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课12个一类字,认读8个二类字,正确读写“伯父、模范、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当效此生、巡警、惩处、抱负、胸怀、振兴中华”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品读重点语段,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3、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4、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品读重点语段,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小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有这样一个人,在飞机遇险的时候,他不顾个人安危,毅然把伞包送给一个小女孩;有这样一个人,在他十三岁的时候,就立下志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人,不仅全中国的人爱戴他,全世界的人也爱戴他,在他逝世的时候,联合国为他降半旗表哀悼之情,同学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生:周恩来师:是的,他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下面让我们一起看视频了解一下。(二)解释题目:“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什么叫“中华之崛起”?我们分别来看一下。(中华:中国;崛起:振兴)那中华之崛起连起来就是?生:(为中国的振兴而读书)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教师总结:同学们,这是少年时代的周总理立下的一句誓言。我们常说“事出必有因”,那是什么让年仅十二岁的周恩来立下了如此的誓言呢?让我们走进这誓言的背后,走进周恩来的内心世界。请同学们按要求读课文(出示阅读要求,)。(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文讲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2)周恩来你为什么要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志愿。(四)中华不振的体现师:正是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周恩来才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同学们,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觉到中华不振呢?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下课文的三部分。(五)小组讨论分享一下让你感觉到“中华不振”的句子,并分析从哪里可以看出中华不振?(六)让我们看一下在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发生的那惊心的一幕吧。(课件出示)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1、学生填空:()原本应该惩处洋人,却把妇女训斥一通。()原本应该得到支持,却被巡警训斥一通。()原本应受到惩处,却得意扬扬站在一旁。2、运用连词:“不但….反而….”师:中国巡警没有惩处洋人,还训斥妇女!文中用了哪个连词?用上它,说一说这三句话吗?(中国巡警不但没有惩处洋人,反而把妇女训斥一通。)(妇女不但没有得到支持,反而被巡警训斥一通。)(洋人不但没有受到惩处,反而得意扬扬站在一旁。)师:受害者可怜无助,肇事者趾高气昂,得意扬扬!3、那你们知道这三个人物当时都怀着怎样的心理吗?可以分别来看一下。中国巡警:应该秉公执法,面对洋人却没有这样做。他训斥受害的中国妇女,是因为害怕洋人,更是有意的讨好洋人!用一个词形容他预设:(贪生怕死。吃里爬外。欺软怕硬。)妇女:失去亲人已经很伤心了,又遇到如此不公的事,会更加的伤心欲绝!洋人:最可气的洋人,杀人应该有罪恶感,洋人非但没有,还得意扬扬,得意的是自己没受惩罚反而受到保护!在他心里根本没有把中国人当成人!教师相机引导:是啊,想象一下他们当时的动作神态吗?预设:巡警给洋人陪着笑脸,反过来却恶狠狠地指着妇女训斥!妇女痛哭流涕,而且是跪着。挺胸抬头,背对着中国妇女!教师总结:体会的真好!带着你的体会读!4、是非颠倒的事实,有理人变无理人,无理人变有理人。(课件出示)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指导朗读:齐读——站起来做动作。创设情景:现在你就是围观的中国人中的一员,请问:你为什么紧握着拳头?教师引导:既然你...大家...那你们的拳头为什么不挥出去!师:是呀!所以课文中说“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又敢怎样呢?”多么令人心寒的事啊。“谁又敢怎样”就是谁都不敢怎样!敢怒而不敢言哪!在外国人的地盘上,谁又敢怎么样呢,这就是外国人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的地方,这就是中国人没处说理的地方,这里的一切都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中华不振”,从那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十三岁那年的沉思决定了周恩来一生的道路,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升华师:同学们,在许多先辈的努力下,中华正在崛起了,我们担负着继往开来的重任,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用满腔的热血,以天下为己任,为了祖国的更加强大而读书吧!请同学们一起齐读《少年中国说》。最后请同学们看一下课后小练笔,你为什么而读书,在课下讲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下课!学情分析四年级上学期处于向高年级过度时,学生在自主感悟课文内容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文本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学生不易进入文本的情景与人物产生共鸣。所以在教案时,我让学生课前交流搜集的资料,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和周恩来的生平事迹,查找周恩来总理为振兴中华所做的资料,课上进行交流,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另外,四年级学生对词句已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对本文中的一些历史事物的名词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对旧中国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难以理解和接受,课堂上会出现一些幼稚偏激的言语。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和积累,我确信班里学生在领会文章内容,揣摩文章写作意图,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等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并学会了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并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创造性地作出自己的判断多种学习方法的运用也可以说是游刃有余。所以我决定,将课文的预习工作放在课前,让学生在预习中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运用工具书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掌握词语,并就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感想。尽管如此,在刚开始备课时,还是颇费了一番踌躇的。首先,人物及事件与孩子们今天的生活世界相距甚远。今天的孩子,生活在太平盛世中的孩子,怎么会体会到那个风雨飘摇的动荡年代中,有了天大的冤屈却无处说理的社会现状?怎么会理解少年周恩来从悲愤难平到理性思考直至立下雄心壮志的心理路程?况且,从内容上看,课文涉及很多方面,诸如:奉天的繁华、热闹;街道上灯红酒绿;伯父的担心与提醒;周恩来的不解与困惑;中国妇女的悲惨遭遇;周恩来的思考;课堂上大家关于为什么而读书的讨论和周恩来令魏校长为之一振的胸怀和报负。如果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逐个串讲,既耽误时间,也是索然无味的。但经过一番细细的琢磨,我发现在这些看似没有联系的场景与事件背后却有着一条内在的隐线,即:中华不振使少年周恩来立下宏伟志向。教学只要能紧紧抓住“中华不振”深入解读,必然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让每一个文字都因为“中华不振”而立在学生眼前,活在学生心中。效果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讲的是周恩来在少年时代亲眼目睹中国人民饱受压迫后体会到“中华不振”,从而立下志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根据本课的学习目标,我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适时引导结合起来,把知识点通过各种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读进去,再读出来,通过阅读来体会文章内涵。这一课,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内涵很深奥,并且时代背景较远,对我们现代的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但我努力做到精心设计,巧妙展现、灵活引导,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板书课题《这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抓住课题中“崛起”“之”的解释,让学生理解了课题,点明了课文内容的中心。接着老师从课题中质疑如:从课题中想知道些什么?这时,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兴趣高了,提出了一连窜的问题。发“a.周恩来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b.周恩来为什么立下这样的志向?c.周恩来为什么要说这句话?……这样一来,趁着这美好的时机,让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走进了文本,这一环节的教学,老师善于把握好时机,从问题直奔文本很自然。学生也学得轻松愉快。在指导学生朗读这方面,我进行多方位指导,因不同的形式帮助学生如:点读、小组读、范读、齐读等,学生朗读课文很流利,很有感情。在评价同学们的回答时,用赞赏的口吻与学生交流,因此,课堂教学的气氛很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体现了教学的可效性。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侵占的地方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课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先写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然后写了12岁的周恩来刚到奉天,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然后写了周恩来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最后写周恩来在少年时代就心系中华的振兴,立下远大志向。课文各层次之间过渡自然,层层推进。文中写了三件事,中间有一次过渡,“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后来成为了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总理”。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志向,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二是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的难点是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测评练习一、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词语是(
)。
A.崛起(jué)
沈阳(sěn)
B.示范(fàn)淮阳(wéi)C.魏国(wèi)
训斥(chì)
D.门楣(mèi)
肇事(zhào)二、读拼音,写字词。1.伯父严sù(
)地说:“每个人都要努力做到xiōnghuái(
)(
)宽广,知荣rǔ(
),gù(
)大局,力争报xiào(
)国家,zhèn(
)兴祖国。”爸爸听了,zàn(
)同地点了点头。2.对这个问题我一直yí
huò(
)(
)不解,直到看到名师点拨,这道题的思路才逐渐清xī(
)起来。三、选字组词。训
川
四(
)
(
)练
租
祖
(
)国
(
)界斥
斤
千(
)
(
)责
凡
风
平(
)
狂(
)四、词语综合训练。1.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默默”的近义词是_____________,用“默默”可以写成成语:默默_____________默默_____________;“若有所思”词语中“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词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这是一个与思考有关的词语,这样的四字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用“若有所思”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门前围着一群人。句中与看有关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根据提示,写出不同的看:(1)聚精会神地看(
)
(2)恭敬地看
(
)(3)从低处望上看
(
)
(4)目光迅速地向四周看(
)五、仿写句子。1.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那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地方吗?为什么不能去呢?”(表示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她。(用加点词语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课文整体梳理。本文通过____________少年时代目睹了中国人在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感悟到中华不振,从而立志要____________,表现了他的____________。七、重点段落品析。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艰难苦难)和屈辱中(拯救挽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洪亮
响亮)的回答。1.用“_____”画出括号里恰当的词语。2.此时周恩来的心情是_____的,他一直思考的问题是什么?用“_____”画出来。3.结合课文的事例说说“中华不振”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联系课文和下面的诗句,说说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大江哥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周总理在民族危亡紧急关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作为青少年一代,读书的目的又是什么?面对右图的“读书无用论”,你会怎么驳斥他?
课后反思回顾这节课,不难发现,我的课堂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抓准切入点,紧扣“中华不振”,整体解读文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是因为“中华不振”。课堂上,我就是抓住这个切入点组织教学的。“中华不振”成了我解构、重组、整合本文的一条主线、一面滤镜、一个探头。“中华不振”是我贯穿这堂课全部教学内容的一条脉络,从聚焦“中华不振”到感受“中华不振”,到参读“中华不振”,最后到思考“中华不振”,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其次,“中华不振”又被我锁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课堂上,我围绕“中华不振”让小组进行讨论和思考,并让小组进行展示,“中华不振”被我做了多侧面、多角度的深度加工。最后,“中华不振”还成为课堂上蓄积情感、掀起高潮的唯一支点。整个教学过程被演绎为一个压抑再压抑、愤慨再愤慨的情感模式,一直到课的尾声才予以彻底、强烈的爆发。课文第16自然段是体现“中华不振”的特写镜头,是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的要点,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关键点。因此,我把这一段作为我教学中的一个突破口,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研读此段,让学生的心中自然而然地生发出层层推进的情感。课堂上我指数名学生读此语段,然后不失时机地加以追问: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或者听到了什么?课堂上,我真切地感受到学生的心灵已受到强烈的震憾,与少年周恩来的心灵产生了共鸣。接着我创设情境让同学们起来说你用紧握的拳头最想做什么,让同学产生思考,产生共鸣。直至课的尾声,让学生思考并进行小练笔:我又是为什么而读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中物理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甘肃省示范名校2025届物理高二上期中预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届黑龙江省鹤岗市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黑龙江省北安市第一中学物理高三上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新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届陕西省西藏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物理高一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黔东南州高二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辽宁省阜蒙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三上物理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陕西省韩城市司马迁中学2025届高三上物理期中预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届陕西省西安三中物理高一上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调度通信系统搬迁方案
- 蓝色简约老师工程师医师高级职称晋升答辩报告PPT
- 师旷论学 课件
- 化学品鉴别分类报告
- 国风古韵中国风文化模板课件
- 西门子RWD60控制器说明书
- 2022-203学年(中职)《餐饮服务与管理》试题2试卷带答案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及行政区划代码
- 公路工程冬季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 北师大版四年级劳动教育活动3《膳食营养小专家》课件(定稿)
- 赣美版美术九上第3课《人物的千姿百态》教案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