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历史人物高考题_第1页
评价历史人物高考题_第2页
评价历史人物高考题_第3页
评价历史人物高考题_第4页
评价历史人物高考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评价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人物答题法术“十评”:⑴活动分类评断法:即把历史人物一生重大事迹按类别归纳评述的方法。一般可分为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等方面。⑵历史阶段评点法:就是将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阶段进行评述,然后再适当进行总评。⑶阶级属性评裁法:历史人物均处于一定的阶级社会中,因而每个历史人物均具有特定的阶级属性。历史人物的一切活动,包括思想观点都打着特定阶级的烙印。在评价历史人物时,不仅要关注该历史人物的阶级出身,更要看他是为哪个阶级服务。⑷历史主义评判法: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特定的历史条件”可考虑以下一般要素: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如何;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什么等。符合的,则肯定,反之则否定。⑸主流原则评赞法:即从全局、整体、历史发展的角度等大节、大处进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学者评价历史人物,是看他的大节,而不是小节。搜索细节、小节,那是小说家的事。⑹两点论的评铨法:评价历史人物,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即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方法,既要看主流又要看到缺点或不足;既要看到功又要看到过,一分为二对待。⑺发展变化评定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⑻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统一评议法:我们坚持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统一的观点,好的动机只要符合客观实际一般说来应该有好的结果。⑼纵横坐标评论法:将历史人物放到世界纵横的历史时空范围中去考察和评论。⑽综合方面评品法: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在阶段论和方面论的基础之上统观全局,把人物的所有活动集中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抓住历史人物的主要方面和主要倾向,进而对其一生的功过是非做出一个定性的评价,也就是对历史人物进行综合的评价。千秋功罪,后人评说。要对每个历史人物作一准确全面的评价,实在是一大难事。但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和原则主要有三条:一是看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二是看是否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三是看是否推动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这三条标准是紧密相连、互为一体的。同时还要注意“五不”:不要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不要用现代人的标准评价古人;不能从道义的角度去考虑;不要以偏概全;不要带感情色彩。只要我们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才能实现真正科学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答题组织】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涉及多门学科(分类细致);收集的药物品种丰富(内容丰富);图文并(2)特点: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注重整体性。地位: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引例4】(2016年高考山东卷,48,15)【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随着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将士组成的“蕃兵”“蕃将”,成为唐朝开边拓土的重要力量,高丽人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唐玄宗开元后期出任安西都护府,镇守西域,天宝六年(747),高仙芝率一万骑兵,历经艰难险阻,长途奔袭阻断西域商路的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境内),俘其国王,经此一役,“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天宝八年(749),高仙芝以石国(依附于唐朝的西域小国)不守蕃属之礼为由,率军征讨,大肆杀掠,掠得大量金银珠宝,“皆入其家”。石国王子召引大食(阿拉伯帝国)军队进攻唐安西四镇,与高仙芝率领的唐军战于恒逻斯城(在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唐军大败。自此,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仙芝成为唐朝名将的时代背景。(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高仙芝的功过。(6分)【解题指针】评价历史人物答题法术“十评”。纵横坐标评论法。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高仙芝。【答案提要】(1)强大的综合国力;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对外贸易繁荣;积极的边疆政策;开放的民族政策与用人政策。(2)维护唐朝统治;为丝绸之路的畅通与西域稳定做出过贡献;个人贪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朝的西域开拓。【引例5】(2015·海南单科·T32)(12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立宪政治,以代表国民公意为准则,而最适于运用此制者,则莫如政党政治。政党政治与责任内阁是联为—体的。盖必使国会占多数之政党,组织完全政党内阁,方举责任内阁之实。(政党)贯彻国利民福之蕲向,进而组织政府,则成志同道合之政党内阁,以其所信之政见,举而措之裕如,退而在野,则使他党执政,而己处于监督之地,相摩相荡,而政治乃日有向上之机。——摘编自宋教仁《国民党宣言》《代草国民党之大政见》等(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民国初年宋教仁关于政党政治的主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教仁政党政治活动的作用。(6分)【解题指针】评价历史人物答题法术“十评”。活动分类评断法。本题考查宋教仁的政治活动。解答关键是结合民国初年的社会背景理解宋教仁政党政治的主张及社会影响。第(1)题可根据材料内容来概括。注意提取关键信息即可,如据材料中“最适于运用此制者,则莫如政党政治”可见宋教仁主张实行政党政治;据材料中“盖必使国会占多数之政党,组织完全政党内阁,方举责任内阁之实”得出主张以国会多数党组成责任内阁;据材料“退而在野,则使他党执政,而己处于监督之地”得出主张在野党监督政府。第(2)题可根据宋教仁的政治主张及其实践活动来概括其历史作用。【答案提要】(1)成立政党:实行多党竞争;以国会多数党组成责任内阁,在野党监督政府。(6分)(2)提出并实践议会政治主张;在改组国民党中起重大作用;为民主政治牺牲,引发“二次革命”,为后来革命斗争提供血教训。(6分)【引例7】(2014上海,40,25分)梁启超论李鸿章李鸿章所以为一世俗儒所唾骂者以洋务,其所以为一世鄙夫所趋重者亦以洋务,吾之所以重李责李而为李惜者亦以洋务。谓李鸿章不知洋务乎?中国洋务人士,吾未见有其比也。谓李鸿章真知洋务乎?何以他国以洋务兴,而吾国以洋务衰也?吾一言以断之,则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是役(指甲午战争)也,李鸿章之失机者固多,即不失机,而亦必无可以幸胜之理。盖十九世纪下半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何也?世运愈进于文明,则优胜劣败之公例愈确定。实力之所在,即胜利之所在。各国并立,生存竞争,惟利是视。……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于中、日之役,则欲嗾(唆使)俄、英以制日,……卒之未尝一收其效,而往往因此之故,所失滋多。胶州、旅顺、大连、威海、广州湾、九龙之事,不得不谓此政策为之厉阶也。……要之,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以中国今日之国势,虽才十倍于李鸿章者,其对处之策,固不得不隐忍迁就于一时也。此吾所以深为李鸿章怜也。——梁启超《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一名李鸿章)》问题:(25分)(1)梁启超为什么要以李鸿章为线索来勾勒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历史?(2分)(2)概述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8分)(3)你如何看待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15分)【解题指针】评价历史人物答题法术“十评”。综合方面评品法、历史主义评判法。考点:天朝的危机·洋务运动·李鸿章;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李鸿章。试题分析(1)李鸿章几乎参与了那段历史的所有重大事件,是那段历史的焦点人物,对历史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主将,举办众多的洋务企业和项目,对中国近代化贡献大;由于在清政府之中独特的地位,内政、外交方面有很大的发言权,近代历史上许多重要的不平等条约也是由他代表清政府签订的.他个人的生平正是那段历史的见证。(2)梁启超肯定了李鸿章所从事的洋务活动,从器物上向西方学习是一种进步;又批评李鸿章不懂得国家强大的根本所在;指出李鸿章应该对甲午战争的失败负一定的责任,但国家的实力是决定胜败的关键,胜败决定在战争之前;在外变方面,李鸿章以夷制夷,采取联一国制一国的策略,得不偿失,引发列强瓜分狂潮,但内政不修是外交失利的根本原因。(3)梁启超基于进化论史观和政治改革立场来评价李鸿章,对李鸿章的评价注重个人与时代的关系,把李鸿章放在生活的大背景下,从洋务运动、对外战争、对外关系、世界潮流的角度分析李鸿章功成垂败。【答案提要】(1)水平1:能将李鸿章的生平与中国近代史建立联系(2分)·李鸿章几乎参与了那段历史的所有重大事件,是那段历史的焦点人物·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主将,近代历史上许多重要的不平等条约也是由他代表清政府签订的.他个人的生平正是那段历史的见证其他答案:仅根据李鸿章的某一具体作为得出结论或解释不合理(0分)·李鸿章领导了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梁启超想以李鸿章洋务运动的失败经验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2)史实:水平1:能注意到材料中梁启超对李鸿章各方面事迹的评价(6-3分)·梁启超肯定了李鸿章所从事的洋务活动,又批评李鸿章不懂得国家强大的根本所在;指出李鸿章应该对甲午战争的失败负一定的责任,但国家的实力是决定胜败的关键;在外变方面,李鸿章采取联一国制一国的策略,得不偿失,引发列强瓜分狂潮,但内政不修是外交失利的根本原因。水平2:只注意到材料中梁启超对李鸿章某一方面事迹的评价(2—1分)组织:水平1:能根据材料进行概述(2分)水平2:仅能复述或摘抄材料的文字(0分)(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评分项一:观点(4分)水平1:能把梁启超作为解读的对象,将文本内容与梁启超的史观、方法、立场联系起来提出观点(4分)·梁启超基于进化论史观和政治改革立场来评价李鸿章·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注重个人与时代的关系水平2:就梁启超对李鸿章其人的具体评价提出观点(2分)·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毁誉参半·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较为客观公正水平3: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0分)评分项二:史实(4分)水平1:能提取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将其与作者所处的背景、立场等史实建立联系(4分)。水平2:能从材料中提取较完整的信息(2分)。水平3:从材料中提取的信息不完整(1分)。水平4:没没有使用材料信息(0分)评分项三:论述(5分)水平1:能够进行深刻的论述(5分)。水平2: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逻辑完整(3分)。水平3: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1分)。水平4:回避问题(0分)评分项四:组织(2分)水平1:叙述成结构(2分)。水平2:叙述连贯通顺(1分)。水平3:仅能罗列史实(0分)注:有观点而无史实者,不给分。【引例6】(2014·浙江文综·39·节选)材料三拿破仑是政治家、军事家、法学家。他强化中央集权,编纂《拿破仑法典》,创办法兰西银行。起初,推动革命深入,捍卫革命成果占主导;后来,日益与旧制度妥协,还建立帝制。对外战争既反对外国武装干涉,打击欧洲旧制度,传播革命思想;又侵略扩张,图谋称霸。前期战争的主导方面是反干涉,此后却逆转了。

对拿破仑的评价,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主张:①杰出人物是时代的产物,又反作用于他所处的时代;②既要一分为二,又要分清主次;③区分人生不同阶段,动态评价;④区分不同活动领域,全方位评价。——据李元明《拿破仑评传》整理

(3)中法历史上都涌现了不少叱咤风云的人物。如果请您评价拿破仑,您会更注重材料三中的哪种主张?请结合历史事实扼要展开。(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8分)

【解题指针】评价历史人物答题法术“十评”。历史阶段评点法、主流原则评赞法。(3)本题属于开放性的探究题,答案灵活多样。先表明观点,再阐明理由。言之有理,语言通畅,与史实相符即可。

【答案提要】(3)更注重①:拿破仑既是法国大革命的产物,又以自己的方式巩固和发展了法国大革命。评价拿破仑,必须把他置于时代的具体环境,又不忘他的个人风采。更注重②:拿破仑的政治活动和对外战争都具有双重性。但从根本上说,功大于过,是个应当肯定的历史人物。【引例8】(2013·海南卷,32,12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卢梭出身于手工业者家庭,是启蒙思想家中最激进的一位。“到大革命爆发,卢梭更是被激进派奉为祖师,罗伯斯比尔把他的《社会契约论》当做圣经天天诵读”。“各个派别的政治活动家也往往引用他的片言只语为自己辩护”。拿破仑曾说:没有卢梭,就没有法国革命。革命期间,他的雕像摆放在国民议会大厅。在法国大革命以后的100多年间,卢梭的思想还继续鼓舞或推动了不少国家或民族进行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摘编白王养冲、王令愉《法国大革命》等材料二法国大革命的亲历者贡斯当在反思大革命时指出:“卢梭珍爱一切自由的理论,却为所有的暴政提供了借口。”当代英国学者哈耶克分析道:“法国大革命曾经试图为增进个人的权利而树立法治,但其目标并未实现,原因在于大革命的一种致命信念,即既然所有的权力都已置于人民手中,一切用以防止权力滥用的保障措施也就不再必要了。”英国哲学家罗素甚至认为,“希特勒是卢梭的一个结果”。也有论者批评他是典型的政治理想主义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