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页共3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全册导学案目录1.1人口增长模式1.2人口的空间变化(1)1.2人口的空间变化(2)1.3人口迁移第1课时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1.3人口迁移第2课时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1.4地域文化与人口2.1城市空间结构第1课时城市区位分析和城市土地利用2.1城市空间结构第2课时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2.1城市空间结构第3课时中心地理论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1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1课时农业区位因素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2课时农业地域类型3.3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第1课时工业区位因素3.3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第2课时工业联系和工业区域3.4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交通运输与聚落、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3.4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2课时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4.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4.4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导学案地理必修二导学案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课标要求】1、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理解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明确生产力发展是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性因素。2、学会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3、学会计算某一国或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2、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掌握各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3、通过比较分析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地理数据的能力。【学习重点】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分布,中国人口增长状况;【学习难点】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第一课时【基础知识】一、人口自然增长1、人口增长速度快慢与有关。2、一定区域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快慢,受到的制约,也受到从到领域的多种因素的影响。3、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的发展水平。这是因为,由生产力发展引起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变化,决定了和的变化。【问题探究】1、读下图讨论分析:⑴讨论分析时应注意图中的哪些可读的信息?⑵这幅“历史上的人口增长示意图”反映了人口增长的哪些特点?⑶你认为影响这些特点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哪个?2、读2000年埃及和日本两国的人口统计资料,先计算填空,然后讨论分析有关问题:国家总人口(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埃及63982.500.65日本126870.940.82想一想:按经济发展水平,埃及与日本属于同一类国家吗?表格中的信息在人口增长方面还能说明什么?3、阅读教材活动材料(P3面),回答问题。分组讨论交流:①想一想,为什么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②你认为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哪些因素是正增长、哪些是负增长?起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基础训练】1、世界人口达到60亿的时间是A、1987年B、1999年C、2000年D、2002年2、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A、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B、人口生育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C、新出生人口的百分比D、人口生育率与出生率相减的得数3、人口增长的快慢由下列哪个因素所决定A、人口出生率B、人口死亡率C、人口自然增长率D、人口数量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1世纪以前人口增长速度都较慢B、21世纪以前人口增长速度都较快C、在历史上,人口增长越来越快D、在历史上,人口增长有时较快,有时则较慢【能力提升】1、人口的出生率与下列哪一因素密切相关A、人口数量B、育龄妇女比重C、人口年龄结构D、风俗习惯2、产业革命后,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减少B、战争没有C、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D、农业的发展第二课时【基础知识】二、人口增长模式1、“高—高—低”模式人口增长模式特点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原始人口增长模式高出生率、死亡率、的自然增长率社会以采集、狩猎经济为主的的生产力水平。传统人口增长模式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自然增长率奴隶社会、社会及社会初期以为基础的自然经济2、“高—低—高”模式与“低—低—低”模式人口增长模式特点分布成因“高—低—高”模式高出生率、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20世纪50年代后的发展中国家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的大幅度提高,人口死亡率的下降“低—低—低”模式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自然增长率国家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类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观念和生育行为的转变3、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由“”向过渡。【问题探究】1、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和传统人口增长模式有何差别?2、发展中国家出生率较高、人口增长快,这种状况对资源、环境、发展等方面有何主要影响?应采取何种对策?3、发达国家为“三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缓慢;这种状况对资源、环境、发展等方面有何主要影响?应采取何种对策?【基础训练】1、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往往是不同的,下列不属于其形成原因的是A、人口数量的多少B、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C、社会、经济的差异D、文化、环境的差异2、受产业革命影响产生的人口增长模式是A、“高——高——极低”模式B、“高——高——较低”模式C、“高——低——高”模式D、“低——低——低”模式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欧洲所有国家的人口已连续多年出现负增长B、非洲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正在向“低——低——低”模式转变C、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基本步入“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D、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增长模式已属于“低——低——低”模式4、下列国家组合中,人口连续呈现负增长的是A、俄罗斯、美国B、巴西、古巴C、意大利、匈牙利D、日本、中国5、下列地区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A、中美洲B、东南亚C、南亚D、大洋洲6、关于“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A、“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出现于产业革命时期B、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人口的负增长C、“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的国家往往会出现人口的老龄化问题D、人口自然增长率低是其区别于其他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目前的发达国家总体上人口的死亡率高于人口的出生率B、目前的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属于“高——低——高”人口增长模式C、欧洲国家由于营养好,肥胖人口较多,人口的死亡率高于出生率D、北美国家由于人口老龄化,人口的死亡率高于出生率8、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过程大致是①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②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③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②③①【能力提升】读历史上的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A为时代,B为时代,C为时代。(2)从图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增长总的趋势是,特别是进入了社会后,人口增长速度更快。(3)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水平。这是因为,由引起的的变化,决定了的变化。(4)工业社会以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分为_________人口增长模式和人口增长模式两类,进入工业社会后,出现了的人口增长过渡模式。(5)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基本步入了现代人口增长模式。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表现出两大特点:①,②。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课标要求】1、了解“人口爆炸”的由来、形成及其特点。2、理解人类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明确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3、了解自然资源形成演变的特点,明确环境的限制。【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爆炸的事实。2、了解地球的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以及人口容量的特点。3、理解资源、环境对人口的限制性。4、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学习重点】1、环境对人口的限制性。2、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别。3、人口容量的三特点。【学习难点】1、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别。2、人口容量的三特点。【基础知识】一、“人口爆炸”1、,是社会学家用来描绘20世纪出现的世界人口急剧增长情况的词汇,它十分形象地反映出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的现象。2、世界人口的“”形曲线增长被称之为人口的增长。这种增长在开始时数量比较,但很快就会。显然,人口如此爆炸式地增长决不能长时期持续下去。二、环境的限制性1、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空间场所。随着世界人口急剧增长,一方面,人均土地拥有量,使土地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人类对土地的利用,使用于的土地面积正在显著缩小。2、是人类进行现代化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20世纪70年代以来,某些重要的矿产资源正在迅速,有的甚至趋于。3、由于人类对淡水的需求量,以及对淡水资源的利用,加之,淡水资源日益短缺。4、人类不合理的垦殖活动毁坏了大面积的森林,进而导致加剧,下降,加快,加深,气候反常事件增多。三、人口的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和的大小。2、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并获得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3、人口容量有三个特点,一是;二是;三是。【问题探究】1、⑴环境容纳人口的数量主要受哪些因素的限制?⑵你认为首要的限制因素是哪一个?2、读教材P15“我国各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思考:(1)根据此表,我国最多可承载多少人口?(2)试分析我国东部、西部地区以及南方、北方地区的环境人口承载力各有什么特点。【基础训练】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时间越来越短,回答1~2题。1.世界人口急剧膨胀,这说明了()A.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地球上将会出现“人口爆炸”B.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C.人口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是相适应的D.人口快速增长对于发展中国家是必要的2.近年来,世界人口增长的曲线呈现()A.“J”型B.“S”型C.“V”型D.“N”型3.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科技发展水平B.人口的文化水平C.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D.资源状况4.特定地区的资源与环境,在维持最低生存标准的情况下,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是()A.环境承载力B.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C.人口容量D.人口合理容量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5.该国人口变化趋热的一个突出特征是()A.年轻劳动力过剩 B.老龄化趋势显著 C.自然增长率上升 D.人口出生率较高6.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7、下列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合理容量在不同的地区往往是相同的B、发达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一般小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C、某地的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D、人口合理容量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需要达到的最大人口数量8、下列有关人口容量的叙述,符合悲观派的观点的是()A、依照目前科技的发展速度,人类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问题B、世界人口进一步增长,地球依然能承受C、现在世界的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人口容量D、人类能在短时期内实现人口与环境的良性循环9、一个国家的人口控制的最终警戒线为()A、人口环境容量B、人口合理容量C、最大人口容量D、每平方千米200人【能力提升】1、阅读“PPE怪圈”材料,回答问题:“PPE怪圈”(见下图)是指贫困(Poverty)、人口(Population)和环境(Environment)之间形成的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确切地说,是指“贫困——人口增长——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由于PPE怪圈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困地区存在的普遍性,被用作贫困地区贫困机制的一种理论模式。(1)对比①④、②③、⑤三组因果关系,试分析“PPE怪圈”的基本原因。(2)从③、⑤线索入手,说明贫困与环境的互动关系。(3)从人口自然增长模式、生产力水平与劳动力数量、教育与个人素质、社会保障与防病养老等方面,简述②线索成立的原因。(4)请简要说明如何走出“PPE怪圈”。
第三节人口迁移【课标要求】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及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2.明确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3.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2.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3.正确认识人口迁移客观存在及其正、负影响。4.通过有关人口移动的讨论,学会全面地、客观地分析某一具体的人口迁移现象。【学习重点】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学习难点】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基础知识】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1.人口变动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2.人口迁移的概念:是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的空间流动行为。3.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国际迁移和迁移两种类型(1)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它包括、外籍工人流动、等。(2)国内迁移则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由的人口迁移。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1.导致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2.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①自然生态因素:气候、、水和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等。②经济因素:的差异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一般经济落后地区迁出率高,而发达地区迁入率较高。③政治因素:(如深圳的崛起)、战争(战争难民)等。④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等。三、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1.世界人口迁移的现状:由发展中国家迁移到国家、从贫穷落后国家迁移到富裕国家;从人口国家迁移到人口稀少的国家。2.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从农村到和工矿区,从内地到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原因:以和经商为主,多为自发性迁移。【问题探究】1.下列人口流动行为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①外出度假、旅游,上街购物②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③王艳从甲县A中学转到乙县B中学读书④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2.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哪些是国际迁移,哪些是国内迁移?①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②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③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④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3.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流动人口逐年增加。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读图1-11、1-12并分析:(1)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2)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据联合国2000年预测,在未来半个世纪内,高收入国家预计每年接收200万移民。未来世界移民状况见下表。未来世界主要的人口迁出国和迁入国迁出国数量(万人/年)迁入国数量(万人/年)中国30.3美国110.0墨西哥26.7德国21.1印度22.2加拿大17,3菲律宾14.4英国13.6印度尼西亚18.0澳大利亚8.31.根据上表,说一说世界人口的迁出国与迁入国各有什么特征。2.造成这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基础训练】1.关于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A.国际人口迁移是指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只是指发生在一个国家内省与省之间的人口迁移C.外出旅游、购物等发生的人口移动也属于人口迁移D.国内的人口迁移即指由农村迁向城市的人口移动2.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C.省际人口迁移D.人口流动3.关于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A.自然环境是影响人口迁移及空伺分布的重要因素B.历史时期,气候的优劣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C.因土地不足和土地生产力衰竭进行的人口迁移是工业社会前的特有现象D.美国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和南部迁移是由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4.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大量人口向西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环境因素B.政治因素C.经济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批留学生到欧美留学,与民工潮涌向东南沿海的大城市,两者的共同之处是()A.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性质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巨大的拉力因素C.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性因素D.都是追求自身职业更好的发展,谋求更高的生活水平6.从口迁移对环境往往造成()①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②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③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④在迁出地,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能力提升】下图中人口迁移差额率指人口迁移数与总人口比例,正值为迁入,负值为迁出。读图分析回答下面四题。1.如图中a、b、c、d表示不同的国家,则下面几组排列中,最可能的是()A.美国、日本、丹麦、加拿大B.中国、埃及、巴西、新西兰C.沙特、加拿大、德国、埃塞俄比亚D.印度、尼日利亚、南非、英国2.如果图中某点表示发达国家大城市中心地区人口变化规律,那么该点是()A.aB.bC.dD.e3.如图中各点表示国内人口迁移的规律,则反映美国东北部的最可能是()A.aB.bC.eD.e4.图中五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A.a、cB.b、dC.c、dD.a、e5.下图为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读图后按要求回答:(1)从图中看出,人口迁移数量最多的地区是、和,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2)四川人口大量外迁对本省产生的积极影响是。(3)这一时期,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的大量增加,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和。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学习目标】1.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3.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学习重点】中外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学习难点】文化的横向与纵向的对比;不同文化产生的社会根源。【基础知识】一、文化与地域文化1、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和的总和。它包括思想观念、社会组织形式、工艺技术等。因此,地理学中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界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2、地域文化:指在一定长时期形成的。如:有人称江南地区为“稻米文化”,称蒙古为“游牧文化”,称美洲印第安人创造的文化为“玛雅文化”等。换句话说,地域文化就是在一定的地域内,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地域间的差异比较明显。例如西方国家和我国传统文化差别较大,因而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也不同。同时,它也能够对人类自身的发展持续地产生作用。二、外国文化与人口1、婚俗(初婚年龄、)。①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之风盛行,初婚年龄。这意味着妇女生育年龄,生育时间延长,亲子年龄差距,从而加快了人口增长。②在许多西方国家,婚姻关系不够稳定,婚率较高,再婚现象较多。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一般会出生率。2、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很大。三、中国文化与人口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是表现在、和等方面。(1)生育——从早婚早育到,从到只生一个;(2)职业选择——从“学而优则仕”到“”;(3)人口流动——从到“四海为家”。【问题探究】下列属于文化范畴的是A黄山云海B京剧C地铁D窑洞E校园雕塑F城市G壶口瀑布H五台山寺庙I三北防护林J未成年人保护法【基础训练】1、以下关于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自然界的阳光、空气、山峰、河流都是文化的一部分②山川林木一旦经过人类开发成为景观,就成了文化的一部分③茹毛饮血的饮食本能也是文化④人们将食物加工成适合人类需要的食品,这一现象及产生的食品结构和饮食习惯构成了饮食文化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②④2、婚俗对人口的发展影响很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初婚年龄大,人口的出生率低 B.初婚年龄小,人口的出生率低C.离婚率高,则人口的出生率高 D.婚姻关系不稳定,则人口的出生率高3、有关地域文化与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B.地域文化对一个地区的人口发展起决定作用C.地域文化能够对一个地区和国家人口的发展持续地产生作用D.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地域文化虽然有差异,但对人口发展的作用往往相同4、形成多育多子的传统生育观念的根源是()A.“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B.劳动力的增殖能增加家庭财富C.传统农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低下D.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能力提升】1、工商业者在中国传统中曾遭受贬斥的原因是A.认为不能增加社会财富B.是被统治阶层C.四海为家,居无定所D.不能使劳动力增殖2、近年来,我国在生育方面的变化是①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②从“多子多福”到“只生一个好”③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④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3、我国传统农业社会里,牧民的居住观点是()A.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B.安土重迁C.逐水而迁 D.四海为家下图为“我国城乡15-64岁各种受教育水平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4~5题。4.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差异的特征有A.农村人口中文盲人口占一半以上B.城市人口以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为主C.县镇人口中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小于城市D.农村人口以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为主5、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有A.有利于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 B.有利于农村劳动力数量增加C.有利于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 D.不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参考答案第一课时【基础训练】1.B2.A3.C4.A【能力提升】1.B解析:育龄妇女比重高,人口出生增多,人口出生率升高。2.C第二课时【基础训练】1.A2.C3.C4.C5.A6.C7.B8.D【能力提升】(1)新石器铜器铁器(2)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工业社会(3)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发展自然、社会和经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4)原始传统高——低——高(5)低——低——低一是“三低”特征,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二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仍然保持下降的趋势,不少国家甚至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第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TS 18013-6:2024 EN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 ISO-compliant driving licence - Part 6: mDL test methods
- 房地产 -中建工法成果汇编
- 发动机装调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 人造木材制造工艺改进
- 强化基层执法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 2024年电动汽车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人教】第一次月考B卷(考试版+解析)
- 漓江导游词(34篇)
- 英语老师教学工作总结
- 高考考前领导动员讲话稿范文(3篇)
- 数控车床编程基本学习培训课件
- 小讲课-中心静脉压的测量及临床意义
-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招标技术规范书
- 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年度工作总结
- 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询比采购文件模板
- 铜梁区自然灾害类风险评估等级表
- 斯瓦希里语轻松入门
- 精装修工程试验检测计划
- 基础体温表格基础体温表
-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 4.1.1 n次方根与分数指数幂 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