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课件-02_第1页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课件-02_第2页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课件-02_第3页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课件-02_第4页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课件-0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基础理论2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儒家仁孝观念使生理解剖学发展受到抑制。《孝经·开宗明义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34【目的要求】1.掌握气一元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2.掌握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3.掌握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4.熟悉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5第一节气一元论关键性问题气的概念气一元论的内容气一元论对中医学的影响(物质性、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养生康复)6一、气的基本概念指构成自然界万物而十分活跃的极微细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或本体。

元气(原气)、精气

“云气说”7(一)气是构成自然界万物的本原

二、气一元论的基本内容无形有形无形:细小、分散、不占固定空间、无稳定形态且肉眼难见。

有形:占固定空间、有稳定形态且肉眼可见。“有形生于无形,无形化为有形”

“聚则生物,散则物消”8

气机:气的运动(升、降、出、入)

“天气上升则为云,地气下降则为雨”

肝气、脾气肺气、胃气(二)气具运动、变化的特性9气运动的意义气化:通过气的运动产生的宇宙中的各种变化。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离不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呼出浊气吸入清气排出粪便及尿液汗液摄入食物和水液10

(三)气是天地万物感应的中介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通天下一气耳”天人合一11(一)说明人体生命的物质性人是天地精气交感的产物“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三、气一元论对中医学的影响(二)说明人体的生理现象气的运动(肺宣发、肃降;脾升胃降;肝升肺降;心肾相交)气的功能(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1213(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气虚、气机失调、气化失常(脏腑之气、经络之气)(四)指导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气虚—补气

气滞—行气气逆—降气气陷—升气气闭—开窍顺气气脱—补气固脱气机失调14精气神精、气、神为人身之“三宝”(五)指导养生与康复151.世界上所有气当中的精粹部分2.泛指人体中一切有用的成份3.专指肾精,生殖之精精精:“水地说”“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16精与气的关系性状特点功能精为液态有形物质,包括血、津液、精髓贵在藏于脏腑之中而不妄泻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为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贵在运行于体内而不紊乱推动和调控脏腑功能的动力关系精是气的化生本源,气是精化生的极细微物质17精、气、神为人身三宝精、气、神三者之间的关系神1.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2.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者3.一切生物,其生命力的综合外在表现4.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18四、精气神之间的关系人活动基础为“精”动力为“气”表现为“神”精可化气,气可化精,神能统驭精与气19第二节阴阳学说

TheoryofYin&Yang关键性问题

阴阳的概念阴阳学说的内容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生理、病理、诊断、治疗)20《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为和”《易传·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21太极图两仪图2223节气24四象图25八卦图2627左升右降离-心-阳中之太阳(火)

坎-肾-阴中之太阴(水)坤-脾(阴土-地)

乾-胃(阳土-天)

兑-肺-阴中之少阴(泽)

震-肝-阳中之少阳(雷)

艮-山

巽-风

28

原始含义——日光的向背一、阴阳的基本概念29阳古体为陽,阴古体为陰。西周时期的诗歌中已有“阴阳”一词的多处记载,如《诗经·大雅》中就有“既景乃冈,相其阴阳”的记叙。《周易》中的易卦由阴爻(--)和阳爻(─)组成。“--”表示阴;“─”表示阳。阴爻和阳爻分别以符号的形式标示了阴阳的概念。30

31温暖太阳明亮上升运动兴奋男月亮寒冷晦暗下降静止抑制女32(一)阴阳的概念与属性划分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属性的划分,一定要在相关事物或现象的范畴之内。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在同一范畴,同一层次或同一交点,即相互关联的基础上。如:天与地,是对宇宙而言;男与女,是对性别而言;上与下,是对方位而言。33运动、外向、上升、轻清、温热、无形、明亮、功能、推动、温煦、兴奋静止、内守、下降、重浊、寒冷、有形、晦暗、物质、凝聚、滋润、抑制事物阴阳属性的两类特定的相反趋向“近取诸身,远取诸物”34方位时间季节温度湿度亮度质能运动状态机能状态阳上外左南天昼夏温热干燥明亮功能升动数快兴奋推动化气温煦阴下内右北地夜冬寒凉湿润晦暗物质降静迟慢抑制凝聚成形滋润阴阳属性归类表35(二)阴阳的普遍性与相对性阴阳的普遍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素问.阴阳离合论》:“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36阴阳的相对性:《素问.金匮真言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的无限可分性相比较而分阴阳阴阳具有相互转化性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阴,阳中有阳;阴阳之中再分阴阳。《素问.金匮真言论》3738昼夜晨昏人体阳气消长变化示意图日中为夏(长)

夜半为冬(藏)朝则为春(生)

日入为秋(收)

日西阳气虚

夜半阳气藏

平旦阳气生

日中阳气隆

39(一)阴阳交感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40

阴阳交感是万物化生的根本条件。“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阴阳二气的运动是交感的前提。“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云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41(二)阴阳的对立制约《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类经附翼.医易》:“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生理:亢奋与抑制保持平衡—“阴平阳秘”

气与血、阴与阳病理: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阴虚则阳亢,阳虚则阴盛治疗: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42阴偏胜病机示意图43阳偏胜病机示意图44阳偏衰阴偏衰阴阳偏衰病机示意图45阴阳互损病机示意图46阴阳寒热病机示意图正常实寒证虚热证实热证虚寒证47阴阳失调阴盛阴阳偏盛实寒证(阴胜则寒)伤阳兼阳虚(阴胜则阳病)阳盛实热证(阳胜则热)伤阴兼阴虚(阳胜则阴病)阴虚阴阳偏衰虚热证(阴虚则热)不能生阳阳虚(阴损及阳)阳虚虚寒证(阳虚则寒)不能生阴阴虚(阳损及阴)阴不制阳阳不制阴48(三)阴阳的互根互用

天气―云

阴受阳蒸腾而升阳受阴冷凝而降地气―水

互根: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互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49气血气为无形,指功能,属阳-阳气“阳化气”关系血为有形,指物质,属阴-阴精(血)“阴成形”《素问.生气通天论》“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50(四)阴阳的消长平衡生理: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

阳气(阳)——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阴精(阴)——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就是阴阳保持协调平衡的结果。51节气52此长彼消热盛伤阴,寒盛伤阳此消彼长阴虚火旺,阳虚阴盛病理:阴阳失调此长彼长补气生血,补血养气此消彼消气虚引起血虚,血虚引起气虚治疗:调和阴阳53(五)阴阳相互转化“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条件:物极阶段阴阳消长阴阳转化量变质变基础结果54(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阳阴身体上部、头面、体表下部、腰腹、体内腹背四肢背部、四肢外侧腹部、四肢内侧脏腑经络六腑、手足三阳经五脏(心包)、手足三阴经五脏部位心、肺肝、脾、肾五脏功能心、肝肺、脾、肾每一脏腑心阳、肾阳、胃阳等心阴、肾阴、胃阴气血津液气血、津液55人体组织结构心阳心阴………肾阴肾阳人生有形,不离阴阳躯壳(阳)内脏(阴)背(阳)胸腹(阴)腹(阴)胸(阳)六腑(阳)五脏(阴)肝脾肾(阴)按部位划分按功能划分心肝(阳)肺脾肾(阴)心肺(阳)下半身(阴)上半身(阳)内侧面(阴)外侧面(阳)56(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正常的生命活动——阴阳平衡;

《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病机

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转化死亡——“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病态——阴阳失衡“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57(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正气: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及其抗病和康复能力,正气可分阴阳(脏腑经络之阳气、血、津液、精)。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邪气也可分阴阳。病因(风暑燥火邪属阳;寒湿邪属阴)、病位(表证属阳、里证属阴)、病性(热证属阳;寒证属阴)、邪正盛衰(邪盛属阳;正虚属阴)、病机58阴阳失调阴盛阴阳偏盛实寒证(阴胜则寒)伤阳兼阳虚(阴胜则阳病)阳盛实热证(阳胜则热)伤阴兼阴虚(阳胜则阴病)阴虚阴阳偏衰虚热证(阴虚则热)不能生阳阳虚(阴损及阳)阳虚虚寒证(阳虚则寒)不能生阴阴虚(阳损及阴)阴不制阳阳不制阴59(四)指导疾病的诊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景岳全书》:阴阳、六变(表里、寒热、虚实)色泽声音呼吸症状特点脉象阳鲜明语声高亢宏亮声高气粗热、动、燥寸位、脉数、浮、大、滑阴晦暗语声低微无力声音微弱寒、静、湿尺位、脉迟、沉、小、涩四诊辨阴阳60(五)指导疾病的防治

1.指导养生防病春夏养阳:对“能夏不能冬”的阳虚阴盛者,夏不避温热;夏用温热之药培其阳,则冬不发病;“冬病夏治”秋冬养阴:对“能冬不能夏”的阴虚阳亢者,冬不避寒凉。冬用凉润之品养其阴,则夏日病减。“夏病冬治”。61在炎热的伏天,在背俞上(肺俞、膏肓、百劳)用白芥子涂法治疗喘息型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622.指导疾病的治疗(1)确定治疗原则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损其有余,恢复阴阳的协调平衡,促使阴平阳秘。63伤阴阴盛阴阳偏盛实证实寒证寒者热之(热性方药)伤阳兼阳虚(酌加温阳药)阳盛实热证热者寒之(寒性方药)兼阴虚(酌加养阴药)调整阴阳阴虚阴阳偏衰虚证虚热证补阴(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虚虚寒证补阳(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互损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64(2)归纳药物性能:以药物之性纠正机体阴阳之偏药物性能属阴属阳药性寒、凉热、温五味酸、苦、咸辛、甘(淡)升降浮沉沉、降升、浮四气: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时气候。引申为药物的四性。65四气

温、热——阳作用:散寒温里阴寒之证寒、凉——阴作用:清热泻火阳热之证66五味辛、甘、淡——阳酸、苦、咸——阴67作用方向:升、浮—阳特点:上升发散作用方向:沉、降——阴特点:收涩、泻下、重镇68第三节五行学说

TheoryofFiveElements关键性问题五行的概念五行学说的内容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生理、病理、诊断、治疗)697071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二、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一)五行各自的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72向上、向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