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中历史第1单元 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_第1页
2021高中历史第1单元 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_第2页
2021高中历史第1单元 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_第3页
2021高中历史第1单元 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_第4页
2021高中历史第1单元 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单元整合

♦知识网络构建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单元主线串讲

一、农业经济一一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

时期发展历程

农业起源

原始社会(1)最早培植水稻和粟(2)耕作方法:实行刀耕火种(3)工具有石、木、

骨器(4)土地属氏族公社所有

奠定农业社会基础

(1)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2)耕作方式为石器锄耕

夏商周

(3)工具:出现少量青铜农具(4)经营方式为千耦其耘,即大规模简单协

传统农业形成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

春秋战国(2)生产技术:注意精耕细作,使用垄作法,修建都江堰和郑国渠

(3)土地制度:井田制遭破坏,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

(4)经济方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

(1)耕作方式:牛耕普及(2)生产工具:出现耦犁、楼车、曲辕犁等

从秦汉至宋元

(3)耕作技术:出现代田法、耕耙技术(4)水利灌溉:汉代修建漕渠等,

出现翻车、筒车等工具

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1)玉米、蕃薯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加上广泛植棉,民众的衣食结

明清

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长

(2)土地兼并严重,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二、手工业生产一一从“工商食官”到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时期发展历程

形成与发展

(1)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官营

从先秦到秦汉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2)汉代开始用煤作为燃料冶铁;西汉时丝绸远销欧洲;东汉烧制

出成熟的青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于鼓风冶铁

发展与繁荣

(1)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的炼钢技术,北方烧制白瓷

从魏晋南

(2)隋唐:制瓷等手工业技术发展,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北朝到宋元

(3)宋元:制瓷业兴盛,出现五大名窑,景德镇兴起,黄道婆改进

了棉纺织技术

辉煌与滞后

(1)生产方式:明代中叶以后,在某些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

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在一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

明清

资本主义萌芽

(2)手工业产品:明代创制出斗彩瓷和五彩瓷,清代出现了闻名中

外的粉彩和玦琅彩

三、商业发展一一从严格控制到打破时空、相对宽松

时期发展历程

兴起、发展和繁荣

(1)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先秦时期

(2)春秋战国时期,打破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

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重农抑商,步履维艰

秦汉时期(1)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

(2)商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有所发展

范围扩大,贸易繁荣

隋唐时期(1)长安、洛阳等城市商业繁荣(2)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3)出现柜坊和飞

打破时空,空前繁荣

(D商品种类繁多,东京城市商业发达(2)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宋元时期

(3)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4)元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商品

品种齐全

继续繁荣,“商帮”出现

(1)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专业性工商业城市

明清时期(2)大量农副产品,如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3)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

(4)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一一“商帮”,如徽商和晋商

四、经济政策一一从“重农”的辉煌到“禁商”的落伍

时期发展历程

战国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产生

重农抑西汉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抑制富商大贾势力,发展官营商业——严格

商政策中唐以来鼓励对外贸易,官商分利,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一松动

明清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影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固守

海禁政策

明朝(1)内容: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2)实质: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维护专制统治

海禁和闭关

闭关锁国政策

锁国政策

(1)内容: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寸板不许下海

清朝

(2)后果: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氏,而且使中

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高考典题感悟

1.(2018•新课标全国卷HD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

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D)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解析:材料中铁器实物并非就是铁制农具,故A项错误;图中新疆地区出现铁器实物,

但不能推断它与中原地区铁器实物的关系,故B项错误;图中铁器实物并没有广泛分布,可

见冶铁技术还未普及,故C项错误;当时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因此图中黄河流域分布较

其他地区更加广泛,可见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故D项正确。

2.(2018•新课标全国卷I)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

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

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解析:从材料看,井研县的劳动力具有选择权,所以不是官营手工业,成百上千个制

盐竹筒井反映了民营手工业规模的扩大,故答案为A项。

3.(2018•新课标全国卷I)右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

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

表明当时(B)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解析:外国使臣向明朝政府贡献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翻麟,

这实际上是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故答案为B项。

4.(2018•新课标全国卷H)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

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

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B)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解析:由材料“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货币税收加重了富商大贾对自耕

农的剥削,因而影响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自商鞅变法以来到晚清,重农抑商政

策没有改变,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生产积极性受到打击,故C项错误。由材料“富商

大贾趁机操纵物价”可知,富商大贾操纵物价而非税收,故D项错误。

5.(2017•新课标全国卷I)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

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

变化反映了(B)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解析:材料反映出明代玉制器皿的使用从上层社会专属到普通人家的变化,这是商品

经济发展的结果,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现象与君主专制的加强无直接对应关系,故A项错

误;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6.(2017•新课标全国卷II)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

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

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C)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解析:南方人喝茶习俗在北方从“被嘲笑”到“道俗皆饮”,体现了南方饮茶文化对

北方的影响,这说明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在逐渐上升,C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唐朝中期

南茶才开始北运,A项错误;喝茶习俗不能等同于饮食习惯,B项错误;仅由材料无法得出

南北方经济水平发展情况,故排除D项。

7.(2017•新课标全国卷H)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

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解析:从地图中可以看出陶和曹、鲁都位于山东,均为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发达,

地理位置优越,故A项正确;争霸战争往往不利于经济交往,B项错误;交通条件可以影响

地方经济发展,而不可能“决定”,C项错误;地图信息未体现城市规模与商业繁荣的关系,

D项不符合题意。

8.(2017•新课标全国卷III)《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

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

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C)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解析:材料中很多人通过农工商业发家致富,说明了当时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故C

项正确;儒家思想一直奉行重义轻利的观念,故A项错误;西汉时期政府采取“重农抑商”

政策,B项错误;D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

9.(2017•新课标全国卷III)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

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解析:材料中土地规模在20〜130亩的农户占绝大多数(占比为74.1%),说明多数人

都能依靠自己的土地生存,反映了当地自耕农经济盛行,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主要

反映了自耕农数量占大多数,C项错误;仅凭拥有不同土地规模的户数及所占比例,无法判

断农业生产效率,D项错误。

10.(2016•新课标全国卷I)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D)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解析:此图反映的是集体劳动的场景,而非个体农户分散的生产劳作状态,故A项错

误;此图没有反映出因耕作技术的进步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因此不能说明精耕细作农业的

不断发展,故B项错误;汉代封建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故C项错误;此图反映出汉代豪强

地主在庄园内驱使农民集体生产的情形,故D项正确。

11.(2016•新课标全国卷III)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

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

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解析:B、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明朝中后期,封建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D项

错误;材料说明由于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农村雇工的待遇得到改善,A项符合题意。

12.(2016•新课标全国卷H)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

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B)

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

解析:宋代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导致土地高度

集中,租佃制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

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的现象,故B项正确。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原始瓷器井田制铁犁牛耕丝绸之路

卜......:一I一…:---F乎——1-----……卜........:--

原始社会约公元前夏期约公元前商朝公元前西周公元前春秋战国公元前秦朝公元前公元前两汉220年

2070年1血年1O^F770^221年207年202年

曲辕犁4四e小棉纺织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均田制灌钢法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1市打破时不限制।技术“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上......二....一1-・・;・・■[......:-------......

960年1271^12■而年------------------------

220年581年618年907年1368^1644年1840<|<

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两宋元朝明朝清朝前中期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

点。

♦晨读映记

记知识纲要r0JIZHISHIGANGYAOJIDATlSHUYUjSSKjKM—

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

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2.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我国古代农

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过程。

3.中国水利设施逐渐完善,水利建设的经验和

成就日益丰富。

4.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

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之一。

m立足教朝学摹础LIZUJIAOCAI-HANGJICHU条分缕析,细致归纳整合

T自主学案

一、农业的起源

1.形成:原始农业经历了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的发展。

2.区域: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

3.格局:中国古代农业形成了北粟南螫的格局。

4.特点:中国古代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存在着地域差别。

二、从耒相到曲辕犁

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之一。人们主要使用骨制、木制、

石制农具。

2.文明时代:耒、相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3.春秋战国:农业生产中开始使用铁农具,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农业耕作方式进入

铁犁牛耕阶段。

4.唐代:在长江下游一带出现了曲辕犁,是自汉代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标

志着我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5.灌溉工具:中国古代重要的灌溉工具主要有翻空、筒车等。

6.特点:借助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

式日益完善,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1.春秋战国:修建了芍陂、都江堰、郑国渠等著名的水利工程。

2.西汉:兴建了遭渠、白渠等水利工程。

3.治理黄河:历代政府重视对黄河的治理,典型的如东汉王景治理黄河。

4.西域地区还出现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坎儿井。

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1.商周时期: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2.春秋时期:自耕农经济产生

(1)条件: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

(2)经营方式:自耕农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同时与家庭手工业相

结合。“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又一个特点。

(3)进步性: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自耕农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4)局限性

①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使它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

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一到近代以后,它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

③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其破产的原因之

*O

迁移应用

[讨论交流1]古代农具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提示:①丛材质方面置二由最初的石铲.、…黄超"速速笠到后来的壹铜,铁翟笠金属工

具。②从制造方面看,从打制到磨制再到冶炼、铸造。③从牵引力(动力)看,从人力操作到

意力里到目然力牵引9一

[讨论交流2]小农经济与封建国家的关系是怎样的?

提示:①男班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H.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有利王提高农氐生产

积极拄二推动封建经济发展?一②.自.耕农是国家赋税保役和兵役的主要承担置二自耕.农经流的

稳定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一③历代封建统治省二方面大肆剥削压榨宜耕农:一另二方面区丕

将丕采取措.施防止直耕农破产3.

判断正误

1.夏商周时期,中国农业的重要生产工具是青铜制品。(X)

2.商周时期,中国农业生产与世界其他地区建立了较多的联系,农作物种类更加丰

富。(X)

3.伴随着耕犁技术的成熟完善,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V)

4.小农经济下,尽管其规模较小、十分脆弱,但农民仍具有生产的积极性。(V)

g合作探究•解疑难HEZUOTANJIU-JIEYINAN---师生互动,理解重点难点

主题一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史料应用

1.牛耕的出现

材料:今使乌获、藉蕃。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②,

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

一一《淮南子•主术训》

注:①乌获、藉蕃都是大力士。②假如用桑条穿着它的鼻子。

请分析:

材料反映了农业技术怎样的进步?有什么意义?

提示:进步J使用生挑工一意义J节省了劳动力」提高工农业生产效率2

2.生产工具的进步

材料:

图一

请分析:

从材料中的两幅图片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它们体现了农业生产上的什么特点?

提示:信思…采用先进的技术.,…进食精细的土地耕作…耕作技术进二步提高4.特点J

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U

3.水利设施的兴修

材料:必须社会地控制自然力,善于利用它,并依人手的劳作,大规模地占有它或驯

服它。这种必要在产业史上,有最决定的作用。

一一《资本论》第1卷

请分析:

战国、西汉时期的中国统治者在“控制自然力”方面,是非常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的。

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并说明其历史作用。

提示:战国工修筑都江堰—使成都一平原城为二天JK之凰"上一西汉」修建了遭熟_自暴

推动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一

♦助力通关

要占1

''什么是“刀耕火种”?

提示:指原始的耕种方法。先砍伐树木,焚烧树桩与荒草用作肥料,然后就地挖坑种

植农作物。这是利用积聚在森林中的矿物质营养发展生产的方式,也是用火去消灭杂草与除

去病虫害的方法。在古代地广人稀、森林连片的生态环境下,“刀耕火种”对各种生物的生

存并无太大影响,是--种“森林与农田”轮作的好方法。

要点2精耕细作的含义是什么?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提示:(D含义:所谓“精耕细作”,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

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条件:①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②提高耕作技

术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充分发挥土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技

术体系的总目标。③改变农业环境,提高土地生产率。

要点

3中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特点的主要表现。

提示:(1)农具不断改进:春秋战国的铁犁,没有犁壁,不能翻土作垄;西汉发明耦

犁,后又出现犁壁;隋唐时期的曲辕犁既简便又轻巧,己相当完善。

(2)耕作技术不断提高:从垄作法到代田法再到耕耙糖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耕作制度日趋合理有效:从一年一熟制到一年两熟制再到一年三熟制,提高复种

指数,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4)重视农业灌溉:各种灌溉工具和水利工程,历代层出不穷。

主题二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史料应用

1.小农经济的出现

材料:下图是世界首套夏绣特种邮票《民间传说一一牛郎织女》,作品首次将邮票与

江西新余市特有的手工夏布刺绣艺术完美结合,填补了世界邮票收藏史上的空白,属中国首

创。

请分析:

上述图片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经济形态?它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的主要原因

是什么?

提示:经济膨态工处农经济J时间:…春秋战国时期.2」良曲…生产工县和耕作技术的进

步。

2.小农经济的特点

材料: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

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

——董娟《救荒活民书》

请分析:

材料体现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

提示: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二旦发生天灾人选一就会导致小农经济的破产

3.小农经济的影响

材料: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应,封建国家历

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

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

请分析:

依据材料,分析自耕农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提示:地位;…自耕农是封建国家贼挽一径役的主要承担者.。…隹用」大批自耕农的存在

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

•助力通关

女要占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

提示:(1)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的基本生产模式;生产主要满足自

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3)脆弱性:具有规模小、水平低、分散经营和难以抵御天灾人祸的脆弱性。

(4)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但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容易催生

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

要点2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是什么?

提示:(1)有利因素: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器、牛耕的普及;②农民自身

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③封建政府采取重农

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2)不利因素: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抵御天

灾人祸的能力十分有限;②小农经济始终维持着简单的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

然经济形态;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

要点3小农经济、自然经济、自耕农经济的区别有哪些?

提示:以上三种经济是三个不相同的概念,但三者又有交集,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

产物。自然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的最

本质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自耕农经济又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耕农往

往拥有部分土地。三者关系如图所示: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经济

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租自佃耕经农济经济

、田庄经济

随堂训练.查初果SUITANGXUNLIAN-CHAXIAOGUO即时反馈,提升解题能力

题组一农业的起源和生产工具及技术的改进

1.中国古代农业发展迅速,在古代世界居于领先地位。下列属于中国最早培植的农

作物品种有(B)

A.水稻、玉米B.水稻、粟

C.小麦、葡萄D.玉米、粟

解析: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种植水稻可追溯到河姆渡人时期;我国也是最早

种粟的国家,种粟可追溯到半坡人时期。故答案为B项。

2.1976年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出土了大量铜锄、铜刀、铜斧、铜镰、铜锤等工具,

其年代鉴定为公元前16世纪前后,这一考古发现表明(D)

A.夏朝对甘肃地区的有效统治

B.商朝农业生产普遍使用铜器

C.西周手工业生产已分工细密

D.先秦时期已经使用铜制农具

解析:据材料“公元前16世纪前后”“出土了大量铜锄、铜刀、铜斧、铜镰、铜锤

等工具”可知,先秦时期已经使用铜制农具,故D项正确。

3.下图是关于汉代牛耕技术演进的部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二牛三人二牛二人二牛一人

A.犁耕技术发生革命性变革

B.一牛挽犁取代耦犁

C.有利于农耕生产效率提高

D.耦犁不适合小农经济

解析:题干反映了汉代牛耕技术的演进,从“二牛三人”到“二牛一人”,人的数量

在减少,农业耕作效率提高,故C项正确。

4.“脚痛腰酸晓夜忙,出头车库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低不做荒。”这

首《竹枝词》描述的灌溉工具是(B)

A.楼车B.翻车C.筒车D.风力水车

解析:楼车属于西汉时期出现的播种工具,故A项错误;“脚痛腰酸”“高田车进低

田出”说明是依靠人力的翻车,故B项正确;筒车是依靠水力,与题干意思不符,故C项错

误;风力水车依靠风力,不是人力,故D项错误。

5.《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写道:战国初期,粮食产量每亩只有一石半左右(合

今1.0517石);而西汉时,在某些地方中田亩十三石(合今3.76石),薄田亩十石(合今2.89

石)。材料说明(C)

A.集体耕作方式得到推广

B.国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

D.农耕经济已普及至全国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从战国到西汉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显著增加,这体现了耕

作效率的提高和精耕细作的发展,故答案为C项。伴随小农经济的出现,以家庭为单位的个

体农耕成为主流,A项错误;重农抑商和农耕经济的普及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D两

项。

6.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右图所示人物主持的水利工程闻名于世,历苍黄风雨,惠泽中

华民族两千余载,堪称世界水利工程的典范。这一水利工程是(B)

李冰石像

A.灵渠B.都江堰

C.郑国渠D.白渠

解析: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故B项正确。

题组二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7.春秋战国时期,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其形成的根本

原因在于(D)

A.自然经济的形成

B.商业经济的发展

C.井田制的确立

D.铁犁牛耕的逐渐推广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个体小

农经济产生。依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可知,其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即铁犁牛耕

的逐渐推广。

8.唐诗《田家》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城课儿锄。”这反映了(B)

A.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

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C.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

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解析:材料信息“妇织”“儿锄”体现了小农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活特点,故答案为

B项。

9.谚语“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反映了中国传统农民的生活图景。这

句谚语反映的是(A)

A.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B.耕织结合的商品经济

C.以铁犁牛耕为主的耕作方式

D.自给自足的市场经济

解析:“老婆孩子”代指家庭,土地和耕牛是小农的主要生产资料,故A项正确。

10.汉代《淮南子•说山》一书中写道:“王法禁杀牛,犯禁杀之者诛。”该规定反

映了(D)

A.封建王朝法律的系统性

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

C.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

D.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

解析:材料中规定保护耕牛,体现了保护农业生产,反映出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

故D项正确。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课程标准】知道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晨读晚记

记知识纲要/LlZHISHIGANGYAO

JIDATlSHUYU记答题术诵

1.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逐步瓦解并被废除,以

私有制为主要形式的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确立。

公有制国古2.土地兼并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而土

皿援;/代的土地/

地兼并的根本原因则是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3瑞制度3.租佃关系是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上伴随土地兼

和佃关系微

并而出现的一种土地经营方式。

的发展以代

、明一

m立足教朝「夯基础LIZUJIAOCAI-HANGJICHU---条分缕析,细致归纳整合

自主学案

一、废井田,开阡陌

1.井田制的出现:商周时期,阶级分化严重,土地公有制遭到破坏,井田制出现。

2.井田制的内容

(1)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分封给各级贵族。

(2)井田制中有''公里"和“私田”之分。“公理”实际上为贵族占有;“私田”是

村社成员的也坦,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3.井田制的实质:土地国有制。

4.瓦解过程

(1)开始瓦解: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瓦解。

表现:春秋时期诸侯国的税制改革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代表性的改革有齐国的“相

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这些改革实际上使土地私有合法化。

(2)最终瓦解: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正式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肯定了土地

私有制。

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1.时间:战国时期,贵族占有土地所有权的井田制已经崩溃,代之而起的是多种形

式的土地私有制。

2.形式

(1)君主私有土地:由宫廷掌握,其收入主要用于君主的私人开支。

(2)自耕农私有土地:自耕农个人支配使用的小块土地。

(3)地主私有土地:地主的土地有多种来源,其中最主要的途径是土地兼并。

3.均田制

(1)时间:公元485年,北魏。

(2)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3)目的: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

(4)内容:按性别、年龄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这些土地的主要部分只准使

用,不准买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

(5)宋初,实行“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使土地兼并非常激烈。

(6)到明清时期,商品货币经济繁荣,通过土地买卖广占田土的现象日益普遍。

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1.概念: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

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

2.发展历程

(1)产生:早在战国时期,租佃方式就已产生。到汉代,已比较普遍。

(2)发展:宋代,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3)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出租土地变得更加有利可图。

3.影响: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削弱,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有利于农业

的稳步发展。

♦迁移应用

[讨论交流1]商周时期的井田制,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土地私有,它与战国以来的

土地私有有何区别?

提示:商周时期的进坦制工、土地名义上属壬国王?一但所有权实际上望握在贵族更1扎.

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则是土地所有权开一始掌握荏各级地主和劳动置壬生9一.

[讨论交流2]均田制能否起到抑制兼并的作用?能否根本解决呢?

提示:均田制工的主要土地只谨使用一丕迤买卖一。…因此二定程度上能一起到抑制土地兼

证的作队但是均反制实行的前提建政府里握大量无主求典.并丕触动广占里地的大地主利

前: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兼狂的继续政府掌握的土地越来越少.,…均田制也无法实行.,…土地

私有制继续发展?..所以宜丕熊丛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一

♦判断正误

1.井田制下村社成员的份田可以自由买卖。(X)

2.均田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V)

3.在租佃关系下,佃农遭受严重的地租录哨I],因而生产积极性较低,不利于农业的

发展。(X)

西合作探究」解疑建HEZUOTANJIU-JIEYINAN--师生互动,理解重点难点

主题一井田制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区别

•史料应用

材料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

材料二:有海(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诗经•小雅》

材料三: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于叔鱼以求其直(在争论中获胜)。及断狱日,

叔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及雍子于朝。

一一《国语•晋语九》

请分析: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

(3)材料三说明了这一时期土地关系变化中的什么问题?

提示:.⑴制度.:…先坦制..缎愿…西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二切土地归周王历有.一

.⑵变化」在公坦以处二出现了私坦9…原因I春.秋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生耕的.使甩」

生芒力水里的提高.,…私坦的开垦数量越来越多.一

(3)在井田制下,土地不得转让和买卖。而材料三反映的是争夺土地的事情,表明土

地私有制出现,土地可以转让和买卖了。

助力通关

要点1井田制的性质和实质。

提示:(1)性质:土地国有名义下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2)实质:井田制实质上不是土地国有制,而是一种名义上国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因为土地名义上是国有,但是由于周王层层分封,公田的实际占有者是贵族,耕作的收获物

也全部交给贵族;劳动者虽有贵族分授的份田,但却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

要点2井田制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区别。

提示:(1)性质:井田制下土地归国家所有;封建社会土地私有。

(2)生产形式:井田制下奴隶和庶民集体耕作;封建社会以家庭为基本单位,是自给

自足的小农经济。

(3)产品分配:井田制下奴隶主占有全部产品;封建土地制度下农民有独立身份,占

有少量生产资料和产品。

要点3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提示:

历史时期土地制度表现形式经营方式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j一集体耕种,平均分配

奴隶社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井田制千耦其耘,大规模简

会(商周)所有制单协作方式

封建社会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君主土农民服力役、“均

(战国以来)种土地所有制地私有制田”

要“'、4均田制。

提示:(1)时间:北魏至隋唐时期的土地政策。

(2)目的:为限制土地兼并,保护自耕农经济。

(3)含义:政府将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这些土地的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准买卖。

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

(4)性质:属于封建的土地国有制。

(5)影响:均田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拥有少量土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

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和土地买卖的频繁,均田制逐渐瓦

解,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要点5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

提示:(D原始社会时期: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分配。

(2)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井田制是一种形式上的土地国有制,周王把直接控制之外

的土地封赐给诸侯臣下,但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受田者只享有土地的使用权,并且向周王

缴纳一定的贡赋。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在井田上集体耕种,榨取他们的劳动价值。

井田制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

(3)战国时期形成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各国通过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

地私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地主依靠

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地主和国家

的剥削和压迫,生活贫困。

(4)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为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北魏时,国家将

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给农民一定数量的田地;百姓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税,服徭役和兵役。

隋代和唐前期推迟了服役的年龄,甚至可输绢代役。后由于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带来的土地买

卖及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导致均田制瓦解。

主题二土地兼并和兼并关系的发展

史料应用

材料一: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

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一一《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堪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

贾胥吏之偌,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清]陶煦《租核•推原》

材料三: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改变旧的剥削方式,招来逃亡奴隶和破产平民作

为自己的“私属徒”,把土地分给他们耕种,从中收取地租。

材料四:苏轼曾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

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

请分析:

(1)材料一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怎样的观念?上述社会问题与这一观念有什么关系?

(3)针对上面的主要社会问题,古代统治者通常采取的措施是什么?为什么不能从根

本上解决问题?

(4)材料三反映了地主私有土地怎样的经营方式?

(5)材料四中苏轼的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提示:一(1)地主土地.私有制发展?…土地兼并严重二农一民生适困苦一

.⑵观念工.以土地为根本,…热衷王玉里置地。关恭…土地买卖频繁,…推动工地主土地

私有制的发展.,…加剧了土地兼并屋

.⑶措施:…:均用二…“.限用二,…限制土地.高度集史“保护自耕农经济.一

原因;…土地抵北是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

夏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理作为收施的.租佃经直方式―

.⑸佃巴租种土地直二定的直王选择权一

助力通关

女要占1土地兼并的原因和影响。

提不:(1)原因:

①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土地买卖的盛行。

②政策因素: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历代政府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

③重要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介入,如明清时期商业资本加剧土地兼并。

④思想因素:古代土地经营能获取较稳定的收益,人们热衷于买田置地。

(2)影响:

①消极影响:

a.农民丧失土地,阶级矛盾尖锐,加剧了社会动荡,导致农民起义,危及王朝统治。

b.政府赋税减少,激化了国家和地主之间的矛盾。

c.导致地主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

②积极影响:

a.促使租佃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b.促使统治阶级调整政策以维护其统治。

要点2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核心的土地制度及租佃关系。

提示:(1)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开始出现私田。

(2)战国以来:存在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包括国有土地所有制(如均田制等)、地主

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其中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要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

总体趋势:战国以来,总的趋势是国有土地逐渐减少、私有土地逐渐增加。地主阶级

通过政治特权或经济实力,占有大量土地。而农民只有少量土地或没有土地,他们被迫租种

地主土地,并将收获物的大半奉献给地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反抗,地主同劳动者的

依附关系日益松弛,租佃制逐渐占据主要地位,农耕经济更加成熟。

要,“'3农业中的租佃关系与雇佣关系的区别。

提示:在租佃制下,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的地租。地主与佃农通过

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佃农与地主之间有一定的人身依附关系。唐朝以来,这

种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农业生产中的雇佣关系,是指无地或少地者为雇主做雇工,雇主按时间付给雇工报酬。

雇工与雇主之间没有依附关系,身份更为自由。

要'”'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提示:(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春秋时期出现,战

国时期推广,汉代普及全国。唐朝出现曲辕犁,标志着犁耕技术走向成熟。

(2)土地制度: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

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自战国时期确立后,在其演变的过程中,总趋势是国有土地比

例日益减少,私有土地比例日益增长。

②地主阶级是封建政权的阶级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