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经济学院刘怡财政笔记复试必备_第1页
北大经济学院刘怡财政笔记复试必备_第2页
北大经济学院刘怡财政笔记复试必备_第3页
北大经济学院刘怡财政笔记复试必备_第4页
北大经济学院刘怡财政笔记复试必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财政学基础

授课教师刘怡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财政职能第三章税收分析基础第四章税收制度一第五章财政支出理论第六章公债理论一第七章政府预算理论第一章绪论一、财政现象.1国家投资项目,如铁路、医院、学校、公园等财政支出公共项目,还有社会保障基金、福利等;.2税收、国债。国家的税收政策会影响个人、企业行为,如利用一些优惠政策等等。“财政”:( )亚当・斯密在《国家论》中第一次系统地讲述。其主导理论是“国家分配论”,强调国家的主体地位。其它观点:财政问题是国家政治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涉及政府的各个部门及作为政治经济运行主体的广大工商企业和机关团体。1)“剩余分配论”:强调由于剩余产品的存在而产生的公共分配,趋同于上。2)“共同需要论”:强调由不同的需要而产生的公共分配。无论对其本质认识如何,都必须是以国家为主体进行的公共分配活动。是经济行为,属分配范畴,以财政和经济的关系为基本线索。“财政”的定义:是国家为满足实现其职能的物质需要,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及其所形成的分配关系。财政学研究政策,是研究各种财政政策背后的稳定的规律性东西,即财政政策的目标,手段,传导机制、效果及同其他政策手段的配合。二、财政学的历史财政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现代财政学起源于30年代大危机后的凯恩斯主义。财政学发展三阶段:.1以下是属于政治学范畴的概念;财政最早是交叉于宗教哲学与政治学中,第一个较系统全面地论述财政学的是157波6丹《共和国》第六讲,强调政府为维护尊严应保持预算平衡,避免发债。.2财政成为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16世纪末因贸易的发展产生了重商主义,注重金银的流入,财富增长,因而强调政府税收等财政政策的干预,同一时期,德国富房学派对财政学发展也很重要。二者共同构成了凯恩斯主义的渊源。.3古典学派财政理论体系的建立以《国富论》第五讲为标志,根据受益原则决定财政支出,提出建立税制的四原则:平等:究竟怎样征税才能满足公平原则;确定:征税额应当是确定的,其标准只有税法,但现实中还存在与分配任务的冲突;方便:征税对征纳双方要方便;经济:花多少成本来征税。以最小的成本来征得相应税额。强调财富增长,预算平衡。186年0史泰因《财政学教科书》是第一本财政学专著,强调财政行为中国家的重要性,187瓦2格纳《财政学》创建了近代财政学,强调财政与国家的密切关系,提出财政支出增长理论,即财政支出必然增长。18,9巴2斯泰布尔《财政学》,强调财政政策的“社会最大利益原则”。19世纪末,李嘉图等研究了商业危机和突变,认为均衡是常态的,即充分就业是经常的,而危机是偶然的,现代财政是一个价值分配范畴,价值理论是财政学的理论基础。在经济萧条时期,旨在刺激投资需求的利率降低可能落入“流动性陷阱”中,从而完全丧失增加需求的效力。三、财政学的现代观点:.1凯恩斯的财政理论:以30年代经济危机为背景,(扩张型的财政政策包括收入和支出两方面,收入方面可以是减税,它可以与扩大支出的政策相配合使用,二者也可分别使用。目前许多人不赞成中国采取减税政策,因为我国偷漏税严重,这与制度不严密有关,不可查收入过多,因此减税政策将极大减少财政收入,有人建议采取源泉税与所得税相结合的税收政策,不论收入多少,一律征税。1)背景:188年35月诞生于英凯恩斯190年3从数学转入经济,于191591进9入财政部,191参9加巴黎和会,19年2月著《和约的经济意义》,与政府的意见相左,成为其一生之转折点。192年3,《货币致富论》,193年0《货币论》表明其理论是主张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而反对财政政策。剩余产品表明财政的质的规定性,并决定财政分配的数量界限及其在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市场满足个人需要,通过财政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理论转变阶段:美20年代,华尔街辉煌,经济增长飞快,工农业存在潜在危机“吼叫的20年代”。192年99月5日巴布森预见工农业危机将很快出现,经济大萧条时代会到来,这一预言导致华尔街金融不稳定,至10月24日股票狂跌,称为“黑色星期四”,28日道琼斯指数30点0,29日38点4。193年2140家0银行倒闭,挤兑严重,股票市值从$89降6至$15亿6,进而导致了整个资本主义的金融经济危机,此时,罗斯福实行了“新政”,并主张扩张型财政政策。同时,英自191起1经济开始滑坡,工党、保守党在是否进行公共工程投资上发生分歧,后者认为公共工程会挤兑私人资本,不会增加就业,因为在斯密的古典理论中,政府投资均是非市场性的,这时,凯恩斯发表《劳合•乔治能办得到吗?》,开始转向财政政策。193年3《走向繁荣之路》标志着凯恩斯从剑桥货币理论者转向彻底的财政理论者。19《36就业利息货币通论》标志着其财政理论正式形成,凯恩斯成为“现代宏观经济理论的奠基者,其中以就业为核心,从需求角度去分析”充分就业问题,否定了李嘉图等坚持的“充分就业是一种常态,即供求均衡是长期存在的,只是危机偶然打破了就业的常态”的理论,重新认识了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即在市场失灵时干预市场以推动经济发展。2)思想渊源:A重商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早期:强调金银的重要性,即所有国家经济政策都是为了留住金银,吸引外来金银。后期:采取了减税,补贴等政策鼓励出口,减少进口,从而减少商品的流入,增加其流出,从而带来国民财富增长。凯恩斯完全接收了其两点理论。1)国家干预:是必要的。2)投资引诱:国家投资引诱投资,带动消费,刺激经济增长。B孟德维尔的思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荷兰) 世纪末,资本主义兴起,市场自发作用十分有效,因而重商主义衰落]著《蜜峰寓言》,171年4提出“个人恶习社会受益”(副题,二极),172年3三极附副题“社会性质的探讨”,认为一个社会繁荣发展的源泉是奢侈,浪费等人的“恶习”,在于持续不断的消费。凯恩斯发展了这一理论,认为通过消费来刺激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因而灾害等都是经济增长的源泉。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他认为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导致充分就业不可能实现。有效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他从财富增长分析中分析充分就业。财富增长:生产能力增长,由科技进步推动;有效需求不足,在收入增长时表现出不足,从而制约了财富增长。但他未分析出“为什么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解释了这一问题,并且,有效需求是基于微观经济学的,因而这也是凯恩斯理论根源之一。.3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分析:分析了经济危机的根源,以就业问题为核心,有效需求不足为理论起点。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人们天生有爱好储蓄的心理倾向,收入增加就倾向于将更多的钱储蓄起来,因而从长期来看,在整个收入中用于消费的份额会递减,即随收入的增加,消费增加往往赶不上前者。这是凯恩斯理论的核心,解释了消费需求不足。收入越多,边际消费倾向越低,因而存在“富裕的贫困”。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规律;资本边际效率:增加一笔投资预期可得到的利润率,即预期利润率。它决定了资本家是否投资,而投资是解决收入与消费间缺口的关键。又叫未来贴现率,即将未来收益换为现值。资本资产供给价格低于换算出的现值时,才有利可图。而资本家的4理倾向为:当某商品畅销时,生产厂产量增多,因而生产成本增大,而当产量增大时销售成本也增大,使减少,而是现在的资产供给价格,即相当于成本,所以^P所以资本家预期能得到的利润减小。这样,资本家的边际投资倾向减少,这也是为什么企业商品生产存在周期,凯恩斯认为,当未来收益贴现为现值时恰等于资本资产价格时的贴现率就叫资本边际效率。3)流动偏好:决定资本家投资与否的另一因素是利息率i只有当时,资本家才会愿投资,二者的差值是资本家投资的真正动力,利息是构成资本家投资的机会成本。流动偏好:人们愿意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的收入或财政的一种心理因素。流动性陷阱:当货币供给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利率就会趋于保持一个定值。即为定值,而在不断下降,所以变小,所以资本家投资动力减小。凯恩斯认为流动偏好产生的原因为:1)谨慎动机:人们总要有可以变现的东西,以防急用,企业为保护债权债务也要保持相对的流动资产比率。这导致人们更愿以流动偏好来保持资产。2)交易动机:人们为得到满意的东西而需要保持一定现金或可变现资产。虽然发展了信用交易,但交易方还会考虑信用程度;3)投机动机:是流动偏好的最重要因素。当投机动机使流动偏好增强时,利率会上升,因为当投机行为增多时,大量资金会流向投机市场而流出银行,银行为吸引资金将会提高利率;当投资动机使流动偏好下降时,利率会下降。因为流动性偏好是对货币的需求,而不会随货币供给量增大而无限下降,因此流动偏好将使保持稳定,J从而投资需求不足。.4投资乘数理论:这是凯恩斯财政理论的基点,卡恩于193在1《经济学》发表《国内投资与失业》,是乘数理论文代表,经凯氏发展。1)乘数:投资的增量与消费的增量之间的关系。即投资的增加可以带来国民收入的成倍增长。而为边际消费倾向,因此它是决定投资乘数的关键:越趋近于1亦即个人收入全部用于消费,则8,即消费对国民收入、经济增长起了很大作用,反之越趋于,亦即个人收入不用于消费而储蓄起来,,则不能带来增值。g我国现在 ,则,即可带来近倍的收入增长。在经济萧条时期,市场会寄希望于政府,采取扩张型政策,扩大支出,扩大支出与收入间的缺口,即“收入支出”,以赤字来代替动经济增长,而在经济发展时期,产业结构变化的新经济时期,应尽量减少赤字。凯恩斯强调的是预期利润率,不同于马歇尔的现实利润率,影响资本家投资的是前者。与成正比,与成反比。5.凯恩斯的财政经济政策:凯恩斯主张:在经济萧条时期,应采取减税等扩张性政策,而30年代危机时,罗斯福信仰的是预算收支财政平衡,但迫于形势采取扩张政策,赤字连年增加,但仍采用“非正常项目”等词掩盖财政平衡。40年代通胀,在经济发展时张汉森等发展了凯恩斯理论,又认为:经济是有周期的,因而在经济繁荣时期应采取抑制性财政政策,从而尽量减少经济周期波动,此即补偿性财政政策。经济政策赤字与否应看实际需要,繁荣时期应减少赤字,这一政策使美在406年代获得了平稳发展。60年代,肯尼迪主张完全的扩张刺激性政策,即用不断赤字来刺激经济不断发展,即使在经济繁荣时期也应当刺激,主要政策是减税,举债,这使美在60年代尤其是|6)4获得高速发展。60年代末,由于通胀日益严重,经济背景发生变化,“滞胀”出现,使反凯恩斯浪潮掀起:滞胀:凯恩斯理论认为失业与通胀是可以相互替代的(菲利普斯曲线),而滞胀使这种替代关系消失,这样,新古典综合派(萨缪尔森)试图从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解释滞胀。70年代尤其是73年石油危机后,经济全面衰退,出现供给学派。(二)供给学派:认为长期以刺激需求为核心的扩张财政政策使经济出现了供给方面的问题,强调经济自由发展之重要,从供给方面促进经济。核心政策:减税, 表示了税收与国家经济增长的关系:任何税收都存在最高点(临界点),在这个点之前,税率提高增大税收;之后,税率提高则减少税收;任何一税收值均可通过高、低两不同税率获得;高税率会使经济萎缩,从而使税基减小,进而减小税收收入,低税率会促进经济发展,因此高税率是有害的。因为:税收=税基*税率,强调税收与税基的关系,所以减税即扩大税基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1986年美税制改革理论背景)。大量减少富人的个人所得税,使得他们更有能力投资,从而带动经济发展,进而造福于穷人。因而既公平又有效率。因此,减少的是个人所得税的最高边际税率,增加供给,使供求间的新缺口得以平衡。而凯恩斯的减税政策是减少小平均税率,同时扩大支出。但采取何种经济政策,必须根据实际经济基础状况决定,因此在我国,供给学派是行不通的。(三)公共选择学派:是一种投票机制,是经济学在政治中的应用,采取非市场化机制,但大量涉及政府,影响财政政策。从经济人假设,研究什么体制决定政府的预算。选民:均按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原则来对待各种政策。例如对于预算方案。盈余:增税,减支。选民:减少支配收入,减少当前利益赤字:减税,增支;通胀高选民:赞成,不考虑长远利益,所以政府在竞选时必然选择赤字的财政政策,因而政策必然是失败的。所以应采取一种严格的约束制度来削减性政策。199年7美财政赤字削减至20亿0美元,这不仅是政府的行为,更取决于美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二章财政职能第一节市场失效一、竞争失效:随着市场竞争的发展,可能出现垄断等状态,使价格和数量不再由市场决定,从而使市场竞争失效。如:电力企业,由于电力是一种以大成本获得收益的行业,因而市场竞争中必然形成私人垄断,由其决定电价,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其价格和不好的服务态度。因此引入竞争机制:国家电网,就改变垄断下的竞争的低效率,重新使市场竞争发挥出决定作用。当然,也可以用私人企业来打破国家垄断,如我国的邮电、电力、航空等,必须更新观念,引入严格的竞争机制来获取经济持续繁荣之源泉。二、公共物品社会产品:A私人产品:1.可分割,具有排它性;2.竞争性:每增加一个消费者,将增大该产品的成本,即边际成本上升。B公共产品:1.边际成本:严格来说为0,即具非竞争性;2.非排它性:多个消费者可共同享有。3.不可分割。例:对甲来说:乙不承认:甲承认无罪甲不承认年乙承认甲承认年甲不承认年在甲、乙无提前信息交流的前提下,或获得信息的成本(买通)大的无法承受时,最好的结果(理性决策)是不可能发生的,而、的风险是非常大的,因此无论究竟是否杀人,甲、乙双方都会选择。可见,对于企业来说,没有足够的时间,财力来获得完全的信息,这就是政府介入的理由,现在许多企业都有专门研究,获得信息进行宏观的研究,为企业作出理性决策提供基础。六、经济波动:经济的失衡状态如失业,通胀在市场自发运转中出现,97日本认为其泡沫经济时代已经过去,实行消费税制,即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但却进一步抑制了经济。这对于老年人是不公平的:因为老年人在年轻时交纳3个人所得税来供养当时的老年人,而现在他们却又要自己负担一笔税收,年轻人却减小了负担。而在我国,个人所得税比例很小,又要照顾消费者心理,实行的是稳含税收而不是价外税。七、收入分配不公:市场自发运行的结果往往会导致分配不公,且市场越有效率,越能实现经济上的公平,如果按劳动的多少,投入资本的多少来决定自己的收入(如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但同时也会导致分配收入的悬殊。因此政府要通过介入来平衡这种悬殊,尽量实现社会公平,即使收入差别能为全社会所接受,如向富人多征税。除了由于劳动力,资本投入不同而导致的收入分配悬殊外,还可能由于继承大额遗产,或占有某种稀缺资源而导致,因此政府有必要通过征收遗产税或调节某种资源的占有方式来实现社会公平这一要求。其政策手段为: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征管力度不大且占比例很小,使我国采取了一种以牺牲社会公平而换得效率的方式,扩大了贫富差别。因此曾讨论过是否对证券交易所得征收所得税的问题,现在又下调了证券交易税,我国预计将实行自我审报和源泉征收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税收:个人所得税、遗产税(累进)和赠与税。福利计划支出(转移支付)修正由市场自发形成的分配不公,维持社会公平,即改变了全社会的分配结构。但是,政府调节的程度必须控制,如果政府计划不合理,如对富人征税太多(英累进遗产税率曾达到98)%,那么只能使整个经济萎缩,这样即使结构有所调整,也会使没有人能比原来过得更好,不符合帕累托最优原则。因此,政府的每一项计划必须考虑其合理性。在西方国家中,政府支出 从年代的 (年代) (年代)(现在)。而在我国,政府支出 预算仅有,但实际还有一些类似于预算的政策,不过这说明我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能力,控制能力是有限的。第二节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图(1)居民户的收入全部用于消费,无余额。图(3)居民户的收入分为消费和储蓄两部分,参与循环全部投资(流入=流出)供给工资利润地租利息消费储蓄()需求消费储蓄()均衡条件:古典经济学认为W可用利率来调节。) 利率升高”)利率J—>S凯恩斯认为不是决定I而是由决定,因为与是由不同的主体来实施的,由居民决策,而由企业家对未来的的预期等决定,所以的单纯变化可能失效,因而政府必须介入进来,将二部门经济变为三部门经济(2)。第三节当代财政的职能一、资源配置的职能由于市场自发运转可能是失效的,因此面对稀缺的资源,政府就要对其干涉,如私人不愿提供经济使用住房,政府就要大量注入资金,来建立此市场,此外,指导资金流向,产业结构公布。高效率:1、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2、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实际经济生活中政府的产业计划,介入政策可能不光要以经济资源效率原则,还要考虑地方利益,地方财政收入等多个方面,因而可能反而违背资源配置的效率原则来进行宏观计划。但无论怎样,以优化资源配置为目标,经过帕累托改进,还是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的。二、收入分配职能:通过再分配进行调节洛伦茨曲线反映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是最公平;不公平,越远离1)越不公平。所以政府的目标是协调效率与公平的矛盾,尽量实现社会公平,但财政分配的范围必须遵循市场分配,“各尽其职”的原则。三、稳定经济的职能:稳定经济:1、充分就业;2、低通货膨胀(物价水平稳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均需政府介入,又包括:直接外在的财政政策;内在稳定器;在某一种税收制度(如累进税),随着经济发展,收入增加,个人所得税增加,财政收入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减小,则对高涨的经济起平抑作用;经济萧条时期,则通过福利政策可以动用财政,增加个人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当某种制度不再起内在稳定器时,政府就应加以外力,直接干预。国际收支平衡指一园在进行国际经济交往时,其经济项目即“资支性项目”的收支进出口收支,劳动收支及无偿转移收支,大体保持平衡,不出现过大的逆差和顺差。运用财政手段来调节社会总量平衡,是通过一种着眼于宏观经济的收支活动来调节无数着眼于微观经济的收支活动。社会经济福利是公平与效率的函数。因此以促进社会经济福利为目标的财政活动应兼顾公平与效率。税负弹性税收自身因素税收筹划1)税源大的税种,税负伸缩的弹性大。)取决于税种的要素构成:包括税基,扣除,税率,税收优惠 =f, ,l/)i即税基越宽,税率越高,税负越重;扣除越大,税收优惠越多,税负越轻。所以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的税负弹性较大。第三章税收分析基础第一节税收的定义和形式特征一、定义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按事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列宁认为“税收是国家无偿地从居民处取得东西”,强调其无偿性。关于财政应“量入为出”还是“量出为入”的问题:休谟“公民能够创造出负担每一种新税的方法,萨伊:负税就是牺牲人民之利益,量入为出。二、形式特征:“三性”1.强制性:纳税人必须根据法律规定履行纳税义务[而国债以自愿为原则,且要还本付息];2.对具体的纳税人而言无偿性,纳税人纳税后,由政府决定其使用方式,数量与财政支出的无偿性相对应,政府将其用于社会福利但数量并非绝对一一对应。税款为国家所有。3.固定性:纳税的标准是经过立法事先规定,以税法的形式由纳税人交给税务人员,并严格按事先规定之标准获得财政收入。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中央财政每年都要保证一定数额(100万0)的财政收入增长即税收总额,因而要给各地方政府分配税收任务规定一定的比例税收。而由于这是与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年终奖金等相联系,因此,各地方表现出不同态势:南方企业可以完全由企业主采取包税制,由地方政府与企业协调定税(如11万0增值税,此后每年以12增长),而不管其经营状况;此企业则可再向其子企业征税。而地方政府为保证下一年财政拨款,甚至用财政支出来交税。这样,企业可能会比较活,但是却严重违反了法律。北方:为避免下一年财政支出基数扩大,而尽量少收,企业死。包税的危害性是很大的,由于纳税不是依据法律,而是按照任务,造成税收的不确定性,地方政府为保证完成税收任务,就会采取地方保护主义,分割市场,阻碍统一市场形成,不以法律为准绳。第二节税收的分类一、根据税收归属,分为中央税和地方税,用于分析中央预算。中央税用于支持中央财政,地方税用于支撑地方财政,但由于中央与地方财政的利益冲突,哪些税归中央,哪些税归地方,是非常重要的,是处理集权与放权关系的关键,也是形成我国五级财税(省市县乡村)的基础。二、以税收的计税依据为标准,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从量税:根据商品数量来确定收税标准;从价税:以货币标准来确定。三、以税收和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分为价内税,价外税在消费税中常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会影响消费者心理,一般来说,价内税更易接受。四、以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研究税收性质常用间接税:可以转嫁,如消费税,关税。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直接税:对收入,财产征税不可转嫁,g所得税,遗产税,是收入的再分配,影响收入,即消费者对社会财富的占有份额。直接税:体现公平影响效果。间接税:体现效率影响公平。所以以何种税制为主体,会影响财政,我国长期以音质妆税为主体,会拉大贫富差距。五、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将税收分为所得税:商品税、财产税所得税:直接税,以纳税人的净所得纯收益/纯收入为课税对象。商品税:流转税类,属间接税,对商品劳务征税。财产税:在西方国家是地方政府的主要来源,以各类动产和不同产为课税对象。常用于研究税收制度。第三节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一、税法规定的征税目的物,征税的根据,课税对象(征税之客体“对什么征税”)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根本。1.课税对象内容的具体化称税目,规定一个税种的征税范围,反映了征税的广度,有些:一个课税对象有多个税目。我国有10多0种税目,如关税。正例举:对哪些征税。负例举:对哪些不征税。计税的依据课税对象的量化:税基。其大小是财政收入的基础。是扣除了课税对象中的某一种分后核算出的实际征税依据,建立某种税或一种税制的经济基础或依据。二、纳税人:“对谁课税”税收的承担者1.定义: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2.既可以是自然人(个人收入调节税,所得税),也可以法人(增值税);3.纳税人和负税人;负税人:税的最终承担者;有时二者可统一:当税收不可转嫁时,是纳税人的直接牺牲;有时二者不可统一:当税收可转嫁时,对纳税人无影响。同时应考虑税收的成本大小。三、税率:税收的核心:征多少税;体现征税的深度。1定义:应征税额税基*2.定额税率:固定税额,即按课税对象的一定数量,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税额,而不规定征收比例;早期:以实物形式规定,从量计征方法,不受价格影响。:对盐、啤酒。这对大企业的影响很大,因为它规定对某一箱酒征多少,因而税收与价格成本关系很大。而盐、啤酒的成本在各企业内差别不大,因此可以,但对白酒、烟等是不可以的,否则会导致大量小企业破产。所以定额税率可以控制规模。3.比例税率: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按同一比例征税,如增值税(17)%。不分收入水平(同一课税对象的不同纳税人负担相同鼓励生产),因此是具有效率的税率形式。因而我国将销售税全部规定为33,%这有利于鼓励企业竞争,但利于大企业好企业;而不利于差小企业,具有累退性,大企业的税收负担率相对规模小,效益差的企业要小,因而更具动力。3.累进税率:1)具有典型的公平特征。指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规定为由低到高的不同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一般适用于对所得和财产的课税。2)特点:根据所分级次(可多可少)和支付能力大小来决定不同支付能力下的纳税额。级次可以按倍数,比例等划分,可以是多个比例税率的集合。3)分类:A全额累计:收入达到某一水平时,税基全部采用同一税率,累进税率表。收入10以0下0(含100)05%300以0上15%则若收入为元(扣除国债利息,捐赠外,即为税基),那么全部采用的税率,即应纳税 X 元。它的缺点在于:1)临界点收入值的归属级次不同,极不公平;2)会造成收入的增长大小税收额的增长。收入增长1元,而税额却增长150.元1。5超额累进:收入超过某一级次的部分分别采用相应级次的税率。同一纳税人会对应多个税率,从而避免了的缺点。所以,现在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社会保障税等均采用B累进的标准可以不同:汇率、比例等。4.几种特殊的税率形式:1)税率为0:不是免、减税问题,而是退税问题。是在增值税制度下(中国、欧洲),为鼓励出口,政府将出口企业在出口前所纳全部税额退还给出口企业。因为增值税是间接税,是价外税,因此将税款退还给企业后,会大大降低企业出口产品的价格,增强其竞争力,因而广泛为国外使用。|94我国税法中规定了出口企业凭借各种证件,报关单可向有关部门领取退税,退税率17。%但在运行中出现了大量的出口骗税,即政府的收税额远小于需要退的税额,使政府财政无法支付。因而政府几次调低出口退税率,使退税制度名存实亡。东南亚危机后又稍调高,但对于企业审报审查很严,但由于这种审查有时很困难(不可能对每一细节去检查),使企业有机可乘(地方保护主义使地方政府协同企业制假税票;可以以次充好甚至以无充有来报关造成海关腐败等等),侵害了中央利益。由于我国征税采取产地原则(在产地纳税后在消费地还要纳税),因此退税率低对于我国出口非常不利。而若退税率过高,即退税额大于产地纳税额,出口产品则会在消费地被征收反倾销税。2)加征和减征:税率的延伸是对一些特殊的课税对象(如收入极高)在税率表中的级次之外确定的又一调节税率。A加征包括加成和加倍。若收入在2万元以上,加征一倍。因为超额累进税率,由于不同的收入级距适用不同的税率,从一个纳税单位考察,产生了边际税率与平均税率的差别。所以在累进税率的条件下,同样是一元钱的所得,由于所处的收入区间不同,其税负比率也不同。则纳税人完全可以通过收入与费用在不同纳税期的安排达到负担较低税率的目的。此外,房地产税也是加征,美个人所得税。B减税:如稿费减征 的税额。5.边际税率与平均税率的区别:1)边际税率:课税对象数额的增量中税额的占的比例;以上部分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起征点:某收入临界点,此点之上征税,此点之下以不征税免征额:某一收入临界点,此点之上征税,此点之上征税,此点之下的部分不征税,以上部分反对课税对象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2)平均税率:全部应纳税额占全部课税对象数额之比例。免征额为200元0(200元0以内的部分不征税)边际税率强调新增收入面对的纳税状况,用于分析英经济萧条时期人们都先消费而不投资。: 万元收入若去投资利润率为7则新增收入为万X 元,若征收的高额边际税率,则新增仅为X()元,此即人们放弃消费用于投资的机会成本,显然在这种高税率下,人们会放弃投资选择消费,以闲暇代替工作。此外,税制要素还包括纳税期限,减免税,违反规定等。过去地方政府有减免税权,为吸引企业在该地投资,地方政府减免中央税,无节制地使用这种优惠政策,缺少有力的监督机制,造成企业间竞争中的不公平,即税收歧视,同时,滋生出腐败。因此|94后,中央开始减少这种优惠政策,以低税率来支持。1.税收效应(略)第五节税收的规避和转嫁一、税收的规避:1.含义:不同于偷税、逃税,是设法躲避,对此不同人有不同态度:1)即使违反宪法精神,也不违法,如欧洲,避税港香港;2)虽然不违法,但必须严厉打击,如美国,态度十分强硬(尤其是国际间贸易)。一般说来,企业的业务范围越广,公司组织越庞大,经营决策越复杂,缴纳税种多,金额大,则税收筹划的空间越广阔,“节税”收益的潜力越大。2.关联企业转让定价:(内部划拨定价)1.关联企业:有利益分配关系的企业。其界定有两个标准:A缔约国一方企业直接或间接参与缔约国另一方企业的管理、控制和资本;、缔约国一人直接或间接参与缔约国一方企业和缔约国另一方企业的管理,控制和资本(联合国,规定)实际判定的两种方法。.股权测定法:一家企业控制另一企业的股份大小(如);.实际管理控制测定法:不在于股份大小,而在于实际的控制程度,如一人在两企业内国拥有控制权;若干家庭成员分治或好友等均可是判定标准,这要求税法规定和认识。2)关联企业转让定价:指关联企业之间,内部转让产成品,半成品,原材料或互为提供服务、专利、资金等活动所确定的企业集团内部价格。供给弹性较大的商品,生产者可灵活调整生产数量,最终使其在所期望的价格水平上销售出去。主要指跨国企业集团之间,必定会是市场价格的偏离,会导致利益重新分配,使税收变小或转移,对此有些会无所谓,而若转向国外,则会导致“弱肉强食”,资金流入更发达的国家。如集团和上市公司:集团可以以极低的价格卖给上市公司原材料,以偏离市场价格之价卖给上市公司产品,从而在上市公司报表上报高利润指标,进而使上市公司获得更多发展资金。此即利润筹划。若在国内,无论怎样“做”,利益还是国内的,而若为跨国公司,则会导致利益在国家间的重新分配。3)基本作法:跨国公司为实施其全球性经营战略,在其集团内部的交易行为和价格政策上实行与传统市场自由作价不同的内部转让交易或内部转让价格,当卖方处于高税负,而买方处于低税负的情况下,以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定价;相反,当卖方处于低税负而买方处于高税负情况下,以高于市场价格的方式定价。4)特点:受跨国企业集团利益的支配,脱离市场一般供求关系的约束,对商品和劳务内部交易往来采取与独立企业之间正常交易价格不同的计价标准,从而导致收入与费用跨越国境的不正常分配,使关联企业各个利润中心的帐册上所反映的会计所得与按照各个所在国税法规定计算出的计税所得发生严重的偏离。使高税国家受到侵害。|94税法规定我国企业当会计所得与计税所得发生偏离时,税务当局有权对税基调整。5)应税所得的调整。A按交易项目调整:对每一项交易行为检查看哪项偏离 原则,然后调整。较准确,但较麻烦,所以适用于项目大而集中的交易。、对某些交易项目的收付定价标准实行“安全港”规则,即规定一个比例(如土 ),当企业间的交易行为价格处在此范围内即可,超过,即被认为转让定价。按总利润合理分配(利润分劈法)对全球公司的总利润按盈余资金,营业收入,职工人数等占相应全球公司的总盈余资金,总营业收入,总职工人数的比例来分享总利润。如果偏离了这个比例就是转让定价。当交易为有形财产的销售时,可以找到一个价格符合正常交易原则()。以此为标准衡量是否有偏离;但若交易为无形财产的销售(如商标权,专利权,特许权)时,很难找到一个真正符合 原则的价格,而因特许权等所付的费用很难确定,使新经济国家受损,因此美国开始着手调整,引起争议。:某皮鞋厂年生产皮鞋万双,每双成本元,加工利润每双元,同时,该厂有5个相对独立的商业点,商业利润每双6元,该厂把10万双,平均分给5个网点出售,并且年内全部售出,则鞋厂的利润: 元X万 万元,商业网点平均为:元X元万元。鞋厂的应纳税额为?假设鞋厂利用五个商业网点即组成关联企业:由于鞋厂对应35%-的4全5部%税率,而商业网点反负担10,%5%的税率,低于鞋厂,所以鞋厂采取转让定价方式将利润转入商业网点。假设鞋厂只收加工利润每双4元,商业网点的商业利润则为12元/双,则:鞋厂的利润为元X 万万各商业网点利润:X 万元这时,鞋厂应纳税额为7.2万5元。商业网点共纳税为15.万2元5。共得利润为 X万元总税额为:7.25+15.万2元5=22.5少纳税:37.5+22万.5=15总税负: X所以税务部门对其调整时,依据为:鞋厂将每双定价由10元降至4元。由于这种大幅度转让定价会严重影响市场,调整税基波动会很大,要负相应责任。一般,转让定价会使利润流向低税地。而在我国却出现了利润流向高税地的反转让定价现象。中方和外方共同组成企业,按所持股份来分享利润,而由于中方不熟悉国际市场,国外市场由外方控制,因此外商就会以低价将商品由低税地市场(中)卖往高税地(外)的外商自己的关联企业,只要这样所得的利润大于其在国内分享利润,它就有此动力,因为前者可独享,后者却要分享。纳税人进行具有税收利益的投资包括:1.税收负担的回避:纳税人把投资行为瞄在不负担税收或只负担轻税的地区,产业,行业或项目上,以求更高的资本回报率;2.高纳税义务转换为低纳税义务,即在同一经济行为而有多种税收方案可供选择时,纳税人避开“高税点”,取向“低税点”,以减轻纳税义务,获取新的税收利益;3.纳税期的递延:有利于资金周转,节省利息支出,以及由于通货膨胀影响,延期以后纳的税款币值下降,从而降低了实际纳税额。等于取得一笔零成本资金,从而得到额外的税收好处。6)美国对转让定价税制的修订及影响年美国税收法案得以确立:商品和劳务的交易应遵循 原则(转让定价税制核心),并确立了四种调整方法,用于调整有形财产销售,并应顺序使用。A可比非受控价格法:找到一个不受控的可比价格;B再销售价格法;C成本加利法;D其它合理办法。90年代初由于美新经济无形财产的许可和转让,造成税基大量流失,很难找到合理价格,因而 提出新原则:“所得匹配的原则”( )()I提出“可比利润区间”,即所得利润应与其享有的无形资产相匹配,因而对所得利润规定了一个下限,上限,在其范围内才正常,若利润超出范围即不合理,则可反证价格不合理,存在转让定价。所以199年2对68年税法48节2修订,创造可比利润法,引起争议;认为美国可以随便对其调整,别国不承认,则企业在两地将纳双重税。[注:关联企业间进行转让定价,可以是税务目的,也可以是非税务目的(如上市公司连续亏损要取消上市),但结果都是牵动了税收利益,因此各国政府都加以不同程度反对。]因此,|93美又取消了“可比利润区间”的提法,但仍坚持利润不合理可能导致转让定价,而改提为可比非受控交易法,并顺序使用于无形资产;可比利润法,后来又改变了“顺序使用”的规则,其它方法:而变成选择最佳方法,从而使企业转让定价的被调整可能性更大。有人将特许权投资划入间接投资,着眼于取得与投入资本相匹配的股息,利息或特许权使用费收入,而对“控制权”不很关注,关心的只是钱借出后能按期收到利息,或依据所占股权分配股息。g有加州一软件公司?爱尔兰开设一子公司(因为爱尔兰有许多优惠政策),提供技术而在爱生产,而后在欧洲出售。同时加州有另一软件公司,与是无关联企业,技术比高一成,向其在欧洲的非关联企业收取的特许权使用费为其销售额的 。特许权使用费要交税。所以私人市场对于公共产品修建是低效率的,应引入政府机制。C有纯粹的公共产品(半公共产品):介入A之间。如教育:由于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因此国家有责任投资于教育;但同时,教育的效用是可以分割的,不同的教育素质,学历水平将会影响不同人的前途,这使得政府提供的某些教育方式(如北大)变得稀缺,这样,就会出现许多私立学校。现在理论界的争议在于:政府倒底应当提供什么?提供多少?尤其是半公共品的效用究竟可不可分割,医疗体系,娱乐设施,社会保障体系,住房等是否可完全市场化,问题很大。三、外部影响:1)一个人(厂商)通过非市场的途径来影响另一个人(厂商)的福利即外在性,它存在正效应又存在负效应。2)政府要通过介入,尽量增多其正效应,减少负效应。3)庇古(马歇尔之学生)认为:只有当外在性为0时,马歇尔的“看不见的手”理论才成立。1.科斯著名论文《社会成本问题》(发表于《法学和经济学杂志》1960年10月号)中,提出著名的科斯定理来说明外在性:举例:一工厂排烟使邻近5户居民晾晒衣服损失量化为75元/人。即共损失:元X 元。解决方案1:安装除尘器(厂商)15元0。方案2居民在家安装烘干机,不在外晾衣X 元。1)解决关键在于产权归属;2)权力在厂商:厂商有权排烟,居民无权干涉,则要解决居民被污染之事,居民会主动从两方案中选择成本较小的1,给厂商装上;3)权力在居民:厂商无权排烟,居民有晾晒衣服不被污染的权利,则要解决此问题,厂商会比较又方案选择。所以科斯认为:解决外在性不应由政府全权负责(即庇古认为的:由政府统一征税然后赔偿居民损失37元5);而关键在于政府来确定,鉴定产权归属,在此基础上由外在性双方做出自己的最优选择,而此选择往往相同,从而以最小的成本(15元0)来换取最优的资源配置,解决矛盾。但是,这种方法有一前提:居民或厂商作出自己选择的交易成本(会晤,商讨成本)为0,否则,选择可能会有不同,并自交易几方很难达成共同协议。5)政府纠正外在性包括两方面:A负效应解决:征税。:某钢厂产量为,价值(税前),供给曲线。有污染,则政府征税。通过征税弥补给受损0者,使厂0商供给减小,而以更高0的价格,提供给消费者,达到新的平衡:一种更优的资源配置。B正效应:津贴。g由于蜂蜜生产商的影响,使当地苹果高增产,则政府应对前者补贴,供求曲线变化如下:政府通过对蜂蜜商的津贴,促进其积极性,增多供给,从而使他们以更低的价格向消费者提供更多的蜂蜜,达到一种更优资源配置。g我国对牛奶商、白菜生产者的津贴,也是出于这种需要,甚至成为政治需要,让其以较低价位供给消费者。*:四、不同类型市场:A不完全市场:保险市场。一方面,由保险公司提供的是盈利性保险,存在着风险,由成本做出选择,因此不是慈善机构,不可能为全社会提供保险服务;另一方面,社会上的所有人都会老,或失业可能,都需要保险服务。所以这个市场是不完全的,必须由政府介入,通过转移性支出,使那些非常需要保险却被保险市场排斥在外的人得到保证,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资本市场:由于资本的使用是要付代价的,因此,银行必须按自己的利益最大原则,来决定自己的贷款对象,而同时资本市场上有着许多需要资金投入,又形成一个不完全市场,此时可能就要由政府出面(如我国的进出口信贷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农行等)来弥补这一缺口。互补市场:某几种商品之间可能存在互补性,因此其生产要相互制约,即几个市场是需要互补的。如果是两种商品,如糖和咖啡,前者的生产必须与后者相协调,此时由市场交易单独完成的成本是很大的,必须引入政府机制进行宏观计划。五、信息不完全:由于信息不完全会导致厂商或消费者作出非理性的决策,使市场效率失灵,因而应由政府来提供信息。囚犯的难题:一富人家中被盗被杀,在两嫌疑犯家中发现赃物,那么究竟是先杀人后偷东西还是先偷后杀,采取隔离审查;1)若甲乙均承认杀人,被判10年;2)若甲承认乙抵赖,甲无罪释放,乙判30年;3)、2)反之。4)甲、乙均不承认,判偷窃罪。经济学家,两囚犯的选择一定是非理性的。则:以原则,公司找到一可比受控价格 。即然政府认可B也应该认可的,但难题在于:()若只收,就的技术低于这点来说应该是合适的,但这样留取利润太多,政府可能不认可;(2)若收10,%则留取利润为25,%空间仍很大,政府可能不认可。(3)面对35的%所得税率,若采用20的%特许权使用费率,则税收增加7个百分点(包括政府对企业罚款)。同时,若公司在日本设有公司,面对 的所得税率,此时若对公司收的特许权收费率,则每收1万美元,税收可少纳20个百分点,这样美国税基扩大求之不得,但日本会以其在爱10为%参照价而认为30不%合理,影响了其税收,会对其调整。所以可见,的无形资产转让定价很复杂,因此常采用预约定价制,即与政府之间约定一个转让定价。2.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企业的组织形式有很多:股份制公司,独资,合伙等,以及在总公司下可以设分公司或子公司等,此时税收就成为影响企业组织形式的重要因素之一。g公司:面临公司税和个人所得税(股息,红利);合伙制:仅有个人所得税。当然,影响此选择的还有其它因素,公司为有限责任,而合伙制为连带责任。g子公司:在当地为均匀企业,是独立法人,因此其纳税会受当地政策影响。是母公司出资控股(51)%成立的。分公司:是总公司设立的分支机构,不是独立法人资格,其税收均与总公司合并而交纳,因此与子公司纳税有很大不同。g合资企业:优惠政策:所得税 5国内企业:33。%所以很多人希望自己为合资企业,甚至采取将个人款汇往国外立账,而后汇回本国的形式。3.资本结构的选择:1)权益:所有者投资。其投资所得股息是在税后收益进行分摊的,股息支付不可列为费用。2)负债:以借来资本投资,其利息支付可作为费用支付,允许在应计所得中扣除。所以一般趋向于减少权益,增大负债,但负债率也必须有所限度,否则承担负债风险过大,会使人们放弃此企业。g公司,个人出资, 万元人。所得亿。公司仅有人出资,其它 万元借来亿。则A所得必须在税后在个人之间进行分摊。负债率为,:只要将利息付给债权人后,其余全归自己。4.各种财务方式的选择:1)存货:其计价方式有多种,根据不同的成本流程可选择不同计价方式,从而影响。、存货成本:可使资产变多,增加负债能力,但同时影响销货成本;、销货成本:可使利润增多,从而增大税收,但同时减少存货成本。所以这种矛盾会使企业面对不同的报表对象采取不同的计价方式。先进先出:增大存货成本,减少销货成本,增多纳税。先进后出:增大销货成本,减少存货成本,减少纳税。2)折旧:由于固定资产等的使用寿命与其技术寿命间存在差异,因此可采取快速折旧方式来设置重置资金,从而使在资产使用寿命完成前来设新的。设纳税总额不变,若采用年限法折旧。所以纳税时间被递延了,相当于减少了资金成本,减少了税基,等于政府为企业提供了补贴,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5.税收优惠的利用:税收优惠存在于国家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如转让定价,特区与内地间税率差别等。1)则利用此税收优惠政策:如、两内地企业,在特区设虚拟部门(注册帐户),或设信托部门(注册资金,少纳税多获利润)等等,来滥用税收优惠政策。(由于地区保护主义严重)2)高新技术、农业等国家重点扶持企业税收优惠程度大,所以在认定技术含量时人们多采用高新,但人为因素很大。所以现在很多认为,税收优惠不应太多,否则制度上的不公平及以此带来的行业确认等的困难,进而导致行业腐败,危害很大,而应采取低税制来规范制度。二、税负转嫁:通过价格升降来实现1.是税额在纳税人和负税人之间的转移;2.当供给弹性>需求弹性时,可将大部分税负转嫁给消费者,当供给极富弹性而需求弹性为0(如盐),可将全部税负转嫁给消费者。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税收效应]:1.定义: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作出的反应,或国家课税对消费者的选择以致生产者决策的调节作用。2.分类:(税收对纳税人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1)收入效应:使纳税人的收入水平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不改变购买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2)替代效应:当政府对不同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长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证税或重税商品,购买两种商品数量组合,同时降低效用。[税收中性原则]1.国家征税是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它额外损失或负担。2.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商品税的特点:(流转课税)1.课征普遍:;2.以商品和非商品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商品流转额:商品销售收入额。非商品流转额:交通运输,邮政电讯及各服务行业的营业收入。税率一定时,税额大小直接依存于商品和劳务价格的高低及流转额多少,与成本和费用无关,即与企业盈利水平无关。3.实行比例税率,从价计税。消费税:以消费品的销售收入为课税对象。在商品普遍征增值税基础上,选择少数消费品再征收一道消费税(烟、酒、汽油),是为调节消费结构。从量定额销售数量X单位税额。从价定额销售额X税率,以价内税,含有消费税税金而不含增值税税金的消费品价格为计税依据。第四章税收制度第一节流转税制流转税即对商品和劳务的课税。一、概述:我国以增值税、营业税、关税、消费税为税制主体。1.含义:以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课税体系。2.流转税的特征:1)其征税对象是复杂多样的商品或劳务的流转额,商品从原材料到销售商品的环节中有很多流转过程,因此每一环节都可能征收流转税。即可选择的税基范围很广泛,具体在哪一环节,各国有所不同,如西方国家有在零售环节征税等,这就构成不同税制。2)其在负担上具有累退性:流转税往往选择的是生活资料,而生活必需品与奢侈品的区别在于:前者需求弹性小,税负易于转嫁,后者需求弹性大,税负不易转嫁。而由于广大一般消费者是必需品的主要消费者,随着收入增大,富人收入中用于消费者的部分很小,因此一般消费者成为流转税的主要承担者,因而具累退性,所以流转税会增大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性。3)流转税负担普遍课税有利:相对于直接税(对部分人征税)而言,流转税包含在商品价格中,只要有消费行为就会承担,因而具普遍性;并且,由于消费者无法算清自己花了多少钱购买政府服务,因而具有隐蔽性,使得政府压力较小,税收成本小,易于财政收入扩大,但同时可能会影响政府运行效率,这也是美国反对增值税的主要原因。4)其具有征收管理的简便性,和执行社会经济政策的针对性。不要求所得税征收的高税管水平和收入的合法性,准确性及成本费用,只要有一次流转,就可征收流转税,因而较简便,有利于保证税收收入。同时,可以根据政府政策,对某些商品(烟、酒)征收高税,而对生活必需品征低税,根据地区差别定税率等等,更能体现经济政策。二、增值税:多环节流转税的现代形式,最早出现于191法4国早期形式14世纪西班牙。多环节征收流转税最早于190菲4律宾,此后许多西方国家先后采用,但于60年代又先后终止。|94税制改革前产品税也属此。(一)多环节流转税的弊端:1.就效率原则来讲,它导致效率的损失最大。前苏联实行的周转税与我国|94前的生产税都是典型的多环节征收,在这种制度下,所有企业都有一个趋向,尽可能减少生产环节,建立“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而这是违反市场化社会分工的要求的,同时,那些无法合并或无能力建立“全”企业的,会受到税收歧视,不利于经济发展,且存在重复征税,影响效率。2.就公平原则而言,流转税具有隐蔽特征,且不可能形成合理的再分配职能。由于流转税的累退性,有将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向,政府的初衷是利用再分配是减少贫富差距,而由于税负转嫁的存在,税收多来源于穷人,二者是矛盾的。3.如果政府要利用流转税达到政策目标,必然会使税制复杂化,从而使流转税易于管理的优势丧失。为了避免各分工企业合并建立“全”企业,减少其累退性特征,就要建立差别税制,必然使税制复杂。(二)增值税制度年, 《改进的周转税》, 《营业税》分别提出改革多环节流转税,并于|54在法国首先运用,|62欧共体所有国家全部采用增值税,使其引人注目,导致全球间接税改革,且促进欧洲统一:增值税原有两种原则:产地原则和消费地原则,出口商品往往在本国纳产地税后,还要在消费地纳税,必然增大成本,减少产品竞争力。而欧共体取消消费地原则,即欧共体内各国间贸易只在产地征税,这使得商品报关等行政损失减少,且商品流通变得十分,有利于统一市场形成。而与此同时,我国各地税收林立,地区间分割,是不利于统一市场形成的。1.含义:指对生产、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理想的增值税是典型的“中性”税收,不会重复征税,也不会影响正常经济运行。2.理想增值税特征。1)所有的征税(增值)环节实行统一税率,不能有税收减免这样,使所有分工企业分别进行生产和分工企业合并成一个企业生产所纳税收完全相同,因而不会扭曲经济结构。3.增值税的优越性:1)彻底消除了重复征税的弊端,体现了效率原则,实际生活中,允许一些抵扣项目,因而只能部分满足效率原则。2)通过设置零税率,可对出口商品实行彻底,规范的退税。3)通过实行凭发票扣税的办法,可建立一种相互监督机制。4)收入稳定可靠。但在实际中,同一的税率不存在。原来的销售税是在生产环节征收,因此生产者可以通过转让定价,递延纳税期等手段转移给零售商,减少税基,而增值税在每一流转环节征税,这样环环要扣,避免了偷税。但是,由于链条的首(购进农产品等)、尾(零售环节)难以控制有无发票,很难控制现金交易,因而就会出现价格是否真实,也造成了逃税的普遍性。并且利用假增值税票骗税的行为也越来越普遍。在94前,由于我国实行产品税,国外又征销售税,而国内的产品税很难确定哪一环节交了多少,使得退税很难,严重影响了出品商品。而增值税加大了商品流通可,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在我国,增值税的宽税基和零税率没有完全实现:在某些行业,如金融、保险等第三产业只征营业税,由于发票使用难于管理,政府减少了发票使用范围,一些中小企业不能使用发票。由于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因而进项税额起关键作用,根据进项税额内容不同,可分为:生产型增值税:用于生产商品的固定资产不可抵扣收入型:只能抵扣应计折旧部分消费型:固定资产可以全部抵扣4、增值税与价格:我国|94后,从价内税转变为价外税,(在零售环节之前),税基减小。则要保持原有纳税额,就必须使税率上升:前X后( 1X政府认为:上调的是名义税率,而不是实际税率,实际税赋不变,|94年后有76的%企业税赋不变或下降;24的%企业税负上升,因而总体来说不应该影响商品价格。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24税%负上升的企业一定会涨价,则所有企业都会以税收上升为由推动价格上涨,因此引起了|94的通货膨胀。所以增值税的使用改革尤其是我国,必须谨慎。而我们|94税制改革有些仓促,所以必须完善制度,且找到一种新税种来取代它。但由于调低税率可能又导致财政收入无法保证,因而改革也要谨慎。建立完善增值税制的管理成本要达税收的15。%三、消费税:1.含义:是以消费品的流转额作为课税对象的各种税种的统称;我国不征消费税,也有对消费行为的征税,如娱乐等。2.目的:1)获得政府收入;2)调节消费结构,引导消费方向。3.我国|94由5%5的5产%品税改为17的%增值税后,烟、酒等税收太低,因而加征一道消费税,将不够的部分以高税率(60左%右)追回。但由于消费税也是在生产环节征收,造成生产者可用转让定价等转移收入给零售商,减少自己的税基,出于征税额与征税成本的比较,政府又只好默评。消费税主要改变的是商品的相对价格,所以一般定在烟、酒、鞭炮等高利润的非生活必需品上,我国有11种。四、营业税:1.含义: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所得的营业额征收的税,这些行业不征增值税。美国个人所得税非常完善,但造成税收成本过大(仅购申报单就要89亿),因而,它们趋向于简化税制,取消所得税,而我国税制还都很不完善,所以要复杂化。2.税率普遍低于增值税(35%),但是政府获得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现调高(银行8%)。由于它是流转税,也存在转嫁的可能。若要将这些行业也统一到增值税范围,就存在税率统一问题,可能增大税收成本。四、关税:由海关代征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关税对财政收入的作用减小,而更主要是作为保护壁垒。但随着世界贸易协定的发展,致力于减少关税壁垒。1.含义:是对入境、出境或过境的商品征收的流转税,属消费税性质,只是征收环节不同:前者,进出口,后者:批发、零售等。2.由于过境税会阻止国家的多种收入,因此已渐渐消失。3.反倾销税,反补贴税也是各国之间贸易之间增大壁垒,保护民族工业的主要手段。4.非关税壁垒有:政府完全控制进口权(|86前),由主要外贸公司作为中介进行,现各地均可自主进口,政府发放许可证,实行进口配额(规定数量),外汇管制,用卫生、技术等指标约束。第二节所得税制、概述:1.概念:以个人或法人的各种所得为课税对象的课税体系。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障税等。2.产生发展,19世纪出现,19世纪未稳定。产生于英国,出于战争所需,180年2战后废止,180天3181又5一轮所得税。184年2印度反英使英重征所得税,此后成为稳定税种。190年9出现“超额累进”,建立了现代所得税制。1913美.正1式0合法地开征个人所得税,至今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体系不断膨胀。3.基本特点:1)能够体现“按能负担”的原则:因为所得税是对扣除成本,费用后的,净收入征税,具累进效应,从而反映出纳税人纳税的能力。2)是直接税。由于其税负一般不能转嫁,因而对市场的正常运行干扰较小。由于它不像间接税会改变商品相对价格,因而不会阻碍商品流通原有次数,不会改变企业的组织结构等。3)富于弹性。(1)政府无须调整所得税制,只要随经济发展,收入增加,所得税自然会增加,因内。(2)当商品输出逐渐变成大量的资本输出后,输出国为保证其输出资本的所得,就要加强所得税制,扩大征收范围,国际间。4)所得税的征收要求很高的征管水平。由于所得税不仅要核算所得,且要核算成本、费用、税源的控制难度大,因此征管水平很重要。4、税收管辖权:1)原则:A属人主义原则B属地主义原则2)内容分类:A居民税收管辖权:指把本国居民个人或居民公司作为所得税的纳税人,对其所得征收所得税,而不问所得是否来源于本国领土的管辖范围,属“属人原则”。其纳税义务是无限的,即纳税人必须申报其全球所得这也是造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冲突的主要原因。B公司税收管辖权:属人主义I公民是依国籍而定的,因而公民与居民有时可以交叉,但大多数是分离的,实际是对的补充。来源地税收管辖权:指把从本国领土范围内取得所得的个人或公司作为所得税纳税人,而不管纳税人是不是本国居民(公民)或居民公司,“属地主义”香港只行使来源地税收管辖权,我国:、;美,。它实际涉及的是课征范围,发展中国家由于外来资本投资很多,而资本输出较少,因此强调来源地税收管辖权,而发达国家资本输出多,外来资本少,因此更强调居民(公民)税收管辖权。这样不同的征税原则产生一个问题,对跨国所得会存在双重征税。解决方法:现为:来源地有优先征税的权利,在此基础上别国再行使居(公)民税收管辖权,对实际税款进行抵免(实际生活中:当行使民(公)民的国家依其税法算出的应计税款高于实际税款时,高出部分可以抵免;但若低于实际税款,低出部分不可抵免),可以部分避免双重征税。美趋向于将全球统一到居(公)民的,发展中国家面临两难:1)若不将自己纳入世界体系,只能拉大自己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分享不到全球发展利益;2)若承认国际原则,进入世界体系,必然牺牲自己的既得利益,损失部分是否小于得益部分。二、个人所得税:1.分类:1)分类所得税:既把归属于同一纳税人的所得按来源不同划分为若干类别,对各类不同性质的所得规定不同的税率,分别计算征收所得税。其理论基础是对不同所得区别对待。所得有勤劳劳动所得和投机所得,因此对投机(金融投资),暴利所得征收高税,实际是一种制度歧视。我国采用的是分类所得税,但并非原来意义上的“分类”,因为对银行利息、股息均未征税,只是对不同类型区别对待。其优点是:由于分类,在操作上易于从源泉扣税,而不用申报纳税,便于控制,计算,并且易于接受,因而是为广泛发展中国家采用。2)综合所得税:把归属于同一纳税人的各类所得做为一个所得,总体综合计算征收所得税。美国采用此税,其理论基础是,所得税是对人征税,不同所得的实际购买力并无区别,其纳税能力应看全部所得,而非所得分类。因而必须将全部综合所得作为税基征税。之所以在类易推行。原因有二:1)美国人的投资模式较相近,39的%人都投资于股票;2)有较高的征管水平。预交额采用源泉扣税,但最终纳税要靠申报,即将由申报额计算的应纳税额与预交额进行比较,“多退少补”。没有制度歧视,强调人与人的平等,公平。3)二元税制:日本最典型是将分类和综合两种所得税制度合并起来,对所得税实行分项课征和综合升税相结合的课征制度。其采用缺乏理论基础,目的是取二者之长。对易于控制的采用分类所得,对不易控制的采用申报调节即综合税制。但其结果可能是什么也没做好,成为最不公平的税种。我国所得税制改革的方向是二元税制,但其可行性不太大,综合所得税就我国目前的征管水平和纳税意识很难接受。2.所得税制及改革)必须确定应税收入和可宽免的数额。、而确定哪些是应税所得是很复杂的:对银行利息征税存款是否会减少,对股息征税(即使为50的%印花税)是否会阻碍资本市场发展。且纳税人庞大分散,难以控制。还有:单位,公司替其雇员纳税怎么办?纳税算不算个人收入。:毛业公司总裁 申报收入万,申报万。为不应税收使高级人员收入^: 公司替交税万, 公司替交万。这样,、的所得是98万,还是98+万6。8法院以其98+万6收8入为依据起诉、少申报,因此交税额(公司替交)应为( )Xa这样,将无限止增长循环下去。其最高法院判定:将替交额纳入税基计算应税额是理所应当的。我国税法也规定公司不能替其雇员纳税,但实际生活中广泛存在。B确认宽免数额即成本费用的数额和范围对于税基的影响也很大,从而影响纳税额,如捐赠给社会的部分应减免等。案例:经营损失可以从收入中扣除(有税法规定)。、在|66申报收入时申报了其杂项所得(贪污)9万元,交纳了所得税。|69贪污一事被查出,被判入狱,、认为应将9万元作为经营损失(即这9万元的贪污所得是他10年苦心经营出来的)从|69的应税所得中扣除掉;而政府只同意将万元作为偶然的交易损失扣除很小的一部分。所以起诉政府违反税法。2)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80我国颁布所得税法:只针对国外居民在我国收入。|84征个人收入调节税,|86成分个体收入调节税,|94统一了以上三种税,名义上确立了个人所得税法:其中“个体收入”变化最大:原来征760的%超额累进税率,部分加征440,%因而最高的边际税率可达84,|94后大幅减少。第一次采用国际上对个人所得税中“居民”的两个确定定原则:时间:在中国居住满一年即中国居民;住所:在中国有住所。二者有一即构成纳税人。但缺少家庭申报制度,还有待于完善。[案例分析]:中国社会保障问题及外国经验。(一)韩国的社会保障(金融危机后)由于失业人数急剧增加,采取强有力失业保障措施:将原来5兆韩元6兆失业保障基金,筹集了7.兆9失业救济金,使失业增加率渐缓,由|97末年增长30万到|98的5万/年。(二)瑞典的医疗保障:收入主要来源于地方税,医疗支出占8%,高福利的缺陷在于,由于政府完全介入医疗保障这一稀缺资源,造成资源配置扭曲,闲暇比劳动更有利,不利于经济发展,所以由政府全部控制社会保障效率低。(三)美国的养老保障美国养老基金抽取是企业、个人各1/税2(社会保障税),由企业对工人代交卫生保险费,这部分免税,建立以个人保障号为主的保障制度。替代率退休养老金未退休时工资,退休前工资低较高。曾采取食品券形式补贴,但造成:工人对其它商品支出,其它价格,政府支出的保障金没有完全交给工人,部分进入企业,部分进入企业,因此采用直接发放保障金。效率问题:1)造成提前退休,劳动力提前退出市场,经济发展受阻;2)由于未来消费没问题,减少储蓄兴趣,不利于财政收入,公平问题:由于现在年青人为现在的老年人支付,但现在年青人年老时不一定会有与付出成正比的回报,产生年青人与老年人公平问题。(二)中国社会保障问题。一、存在问题1.管理制度:多头管理、条块分割,民企不分。由劳动-企业,人事-机关,民政-农村,卫生-医疗,保险-商业,且个部门行业单独管理。2.筹集制度:筹集范围过小,渠道过窄,且不统一规划,统筹。安全性差:浙江到|9底社会保障基金结余43.亿5,6购买国债仅占26.9(2国%家规定80)%。3.支付办法不统一,支付标准过高。有些地方当年替代率过高(渐江80)%,企业负担过重,一些地方入不敷出,挪用保障基金问题突出。4.有关法律不完善。企业以各种理由托欠或不交保障税。二、改革坚持原则:1.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2.负担水平适当;3.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由企业、个人共同负担。三、措施:1.打破条块,统一管理;2国家、集体、个人结合,提高个人负担(,-)%3.多渠道筹集;4.支付标准要适当;5.加强节余管理,增强其增值保值能力,应主要投资国债;6.加强监督;7.法规建设。各国由于相对成本的差别各自生产相对有利商品,通过交换,节省比较成本,得到比较利益。而且,随着国际贸易的扩展,大规模生产还会带来“成本递减的效益”。3)企业所得税:|94前,我国对不同所有制企业采取不同企业所得税制。名义税率:国营大中型企业:征55比%例税率。国营小型企业和集体企业:8级超额紧进555%私营企业:35比%例税率。城乡个体工商业户:10级超额累进760,%并加征高外商投资企业,额边际税84,%和外国企业30,%10地%方所得税附加。这种区别对待,导致:(1)各企业间的公平竞争难以实现;(2)由于每一种企业在计算税基时的可扣除部分规定不同,从税基上表现巨大差异:如国营的联营企业间的分红股息可在税前扣除,但私营企业不可以。这样在政策上的两大问题。A减免税:由于国有企业税负过重,但又要保证其主体地位,因而 前国有企业大量享受减免税政策,但各个国有企业间能享受到何种程度的减免税,完全是人为的,由此产生腐败,产生税式支出。B税前还贷:允许国有企业税前还贷。严重影响了竞争环境的公平性。|94税制改革统一了各种所有制的所得税,建立了企业所得税制; 1)强调一切居民公司都以33的%比例税率纳税,承担全球纳税义务,即国内企业与外来企业税负相近; 2)强调了纳税不再依托财务制度,而依照所得税法,当二者不同时,税务部门可依法调整。与国际税制靠拢。同时,在|94前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采取不同所得税法,于|97.7统.一1,这就有确认“是否是居民公司”的问题,往往是依照是否在中国设立总机构(常设机构):1)按我国税法建立的企业;2)该企业具有纳税、管理控制力,即使不在我国设立场所,也被确认为总机构。符合以上其一的为居民公司,征30、%10地%方所得税附加。对非居民公司,行使来源地管辖权,征收20的%预提所得税,从源泉扣除。但是由于外商企业往往通过周密的税收筹划,合法规范的报表达到“节税”目的,这对我国税收的技术要求又提高一步。并且,由于国民待遇不同,外资,内资企业间存在不平等竞争,必须统一。上市公司与上市的税收减免政策,同样破坏了竞争的公平性。4)社会保障税:是保证社会保障的基础,且往往是一些发达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部分(美33)%但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保障税制,公平,效率兼顾,需要多方面协作,要很长时间。第三节财产税制财产税制不是联邦政府的主要来源,但是州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占80)%。在我国,也是地方政府的主要来源,如|91房地产待业设置了土地增值税,但地方政府极少去征(为防止影响投资),因而这笔税收收入很少。但它仍然对抑制房地产的行业过份炒作起了极大作用。可见财产税虽然是一种以极复杂的税制去获得很少税收收入的税制,却对于引导行业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对所得税和流转税征不到的税起补充作用。一、概述:1.含义:以法人及自然人拥有的或属于其支配的财产课征的税收;财产:不动产:土地、房层——一直是财产税主要课征对象;动产:有形:机器设备,由于其确认,估价较困难。无形:金融债券,形所不是财产税的主要课征内容。对于财产税是否应征观点有二:1、是不公平的。因为由于个人偏好不同,若某人有灵活偏好,原有现金而不是金融债券,则无法征其财产税;而某人喜欢房子,则必然要被征财产税;2、对于个人的全部财产征税是公平的。2.特点1)与所得税的异同:A同点:都是对人税,直接税,对于经济的影响相似;B区别:、对财产税的纳税人不一定是财产拥有者;而所得税的纳税人一般都是所得拥有者;、财产税是对财富的存量课税,而所得税对财富流量课税,如房产、地产等税基稳定。每一时期税基都不同。(如利润、工资等)、财产税的课税对象是财产本身的数量或价值,而所得税的课税对象是收益或所得。所以所得税不可替代财产税。2)与流转税的异同:A相同:财产在转让时是商品,因而与商品课税有较多相似;B区别:、财产税的课税对象多数不参与流通;即使是转让,也是对这种财富的转让征税,而不是说财富进入流通。如遗产税。、、、财产税一般实行定期课征,如房产常以“年”为征收单位,商品税一般实行按次课征,对每次流转征税。、、、、财产税是对财富存量课税,流转税是对财富流量课税。所得税对不可实现的财产(如房产),还未实现的收益无法征收,而财产税可以按重估价值(如原来为10万的房子现在变为10万0)征到;流转税不可对未进入流通的财富转让(如继承财产),财产税也可征到(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