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教育学】课程_第1页
第六章 【教育学】课程_第2页
第六章 【教育学】课程_第3页
第六章 【教育学】课程_第4页
第六章 【教育学】课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课程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课程概述第二节我国中小学的课程第一节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概念课程是意义丰富、争论繁多的一个概念。“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是指一门学科,广义是指所有教学内容及其进程安排的总和。“课程”也有静态和动态之分。静态的课程指预先设计的系统的知识与技能等;动态的课程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经验过程。课程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动态的教育存在。从育人目标的角度看,课程是一种培养人的蓝图;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看,课程是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连接学生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引导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知识体系及其获取的路径。

二、课程类型(一)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根据教学内容是重知识体系还是重生活经验来分类,可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1、学科课程⑴学科课程的含义学科课程是以学科为中心设计的课程,由一定数量的不同学科组成,各学科有特定的内容,一定的学习时数和学习期限。⑵学科课程的代表人物学科课程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孔子、斯宾塞、博比特、赫尔巴特等。⑶特点重视成人生活的准备;重视教材的逻辑组织;强调训练的价值。⑷学科课程的优缺点优点:具有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系统的知识;有利于考评。缺点:较少考虑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不能有效适应个别差异。2、活动课程⑴活动课程的含义活动课程是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以儿童的活动经验为中心,为锻炼儿童的能力而设计的课程。⑵活动课程的代表人物活动课程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杜威和克伯屈。⑶活动课程的特点重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重视教材的心理组织;认为教育即生活。⑷活动课程的优缺点优点:联系社会生活,获取直接经验;重视儿童兴趣、需要;发挥学生主动性、自主性。缺点:难编教材;难以组织。(二)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按照课程的呈现方式划分,可将课程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显性课程指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课外活动。比如语文、数学等。隐性课程指那些难以预期的,伴随着正规的,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的那部分内容。包括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和人际环境等。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学校中的“三风”是指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构成,就其课程类型而言,它主要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显性课程D隐性课程答:D(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

和校本课程从课程的管辖权限来分类,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1、国家课程国家课程是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主要特点:权威性;正统性;强制性。2、地方课程地方课程是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作为基础,根据地方和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而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主要特点:地域性;针对性;现实性。浙江省通用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以20个模块进行设计编排,着眼于儿童生活领域、自然领域和社会领域。七年级绍兴市地方课程:《我是绍兴人》,内有六个单元:第一单元家在绍兴第二单元美丽水乡第三单元千岩竞秀第四单元绍兴民居第五单元名优特产第六单元越苑奇葩3、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指学校以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实施的具体要求为基础,根据本校的实际条件自主进行开发的适合本校具体特点的课程。主要特点:自主性;灵活性;动态性。绍兴许多学校都开发了校本课程,如鲁迅中学开发了《走近鲁迅》和《修身》;钱清镇中开发了《名人伴我行》;湖塘镇中心小学开发了《少儿越文化研究》。语言类数学类科学类人文类体育与健康类社会类艺术类综合类20884389241810136099016501518

2001年新课程实施以来,山西省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作为研究重点,十余年来取得了一些成绩,《2011-2012年山西省基础教育年度报告》显示:山西省现有中小学校13029所,开设校本课程10778门。校本教材三、制约课程的基本因素1、社会一定的课程存在并服务于一定的社会,社会的需要和条件是制约课程的决定性因素。2、知识知识在任何时代都是制约课程的重要因素。3、学生学生的发展是课程编制的依据。第二节我国中小学的课程

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等三种形式。课程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规划,课程标准和教材是课程内容的具体形式。一、课程计划1、课程计划的概念课程计划,原称教学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规划,是指根据教育目的及不同层次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2、课程计划的构成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①指导思想②培养目标③课程设置:规定课程的种类及其排列顺序;课时分配;地方课程的安排;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④考试考察⑤课程实施2001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之课程设置表2001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之课程设置及比例3、我国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制订(1)我国原有义务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①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状况仍然存在;②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③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④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要等。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1.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功能更加强调的是()A、甄别与鉴定B、选拔与淘汰C、促进学生分流D、促进学生发展与改进教学实践正确答案:A(2)我国义务教育新课程设置的突出特点2001年11月19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其突出特点是:九年一贯整体设置。“整体”指横向关系组织;“一贯”指纵向关系组织。加强均衡性。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个种恰当的、合理的比重。

加强综合性。加强学科的综合性,设置综合课程,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加强选择性。学校课程要以充分的灵活性适应于地方社会和学生个性发展的现实需要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通过课时比例调整使其保持适当的比重关系。这强调了课程结构要体现()。A均衡性B综合性C选择性D统一性正确答案:A4、我国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的制订2003年3月31日,教育部发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主张,要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1)培养目标(略)(2)课程结构①课程结构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第一个层次:学习领域高中课程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综合实践活动定义: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活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技术和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为:①活动性;②开放性;③自主性;④过程性。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