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补虚法在抗疲劳防治亚健康中的应用_第1页
中医补虚法在抗疲劳防治亚健康中的应用_第2页
中医补虚法在抗疲劳防治亚健康中的应用_第3页
中医补虚法在抗疲劳防治亚健康中的应用_第4页
中医补虚法在抗疲劳防治亚健康中的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补虚法在抗疲劳防治亚健康中的应用

“未病”和“未病”包括三个含义。健康状态;亚硝酸盐状态;疾病状态的预防和改变。治未病是中医药的优势与特色,而亚健康属未病范畴且是未病之核心,亚健康虽有诸多临床表现,但最主要最常见的症状是疲劳。为了发挥中药在治未病中的优势,以抗疲劳防治亚健康为中心,以补益养生方药为切入点,寻找抗疲劳防治亚健康的方药是本文的目的。本项研究是首先筛选出方剂并对方剂中的药物进行整理研究。1079首方剂中使用中药378味,按6版《中药学》教材分类法分为20类。如此较系统而大范围的寻找抗疲劳防治亚健康的中药在国内外尚属填补空白之作,可为亚健康中药学奠定基础。其内容如下。1分类和组织1.1补虚剂100%1.1.1鸡、鱼、鱼、鱼、肉、颗粒、红沙糖人参、黄芪、山药、甘草、白术、灵芝、白扁豆、松花、大枣、饴糖、蜂蜜、牛肉、牛乳、牛髓、猪肚、黄雌鸡、鲫鱼、粳米、糯米、秫米、粟米、栗子、面、白糖、红沙糖。1.1.2鸡肾、生鸡骨鹿茸、鹿角、鹿角胶、鹿角霜、麋茸、麋角、麋角霜、巴戟天、仙茅、肉苁蓉、杜仲、锁阳、沙苑子、补骨脂、韭子、核桃仁、益智仁、淫羊藿、续断、菟丝子、楮实、葫芦巴、白石英、阳起石、紫石英、钟乳石、海马、雄蚕蛾、紫河车、蛤蚧、生鸡头肉、白马茎、羊肾、羊骨、雀儿、雀卵、鹿骨、海狗肾。1.1.3血液保护药物12白芍、当归、何首乌、熟地黄、龙眼肉、阿胶、干葡萄末、黑豆皮、羊肉、鱼鳔、猪肝、羊肝。1.1.4沙参、枸杞叶、枸杞叶、黑枸杞汁、鸡子、酥女贞子、天冬、麦冬、石斛、百合、墨旱莲、沙参、枸杞子、枸杞叶、枸杞花、桑椹、黄精、玉竹、黑芝麻、胡麻油、胡麻膏、鳖甲、龟板、松子、秋石、乌鸡、乌鸡子、羊髓、鸡子、酥。1.2热药13种味道附子、天雄、丁香、小茴香、花椒、干姜、红豆蔻、肉桂、吴茱萸、高良姜、胡椒、荜茇、荜澄茄。1.3理气药15大腹皮、川楝子、乌药、木香、檀香、红豆、沉香、香附、橘皮、青皮、枳壳、枳实、柑子皮、橘红、天仙藤。1.4消炎药4山楂、麦芽、神曲、莱菔子。1.5镇静剂12味1.5.1镇静剂8剂龙骨、朱砂、银朱、金箔、铁精、琥珀、磁石、银箔。1.5.2资兴安神药4远志、柏子仁、酸枣仁、茯神。1.6涩药19味道1.6.1止汗药2味小麦、麻黄根。1.6.2肺苦肠药8剂乌梅、五味子、五倍子、肉豆蔻、诃子、赤石脂、白石脂、禹余粮。1.6.3用于固精收缩尿9味山茱萸、紫梢花、覆盆子、芡实、金樱子、桑螵蛸、莲子、莲子心、莲须。1.7湿药7苍术、厚朴、砂仁、草豆蔻、白豆蔻、草果、藿香。1.8脱离剂221.8.1分散寒风药13剂桂枝、麻黄、白芷、防风、羌活、辛夷、细辛、荆芥、紫苏子、葱白、零陵香、藁本、生姜。1.8.2分散风热药物9薄荷、升麻、柴胡、菊花、葛根、蔓荆子、蝉蜕、蕤仁、淡豆豉。1.9清热药451.9.1清热泻火药12味石膏、决明子、淡竹叶、知母、青葙子、栀子、天花粉、蜜蒙花、防葵、梨、杮霜、王瓜。1.9.2清热除湿药6黄芩、黄连、黄柏、白鲜皮、苦参、秦皮。1.9.3解热药物13连翘、石长生、石龙芮、忍冬藤、马兰子、马兰花、木鳖子、占斯、棘针、预知子、景天、蔷薇、莼菜。1.9.4清热凉血药10剂玄参、生地黄、牡丹皮、赤芍药、紫参、槐子角、酢浆草、盐、青盐、犀角(后一味药现已禁用)。1.9.5清热药4青蒿、地骨皮、胡黄连、白薇。1.10腹泻81.10.1.服用2大黄、芒硝。1.10.2-润下剂3大麻子、郁李仁、腊月猪肪。1.10.3-沟3味巴豆霜、牵牛、商陆。1.11风湿剂21味道1.11.1.风湿散寒剂6剂川乌、草乌、威灵仙、独活、木瓜、松叶。1.11.2风湿清热剂5木防己、白防己、海桐皮、秦艽、柳嫩枝。1.11.3.风湿强筋骨药10味五加皮、松脂、狗脊、金刚藤、桑寄生、紫金藤、石楠叶、黄狗脊骨、黑狗脊骨并髓、虎骨(后一味药现已禁用)。1.12利水渗透药品19mg1.12.1.利水消肿药9味茯苓、赤茯苓、泽泻、猪苓、薏苡仁、冬葵子、大豆、大豆黄卷、黑豆。1.12.2-利尿通淋剂10味川木通、车前子、、石韦、地肤子、灯草、滑石、通草、萆薢、桃花、赤小豆。1.13驱虫药3芜荑、阿魏、槟榔。1.14止血药11味1.14.1.冷血止血药2味侧柏叶、白茅根。1.14.2-收敛止血药7味白及、艾叶、血余炭、卷柏、细墨藕、荷叶。1.14.3-抗癫痫药2莤草根、蚕退纸。1.15活血化瘀药261.15.1.活血化瘀七味川芎、延胡索、没药、芸台子、乳香、姜黄、酒(干烧酒、无灰酒、法酒、清酒、甜酒、醇酒)。1.15.2-活血调经药8味丹参、牛膝、红花、干胭脂、泽兰、苦草、桃仁、庵闾子。1.15.3-活血伤口4无名异、刘寄奴、自然铜、骨碎补。1.15.4-破血消灵活剂7剂三棱、干漆、穿山甲、鬼箭羽、莪术、硇砂、冬瓜仁。1.16内粘液,止咳哮喘24mg1.16.1.化粘液14天南星、贝母、半夏、白前、皂角、昆布、青矾、前胡、桔梗、海藻、旋覆花、麝香叶、白附子、桂花。1.16.2.停止咳嗽和哮喘10罐云母、白果、百部、杏仁、枇杷叶、洋金花、桑白皮、款冬花、紫菀、荏子。1.17平肝祛风15味1.17.1-平肝阳药8剂代赭石、石决明、牡蛎、珍珠、蒺藜、蒺藜花、铁粉、兔肝。1.17.2-流畅剂7剂天麻、牛黄、白僵蚕、全蝎、地龙、天仙子、羚羊角。1.18开孔剂5九节菖蒲、冰片、石菖蒲、安息香、麝香。1.19解毒、谋杀、除湿和缓解7味大蒜、白矾、蛇床子、黄蜡、硫黄、露蜂房、桃嫩枝。1.20永吐药2味常山、藜芦。2中草药及解读配方378种中药中药食同源的药物有50种(我国卫生部已经认定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不限定食用的共77种):①健脾益气类(7味):大枣、山药、白扁豆、薏苡仁、甘草、茯苓、龙眼肉。②滋阴补血类(4味):百合、桑椹、黑芝麻、枸杞子。③活血化瘀类(3味):山楂、桃仁、红花。④益肾温阳类(6味):花椒、肉桂、肉豆蔻、茴香、干姜、益智仁。⑤止咳平喘类(2味):杏仁、白果。⑥固涩安神类(6味):芡实、莲子、酸枣仁、牡蛎、淡竹叶、乌梅。⑦解表类(7味):白芷、菊花、淡豆豉、生姜、薄荷、藿香、莱菔子。⑧理气类(8味):陈皮、砂仁、丁香、紫苏、麦芽、木瓜、赤小豆、昆布。⑨其他类(7味):蜂蜜、枙子、决明子、郁李仁、白茅根、荷叶、葛根。378种中有20种有希望作为中国保健食品原料资源可供研究的中药:①健脾益气类(3味):人参、黄芪、白术,②滋阴补血类(4味):玉竹、麦门冬、阿胶、地黄。③活血化瘀类(2味):川芎、丹参。④益肾温阳类(3味):鹿茸、淫羊蒮、核桃仁。⑤固肾涩精类(3味):金樱子、五味子、山茱萸。⑥其他类(5味):葡萄、天花粉、灵芝、天麻、泽泻。由表1中可以看出,在药物应用上,以补虚药种类最多,共使用了100种。说明所选方剂主要由补虚药组成而且使用频率高,其余十几类药物使用频率低,为辅助用药。清热药有45种,但大多数使用频率低,极少部分使用频率较高,如生地黄,但该药既可清热又可养阴。其次为地骨皮、知母,都是配伍在养阴清虚热的方剂中使用。活血化瘀药以牛膝、川芎为代表,其中牛膝在方剂中大多应用其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而川芎大多配伍于补血剂中,行气活血,使补血剂补而不滞。收涩药以五味子、山茱萸应用最多,二药均可涩精敛阴,用于肾阴虚,精关不固等症。袪风湿药大多可强筋骨,而袪风除湿又可解除因风湿而产生的疲劳症状。利水渗湿药以茯苓、泽泻为代表,茯苓可补可泻,为古代养生常服之药,泽泻为肾之引经药,可泻肾间湿浊,大多配伍于补肾剂中,使之补泻兼施,扶正袪邪。温里药,大多为补助脾肾阳气之品,在方中应用较为广泛,凡有脾胃虚寒,肾阳不足等症均可见其配伍。理气药在补益方也较常用,因为补虚药大多滋腻,易滞脾胃之气,有碍脾胃运化,所以配伍使用理气药,使补而不滞,发挥补益作用。其它诸如安神药、开窍药、消食药、解表药等等,在方中也发挥各自的作用。在378味药中按频率高低的出现次序统计出前70味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见表2。3强以养阴、重胃、强胃通过对上述药物的分析,可以看出应用的药物中以补益药物为主。约占药物总数的26%,从补益药物使用范围看,补阳药较多,1079首中使用38种,而补气药有25种。从使用频率高低看,补气药使用频率高于其他几类,补阳药略低于补气药,都占较高地位。说明补气与补阳为抗疲劳防治亚健康的主要途径。再从药物的来源看,其中有70种属于动物、蔬菜、水果、米、面、糖等。在1079首中使用的378味中药中,有50种为我国卫生部已认定既可作为药品又可作为食品的中药(卫生部认定的为77种),另有20种为卫生部认定有希望作为中国保健食品原料资源可供研究的中药,说明这部分药物为药食同源,对保健食品的研究与开发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按使用频率高低排列的前70种药物的性味归经中,入肾的40种,入脾的34种,均高于其它几脏,说明抗疲劳防治亚健康中药以补先天之本及后天之本为主。从性味看,甘有41种,辛有30种,温(包括微温)有35种,寒(包括微寒)有16种,此类药中具有补益作用的占绝大多数。因为,有补益作用的药大多味甘性温,其中只有少数补阴之品性寒(微寒)或平。通过对出现频率高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