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
第六章力和机械
一'课标要求
1.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
2.能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3.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本章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学习力的概念,力的测量、力的三要素及其表示方法,重力、弹力、摩擦力的
基本知识,并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了解简单机械在生产、生活中
的应用。
本章教材编排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符合学生认知事物的一一般规律。
第一节、第二节是全章的基础,主要从"力的作用效果”入手,介绍力、物体间力的相互
作用、力的测量和表示方法。
第三节、第四节是"重力产生的原因以及重力的三要素"、"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两部
分知识,这是前两节课知识和方法的具体应用。
第五节、第六节是最后两节介绍了杠杆和滑轮的有关知识,可以看作是前面知识的拓展
和深化。
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力的三要素有关,还与力臂的大小
有关,学会利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本章的教学重点:
1."认识力"是全章的基础,因而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也是本章重点。
3.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
4.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本章的教学难点:
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中,测量摩擦力的原理以及实验操作技巧;
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调节杠杆平衡,根据实验数据归纳总结规律。
本章研究问题的方法:"控制变量"、"概括"、"等效"、"简化"等方法。
三、课时安排
本章共6节,是力学的基础,根据学校学生状况,建议全章教学用13课时,其中新课
6.1及6.2共3课时,6.3一课时,其余三节各2课时,复习及检测用3课时。
6.1怎样认识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的现象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
的。
2.、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对1N的力形成感性认识。知道力的三要素(安排在本章第
三课时)。
过程与方法:
3、通过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
要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通过对身边常见事例的分析来认识力,感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对生活中
常见现象的探究热情和思索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力的概念,能分析简单情况下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的相互
性
教学策略:通过实验探究、动画演示,得到结论再联系实际,巩固应用
说明:力的概念是力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重力、摩擦力、
压力、浮力的基础.
教学难点:力的认识
教学器材:多媒体、长塑料尺、铅笔、小车、磁铁等。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观察图6-1,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力"的例子.
教师指出:物理中"力”的含义与生活中“力”不尽相同.
本节课将讲什么是力.
二、.新课教学:
(-)讲授力的概念
①出示图片:人推车、人拉车、人提桶.
分析人推车、人拉车、人提桶三个力的施力物、受力物及作用的方式.
②举例:推土机推土、拖拉机拉犁、起重机的钢丝绳吊货物.
分别分析推土机推土、拖拉机拉犁、起重机的钢丝绳吊货物这三个力的施力物、受力物
及作用方式.
由于人推车、人拉车、人提桶是学生熟悉的劳动,分析这三个力的施力物、受力物及作
用方式学生易接受.进而举出三个机器对物体的力,学生由人对物体有力迁移到机器对物体
有力,这种认识是自然的.
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学生易接受.
③演示:磁铁吸引大头针实验.演示及分析实验,说明: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有
力的作用.目的是强调力必须是两物体间有作用.只要两个物体有"推"、"拉"、"压"、"提"、
"吸”等方式的作用,不管它们是否接触,就有力.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实验1:用力拉、压弹簧时,弹簧会伸长或缩短
实验2:手用力使锯条变弯曲。
实验3:气球受到手的压力时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⑴教师: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由静止变为运动。
汽车关闭了发动机后,由于汽车受到阻力,速度逐渐变小,最终停下来。可见力可以使物体
运动的速度变大,也可以使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小。
⑵教师:乒乓球向我们飞来,我们挥拍打去,球的运动方向变化了,又向对方的球台飞
去。可见力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3)、分析课本图6-3,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大小.和物体的运动方向.
列举一些物体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发生改变的事例,让同学分析这些物体运动方向和速
度大小发生改变时受的力.
教师归纳: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改变.
(三)力的作用的相互的
人们常说“马拉车”,为什么不说“车拉马”?难道只有马对车施力,而车对马没有施
力?
①举例:两人穿旱冰鞋推互推,两人均后退.实例表明:"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
的作用,同时也受另一物体施加的力."举例:用手拍打桌面,手会疼;观察图6-6碰碰车
相互碰撞,这些都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②演示:铁块吸引小磁针的一个极.实验证明,一个物体对另一物体有吸引力的作用,
同时另一物体对这一物体也有吸引力的作用.
③分别分析上述实例及演示实验中相互作用的两个力的施力物、受力物及方向.
通过分析后归纳:相互作用力的施力物与受力物的关系.两物体间相互作用时,①相互
作用的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施力物是受力物,受力物也是施力物.②相互作用的
两个力方向相反.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力的概念后,还需要强调:
①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没有施力物的力或没有受力物的力都是不存在的.
②力具有相互性:两物体之间的力是相互的.
3、小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
状态,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4、作业:自我评价与作业及基础训练。
课后记:
6.2怎样测量和表示力
教材分析:
1.本节地位:本节是在讲力的概念的基础上,学习力的单位及力的测量,从而对力这个
物理量有较全面的认识.在学习力的概念、单位、测量之后,认识力的三要素及力的图示的.知
道力的三要素,才能较全面地认识力:力不仅有大小,它还有方向和作用点.力的方向揭示
了力的矢量性.学习力的三要素为后面进一步学习重力、摩擦力、压力等打下基础.力的图
示把力这个抽象的概念直观地表示出来,图示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速度及高中将要学
习的许多物理量都可以用图示法表示出来.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第一次学习牛顿这一力的单位,感到生疏.1牛顿的具体观念不
易形成,在估测被测的力是否超量程时,把握不准,用弹簧秤测力时,带有随意性。学习了
力的测量后,学生对力的大小有认识,但对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特别是力的作用点没有认
识.用图示法表示一个力对学生很陌生,在学习力的图示法时,学生往往由于随意性造成作
图不规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弹簧测力计,了解其测量原理,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
过程与方法:
3、经历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实验过程。
4、领会用示意图表示力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通过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
态度。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
一、引入课题
1、复习: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2、让班上个子最大的男生和个子最小的女生分别拉拉力器,比较弹簧伸长的多少.比
较两人拉力的大小,说明拉力有大小,引出本节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讲授力的测量
1、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位N。力的单位是人们为了纪念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而命名的。
由手托两个鸡蛋的力约为1牛顿,推广到手托质量为100克的物体的力为1牛顿.再举
几个生活中常见的1牛顿的力.
阅读课本图6-4中介绍的一些力的大小.再举一些生活中常见力的大小的例子.
2、向学生介绍测量力的工具一一弹簧秤.
演示:将一弹簧挂在铁架台上,在弹簧的后面立一木板,并在木板上贴上白纸,用笔记
下挂钩所在的位置.用一个小力竖直向下拉弹簧,用笔记下此时挂钩所在的位置.再用一个
较大力竖直向下拉弹簧,重复上述实验步骤.说明什么是弹簧的伸长量.比较两次的伸长量,
得出弹簧的伸长量随拉力的增大而增大的结论.
阅读信息浏览,对于基础好的同学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当第二次拉力为第一次的n倍
时,弹簧第二次的伸长量为第一次的n倍.从而得出“弹簧的伸长量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的结论.
借此实验简单介绍弹簧测力计的测力原理.
观察弹簧测力计:把弹簧测力计发给学生观察.教师利用演示用的大弹簧测力计引导学
生观察:①弹簧测力计的构造,②弹簧测力计的量程,③弹簧测力计上的单位,④零刻度,
⑤一大格和一小格各表示多少.
介绍如何使用弹簧秤,教师利用演示用的大弹簧测力计边演示边讲解.
介绍其它的测力计,知道弹簧测力计是实验室里常用的测力计.
(三)、学生实验: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明确实验目的是学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
让同学阅读课本上的实验步骤.
第一步让学生把观察到的量程、一大格和一小格分别表示多少牛顿记录下来.
(1)用手拉弹簧称的钩,大家自感受1N和5N的力有多大。
(2)每人一个钩码,用弹簧称拉着它在空中静止不动,测量向下拉力
(3)使木块匀速运动,拉力多大
(4)用几条不同宽度的薄纸条,依次挂在己校零的弹簧称钩上,测量将纸条拉断时的拉
力多大。
在做第3步和第4步时,向学生介绍如何保证弹簧测力计和木块匀速前进.用秤钩钩住
木块,手拉弹簧秤另一端的挂环.注意使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行.
测拉断纸条的力的大小时,让每个同学都测一次,激起同学的兴趣.测后将拉力的大小
与课本表中给出的各年龄组的数据比较.
“想想议议”: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在同学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强调:使用
前轻轻拉动几次挂钩,避免弹簧被卡在壳上;若使用前指针不指零:①校正零点,②修正测
量数据:若在未测量力前,指针指某一刻度,将测得数值减去这一刻度,所得的差是被测的
力的值.
(5)阅读课外活动
三、小结:力的单位牛顿
测量力的工具: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四、布置作业:基础训练部分习题。
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理解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
教学难点:画力的示意图.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复习提问:1、弹簧秤的测力原理是什么?
2、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3、提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从而引出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力的三要素
1、通过上节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弹簧的伸长量来测量可知,力的大小可以影响力的作用
效果.
2、演示用力拉弹簧和用力压弹簧效果不同;举例足球运动员把球射偏了;让学生阅读
课本上的实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让学生阅读课本P6页活动3推门及用板手拧螺母的实例;
4、演示:用手提水壶柄的中央与用力提水壶柄的后端,两次力的作用效果不同.说明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5、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力的三要素.
(二)、力的示意图
1、先介绍力的示意图的作用:把抽象的力具体、形象、直观地表示出来.
2、介绍什么叫力的示意图.如何在力的图示中表示出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
点.
3、教师示范,画几个力的图示:
(1)、首先画力的作用点,作用点画在受力物的受力点上,也可以画在受力物的几何
中心.
(2)、再画力的大小,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3)、最后画力的方向:用箭头表示,箭头的尖端正好对齐线段的末端.
教师在示范中,一定要规范画图.
4、在此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画图6-16几个力的图示.在此过程中,要人人动手画,
可让1-2名学生在黑板上画,让全体同学给他们评判.
教师将同学中出现的错误一一纠正.
(三)、.课堂练习
1、一个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为50N,请画出力的示意图。
2、一个物体受到一个向右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请画出力的示意图。
3、沿斜面用50N的力拉重为100N的小车,用力的图示法表示所受的拉力示意图
(四)、布置作业:自我评价与作业及基础训练部分。
课后记:
6.3重力
教材分析:
1.本节地位:本节是在学习力的基本知识之后,学习重力的.是从力的概念及力的三要
素方面认识重力.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加深对力的基本知识的理解.重力是地球上所有物
体都受到的力.
2.学生情况分析;物体下落的现象学生见得很多,但没有从理论上认识是地球对它们吸
引的结果.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学生对竖直这一方向不理解,常认为竖直就是垂直.
3.本节课分四个问题进行教学: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了解重力的重要性。
2.知道重力的方向,会用铅垂线检查桌面是否水平、立面是否竖直。
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理解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记住g=9.8N/Kg,并知道其含
义。
4.知道重心的概念,知道重心的位置会影响物体的稳定性。
过程和方法:
5.通过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并学会分析处理数据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6.关注自然界中与重力有关的现象,领略自然现象中的道理和奥妙,体验物理的有趣和
有用。
教学重点: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
教学难点:明确G与m的关系,以及重力的方向。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弹簧秤、钩码若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二、新课引入
1.演示:①让手中的粉笔自由下落;②把杯中的水倒出来,水从高处流向低处。
2.通过观察,让学生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通过讨论得出:物体都是由高处落到低
处,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它们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
由此引入本节课题。
三、新课教学
什么是重力
1.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
一切物体在地面附近都受到重力。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作用。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受力
物是地面附近的物体。例如,粉笔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粉笔。谁所受的重
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谁。
3.重力在物理学中用符号G表示。
四、重力的方向
1.重力是一种力,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重力也有三要素。
2.重力的方向就是物体自由落向地面时的方向,这个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重力的方
向是竖直向下。与水平面垂直。
3.注意:竖直与垂直的含义不同。为了区分清楚,让同学注意观察两条重垂线的方向。
一是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的重垂线;一是放在斜面上物体的重垂线。在地球表面的每个地方,
竖直是个特定的方向,跟当地的水平面相垂直,近似指向地心。
4.活动1铅垂线的应用:重力的方向可用来检查房屋的墙壁是否竖直。我们常看到建筑
工人用一根重垂线检查墙壁就是应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这个道理。测绘人员用的水平仪
下悬着重垂线,也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来测定仪器是否水平。你有兴趣的话,可以
采用这类方法检查家中的电冰箱放置的是否水平。
五、重力的大小
㈠、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简称物重,可以用弹簧秤测量。把待测物体挂在弹簧秤的挂
钩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读数就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㈡、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的关系
1.活动2分组实验:用弹簧秤测量质量分别为100克、200克和300克的物体的重力,
将测量结果填在课本的表格内。
2.分析实验记录,得出结论:
3.物体的质量越大,受到的重力也越大;物体的质量不同,但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物体质
量的比值是一定的;由此说明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㈢、g的值
实验数据中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大约是10牛/千克。精确的测量结果表明,重力和质量
二者的比值是9.8牛/千克,这个值用g表示,g=9.8牛/千克。粗略计算,g可取10牛/
千克。
㈣、G=mg
1.如果用G表示物体的重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物体的重力和质量的比值。那
么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可以用公式G=mg表示。使用这个公式时,质量m用千克作单位,重
力G用牛顿作单位,g=9.8牛/千克。
2•注意:1kg0N
(五)、注意说明:重力、重量、物重等说法。
六、重心
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粗细均匀的同材料的棒,它的重心在中点;圆球的重心在球心;
正方形薄板的重心在它的对角线的交点。
阅读交流:比萨斜塔为什么不会倾倒?如何增加物体的稳定性?
七、重力与质量的区别
从6=0^知道,重力跟质量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但是它们是实质不同的两个物理量。
质量重力
定义物体所含有物质的多少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无竖直向下
大小不随物体位置形状而变化,是物体的属性随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
单位KgN
测量工具天平弹簧秤
八、小结
1.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物体受到重力。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
2.重力既然是一种力,它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
3.重力的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这个关系用G=mg表示,g=9.8N/kg。
4.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5.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增大底部的支承面积,降低重心的位置,可以增加物体的稳定
性。
九、布置作业:基础训练及自我评价与作业
课后记:
6.4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和滚动时,都会产生摩擦。
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了解摩擦在生活中的应
用。
过程与方法:
3.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的存在。
4.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通过对摩擦利弊的分析,使学生对事物的两重性有具体的认识,有助于确立正确的科
学观。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摩擦力的方向及产生,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自主的实验探究.
教具:木板、重木块、毛巾、钩码、弹簧称等。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讲授。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钉鞋、跑鞋、平底鞋、棉鞋、溜冰鞋各一双.
问:如果老师要参加一百米的赛跑,你会选哪一双鞋呢?如果我要去溜冰你又会帮我如
何选择呢?为什么要作这种选择?
2、学生观察并发表意见.(总结鞋子中还有有关摩擦的大学问呢!)
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到了哪些和摩擦力有关的现象?
看一看:观察P18页图6-32生活中的摩擦,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
有趣的摩擦(课件展示)
做一做:你能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制造出一种摩擦吗?你能交流一下在摩擦实验过程中你
的感受吗?
想一想:你们想研究摩擦力的哪些秘密呢?(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出来)
1>摩擦力的的概念?
做一做:
(1)水平桌面放置一个重物,提问物体受到了几个力?(重力与支持力)
(2)用弹簧水平拉重物,观察到弹簧拉长了,重物没有移动.为什么?(分析:弹簧
伸长了,证明了我们对物体施加了力的作用,受到力物体却并没有移动,说明在重物与桌面
间有一些“隐身的力"在与我"拔河",不让我拉着重物走,这些调皮的‘隐身的力"就是摩擦力,
这种摩擦力是物体想要运动但又没有运动的时候产生的,这种摩擦力就是静摩擦力.)
(3)继续用弹簧拉着物体在桌子上运动,这时也有摩擦力吗?这种摩擦力就是滑动摩
擦力.
总结:摩擦力是一种常见的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做滑
动摩擦。滑动摩擦中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做一做:怎样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活动1:教师示范: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滑动摩擦力和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只要用弹簧秤测出拉力的大小,就知道了滑
动摩擦力的大小.
学生完成活动1.
活动2:
猜一猜: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那些因素有关系?生活中你有这方面的经验支持吗?
学生提出推动一张课桌比推动一张讲台容易,猜想摩擦力可能与质量有关;提出在冰面
上行走比在平时的路面上行走困难,猜想摩擦力可能与路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提出赛车的轮
胎很宽,猜想摩擦力可能与接触面的面积的大小有关;提出车轮都是圆的,猜想滚动比滑动
容易;提出汽车速度大不容易刹住,猜想速度大摩擦大……
小组讨论:
研究一个物理量可能同时与几个因素有关时,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来研究?如何通过实
验来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跟这些因素的关系?
小组交流:
(1)各组学生分别汇报准备进行的实验方法.
(2)学生以组为单位,安排好每个人的实验分工.
比一比:看谁的实验做的好
学生按照所设计的方法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议一议:学生反馈实验现象,并说明原因.各组实验数据表格实物投影.想想如何分析
实验数据表?分析实验数据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
的面积的大小、物体的速度的大小是什么关系.
(点评:在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可能提出的假想,为学生准备探究的
材料,组织学生进行合理地分工,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等.考虑到这些以后,才能
对学生课堂上所出现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实验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的面积的
大小、速度的大小无关.在接触面不变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压力不变
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想-一想:在探究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无法解决?
3、课堂小结:请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4、布置作业:选做基础训练及自我评价与作业。
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解释生活中的摩擦现象.
教学难点: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法
一、复习:问:什么是滑动摩擦力?想一想:摩擦力有哪些种类?摩擦力的方向如何?
二、新课学习
1、请学生阅读P21页信息浏览,知道摩擦还有滚动摩擦。
补充:静摩擦。(要求学生了解,教师可适当列举利用课件简单说明)
辩一辩:摩擦对我们的生活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学生自由辨论,两分钟时间,最后教师
作总结性发言:摩擦力,让人欢喜让人忧!对于有益摩擦,要想方设法增大它,对于有害摩
擦,要想方设法减少它.)
谈一谈: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一、增大有益摩擦
教师:摩擦力是普遍存在的.在很多场合,摩擦力是有益的.请大家说说摩擦力的有
益之处.(学生回答)
人走路时不打滑多亏了摩擦力.我们拿起一个茶杯,靠的就是手和杯子之间的摩擦
力.缝纫机的大轮带动小轮转动,那是皮带和轮子之间有摩擦力的缘故.
凡是摩擦有益的场合,我们应该设法增大摩擦,根据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
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道理,请大家举例说明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方法增大有益摩擦.(学生举
例并分析)(多媒体演示.)
大家想象,生活中一旦失去了摩擦力会变成什么样子?(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学生
的思维在这里被有效激活)
二、减小有害摩擦
教师:摩擦力并不是都有好处,在有些场合是有害的,必须设法减小它.大家想想,减小有
害摩擦的方法有哪些?(学生讨论并回答)
机器的各个部件之间的摩擦不仅浪费动力,而且造成机件的摩损,影响机器的寿命.
人走路时不打滑多亏了摩擦力。我们拿起一个茶杯,靠的就是手和杯子之间的摩擦力。缝纫
机的大轮带动小轮转,那是皮带和轮子之间有摩擦力的缘故。很难想像,生活中一旦失去了
摩擦力会变成什么样子。
由于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要减小有害摩擦,应该使物体表面更光
滑.但是,利用这种方法还不能使摩擦力减小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试一试:利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
现在,我们再做一个实验.在木块和木板之间放一排圆铅笔,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测出拉力的大小.(学生操作)
结果如何?为什么?
由实验可知:利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这就是所有的车辆都安上轮子的道
理.机器的转动部分安装滚动轴承,轴承内圈和外圈之间装有很多光滑的钢球或钢柱(展示
轴承),这样,转动时的滚动摩擦非常小.(多媒体演示.)
找一找:你在生活中见到那些增大或减小摩擦的实例?就以自行车为例.请举例说明.(可
以找一辆自行车,对着自行车,学生讨论热烈)
还有一种减小摩擦的方法是使两个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开.加润滑油可以在摩擦
面间形成一层油膜,运动部件只在油膜上滑动,减小了摩擦.利用压缩气体在摩擦面之间形
成一层气垫,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可以使摩擦变得更小.气垫轴承、气垫船就是利用气垫来
减小摩擦的.(多媒体演示.)
阅读:STS摩擦与汽车防抱死系统。
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
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摩擦力分为三种。
2.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有关,跟物体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常用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更粗糙的方法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可以采用使摩擦面
光滑,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加润滑油、气垫)这三种方法。
四、练一练:
1、小论文:假如没有了摩擦……
2、摩擦力是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或的力;写字时铅笔笔尖与纸面间
的摩擦是摩擦,转笔刀与铅笔间的摩擦是摩擦。
3、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汽车受到的牵引力是1500牛顿,则汽
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牛顿、方向是施力物体是o
4、以下各种现象中,不是利用摩擦力的是:()
A,人在地面上行走;
B,系鞋带或打绳结;
C,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木箱静止不动;
D,用干燥的粉笔擦擦黑板上的字迹。
五、布置作业:自我评价与作业及基础训练部分。
课后记:
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根据实物画出杠杆的示意图。
2.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会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初步领会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通过了解杠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会物理知识是有用的,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力臂的正确确定
教学难点: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
教学方法:分析、讨论、归纳法
教学用具:杆秤、托盘天平、镶子、钳子、筷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动物的区别在于人会利用、制造工具。生活中人们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来帮助人们完
成工作。机械有复杂的,也有简单的。简单的机械是组成复杂机械的基础。我们今天研究其
中的一种简单机械一一杠杆。常用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阿基米德说过:
“给我一个支点和足够长的硬棒,我就能撬动地球。”为什么他可以产生这么大的力呢?原
来他使用了杠杆。古代的埃及人在修建金字塔时也使用了杠杆来搬动巨大的石块。
二、新课教学
什么是杠杆?
一、初步认识杠杆
1.提出问题:
⑴展示木板上的图钉,想出办法怎样可以将其把出来?
⑵在这些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省力?
⑶观察开瓶扳手、衣服夹子使用时的特点。
⑷指出用上述方法时,有什么共同之处?
2.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并结合课本图6-37讲解。给出杠杆的定义。
3.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杠杆有直的也有弯的。
4.得出杠杆的定义:
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称做杠杆。
5、观察和演示:抽水机的手柄、切纸的侧刀、剪刀都是杠杆。观察装置中哪个硬棒在力的
作用下绕哪个固定点转动。
二、描述杠杆的几个有关名词术语
1.教师以讲什么是杠杆时,所画的跷跷板图为基础,边讲下列名词边在图中规范标画出三点、
两力、两臂。并板书写出各名词及其定义。
①支点:杠杆(撬杠)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0标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R或F动标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B或用FM标出。注意:动力和阻力
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但它们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或L©标出。(简介力的作用线概念。)
力臂的画法:首先确定杠杆的支点,再确定力的作用线。然后使用直角三角板画出从
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线上,符号指明哪个线段是力臂,并写出
字母L1或L动。力臂常用虚线画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必或Lm标出。
三、讲解杠杆示意图的画法:
1、例题:画出用羊角锤撬铁钉的杠杆示意图。
先找支点。;再确定动力、阻力的作用点;交待判断动力、阻力方向的方法。
说明力臂的画法有两种:一种用带箭头的细线表示,另一种用虚线加大括号表示。
指出什么是力的作用线。
?62练习:(1)、如图所示,。是杠杆的支点,画出力的力臂,并用字母L表示.
(2)、找出下列各图中动力和阻力,并画出杠杆力臂
3.总结本课时内容,布置作业:
⑴画出用羊角锤拔钉子时的杠杆示意图。
⑵如图所示,用最小的力把重油桶推上台阶,推力的作用点在何处?方向如何?在图上分别
画出支点、重力、推力及它们的力臂。
四、课堂小结:让学生交流收获。
五、布置作业:自我评价与作业2.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杠杆和支架、钩码、尺、线、弹簧测力计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画出下图所示杠杆力Fi和F2的力臂。
2.画出下图所示的扳鱼网的杠杆示意图,并标出动力和阻力臂。
二、新课教学:
(一)、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静止不转动或杠杆匀速转动。今天研究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
在水平位置静止不动的平衡。
(二)、学生实验:活动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⑴实验目的:研究杠杆在什么条件下平衡,即研究杠杆的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
间的关系;
⑵实验器材:杠杆和支架、弹簧秤、钩码、尺、线
⑶实验步骤:
①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通过调节杠杆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②把钩码挂在支点两侧,调节位置和钩码的多少,使杠杆重新平衡;
③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动力动力臂动力X动力臂阻力阻力臂阻力X阻力臂
次数Li/cmL/cm
Fi/NF2/N2
1
2
3
④提问:步骤1,为什么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步骤2,为什么在杠
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⑤提问:课本记录实验数值的表格中力和力臂的单位是什么?
表中“动力X动力臂”和“阻力X阻力臂”的单位是牛•厘米,通常用牛•米表示。(用刻
度尺量长度,不要求读出估计数值。)
⑥学生实验,实验数值记录在课本表中教师巡回指导。实验完毕,整理好器材。
3.总结:由多个小组报告,根据实验数值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及数学表达式。
①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
②上式的意义是: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例如用抽水机抽水时,
加在抽水机手柄上的力是150牛,如果动力臂是60厘米,阻力臂5厘米,即动力臂是阻力
臂的4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四分之一。由此可知抽水机的柄受到的阻力是600牛。
(三)、练习:巩固杠杆示意图的画法,学习画最省力的杠杆
1.讲解例1:如图所示的弯曲杠杆A端吊一重物G,要想在B端加一最小的力F,使AO(。
为支点)保持水平平衡,试画出此力的方向和力臂。
先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说明当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要
想动力最小,一定是动力臂最大。C『=B
支点与力的作用点的连线作力臂时,力臂最大。再次强调欲使力最小,必
须力臂最大。,------
讲解例2、要想用一个最小的力,推着一个圆筒越过障碍物,试在T°
图上画出此力的作用点和方向.G
2.纠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强调:
⑴阻力、动力的作用点一定要画在杠杆上;
⑵由重力产生的阻力,要注意阻力的作用点一定在杠杆上,而不是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四)、布置作业:基础训练选做。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三种杠杆的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杠杆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分析、讨论、讲授法
教学用具:杆和支架、钩码、尺、线、弹簧秤杆秤、托盘天平、镶子、钳子、筷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杠杆的定义?
2、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新课教学:
(一)活动2认识生活中的杠杆。
1、请学生画出图6-42杠杆的示意图。
(二)、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用较小的动力克服较大的阻力。
⑴特点是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⑵优点:动力小于阻力。缺点:动力作用距离较长,费距离。
⑶例如:抽水机的柄,撬石头的撬杠、羊角锤等都是省力杠杆。
2.费力杠杆:
⑴特点是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
⑵优点:动力作用距离较短,省距离;缺点:动力大于阻力。
⑶例如:理发剪、镶子、钓鱼杆、扫把等。
3.等臂杠杆:
⑴特点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⑵例如:天平、跷跷板等。
(三)、组织学生分析图6—42各杠杆哪个是省力杠杆,哪个是费力杠杆。
•省力杠杆省力但是要多费作用距离,费力杠杆省了作用距离却要多用力;即省力又省距
离的杠杆是没有的。
(四)有关杠杆的计算
例1.教材p26页例题
(分析及解题过程略)
例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有一组同学猜想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能是“动力+
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他们经过实验,获得了下述数据:
动力动力臂阻力臂
Fi/NL/cm阻力F2/NL2/cm
4554
于是,他们认为自己的猜想得到了验证,你认为他们的实验过程存在什么问题?
【答】实验不能只凭一组数据得到结论,必须在多次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单位不同的两个物理量不能直接相加。
(五)学生练习
1.杠杆的平衡条件是,若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为100N,动力臂与阻
力臂之比为5:1,则杠杆平衡时所受阻力为N.
2.一根木棍,在其重心处将其吊起,恰好处于水平平衡(如左下图),若从重心
处切断,那么左端质量_____右端质量.
A\...............................IB
3.如右上图所示,AB是一根质量不计的杠杆,支点为0,杠杆A、B两端分
别挂有甲、乙两个物体,杠杆平衡.已知甲物体的质量为1.5kg,乙物体的质
量为4.5kg,AB长2m,则支点0应距A点____m.
(六)布置作业:自我评价与作业及基础训练。
课后记:
6.6探究滑轮的作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和动滑轮,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能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对滑轮
进行理论分析。
2.知道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过程与方法:
3.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探究两类滑轮的作用和实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论分析
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通过了解简单机械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滑轮的实质。
教学难点动滑轮的作用及实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滑轮、钩码、细绳、弹簧秤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
1.杠杆有哪三种?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2.剪铁用的剪刀和镒子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二、引入
利用胖子与瘦子的漫画(通过课件演示)。激发学生学习滑轮这种简单机械的兴趣。问
题:为什么胖子能拉住包,瘦子却被包拉上去呢?这里利用到的机械叫做滑轮。
三、新课教学
(一)、定滑轮
1.构造:带有凹槽的轮、转轴、外框;
2.定义:工作时,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看课本图6-50,分辨
哪个是定滑轮。
3.定滑轮的特点:
(1)、活动1:a.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定滑轮。
b.在它的左侧挂钩码,右侧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观察比较弹簧
测力计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c.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
d.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
实验次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N
钩码所受的重力F2/N
1
2
3
e.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
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
按课本本节实验要求进行。
参照课本图装置进行.
(2)、说明:重物用2个钩码表示,用弹簧秤测得的
数值有两个,一是钩码重,另一个是通过定滑轮拉
钩码时弹簧秤的示数。
(3)、解释动力方向的改变。
(4)、定滑轮实质:支点在转轴,力臂为轮子半径的等臂杠杆。
(二)、动滑轮
1.定义:动滑轮工作时,轴和重物一起移动。
2.动滑轮的特点:
(1)、活动2
a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动滑轮。
b.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态,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并思
考这个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c.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进行观察和比较。
实验次数
钩码所受的重力F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N
1
2
3
d.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2)、说明:重物用3个钩码表示。用弹簧秤测出钩码
重。用弹簧秤通过动滑轮来拉钩码,读取弹簧秤的示
数时,跨过动滑轮的两条绳要竖直、平行。
(3)、根据实验测得的数值分析得出,使用动滑轮提升
钩码,弹簧秤的示数约是钩码重的二分之一。教师指
出:在提升钩码的过程中也把动滑轮提升起来,当钩码重远大于动滑轮重时,动滑轮才可忽
略不计,从而得出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结论。
(4)、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此时钩码由两段绳子吊着,每段绳子只承担钩码重
的一半。但是动滑轮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且要多费距离。
(5)、动滑轮实质:支点在轮边缘,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三、练习:
1.重200N的物体,使用定滑轮将它提起时,不计摩擦和滑轮重,所用拉力是N,如果
使用动滑轮将它提起,所用拉力是N.
2、.如图所示,匀速向上拉动弹簧秤乙,当弹簧秤甲的示数为5N时,弹簧秤乙的示数为
N,从而可知被提重物所受重力是N,这个滑轮属于滑轮.
3.如图所示,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轮拉起重物时所用力的情况,比较甲、乙两图可得结论
;比较甲、丙两图可得结论。
cur
四、课堂小结:让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基础训练部分作业
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滑轮组的作用。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滑轮、钩码、细绳、弹簧秤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及实质
2、提问:看图(课件),小女孩为什么能吊起一头牛犊?
小女孩要拉住比她体重大得多的牛犊,使用
了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的滑轮组。这样既节省
了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二、新课教学
(一)、滑轮组
1、定义: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的装置,叫滑轮组
2、活动4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点拨。
3、滑轮组的特点:
①优点:既节省了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要多费距离。
②点:结构复杂,需要较多的滑轮
4、滑轮组中F与G的关系
看有n段绳子支持物重(最后一段向下的不能算),那么F=G/n
5.按照要求组成滑轮组
比较滑轮的个数和要求的绳子的段数,若滑轮个数等于绳子段数,则最后一段向下;
若滑轮个数少于绳子的段数,则最后一段向上。
滑轮组虽然既节省了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但是要多费距离。如果F=G/n,那么S
=nh
(二)、简单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
组装口诀:单从动,双从定,从里向外绕。
例:按照要求组装下列滑轮组。(动滑轮自重不计)
⑴用G/2的力提起重物;¥¥
⑵用GB的力提起重物。
(三)、练习:
1、按要求给滑轮组绕线.(G为物体重,不考虑摩擦及动滑轮
绳子的重力)
2、想使用滑轮组提起3X103N的物体,绳子最大只能承受800N的力,请设计一个向
下拉动绳子的最简单的滑轮组,画出示意图,并计算提起重物时所用的拉力.(绳重、动滑
轮重、摩擦均不计)
.3、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将质量是70kg的物体提高5m,每个滑轮质量是2kg,绳重、
摩擦不计,试求:(1)提起物体所用的力是多少?(2)绳端移动的距离是多少?
4.人站在二楼阳台上,要将楼下700N的重物拉上来,绳子的最大承重是300N,应怎样设
计滑轮组,能将重物提起且使用滑轮的个数最少(滑轮重及摩擦不计)?
(四)课堂小结:学生归纳
(五)布置作业:自我评价与作业及基础训练部分。
课后记
第六章力和机械复习课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力及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会使用弹簧测力计和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会画重力的示意图。
(2)理解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3)能从现实生活中感受杠杆,理解力臂,会画有关杠杆受力的力臂。
(4)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并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5)知道定、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及作用,会组装滑轮组。
(6)能联系实际体会简单机械在现实中的广泛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2)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学会与同伴的合作交流
重点和难点
重点:力的示意图;力臂的知识,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应用,滑轮及滑轮组省力情况,会画滑
轮组的装配图,设计滑轮组。
难点:正确画好力臂,确定滑轮组省力情况,设计滑轮组。
教学过程:
6.1怎样认识力
1、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速度或者运动方向)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
果。
5、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1N大约是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6.2怎样测量和表示力
6、实验室测量力的大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7、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8、弹簧测力计的用法:
第一步:校零
第二步: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第三步:使弹簧的伸长和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第四步:读数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画法:第一:找作用点,第二:画箭头(力越大线越长),第三:标出字母和大小
练习:1.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示数是N.
2.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工作原理叙述正确的是()
A.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长度越长
B.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
C.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长度越长
D.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
6.3重力
10、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11、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I吐的原理制成。
12、重力作用点叫重心。
13、重力大小叫物重。重力大小和物体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公式中G表示重力,单位是N,m表示质量,单位是Kg)
g=9.8N/Kg,含义:质量为l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有时取10N/kg)
练习:4、关于重力的正确说法是()
A、向上抛的小球在向上运动过程中不受重力作用。B、空中飞行的飞鸟不受重力作
用。
C、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就是此物体的重心。D、一个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5、一个物体竖直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并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9N,若改用天平测该
物体的质量,其示数应为________kg.若把它带到月球上,月球对它表面附近的物体也有引
力,这个力大约是地球对地面附近同一物体引力的1/6。用天平称它的示数为kg,
用弹簧测力计称它的示数为N»(g=10N/kg)
6、在地面附近g=9.8N/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A.重力为1N的物体,其质量是9.8kgB.质量为1kg的物体,其受到的重力为
9.8N/kg
C.质量为9.8kg的物体,其受到的重力为1ND.质量为1kg的物体,其受到的重力为9.8N
7、一只鸡蛋所受的重力的大小约为()
A.0.49NB.4.9NC.0.49kgD.4.9kg
8.排球运动员将排球推出,排球在空中飞行时,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受到的力是()
A.手的推力B.重力C.手的推力和重力D.不受力
6.4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14、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遣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滑动摩擦。
15、滑动摩擦力(f):滑动摩擦中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16、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粗糙表面、物体要接触,物
体间要有相对运动(滑动),或者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17、滑动摩擦力方向:阻碍物体相对运动。
18、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实验
⑴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⑵实验要求:用弹簧测力计测摩擦力的大小
拉弹簧测力计要水平、匀速直线
用增加祛码来增大压力,在木板上铺毛巾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9、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①压力大小有关: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
越大;
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一定,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20、增大摩擦方法:①增大压力②使接触面更粗糙。
21、减小摩擦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使接触而更光滑③使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④.
用滚动代替滑动。J
练习:9、关于摩擦力,下列各种叙述中错误的是()I-
A.静止或运动的物体都可能受到摩擦力[
B.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一定不受摩擦力,在做变速运动时才受到摩擦力A
C.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物体受到的重力无直接联系A~~
D.甲物体受到乙物体对它的摩擦力,则乙物体也同时受到甲物体对它的摩擦力\
10、重10N的木块,被25N的压力F静压在竖直的墙壁上,则墙壁对木块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假设用30N的压力压这一木块,木块静止不动,则墙壁对木块的摩擦力将。
(变大、变小、不变)
11、一辆重100牛顿的小车,使它沿水平地面作匀速直线运动,需用推力20牛顿,这小车
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
A.100牛顿B.20牛顿C.120牛顿D.60牛顿
12、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给车轴加自行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BIM工程师-全国《BIM应用技能资格》考前冲刺1
-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2024高中地理第1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 2024高中语文第5单元庄子蚜第1课无端崖之辞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
- 2024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种树郭橐驼传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202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练28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含解析新人教版
- 202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考点16元素周期表强化训练含解析
-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四世界政治制度的演变与发展第11讲民主政治的扩展教学案+练习人民版
-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 细胞生物学练习题库与参考答案
- 退休延期留用岗位协议书
- 关于成立低空经济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
- GB/T 44545-2024制冷系统试验
- 2024新一代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系列规范第2部分:设计规范
- 2024年煤矿溺水事故心得体会(四篇)
- 快乐寒假安全先行寒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口算天天练题卡2
- 滑模施工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 DB11T 2279-2024 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评估规范
- 《电力电缆试验》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