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89e8dbda4f47d5fb46ae44f7193a676/589e8dbda4f47d5fb46ae44f7193a6761.gif)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89e8dbda4f47d5fb46ae44f7193a676/589e8dbda4f47d5fb46ae44f7193a6762.gif)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89e8dbda4f47d5fb46ae44f7193a676/589e8dbda4f47d5fb46ae44f7193a6763.gif)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89e8dbda4f47d5fb46ae44f7193a676/589e8dbda4f47d5fb46ae44f7193a6764.gif)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89e8dbda4f47d5fb46ae44f7193a676/589e8dbda4f47d5fb46ae44f7193a6765.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高等教育质量是作为客体的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属性是否能够满足高等教育主体(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及其满足高等教育主体需求的程度,而高等教育质量观则是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理性认识和价值判断。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复杂系统的质量体系,主要包括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质量和社会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质量。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高等教育的质量观和质量标准有着不同的主题,而高等质量观也是在随着高等教育的变革进行着不断地擅变。对于我国的高等教育而言,其质量观经历了目标适应型、需求适应型阶段和创新适应型等三个阶段。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在规模上己经达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水平。规模己经得到了扩张,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正在进行着转型,逐渐步入了质量化时代。在这种意义上,如何构建大众化视域下高等教育质量观并以此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函待解决的问题。构建我国大众化视域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必须明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内涵,认识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提升质量则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生命线。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建构需要科学理论和哲学思想的指导,而高等教育哲学思想是高等教育发展理念的精华之所在,高等教育质量观深受高等教育哲学思想的影响,人本论、认识论以及价值论的高等教育哲学观既是高等教育合法性存在的依据,又是指导并构建高等教育质量观重要的理论根源,构建质量观应充分认识到高等教育价值观是高等教育质量观建构的重要理论依据,不同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影响着高等教育质量观建构的价值取向。在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必然深受多元高等教育哲学思想的影响,人本论、认识论和价值论高等教育哲学在此阶段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多样化的高等教育理念和价值观,相应形成了人本取向、社会取向和学术取向等三大价值取向。就我国而言,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构建应该遵循人本取向(育人为本,提升人性)、社会取向(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发展)和学术取向(传授高深知识,探索真理,追求卓越)三种价值取向,并把这三种价值取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多样性是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而多样化的高等教育必然拥有多元的高等教育主体,因此,此阶段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就反映在高等教育是否满足多元的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诉求及其程度上。不同的高等教育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对高等教育的质量有着不同的价值诉求:学生的诉求在于其和谐并全面的发展,教师的价值诉求在于其事业发展,高等学校的价值诉求在于其博取自身的发展力,而政府的价值诉求在于其竞争力的提升。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将肩负着更为重大的历史使命,为此,提升民族素质、打造知识型社会、增强综合国力,应该成为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基本价值取向和重要内容,现阶段高等教育质量观亦应该围绕着这三个方面进行建构。然而,在质量观的构建过程中,必然会存在着一系列的矛盾,统一与多样、适应与超越、精英与大众的矛盾范畴一直贯穿于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观之中,处理好这几对矛盾之间的关系,对于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构建、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以及质量的提升是一个复杂系统的过程,我国刚刚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任重而道远,并且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越来越多的问题和矛盾也逐渐会暴露出来,因此,发展高等教育要具有“在路上”的意识,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切问题,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共同致力于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关键词:大众化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质量观、选题缘由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灵魂,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命线,无论是在过去精英高等教育阶段,还是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质量都是高等教育发展永恒的主题。(一) 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1999年开始的我国高等学校大幅度扩招,吹响了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冲锋号,截止到2009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97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2%,①中国己经基本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将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继续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刚刚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从现在起到2020年,高等教育总规模将从2900多万增加到3550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4.2%提高到40%0然而,高等教育发展并非仅仅是指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量的增长,高等教育在大众化进程中更需要“质”和“量”同时并进。规模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质量是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保证和归宿,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高等教育的发展应是一个由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过程。只有在教育规模扩大的同时,协调好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四者之间的关系,使它们达到有机统一,才能实现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的具体实施,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业己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科学地确立高等教育质量的标准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的前提,而质量标准问题的确定又涉及到教育质量观问题。高等教育质量观是关于高等教育质量的理性认识和价值判断,即什么样的高等教育才是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什么样的大学才是人民满意的大学?这些价值判断就是高等教育质量及质量观的集中体现。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是什么、应该是什么?如何在规模和质量的博弈之中寻找到一个“中庸”的契合点以满足日益上升的国家和个人高等教育需求?这些都是本论文选题所要解决的问题。(二) 社会对高质量高等教育的诉求社会需求是高等教育合法性存在的重要依据,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从社会汲取大量的资源和各种各样的支持,而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是高等教育的使命和责任。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己经由远离社会的象牙塔成为社会的中心,现扮演者社会发展领航员的角色,大学在社会中汲取发展所需的资源,而社会相应地需要大学予以回报。德里克•博克也提出:“大学有理由承认自己的义务,应该向公众提供有助于解决重大社会问题的服务,回报于社会疽'①在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高等教育应该具有责任意识,利用自身的在人才和知识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来为社会做贡献,推动社会的发展,这既是对社会的回报,同时也是为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寻求创造条件。(三) 澄清人们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质疑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在高等教育领域也出现了一些困境。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有限且基础薄弱,高等教育急遴发展带来的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己经引发了经费、组织、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生均培养经费下降、生师比率持续扩大、教学资源紧张、相关配套设施跟不上、许多高校负债运行等,遇到了生存危机。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质量产生极大地质疑,纷纷谴责高校的扩招,认为扩招是造成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的根源,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降低了高等教育的质量。而在有些学者看来,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就是要通过发展高等教育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受高等教育的教育需求。因此,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的主题或重点就应该实现某种意义上的转变。高等教育大扩招使得更多的萃萃学子能够步入高等教育的殿堂,满足了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这就是高等教育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如此说来,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本身就是高质量的高等教育。究竟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质量是高是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是上升还是下降?人们应该树立何种高等教育质量观,这既是影响人们对大众化高等教育本质认识的问题,又是影响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问题。根据以上所述,本论文关于“大众化视域下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观的理论建构”的研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理论意义高等教育质量观研究属于高等教育学的元理论领域的探索,探析高等教育质量观内涵有利于丰富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更为深入地洞悉高等教育的本质,科学的认识高等教育质量的本质,进而有助于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沟通高等教育理论和高等教育实践。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是教育研究的重要价值,高等教育质量观是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理性认识,通过对质量观内涵进行研究、分析,构建科学的质量观,使其指导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工作,并可以进一步丰富高等教育理论体系。从本质而言,高等教育质量观是在回答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是什么样的高等教育是高质量的高等教育;第二个是怎样办出高水平的高等教育,对高等教育质量观进行研究的最终的目的就在于提升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质量观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导向性、基础性和全局性的影响与作用。因此,构建科学的质量观有助于在实践中推动高等教育的质量的提升,为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奠定理论基础。有利于推进高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正处于大改革、大发展时期,通过对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深入探究,有助于指导我国高校定好位,理清办学思路,明确办学方向,制定科学地发展规划,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为其持续、快速、科学地发展提供科学地的理论指导。加速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高等教育质量观在某种程度上影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目前,精英教育思想依然在左右着人们的思想,传统的精英教育思想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因此,对高等教育质量观研究,能够促使人们形成对大众化的高等教育质量的科学认识,进而加速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三、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述评西方学者对于高等教育质量和质量观的研究早于我国,许多学者从20世纪60年代时就开始进行高等教育质量方面的研究。西方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研究源于管理学领域对产品质量管理的研究与探讨。何谓“质量”?美国的质量管理专家克劳斯比(PhilipCrosby)认为“合格即质量”,“质量是对要求的顺应”;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朱兰(J.M.Juran)认为,质量就是适用性,即最终产品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用户需求,“符合需要”即为质量;国际标准化组织(IS02000)1994版的IS09000标准对质量的定义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之总和。”而2000版IS09000标准又将质量的定义改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依据质量管理学中给予质量的内涵,许多高等教育专家提出了自己对高等教育质量和质量观的认识,其中有代表性有哈维和格林(Harvey&Green)提出的“卓越”(excellence)(或称创造例外即exceptionality),“完美”Cperfection),“适于目的”(fitnessforthepurpose、“经济价值”(economicvalue)和“突破性”(breakthrough)五种高等教育质量观。“卓越性”源于大学严格的录取标准、高标准教学和科研时间、精力及经费的投入,基本内涵是指投入或表现的卓越性;“完美性”即指注重高等教育产品或服务和高等教育目的和高等教育标准的一致性、毫无瑕疵“适于目的”的质量观认为符合、满足消费者(高等教育参与者)的需求和目标的产品或服务就是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经济价值”的质量观关注的是高等教育的效率和效益,要求高校向投资者负责任、证明投资者的投资物有所值;突破性质量观认为质量的变化是一个内在的、主观的、反思的过程,因此,在高等教育领域,突破性质量观注重的不是高等教育为受教育对象做什么,而是大学对接受高等教育的对象做什么,使这些受教育对象的观念、知识和经历发生质的变化。高等教育质量的“目的适切”观(Fitnessforpurpose)。目的适切教育质量观包含三个维度的高等质量价值观,即内适质量、外适质量和个适质量为三种质量标准。内适性高等教育质量观以“认识论”高等教育哲学为价值取向,其观点为高等教育质量是指高等教育活动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其高等教育内部自身的需要及要求,要依照各学科和高等教育自身所固有的规律来制定质量标准;外适性质量观主张高等教育质量应以受教育者进入社会和市场中的适用能力为判断质量的标志;个适性质量观强调高等教育要注重提高受教育者自身的素质,以促进个体的发展为其高等教育质量的价值取向。①高等教育质量的“价值增值”质量观。衡量高等教育质量高低的标准应该是“增殖”(valueadded)等可以测量的话,那么即如果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和接受完高等教育之后的成就、价值行为这两者的变化越大,价值增殖就越多,教育教学的质量也就越好。综观国外学者对于高等教育质量观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其研究多是针对高等教育的“追求卓越”、“适应性”和“满足的程度”三面展开论述,以“卓越”、“适应”和“满足”作为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价值取向。(二)国内研究述评相对于西方高等教育强国而言,我国对高等教育质量观的研究较晚,在1999年之前,我国高等教育学界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关注问题较少,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在精英高等教育模式下,高标准的大学准入资格和较低的升学率有力地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高等教育和大学似乎就是高质量高等教育的代名词。然而,以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大扩招为标志,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高等教育规模的急遴扩大,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成几何倍数的增长,人们愈发关注高等教育质量问题,高等教育学界对高等教育质量和高等教育质量观的研究逐渐兴起,并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1.关于不同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发展性教育质量观。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高等教育也在随着时代进行着高速发展,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解决高等教育质量问题。高等教育质量也是一种发展性质量,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判断高等教育质量的标准也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不能用僵化的标准来评判高等教育质量。持发展性教育质量观的学者很多,包括潘愈元教授、张应强教授、杨德广教授、刘智运教授、房剑森教授、马万民副教授等。发展性质量观的内涵:一是以高等教育发展为核心,为高等教育发展服务的质量观;二是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高等教育质量,通过发展来解决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存在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三是质量观本身就是变化的、发展的,而不能是固守僵化的发展观。多样性(多元化)教育质量观。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典型特征就是多样化,高等教育机构和形式的多样性、以及人们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多样性,使得高等教育质量也应该具有多样性的特质。整体性的质量观。此观点是从高等教育的三大职能出发,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于高等教育质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提出此观点的有张应强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临时用电安全合同协议
- 个人农产品购销合同范文
- 二手房转让合同流程详解
- 专业工程机械租赁合同典范
- 中药材批发市场购销合同模板
- 个人向公司贷款合同样本
- 五保户生活保障合同
- 个人物业承包合作合同
- 个人股权转让合同样本修订版
- 临时摊位合作合同:租赁条款
- 第二章共混改性基本原理
- 碳纳米管及其应用课件
- 病故军人证明书如何办理
- 企业合规管理实务
- 安宫牛黄丸课件
- GB/T 21117-2007磁致伸缩液位计
- GB 28378-2019淋浴器水效限定值及水效等级
- 水带业务操作规范一人两带
- 2023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试题题库和答案(完整版)
-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语C圈洗白标准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