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教学设计(3篇)_第1页
比的教学设计(3篇)_第2页
比的教学设计(3篇)_第3页
比的教学设计(3篇)_第4页
比的教学设计(3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比的教学设计(3篇)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测、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共享阅读。

比的教学设计篇一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4页例2和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把握按比例分派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运用按比例分派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并能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运用按比分派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假使妈妈的菜地里的白菜长虫子了,妈妈会怎么办呢?确定要买杀虫剂(浓缩剂)进行杀虫。那浓缩剂能不能用来杀虫呢?你们想不想解决这类有关的问题呢?根据学生的回复,那好,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比的应用。

板书:比的应用。

二、摸索新知。

请同学们开启教科书的54页。

出示教材54页例2

阅读与理解:

(1)、了解情境中的生活信息。

(2)、已知条件:500ml是配好后的稀释液的体积,1:4表示的是浓缩液与水的体积的比。

分析与解答:

(1)、稀释液:500ml总分数:1+4=5

1:4表示什么意思呢?

浓缩液:水

(2)、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比是1:4。

浓缩液的体积是稀释液的1/5。

水的体积是稀释液的4/5。

方法一:

总体积平均分成5份。先算出总分数,再求每份是多少,最终分别求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

把每份是:500(1+4)=100(ml)

浓缩液:1001=100(ml)

水:1004=400(ml)

方法二:

先求总份数,再求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浓缩液占总体积的1/5;水占总体积的4/5。),最终用总量乘各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求出各部分量。

浓缩液有:5001/5=100(ml)

水有:5004/5=400(ml)

回想与反思:

浓缩液体积:水的体积

=():()

=():()

答:浓缩液有100ml,水的体积有400ml。

三、稳定练习

练习十二第1、2题。

四、小结:

1、今天我们应用比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2、按比的配制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是:a、先算出总分数,再求每份是多少,最终分别求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b、先求总份数,再求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最终用总量乘各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求出各部分量。

五、作业:

练习十二第3、4题。

六、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

方法一方法二

总分数1+4=5

每份数:500(1+4)=100(ml)浓缩液占总体积的1/5

水占总体积的4/5

浓缩液:1100=100(ml)浓缩液有:5001/5=100(ml)水:4100=400(ml)水有:1004/5=400(ml)

答:浓缩液有100ml,水的体积有400ml。

课后反思:

按比的配制稀释液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这一节课中我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按比的配制的合理性,理解什么是按比配制。按比的配制是一种分派思想,在生活、生产中是很常见的已学过的平均分,其实是按比的配制是比例的一种特例。教学中要通过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在生活、生产中往往要把一个数量依照数量的多少来进行配制,去感悟按比的配制存在的价值。以生活实际例子入手,让学生思考实际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是自己生活中的问题。由此激发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每学生都能体会到数学的存在,其实就在他们的身边,由于数学源自于生活。其次充分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同时能得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多向思维的发展,也凸现出学生特性化的学习。

比的教学设计篇二

1、理解比的意义,把握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把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求出比的比值。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理解比的意义,把握求比值的方法。

理解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

同学们,在每个星期一的早晨我们学校都会举行一种什么仪式?我们学校为什么要经常举行这种升旗活动呢?其实在我们的国旗里面还隐蔽着大量好玩儿的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究一下。

在学生的回复中,老师选取两个答案:3÷2表示长是宽的几倍?和2÷3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告诉学生这种关系除了用除法算式表示外,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表达,那就是——比。引出本节课内容“比的意义〞。

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

(二)探究非同类量的比

课件出示书中的其次个红点问题。

再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这样地例子。

细心观测上面的例子,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既可以用除法,又可以用比的方法。那什么叫做比呢?(学生探讨交流)

通过方才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比的意义,在课本的78~79页还涉及到一些关于“比〞的其他知识,你们想自己研究、摸索吗?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请大家对照老师所给的问题,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可以在小组里探讨,然后汇报交流。

课件出示问题:

⑴比的读、写法?比都有哪些表示形式?

⑵比的各部分名称?如何求比值?

⑶比和除法、分数有哪些联系?

⑷比的后项能不能是0?为什么?

引导学生起来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板书。

1、填一填。

⑴把2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盐和水的比的()。盐和盐水的比是()。

⑵一辆汽车来运货,一共运了5次,共运了20吨,写出运的吨数和次数比是(),比值是()。

学生谈收获。

比的教学设计篇三

在上比的化简这个内容前,我带着学生复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性质,以及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由于这些是学习化简比的基础,也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情景导入环节让学生体会到化简比的必要性。在探究环节中,学生已经有了这些知识作为基础,获取新知时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化简比的方法。学生在探讨交流中得出了结论,组织学生比较几种化简比的方法,然后进行优化。

在处理化简比的结果时,老师强调化简比的结果应当写成比的形式,当然写成分数的形式也是可以的,但我觉得读法还是应当读成几比几而不几分之几,由于这样不简单与求比值混为一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52的内容及p53的相关练习

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含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运用比的化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复习铺垫,透露课题。

1、昨天我们学习了《生活中的比》,谁能说说什么叫比?请你举个例子。(生说完举例譬如4:58:9)

2、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用字母表示)

3、你能用商不变性质把0.4÷0.5的被除数和除数变成整数吗?

4、把4/6约分。(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

相互探讨,发表看法,如何比较。(学生发言老师板书)

小结:比较的结果一样甜,分数可以约分,比也可以化简。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比的化简。

出示课题:比的化简

2、引入“最简单整数比〞的概念。

在遇到分数时要将分数约成最简分数,比化简的最终的结果我们称为最简比。

还记得什么叫做最简分数吗?

那你能根据最简分数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说出什么叫最简比吗?

(1)老师这里有一组比,请你判断哪些是最简整数比?

6:1012:210.3:0.40.25:1

3:54:73:41/4:1/5

下面老师出几道题,看看同学们能不能把它化简。

(2)化简比:24:42;0.7.:0.8;2/5:1/4。

让学生先思考一下三道题是不同类的比,如何化简,怎样化简?与同桌讲一讲你的方法,最终前后4人组交流你们的方法。

师:你有什么发现?与全班同学交流好吗?(假使学生有困难就由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完成)

(三)试一试(我能行)

1、化简下面各比。

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书并说说化简过程。

2、质疑。

(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