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家以术治吏思想_第1页
论法家以术治吏思想_第2页
论法家以术治吏思想_第3页
论法家以术治吏思想_第4页
论法家以术治吏思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法家以术治吏思想

除了“法治人民”,还有“劳动官僚”。其代表人物韩非认为要巩固封建君主的权势,既需要“法”,也需要“术”,二者是君主用以治国的重要手段。他指出:“人主之大物(大事),非法则术也。”(《韩非子·难三》)“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天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韩非子·定法》)对于君主来说,“法”与“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法治的对象为民,而术治的对象则为吏;法为君臣所共守,而术则为君主所独用;“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同现)。”(《韩非子·难三》)总之,法是公布于民众的成文法,而“术”则是“君人南面之术”,即君主驾御群臣的秘术。在“势”的基础上,将“法”与“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交合运用,形成法家完整的刚性管理。一、贤能之士,即在县试制度里选拔韩非所谓“术”,主要内容有三:一是课(考核)能之术,二是禁奸之术,三是自神之术。先述“课能之术”。它是君主用以识别、考核、监督和检验群臣的方法。什么是“课能之术”呢?韩非指出:“术者,因(根据)任(才能)而授官,循(按照)名而责(求)实,操(控制)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韩非子·定法》)这可以被视为“课能之术”的总纲。那么,君主如何具体地实施“课能之术”呢?韩非主张,其一,“因任而授官”,亦即《八说》篇所云“程(衡量)能而授事(职事)”,《八奸》篇所说“官贤者量其能”。这里说的是用人标准:一是“能”(才能),二是“贤”(贤德)。君主“授官”或“授事”应与臣下的才能贤德相适应,强调任用“贤能之士”或“贤智之士”。“主利在有能而任官”、“主利在豪杰而使能”(《韩非子·孤愤》)。根据这一用人标准,他批评商鞅以斩首之功决定官爵升迁的做法,指出巧匠、医生“以斩首之功为之,则不当其能。今治官者,智能也;今斩首者,勇力之所加也。以勇力之所加而治智能之官,是以斩首之功为医、匠也”。足见商鞅的用人之法“皆未尽善也”(《韩非子·定法》)。从选贤任能出发,韩非反对“私门之请”,即通过走后门、拉关系而将无德无才者升官进爵。他指出:“明主者,推功(按功劳)而爵禄,称能而官事,所举者必有贤,所用者必有能。贤能之士进,则私门之请止矣。”(《韩非子·人主》)“今士大夫不羞污泥丑辱(指卑鄙肮脏行径)而宦(做官),女妹私义之门(指有裙带关系和私人交情的人家)不待次而宦。”“近习(亲近宠幸)女谒(为人请托私事的宫中之女)并行(同时弄权),百官主爵迁人(所有官人都给人定爵和提升官职),用事者过矣。”(《韩非子·诡使》)他对当时腐败吏治的揭露,是何等的尖锐!韩非根据“因任而授官”的原则,主张明君“内举(选拔)不避亲,外举不避仇”(《韩非子·说疑》),只要是贤能之士,即可提拔重用。他还主张打破门第制度,提倡不拘一格用人。“或在山林薮泽岩穴之间”,“或在囹圄緤绁緤缠索之中”,“或在割烹刍牧饭牛之事”,只要是“贤能之士”,即可“从而举之”。“明主不羞(嫌弃)其卑贱也,以其能,为可以明法,便国利民,从而举之,身安名尊。”(《韩非子·说疑》)极力主张从经过基层锻炼的人中选拔贤能之士,提出“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显学》)不能单凭虚名选拔官吏。指出:“境内之杰不事(任用),而求封外(国外)之士,不以功伐(功劳)课试(考核),而好以名问(通闻)举错(措),羁旅起贵(重用流寓作客之人),以陵(凌驾)故常者(论功定爵的常规)。”在选拔方式上,主张“迁官袭级(逐步提升)”(《韩非子·显学》),反对一步登天。他说:“官袭节而进,以至大任,智也。”(《韩非子·八经》)这种以“贤能”作为用人标准的观点,是在同任人唯亲、唯贵、唯名(声誉)、唯辩等做法的辩论中提出的,具有科学性和进步性,在今天仍应当肯定。其二,“循名而责实”。这里说的是考核方法,亦即如何识别官吏品格优劣和才能大小的方法。韩非指出:“夫视锻锡而察青黄(锻金属时火色),区(欧)冶不能以必剑;水击鹄(音胡,天鹅)雁,陆断驹马,则臧获不疑钝利。发(打击)齿吻(嘴唇)形容,伯乐不能以必马;授车就驾而观末涂(途),则臧获不疑驽(劣马)良。观容服,听言辞,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韩非子·显学》)又指出:“人皆寐(睡),则盲者不知;皆嘿(同默),则喑(哑)者不知;觉而使之视,问而使之对,则喑盲者穷矣。不听其言也,则无术者不知;不任其身也,则不肖者不知。听其言而求其当,任其身而责其功,则无术不肖者穷矣。夫欲得力士而听其自言,虽庸人与鸟获(大力士人名)不可别也;授之以鼎俎,则罢(通疲)健(勇健)效(分明)矣。故官职者,能士之鼎俎也,任之以事而愚智分矣。故无术者得(得计)于不用(指不“听其言而求其当”),不肖者得于不任(指不“任其身而责其功”)。言不用而自文(装饰)以为辩(巧辩),身不任而自饰以为高。世主眩其辩,滥其高而尊贵之,是不须视而定明也,不得对而定辩也,喑盲者不得矣。明主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然则虚旧之学不谈,矜诬之行不饰矣。”(《韩非子·六反》)韩非通过上述生动的比喻,深刻地揭示了“循名而责实”命题的内涵。这一考核之术的主要精神是“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或者“听其言而求其当,任其身而求其功”。亦即根据臣下所作的保证和诺言(类似现在的施政责任书),君主即授予某种职事或官位,然后按其职事(官位)考查其功效。决不能依据臣下“自文以为辩”,“自饰以为高”鉴别他们的智愚、贤佞,而是依靠他们在施政中是否做到言(诺言)与事(职事),事与功(功效)相符合,相符合者即是智贤,不相符合者即为愚佞。但是“今人主之于言也,说(通悦)其辩而不求其当焉;其于行也,美其声而不责其功焉。是以天下之众,其言谈者,务为辩而不周(切同)于用。……行身者,竟于为高而不合于功。故智士退处岩穴,归禄不受,为兵不免于弱。”(《韩非子·五蠹》)肯定社会实践是考核官吏的唯一正确方法。这一思想是极其光辉的思想。其三,“操杀生之柄”。这里说的是监督之术。君主对臣下监督赏罚是以考核为根据,“听言督其用,课其功,功课而赏罚生焉”(《韩非子·八经》)。在韩非看来,行赏的唯一根据是功,施罚的唯一根据是罪:“明主赏不加于无功,罚不加于无罪。”(《韩非子·难一》)君主对臣下实施赏罚,一定要具有客观性。君主实施赏罚决不能为私人恩怨所左右,应以公法为据。他说:“以罪受诛(惩罚,杀戮),人不怨上(君主或长官),跀(通刖)危坐(通侳,保全)子皋;以功受赏,臣不德(感恩)君,翟璜操右契而乘轩。”(《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跀危坐子皋”的故事内容是:孔子弟子子皋(即高柴)在卫国做狱吏时,曾砍掉过一名犯罪人的脚,并派他去看守大门。而当卫君搜捕子皋时,这位看门者非但不借此报仇,反而将他藏在自己的门房里,加以保护。夜半时,子皋问其故,跀危答曰:“吾断足也,固吾罪当之,不可奈何。”你按公法罚之,“非私臣而然也”。我“悦而德公”,故救你,孔子评曰:“善而吏者树德(恩德),不能为吏者树怨。”以此说明“以罪受诛,人不怨上”的道理。“翟璜操右契而乘轩”的故事内容是:翟璜是魏文侯的大臣,因推荐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等人有功,魏文侯封他为上卿,可以乘坐“轩骑驾出”。以此说明“以功受赏,臣不德君”的道理。君主对臣下实施赏罚,还必须具有公正性。韩非指出:“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诛”。“是故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疏贱必赏,近爱必诛,则疏贱者不怠,而近爱者不骄也。”(《韩非子·主道》)综上所述,韩非提出的“课能之术”是由“因任而授官”的用人之术、“循名而责实”的考核之术和“操杀生之柄”的监督之术三部分所构成。这是他“以术治吏”思想中的精彩部分。二、禁奸之术—禁奸之术——如何观察和防止奸臣除了“课能之术”外,还有“禁奸之术”。“课能之术”是君主用以考察、使用、监督官吏的方法,而“禁奸之术”则是君主用以察奸、除奸、防奸的方法。“禁奸之术”与“课能之术”既有区别,也有联系,都是韩非“以术治吏”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韩非的“禁奸之术”是以“臣主之异利”(《韩非子·八经》)为其理论根据。韩非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自利的,君臣之间是一种相互利用、相互算计的买卖关系,即是一种“主卖官爵,臣卖智力”(《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的关系。他论证说:“臣尽死力以与君市(交易),君垂(设置)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韩非子·难一》)在君臣之间,并无父子血缘亲情,是完全建立在利害得失基础之上,“故君臣异心。君以计(算计)畜(畜养)臣,臣以计事君,君臣之交,计也。害身而利国,臣弗为也;害国而利臣,君不行也。臣之情(真心),害身无利;君之情,害国无亲。君臣也者,以计合者也。”(《韩非子·饰邪》)从“君臣异心”出发,君臣之间的利害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在韩非看来,君臣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冲突外,人间任何真情和道德价值都被完全否定了。只有“势”与“术”才是君主最可信赖的东西。禁奸之术,主要包括察奸、除奸、防奸等内容。如何以术察奸呢?韩非将它简要地概括成“参言以知其诚,易视以改其泽”(《韩非子·八经》)。所谓“参言以知其诚”,即是“众端参观”、“听无门户”,要求君主对臣下所言之事,通过比较研究多方面情况,并加以反复验证,切忌偏听偏信。即使是众口同声之言,未经多方验证,也不能轻信。庞恭在邯郸充当人质,他对魏王说:“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离开)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庞恭从邯郸反(返),竟不得进见魏王。这就是“观听不参则诚不闻,听有门户则主壅塞”(《韩非子·内储说上》)的道理。所谓“易视以改其泽”,即要求君主要善于不断变换观察事物的角度,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方法,排除各种假象或现象,以获取奸邪活动的实情。“举往以悉其前,即迩(音耳,近)以知其内,疏置以知其外。”(《韩非子·八经》)通过列举往事以知其现状,留在身边以知其内情,安置遥远之地以知其在外的表现。“举错以观奸动”,即举出奸臣的错误,以观察他的动静。“卑(谦卑)适(随顺)以观直谄”,即通过谦卑态度对待臣下方法,观察其人是正直君子还是奉承小人。“握明以闻所暗”,即君主心怀智故巧诈而发问,以探知奸邪之隐情,如“韩昭侯握爪(甲),而佯(假装)亡一爪,求之甚急。左右因割其爪而效(献)之。昭侯以此察左右之诚。”“周主下令索曲杖,吏求之数日不能得。周主私使人求之,不移日而得之。乃对吏曰:‘吾知吏不事事也。曲杖甚易也,而吏不能得,我令人求之,不移日而得之,岂可谓忠乎?’吏乃皆悚惧在所,以君为神明。”(《韩非子·内储说上》)“倒言反事以尝所疑”,即君主对其所疑之事用说倒话、做反事的方法,试探之。“子之相燕,坐而佯言曰:‘走(跑)出门者何,白马也?’左右皆言不见,有一走追之,报曰:‘有’。子之以此知左右之不诚信。”“卫嗣公使人为(伪装)客(商客)过关市,关市苛难之,因事(奉献)关市以金,关吏乃舍(放过)之。嗣公为(对)关吏曰:‘某时有客过而(通尔,你)所,与汝金,而汝因遣之(放他走)’,关市乃大恐,而以嗣公为明察。”(《韩非子·内储说上》)从认识论上,韩非强调在察奸过程中注重调查研究,坚持“众端参观”,反对主观性和片面性,排除各种假象以求真情,是值得肯定的。从政治斗争上,在君臣之间玩弄权术,搞阴谋诡计,势必会造成互相猜疑,离心离德,出现权术愈高而奸邪愈巧的恶性循环局面,在今天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察奸是为了除奸。那么,如何“除奸”呢?在《八经》篇中,韩非主张“设谏以纲独为”,即设置谏官以纠正、约束大臣的专权独断。“泄异以易其虑”,即故意泄漏某些异常的消息,以打消重臣、“左右”作乱的念头;“陈过则明其固(蔽)”,即通过列举臣下的过失,指明他的根本毛病;“明说以诱避过”,即通过公开申明法制,进行正面告诫,以诱导其改过;“渐更以离通比”,即通过逐步更换官吏,以离散奸党。如果这些办法,还不足以感化、消除奸邪,那就“势不足以化则除之”。他指出:“赏之誉之不劝,罚之毁之不畏,四者加焉不变,则其除之。”(《韩非子·外储说右上》)韩非主张“除奸”时,君主绝不能心慈手软,因为一旦仁慈,就会出现“忍不制则下上,小不除则大诛”(《韩非子·八经》)的严重后果。除奸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充分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残酷性和不可调和性。在这里,只能施之以“法、术、势”相结合的刚性管理。察奸、除奸固然重要,而防奸于未然则更为重要。韩非指出:“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思想),其次禁其言(言论),其次禁其事(行动)。”(《韩非子·说疑》)又指出:“乱之所生六也:主母,后姬,子侄,兄弟,大臣,显贤。”(《韩非子·八经》)在韩非看来,可以将这六种人概括为两类人:一是“重臣”,即权大位尊的“大臣、显贤”,他们培植私党,图谋篡权,对君权威胁最大;二是“左右”之人,即在君主身边的“主母、后姬、子侄、兄弟”等人。他们因其特殊身份容易影响君主的行为和决策。所以君主必须坚决“去五奸”、“破四拟”,使重臣、“左右”无机可乘。所谓“去五奸”,是指“为人臣者,有侈用财货赂以取誉者,有务(从事于)庆赏赐予以移(拉拢)众者,有务朋党徇(音迅,求)智尊士以擅逞者,有务解免赦罪狱以事威者,有务奉下(迎合)直曲(是非)、怪言、伟服(奇装异服)、瑰称(漂亮称号)以眩(迷乱)民耳目者。”只有彻底打击这五种奸邪活动,才能使“譟诈之人,不敢北面立谈;文(修饰)言多、实行寡而不当法者,不敢诬情(隐瞒实情)以谈说”。所谓“破四拟”,是指“孽有拟适(通嫡)之子,配有拟妻之妾,廷有拟相之臣,臣有拟主之宠。”即在君主儿子中有与嫡子地位相当的庶子,在配偶中有与正妻尊荣相等的妾,在朝廷中有与宰相权势相同的大臣,在臣子中有与君主相拟的宠臣。“四拟者破,则上无意(臆、怀疑),下无怪(怪人怪事)也”。“四拟不破,则陨身灭国矣。”(《韩非子·说疑》)可见“五奸”、“四拟”是危害国家的祸根,必须破除。为了禁奸,君主必须全面地了解奸邪活动的渠道、场合和手法,以便有效地采取防奸措施。韩非提出了一些重要的防奸之术。(一)勿使大臣“富之贵之”,以防大臣“贵而主断”。他说:“毋富人而贷焉,毋贵人而逼焉,毋专信一人而失其都国焉。”(《韩非子·扬权》)告诫君主勿使大臣过富,反而会使自己向他借贷;勿使大臣权势过重,反而会使自己受制于臣下;勿专信于一人,反而会使自己失去都城和国家。因为在韩非看来大臣过富、过贵或专信于一人,必定造成大臣狐假虎威,擅行君令,君权旁落,出现“腓(小腿肚肉)大于股(大腿),难以趣(通趋、急走)走(跑)”的危难局面。所以,只有“主施其法,大虎将怯(害怕);主施其刑,大虎自宁(服贴)”。(二)“毋使民比周,同欺其上。”(《韩非子·扬权》)即要求君主禁止臣民结党营私,防止他们欺侮君主。韩非指出:“为人君者,数(多次)披(劈)其木(树),毋使木枝扶疏(枝叶茂盛);木枝扶疏,将塞公闾(指官府),私门将实(充实富裕),公庭(朝廷)将虚,主将壅圉(包围)。数披其木,无使木枝外拒(向外伸展);木枝外拒,将逼主处。数枝其木,毋使枝大本(喻君主)小,枝大本小,将不胜(禁不住)春风;不胜春风,枝将害心(指树干)”。(三)“以三节持之”。为了防止重臣行奸篡权,韩非在《八经》篇中指出:“官龚节而进,以至大任,智也。其位至而任大者,以三节持之:曰质、曰镇、曰固。亲戚、妻子,质也。爵禄厚而必,镇也;参伍责怒,固也。”这里所谓“质”,是指通过联姻办法,与重臣结为亲戚,使之得妻生子,形成一条无形的血缘纽带。实际上,这是一种变形人质,使重臣有所顾虑而不敢反叛;所谓“镇”,即压也,是指通过尊爵厚禄以镇其心;所谓“固”,是指通过“参伍责怒(督责斥怒)”方法,将其牢牢地控制住。对于贤者有质则足以持之;对于贪饕者仅用亲戚妻子作人质还不足以持之,必须进一步以尊爵禄以镇之,化险为夷;对于诡计多端的奸邪之人仅用“质”与“镇”还不足以劝其心,必须实行“参伍责怒”之法,使他们无计可施,才能被君主牢牢控制住。三、“故君见恶,则科技以禁其奸”韩非认为,在君主察奸、除奸和防奸的同时,重臣和左右近习之人,也时刻不断地在窥伺着君主的动向和欲望,以行其奸。纂臣要时刻了解君主的实情,以利决策;佞臣要摸清君主的嗜好,以投其所好;奸臣要窥伺君主的内情,以“谲主便私”。因此,为了有效地禁奸,君主除了在客观上全面了解奸邪活动的渠道、手法、规律和禁奸措施外,还要求君主在主观上实行“自神之术”。所谓“自神之术”,就是君主要有意地把自己装扮成神秘无端,高深莫测,虚静无为,以防奸邪者对君主嗜好、欲望和内情的窥伺。首先,要求君主“无见其所欲”,“无见其意”,“去好去恶”(《韩非子·主道》)。不要随意地把君主个人的好恶、欲望、意图和嗜好表现于外。韩非在《二柄》篇中指出:“人主有二患:任贤,则臣将乘(凭借)于贤以劫其君;妄举(故乱举用人),则事沮(音举,败坏)不能(不成功)。故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要(求、迎合)君欲,则是群臣之情(实情、真相)不效(呈现);群臣之情不效,则人主无以異(分辨)其臣矣。”齐桓公性嫉妒而好女色,他的宠信者竖刁为了迎合齐桓公就把他自己的睾丸阉割掉,以治内宫;齐桓公喜食美味食物,他的近臣易牙就把把自己的儿子的头割下蒸好后进献,等等。“故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欺骗)能(吹嘘自己有这方面才能)。人主欲见,则群臣之情态得其资(凭借)矣。”“竖刁、易牙因君之欲以侵其君者”,造成“桓公虫(蛆虫)流出户而不葬”。这是因为“人臣之情非必能爱其君也,为重利之故也。”君主只有“去好去恶”,方能使“群臣见(现)素(本色),则人君不蔽矣”。在《难三》篇中,他又指出:“君上者,臣下之所为饰也。好恶在所见,臣下之饰奸物(行为)以愚其君,必也。明不能烛远奸,见隐微,而待之以观饰行,定赏罚不亦弊呼?”其次,要求君主“去其智,绝其能”。不要与臣下争强好胜,矜夸其智能,因为,其一只有“函(通含)掩其迹,匿其端,下不能原(探测);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揣度)”。(《韩非子·主道》)其二,“夫为人主而身察百官,则目不足,力不给。且上用目,则下饰观;上用耳,则下饰声;上用虑,则下繁辞(夸夸其谈)。先王以三者为不足,故舍能,而因法数,審(严明)赏罚。”(《韩非子·有度》)这就是说,君主以耳、目、心虑不足以治奸,去好去恶,去智去能,使群臣无所巧饰,呈现出其真相,君主不为臣下所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