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语类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成语类文言文阅读训练一、文言文阅读(共18题;共206分)1.小古文阅读。卧薪尝胆吴既赦①(shè)越,越王勾践反②国,乃苦身③焦思,置胆于坐④,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⑤(rǔ)忘会(kuài)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chónɡ)采;折节⑥下贤人,厚遇宾客;振⑦贫吊⑧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注释】①赦:免除或减轻刑罚。②反:同“返”,返回。③苦身:使自己的身体劳累。④坐:同“座”,座位。⑤女:同“汝”,你。⑥折节:放下身架。⑦振:同“赈”,救济。⑧吊:慰问。(1)阅读短文,结合注释给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①厚遇宾客()A.相遇B.对待,款待C.机会②置胆于坐()A.坐下B.椅子C.座位(2)“女忘会稽之耻邪?”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意思是:________(3)文中画线句子是对勾践的()描写。A.语言B.心理C.动作D.神态(4)勾践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文言文阅读凿壁偷光①匡(kuàng)街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dāi)③,衡乃穿壁④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注释:①本文选自《西京杂记》,②区街:西汉经学家。③速: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④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1)下列说法只有2项是正确的,分别是()和()。A.读“匡衡勤学而无烛”时可以这样停顿:“匡衡/勤学/而/无烛”。B.匡衡偷邻居家的蜡烛来照着读书。C.这是《西京杂记》中的一个故事。D.匡衡穿过墙壁到邻居家看书。(2)匡衡是一个________的人,我还知道跟他一样的古人是________。3.课外阅读。东施效颦(pín)①西施病心而颦其里②,其里之丑人见而美③之,归④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⑤妻子⑥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注释:①颦:皱眉头。②里:邻里。③美:认为……美。④归:回去。⑤挈:带着。⑥妻子:妻子和儿女。(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①东施效颦________②挈妻子而去之走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3)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人们看到丑人“亦捧心而颦其里”的表现的句子。这种表现说明了什么?(4)东施效颦最大的问题在于: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5)这个故事给人们的启示是()。A.每个人都要有追求美的勇气B.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C.要懂得扬长避短,不能盲目模仿别人4.课外阅读。墨鱼①自蔽②海有虫,拳然③而生者,谓之墨鱼。其腹有墨,游于水,则以墨蔽其身,故捕者往往迹④墨而渔之。噫!彼所自蔽者,乃所以⑤自祸⑥也欤?人有恃⑦智,亦足以鉴。注释:①墨鱼:乌贼。②蔽:隐蔽。③拳然:屈曲成一团的样子。④迹:循着踪迹,即跟踪。⑤所以:……的原因。⑥自祸:给自己带来祸患。⑦恃:凭借,依仗。(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①故捕者往往迹墨而渔之。________________②亦足以鉴。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则以墨蔽其身。(3)为什么说“彼所自蔽者,乃所以自祸也欤”?用自己的话说一说。(4)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是()。A.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B.只有掌握本领,才能保护自己C.遇到危险要保持冷静,不能慌张5.课外阅读。南辕北辙魏王欲攻邯郸。季梁①闻之,中道②而反③,衣焦④不申⑤,头尘不去⑥,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⑦,方⑧北面而持其驾⑨,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注释】①季梁:魏国人。②中道:半路。③反::假字,同“返”,返回。④焦:皱褶。⑤申:通假字,同“伸”,拉直。⑥去:弹下(身上的尘土)。⑦大行(háng):即今太行山,在今河北,山西交界处。⑧方:正在,时间副词。⑨驾:车。(1)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①曰:“吾用多。”②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2)这个人知道走错了方向,仍坚持往北走的理由是:________(3)这则寓言阐述的道理是:________6.阅读课文,完成练习。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这则寓言选自()A.《孟子》B.《韩非子》C.《战国策》D.《论语》(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填序号)________(起因)________(经过)________(结果)A.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B.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C.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3)下列不是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是()A.得到了偶尔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B.对于意外的收获心存侥幸。C.把偶然发生的事当必然来看待。D.幻想不劳而获,结果一无所获。(4)我想对农夫说:________7.阅读课文,完成练习。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揣摩提问者的思维过程:这个人既说他的盾“________”,又说他的矛“________”,那么就要求他“________”,看他怎么回答。(用原文填空)(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A.楚人不想回答这个问题,他忙着卖自己的矛和盾。B.楚人不会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没听明白别人的问题。C.楚人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无法被刺破的盾和什么都刺得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于世界上的。(3)下列对本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上不可能同时存在无坚不摧的矛和牢不可破的盾B.这个楚国人之所以无法自圆其说,是因为他口才不好,说不过其他人C.本文的寓意是办事情要实事求是,前后一致,不能故意夸大事实D.这个故事是成语“自相矛盾”的典故,指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4)下面词语中不能与“自相矛盾”构成反义的是()。A.自圆其说B.漏洞百出C.言行一致D.表里如一(5)本文选自《韩非子·难一》,作者________是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我还知道出自《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8.古文阅读。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①处吾子②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③人炫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④之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⑤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注释】①所以:用来。②处吾子:安顿儿子的地方。③贾人:商人。④学宫:学含。⑤揖让进退: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制(1)解释下列句中下划线的字。①其舍近墓舍:________。②遂居焉居:________。③遂迁居市旁迁:________。④此可以处吾子矣处: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孟子幼时,其舍近,常嬉为墓间之事。②此可以处吾子矣。(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9.阅读理解。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渲矣。(1)这篇短文主要讲________的重要。(2)孟母剪断正在织的布匹,是为了告诫孟子________。(3)“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这句话中,“其母”的“其”指________,“其织”的“其”是指________。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入木三分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②其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日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③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jī)月,书便大进。卫夫人④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⑤,工人削之,入木三分。【注】①旷:王旷,王羲之的父亲。②《笔说》:论书法的书。③幼令:幼年时美好的才华。④卫夫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少时,曾经跟她学习书法。⑤祝版:祭神的木板。(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①七岁善书________②恐不能秘之________③语太常王策曰________(2)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划线的“之”指代的对象。①窃而读之________②今日用之________③工人削之________(3)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一处)十二见前代《笔说》其父枕中窃而读之(4)文中王羲之成功的原因有哪些?(5)“入木三分”已成为一个成语,请你说出它现在的含义。11.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滥竿充数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②请为王吹竽,宣王说③之,廪食④以数百人。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注】①选自《韩非子》。滥:虚妄不实。竽:古代一种竹制簧管乐器。滥竽,常用来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②南郭:复姓。处士:指没做过官的读书人。③说(yuè):同“悦”,高兴。④廪(lǐn)食:这里是供给粮食的意思。(1)联系上下文,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Ⅰ齐宣王使人吹竽________①用;②派;③让Ⅱ请为王吹竽________①请求;②敬辞;③邀约Ⅲ好一一听之________①喜好;②常常(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12.阅读课文《画蛇添足》,回答问题。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1)解释文言句子中划线的词。①其:________②之:________③遂:________④亡:________。(2)说说你对画蛇添足的理解。1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1)这则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故事的起因是________,故事的结局是________。(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3)你能想象出其子见“苗则槁矣”时,是________的心情。(4)用“揠苗助长”造句。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洛阳纸贵复欲赋三都①……遂构思十年,门庭藩②溷③皆著④笔纸,偶得一句,即便疏⑤之。自以所见不博⑥,求为秘书郎⑦。及赋成……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注】①赋三都:写《三都赋》。②藩:篱笆。③溷:厕所。④著:同“着”,放。⑤疏:通“书”,写。⑥博:广泛,渊博。⑦秘书郎:官职名。【附参考译文】(左思)准备写《三都赋》,构思了十年,他在门边、庭院、厕所等地方都放上纸和笔,偶然想出一句,就马上写下来。自认为自己见识不广,要求做秘书郎,以充实自己。《三都赋》写成以后,豪贵之家的人竞相传抄,洛阳因为《三都赋》的流行纸价大涨。(1)借助注释和译文,读明白这则成语典故。(2)从下面提供的问题中,任选一个回答。①你知道这则典故现在怎么用吗?②文中写左思著书具有怎么的精神?1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鹬蚌相争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1)给下面的汉字注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曝喙箝舍(2)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①蚌方出曝:________②不肯相舍:________(3)文中矛盾对立的双方及其表现是________,导致的结果是________。(4)依据本文内容判断下面句子的对错。①“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以上朗读节奏划分正确。②文中鹬和蚌对话的语气有威胁的意味.它们彼此以对方弱点相威胁。③这个寓言是战国时楚国的苏代给楚王讲的一个故事,楚王听了这个故事,打消了攻打赵国的念头。④这个寓言的寓意是:自相残杀的结果是任何一方都不会占到便宜,获利的是第三方。(5)鹬和蚌在那样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1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①欲:________②履:________③度:________④遂:________(2)翻译下面句子。①何不试之以足?②宁信度,无自信也。(3)这是一则________故事,告诫我们做事________。17.对比阅读,完成练习。(一)曲突①徙xǐ②薪xīn客有过③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④。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mò,同“默”)然不应。俄而⑤,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注】①曲突:使烟囱弯。②徙:迁移,移走。③过:拜访。④积薪:堆积的柴草。⑤俄而:不久。(二)有一个人到别人家里做客,看到主人家灶上的烟囱砌得很直,旁边还堆着许多柴苹。客人劝告主人:“你要把那个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草移到远处,不然会失火的!”主人装作没有听见。过了几天,这家果然失火了,街坊邻居一起帮忙,终于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设宴,答谢街坊邻居,唯独没有邀请那位曾经提醒过他的客人。假如这个主人早听了那位客人的建议,他家的房子根本不会失火,也就不必破费请客了。(根据《汉书·霍光传》改写)(1)读文段(一),结合注释,解释成语“曲突徙薪”的意思。(2)下列成语与“曲突徙薪”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亡羊补牢B.防患未然C.未雨绸缪(3)请在文段(一)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句子,并画上横线。(你)要把那个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草移到远处,不然的话,你家将有发生火灾的隐患。(4)主人家“失火”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火“幸而得息”的原因是________。(用文段(一)中的词句回答)(5)读文段(二)中画线的句子,我们从中悟出什么道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要忘记感激给你忠告和帮助的人。B.事发后帮忙救火的人才是恩人,而事前发出警告的人就算不得恩人。C.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D.要接受不听忠告的教训,勇于承认错误。1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竭泽而渔竭①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②无鱼;焚③薮④而田⑤,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注释】①竭:使…干涸。②明年:第二年。③焚:烧毁。④薮(sǒu):指野草。⑤田:通“畋”,打猎。(1)给以下划线字注音。________________竭泽焚薮(2)联系上下文,解释划线字词的意思。①竭泽而渔________②非长术也________(3)成语“竭泽而渔”的比喻意义是________。答案解析部分一、文言文阅读1.【答案】(1)B;C(2)反问;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吗?(3)C(4)勾践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发愤图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考点】文言文阅读【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2)①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也就是明知故问,是反问。②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3)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判断。(4)评价人物精神或品质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故答案为:(1)B;C;(2)反问、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吗?(3)C;(4)勾践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发愤图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的能力。(2)①考查学生对反问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②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3)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精神或品质。【译文】天王赦免越王后,越王勾践返回国土,于是亲身经历痛苦,深深地反思,把苦胆放在座位旁,坐处卧处抬头就看到苦胆,吃饭也尝苦胆,常自语:“你忘了会稽失败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去耕种,他夫人亲自织布,吃饭不放肉,不穿有两种以上文彩的衣服,放下身架礼待贤士,厚待宾客,救济贫穷的人家,慰问死者的家人,与百姓一样劳苦。终于灭掉吴国。2.【答案】(1)A;C(2)好学、爱读书;王冕、李白、孙敬、孙康、车胤、苏秦等【考点】文言文阅读【解析】【分析】解答时参见译文(1)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2)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故答案为:(1)A;C;(2)1、好学、爱读书2、王冕、李白、孙敬、孙康、车胤、苏秦等【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2)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隔壁烛光透不过来,匡衡就在墙壁凿了一个洞引进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3.【答案】(1)仿效。;奔跑(2)邻里的一个丑女人看见了,认为皱着眉头很美。(3)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这种表现说明丑人效颦的样子非常丑。(4)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5)C【考点】文言文阅读【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2)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按要求找到答案。(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故答案为:(1)仿效、奔跑;(2)邻里的一个丑女人看见了,认为皱着眉头很美。(3)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这种表现说明丑人效颦的样子非常丑。(4)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5)C;【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4)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5)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4.【答案】(1)①所以。;捕捉。;②借鉴。(2)(它们)就用墨汁隐蔽自己。(3)因为渔人会发现它们的墨汁,跟踪墨汁就会捕捉到它们。(4)A【考点】文言文阅读【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2)、(3)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故答案为:(1)①所以。捕捉。②借鉴。(2)(它们)就用墨汁隐蔽自己。(3)因为渔人会发现它们的墨汁,跟踪墨汁就会捕捉到它们。(4)A;【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2)、(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5.【答案】(1)①他对我说:“我的路费多。”②我说:“路费虽然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2)他的马跑得快,他的盘缠很足,他的车夫技术好(3)做事不能背道而驰,要切合实际情况。如果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会离目标越来越远【考点】文言文阅读【解析】【分析】(1)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故答案为:(1)①他对我说:“我的路费多。”②我说:“路费虽然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2)他的马跑得快,他的盘缠很足,他的车夫技术好(3)做事不能背道而驰,要切合实际情况。如果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会离目标越来越远【点评】(1)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2)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参考译文】魏王准备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来,来不及舒展衣服皱折,顾不得洗头上的尘土,就忙着去谒见魏王,说:“最近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我最后说:‘这几样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楚国越远!’如今大王的每一个行动都想建立霸业,每一个行动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倚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距离大王的事业无疑是越来越远。6.【答案】(1)B(2)B;C;A(3)A(4)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要心存侥幸,幻想不劳而获。【考点】文言文阅读【解析】【分析】(1)考查文化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2)起因,为何发生这件事。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结果是交代好结局。此题较容易,带着问题细读短文再结合选项找到答案。(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4)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能结合文意或生活实际谈看法,言之有理,没有语病。故答案为:(1)B(2)BCA(3)A(4)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要心存侥幸,幻想不劳而获。【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2)此题主要考查对记叙文要素的把握能力。(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7.【答案】(1)物莫能陷也;于物无不陷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2)C(3)B(4)B(5)韩非;示例:老马识途;郑人买履;滥竽充数【考点】文言文阅读【解析】【分析】(1)这是用原文填空,解答本题,需要理解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从文中找答案即可。(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4)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再从选项中找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A:自圆其说:指说话的人能使自己的论点或谎话没有漏洞。B:漏洞百出:有很多漏洞。形容文章、说话或办事,破绽很多。C: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D:表里如一:表面和内心像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5)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故答案为:(1)物莫能陷也、于物无不陷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2)C(3)B(4)B(5)1、韩非2、示例:老马识途3、郑人买履4、滥竽充数【点评】(1)这道题是按原文填空,一定要理解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4)(5)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8.【答案】(1)住处;居住;搬迁;安顿。(2)孟子小的时候,他的住处靠近墓地,孟子常常玩耍做些丧葬之类的事。这里可以用来安顿我儿子了。(3)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考点】文言文阅读【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2)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故答案为:(1)住处、居住、搬迁、安顿。(2)孟子小的时候,他的住处靠近墓地,孟子常常玩耍做些丧葬之类的事。这里可以用来安顿我儿子了。(3)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9.【答案】(1)熟读成诵。(2)只有达到熟练,才不会像裂织一样前功尽弃。(3)孟子;孟母【考点】文言文阅读【解析】【分析】(1)这篇短文主要讲(熟读成诵)的重要性。方法父母教育孩子要用适当的方式,言传身教,事半功倍。(2)这道题是对课文主题的考查。分析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要联系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了布,以这件事作为警告。从那件事以后,孟子不再因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启发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不能半途而废,学习必须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不应当因环境嘈杂而分散注意力。故事也同时告诉我们:作为小辈要善于理解长辈的教导,因为长辈总是为我们好。(3)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故答案为:(1)熟读成诵。(2)只有达到熟练,才不会像裂织一样前功尽弃。(3)孟子、孟母【点评】(1)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2)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10.【答案】(1)擅长;恐怕,担心;告诉,对……说(2)指《笔说》;指《笔说》;指王羲之写字的祝版(3)十二见前代《笔说》其父枕中/窃而读之(4)他天资聪颖、洗好书法、自己认真努力,同时长辈教导有方。(5)用来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用来形容议论、见解深刻。【考点】文言文阅读【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2)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3)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节奏。(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5)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故答案为:(1)①擅长。②恐怕,担心。③告诉,对……说。(2)①指《笔说》。②指《笔说》。③指王羲之写字的祝版。(3)十二见前代《笔说》其父枕中/窃而读之(4)他天资聪颖、洗好书法、自己认真努力,同时长辈教导有方。(5)用来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用来形容议论、见解深刻。【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2)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正确理解字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3)此题考查文言文停顿的能力。平时注意多读多练,养成熟练地语感。(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5)此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11.【答案】(1)③;①;①(2)齐宣王去世了,齐滑王即位,他喜欢让人一个一个演奏给他听,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3)弄虚作假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的,终究会露出马脚【考点】文言文阅读【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结合语句,正确理解词义。(2)文言句子,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准确理解关键字词,翻译后疏通语句。(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故答案为:(1)Ⅰ③;Ⅱ①;Ⅲ①(2)齐宣王去世了,齐滑王即位,他喜欢让人一个一个演奏给他听,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3)弄虚作假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的,终究会露出马脚【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12.【答案】(1)他;它;于是;失掉(2)讽刺那些不顾客观实际,自以为是,弄巧成拙的人。【考点】文言文阅读【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故答案为:(1)他、它、于是、失掉(2)讽刺那些不顾客观实际,自以为是,弄巧成拙的人。【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2)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13.【答案】(1)宋人;禾苗长得慢,他着急;禾苗枯死了(2)不论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要稳扎稳打才能一步一步接近目标(3)伤心、生气、惊讶(4)你一下子给花施这么多肥,小心揠苗助长,适得其反。【考点】文言文阅读【解析】【分析】(1)考查记叙文的要素。此题较容易,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就能找到答案。这则故事的主人公是宋人。故事的起因,为何发生这件事:禾苗长得慢,他着。交代结局:禾苗枯死了。(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3)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4)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故答案为:(1)宋人;禾苗长得慢,他着急;禾苗枯死了。(2)不论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要稳扎稳打才能一步一步接近目标。(3)伤心、生气、惊讶(4)你一下子给花施这么多肥,小心揠苗助长,适得其反。【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对记叙文要素的把握能力。(2)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4)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意正确,说完整的话。14.【答案】(1)“洛阳纸贵”现在用来赞美著作或文学作品广泛流传或很有影响,风行一时。(2)②勤于积累,勤于动笔,勤奋好学。【考点】文言文阅读【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2)①“洛阳纸贵”洛阳纸贵并不是字面理解的意思,而是说当时左思的三都赋写成以后,由于文章写的好,人们争相抄写,所以连纸都涨价了,其实也就是说好文章太受人喜爱,比喻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②评价人物品质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故答案为:(1)比喻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现在用来赞美著作或文学作品广泛流传或很有影响,风行一时。(2)①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②勤于积累,勤于动笔,勤奋好学。【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2)①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②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品质。15.【答案】(1)pù;huì;qián;shě(2)正;它们俩谁也不肯放开谁(3)鹬蚌,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4)①错误;②正确;③错误;④正确(5)应该彼此退让,不应僵持不下。这样它们才能活下去。【考点】文言文阅读【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2)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①错误,改为:“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③错误,这个寓言是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讲的一个故事,楚王听了这个故事,打消了攻打赵国的念头。(5)谈自己的看法,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故答案为:(1)pù、huì、qián、shě(2)②正②、它们俩谁也不肯放开谁(3)鹬蚌,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4)①错误;②正确;③错误;④正确(5)应该彼此退让,不应僵持不下。这样它们才能活下去。【点评】(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5)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16.【答案】(1)想;鞋子;量;于是(2)①你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购销合同包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
- 购销合同的简易格式范例
- 资金安全保证书
- 走进重庆的地理世界
- 车辆购置贷款合同
- 软件技术提升合同
- 达标无忧放心选购
- 进度目标合同协议
- 酒店宴会厅音响设备升级招标文件
- 酒店预订平台合作协议
- 七步洗手法-课件
- 精装修验房最全表格
- 4.2.1指数函数的概念 课件(共21张PPT)
- 2023年基层卫生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试题及答案全科医疗组
- 爬虫高级忘仙python课件pyspider
- 2023年江苏太仓市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新版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
- 前厅服务与管理电子课件 项目四 任务五 受理宾客退房
- 2023年巡查财务工作心得体会(3篇)
- 2023年春季高考机电专业知识高考题整理版
- 2023年同等学力英语真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