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知识导图】必备知识·自主学习立起地跨
三洲的大帝国。知识点一
阿拉伯帝国1.伊斯兰教的创立与阿拉伯人的扩张伊斯兰教的创立: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_伊斯_兰教。阿拉伯半岛的统一: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在那里建立政权,势力范围逐渐扩大。到他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
统一
。(3)阿拉伯人的扩张: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到8世纪中期建亚非_欧[图示解史]阿拉伯帝国的发展2.阿拉伯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政治①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
政治
、军事和宗教大权②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其中以掌管
财政
和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经济①生产:帝国经济繁荣,手工业和
商业
得到很大发展②贸易: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东亚、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陆上和
海_上贸易_③城市:帝国境内有很多城市,都城
巴_格达
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①文化吸收与融合: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融合
东西方_文化,文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化②文化交流与传播: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
造纸术
、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学思之窗(教材P23)结合上面的地图和材料,说说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提示:(1)阿拉伯帝国地跨亚非欧三洲,地理位置凸显其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桥梁作用。(2)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中国、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区域内推动商品交流和贸易往来。(3)阿拉伯商人凭借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披术,开辟和疏通了连通三洲的陆上和海上商路,便利了广大区域的广泛交流。[深化拓展]
阿拉伯文化的突出特点先进性:在数学、天文学、化学和医学等科学技术方面,帝国时代的阿拉伯人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包容性、多民族性和融合创新精神: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的形成促进了伊斯兰文化的传播,也推动了帝国范围内各个不同地区文化的融合。它是在吸收、消化原埃及、两河流域、波斯帝国和希腊罗马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既有鲜明的特点,又有很强的包容性。知识点二
奥斯曼帝国的兴起1.过程征服
和东南欧部分地区。(4)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
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13世纪:信奉_伊斯_兰教
的奥斯曼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逐步征服小亚细亚。14世纪中期:奥斯曼土耳其人跨过今黑海海峡向欧洲进军,逐渐巴尔干(3)1453年:奥斯曼人攻占
君士坦丁_堡
,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定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西亚[图示解史]2.概况政治①最高统治者
苏_丹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②在帝国中,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
工_商业者_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经济①15~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首都
伊斯坦布_尔_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②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
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特别提醒]奥斯曼帝国控制了连接欧亚的商路并征收重税,使得进入欧洲的东方商品价格高涨,促使西方国家开始寻找通往东方的新的道路,最终促使新航路开辟,加速了西欧社会转变的进程。知识点三
南亚与东亚的国家1.中古时期的印度(1)笈多帝国①建立:4世纪初,笈多帝国经过多年征战,几乎征服了
北_印度
。②概况政治帝国政局稳定,国王直接控制的地区主要为
恒河中下_游,其余大部分地区仍保留原来的藩王,政令不够统一宗教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
印度教
得到统治阶级支持,以后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2)德里苏丹国①建立:11世纪,
突厥_人
入侵印度。13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②概况: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
总督
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概念阐释]
哈里发和苏丹哈里发是伊斯兰教的领袖,被认为是安拉在大地上的代理人,同时
也作为伊斯兰教阿拉伯政权元首的称呼,因此在政教合一的国家是宗
教领袖兼国家元首的称呼。苏丹最早是地方行政首脑和军队的指挥官,在伊斯兰教世界分裂后,地方政治势力纷纷自立为王,遂成为军政宗
教兼有的首脑名称。2.中古时期的日本
(1)“大化改新”背景①国际:秦汉之际中国移民把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魏晋南北朝以来中国文化持续传入日本②国内:6~7世纪,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_孝德天_皇继位标志646年,孝德天皇颁布_改新诏_书,开始改革意义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_中央集权_国家[图示解史]日本中央官制日本中央官制明显深受唐代三省六部制的影响。(2)幕府统治背景①经济基础:随着新土地的开垦,贵族、佛寺和神社广占土地,形成
庄园
②社会结构:贵族及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
武_士
,武士集团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建立12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自己的军事
机构——幕府,并从朝廷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日本进入_幕府政治_时期②将军与武士:结成主从关系,武士成为将军的
;①天皇与将军: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由以
将军
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家_臣体制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并承担纳贡和兵役等义务③锁国体制: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面对世界变局,意图以
锁_国
加强统治,抵御外来影响[概念阐释]
武士道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
家,而是幕府将军,将军与武士结成主从关系,武士成为将军的家臣。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对将军效忠,并承担纳贡和兵役等义
务。3.中古时期的朝鲜新罗统一朝鲜半岛7世纪末,
新罗
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高丽王朝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_丽王朝_。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将地方划分为十道,推行土地国有,引入_科举_考试选拔官员,中国的儒家经典和辞章之学广为传播朝鲜王朝①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
朝_鲜②16世纪末,
日本
丰臣秀吉派20万大军侵略朝鲜。朝鲜请求中国支援,明朝派军队赴朝鲜作战。经过7年的艰苦战斗,_中_朝军民
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情境思考]
高丽和日本政治制度的特点高丽王朝统一后,为巩固其政治统治,参照中国的唐朝实行封建君主的集权制度,中央政府设三省六部、御史台(司法、监察)、翰林院(掌管机要文书)和中枢院(负责军事),地方划分为十道,设节度使。……7世纪初,日本孝德天皇进行改新,仿效唐朝体制改革官制,建立君主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设国、郡、里。废除贵族世袭制,各级官吏由国家任免。——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高丽和日本政治制度的特点及依据。提示:特点:效仿唐朝,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国家。依据:高丽王朝参照中国的唐朝实行封建君主的集权制度,中央政府设三省六部、御史台等机构,地方划分为十道,设节度使;日本仿效唐朝体制改革官制,建立君主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废除贵族世袭制,各级官吏由国家任免。关键能力·课堂探究探究点一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史料一史料一中图1是“‘智慧宫’中的翻译者”,反映的是阿拉伯帝国对科技文化的重视;图2是阿拉伯数字,反映的是阿拉伯帝国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史料二阿拉伯人被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中国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火药武器等都是经阿拉伯人的手传入欧洲;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也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再如阿拉伯数字是由古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人学会以后,加以改造,并于12世纪传入欧洲,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张曦《中世纪阿拉伯国家经济文化的繁荣》史料二反映了阿拉伯人传播中国四大发明、印度文化,融合东西方文化,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人在文化上的贡献。提示:贡献:阿拉伯人通过设立“智慧宫”吸引了大量人才;这些人才保存并传播东西方的古代文化(如阿拉伯数字);促使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吸收其他文化,在促进东西方文化大融合等方面均发挥了重大作用。(2)根据史料二,概括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贡献。提示:贡献:阿拉伯人是东西文明交流的使者,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作出了重要贡献。论从史出——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保存并传播了古代文化。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动乱中,许多希腊、罗马古典作品通过拜占庭流传到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学者把许多古代作品译成阿拉伯文。西欧人后来是通过阿拉伯文译本才又重新认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成就的。阿拉伯人足迹遍及亚、欧、非三大洲,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他们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科学成就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东方。阿拉伯人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深化拓展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
(1)古典文化为其繁荣奠定基础(2)统治者大力支持文化事业发展
(3)民间文化与教育事业的兴旺发达
(4)百年翻译运动的大力推动(5)经济和城市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探究点二
日本的大化改新史料
废除皇室和贵族的私有土地和部民(部曲),收归国家,是为公地、公民。对大夫以上高官贵族赐予食封。改革统治机构,建立京师和地方行政机构(国、郡、里),设置关塞、防人(戍边军)及驿站,各置职官。造户籍、计账(赋税簿账),施行班田收授法,凡田长30步,广20步为1段,10段为1町。改革租税制度,施行租庸调新税法。——据《改新诏书》史料分别从日本大化改新中政治上的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的土地赋税政策入手,强调改革推动了日本的社会转型。(1)根据史料,概括日本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提示:内容:废除贵族世袭制,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实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法。(2)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次改革对日本产生的最重大的影响。提示:影响:促进了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论从史出——唐文化影响下的大化改新政治制度:建立起以唐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的中央与地方行政体系,模仿建立天皇制政体,制定国名和纪年。经济制度:建立起以唐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为蓝本的田制和税制。(3)军事制度:建立起以唐府兵制为蓝本的防人制。法律制度:建立起以唐律为蓝本的律令体系。生活习俗:广泛地吸收和仿效唐朝的礼仪、服饰等以至影响到日本的某些民族风俗的形成,除此之外,诸如围棋、相扑、汉方医学、茶道、日本佛教艺术的黄金时代等等,无不从各个侧面展示着日本文化在“大化改新”至平安时代全盘唐化的倾向。深化拓展“大化改新”成功的原因与评价
(1)取得成功的原因①改革适应了社会需要,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②积极引进了中国先进文化,并加以继承与创新。③改革派建立新政权,推行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2)评价①积极方面:它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即封建制生产关系;它为日本历史开创了不发动大规模流血事件而进行社会改革的先例;它维护了日本主权,防止了社会的分裂;它使日本从东亚的后发展国家,迅速成为东亚强国。②局限性:“大化改新”未从根本上彻底摧毁氏姓贵族势力,仍然让他们参与国家的决策,这就使得国家统治仍然存在隐患。学业达标·分层集训规范解题[例]
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其中“汉化”是指(
)A.“大化改新”奴隶制民主政治是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B.奴隶制民主政治故B项排除。C.《汉谟拉比法典》典,故C项排除。《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法D.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的制度,故D项排除。答案:A审题干:本题的限定语是“汉化”,要求回答指的是哪一事件。
验结论:大化改新是日本模仿唐代制度进行的改革,符合“汉化”这一限定语,故A项正确。随堂检测1.7世纪初的阿拉伯半岛,多部落并存,相互混战。先知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他以“安拉是唯一的真神”为口号,提出“禁止高利贷”“施舍济贫”“和平安宁”等主张。据此可知,伊斯兰教的创立(
)B.宣扬了民本主义的理念
D.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愿望A.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要求
C.减轻了阿拉伯人的苦难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在战乱的背景下,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提出“禁止高利贷”“施舍济贫”“和平安宁”等主张,这表达了民众对和平、安定的美好生活的渴望,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要求,故选A;伊斯兰教的创立反映了民众对和平安宁生活的诉求,不能体现以民为本理念,故排除B;伊斯兰教的创立为人们提供了精神寄托,并不能真正减轻人们的苦难,故排除C;伊斯兰教的创立反映了民众的诉求,而不是统治阶级的愿望,故排除D。2.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这说明(
A.奥斯曼帝国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B.奥斯曼帝国的政策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奥斯曼帝国注重对人的思想控制D.苏丹是土地的最高所有者,不利于社会的发展答案:A解析:最高统治者苏丹掌握国家和军队,拥有全国土地,同时也是宗教领袖,说明奥斯曼帝国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奥斯曼帝国的政策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项错误;奥斯曼帝国注重“对人的思想控制”与材料主旨不符,C项错误;苏丹是土地的最高所有者“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3.古代的印度是佛教的诞生地,公元前3世纪时佛教被定为国教,但)在13世纪后相当长时间里伊斯兰教也是印度的国教。这是因为(
A.笈多帝国征服了北印度B.突厥人建立德里苏丹国家
C.婆罗门教演变为印度教
D.穆斯林成为印度主要人口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1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故选B;笈多帝国征服了北印度,以印度教为主要宗教,排除A;材料问的是伊斯兰教也是印度的国教的原因,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穆斯林信仰伊斯兰教,突厥人入侵印度,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并非印度的主要人口是穆斯林,排除D。4.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对这一改革解读正确的是(
)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B.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C.提高了世袭贵族的地位D.直接推翻了幕府统治答案:B解析:日本的大化改新是中古时期日本统治者以学习和模仿隋唐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故B项正确;大化改新强化了天皇的权力,削弱了世袭贵族的势力,故A、C两项错误;大化改新开始于7世纪中期,幕府统治建立于12世纪末,故D
项错误。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通过一百多年的征服,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结束了这些地区长期的混乱局面,促进了工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为商品生产和商旅往来提供了条件。这个帝国不仅控制了东西方的主要商道,取得了在东西方贸易中的决定性优势,而且以它强大的中央集权统治保证了国内外贸易活动的正常进行。阿拉伯帝国是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认为商业是真主喜爱的事业。帝国政府把商业看作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大力保护商业活动,统一货币。——戴小江《阿拉伯帝国商业繁荣的原因》材料二
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9世纪初兴起的“百年翻译运动”是翻译史上的伟大工程,大批阿拉伯的研究者翻译、注释了古希腊、印度和罗马的著作,使人类古典文明的辉煌成果得以继承。这些翻译著作还引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阿拉伯人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文学、地理学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阿拉伯人把古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天文、医学知识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中国等东方国家,这对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哈力木杜山艾力《浅析阿拉伯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对世界文化的贡献》(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帝国商业繁荣的原因。答案:原因:帝国实行中央集权统治,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庆市大学城高中英语 Unit 5 Enjoying food Reading教学设计 重庆大学版必修2
- 2025年度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试题及答案(电工作业)
- 2025年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共三套)
- 湘艺版一年级下册第八课(演奏)少年队鼓号曲教学设计
- 关于我校专业群建设规划的分析报告-徐州教育信息网
-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7单元综合训练
- 2025年劳动合同续签年限规定
- 店铺转让合同书范例
- 事业单位员工合同暂停履行申请书
- 物资设备管理试题及答案
- 车间生产追溯管理制度
- 2025年4月12日衢州事业单位及市直遴选(选调)笔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CFA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全真模拟试题与解析
- 非上市公司的期权激励方案两篇
- 物理跨学科实践:制作微型密度计+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 第8课《集字练习》课件-【知识精研】六年级上册书法北师大版
- 2024四川泸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04S519小型排水构筑物(含隔油池)图集
- 北京市海淀区2024年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
- 成品出货检验报告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