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老芒针通调督脉针法浅析_第1页
田老芒针通调督脉针法浅析_第2页
田老芒针通调督脉针法浅析_第3页
田老芒针通调督脉针法浅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田老芒针通调督脉针法浅析

田老具有很高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针灸治疗中,中医辨证施治注重理、法、方、针、法、针、针、法、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针、。自1956年开始他主持研制“冬病夏治消喘膏”,在防治慢性气管炎和哮喘中有预防复发的远期效果,在国内外首次提出“冬病夏治”这一法则,获卫生部科技成果奖。他参与研制的自热贴“中国灸”有10多种,针对不同疾病,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他擅长治疗中风后遗症、精神紧张症、各种神经痛和麻痹、风湿病、胃肠痛、哮喘和过敏性疾患、男女性功能减退、不孕症、痛经、小儿厌食症、大脑发育不全等。笔者跟从田老出诊期间目睹田老一些独特的治疗方法令人叹为观止,如芒针应用中有芒针通调督脉法、夹脊多穴透刺法、体穴透刺法等,这里简要介绍田老芒针通调督脉的针法,可见其医术一斑。督脉为奇经八脉之—,在循行上一般认为其源于胞中,下出于会阴部,向后循行于脊里,上达项后风府,进入脑内,上行巅顶,沿前额下行鼻柱,有分支络于肾,田老认为督脉脊柱部位的循行不止于脊里,皮下脊柱后侧亦有循行。督脉与多条经脉循行相关,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会于大椎,带脉出于第二腰椎,阳维脉与督脉会于风府、哑门,阳跷脉通过足太阳经与风府相通。由于督脉络肾,肾藏元阳,且诸阳经均交会于督脉,故在功能上督脉统摄诸阳,循达于体表则可卫外御邪,通达于内,则可温通经脉,温煦脏腑,敷布命火,转输阴精,参与生化精血。田老认为基于督脉这些特点,在治疗上无论是一身之阳还是一经之阳有病,均可选用督脉治疗。笔者所见田老芒针通调督脉法可用于中风、顽固性面瘫与面肌痉挛、眩晕、耳鸣耳聋、哮喘、过敏性疾患、消化系疾患、疑难杂证等诸多疾病,表现阳经与阳气病变者,均可应用。1单次干酵母针田老通督所用芒针规格大致分为125~175mm、380mm、500mm、1200mm几种,其中500mm、1200mm芒针为田老定制,直径为1mm。针具消毒可以采用高压灭菌法,也可采用0.2%戊二醛浸泡消毒。由于芒针过长,护藏不当易出现针尖卷毛或钩曲,在使用前应先检查针具是否完好。临床根据病情选用不同芒针,一般病情重、病程长、病机复杂者选用较长芒针,病情轻、病程短、病机简单者选用较短芒针。2患者所使用高、体的原因田老一般要求患者采用俯卧位、侧卧位或背对术者而坐,尽量保持脊柱正直,不能过于前后屈或侧弯,头略前倾,以免针刺入后难以掌握方向,使用较长芒针时,田老对患者体位要求较严格,因背部脊柱两侧均有重要脏器,针尖偏斜可能会刺伤脏器,有一定危险。3下透刺术临床应用取穴为督脉背部腧穴,由上向下透刺时,以取大椎、陶道等上部腧穴为主,由下向上透刺时,可取命门、脊中等偏下部腧穴,临床以由上向下透刺应用较多,主要是因为由上向下透刺操作时针刺方向、针尖到达部位等相对容易控制,危险性相对小。另外大椎为诸阳之会,是田老调和气血、祛瘀生新最为常用之穴,大椎穴可用较长芒针直透至命门,一针透多穴,往往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4上针下血工伤,利益配合针刺之前,患者皮肤及术者双手均需75%酒精消毒。芒针的手法,田老认为必须双手配合,右手为刺手,左手为押手,越长的芒针,押手的操作越重要。针刺时,刺手的姿势为执笔姿势,即用拇、食、中指第一节挟持针身下部,用无名指抵住针身,押手持针柄,使针尖抵触皮肤,利用刺手指力和腕力下压,押手配合,迅速刺过皮肤,然后沿脊柱后侧透刺,刺手挟持针身下部向下透刺,押手握住针柄掌握方向,380mm、500mm、1200mm芒针因针身过长采用弯针刺法,押手握住针柄,使针身向左下方弯曲,形成近似n字形,刺手向下刺入的同时押手上下前后摆动,以控制针刺方向,随着针刺深入,针身体外部分逐渐变直,直到针尖到达应刺深度再施补泻手法,为操作安全一般不采用提插法,而是采用呼吸、捻转、徐疾补泻法。如嘱患者吸气,同时术者拇指向前用力,出针时快速出针,疾按针孔为补,反之为泻,捻转手法轻巧,幅度在180°~360°之间,左右交替,不能一直向同一方向捻转,防止肌纤维缠绕针身,增加患者的疼痛。若患者不能配合或精神意识障碍,则要有助手配合操作。125~175mm芒针可留针20min,一般比较安全,380mm、500mm、1200mm芒针不留针,以免发生意外,出针时要注意使针身保持一条直线,沿刺入方向反向拔出,不要弯曲或硬行拔出。芒针通督法不宜每次均用,对于实证可一星期应用一次,对于虚证可两星期应用一次,并应根据病情的好转逐渐改用较短芒针,芒针通督法透穴较多,刺激较强,这本身就有一定泻法的作用,故对于虚证者更不可应用过频。5病例介绍5.1组方,先进经验,一次2个月治疗患者,男,42岁,2005年1月5日初诊。左侧肢体活动不利1年余。患者2003年10月因脑梗塞致左侧肢体活动不利,虽经多方治疗好转,但仍不能行走,仅可搀扶站立片刻,言语不利,纳食、睡眠、两便均正常,舌暗红苔薄白,脉沉弦。诊断为中风后遗症,中风日久,瘀血阻滞经络,阳气不能敷布,故先取500mm芒针,从大椎刺入,直透命门,采用呼吸、捻转补法,出针后当即令患者行走,患者竟能自行站起并在诊室内行走一圈,再予针刺百会、风池、肩骨禺、曲池、合谷、环跳、足三里、三阴交等穴。后每星期针灸治疗3次,1~2星期行一次芒针刺法,经6个月治疗,患者能乘坐公交车,生活自理,言语略欠利。按督脉能治一身之阳,无论瘀血、痰饮等有形实邪阻滞还是生化不足、髓海空虚等因虚所致之阳气功能不足之证,均可通过调督脉而治,本例患者中年男性,气血尚无明显亏虚之象,瘀血阻滞,阳气不布,田老采用500mm芒针直透督脉多穴,针用补法,阳气振奋,运行豁然而畅,故起立杆见影之效,然瘀血日久,不可立消,故后续益气活血治疗以加强疗效。5.2头颈部主反应患者,男,35岁,2005年10月12日初诊。左后头部疼痛2年加重1年。患者2年前因饮酒出现左侧后头部疼痛,经休息后缓解,此后疼痛反复发作,曾查头颅CT及颈椎X线摄片均正常,近1年发作频繁,头痛连及颈项,颈部活动受限,休息后稍缓解,不发作时头颈部亦微有疼痛不适,口干口苦,纳眠可,二便调,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沉细。诊断为少阳头痛。田老认为患者因饮酒伤及少阳胆经经脉,少阳经气不利,不通则痛,通则不痛,故头痛反复发作,取175mm芒针自大椎透刺至灵台,捻转先补后泻法,再针左侧天柱、风池、阳陵泉、外关及阿是等穴,留针20min,起针后再予大椎刺血拔罐。针1次患者疼痛缓解大半,共针3次疼痛消失,头颈部轻快无不适感。按田老认为患者若某一条经脉经气滞涩不利,除可通调本经或表里经外,还可配合督脉调整,本例即是先调整督脉经气,再治理少阳本经经气。5.3胃率单次感染型胃窦炎患者,女,34岁,2005年11月23日初诊。上腹部胀痛反复发作2年加重1月余。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上腹部胀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应用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好,近1月余症状加重,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窦炎,胃蠕动缺乏。病理检查示胃窦黏膜组织中度慢性萎缩性炎,间质充血,部分腺体轻、中度增生伴肠化生。就诊时患者餐后腹胀,隐痛,反酸,嗳气,畏寒,大便每日1~2次,质稀溏,小便黄,舌淡红苔中黄腻,脉弦细。诊断为胃脘痛,证属湿热中阻,肝气不舒。田老先予380mm芒针自大椎透刺至脊中,再予针刺中脘、梁门、足三里、内关、期门、肓俞等穴,针后在脾俞、胃俞处拔罐,每星期针灸治疗3次,应用芒针通督法1次,随症状减轻芒针应用改为较短型号,次数也逐渐减少,再结合随症选穴,共治疗近2月,患者症状消失,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窦炎已愈。按田老认为芒针通督法在本例中起到疏调气机,通利三焦的作用,气机调畅则肝气舒,三焦通利则湿热得化,诸症得除。5.4抗感冒的配方患者,女,28岁,2005年1月21日初诊。咳喘反复发作6年。患者6年前因感冒后饮食过咸开始出现咳嗽,经静脉点滴抗生素缓解,但此后经常发作咳喘,一般因情绪或气候变化、感冒等引起,就诊时为发作期,应用复方茶碱等药效果不理想,每日夜间咳嗽剧烈,干咳无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