白涡》)(二)肯定“a”是唯一的条件,一个是没有任何其他的条件这种格式中的“A”可以是NP,也可以是VP,“非”的含义也相当于“不”,“非A”和“不VP”之间构成条件关系:如果不A就不VP,表示“如果不这样就不能有什么样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有这样的结果”,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肯定“A”是唯一的条件,如:(7)问题牵涉到好多方面,非你亲自去不能解决问题。(钱钟书《围城》)(三)“非a”格式的含义“非A”是“非A不B”省略了后半部分的一种变式,其中的“A”一般是谓词性的成分,“非A”格式表示主观上或客观上一定要这样。如:(8)今天晚上才从卫生院回来,在家休息理所当然,可他非要参加这半个会。(张欣《差错三评》)四、三种格式的比较(一)“半a半b”和并列结构的“非a不b”这三种格式都有相对的独立性,往往可以作为成块的语言材料独立地运用,一般可以充当谓语、定语等。作定语,如:(9)那半生不熟的麦粒儿,咬在嘴里,筋筋的外面焦,里面却是一包浆。(王安忆《姊妹们》)(10)因为那是我故乡乡村中目前还不常见的一幢不中不西的二层小楼。(刘震云《温故一九四二》)(11)假使咱们熟悉了他们的情形和目的,就知道他们乘这条船并非偶然,和咱们一样有非乘不可的理由。(钱钟书《围城》)作谓语,如:(12)屋里的灯光半明不暗。(13)她不吃不喝,而只一天到晚的昏睡,有时候发高烧。(老舍《四世同堂》)(14)后天我交一笔款子给你,算是我的贺礼,你非受不可。(钱钟书《围城》)当然,并非这三种格式中的每一小类都具备这种功能。“半A不B”格式多为熟语,一般都可能整体充当句法成分。“不A不B”格式中能整体充当句法成分的是并列结构的,大多为四字格,其中的A、B均为单音节的语素或词。“非A不B”格式中能整体充当句法成分的是“非A不可”,在长期的语言发展中形成了特定的含义和用法,固化程度较高。除此之外,“半A不B”和并列结构的“不A不B”还可以作状语、补语,而“非A不B”格式的功能更近似于小句,作谓语的情形更多,一般不能作状语、补语。因为“半A半B”和并列结构的“不A不B”多是四字格,有固定的语法形式,也有固定的语法意义,在句子中,一般可以整体作为词或短语去看待。寿永明先生认为:并列格式的不A不B,“整体格式是形容词性的……,所以它们在句子中充当句子成分就与动词、形容词一样,主要作谓语、定语、状语”。作状语,如:(15)祁老人见多年的老伙伴半死不活地躺在床上,想放声大哭。(老舍《四世同堂》)(16)印家厚说不出为什么,一种厌烦、一种焦灼却总是不近不远地伴随着他。(池莉《烦恼人生》)作补语,如:(17)我今天非要把你弄个半死不活。(苏童《红粉》)(18)那焦圈炸得不瘟不火,全红脆薄。(刘心武《钟鼓楼》)(二)“非a不b”格式中,有三种形式1.偏正结构的“不A不B”和“非A不VP”格式相似,意思是:“如果不A就不B”,它们都表示条件关系,既“不A、非A”为条件关系的前半部分,“不B、不VP”为条件关系的后半部分。这种情况下这两种格式的A、B必须是VP,“非”的含义相当于“不”,“非A”和“不B”,“不A”和“不B”分别前后呼应,说明A是B的条件,即“如果不A,就不B”。通过否定一面来肯定它的反面的手法,目的是为了强调前提的绝对必要,不可或缺,即它的唯一性。如:(19)他非拉过一定的钱数不收车。(老舍《骆驼祥子》)(20)既然不顺眼,不说两句她觉得不痛快。上例中的“非A不B”与“不A不B”表达的都是一种特定的、唯一的条件,可以互换。但是如果“不A不B”表示判断或推测时,语气比“非A不B”要委婉一些,这时两种格式一般不能互换。如:(21)不下一定的功夫就不会有好的回报≠非下一定的功夫就不会有好的回报。另外,“不A不B”格式常与能愿动词“得、能、敢、应该、会”等组合,形成“不得不”、“不能不”、“不敢不”、“不应该不”等的形式,表示“应该”的意思,而“非A不B”格式中,“非”后常用的能愿动词只有“得”,一般不和其他的能愿动词组合。如:(22)他也不愿意不来上学,只因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允许啊!例(22)中的“不A不B”≠“非A不B”。2.并列结构的“不A不B”与“半A不B”在语义上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换,但也不是完全等同,这两种格式可以互换的条件是:A、B表示的是反义关系。如前所述,“不A不B”中的“A、B”可以是同义的近义的关系,有三种形式:不A不B=不AB不A不B=AB不A不B=既不A又不B这三种形式与“半A不B”不能互换。“不A不B”中的“A、B”也可以是反义的关系,有两种形式:不A不B=A不AB不B不A不B=半A半B这两种情况中的“不A不B”与“半A不B”表示的语义基本相同,可以互相替换。如:不死不活=死不死活不活=半死不活不男不女=半男半女=半男不女(三)半a不b仅指“不b”,2.2信息论1.这三种格式共同的语用价值是凸显焦点,起突出强调作用。这三种格式在语形上都是采用否定的形式,即用双重否定的方式表示肯定的内涵,它们打破了常规的句尾焦点形式,通过“非、半、不”等有标记形式凸显出“A”是对比的焦点,是着重强调的信息。2.这三种格式都与否定相关。“半”和“非”在格式中的意思都相当于“不”。这三种格式虽然在语义上有相近之处,但是语用价值各有特色。从双重否定的语势上来说,“非A不B”的语气最强,“不A不B”次之,“半A不B”更次之。从在交际中使用的频率上来说,“不A不B”使用的频率最高,“非A不B”次之,“半A不B”更次之。从格式的凝固程度上来说,“半A不B”的固化程度最高,“不A不B”次之,“非A不B”更次之。3.三种格式的色彩义稍有差别。“半A不B”格式多为熟语,《现代汉语八百词》中说这种格式一般是贬义的。如:(23)门口桌子上一叠饭碗,大碟子里几块半生不熟的肥肉,原是红烧,现在像红人倒运,又冷又黑。(钱钟书《围城》)“非A不B”格式,中性的和贬义的较多,很少有褒义的。如:(24)你我既甘心离群,彼此便非难解难分不可;否则岂不吃亏。(朱自清《你我》)(25)回到卧室,猜疑种种,韩学愈一定在暗算自己,就不知道他怎么暗算,明天非公开拆破他的西洋镜不可。(钱钟书《围城》)“不A不B”格式褒义、中性、贬义的都有。如:(26)第三杯饮料端上的时候,她正在拆老魏送她的礼物,便将一条手链不偏不倚地落进了杯子。(王安忆《香港的情与爱》)(27)三月早春,常常不知不觉地飘下细雨,笼罩着静静的曲巷。(王中才《三角梅》)(28)你要是还找那不三不四的事,我不能给你弄钱去。(老舍《四世同堂》)4.“半A不B”和并列结构的“不A不B”(限于A、B都是单音节时)后半段的“不B”都可视为一种羡余信息,但是有积极的作用。“从信息论的观点看,羡余信息(剩余信息)指超过传递最少需要量的信息。羡余信息,在语言中表现为羡余成分,既已经满足了传递最少需要量的条件下再出现的语言成分。”“半A不B”与“不A不B”中的“不B”,或从反义或从同义的角度重述了“半A”与“不A”的语域,因此,“不B”可看作是前面成分的羡余成分。但是这种成分有它积极的作用。首先,“不B”的存在使得“半A不B”“不A不B”作为一种格式固定下来,使整个格式形成了固定的框架,有了固定的语法意义。其次,强调了信息A,多方面揭示了“A”的内涵。如:“半死不活”、“不死不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