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六三制_第1页
2024年新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六三制_第2页
2024年新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六三制_第3页
2024年新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六三制_第4页
2024年新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六三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青岛版四上新青岛版四上科学知识梳理精品知识点全册六三制目录第一单元动物王国第1课蚂蚁4第2课鱼5第3课鸟5第4课哺乳动物6第5课我国的珍稀动物7常考简答背记7第二单元冷与热第6课哪杯水热8第7课温度计的秘密9第8课自行车胎为什么会爆裂10第9课热气球上升的秘密10第10课风的形成11常考简答背记11第三单元天气与气候第11课一天的气温12第12课风向和风力13第13课降水量14第14课台风来了15第15课天气和气候15常考简答背记16第四单元水的三态变化第16课水蒸发16第17课水沸腾17第18课水蒸气凝结18第19课水的三种状态19常考简答背记19第五单元位置与速度第20课测量距离和时间20第21课运动物体的位置21第22课物体运动的快慢22常考简答背记23第六单元设计制作小台灯第23课刹车的学问23第24课面团长大了24第25课技术产品与生活24新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动物王国第1课蚂蚁1.说出蚂蚁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每部分长着什么,就是在描述。2.观察蚂蚁时,不要伤害蚂蚁,最好把蚂蚁放在昆虫盒中观察。3.蚂蚁的种类有行军蚁、红火蚁、蜜罐蚁等。4.像蚂蚁、蝴蝶、蝗虫这样的动物属于昆虫。常见的昆虫还有蜜蜂、蜻蜓、苍蝇、蚊子、蟑螂等。5.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3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一般有1~2对翅。6.怎样预防蚊虫叮咬(1)到蚊虫比较多的地方时穿长裤、长袖衣服。(2)喷涂驱蚊液。(3)不直接触碰昆虫。7.被蚊虫叮咬后,皮肤可能会出现红肿。如果局部瘙痒得厉害,可以外涂一些专门的药物,如炉甘石洗剂等。如果被叮咬的面积较大,并目瘙痒、水肿等症状明显,就需要内服药物治疗。如果出现明显的全身症状,要及时就医,第2课鱼1.像鲫鱼、草鱼这样的动物属于鱼类。2.鱼的身体由3部分组成,分别为头、躯干和尾,并且有多种鳍,包括胸鳍、腹鳍、臀鳍、背鳍和尾鳍等。3.鱼类的共同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有鳍,用鳃呼吸。4.用滴管吸一些用绿色食用色素调制的水,在鱼的嘴前挤出,绿色水从鱼的嘴进入、从鳃盖的后缘流出。鳃盖一张一合就是鱼在呼吸。5.鱼游动时,鱼鳍起到维持身体平衡和控制运动方向的作用。6.章鱼属于海洋软体动物,甲鱼属于爬行动物,海马属于硬骨鱼类,鲸属于哺乳动物,鲨鱼属于软骨鱼类。7.鱼类用鳃呼吸,而鲸用肺呼吸,由此推出鲸不属于鱼类,就是在推理。第3课鸟1.像鹦鹉、啄木鸟、猫头鹰、鸡这样的动物属于鸟类。2.鸟类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羽毛,有喙(huì),卵生。3.像鸡、猫头鹰这样由脱离母体的卵孵化后代的繁殖方式是卵生。4.鹅是家禽,属于鸟类;企鹅是典型的海鸟,具有“海洋之舟”的美称;鸵鸟是世界上现存体型最大的鸟类,生活在非洲草原上;蝙蝠会飞但没有羽毛,胎生,不属于鸟类。(1)鸟喙:不同的鸟喙形状不同,如弯钩状、扁铲状、鞋钉状等,与鸟的捕食方式有关。(2)羽毛:根据构造和功能的不同,鸟的羽毛可分为正羽、绒羽和纤羽3种。(3)翅膀:羽轴中空、很轻、防水,利于飞行。5.为保护鸟类,我们要做到不随意打鸟,不掏鸟蛋、毁鸟窝、抓雏鸟.为鸟类提供筑巢空间,还可以在阳台放置谷物等。第4课哺乳动物1.像猫、兔这样的动物属于哺乳动物。海豚、马、猩猩、袋鼠、虎和熊等也属于哺乳动物。2.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3.后代在母体内发育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生的繁殖方式是胎生。4.胎生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式喂养后代。我们人类繁衍后代的方式是胎生。5.鸭嘴兽是最原始的哺乳动物,但繁殖方式不是胎生而是卵生。第5课我国的珍稀动物1.为保护珍稀动物,国际上将每年4月8日定为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2.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较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濒危动物种类较多的国家。3.我国的珍稀动物有大熊猫、朱鹮、华南虎、白头叶猴、扬子鳄等。大熊猫朱鹮华南虎4.珍稀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生存环境发生变化;繁殖能力下降:适应环境能力减退;人类的大量捕杀等。5.我国保护珍稀动物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育、健全法律法规等。6.国家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7.进入自然保护区,要注意安全,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常考简答背记1.鱼类有哪些共同特征?鱼类的共同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有鳍,用鳃呼吸。2.说一说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哺乳动物?牛、羊、马、猫、狗、兔等。3.鱼缸里的鱼,鳃盖一张一合,是在喝水吗?不是。是鱼在用鳃呼吸水中的氧气。4.鸟类的羽毛和哺乳动物的毛有什么不同?鸟类的羽毛有保温和飞翔的作用.哺乳动物的毛只用于保温和隐蔽。第二单元冷与热第6课哪杯水热1.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水很烫、水凉了,这些都与水的温度有关。2.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3.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要根据被测物体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气温计水温计体温计4.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它的计量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5.测量水的温度(1)用手拿着水温计的上部。(2)将水温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底和壁。(3)等水温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4)读数时,水温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液柱顶端相平。√√读作:三十七摄氏度写作:37℃6.测量体温(1)测体温前,先将体温计的水银柱甩到35℃刻度线以下。(2)用酒精棉球给体温计消毒。(3)将玻璃泡一端置于腋窝深处并夹紧,5~10分钟后取出,读数。7.体温计只能用来测量体温,要防止水银体温计破碎。水银是汞的通称,是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金属。一定量的汞蒸气会使人中毒。若水银体温计破碎,要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处理。8.测量气温(1)将气温计悬挂在距离地面大约1.5米、通风良好、不受阳光直射的位置。(2)液柱稳定后读数。第7课温度计的秘密1.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时,温度计内的液柱会上升或者下降。2.探究“温度计为什么能测量温度”时,把水染成红色,是为了便于观察。3.做温度计模拟装置时,要注意“液泡”与“液柱”连接处要密封,否则会影响实验效果。4.一般情况下,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收缩。这就是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5.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6.根据水、醋、果汁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推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就是在推理。7.水在4℃以下时会出现热缩冷胀的现象。第8课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1.一般情况下,物体(液体、固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在炎热的夏季,自行车胎里的空气被晒热时会膨胀,车胎容易爆裂。3.如图甲,把烧瓶放进热水里,气球会鼓起来;放进冷水里,气球会瘪下去。甲乙丙4.如图乙,用手焐热烧瓶,液柱会向外移动。5.如图丙,把导管插入水中,用手焐热烧瓶,导管口会有气泡冒出。6.常温下刚好能通过铁环的铜球,受热后不能通过铁环,说明铜球体积变大了;冷却后的铜球又能通过铁环,说明铜球体积变小了。7.瘪的乒乓球,放进热水里能重新鼓起来,利用了乒乓球里的空气受热膨胀的性质。8.夏天架设电线时,电线要松一些,以防冬天电线受冷收缩后断裂。第9课热气球上升的秘密1.加热空气,热空气上升,从而让塑料袋上升,让纸蛇转动起来。塑料袋上升纸蛇转动2.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所以热空气会上升。3.热气球就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升空的。4.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有孔明灯、走马灯、抽油烟机在炉灶上面、暖气片在房间下部而空调在房间上部等。第10课风的形成1.“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首诗描写的自然现象与风有关。2.在太阳的照射下,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有的地方温度高,有的地方温度低。温度高的地方热空气上升,周围的冷空气补充过来,空气不停地流动,就形成了风。3.风会自然形成,也可以人工制造,如扇扇子、打开电风扇、用吹风机吹、用鼓风机吹等。4.风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有利有弊:风力发电、帆船航行、放风筝等都利用了风;台风带来降水的同时也会带来很大危害。5.在海边,白天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即海风;夜晚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即陆风。常考简答背记1.什么是温度?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2.炎热的夏季自行车胎为什么容易爆裂?夏季气温高,车胎内的空气受热膨胀。3.为什么厨房里抽油烟机要安装在炉灶的上部?油烟温度高,会向上飘。4.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在太阳的照射下,各地存在冷热差异,温度高的地方热空气上升,周围的冷空气补充过来,空气不停地流动,就形成了风。5.风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利:风力发电、放风筝、帆船航行、凉爽降温等。弊:台风摧毁房屋、树木,危害人身安全等。第三单元天气与气候第11课一天的气温1.“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我国新疆,这里昼夜温差很大。2.在同一时间测量室内和室外的空气温度,测量结果是不同的。一般,室外阳光下的温度高于背阴处的温度。3.空气的冷热程度称为空气温度,简称气温。4.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专用工具。5.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是指在室外空旷、空气流通、不受太阳直射的环境下测得的空气温度(一般在百叶箱内测定)。6.百叶箱是用来放置测量空气温度和湿度的仪器的木箱。7.白天的气温一般是先升后降。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下午14时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清晨日出前。8.选择一天中的七个时间点测量气温并记录数据,将数据绘制成柱状图。柱状图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示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气温柱状图9.观察气温变化规律,要每天在固定时间和地点观测并记录气温,长期坚持。第12课风向和风力1.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如从东方吹来的风叫东风,从西北方向吹来的风叫西北风。2.风力是风的强度,气象上用风级表示。气象学家通常把风力记为0~12级共13个等级。风级歌0级烟柱直冲天1级青烟随风偏2级风来吹脸面3级叶动红旗展4级风吹飞纸片5级带叶小树摇6级举伞步行艰7级迎风走不便8级风吹树枝断9级屋顶飞瓦片10级拔树又倒屋11、12级陆上很少见3.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或风向袋来观测,风力可以用风力计来测量。4.风向与风向袋的飘动方向相反,与风向标箭头指向相同。第13课降水量1.降水是指从大气中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的水,主要有雨、雪、雹等。2.降水量是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在水平地面上的水,在未经蒸发、渗漏、流失的情况下所积的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3.人们通常用雨量器观测降水量。4.模拟降雨,测测“降水量”(1)雨量器应安置在相对开阔、不受障碍物影响的地方,并保持水平。(2)先向雨量器中倒入一些水,简易雨量器使水面到达“0”刻度。(3)准确记录降水开始和结束的时间。(4)降水结束后,及时读出并记录降水量。5.要测量一场雪或者雹的降水量,可以把雨量器中的雪或者雹融化后再进行测量。6.降水的多少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1)风调雨顺使庄稼生长旺盛。(2)洪涝会造成庄稼减产。(3)干旱可能使庄稼颗粒无收。第14课台风来了1.台风是一种极强烈的风暴,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2级或12级以上,同时有暴雨。2.台风巨大的破坏力主要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三个因素作用,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等特点。3.台风带来的暴雨还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洪水暴发会造成水灾等次生灾害。4.台风能给陆地带来大量的降水,缓解旱情,所以并不是没有任何益处。5.台风将至,我们应该做的准备:取消航班,加固房屋,水库降容,渔船回港,剪掉部分树冠,关注台风预报,关紧门窗尽量不出门,不到临时搭建物、广告牌、电线杆、铁塔、大树等附近避风雨等。6.剪掉树冠可以减小阻力,防止树被风吹倒。7.台风预警信号由低到高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级。第15课天气和气候1.2月,我国海南省已经鲜花盛开,而黑龙江省却冰天雪地。这是因为两地间存在气候差异。2.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间内大气中的各种气象状态。我们可以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描述天气。3.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时十分迅速,有时比较缓慢。4.了解天气的方法:收看、收听天气预报节目,利用仪器(气温计、百叶箱、风向标、雨量器等)进行测量,看云识天气,根据谚语判断天气,目测风向、风力等。5.未来的天气状况是能够预测的,但天气预报不是完全准确的。6.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7.一定地域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叫作气候。天气(短期)气候(长期)8.通过数十年如一日的观测,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总结了现代物候的特征,为防灾减灾和国家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常考简答背记1.“天气就是气候”的说法正确吗?说明理由。不正确。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间内大气中的各种气象状态。气候是一定地域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2.台风将至,居家时应该如何避险?关紧门窗,紧固搭建物;检查电路、煤气等设施是否安全;把米面、蔬菜等食物放置在高处等。第四单元水的三态变化第16课水蒸发1.水蒸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2.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的现象叫蒸发。3.常见的蒸发现象有水洼变干了、衣服晾干了、煮食物时水减少了、海水晒盐等。4.在任何温度下,水都会蒸发。5.水蒸发时会使周围的温度降低。所以,把水擦到手背上,手背感觉凉凉的;夏天,刚从游泳池出来会感觉到凉;夏天,给地面洒水会感到凉爽;植物的蒸腾作用能给自身降温。6.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通风加热增加蒸发面积(1)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越快;(2)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3)蒸发面积越大,水蒸发越快。7.提高水的温度、加快水面上方的空气流动、增大蒸发面积等可以让水蒸发得更快。第17课水沸腾1.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要用外焰加热,使用完毕,要立即用灯帽盖灭。2.给水加热的过程中,水的温度不断升高,温度升高的趋势是先快后慢,达到一定温度后,温度会保持相对稳定。3.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并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沸腾。4.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不再升高。5.借助图表对数据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就是在处理信息。6.在高山的山顶和山脚下烧水,水沸腾时的温度不一样。水沸腾时的温度与大气压有关,高山山顶海拔高、气压低,水沸腾时的温度低。第18课水蒸气凝结1.探究“小水珠的形成”实验(1)相同条件:杯子、水量、水的温度、铝片、盖上铝片的时间等。(2)唯一的不同条件:一块铝片是冷的,另一块铝片是热的。(3)冷的铝片上会有大量小水珠形成,热的铝片上几乎没有。(4)铝片上的小水珠是由杯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2.用酒精灯给铝片加热时,要来回移动铝片,让铝片均匀受热。3.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是一种凝结现象。4.水沸腾时,水面上会看到很多“白气”,这不是水蒸气,而是小水珠。5.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我们能看到的“白气”和雾都不是水蒸气,而是小水珠。第19课水的三种状态1.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0℃时,水会结冰。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2.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有固定的体积;冰是固态的水,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3.教材中在做水结冰的实验时,在水位处做标记是为了便于观察水结冰时的体积变化;向小铁桶的冰块上撒盐是为了降低冰块的凝固点,使冰块融化吸热,使塑料杯中水的温度降低,发生结冰现象。4.水在自然界以冰、水、水蒸气的形式存在。它们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5.水的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6.自然状态下的水,液态的有云、雨、露、雾等,固态的有雹、雪、霜等,气态的有水蒸气。常考简答背记1.冬季,汽车玻璃内壁上常结有小水珠,影响司机的视线。你有什么好办法?为了防止小水珠出现,我们可以打开车窗通风,使车内水蒸气变少;也可以打开车内暖风,让玻璃变热。2.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利用了水的三态变化?蒸馒头时利用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将馒头蒸熟,人工降雨,用冰块冷冻保鲜食物等。第五单元位置与速度第20课测量距离和时间1.利用工具确定两棵树之间有多远,就是在测量。2.两点之间相隔的长度就是两点之间的距离。常用的距离单位有厘米、米、千米等。3.电子停表是实验室里常用的计时工具。使用时,先将电子停表归零,按下开始键开始计时,按下停止键停止计时。4.使用工具测量距离和时间时,至少测量3次,目的是避免偶然性,使测量结果更准确。5.生活中的计时工具有钟表、手表、沙漏等。6.生活中测量距离的工具有软尺、直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激光测距仪等。7.使用工具测量比估测结果更准确。第21课运动物体的位置1.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位置发生了变化。2.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需要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相对于地面(标准物)来说,图中老鹰是运动的,蒙古包、马和白云是静止的。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和地面相比,站台、树、等车的人是静止的。公交车和车里的人是运动的;和公交车相比,车里座位上的人是静止的。4.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对于参照物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5.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来描述方向。在没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6.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东北东南北南东东北东南北南东西西南西北(2)确定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方向和距离。第22课物体运动的快慢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1)相同距离比时间:用时越短,运动越快。(2)相同时间比距离:距离越长,运动越快。(3)距离和时间都不同时,比速度,速度越大,运动越快。2.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3.速度的常用单位有千米/时、米/秒等。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4.不同的交通工具速度差异较大,会直接影响到达目的地需要的时间。5.常见交通工具的速度常考简答背记1.生活中测量距离的工具有哪些?直尺、卷尺、皮尺、米尺等。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句中轻舟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以山为参照物,轻舟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轻舟在运动。3.两辆运动距离和时间都不同的小车,怎样比较它们的运动快慢?分别测出两车的运动距离和时间,利用距离除以时间,分别求出两车的速度进行比较。第六单元技术与生活第23课刹车的学问1.自行车刹车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增大刹车片与车轮间的摩擦来减缓车轮的转速,从而使自行车停下来。2.控制部分、传动部分、制动部分组成了自行车的刹车系统。控制部分(车把和手刹)和制动部分(刹车片)是由传动部分(刹车线)连接的。3.自行车发展过程中,刹车演变了许多形式,常见的有鼓刹、碟刹和胶刹。如上图所示的刹车系统为碟刹。4.刹车系统不同,制作刹车片的材料也不同。5.汽车刹车系统中的刹车踏板相当于自行车中的手刹,属于控制部分;刹车片相当于自行车中的刹车片,属于制动部分;其他相连的部分则属于传动部分。第24课面团长大了1.酵母菌能将面团中的一部分糖发酵成酒精和二氧化碳,使面团形成膨大、松软、蜂窝状的结构。2.馒头是一种发酵食品。3.制作馒头的大致流程:制作酵母水→和面→发酵→揉馒头→蒸馒头。4.制作馒头过程中,要注意不要浪费材料,保持清洁,用电安全等。5.生活中的发酵产品还有面包、酸奶、豆腐乳、食醋、红茶、酱油、啤酒、葡萄酒、泡菜等。第25课技术产品与生活1.木拱廊桥是一种古老而结构独特的桥梁。2.木拱廊桥的整座桥不用钉铆,完全利用自身的强度、摩擦力和直径的大小、所成的角度水平的距离等巧妙搭接起来。它虽然结构简单,却坚固异常,形似彩虹,又称虹桥。3.建筑技术产品有国家体育场(鸟巢)、港珠澳大桥、东方明珠、隧道等。4.通信技术产品有手机、电脑、电子监控设备、通信卫星等。5.运输技术产品有货车、吊车、运输管道、高速列车等。6.技术产品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技术产品也会给人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人们严重依赖手机影响身心健康,车辆交通事故频发等。7.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提供定位、导航等服务。【教材简析】本课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进一步根据生活经验推测热在空气中的传递方式,最后让学生了解热对流在生活中的应用。水和空气都是能流动的物质,热对流是流体各部分之间由于冷、热不均匀而产生宏观上相对位移的一种物理现象,是热传递的基本方式之一。探究活动共分两个部分:一是探究试管中发生的热对流现象,二是探究烧杯中发生的热对流现象。教材中还拓展了冬天在房间使用取暖器时,房间里空气是怎样变热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画出空气受热后的运动路线图。在研究水的对流实验中,使用了感温粉末、红墨水等,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知认识对流现象,使探究活动显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情分析】许多学生都观察过水加热的过程。他们已经知道水受热后温度会升高。学生在三年级的学习中也已经知道了水结冰时的温度和水沸腾时的温度,但他们不清楚在加热试管和烧杯底部时,热量在水中是怎样传递到各个部分的。在本节课中的学习中,学生将在感温粉末或红墨水的帮助下,观察、了解到热在水中传递的方式,进而分析热在空气中传递的情况。【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热在水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发现热对流的应用。2.理解热可以在物体间和物体内传递,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递热。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熟练操作热对流的实验;运用图形表示自己的研究结果。2.能够熟练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体验到通过合作与交流能更好地完成认知;运用掌握的科学知识探究生活中的科学现象。3.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4.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科学态度目标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2.能和别人一起合作交流,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反思、调整自己的想法。3.形成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研究思路的习惯,愿意采用新的方法完成探究。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明确人类的好奇心和社会需求是科技发展的动力。2.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热在水中传递的过程。难点:热对流的形成机制,冷水受热后,密度变化而向上运动。【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试管、大烧杯、滴管、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铁架台、试管架、感温粉末、红墨水、清水、湿布、护目镜、实验记录表。教师准备:热在水中传递的课件资料,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1.聚焦。出示课件,提出问题:我们常常把一壶水烧开,你知道热在水中是如何传递的吗?与在金属中的传递方式相同吗?学生根据生活的经验,做出猜测。师生交流后,完善猜测。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回顾在生活中接触到的烧开水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热在水中是如何传递的。在三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做过水的沸腾实验了,学生对于热在水中的传递是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的,但是学生还不了解热在水中传递的方式。学生在上节课学习了热在金属中传递方式,他们可能会把这个认识迁移到热在水中传递上,在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聚焦“热在水中是如何传递的”这个问题。2.探索。(1)加热试管里的水。想象一下,在试管中加入三分之一的水,给试管的底部加热,试管上面的水是否也会热起来?学生研讨热在试管中的传递。教师介绍加热装置,学生说说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因为水是无色透明的,很难观察到水变化的过程,让学生思考有什么办法可以观察得更清楚。学生提出,既然金属上面可以涂感温油墨观察,往水里加感温粉末或红墨水,是否有助于观察?师生交流:往水里加感温粉末或红墨水,能有助于观察水的变化。学生开展探究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提问:试管中的水是如何传递热的?师生交流:水受热后向上方流动,上方的冷水向下方流动,水的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运动。(2)加热烧杯里的水。提出问题:如果在烧杯底部加热,烧杯里的水都会变热吗?学生研讨热在烧杯中是如何传递的。根据出示的示意图,学生了解实验方法和实验注意事项。学生开展探究实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活动手册上。师生交流:冷水受热后向上方流动,上方的冷水向下方流动,水的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运动。设计意图:水是无色透明的,在实验前需要重点探讨“怎样观察清楚水中热的传递”的问题,学生很容易联想到上节课借助的感温油墨,教师适时提出感温粉末或者红墨水的使用。在实验中,学生还观察到水会流动,这与上节课的金属传递热的情况有所不同,要指导学生在实验中记录好。3.研讨。根据实验现象和观察记录,师生交流:热是怎样传递到烧杯的各个部分的?师生小结:(1)水受热后向上方运动。(2)上方冷水向下方运动。(3)水的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使整个容器的水都变热。小结并板书:热对流。设计意图:因为水是流体,会流动,所以跟金属中的热传递不一样。在研讨中,根据热的传递方向和水的运动的情况,师生研讨小结出三点情况,学生达成共识后,明白了水中的传热方式是热对流。4.拓展。在生活中,我们发现过这样的热对流现象吗?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图片或者视频资料,展示家里煮汤圆或馄饨时,在加热过程中汤圆的运动情况。空气跟水一样,是会流动的。冬天,我们在房间里用取暖器时,房间里的空气是怎样热起来的?将我们的推测在示意图上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出来。我们可以通过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来证实我们的推测。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生活中煮汤圆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水中的传热方式为热对流。探究学习可以继续迁移到各种流体,如,空气是无色透明的,也会流动,在使用空调或取暖器时,热是怎样在空气中传递的?学生除了假设和推测,还可以交流如何证实这些推测。【教材简析】本课包含两个活动。木勺、塑料勺、金属勺的导热快慢,铜、铝、铁等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比较。通过对不同材料导热性能的比较,建立学生对于“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这一初步认识。学生们通过交流活动,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说前面几课的研究活动突出的是热传递方式的探究,那么本课中“哪个传热快”这一活动,注重的则是导热性能的比较。通过实验探究,学生了解不同物体的传热性能是不同的,从而为下一课《做个保温杯》积累知识和经验。【学情分析】关于热现象,学生在三年级上册“水”单元已经有所了解。在本单元,学生将继续观察、探究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易察觉的变化,主要是热胀冷缩现象,以及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

通过前一课对热传导的深人观察研究,学生们已经认识到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向温度较低的部分。那么不同材料的物体放在相同的热源中,它们导热速度相同吗?哪个快,哪个慢?通过设计研究导热比赛的活动,学生将学习区分热的良导体与不良导体,进而理解不同导热性能的物体有着不同的用途,生活中我们要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导热性能的材料。本课的“三种金属传热比赛”的实验设计,完全建立在前一课《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设计的基础之上,对于实验中蜡烛油和感温油墨的运用,学生会借鉴已有经验,把原来是单一的观察,设计成横向的对比实验,这也是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在思维上获得的又一提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2.从热量的传递角度认识效率。科学探究目标1.尝试基于所学的知识,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2.熟练操作不同材料物体的导热性能实验。3.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从实验证据中发现物体导热性能的差异。4.能够分析制造某种物品时选择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原因。科学态度目标1.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2.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会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3.关注科学调查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乐于进行科学的调查。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发现材料因为导热性能的不同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同的应用。2.了解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教学重难点】重点: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对比实验。难点:学生能明确对比实验的关键要素,能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对比实验的设计。【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塑料勺、木勺、钢勺、杯子、热水、蜡烛油、感温油墨、铁丝、铝丝、铜丝、酒精灯、火柴、湿布、护目镜,温度变化记录表,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金属导热性能演示器。【教学过程】一、聚焦1.出示教科书70页的图片。2.提问:这些厨房里的用品,哪些传热快?哪些传热慢?3.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汇报交流。4.教师继续提问: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在传热方面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或者视频资料,展示厨房中的工具和工作情形,让学生们思考生活中不同的材料在传热性能上是否有差异。二、探索(一)活动一:塑料勺、木勺、金属勺的传热比赛1.实物投影:出示大小相同的金属勺、木勺、塑料勺。2.提问:如果同时将它们放在热水中,进行一次传热比赛,预测一下谁是冠军?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3.小组讨论自己的实验方案。4.交流实验方案:怎样倒水?怎样放汤匙?蜡涂在哪里?5.出示课件:还要注意些什么?学生讨论说一说。6.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7.汇报实验情况。8.小结:不同材料的热传导本领各不相同,金属材料的传热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