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反射膜及滤光片_第1页
减反射膜及滤光片_第2页
减反射膜及滤光片_第3页
减反射膜及滤光片_第4页
减反射膜及滤光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减反射膜(增透膜)及滤光片的工作原理光具有波粒二相性,即从微观上既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波、又可以把他理解成一束高速运动的粒子(注意,这里可千万别把它理解成一种简单的波和一种简单的粒子。它们都是微观上来讲的。红光波的波长=0.750微米紫光波长=0.400微米。而一个光子的质量是6.63E-34千克.如此看来他们都远远不是我们所想想的那种宏观波和粒子.)增透膜的原理是把光当成一种波来考虑的,因为光波和机械波一样也具有干涉的性质。在镜头前面涂上一层增透膜(一般是"氟化钙",微溶于水),如果膜的厚度等于红光(注意:这里说的是红光)在增透膜中波长的四分之一时,那么在这层膜的两侧反射回去的红光就会发生干涉,从而相互抵消,你在镜头前将看不到一点反光,因为这束红光已经全部穿过镜头了.为什么我从来没有看到没有反光的镜头?原因很简单,因为可见光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而膜的厚度是唯一的,所以只能照顾到一种颜色的光让它完全进入镜头,一般情况下都是让绿光全部进入的,这种情况下,你在可见光中看到的镜头反光其颜色就是蓝紫色,因为这反射光中已经没有了绿光。膜的厚度也可以根据镜头的色彩特性来决定。定义及其设计: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现的增透膜促进了薄膜光学的早期发展.对于技术光学的推动来说,在所有的光学薄膜中,增透膜也起着最重要的作用.直至今天,就其生产的总量来说,它仍然超过所有其他的薄膜因此,研究增透膜的设计和制备教术,对于生产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都知道,当光线从折射率n0的介质射入折射率为n1的另一介质时,在两介质的分界面上就会产生光的反射.如果介质没有吸收,分界面是一光学表面,光线又是垂直入射,则反射率R为透射率为投射率为:例如,折射率为1。52的冕牌玻璃,每个表面的反射约为4.2%左右。折射率较高的火石玻璃,则表面反射更为显著.这种表面反射造成了两个严重的后果:光能量损失,使象的亮度降低;表面反射光经过多次反射或漫射,有一部分成为杂散光,最后也到达象平面,使象的衬度降低,从而影响系统的成象质量,特别是电视、电影摄影镜头等复杂系统,都包台了很多个与空气相邻的表面,如不敷上增透膜将完全不能应用.目前已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增透膜可供利用.以满足技术光学领域的极大部分需要.可是复杂的光学系统和激光光学,对减反射性能往往有特殊严格的要求.例如.大功率激光系统要求某些元件有极低的表面反射,以避免敏感元件受到不需要的反射的破坏.此外,宽带增透膜提高了象质量、色平衡和作用距离,而使系统的全部性能增强.因此,生产实际的需要促使了减反射膜的不断发展.在比较复杂的光学系统中,入射光的能量往往因多次反射而损失。例如,高级照相机的镜头有六、七个透镜组成。反射损失的光能约占入射光能的一半,同时反射的杂散光还要影响成像的质量。为了减少入射光能在透镜玻璃表面上反射时所引起的损失,常在镜面上镀一层厚度均匀的透明薄膜(常用氟化镁MgF2,其折射率为1.38,介于玻璃与空气之间),利用薄膜的干涉使反射光能减到最小,这样的薄膜称为增透膜。现在我们来看一下简单的单层增透膜。设膜的厚度为e,当光垂直入射时,薄膜两表面反射光的光程差为2ne,由于在膜的上、下表面反射时都有相位突变,结果没有附加的相位差,两反射光干涉相消时应满足:2ne=(k十;)九单层增透膜2ne=(k十;)九单层增透膜n二n=L38玻擘n=1,50单层增透膜膜的最小厚度应为(相应于k=0)Ae=一4>i+j由于反射光相消,因而透射光加强。单层增透膜只能使某个特定波长入的光尽量减少反射,对于相近波长的其他反射光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弱,但不是减到最弱,对于一般的照相机和目视光学仪器,常选人眼最敏感的波长入=550nm作为“控制波长”,在白光下观看此薄膜的反射光,黄绿色光最弱,红光蓝光相对强一些,因此镜面呈篮紫色。有些光学器件需要减少其透射率,以增加反射光的强度。如氦氖激光器中的谐振腔反射镜,要求对波长入=632.8nm的单色光的反射率达99%以上。如果把低折射率的膜改成同样厚度的高折射率的膜,则薄膜上下表面的两反射光使干涉加强,这就使反射光增强了,而透射光就减弱,这样的薄膜就是增反膜或高反射膜。一般的单层增反膜可使反射率提高到30%以上,而多层增反膜可以提高的更多。由于这种介质膜对光的吸收很少,所以比镀银、镀铝的反射镜效果更佳一、镀减反射膜有什么好处镜面反射光线通过镜片的前后表面时,不但会产生折射,还会产生反射。这种在镜片前表面产生的反射光会使别人看戴镜者眼睛时,看到的却是镜片表面一片白光。拍照时,这种反光还会严重影响戴镜者的美观。"鬼影"眼镜光学理论认为眼镜片屈光力会使所视物体在戴镜者的远点形成一个清晰的像,也可以解释为所视物的光线通过镜片发生偏折并*于视网膜上,形成像点。但是由于屈光镜片的前后表面的曲率不同,并且存在一定量的反射光,它们之间会产生内反射光。内反射光会在远点球面附近产生虚像,也就是在视网膜的像点附近产生虚像点。这些虚像点会影响视物的清晰度和舒适性。眩光象所有光学系统一样,眼睛并不完美,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模糊圈。因此,二个相邻点的感觉是由二个并列的或多或少重叠的模糊圈产生的。只要二点之间的距离足够大,在视网膜上的成像就会产生二点的感觉,但是如果二点太接近,那么二个模糊圈会趋向与重合,被误认为是一个点。对比度可以用来反映这种现象,表达视力的清晰度。对比值必须大于某一确定值(察觉阈,相当于1—2)才能够确保眼睛辨别二个邻近点。对比度的计算公式为:D=(a-b)/(a+b)其中C为对比度,二个相邻物点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感觉最高值为a,相邻部份的最低值为b。如果对比度C值越高,说明视觉系统对该二点的分辨率越高,感觉越清晰;如果二个物点非常接近,它们的相邻部分的最低值比较接近于最高值,则C值低,说明视觉系统对该二点感到不清晰,或不能清晰分辨。让我们来模拟这样一个场景产:夜晚,一位戴眼镜的驾车者清晰地看见对面远处有二辆自行车正冲着他的车骑过来。此时,尾随其后的汽车的前灯在驾车者镜片后表面上产生反射:该反射光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增加了二个被观察点的强度(自行车车灯)。所以,a段和b段的长度增加,即然分母(a+b)增加,而分子(a-b)保持不变,于是就引起了C值的减少。对比减小的结果会令驾驶员最初产生的存在二个骑车人的感觉重合成为单一的像,就好比区分它们的角度被突然减小!透过量反射光占入射光的百分比取决于镜片材料的折射率,可通过反射量的公式进行计算。反射量公式:R=(n-1)平方/(n+1)平方R:镜片的单面反射量 n:镜片材料的折射率例如普通树脂材料的折射率为U0,反射光R=(1.50—1)平方/(1.50+1)平方=0.04=4%。镜片有两个表面,如果R1为镜片前表面的量,R2为镜片后表面的反射量,则镜片的总反射量R=R1+R2。(计算R2的反射量时,入射光为100%—R1)。镜片的透光量T=100%-R1-R2。由此可见,高折射率的镜片如果没有减反射膜,反射光会对戴镜者带来的不适感比较强烈。二、原理减反射膜是以光的波动性和干涉现象为基础的。二个振幅相同,波长相同的光波叠加,那么光波的振幅增强;如果二个光波原由相同,波程相差,如果这二个光波叠加,那么互相抵消了。减反射膜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在镜片的表面镀上减反射膜,使得膜层前后表面产生的反射光互相干扰,从而抵消了反射光,达到减反射的效果。振幅条件膜层材料的折射率必须等于镜片片基材料折射率的平方根。一、为什么需要镀减反射膜?镜面反射光线通过镜片的前后表面时,不但会产生折射,还会产生反射。这种在镜片前表面产生的反射光会使别人看戴镜者眼睛时,看到的却是镜片表面一片白光。拍照时,这种反光还会严重影响戴镜者的美观。"鬼影"眼镜光学理论认为眼镜片屈光力会使所视物体在戴镜者的远点形成一个清晰的像,也可以解释为所视物的光线通过镜片发生偏折并聚集于视网膜上,形成像点。但是由于屈光镜片的前后表面的曲率不同,并且存在一定量的反射光,它们之间会产生内反射光。内反射光会在远点球面附近产生虚像,也就是在视网膜的像点附近产生虚像点。这些虚像点会影响视物的清晰度和舒适性。眩光象所有光学系统一样,眼睛并不完美,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模糊圈。因此,二个相邻点的感觉是由二个并列的或多或少重叠的模糊圈产生的。只要二点之间的距离足够大,在视网膜上的成像就会产生二点的感觉,但是如果二点太接近,那么二个模糊圈会趋向与重合,被误认为是一个点。对比度可以用来反映这种现象,表达视力的清晰度。对比值必须大于某一确定值(察觉阈,相当于1—2)才能够确保眼睛辨别二个邻近点。对比度的计算公式为:D=(a-b)/(a+b)其中C为对比度,二个相邻物点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感觉最高值为a,相邻部份的最低值为b。如果对比度C值越高,说明视觉系统对该二点的分辨率越高,感觉越清晰;如果二个物点非常接近,它们的相邻部分的最低值比较接近于最高值,则C值低,说明视觉系统对该二点感到不清晰,或不能清晰分辨。让我们来模拟这样一个场景产:夜晚,一位戴眼镜的驾车者清晰地看见对面远处有二辆自行车正冲着他的车骑过来。此时,尾随其后的汽车的前灯在驾车者镜片后表面上产生反射:该反射光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增加了二个被观察点的强度(自行车车灯)。所以,a段和b段的长度增加,即然分母(a+b)增加,而分子(a-b)保持不变,于是就引起了C值的减少。对比减小的结果会令驾驶员最初产生的存在二个骑车人的感觉重合成为单一的像,就好比区分它们的角度被突然减小!4.透过量反射光占入射光的百分比取决于镜片材料的折射率,可通过反射量的公式进行计算。反射量公式:R=(n-1)平方/(n+1)平方R:镜片的单面反射量 n:镜片材料的折射率例如普通树脂材料的折射率为1.50,反射光R=(1.50—1)平方/(1.50+1)平方=0.04=4%。镜片有两个表面,如果R1为镜片前表面的量,R2为镜片后表面的反射量,则镜片的总反射量R=R1+R2。(计算R2的反射量时,入射光为100%—R1)。镜片的透光量T=100%-R1-R2。由此可见,高折射率的镜片如果没有减反射膜,反射光会对戴镜者带来的不适感比较强烈。二、原理减反射膜是以光的波动性和干涉现象为基础的。二个振幅相同,波长相同的光波叠加,那么光波的振幅增强;如果二个光波原由相同,波程相差,如果这二个光波叠加,那么互相抵消了。减反射膜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在镜片的表面镀上减反射膜,使得膜层前后表面产生的反射光互相干扰,从而抵消了反射光,达到减反射的效果。振幅条件膜层材料的折射率必须等于镜片片基材料折射率的平方根。位相条件膜层厚度应为基准光的1/4波长。d=A/4入=555nm时,d=555/4=139nm对于减反射膜层,许多眼镜片生产商采用人眼敏感度较高的光波(波长为555nm)。当镀膜的厚度过薄(〈139nm),反射光会显出浅棕黄色,如果呈蓝色则表示镀膜的厚度过厚(〉139nm)。镀膜反射膜层的目的是要减少光线的反射,但并不可能做到没有反射光线。镜片的表面也总会有残留的颜色,但残留颜色哪种是最好的,其实并没有标准,目前主要是以个人对颜色的喜好为主,较多为绿色色系。我们也会发现残留颜色在镜片凸面与凹面的曲率不同也使镀膜的速度不同,因此在镜片中央部分呈绿色,而在边缘部分则为淡紫红色或其它颜色。镀减反射膜技术有机镜片镀膜的难度要比玻璃镜片高。玻璃材料能够承受300°C以上的高温,而有机镜片在超过100°C时便会发黄,随后很快分解。可以用于玻璃镜片的减反射膜材料通常采用氟化镁(MgF2),但由于氟化镁的镀膜工艺必须在高于200°C的环境下进行,否则不能附着于镜片的表面,所以有机镜片并不采用它。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真空镀膜技术的发展,利用离子束轰击技术,使得膜层与镜片的结合,膜层间的结合得到了改良。而且提炼出的象氧化钛,氧化锆等高纯度金属氧化物材料可以通过蒸发工艺镀于树脂镜片的表面,达到良好的减反射效果。以下对有机镜片的减反射膜镀膜技术作一介绍。镀膜前的准备镜片在接受镀膜前必须进行预清洗,这种清洗要求很高,达到分子级。在清洗槽中分别放置各种清洗液,并采用超声波加强清洗效果,当镜片清洗完后,放进真空舱内,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免空气中的灰尘和垃圾再黏附在镜片表面。最后的清洗是在真空舱内,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免空气中的灰尘和垃圾再黏附在镜片表面。最后的清洗是在真空舱内镀前进行的,放置在真空舱内的离子枪将轰击镜片的表面(例如用氩离子),完成此道清洗工序后即进行减反射膜的镀膜。真空镀膜真空蒸发工艺能够保证将纯质的镀膜材料镀于镜片的表面,同时在蒸发过程中,对镀膜材料的化学成分能严密控制。真空蒸发工艺能够对于膜层的厚度精确控制,精度达到。膜层牢固性对眼镜片而言,膜层的牢固性是至关重要的,是镜片重要的质量指标。镜片的质量指标包括镜片抗磨损、抗文化馆、抗温差等。因此现在有了许多针对性的物理化学测试方法,在模拟戴镜者的使用条件下,对镀膜镜片进行膜层牢度质量的测试。这些测试方法包括:盐水试验、蒸汽试验、去离子水试验、钢丝绒磨擦试验、溶解试验、黏着试验、温差试验和潮湿度试验等一、滤光镜的滤光原理是什么?滤光镜是摄影中不可缺少的光学器件,它能按照规定的需要改变入射光的光谱强度分彳布或使其偏振状憩发生变化。就光学行为而言,主要是透射、反射、偏振和密度衰减、散射等。图4-93所示是光通过滤光片时反射和透射的示意图。实际在滤光镜两个表面处都同时发生透射和反射。从能量角度看,常以反射率、透射率及吸收率表示能量的分配状况,根据不同的需要令它们有不同的分配情况。滤光镜的材料吸收的辐射通常是以热、萤光或在材料中进行的光化学反应的形式释放出来。二、滤光镜有多少种?滤光镜的种类很多,而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从用途方面可分为黑白摄影专用滤光镜、彩色摄影专用滤光镜、彩色、黑白摄影中通用的滤光镜及特殊效果滤光镜等。1.黑白摄影专用滤光镜有几种?黑白摄影专用滤光镜从形憩上区分有色胶膜滤光镜、玻璃粘合色胶膜滤光镜和玻璃滤光镜等。色胶膜滤光镜是把染料混合到精胶之中裂成的透明色胶膜,一般多是方形,用时加在镜头前面。其优点是:因胶膜薄、对镜头的焦点影响很小;^色种类多;透明度高;价廉等。其缺点是:容易落上尘土和沾染指纹;不易擦试;温度高时易腿色;怕潮湿;如果使用时间长,胶膜会变硬而裂碎等。玻璃粘合色胶膜滤光镜是将有^色的胶膜粘在两层玻璃中间。其优点是:彦页色深浅的等级多;透明度高;它比色胶膜滤光镜坚固;易於擦试。其缺点是:厚度大,如果玻璃磨制不精,对镜头的焦点可能会有影响;在受潮和震动时,镜边容易开胶,胶膜有斑点和起皱纹。色玻璃滤光镜是由基质玻璃加著色剂构成的。可分为两大类:胶体著色玻璃和离子著色玻璃。典型的基质玻璃是钾、钠、磷酸盐、硼酸盐、硼硅酸盐和硅酸盐玻璃。著色剂可以取金属离子掺在基质玻璃的溶液之中,例如二价和三价金属离子锰、铭、钒,二价铜或一价铜离子、金古、镍、铀、钨、金目、斜、金普离子。它们也可以由非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即硫、硫化物、硒、硒化物、碲或磷化物以及金属原子如金、银、铜原子悬浮於玻璃之中,构成亚微观晶体,仅经过一个特殊的热处理达到其有效大小。滤光镜玻璃的光谱特性不但依赖於著色剂和所探用的基质玻璃组合,同时也取决於炼玻璃炉子的气氛。在压铸玻璃的情况下,还取决於连续热处理的温度和持续时间。色玻璃滤光镜因它是用有^色的玻璃磨制而成,所以比玻璃粘合色胶膜滤光镜薄。它对^色的通过和吸收能力也比较强。不容易受潮气影响,也不易褪色。但它的^色等级不如色胶膜多。黑白摄影专用滤光镜从^色上可分为如下几类。黄滤光镜,能通过黄、橙、红、绿等色,吸收蓝、紫二色。在光谱上通过的部位约由500至700纳米,600纳米的$部分通过量多。黄滤光镜按彦页色深浅又可分为深黄、中黄和浅黄等几种。橙色滤光镜,能通过黄、橙、红诸色,吸收蓝、紫和少量绿光。在光谱上通过的部位由560〜700纳米。红橙滤光镜,能通过黄、橙、红诸色,吸收蓝、紫和相当多的绿。光谱上通过的部位由590〜700纳米。红滤光镜,能通过红、橙、黄三色,红色通过量最多,吸收绿、青、蓝、紫。在光谱上通过的部位约由600到700纳米。绿滤光镜,通过黄、绿二色,绿色通过量最多,吸收紫、蓝、红三色,也能吸收大部分橙色。在光谱上通过的部位约由500〜600纳米。蓝滤光镜,能通过的光为蓝、青、紫三色,蓝色通过量多,吸收黄、橙、红及紫红诸色。在光谱上通过的部位约曲80〜500纳米。天空滤光镜,镜面上一半为$,一半无色,使用时,把$部分放在上面,用於吸收天空紫光,其无色部分可使地面景物的光线完全通过。用这种滤光镜拍摄风景时,不用增加曝光时间。黑白摄影专用滤光镜也可从彦页色深浅来区分,各种滤光镜在^色上均有深浅之分。滤光镜^色的深浅,影响色光的通过和吸收能力。通常是色愈深通过量愈少。黑白滤光镜有什么作用?滤光镜对各色光都起著通过、限制和阻止等方面的作用。色光通过量多时,照片就成了明亮的色调;色光通过量少时,则照片上就形成深暗的色调;若光线完全被阻止,胶片上没有感光,此处照片色调是暗黑色的。其具体作用如下所述。校正^色的作用我们知道不同波长的光对人眼的视觉灵敏度是不同的,通常人眼对黄绿光最灵敏,对蓝紫光最不灵敏。但感光底片却对蓝、紫光最敏感,而对黄绿光较迟钝。因此照片所纪录的光谱^色的黑白影调与人眼所见到的色调有差别。例如照片所记录的蓝色天空比人眼所看到的蓝天空更为明亮,几乎成为白的调子,而绿树则比人眼所见的更为深暗。为了真实地再现自然景物的色调,需要在拍摄时对光进行校正。校正的方法常探用遹当的滤光镜。如拍摄天空彩云时可加黄滤光镜(吸收蓝和紫光),使天空色调压低,云彩显现出来。一般说来,天空越蓝,使用滤光镜的^色越浅;天空^色越淡,使用滤光镜的^色越深;如果天空呈现灰白色时,则滤光镜不起作用。调节空气透视由於空气中充满著大量的空气介质,这些介质对蓝、紫短波光散射作用大。这种作用跟空气介质层厚度有关,空气介质层愈厚,散射的蓝、紫光愈多,^色愈清淡,影纹愈不清,色调愈明亮。因此,近处景物^色鲜艳,影纹清晰,色调正常;远处景物^色清淡,影纹不清,色调明亮。这种现象叫做空气透视现象。在照片中再现出自然界中的空气透视现象,有助於表现景物的空间深度感。在实际拍摄中,常常需要靠滤光镜来调节空气透视。当远景物影调太淡时,为了增强远景的清晰度,可用黄、橙或UV镜;当远处景物影调深,影像过於清晰,空气透视感不强时,可使用蓝、青滤光镜或雾镜。调整反差,突出主体在画面中,利用色调对比可以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当主体与背景色调不容易明显区分时,可加用与主体^色相同的滤光镜,使照片中主体色调明亮,故可与背景相区分。比如拍摄红花绿叶时,如不加滤光镜,照片上的红花与绿叶都是暗灰色。加用红滤光镜时,照片上的红花明亮,绿叶深暗,两者区分出来。另外也可利用滤光镜调整画面的反差,使用深黄、橙、红滤光镜,能增加画面的反差;使用青、蓝、灰滤光镜以及柔光镜、雾镜,都能降低画面的反差。用於翻拍取消^色在翻拍档、图表、书画时,有时原稿上会有带^色的格子、线条、汗跻等,若想在翻拍过程中取消这种带^色的汗跻,可以使用与汗跻^色相同^色的滤光镜,这样拍出的照片,汗跻会消失。如果想得到相反效果,可以使用相补^色的滤光镜。如文件上的字跻是蓝色,翻拍后字跻不清,加用红色或橙色滤光镜时,字跻会显得非常清晰。曝光补偿的依据有哪些?在摄影时,在镜头前加用了滤光镜,因为滤光镜吸收了一部分光线,所以在感光时必须增加遹当的曝光量,才能获得正碓的曝光。因增加滤光镜而增加感光的倍数,叫做滤光镜的因数或倍数。由下列条件决定曝光因数的大小:滤光镜的^色与因数的关彳系滤光镜的^色不同,通过和吸收光线的数量不同,例如黄滤光镜只吸收光谱上的紫、蓝光,其他色光都能通过,感受波长的范围比较宽,故因数小,即增加曝光的倍数小。再如,红、绿滤光镜,除能吸收紫、蓝光外,还吸收其他色光、感受波长的范围变窄,所以因数大,即增加曝光的倍数就大。故而滤光镜的^色对其因数影响很大。感光片的感色性能与因数的关系全色片能感受光谱上的全部可见光^色,使用黄滤光镜时,由於它只能吸收蓝、紫光,故光能损失不多感光倍数增加的小;用色盲片摄影时,还是使用同样的黄滤光镜,因色盲片只能感受光谱上的蓝、紫光,而黄滤光镜又吸收蓝紫光,因而光能损失的就多,感光增加的倍数就大。通常是使用色盲片时不加滤光镜。例如一个中黄滤光镜,对全色片因数是2,对分色片因数是2.5,对色盲片因数为20。滤光镜^色的深浅与因数的关系因为滤光镜^色的深浅直接影响著通光能力的大小,彦页色愈深吸收的光能量愈多,滤光镜的因数就大;^色浅吸收的能量就少,通过量多,滤光镜的因数小。此外,滤光镜与被摄体^色相同时,因数小,与被摄体^色不同时,因数大。与光源的色成分的关系以自然光为例,在中午左右是白色,紫、蓝光较多,如果这时使用专吸收紫、蓝光的黄滤光镜感光因数就大。在清晨和傍晚时,大部分是黄橙色,所以滤光镜的因数小。黄、红滤光镜在日光下因素大,在偏橙色灯光下因数小,这是灯光中含黄、橙光成分多,含蓝、紫光成分少的缘故。如何计算曝光补偿因数?在摄影时,加用滤光镜后必须增加遹当的曝光量。使用时只要把曝光时间乘以滤光镜的因数所得的商数即是加用滤光镜后所需要的曝光时间。例如原来曝光时间是光圈16,1/100秒,如果加用因数为2的滤光镜后,曝光时间为光圈16,1/100秒X2=1/50秒。5.滤光镜因数的测定方法有几种滤光镜出厂时都附有因数表,它是在檬准光线下(如中午的日光、檬准钨丝灯的灯光)测定的。如果滤光镜没有附带因数表时,可用下列的方法来测定。密度对比测定在实际工作条件下,选择一个中性灰的被摄体,在未加滤光镜前作一次正常曝光,然后加用滤光镜按1/2档光圈快门逐级增加到2〜4档,或更大的曝光量范围,作一系列曝光。用目测或用密度计,将没有使用滤光镜的画面的密度跟加用滤光镜的一系列密度相比较,从两张相同密度的画面中计算出滤光镜的因数。实拍测定先用原有的速度、光圈拍一张,加滤光镜后开大一级拍一张,开大两级拍一张,开大三级拍一张。那一级的密度与原画面密度相同时,那一级就是滤光镜的因数。当开大一级合遹,因数为2;开大两级合遹,因数为4;开大三级合遹,因数就是8。直接计量测定把滤光镜贴在曝光表的遮光栏上直接测量。例如未加滤光镜时,量出的光值是100,贴上滤光镜后,光值为50,则滤光镜的因数就是2。三、彩色摄影专用滤光镜有几种?在彩色摄影中,要求彩色照片能逼真地反映客观景物的^色,而彩色感光材料在控制色彩平衡方面,要同时遹用不同光源的光谱功率分彳布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彩色感光材料从”一剂的裂造上分为三类:①遹用于日光的光谱成分,叫做日光型彩色感光材料;②遹应於摄影灯光的光谱成分叫做灯光型感光材料;③遹用於日光与灯光的通用感光材料。日光型彩色片的平衡色温是5500K,在这个色温下拍照景物的色彩才能被正碓地反映出来。当色温低於平衡色温时摄影,景物会被记录成偏橙、红的影调;在高於平衡色温下摄影,景物会被记录成偏青、蓝的影调。灯光型彩色片的平衡色温是3200K,当光源的色温高於3200K时,景物会被记录成偏青、蓝的影调。日光灯光型通用彩色片,可在日光或灯光下使用,不用校正光源色温。总之,上述几种彩色感光材料只要在正碓色温(平衡色温)情况下,如果不想达到特殊效果时,都不用使用滤光镜。但是,在光源色温有了变化,如日光型片在灯光下使用,灯光型片在日光下使用,都需加用滤光镜来校正色光。有时拍摄时,光线中呈现出不必要的过多的某种^色时,也要加用滤光镜来校正。彩色摄影使用的滤光镜,可分为四类:胶片换型滤光镜,光线平衡滤光镜,彦页色补偿滤光镜和闪光灯前用滤光镜。下面分别具体介绍一下它们各自的特点。1.胶片换型滤光镜有什么特点?各种类型的胶片都有自己特定的平衡色温,只有光源色温与彩色片的色温平衡时,被摄体的色彩才能得到正碓的表达。但是,当日光型片在灯光下使用或灯光型片在日光下使用,光源的色温与彩色片的色温就不能平衡,这种不平衡就需要使用校色温的滤光镜加以校正。灯光日光型通用彩色负片,拍摄时可不加用滤光镜,在放大时再校正它的偏”况。彩色摄影用的换型滤光镜有两种:①琥珀色,供灯光片在日光下使用;②淡蓝色,供日光片在灯光下拍摄使用。光线平衡滤光镜有什么特点?光线平衡滤光镜能将光线中过多的一些红色或蓝色的光线吸收掉。因为日光色温变化很大:清晨和傍晚日光色温较低,偏红橙色;阴天或树荫下,又会偏蓝紫色。用滤光镜可以校正不平衡色光。在光线偏蓝时,用一个“暖色调”滤光镜,吸收过多的蓝色光线。当光线偏红橙色,可用一个“冷调”滤光镜,吸收过多的红色光线。光线平衡滤光镜分两种:①冷调(蓝色)用来提高少量色温。例如使用灯光B型片(3200K)在普通家庭用的100瓦灯泡下拍摄,灯光色温是2900K,光源色温略低於胶片色温。拍摄时加用冷调滤光镜可提高色温,可以达到与胶片色温相平衡的效果。②暖调(琥珀色)滤光镜可以降低色温。例如还是用灯光B型片(3200K)在摄影灯(3400K)下拍摄时,光源色温略高於胶片色温。拍摄时加用暖调滤光镜来降低光源色温,达到跟胶片色温平衡。这种滤光镜可以两块同时使用,但暖调与冷调滤光镜不能混合在一起用。M色补偿滤光镜有什么特点?①^色补偿滤光镜的作用是什么?彦页色补偿滤光镜是用以改变彩色片的总的彩色效果,或者用以校正拍摄时色彩不理想的情况。如:(a)因为彩色片在裂作时的缺点,或因存放过久、贮存不得当而出现色彩不平衡的情况,拍摄时要加用滤光镜进行色彩补偿。(b)彩色片因长时间曝光而引起倒易律失效时,也需要用滤光镜来补偿色彩不平衡的情况。

在水下进行彩色摄影时,因水能吸收色光,故而需要用滤光镜加以补偿。相机镜头质量也能影响色彩平衡的状况。例如有的镜头拍出的照片会偏暖,又有的镜头拍出的照片会偏冷,这也需要加用一定的滤光镜来加以补偿。②彩色补偿滤光镜怎么表示?彩色补偿滤光镜用C・C代表,滤光镜的密度檬言志用两个数位表示,最后的字母表示滤光镜的^色:C代表青、M代表品红、Y代表黄。彩色印相滤光镜(精胶的)这种滤光片是专供彩色底片在彩色相纸上印放使用的。它与柯达C・C滤光镜相同,简称C・P。这种滤光片是设计用於光源和底片之间的,因而胶片是遹合放大机屉架尺寸。例如“CP05R”滤光片,其中C・P是滤光片简称,数位05表示滤光片的密度,最后字母表示滤光片的^色(R为红色)。滤光片滤光片filter能够衰减光的强度、改变光谱成分的光学元件。用来选取所需辐射波段的光学器件。滤光片的一个共性,就是没有任何滤光片能让天体的成像变得更明亮,因为所有的滤光片都会吸收某些波长,从而使物体变得更暗。颜色滤光片这是各种颜色的平板玻璃或明胶片,其透射带宽数百埃,多用在宽带测光或装在 恒星摄谱仪中,以隔离重叠光谱级次。其主要特点是尺寸可做得相当大。激光线滤光片薄膜滤光片又分为薄膜吸收滤光片和薄膜壬涉滤光片两种。前者是在特定材料片基上,用化学浸蚀使吸收线正好位于需要的波长处。一般透过的波长较长,多用做红外滤光片。后者是在一定片基上,用真空镀膜法交替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高折射率或低折射率的金属-介质-金属膜,或全介质膜,构成一种低级次的、多级串联实心法布里-珀罗干涉仪。原理标准滤光片组滤光片是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