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博物馆藏明代估山款识看景天作品的真伪
景泰法是指用“明朝景泰年制”或“景泰年制”法雕刻的珐琅器。这类器物因刻有款识,一向被看做是明代景泰年间所造的,是明代掐丝珐琅的代表作品。如果确是这样,那么它的“真相”不是早已大白了吗!难道还有什么疑问吗?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有一个由不了解到了解,由现象到本质的逐步深入的过程。对景泰款掐丝珐琅的认识也不例外,确实经历了一段由排除假象到辨认真相,由表面现象的歪曲反映到正确地认识其本质的过程。本文试图客观地从故宫博物院所藏景泰款掐丝珐琅器的款识、金工、成型、仿制等四个方面,指明疑点,纠正过去被歪曲、被误解了的“真相”,以利于对我国古代掐丝珐琅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一、风格面貌缺乏统一性景泰款识是过去人们鉴定景泰掐丝珐琅的至关重要的依据。这里先从款识谈起。景泰款识的形式多样,有些疑问也是从款识开始的。它的主要表现是布局、书体、雕錾手法的繁杂混乱所造成的在风格面貌上缺乏统一性和一致性。如字数有四字、六字之分,款识有阴阳之别,书体有楷有篆,框栏有方有圆,字的排列有横有竖,作工有铸有刻。至于景泰款识的部位大多虽在底部,但也有在足部或腰部的。如果强调每一件款识之特点的话,可以说这批掐丝珐琅款识件件都有殊异。这种现象在其它大宗工艺品类上是不见先例的。为了有利于辨识景泰款识的真伪,现按四字款、六字款两类,结合阴阳、书体、栏行等条件介绍如下:[1]“景泰年制”。以先阳文和后阴文为序一.杨氏四字法可分为三种类型:规范书法、模仿书法和书写(一)阳圈阳文款1.起凸款:减地,款识起凸,高于底面,无栏,直排二行(拓片①)。2.印子款:阳文,楷书,款似图章,俗名“印子款”。与起凸款不同处在于款与铜胎地子平齐。直排二行。这种款识最多(拓片②1—6)。3.阳栏印子款:作法同2,款周加阳线方框,直排二行,款字制成后嵌入器底(拓片③)。4.阴阳栏印子款:直排二行,款周刻极细或较粗的一道阳线方栏,外栏是稍粗或稍细的阴线方栏(拓片④1—2)。5.阳圈阳文款:款外加较宽的阳圈,款字竖横交错排列,读法先上下后左右,形式似铜钱,只是中心无孔。制成后嵌入器底(拓片⑤)。6.隐起双龙环抱印子款:款识作法同2,款周錾隐起双龙作环抱状(拓片⑥)。7.隐起云地双螭环抱印子款:做卷云密布双螭穿行状,印子款居其中(拓片⑦)。(二)四个字模仿宋代的风格:宋体的书写方法与宋代常见的书法拼写一致。这幅画是坚硬的,与清代雍正和乾隆的铜瓷书法风格相似8.仿宋体印子款:款字作法排列同2,有的边框四角抹圆(拓片⑧)。9.双阳栏仿宋体印子款:款外双栏系内细外粗的阳线方栏(拓片⑨)。(三)领导下的书写款10.阳文篆书印子款:直排二行,减地极浅(拓片⑩)。11.阴文直行楷书款(拓片(11))。12.阴文直二行楷书款:一般是直排二行,行二字,也有前一行三字,后一行一字者(拓片(12)1一2)。13.单阴线栏、阴刻直二行楷书款:在阴文款周边錾细阴线栏一道(拓片(13))。14.双阴线栏、阴文直二行楷书款:在款周錾较细的二道阴线方栏(拓片(14))。15.双阴线栏、双钩直二行楷书款:以线刻款字轮廓,呈双钩状,做直排二行布局,外錾两道阴线栏(拓片(15))。16.阳圈阴刻双龙环抱、阴线双栏双钩直二行楷书款:款栏作法基本同15,在其周围阴线刻双龙戏珠状,外框刻细线圆圈(拓片(16))。[2]“明朝景泰年会”。只有一种标准的风格,这种风格类似于四体的风格,并按照阳文和银文的顺序进行介绍一.阳文+片,内五位页2017.六字印子款:直排三行,作法同2。这种款式也较多(拓片(17)1—2)。18.阴阳栏、六字印子款:楷体肥、重捺撤,内宽阳栏,外细阴栏(拓片(18))。19.长方阳栏、阳文楷书款:直排二行,行三字,细阳线方栏。制成后嵌入底中部(拓片(19))。20.阴阳方栏、阳文楷书款:直排二行,行三字。内阳线方栏,外栏系阴线,起着款识与器底隔离的作用(拓片(20))。21.委角单栏、阳文楷书款:直排三行,行二字。阳文方栏四角内曲呈委角单栏。制成后嵌入底中部(拓片(21))。22.隐起双龙环抱印子款,款识直排三行,行二字,无栏,即印子款。上下雕隐起龙各一,作二龙环抱状(拓片(22))。23.隐起双龙环抱方栏、阳文楷书款:直排三行,行二字。阳线方栏,左右各雕隐起龙环抱款识(拓片(23))。二.表现在一、三朝的款识形式24.阴刻直行楷书款:六字直排一行,无栏,阴文笔道较细(拓片(24))。25.阴刻直二行楷书款:直排二行,行三字,嵌入底内(拓片(25))。26.阴刻直三行楷书款:直排三行,行二字,无栏,阴刻笔道极细(拓片(26))。27.阴刻横排楷书款:六字横排无栏,多数作平行横排,有的随器形作弧形排列(拓片(27)1-3)。28.阴线栏横排楷书款:六字横排款,外镌阴线扁方栏(拓片(28))。29.双阴线圈阴刻楷书款:直排三行,外镌双阴线圈(拓片(29))。30.双钩横排楷书款:双钩横排一行,无栏(拓片(30))。31.单阴线栏阴刻夔龙抱双钩楷书款:双钩直行、双阴线栏,两边鎸夔龙,外刻阴线栏(拓片(31))。32.双阴线栏阴刻双龙抱双钩楷书款:双钩,直二行,行三字。无栏,上刻火珠,下刻江崖海水,左右刻行龙,四周刻双阴线栏(拓片(32))。以上三十二种款识形式,足以反映景泰款识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这在现存各类文物款识中是罕见的。以故宫所藏明代宣德、嘉靖、万历三个时期的掐丝珐琅为例,做一比较,更能说明这个问题。如宣德款掐丝珐琅的款识共有七种形式,属“宣德年制”四字款的有:1.铸阳文双圈直二行楷书款(拓片(33));2.双钩直行楷书款(拓片(34));3.双钩横排楷书款(拓片(35))。属“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的有:4.直三行楷书印子款(拓片(36));5.阴刻单阴圈直二行楷书款(拓片(37));6.阴刻直行楷书款(拓片(38));7.双钩直行楷书款(拓片⑩)。嘉靖款掐丝珐琅仅见一例,系阴文直二行“大明嘉靖年制”楷书六字款(拓片(40))。万历时期掐丝珐琅有三种款识形式:1.掐丝双钩填红色珐琅直二行六字楷书款(图一),2.双钩横排六字楷书款(拓片(41)),3.双钩直排六字楷书款(拓片(42))。宣德、嘉靖、万历三朝掐丝珐琅的款识合在一起不过十一种,相当于景泰款识的三分之一强。从上述简单的对比来看,为什么在位只有八年的代宗朱祁钰,款识形式有三十二种之多,而在位比他长的宣宗朱瞻基、世宗朱厚熄、神宗朱翊钧等三朝的款识形式却又少得可怜。如在位十年的朱瞻基(宣德)比朱祁钰(景泰)在位时间还多二年,而款识形式只有七种,朱厚熄(嘉靖)在位四十五年,现仅存掐丝珐琅款识一种,两者相比悬殊太大了。朱翊钧(万历)在位四十八年,时间很长,但其款识形式只有三种,两者相比也很悬殊。这里暂且不提朱祁钰做皇帝时的社会背景、皇权斗争和工艺水平等条件,仅以在位时间长短与款识形式多寡进行比较,便可了解上述现象是极不正常的,是难以理解的。再从景泰款三十二种形式本身比较,各种形式的数目多少也有所不同,有的形式多达二十余件,也有的形式只有一件。以数量最多的阳文印子款来说,又可分为若干种,小型四字印子款与六字大型印子款比较,在阳文书法凿刻技术的优劣上悬殊很大。阴刻楷书体,强调起落笔与阳文款不同,仿宋体之间亦有优劣之分,至于篆书款在结体上确乎荒唐离奇。而这种现象都出于景泰朝的短短八年之间,也是异乎寻常的。这与确凿无疑的嘉靖年制款识相比,更可以看出其中的漏洞和破绽。从上面的比较可以了解,这批景泰款识确实疑点很多,问题很大,值得深思。这种现象是否符合当时历史情况和技术条件,暂且不谈。仅从款识本身进行研究,这三十二种形式中,哪些是当时镌刻?哪些是后倣?如果对明代款识确有一定研究,并掌握了足资比较的材料的话,是可以从款识本身得出答案的。但是,目前故宫博物院只收藏一件景泰款镀金铜造象,这是掐丝珐琅之外的唯一的一件景泰款(拓片(43))。至于永乐、宣德、正德、嘉靖、万历、崇祯的款识在其它工艺品以及铜造象上尚有一定数量可供鉴别。明代掐丝珐琅款识已如前述,目前只知道宣德、景泰、嘉靖、万历四朝的款识,而青铜工艺则有永乐、宣德、景泰、成化、弘治、正德、嘉靖、万历、崇祯等九朝款识。永、宣款识书体庄重隽秀,具有馆阁体的风貌。而相隔十几年的景泰款应当是什么模样呢?按照常理应与永、宣款识的馆阁体风貌不致相差太大。以此设想,衡量大批景泰印子款中较精者,似乎有一线希望。它与宣德炉上的印子款相似,可能是两者先后继承关系的反映。但仔细察看又想到另外一种可能,似乎是后人按照宣德炉款形式,把它挪移到掐丝珐琅上去的,结果是不够自然得体。据目前所知,由于历史原因,宣德炉及其款识也是靠不住的。尽管如此,在宣德炉底上铸錾印子款比较合理,那么在掐丝珐琅器底用阳文款就不甚合理。因为宣德炉是用翻砂成型,器款本是一次铸成,而掐丝珐琅胎骨除了个别的是铸胎之外,通常是用铜片锤打并焊接而成,所以胎骨较薄,不宜施用印子款的。可是这批用印子款的器底都比较厚重,而器身则一般较薄,这显然是为了铸錾印子款而有意加厚的。这种款识当然也就成了问题。再从永、宣时期小型铸造镀金铜佛来看,其款识均系阴文、与永乐时期剔红针刻款、宣德时期刀刻阴文款的韵致接近,而同期铜铃杵款与器身同时铸成,而用阳文款是不足为奇的。这说明永、宣时期铸胎款识,因器物不同有阳文亦有阴文,阴阳款识同时并存,唯独不见金属锤胎上錾阳文款者,这应该是胎骨与款识关系的一种常规现象,反之就要注意,切勿轻信。以此类推,景泰款掐丝珐琅上的阴阳文并存的现象,值得怀疑。可否这样估计:景泰印子款可能是后人移植自后世贋作的宣德炉印子款形式。至于其它各型阳文款,制成后嵌入器底者,毫无疑问是伪款。景泰阴文款识有的强调用笔起落捺撇较重,有的用笔细劲刚直,都与永、宣馆阁体阴文款有距离,而且这些景泰阴文款后刻在器物上又极为方便易行,所以鉴定其真伪是十分棘手的。又如双钩款识,永乐时期在铜钹上已经出现,宣德时期在掐丝珐琅上有所应用,万历时期掐丝珐琅仍然沿用,有掐丝双钩和阴刻双钩两种。那么,介乎其间而又偏早的景泰亦用双钩款,本是合情合理的。然而现存景泰双钩款是真是假或有真有假是不能用推理来判断的,需要结合其它条件进行研究,才能做出合乎实际的结论。当然,双龙、双螭或双夔环抱式款识的鉴定比较容易,从龙、螭、夔的形态来判断就能一目了然,都是清代的,从而证明款识绝不会是明代的。篆书体景泰款仅有两例,出自一人手笔,似篆非篆短笔缺画,不伦不类,也绝非明人之作。至于仿宋体景泰款也是使人难以置信的,永、宣至嘉、万朝均不见仿宋体款,唯独景泰款中出现仿宋体,岂非咄咄怪事!从现存款识资料可知清代康、乾时期画珐琅和乾隆时期掐丝珐琅均有仿宋体,而景泰仿宋款与康乾仿宋体款之间的联系也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靠的。这里还需要讲明的是款识本有内廷与民间的区别,如内廷制造的金属工艺款识精美,而民间制造的金属工艺款识潦草。如前述景泰款镀金铜佛系民间铸造,款识潦草不工。若以民间款识为准,阴刻景泰款必将全部被否定。所以内廷收藏的掐丝珐琅景泰款识中书体不精、雕镌不佳者,可以认为是伪款而加以排除的。通过对明清两代内廷所鎸款识的研究和比较,可以初步剔除景泰款中的印子款,双龙、双螭、双夔环抱款,篆书款,仿宋款和阴文不精者,剩下的值得继续校核的就是前面说过的一批棘手的阴款。对这些款识进行认真考证,找出真正的景泰款是不无希望的。话说到这里,应当转一下,上面这种以款论款、以款证款的作法,仍不超乎间接的资证和有条件的推论,不仅经不起校证,也不能彻底解决对景泰款识的质疑,中心问题是我们今天拿不出直接而有力的证据可供比较。众所周知,在大量的陶瓷遗存中,至今没有发现景泰款,其它各类文物中景泰款也是极少的。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九十余万件文物之中,刻有景泰款的只有上面提到的那件镀金铜造象和景泰款掐丝珐琅。就全国来说,真正的景泰款也是不会多的,今后能否找到有力物证,仍然没有把握。鉴于这种情况,依靠款识本身的研究来确定这批景泰款的真伪是有因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为了解决景泰款的真伪,从款识的复杂性、多样性中提出质疑是必要的、合理的,又经过比较和分析已经缩小了质疑的范围,但尚未能彻底解决问题。因此还需要从款识的考证进入金工装饰的考察和成型技术的研究。二、金工装饰、装饰与器体这批景泰款掐丝珐琅在金工装饰上也是独出心裁、别具一格的。大部分器物的口、耳、脊等部镀金装饰富丽堂皇,具有浓厚的皇家所特有的富贵气,使得这批本来已够绚丽多采的掐丝珐琅显得更加灿烂夺目。景泰款掐丝珐琅的镀金铜工艺装饰风格,与明代宣德、嘉靖、万历时期掐丝珐琅的镀金铜工艺有着明显的不同,在古代掐丝珐琅中也是独树一帜的。这一现象曾经蒙蔽和欺骗了人们的视听,我们也不例外,曾坚信不疑,从未做过认真的思考。现在必须抓住这一环节,进行观察对比,揭开这种光辉耀目的现象所掩饰着的实质问题,以有助于辨别款识真伪的研究。这批掐丝珐琅的金工,除了掐丝本身的镀金之外,多集中于口、耳、底三个部位。最简单的只有口底两处饰以镀金附件,复杂的还有颈、肩、足等处安装铜镀金饰件。饰件使用立体、浮雕、阴刻三种作工。立体的金工装饰多用于耳足部。精美的立体铜镀金装饰上有禽兽或人物等形象。有的器物在肩部附加禽兽类铜镀金装饰。浮雕用于颈肩部位,大多是凿雕环形或各种兽面衔环耳。线刻用于口、足部,纹式有回文、万字不到头、卷草或缠枝花。光素镀金的多用于膛部或口底部。复杂的镀金铜装饰莫过于缠枝莲大尊了(图版七)。口、颈、底、足均有不同作工的镀金铜饰件,立体的有夔凤耳、翼、兽足,隐起的有肩部的衔环耳,阴刻用于立体、隐起铜雕上的细部花纹。最简单的金工是仅仅加套口底。光素的有缠枝莲梅瓶,口部套卷口内膛,底部也是做卧足,其中心内凹,边缘上卷,亦呈灯心草边。加阴刻的有缠枝莲觚,其套口连内膛施阴刻宝相花,口沿阴刻回纹。还有配盖的器物,如熏炉。或用旧珐琅残器配成镀金铜盖,或以新烧掐丝珐琅做成镀金铜盖。不论哪一种,分别采用镂空、阴刻、隐起或立雕等加工方法。镂空盖的作用在于流通空气,供应燃烧着的香料以充分的氧气,香味也能通过镂空气眼传出来。这批掐丝珐琅铜工艺,绝大部分是经过镀金的。镀金次数有多有少,质量有高有低,有的至今仍闪闪发光,也有的已磨损殆尽,甚至受潮生锈,也有的未经镀金而采用烧古色的,如大明景泰年制款三足盘,器底与三蹲人足经过烧古呈现暗暗的深茶红色。上述景泰款掐丝珐琅上的各种镀金工艺与其款识多样是吻合的,也是其它工艺品类上所没有的。我以为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其中必然有着内在联系。景泰款掐丝珐琅的镀金或烧古铜工艺,对本来已是绚丽多采的掐丝珐琅来说是锦上添花,过于奢华了,使观赏者眼花缭乱,赞叹不已。我们刚刚接触这批景泰款掐丝珐琅时也确有同感,但冷静下来细加比较,便不难发现,这批器物在权衡比例上有所失调,耳、肩、足的金工装饰与器体不够和谐,均衡美受到破坏,这种画蛇添足的反效果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为什么镀金铜工艺在掐丝珐琅器上出现上述优点和缺陷呢?难道镀金铜工艺装饰的设计师和匠人们意料不到会产生这种效果吗?可是上述情况证明,他们只想用精美的镀金铜工艺来提高掐丝珐琅器的声誉,骗取鉴赏人的信任。这一目的确实是达到了。其用心良苦,我们也是能够理解的,但是现在到了揭穿骗局的时刻了。如果我们循着这种缺陷,耐心地寻找,就能够觉察到许多珐琅器的口、颈、足等部镀金装饰确系后配,并非原有装置。如后配的套口、套底往往与原器的口足边缘不能吻合,有的盖住花纹,甚至有的已经离骨,暴露了后配的破绽。至于立体的耳或隐起衔环耳以及器身上的立体铜镀金或烧古的雕刻,往往压盖着原器的掐丝珐琅部分花纹,破坏了图案的完整性。更有甚者,一件立体镀金铜饰件安装在一片珐琅残缺的花纹上,这明明是为了掩饰旧珐琅器的残伤而加上的。这批装配镀金铜工艺饰件的景泰款掐丝珐琅,与明代其它纪年铭掐丝珐琅的镀金铜工艺确有显著差别。明代其它纪年掐丝珐琅的镀金铜工艺装饰比较单纯而自然。如宣德款或目前鉴定确系宣德时期的掐丝珐琅镀金铜工艺,主要是加强某局部的效果,如朝冠耳三足炉,铜口稍厚,光素无华,朝冠耳錾花填珐琅,足根凿隐起的宝相花。另一件狮球长方盘(图二),其儿型座的束腰四角和四足均施简单的刻饰,呈隐起效果,没有任何立体的镀金铜工艺装饰。这些雕工是珐琅器铜胎骨的一部分,不是附加的,更非后加的,与珐琅互为衬托,相得益彰。嘉靖款掐丝珐琅盘没有立体的或阴线的镀金铜工艺。万历款掐丝珐琅则稍多,但饰有雕凿镀金铜工艺的却不多,以方型熏炉(图版七)为最显著,器身四角出镀金素脊,足端是镀金兽头,盖镂空阴线刻草尾龙,纽作火焰宝珠状。这些镀金的铜饰纽、脊、足,都是器体的有机部分,也是铜胎骨的延长,不是后加的,显得自然而和谐,没有任何造作之弊。宣、嘉、万三朝有铭掐丝珐琅的镀金铜装饰固然有简繁之分,优劣之别,但其共同特点是较为自然得体、恰如其分。这与景泰款掐丝珐琅镀金铜工艺形成鲜明对照。如果以景泰款掐丝珐琅镀金铜工艺与宣、嘉、万掐丝珐琅镀金铜工艺相比,在镀金铜工艺装饰所占分量来说,前者显然超过后者;从审美方面来说,前者造作,后者自然。由此可以了解景泰款掐丝珐琅镀金铜工艺的突如其来的变化,确由后人人为的因素促成的,绝非景泰朝所能办到的。明代万历时期掐丝珐琅,发展到康熙时期,在掐丝、珐琅、金工等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里着重谈谈金工的变化。康熙时期掐丝珐琅的金工比万历掐丝珐琅确实复杂了,一般说器胎厚重,镀金辉煌,施用镂空、隐起和线刻等技法,其中镂空、隐起的镀金铜工艺增多。乾隆时期掐丝珐琅镀金工艺,较康熙时期掐丝珐琅镀金工艺又有所发展,更加突出了它的装饰效果(图版七),有立体、隐起、减地、线刻、镂空等作工,有的金工分量过重,压倒了珐琅,占据了主导地位。从上面情况来看,景泰款掐丝珐琅金工与明代宣德、嘉靖、万历时期掐丝珐琅金工并无共同之处,反而与康熙、乾隆两朝掐丝珐琅金工相通。这种状况与景泰款识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对景泰款缠枝莲掐丝珐琅尊的金工做一次剥离工作,摘掉它的双夔耳、三兽面衔环、三翼兽足之后,便成了一件典型的康熙时期所特有的凤尾尊。还有琢器铜镀金足是用所谓二层台底足,也与康熙时期琢器的二层台一致。这也证实这批金工与康熙时期镀金铜工艺的联系多么密切。总之,景泰款掐丝珐琅镀金铜工艺,上未承继宣德时期掐丝珐琅镀金铜工艺的作工,下不成为嘉、万时期掐丝珐琅铜工艺的楷模,这岂非荒诞离奇吗!其实这并非不可理解,而正好说明这批景泰款掐丝珐琅镀金铜工艺是在康、乾时期添加的,而不是景泰时期原有的。虽不敢说景泰款掐丝珐琅镀金铜工艺全部都是如此,但比较有把握的说法是,大部分景泰款掐丝珐琅镀金铜工艺是康、乾时期添加的。这种估计是不过分的。概括起来有两点值得注意:一、它的作工风格与康、乾时期掐丝珐琅镀铜工艺相似;二、它与掐丝珐琅器的关系,大多不是原配而是后装的。把这两种情况结合起来考虑,只能承认景泰款掐丝珐琅镀金工艺,是康、乾时期按照当时的社会风气、欣赏习惯和工艺水平加工添制的,而不是康、乾时期摹仿景泰时期掐丝珐琅镀金铜工艺的。这就是景泰款掐丝珐琅镀金铜工艺的实质。三、新旧虾之间的区别为了彻底揭露景泰款掐丝珐琅的真相,还必须对这批珐琅器的成型作进一步的研究。剖析成型,就是将整件器物加以支解,从部件和整体的关系中,研究其成型过程,因而不仅是解决器物款识真假的关键,也是揭示这批景泰款掐丝珐琅的真相,以及研究我国古代掐丝珐琅的艺术与历史的一把钥匙。只有真正掌握了这把钥匙,才能打开进入掐丝珐琅研究的大门。这次对故宫所藏景泰款掐丝珐琅的成型工艺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比较,共发现有烧配、拼配、修配、补配、改款、加款、仿制、贋造等八种不同的方法。(一)烧配型:利用旧掐丝珐琅器物,经过重新设计,烧制新添部件,并与原器拼接安装起来,成为一件有新的造型和装饰特点的器物。比较典型的一件是掐丝珐琅狮戏尊:此尊高28.7厘米,口径21.4厘米,是由两个不同造型的旧掐丝珐琅碗拼接加工而成的。口颈部利用一个旧掐丝珐琅侈口碗做成,腹部用另一个双面掐丝珐琅直口碗充做,为把两碗拼结起来,特意设计烧制的珐琅肩部将二者连结成一个整体,并安三兽头衔环镀金铜饰,最下部的圈足,是用两件旧掐丝珐琅环状器焊接起来做成的。底凿直二行阳文楷书景泰年制印子款(拓片②—5),在圈足上还焊接三个铸凿的镀金翼兽,一件富丽堂皇的掐丝珐琅尊即告诞生(图版七)。下面将该器上的新旧两种掐丝珐琅比较一下:口颈部旧掐丝珐琅碗掐了蓝、白、绿、黄釉色四狮,做戏绣球状,空白处填以银锭珊瑚、犀角等掐丝杂宝,以浅蓝釉色做地,共用黄、绿、粉绿、紫、透褐黄、红、白、白地红点等九色。新烧制的颈环也是浅蓝地掐云纹,肩部饰伏莲。做器腹用的直口碗也是四狮戏绣珠,空隙处也掐杂宝,釉色有浅蓝、蓝、透黄、红、黄、黄绿点、紫、白、粉绿、白地红点等十色,从口部向里可以看到碗内掐海马纹样。足颈掐白地云纹,圈足白地掐粉绿和红色的云纹。这四件旧器掐丝草率,形象活泼,其烧造时间大致相近。但新烧的掐丝珐琅肩的年代,与之相隔甚远了。新旧两部分的烧造时间很有一段距离。象这种利用几件旧器装配成一种新型器物,并追仿老掐丝珐琅釉色而新烧珐琅部件,从而组成一件崭新的器物,不知要耗费多少心血!这件狮戏尊的成型,主要是用焊接法把各个部件联结成一体,焊接处用“腻子”加以保护,增强牢度(图三)。从上述成型过程来看,狮戏尊的镀金铜装饰(三兽头衔环、三翼兽足)和景泰款,是与尊的成型同时出现的,大大晚于旧掐丝珐琅的烧造时间。因而可以肯定款识是后人加刻的伪款,绝非景泰时期的。烧配型掐丝珐琅器的成型办法有繁有简,而狮戏尊是介乎二者之间的,足以说明这一类型的一些特点,其它各器不再一一介绍。但还要补充说明一点,就是它们所用的旧掐丝珐琅,从其花纹、釉色来看显然并非同一时期的;而新烧配的掐丝珐琅几乎都是一样暗淡多孔,似同一时期的产物,或在相距不远的时间里生产的。这种情况对研究何时烧配成型以及解决景泰款的质疑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二)拼配型:成型方法是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或同一时期不同器物的掐丝珐琅残件,按照设计要求装配成一件新型器物。与烧配型的区别在于不配烧新珐琅,仅配装必要的镀金铜工艺装饰。现以藏草瓶为例说明如下:此瓶高20.5厘米,口径7.4厘米,是喇嘛教供器的一种。造型特殊,由大圆口、直颈、瓶身构成,肩部饰有铜镀金隐起双螭(图四)。大圆口沿铜镀金地錾阴线缠枝宝相花,刀法熟练,图案生动。下折的环饰掐缠枝六瓣牡丹,釉色以浅蓝作地,有黄、红、蓝、白四色花,绿叶共六色,莹晶光亮。掐丝娴熟,六瓣牡丹花是用一根铜丝掐成,舒卷自如,生动有致。长颈中部饰以深剔凸起的卷草,镀金铜环,上半部掐丝小花,以浅蓝为地,有白、红、绿、蓝、黄共六色;下半部口部与器身相连,掐缠枝小叶莲,器身肩部掐伏莲,器身纹样也分为上下两层,每层四狮戏绣球,两狮相对处掐聚宝盆一座,上层四狮相对处,可能因原来的聚宝盆残损而被挖除,嵌补同时代的掐丝珐琅小狮。这种挖补移植同一时代或相近时期的掐丝珐琅,是古代匠师发明的修补掐丝珐琅伤残的好办法。足上部掐仰莲。此器以浅蓝色作地,共有白、红、蓝、黄、深绿(近乎黑色)、透褐黄、黄绿点、白地红点等九色。色调浓郁,掐丝老练。肩部镶两只鎸刻精细的镀金铜螭虎,底中双钩“大明景泰年制”横排楷体六字款,字体工整而肥壮(拓片(30))。就目前我们已掌握的材料判断,藏草瓶上的三种珐琅釉色和掐丝、花纹等表明,它们不是同一时期生产的,而且相距的时间较长,其中以口环为最早,器身其次,颈上半部的珐琅最晚,显然风格不一,韵致有别,分别属于三个不同的时代。藏草瓶的镀金铜工艺,包括口沿的凿花、颈中部的雕錾卷草环、肩部的隐起双螭虎以及上凹的卧足底,都是在此器成型时按设计要求后配的。总之,镀金饰件在瓶上起到连接与装饰的两重作用。估计是后代掐丝珐琅匠师,根据设计要求,寻觅了三件掐丝珐琅残器,在连接处装配以镀金铜件而成的,这是属于结构上的需要而设计成型的。至于肩部的双螭,是为了装饰需要而设计制作的。由这两种镀金铜工艺和旧珐琅器制成一件新器物,把一只平平常常的掐丝珐琅瓶,改装成宗教祭祀用的藏草瓶。此器卧足,较圈足、跪人足、翼兽足简单。做法是先锤成上凹形卧足,将外沿周边上卷,勾卡住原珐琅瓶底即成。双钩六字款刻于卧足底中间,可知款与卧足同时,而与掐丝珐琅无关。属于拼配型的藏草瓶的成型时间,应比掐丝珐琅晚得很多,所以景泰款不可能是真的了。(三)修配型:将一件残缺不全的掐丝珐琅器,饰以镀金或烧古的铜部件,改装成一件新的造型或新器物。以象头足如意耳小盅为例:此盅高5.7厘米,口径7.1厘米。从珐琅器看,原来可能是高足杯或是小盅。口足已残缺,只剩下盅身,掐缠枝勾莲、花瓣十枚,莲心做仰伏莲花,其上下各置如意头,勾莲上边掐梵文咒。釉色有浅蓝地,花纹用红、白、黄、紫、蓝、粉绿、深绿、透深黄、黄绿相绞共十色,色彩相当华丽,在明代掐丝珐琅中属于精美的一种。可是仔细一看,便不难发现连膛的镀金铜口、三象头圆底足、如意耳都压盖着器身的掐丝珐琅,这是修配镀金铜活必然引成的缺陷。作烧古色的“景泰年制”二直行楷书款(拓片一1),錾刻在器底的中部,应与三象头足圆底是同时的,显然也是后加的(图五)。(四)补配型:将一件完整无缺或基本完整的掐丝珐琅器物上安装简单的镀金铜活。下面举缠枝莲觚来说明。此觚高14.4厘米,口径8厘米,造型简单,两边轮廓略向内曲,口外撇,器身中部似柱形,足亦外撇,小于器口。花纹是圆形缠枝勾莲八瓣花小叶,掐丝比较活泼而又合法度。釉色有浅蓝地、红、黄、白、蓝、豆绿、黄绿等七色,色调淡雅(图版八)。它的口底都安装较厚的镀金铜套,套口与内膛相连,錾缠枝宝相花,刀法与藏草瓶近似,口沿阴刻回纹。套底类似瓷器觚形尊所常用的二层台底。套口、套底与原口底衔接不严处,仍可以看到原口沿与底槽的痕迹。款识刻于扁方镀金铜块上,其位置极为特殊,不在底中而嵌于腰间稍下,迄今仅见此一例。阴刻“大明景泰年制”直三行楷书款(拓片(26)),用笔强调按捺起落。款识究竟与器身是什么关系,我们做了认真的考察,起初也怀疑是否后嵌,但反复察验仍看不出破绽,刻款的镀金铜块与珐琅结合严密,没有不合辙处。再从掐丝来看,为嵌入刻铭铜块,不得已而将碍事的花瓣加以简化或省略,让出地盘。可知是先焊上刻款的铜块,再掐丝、填药、焙烧、镀金而成的。款、器是同时的。原器口底上另套镀金铜口底,则是后来的事情了。属于这一类型的其它器物,款识均刻于第二次成型的底部。与缠枝莲觚是不同的。(五)改款型:在完整无缺的掐丝珐琅器上,以挖嵌凿刻等办法,加上景泰四字或六字款识。例如:缠枝花折边盘,高2.7厘米,口径23.3厘米,胎厚重,双面掐丝。正面按器型的口沿、身、平底三部分用了不同的地色,折边用粉绿地掐缠枝花卉;身用浅蓝地,掐缠枝牡丹;底用白掺红点地,掐缠枝山茶花。背面全用浅蓝地,分别掐云纹、变相灵芝四朵、缠枝勾莲,盘底中部掐丝云纹边长方栏,原款挖掉,填嵌錾“大明景泰年制”二直行、阴刻楷书款的长方形镀金铜片(拓片(25))。釉色共有浅蓝、红、黄、粉绿、白、深绿、透褐黄、灰紫、白地红点等九色。掐丝草率,不拘细节。凡稍有古掐丝珐琅常识的人,一望而知此盘产于万历时期,被挖的原款应是掐丝双钩填红珐琅的“大明万历年造”直二行楷书款。这种挖补款识的作法是比较容易识破的(图六、七)。(六)加款型:在旧掐丝珐琅上加刻景泰款识,不添配任何镀金铜工艺装饰。例如:两面掐丝珐琅大碗,高10.3厘米,口径22.8厘米。器里掐海水奔马六匹,口边掐连倒正锯齿形带,以浅蓝釉作地,布满云纹和绿水白浪。六匹奔马分别用六种色彩和多种不同处理手法,有白色、蓝地白斑、黄地蓝点、米色地黄斑、亮土黄地紫点、紫地白斑。碗心外环掐二十瓣仰莲,中心掐鸳鸯荷花。背面口部与碗里一样仍掐锯齿形带,下面掐六只不同颜色的狮子,做戏绣球状,浅蓝地布满各色云纹,足上掐仰莲瓣,圈足掐云纹,在底的右边阴刻“景泰年制”直排楷书款(拓片(11)),位置是比较特殊的。从款识位置判断,可能是后刻(图版八)。(七)仿制型:是指从掐丝、花纹、釉色能够断定为清养心殿造办处珐琅处仿制,并刻有景泰四字或六字款识的掐丝珐琅器物。仿制时间大多是康熙至乾隆时期。属于这一类型的较多,约占现已发现的景泰款掐丝珐琅的三分之一。例如:1.三狮戏绣球高足碗,高11.5厘米,口径19.8厘米。此碗双面掐丝珐琅。器里掐二凤穿牡丹,云龙圆心,器表搯三狮戏绣球。釉色有浅蓝、雪花蓝、深绿、红、黄、白、透褐黄、粉绿黄点、黄绿点等九色。铜丝较粗,偶尔露出劈裂现象。高足掐四枝桃心蕃莲,底凿“景泰年制”楷体阳文直二行印子款(拓片②一2)。从图案、釉色、掐丝可知是康熙时期仿制,款识也是仿刻(图版八)。2.四铜螭凤穿牡丹洗:高5.8厘米,口径12.8厘米。此洗掐两对凤凰戏牡丹,以浅蓝釉色作地,共有粉红、浅粉红、红、粉绿、黄、浅蓝、灰蓝、藕荷、浅黄绿点等十一色。铜丝较细,有粗细不同的两种规格,但不甚匀正。镀金铜雕螭四只,蟠踞于洗口旁,卧足中心錾“景泰年制”二直行楷体印子款(拓片②—6)。此器的两对凤凰形象根本没有明代特征,应是清代形式。粉色釉用于掐丝珐琅的时间不早于乾隆时期,从而可以肯定此器是乾隆时期所制,款识是与器同时凿刻的(图版八)。以上两件分别是康、乾两代仿景泰款掐丝珐琅的代表性作品。以此类型器物款识,验核其它器物款识,则有助于识别其真伪。这一类清仿景泰器中,也有一批是动过手术的。如配添镀金铜工艺饰件或镶嵌凿刻景泰款识者,对之也需要持审慎态度。(八)贋制型:民间厂肆伪造的景泰款掐丝珐琅器物。属于这一类的极少,都是前一时期收购进来的假古董。尊式瓶,高38厘米,口径13.6厘米,就是民间厂肆伪造的景泰款掐丝珐琅,它造型繁复,轮廓曲线层次特多。仔细审视,可以看出它是由两种完整的器形合组而成的,其上半即口颈部是二件尊,下半身部是一件梅瓶。图案题材比较复杂,如口部掐四朵缠枝菊,颈部掐两层杂宝,上层有宝珠盖,下层是书卷、钱、银锭,穿插四朵缠枝六瓣花。铆烧古兽环耳,盖住了一部分花纹,其下有四朵缠枝菊,肩上凿刻铜烧古伏莲一圈,器身同样是两行杂宝,即火珠、螺、珊瑚、方胜、银锭、双角、钱。足分两层,上层七朵缠枝菊,下层撇足烧古伏莲。铜丝较细,镀金不佳,现已脱落殆尽。通身浅蓝地、朱黄、亮蓝、亮紫、亮绿蓝、白、粉绿、白地红点等八色。釉色不正,多孔易蚀,尤其浅蓝色最糟,气孔极多,且泛出白粉末状物,造成珐琅成片的剥落,铜底烧古錾“景泰年制”直二行双方栏阴刻楷书款(拓片(13)、图八)。从以上狮戏尊、藏草瓶和象头足如意耳小盅等八种类型景泰款识掐丝珐琅成型工艺的剖析,概括起来有三种情况:一是用旧掐丝珐琅器物重新设计,经过第二次加工成型,其款识与第二次成型是同时,应是后人所加的贋款,而与旧珐琅是无关的。烧配、拼配、修配的器物属于这一种情况;二是不改变旧珐琅器形,对其局部略加装配而成,或不做任何加工者,包括补配、改款、加款三种类型的器物。这里只有一件可以肯定是器、款同时,其余的均系在装配镀金铜活时加款,或者仅仅加刻款识,当然也是靠不住的;三是伪器,款、器同时都是后人仿制的贋品。简而言之,经过对成型工艺的剖析,靠得住的器款只有一种。那么,这些款识究竟是什么时期加刻的呢?为了得到比较符合实际的答案,有必要探索一下康、乾时期内廷仿制景泰款掐丝珐琅的生产活动,以便了解这批景泰款掐丝珐琅赖以产生的社会背景,从而彻底澄清景泰款掐丝珐琅的真相。四、马龙泰德线批判了经过对景泰款掐丝珐琅成型工艺的剖析,发现仿制型的器物较多,这说明清代内廷造办处仿景泰掐丝珐琅是相当活跃的。归纳起来,大体有三种情况:1.工匠们刻意摹仿追求古意,虽然不能做到维妙维肖,但也具备了某些乱真的条件,仿制的器物有较大的欺骗性;2.因工匠们不了解景泰掐丝珐琅的特点,只能按照前期器物的造型、掐丝、花纹、釉色,尽力仿效,结果似是而非,不得要领。只要留心珐琅的显色、光泽、质地便容易识别;3.完全按照当时的掐丝珐琅的常规做法,加工添款而成,与明代掐丝珐琅毫无共同之处,是极容易识别的。此外,尚有仿景泰款掐丝珐琅烧制而成,但不加景泰款或加大清乾隆年制款,这应列入仿古之类了。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还需要查阅档案。从现存清宫养心殿造办处档案可知,雍正、乾隆两帝确实指令造办处珐琅处(作)仿制景泰款掐丝珐琅。但是,仿制并非始于雍正时期,可以上溯到明末清初。这与明代上层社会兴起的玩赏高级工艺品的社会风气有密切联系。如明代中期,在北京的庙会和古玩铺,除了买卖商周青铜彝器、汉唐玉器、唐宋书画、宋代官窑瓷器以及少数民族和外国的工艺品之外,还经营永乐剔红、宣德鼎彝、成化斗彩等当时内廷作坊和官窑生产的高档品,名之为三大“时玩”。明末清初的庙会古董市场上新出现了景泰掐丝珐琅。明景泰珐琅首见于清初孙承泽的《春明梦余录》,叫做“景泰内廷作房之珐琅”,出现于宣武门“内市”和城隍庙、土地庙的“外市”,因其“精巧远迈前古”,古董爱好者不惜“重价购之”,成为“时玩”之一。这类内廷生产的工艺品,本来产量有限,又难得外流,因而很少出现于市场,价格极其昂贵。这种有利可图的行情大大刺激了仿制和伪造“时玩”的勃兴。此种风气到了清代更风靡一时,并波及到清宫内廷,连皇帝本人也卷入了仿制“时玩”的漩涡。在乾隆时代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仿制景泰掐丝珐琅的生产蓬勃兴起。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清宫造办处档案是从雍正元年开始的。第一次记事于雍正四年正月初七日,员外郎海望持出景泰掐丝珐琅马褂小瓶一件,随黄杨木座。胤禛(雍正帝)命造办处珐琅作:“照此瓶大小款式烧造珐琅瓶几件。”至雍正六年五月初四日止仅仅仿做得一件。不知为什么仿制一个景泰掐丝珐琅小马褂瓶需要长达两年四个月的时间,估计这里包括了很长的试验时间,可能经历了多次失败,反复改进之后才烧造成功的。而雍正时期制做的第一件掐丝珐琅是骰盆,完成于雍正五年十二月三十日,两者相距四个月,这就是说从雍正五年始制掐丝珐琅,至下一年仿成景泰掐丝珐琅。第二起仿景泰掐丝珐琅是在雍正五年九月二十八日,当时传旨珐琅作,按照景泰年制螭虎掐丝珐琅瓶的款式烧造一件,也是于雍正六年五月初四日做完。第三起是雍正六年五月初六日,珐琅处奉旨照五月初四日做得的景泰年制螭虎掐丝珐琅瓶收小些或高二、三寸至四、五寸做几件。分别于当年的八月十四日做得一对,十月二十八日做得大小二对,又于十二月二十八日做得大小二对。仅仅雍正六年一年当中,做得仿景泰掐丝珐琅马褂瓶一件,螭虎掐丝珐琅瓶大小十一件,共计十二件。此后,仿景泰掐丝珐琅的生产突然中断,于雍正七年以后不再见诸档案。事实如何?有待查证,或许就此停止了。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仿制品的艺术效果不甚理想,而不得不停顿下来了。现在虽然找不到明文记载,但是可以找到一点间接的线索。这就是胤禛对仿景泰珐琅瓶上的花纹表示不满,斥之为“不好”,从而影响到掐丝珐琅的烧造不能大幅度增长,产量只几十件而已。乾隆时期仿景泰掐丝珐琅的生产情况怎样呢?从现存大量实物,可以了解当时烧制是很兴盛的。据造办处档案记载,可知弘历本人很喜欢景泰掐丝珐琅,评价也是很高的。同时还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掐丝珐琅仿古的大致情况。如乾隆五年,弘历看到首领太监曹天祥交进的一件景泰珐琅瓶之后,传旨配匣盛装并放在乾清宫头等珐琅器皿内。我们知道弘历不仅时常赏鉴古玩,收藏大量的古书画、青铜鼎彝和官窑瓷器;同时还玩赏明代的工艺品、瓷器和如意馆、造办处以及各织造、盐政、钞关、督抚贡进的各种工艺品,依其精美水平评定等次,贮藏于乾清宫、重华宫、宁寿宫或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的有关殿宇。这些宫殿的一部分开间辟为弘历个人的博物馆和文物库。乾隆二十年正月十九日,太监胡世杰交进内廷旧存掐丝珐琅美人觚,弘历极为欣赏羡慕,并对造办处掐丝珐琅的制作颇为不满,说:“此珐琅颜色做法甚好,现在为何不能烧造此颜色?”并命交“珐琅处官员看”,还要在珐琅觚原有的木座上刻“乙”字(即二等),拿到“同乐园换摆”。受到指责的珐琅处官员匠役们在弘历的督促下进行设计,于二月初二日库掌邓八格将画得掐丝珐琅美人觚纸样一张,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弘历看过并得到批准,用了近三个月的时间终于烧成,于五月初一日把制成的掐丝珐琅美人觚呈进弘历。八月初五日太监胡世杰又把掐丝珐琅美人觚随掐丝珐琅面铜胆交给匣作,令其配紫檀木座、文锦匣、锦袱,入乾清宫时做上等。于当年十月十三日配完座匣之后,又交太监胡世杰呈弘历。弘历评定新做掐丝珐琅美人觚是“乾清宫时做上等”,这种极高的估价是绝无仅有的,说明这次仿制是成功的,但却仅此一例而已。两个半月之后,即在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员外郎白世秀将做得掐丝珐琅甘露瓶一件、掐丝珐琅水盂一件,随节活一起安在养心殿,呈弘历览。随后太监胡世杰将弘历斥“掐丝珐琅烧的不好,金镀的亦不好”的批评传达下来,命阿里衮查核实情。于翌年正月初五日,管理造办处事务的员外郎金辉议决这三件掐丝珐琅“因粗糙不准报销”,要主管珐琅作的员外郎达子自己解囊赔补并缮折转奏。弘历阅后除准奏之外,还要珐琅作“往好里收拾”。珐琅作工匠对这三件掐丝珐琅专心致志地修理后,于当年四月三十日由员外郎达子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上,才算了事。在同一年对珐琅作的生产有褒有贬,有赏有罚,可知珐琅作所做活计的质量不是很稳定的,以当时的技术水平既不易满足弘历对掐丝珐琅的要求,也不易追仿明代掐丝珐琅的“宝光”和“水头”,所以总起来看弘历对掐丝珐琅活计是批评多于褒奖的。按当时的技术条件,仿明景泰掐丝珐琅是极其因难、难得成功的。此后于乾隆二十五年十一月初六日,太监胡世杰传旨命珐琅作做掐丝珐琅瓶二件,一件刻“大明景泰年制”款,一件刻“大清乾隆年制”款。初九日,又传旨照泽兰堂冬青釉双鱼耳扁方瓶放高三寸三分做掐丝珐琅瓶一件,刻“大明景泰年制”款。十三日又传旨照玉著草瓶高矮大小,做景泰掐丝珐琅美人觚一件;再照瓷梅瓶样款长高一寸,做景泰珐琅梅瓶一件。到了乾隆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三日,传旨着做景泰款仿古文雅款式掐丝珐琅陈设一套,内青绿瓿一件,刻景泰阳文款,其余三件刻乾隆阳文款。乾隆三十二年二月初四日,太监胡世杰传旨多宝格内着做仿古样款掐丝珐琅瓶一件、宝瓶一件、罐一件,俱要大明景泰阳文款。上述八件仿景泰款掐丝珐琅,注明景泰六字款的六件,注明阳文款的四件。可以看出乾隆时期仿景泰款的趋势,即以六字、阳文款为主。这对我们研究现存掐丝珐琅的景泰款识是有帮助的。从上述记事分析,这一时期(乾隆二十五年至三十二年)仿景泰款掐丝珐琅并非照仿明代掐丝珐琅,而是根据某宫室陈设的需要或照瓷、玉等器物制成掐丝珐琅之后再刻款,对珐琅的光、色、质地也未提出具体要求,这与仿美人觚的情况大为不同。所以,估计此时烧制的景泰款掐丝珐琅离明代掐丝珐琅的面貌很远了,或者没有什么共同之处,很大的可能只是在乾隆时期掐丝珐琅上刻六字、四字或阴或阳的景泰款识而已。所谓的仿制只不过是托古而已。这也说明风靡一时的仿景泰掐丝珐琅的社会风气,已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了。象这类景泰款掐丝珐琅,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不少,前述四螭凤穿牡丹掐丝珐琅洗,就是其中的一件。乾隆三十三年以后就连这种所谓的仿景泰掐丝珐琅也不再烧造了。但是弘历对景泰掐丝珐琅仍有偏爱,还在玩弄着加刻和改刻景泰款的把戏。乾隆三十九年二月初五日,太监胡世杰下交珐琅作掐丝珐琅飞脊罇一件,在其底板上贴景泰年制款本文,随木座上刻二等;还有掐丝珐琅花觚一件,无底板随木座刻三等。并传弘历谕旨:“珐琅罇照现贴本文刻阴字年款,花觚添配底板亦刻景泰年制款,要阳文字。两件木座俱改刻头等。”这两种后刻阴阳款识的方法,对我们研究景泰款识有很大参考价值。另一种情况是以新的景泰款换下器物上原有的景泰款。乾隆四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太监鄂勒里交珐琅作大明景泰款掐丝珐琅圆洗一件(随紫檀木座),传旨将洗上款识起下呈览。于二十五日将掐丝珐琅圆洗一件及将底足起下的“大明景泰年制”款持进呈览,奉旨照起下的年款在底足上刻阴文六字款。于二十八日将掐丝珐琅圆洗一件,照起下年款底内钩得“大明景泰年制”款样,呈览。弘历降旨照样准刻,并将刻款底足内镀金,其外面周围,不必镀饰。四十三年正月员外郎四德、五德将足底上刻得“大明景泰年制”款的掐丝珐琅圆洗一件持进呈览,奉弘历旨将年款加镀金一遍。后因技术上的困难不得不通体镀饰,于二十六日完成。这告诉我们有的掐丝珐琅上的景泰款,是根据皇帝的指示由造办处珐琅作更换过的,因此考证时要十分警惕,盲目轻信是要吃亏的。乾隆时期仿景泰掐丝珐琅的情况大体如上。记载可能是不完备的,翻阅档案时又难免有所遗漏。但也足以说明乾隆帝喜爱景泰掐丝珐琅并提倡仿造。这几十年的仿制过程中,在要求与作法上确实有过变化。早期,弘历要求按照景泰款掐丝珐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八年级英语上册 Module 2 My home town and my country Unit 2 Cambridge is a beautiful city in the east of England教学设计(新版)外研版
- 5 国家机构有哪些 课时2《国家机关的职权》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 第2章 1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教科版选修3-1
- 2023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 Unit 3 My School Reading Plusl拓展阅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第一单元 红灯停 绿灯行 唱歌 小蚂蚁》(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下册
- 16 大家一起来合作(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一年级下册
- 肠炎患儿护理查房
- 2015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第一框《苏联的改革与发展》教学设计(浙江椒江区洪家第二中学)
- 2025毕业答辩模板:创意与学术并存
- 2025年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 原发性高血压护理措施
- 路面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 人工智能基础(Python实现)-课件 第8章 生成式大模型应用
- 2024年安徽宁马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课件
- 纪检监察审查调查业务培训
- 《变频器原理及应用》课件
- 2024年中考模拟试卷英语(苏州卷)
- 摄像服务行业品牌建设研究-深度研究
- 游戏人物立绘课程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