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语文-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语文-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语文-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语文-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学习重难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能从对话中得到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初读课文。1.同学们,有这样一个老人,他是著名的国学大师,是语言学家、翻译家和作家,他的学习和品质感动了全中国,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季羡林,今天我们要学习篇关于季羡林的文章,(板书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看到课题,谁能告诉我,课题中的“小苗”和“大树”分别代表什么?(苗苗和季羡林)2.通过课题,让学生找出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的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知识拓展:什么是访谈录。就是访问交谈记录,可以是文字记录,可以是录音,也可以是视频、录像。一般的访谈录是指访谈记下的文字记录,是一种重要的应用文体格式,主要用来记录一些名人重要的对话。人物的数量通常是两个人,形式是一问一答。(二)初读课文,词语突破1.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读通句子。不会的或者拿不准的字词自己通过查字典进行解决。2.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件出示词语:三国演义水浒传绿林好汉济公传[xiá]

三侠五义彭公案能文能武能文能理[ǹg]

嗯起码鼓励古文观止滚瓜烂熟重点强调多音字:“绿”(三)精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1.再读课文,思考:说说苗苗同季爷爷交流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他们分别有什么样的见解?你的感受又怎样?小组合作并讨论交流并展示成果。(师板书:阅读、偏科、外语和古诗文)(四)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A、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引导学生解释“绿林好汉”和“滚瓜烂熟”的意思,并做好批注)B、季羡林: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引导学生解释“闲书”和“正课”的意思。)C、季羡林: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最近出了一本书,鼓励小孩背诗。我提个建议,应该再出一本散文集,从《古文观止》里选,加点儿注。小时候背的,忘不了。(引导学生解释“最起码”的意思,并做好批注)D、季羡林:三贯通,才是21世纪的青年。中西贯通、古今贯通和文理贯通。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要文理兼备,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五)总结归纳,升华主题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1.与二人名字相关。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六)运用方法,扩展阅读,锻炼能力。师:季老先生在学习方面给我们提供的建议和方法非常的实用,虽然已经过去二十年了,但是对我们的帮助也很大,你们想不想了解一下季老小时候是如何学习和读书的吗?(学生一手一张季羡林《我的童年》节选的文章,速读,完成下面的题目)(七)当堂检测一、拼音小关卡。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xìngxīng)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xǔhǔ)传(chuánzhuàn)》里绿(lǜlù)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课文回眸室。1.本课的文体是一篇____________,通篇都是以______的形式记录的,表达了季老先生对下一代成长的________。2.在苗苗对季老先生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的时间在探讨看闲书。季老先生对于看闲书的态度是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甲:课文标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小苗”指________,“大树”指________,用这个比喻句做标题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业设置: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综合性学习(可任选其一)⑴调查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⑵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板书设计: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阅读——多看书偏科——三贯通学习外语——早学外语阅读——多看书偏科——三贯通学习外语——早学外语积累古诗文——二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访谈内容:《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共30人,生源复杂,全部农村地区生源,学生基础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孩子接受传统教学模式时间长达5年之久,小组合作能力还是欠缺,语言表达能力差,不会主动学,只会完成任务。本堂课学生们的小组合作探究没有突出,部分学生学习活动比较被动,胆小,需要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益,办事效率。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但是语文朗读及对课文的概括能力不够,特别是写的基础,需要设法加强。语文学科的重点在于字词句段篇章,五年级语文,每节课文必不可少的目标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教材分析,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写简单的记事作文和想象作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效果分析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个名叫苗苗的小学生与季羡林先生的“访谈录”,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文体,我是这样让学生认识这种新文体的:先让学生观察课文的形式,和我们以前学的记叙文、说明文和书信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容易就发现是一问一答式,继而引入到访谈录的介绍中。课上,先对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进行了检查,掌握的不错。接着我没有对文章进行琐碎的分析,而是对教材进行了合理裁剪,大胆地进行取舍,而不是面面俱到,抛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如:说说苗苗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小苗和大树还有什么深层次的含义?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季羡林和苗苗的人物特点,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总结。为了锻炼学生的能力,我还选取了季羡林的《我的童年》节选的几段,设置了几个题目,让学生分析、理解。总的来说,提高了学生对类似略读课文的处理能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材分析《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爱阅读”专题第二课课文,本课为略读课文,是一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两人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巨大的悬殊,却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就阅读展开了深刻的交流。其编写目的为:一、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二、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口语交际、习作打下基础,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本文为略读课文,是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这一老一小,一个是德高望重学有建树的著名学者,一个是刚开始求学的小学生。他们俩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巨大的悬殊,却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就阅读展开了逐步深入的交流。季老指出: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这些不仅使苗苗受益,也使读者受到启发。在两者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苗苗的稚气与礼貌,更能感受到季老的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还有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二是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为口语交际、习作打好基础,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评测练习一、拼音小关卡。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xìngxīng)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xǔhǔ)传(chuánzhuàn)》里绿(lǜlù)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二、课文回眸室。1。 本课的文体是一篇____________,通篇都是以______的形式记录的,表达了季老先生对下一代成长的________。2。在苗苗对季老先生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的时间在探讨看闲书。季老先生对于看闲书的态度是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甲:课文标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小苗”指________,“大树”指________,用这个比喻句做标题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扩展阅读,能力提升。我的童年(节选)我()对正课不感兴趣,()也有我非常感兴趣的东西,那就是看小说。我叔父是古板人,把小说叫做“闲书”,闲书是不许我看的。在家里的时候,我书桌下面有一个盛白面的大缸,上面盖着一个用高粱秆编成的“盖垫”(济南话)。我坐在桌旁,桌上摆着《四书》,我看的却是《彭公案》、《济公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等旧小说。《红楼梦》大概太深,我看不懂其中的奥妙,黛玉整天价哭哭啼啼,为我所不喜,因此看不下去。其余的书都是看得津津有味。冷不防叔父走了进来,我就连忙掀起盖垫,把闲书往里一丢,嘴巴里念起“子曰”、“诗云”来。到了学校里,用不着防备什么,一放学,就是我的天下。我往往躲到假山背后,或者一个盖房子的工地上,拿出闲书,狼吞虎咽似地大看起来。常常是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吃饭,有时候到了天黑,才摸回家去。我对小说中的绿林好汉非常熟悉,他们的姓名背得滚瓜烂熟,连他们用的兵器也如数家珍,比教科书熟悉多了,自己当然也希望成为那样的英雄。有一回,一个小朋友告诉我,把右手五个指头往大米缸里猛戳,一而再,再而三,一直到几百次,上千次。练上一段时间以后,再换上砂粒,用手猛戳,最终可以练成铁砂掌,五指一戳,能够戳断树木。我颇想有一个铁砂掌,信以为真,猛练起来,结果把指头戳破了,鲜血直流。知道自己与铁砂掌无缘,遂停止不练。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2、根据意思找出找出相应的成语。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3、“我”和叔父对待“闲书”的态度有什么不同?4、在家里“我”为了看闲书,想了什么办法应对叔父?5、第二段讲了3件事突出“我”迷恋“闲书”,请分别用1句话概括。《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后反思《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略读课文,又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完全口语化,要求学生“粗知文章大意”只抓重点、难点,方法上让老师放手教学,鼓励学生自己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把课文读懂。因此,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从词到句,由句到段再到文,降低了学生的认知难度。课上我以简洁的语言引导追求启发性和艺术性,从对季羡林的介绍和照片中入手,首先带他们认识季羡林,让学生置身于优秀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从而受到了感染和熏陶。课上,我没有对文章进行琐碎的分析,而是对教材进行了合理裁剪,大胆地进行取舍,而不是面面俱到,抛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如:说说苗苗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季老和苗苗分别是什么样的人”。本课作为访谈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文体,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这一老一小说话的语气,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读得自然。在议读中,学生不断地进步与升华。不足之处:学生上课比较拘谨,不活泼,生怕自己出错,不愿意站起来回答。实施教学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读透文章,也导致课堂沉闷的原因,我高估了刚上五年级的孩子的能力,以为在很短的时间,他们就能从大段的的文字中提炼出最主要的内容。这是自己对于学生的学情不了解造成的。另外,由于对课堂时间把握不准确,导致扩展阅读题目和当堂检测太仓促了,没有落实到每一个学生。《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标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如下: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之所以设计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因为《新课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