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人间词话》十则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53ebd4cf3db1f149f49fb2d638f5b43/653ebd4cf3db1f149f49fb2d638f5b431.gif)
![王国维《人间词话》十则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53ebd4cf3db1f149f49fb2d638f5b43/653ebd4cf3db1f149f49fb2d638f5b432.gif)
![王国维《人间词话》十则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53ebd4cf3db1f149f49fb2d638f5b43/653ebd4cf3db1f149f49fb2d638f5b433.gif)
![王国维《人间词话》十则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53ebd4cf3db1f149f49fb2d638f5b43/653ebd4cf3db1f149f49fb2d638f5b434.gif)
![王国维《人间词话》十则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53ebd4cf3db1f149f49fb2d638f5b43/653ebd4cf3db1f149f49fb2d638f5b43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讲
《人间词话》十则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学习内容
1、了解王国维生平概况;
2、学习《人间词话》十则,把握作者观点并鉴赏诗句;第一课时
王国维(1877—1927)王国维,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海宁人。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早年追求新学,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1927年6月2日,于颐和园中昆明湖鱼藻轩自沉。①书香之家,读书奇才(20岁前)1877年王国维生于浙江杭州海宁。王氏家族世代书香,家学渊源及学人辈出的海宁乡风,对王国维的成长和人生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童年、青少年时期主要是在海宁故乡度过的。他的读书生活,受到其父王乃誉的影响。王乃誉攻书画、篆刻、诗古文辞,博涉多才。王国维生活在一个富有文化修养的家庭里,从小聪颖好学。1883年,七岁起接受塾师的启蒙教育,博览群书,涉猎了传统文化的许多领域,并初步接触到近代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维新思想,逐步形成了读书的志向和兴趣。1886年,王国维全家迁居城西南隅周家兜新宅(“西城小屋”),此处后成为王国维故居纪念馆。1892年参加海宁州岁试,考中秀才,成为“海宁四才子”之一。1894年甲午战争以后,产生了追求新学的强烈愿望。1895年与莫氏成婚。②求学上海,任教南通(20~30岁)1898年正月,王国维由父亲王乃誉亲自陪送赴上海求学,入《时务报》馆。二月,入罗振玉所办东文学社。1900年12月赴日本东京学习,因病于次年返家养病。后在罗振玉办的《教育世界》发表了大量译作,介绍了大量近代西方学人及国外科学、哲学、教育学、美学、文学等领域的先进思想。1903年,应张謇先生之聘,任通州师范学堂教习,醉心哲学、文学。后又任教于江苏师范学堂等。三十岁以后,转治文学。他第一次全面地向国人介绍了托尔斯泰、莎士比亚、但丁、歌德、拜伦等外国作家诗人。同时,王国维还对美学、词学进行研究,写出了著名的《人间词话》,对中国戏曲史进行研究,撰有《曲录》等多部著作,为《宋元戏曲考》的完成奠定了基础。1908年4月,携眷(潘氏)北上,赁屋于北京宣武门新帘子胡同。③侨居日本,著书立说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政府解体,王国维携全家随罗振玉东渡日本,侨居四年有余。在罗振玉的帮助下,有机会静下心来做学问,研究方向转向经史、小学。他与罗振玉一家相邻居,平时互相切磋,往返论学,协助罗氏整理大云书库藏书,得以尽窥其所藏彝器及其他石器物拓本,并与日本学者广泛交流。他治甲骨文字,始于此时。由于专力于研究新发现的史料,并能以古文字学为基础,研究古史,从古器物到古代书册、服装、建筑,所涉甚广,著述甚丰。此外,在戏曲研究方面亦有重大的突破,所著《宋元戏曲考》,被誉之为“戏曲史研究上一部带有总结性的巨著”。在日本期间,王国维有感于时局动荡和清王朝灭亡,结合人生体验,有诗作问世,编定诗集《壬癸集》。这一时期,生活颇安定,学术上也更有成就,他自述此间“生活最为简单,而学问则变化滋甚。成书之多,为一生冠。”④效力溥仪,讲学清华1922年年初,王国维允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通讯导师,但没有接受酬金。1923年春,当时溥仪要选海内硕学之士,王国维经推荐,到北京充任逊帝溥仪的南书房行走,有幸得窥大内所藏,曾检理景阳宫藏书。1924年冬天,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出宫。王国维引为奇耻大辱,愤而与罗振玉等前清遗老相约投金水河殉清,因阻于家人而未果。1924年,胡适、顾颉刚等推荐他担任新成立的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王国维推而不就院长职,仅任教职。以其精深的学识、笃实的学风、科学的治学方法和朴素的生活影响了清华学人,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同时,他自身的学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其论殷周、释甲骨、释钟鼎,处处卓绝,语语精到,皆出自己心得、发明和独创,对古代历史古代地理等研究做出重大贡献,博得海内外学人的推崇和尊敬。⑤长子病逝,遗书自沉1925年2月,清华委任吴宓筹办研究院,并拟聘王国维为导师。王国维在请示溥仪后就任。此后,治学转入西北地理及元史。1925年9月14日,国学研究院普通演讲正式开始,王国维讲《古史新证》。1925年10月15日,加授《尚书》课程。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一说吴宓)被称为“五星聚奎”的清华五大导师,桃李门生、私塾弟子遍充中国史学界。1925年,王国维虽然接受了清华学校的礼聘,名义上仍是溥仪的“南书房行走”,伴逊位天子读古书。1926年中秋刚过,长子潜明在上海病逝,王国维痛惜万分。1927年6月,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在其50岁人生学术鼎盛之际为国学史留下了最具悲剧色彩的“谜案”。殉清说“殉清”说:王国维为清朝遗老,更对逊帝溥仪向有国士知遇之感——王国维以秀才身份,被溥仪破大清“南书房行走”须翰林院甲科出身的旧制,召其直入“南书房”——有此思想基础和遗老心态,逢“覆巢”之将再,以自杀而“完节”似乎也是情理之中。所以梁启超以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比之,当时的清华校长曹云祥和罗振玉、吴宓等均持此说。鲁迅在《谈所谓“大内档案”》一文中,称王“在水里将遗老生活结束”,可见也为此论。但反对此说者认为,王国维与罗振玉等人有别,罗等效命清室复辟,不惜委身于日本政客。而王国维却领清华职,心无旁骛,潜心学术。他虽“忠清”,却不充其鹰犬,以至“愚忠”至“殉清”程度。所以当时就有人说:“你看他那身边的遗嘱,何尝有一个抬头空格的字?殉节的人岂是这样子的?”逼债说“逼债”说:当年溥仪在其《我的前半生》中说:内务府大臣绍英委托王代售宫内字画,事被罗振玉知悉,罗以代卖为名将画取走,并以售画所得抵王国维欠他债务,致使王无法向绍英交待,遂愧而觅死。当时报纸还传,王曾与罗合作做生意亏本,欠罗巨债。罗在女婿(王长子潜明)死后,罗、王已生隙,罗令女居己家为夫守节,逼王每年供其生活费2000元。王国维一介书生,债务在身,羞愤交集,便萌生短见。此说经郭沫若先生笔播,几成定论。但从王遗书对后事的安排看和事后其他一些证据表明,王国维生前并无重债足以致其自尽。殉清说“惊惧”说:1927年春,北伐军进逼北方,而冯、阎两军易帜,京师震动。有人认为,王国维自杀是怕自己这个前清遗老落入北伐军手中,蒙受耻辱;又王视脑后辫子为生命,当时传言北伐军入城后将尽诛留有发辫者,所以与其被辱,莫若自我了断。但这种说当时即多有人鄙而不取,以为不合王国维立身处世方式。“谏阻”说:认为王国维投湖与屈原投江相类,是以“尸谏”劝阻溥仪听从罗振玉等人主意,有东渡日本避难打算,并认为王、罗两人最后决裂的原因也缘于此因。“文化殉节”说“文化殉节”说:与王国维同为清华导师,且精神相通、过从甚密的陈寅恪先是以“殉清”论王之死,后又认为:“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诸因素”:以一遗民绝望于清室的覆亡,以一学者绝望于一种文化的式微,一介书生又生无所据——当王国维徘徊于颐和园长廊,回想起“自沉者能于一刹那间重温其一生之阅历”的箴言,遂“奋身一跃于鱼藻轩前”。也许,这就是王国维自沉之“谜底”。《人间词话》简介《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人间词话》作于1908~1909年,最初发表于《国粹学报》。该作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深远。比如:王国维以“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高度评价了李煜的词,说它“神秀”,韦庄的词被称为“骨秀”,温庭筠的词称作“句秀”。逐一把握作者观点
1境界说;2造境与写境;
3~4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5有/无境界;6炼字;7“三境界”说;8胸襟说;
9大家之作;10“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第一则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统领其他论点,又是全书的脉络,沟通全部主张。王国维不仅把它视为创作原则,也把它当作批评标准,论断诗词的演变,评价词人的得失,作品的优劣,词品的高低,均从“境界”出发。因此,“境界”说既是王国维文艺批评的出发点,又是其文艺思想的总归宿。第二则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造境”是作者极逞“创意之才”,充分发挥想象力,使万物皆为我驱遣,“以奴仆命风月”,这正是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写境”则是作者极逞状物之才,能随物婉转,“能与花鸟共忧乐”,客观的真实受到高度的重视,这正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王国维根据其文艺观,把多种多样的艺术境界划分为三种基本形态:“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王国维比较科学地分析了“景”与“情”的关系和产生的各种现象,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次提出了“造境”与“写境”,“理想”与“写实”的问题。王国维还提出,“理想派”与“写实派”常常互相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创作方法。而用这种方法创作出来的艺术境界,则不能断然定为“理想派”或“写实派”。在这种境界里,“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自然与理想熔于一炉,“景”与“情”交融成一体。王国维认为,这是上等的艺术境界,只有大诗人才能创造出这种“意与境浑”的境界。第三则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鉴赏以下诗句,何为“有我之境”?何为“无我之境”?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纳兰性德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第二课时
第四则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鉴赏以下诗句,何为“优美”?何为“宏壮”?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晏殊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元好问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第五则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鉴赏以下诗句,真景物、真感情体现在哪里?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第六则“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释字义)。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描景象)。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点作用)。第六则“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炼字题目的赏析作答】①“弄”有抚弄、戏弄的意思(释字义)。②作者用一“弄”字,不仅使人觉得明月朗照下花移影动的活泼有趣,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的娇媚可爱,在静谧的月夜中,袅袅盛开,翩翩舞动(描景象)。③把云托月、花弄影的静谧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点作用)。第三课时
第七则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昨天夜里秋风萧瑟,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遥望那消失于天涯尽头的道路。”晏殊此词,意在通过高楼独望刻画主人公的望眼欲穿,描绘的是恋人间的离愁别恨。王国维引用这句话,用以表达一个“立”字。即:只有不畏孤独与艰险、敢于登高望远者,才能在漫漫天涯路上找到前进的方向。在这第一境界中,王国维强调,成功的第一步是立志、是下决心、是找准目标和定位。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出自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虽日渐消瘦却决不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柳永此词,意在表达主人公对恋人的思念、对爱情的忠贞,言辞间既有万般柔情,又可见主人公坚毅的性格与执着的态度。王国维引用这句话,用以表达一个“守”字。即:为了达成目标、实现理想,必须做到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即便因此劳神伤身,也不后悔、不放弃,坚持到底。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在人海中寻找了她千百回,不曾想不经意间一回头,却在灯火零落处发现了她。”辛弃疾此词,意在刻画出一位孤高美丽的女子,描绘苦苦追寻心上人的痴情人,终于得偿所愿。王国维引用这句话,用以表达一个“得”字。即: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虽然可能会长期努力却一无所获,但只要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定然会在某个瞬间恍然大悟,收获成功。王国维的三境界理论之所以堪称经典,其绝妙之处便在于巧借宋词名句,用以表达枯燥的治学理念和人生哲学,将美丽“皮囊”与深刻“灵魂”完美结合在一起,可谓是独具匠心,惊艳百年。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换言之就是:悬思(立)——苦索(守)——顿悟(蓦然)三者先后为序,缺一不可,先有明确目标,再去坚持追寻,最后才能达成所愿。第八则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苏轼词自成一家,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球及中国航班预订应用程序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布花行业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箱琴音孔拾音器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NN二甲基苯胺行业市场发展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镀锡红钢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智能建筑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风险投资与投融资策略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2025年摩托车减震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度智慧教室设施安装与维护服务合同
- 2025年度新型管材技术引进与合作开发合同
- 2025年度国际物流供应链优化管理合同
- 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单元备课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 DB31-T 596-2021 城市轨道交通合理通风技术管理要求
- 华为智慧园区解决方案介绍
- 2022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县乡卷)及答案解析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含答案)
- 一例蛇串疮患者个案护理课件
- 低压电工理论考试题库低压电工考试题
- 国家电网培训课件
- 五年级上册口算练习400题及答案
- 骆驼祥子选择题100道及答案
- 2024年公务员考试题库附答案【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