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一起输入种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苏南地区是甘肃省重点疾病控制地区。“和谐繁殖”是甘肃省重要的疾病控制政策和措施。据疫情监测,人间疫情回升。1991年对部分疫区乡(场)人畜间疫情现况及其因素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牛、羊血清学pat一、人间1.对6~60岁的人群进行RT试验,阳性者和疑似患者进行血清学(SATCFTCYTCoomb’s)检验,(CYT仅供参考)。2.材料:布氏菌素,SAT抗原(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批号89001);CFT抗原、冻干补体及溶血素(成都药械厂,批号分别为8801、9006、8901);兔抗人球蛋白皿清(北京流研所,89.9制);半胱氨酸盐酸盐(C3H7O2NSHCIH2O)(中国上海曹扬第二中学化工厂,批号820303);绵羊红血球(按常规自制)。二、畜间对血清学阳性人群和部分健康人群放牧的牛、羊群进行血清学(PAT.SAT)对照检查,牛、羊群分别抽检30%和10%。三、对急性患者的血液和羊流产羔进行病原学检查四、人、畜间实验室操作、结果判定、诊断方法及标准以《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为准。结果一、血清学阳性率n1、调查656人,感染率46.34%;血清学阳性率24.38%;患病率7.46%(附表)。2、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高峰为成年组,年龄最小者仅14岁。感染率、血清学阳性率、患病率均无性别差异(P>0.05)。3、密切接触者和一般人群感染率分别为59.67%和29.93%(P<0.05),R.R=1.99,A.R=29.68%;血清学阳性率分别为28.58%和15.46%(P<0.05),R.R=1.83,A.R=12.79%;患病率分别为11.60%和2.38%(P<0.05),R.R=4.87,A.R=9.22%。4。布氏活菌苗免疫一年的人群调查66例,结果与未免疫人群比较,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1);血清学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5.确诊布病49例,“达标”以后发病者占63.27%,1991年发病3例(6.12%)。.6.采集急性患者血液2份,未分离出病原菌。二、血清学阳性人员放牧的羊阳性率1、抽检牛、羊2486头(只),牛(497头)全部为阴性,羊(1989只)阳性率0.75%。血清学阳性人员放牧的羊群阳性率0.81%(14/1730),并从种公羊中检出2只阳性,对照组羊阳性率0.34%(1/292)。2、收集流产羔76只,均未分离出病原菌。布病临床表现该县曾于1958年输入种公羊而引起大批母羊流产,经中国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调查证实有布病存在。毗邻地区曾因积肥代放牧该县羊群造成人畜间布病爆发流行。病原学证实该地为羊种疫区。为探讨其自然疫源性,曾捕获青羊14只、旱獭380只、野兔15只、草原硬蜱53组,均未分离出布氏菌。据文献报告该县鹿场训养鹿血检阳性率达44.40%。本次调查结果与1981年相比,无论感染率或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P<0.005),并存在明显的职业特点。新发病例持续发生,提示有传染源存在。免疫人群RT阳性率较未免疫人群高,但血清学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笔者认为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关。本次调查羊血检阳性率虽然在“控制区”指标内,但血清学阳性人员放牧的羊群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且阳性种公羊占有一定比例(13.33%)。本次调查时正值产羔季节,笔者发现牧民与羔羊同住一室甚至同睡一炕,接触家畜及其产物后洗手方法不当,无消毒措施等现象较为普遍。综上,笔者认为由于畜间检疫不彻底,卫生观念差,是导致疫情回升的主要因索,其次由于人、畜间血清学检验方法的差异,布病临床表现变化和血清学交叉凝集反应等对布病诊断和疫情判断的影响也不能完全排除。(参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