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_第1页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_第2页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_第3页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摘要:势入手,探究苴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播施。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一.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含义和标准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到达10%,或65岁以上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二〕人口老龄化的产生和特征经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口寿命延长,人口死亡率也在不断下降。依据第五次人口普查,2023年我657.10%2023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我国老龄人口的规模很大。据统汁,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是世界老年人1/5l/2o1980年到1999不到20年的时间里,我国人口年龄构造就根本完成了从成年型向老年型的转变,而英国完成这一过程大约用了85年,瑞典用了45延长,髙龄老人越来越多,现在常常能看到关于百岁老人的一些报道。四是地区进展不平衡。中国人口老龄化进展具有明显的由东向西的区域梯次特征。由于区域经济科技进展存在很1979年进202333年,可见差异显著。五是城乡倒置。西方国家一般是城市人口老龄化髙于农村老龄化,而我国农村种程度上减缓了城市人口老龄化状况,反之,加剧了农村的人口老龄化水平。六是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进展水平不相适应。欧美一些兴盛国家在进入老年型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在五千到一万美元左右,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而我国目前尚缺乏一千〔三〕人口老龄化的进呈现状和趋势下面我们透过一组数据来分析2023-2023657.008人口他』勾:E总人口比例:657.00810.009.50»008.508.007.506520237.32023年的9.4%.2023652.27800万人的速度增加。21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老龄化顶峰期马上到来。依据2023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争论报告21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进展趋势划分为三个阶段:2023年到2023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其次阶段,从2023年到2050阶段;第三阶段,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并认为中国人口老龄化将伴随22世纪始终。2030年到2050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重度人口老龄化和髙龄化将日益突出,中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人口老龄化影响养老保险方式的转变。以前养老主要靠家庭,即子女担当父母的养老。人口老龄化使传统的家庭养老制度收到冲击。随着工业化的进展,传统的大家庭渐渐解体为以核心家庭为主的小家庭,家庭的保障力气大大减弱,核心养老家庭难以担当养老负担。尤其是现在的“四二一”式小家庭。一对青壮年夫妻可能要担当8位老人的养老。所以现在需要社会养老保险,参与社会养老保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二〕人口老龄化影响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的转变。社会保险筹资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现收现付制、基金完全枳累筹资模式、基金局部积存模式〔混合筹资模式〕。承受何种筹资模式需要依据具体的国情来立。现收现付制筹资模式是指通过以支左收,使社会保险收入和支岀在年度内大体平衡的筹资模式。运行的根本原理是:相对稳宦的人口构造下,由制度内生产性劳动人口负担老年劳动人口的退疗养老费用,而现有的生产性劳动人口的养老退休费用则由下一代生产性劳动人口负担。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费率调整灵敏,易于操作。在劳动者不同代际之间实行收入安排,有利于表达社会保险的共济性与福利性。以前很多国家承受这种模式。但是它的约束条件是相对稳定的人口构造。而在现代国际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生产性人口与退休人口比例严峻失调,现收现付制很难连续维持下去。因而促使社会养老保险筹集模式向基金积存制转变。基金制是通过预提积存方式筹集养老保险基金,生产性劳动人口在工作期间内储蓄一左的养老保险基金,然后通过某种方式用基金进展投资运营得到收益,为以后养老做预备,这是一种劳动者个人不同生命周期的收入再安排。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可以实现对劳动者的经济保障。〔三〕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养老保险给付力气下降状况。社会保险的给付程度取决于各国社会保险的目标、经济进展状况、近期及远期的资金供求状况。人口老龄化使退休人口与在职职工比例差异加1990年的2:5.39下降到2023年的1:3.30,2023年的1:3.08,2023年的1:3.02,20231:2.99,以后各年在1:3.05上下波动,总体來说追休人II不断增大。随着老龄化加剧,在职职工比例不断下降,退休人口比例不断捉高。也就是说供给给老保险中国参与城镇企业职工根本养老保险的职工及离退休人数〔2023年-2023年〕202311646.53X60.21:3.22(M12250.34102.61:2.99202313120.44367.51:3.20614130.94635.41:3.5202315183.24953.7H3.O72(W16587.55303.61:3.12202317743.5806.91:3.5202319402.36305.01:3.7年份200职丄〔万人〕10447.5离退体人员〔万人〕3169.9离退休人员:职工1:3302023年份200职丄〔万人〕10447.5离退体人员〔万人〕3169.9离退休人员:职工1:33020231081.93380.6132202311128.83607.81:3.08〔五〕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影响农村养老模式的选择。总体来说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较落后,进展程度也比城镇低。在东部,农村农民的收入相对较高,经济水平进展较快,社会养老力气也较高,而在酋部,人I」老龄化的程度比东部要大,并且农村收入不高,经济水平低,养老更加困难。各个区域经济进展与老龄化的不匹配就大大增加了各区域特别是农村养老模式选择的难度。由此在选择不同的养〔六〕人口老龄化加剧了养老金的“缺口”。19916丿J,国务院公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打算》,标志着中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开头。1997年7月,国务院公布《关于建立统•的企业职工根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打算》,明确了要在全国建立统•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至此,我国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但是由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中的资金被挪用弥补统筹资金的缺乏,个人账户紧紧成为虚拟账户,“空账”数额越來保险的缴费率,不然养老基金就会消灭收入小于支岀,消灭养老金支付”‘赤字”,养老金缺口进一步扩大。〔七〕由于生活水平低,收入少,社会保险能够供给根本生活保障,农民对社会保险的碍求较大。在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和对农村较高,尤其是经济收入水平高的人群相对较多。对于收入水平很高的人群來说,一般的社会保险己经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多层次需求,而商业保险险种丰富,给付水平更窩,他们对于商业保险需求较大。三.人口老龄化进展下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一〕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对众多进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而言,实行多层次的养老保险模式对于解决当前的养老保险制度危机有很大的意义。20世纪90年月以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专家提出了五个层次的型养老保险模式。第一个层次,由国家供给的非缴费型养老保障打算,为老年人供给最低水平的养老金:其次个层次,国家举办的、以强制储蓄汁划为特征的养老保险打算;第三个层次,国家举办的以收入再安排为特征的养老保险汁划;第四个层次,由企业建立的、国家予以税收等各项政策优待的补充养老保险:第五个层次,由劳动着个人及家庭建立的以自愿储蓄或者英他方式建立的补充性退休收入保障打算。依据我国不同地区的不同状况,逐步建立起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二〕完善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第一,解决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问题,渐渐做实个人账户。可以实行以下几种方式:一是从国有资产或者上地中划入一块转入养老金基金。二是通过增加税种或提高税率的途径,但要考虑到制度完善程度和条件限制。三是适度调整财政支出构造,在财政可承受五是改革现行退休制度,弹性提髙退休年龄。第二,加强养老金个人账户的治理和投资运营模式改善。第三,大力进展企业年金。企业年金的进展有利于提髙企业职工的经济保障力气,也可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进展企业年金可以从以下几个而来做:1构建以企业雇主为导向的企业年金进展的动力机制。2促进企业年金进展的更多税收优待政策。3〔三〕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扩大农保的掩盖而。农保实施需要留意以下几点:建立动态缴费机制,依据当地经济进展水平选择缴费基数和缴费标准。三是建立待遇调巧机制,农保的待遇水平随农村低保标准提高而调整。四是拓宽个人账户的进展功能等。〔四〕发挥老年人的作用。弹性提高退休年龄。针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开设一些老年人的志愿者效劳队。政府应乐观引导安康老年人重返社会,充分鼓舞阅历丰富的他们发挥才能,投入到社会经济建设与社会公益活动中,组织老年人家庭效劳队等形式,让安康的老年人影响甚至照看年龄更大、生活自理相对欠缺的老年人。四.结论现代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给养老保险制度带来了巨大冲击,以往的养老保险模式需要依据经济状况作岀相应的调整。以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