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2课《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2课《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2课《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2课《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醉翁亭记【教学目标】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实词的词义和重要虚词的用法。2、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熟读成诵。3、体会“醉”与“乐”的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实词的词义和重要虚词的用法。2、指导朗读,以读代讲,以讲促读。在朗读中疏通文意,力求当堂成诵。【教学难点】体会“醉”与“乐”的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是中国古人历来有的一种山水情怀。他们寄情山水,抒怀言志,山水亦因人而胜,因文而名。安徽滁州琅琊山的醉翁亭,便是因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千古美文《醉翁亭记》而闻名于世。今天就让我们循着欧阳修的记述,做一次醉翁亭之游,感受山中的美景,聆听他的心音。任务导学,研读文本任务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关于“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是在这个时期写就的。任务二:诵读全文,初步感知1、重点字音检查环滁()壑()琅琊()潺潺()辄()霏()瞑()晦()伛偻()肴()提携()蔌()酒洌()觥筹()弈()翳()颓然()2、学生自由朗读文章,读准字音,有节奏感。3、展示去标点原文,请学生朗读,师生共评断句是否正确。例如:“山行/六七里”为什么不是“山/行六七里”?明确:“山行”意指“沿着山路走”,“山行”是个状中短语,不能将其割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为什么不是“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明确:“蔚然而深秀”是两个并列的词,不宜割裂,“望之”是总起词语,故应从其后断句。(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划分朗读节奏,在划分节奏的过程中感知文意。对于部分结构复杂的句子,教师可做适当的讲解引导。)4、老师亲自范读或多媒体播放。5、学生有感情的齐读。任务三:疏通文意,讨论释疑1、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意,并标出不理解的词句。(节奏划分与明确文意相结合,如果能以节奏划分引导学生明确文意最好;如果学生理解有限,也可在解读文意后把握节奏划分)2、以六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互助解疑。(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并个别答疑,搜集疑难问题)3、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问,全班交流解决。4、学生口译文句,师生共同纠正补充。5、再读文章,自由朗读课文,并选择自己读得最好的语段,给全班示范朗读。(学生点评朗读,教师可以适当指导示范。)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抽查学生文言字词的释义。2、这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古往今来,多少人百读不厌,感慨万千,沉醉其中。本文到底有何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起继续来欣赏这篇美文吧。二、问题导学,研读文本齐读文章,点名提问:亭名的由来和太守为什么取号为醉翁?明确:1、亭名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的。2、太守即欧阳修,号醉翁,其特点是容易问题一:太守为何醉?1、学生自己思考。2、六人小组交流讨论。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总结:为景、为人、为情而醉。问题二:文中描绘了醉翁亭哪些景呢?明确: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1)朗读描绘的句子,想象画面。(2)孩子分享自己想象的画面。(3)学生点评,适当修改。(4)小组讨论: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写景顺序是?明确: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琅琊秀色图→酿泉流水图→溪亭展翅图。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5)一切景语皆情语,再读写景文字,读出欣喜、热爱之情。(“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问题四:找出文中描写了人们欢乐的场面。(1)朗读第三小节,思考:人们的欢乐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那么太守见到这些,又有着怎样的神态?(2)六人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明确: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冽,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欧阳修作为太守,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问题五:太守的醉和乐是什么关系呢?1、学生思考,请同学回答。明确:能与老百姓一起同乐。以醉来写出他的快乐。2、找出带乐的句子,作者以醉写乐,但是这“乐”真的是无忧无虑的乐吗?小组讨论。明确:不是,因为联系到他当时政治上失意,仕途落魄。所以,这种乐是复杂的。3.齐读第四段。想一想到底怎样的乐才是作者所向往的?明确:“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分析了不同层次的乐,鸟乐是本能享受山水之乐。宾客的乐是随从太守而乐,境界不高。只有乐其乐——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太守不仅乐于山水,更重要的在于与民同乐。这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品读《醉翁亭记》。二、任务导学,研读文本任务一:我们为何而醉?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自由朗读,要用心去体会。2、思考:这些句子或段落为何能让我们陶醉?3、学生六人一小组讨论。4、小组展示。5、其他同学点评。总结:(1)描写形象、精练,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无论绘景还是写人,都只有寥寥数字,着墨不多,但能抓住特征,生动传神。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2)句式灵活,对散结合。有的单句成对,有的双句成对,有的三句成对,它们工整贴切,形式和谐,节奏明快,易诵易记。加之对散穿插,富有变化,摇曳多姿。(3)韵律独特,回环往复。全文共用了21个“也”字和24个“而”,产生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使行文显得潇洒自如,增强了语调的节奏感和委婉的抒情气氛,也使作者怡然自乐的情致得以尽情的抒发。任务二:重点虚词,加强巩固。虚词“而”的用法用法文本举例表并列1.蔚然而深秀者;2.溪深而鱼肥;3.泉香而酒洌;4.起坐而喧哗者表递进1.而年又最高;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承接1.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4.水落而石出者;5.临溪而渔;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表修饰1.朝而往,暮而归;2.杂然而前陈者表转折1.而不知人之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