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化学九上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B.新鲜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C.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发生了化学反应D.空气中的氮气可充入食品包装袋延长保质期2.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的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水的软化是将海水变成可饮用的淡水C.水分解可以得到氢气,因此水是廉价且清洁的能源物质D.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3.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A.水结冰,是因为水分子停止了运动B.酒精温度计遇冷读数下降,是因为分子的体积缩小C.加入糖的水变甜,是因为分子不停地做运动D.1L大豆与1L小米混合总体积小于2L,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隔4.下图是关于氧化汞分解的微观示意图,从下图中得到的信息错误的是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B.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而分子可以再分C.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D.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5.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中,下列操作和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中加入过量的红磷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C.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弾簧夹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内氧气的体积6.森林火灾现场救援的方法有:飞机投水、砍出隔离带、人工扑打等,其中“砍出隔离带”采用的灭火原理是A.隔绝氧气 B.降低着火点 C.隔离可燃物 D.降低至着火点以下7.下列按照由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A.水中溶解能力: B.氢元素的质量分数:C.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D.空气中气体体积分数:8.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MnO2B.KClC.KMnO4D.H2SO49.不列入目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监测项目的物质是()A.可吸入颗粒物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二氧化氮10.实验室用草酸(H2C2O4)制取CO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X的化学式为()A.H2O2 B.H2O C.CH4 D.H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的倡议,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①“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等传入西方,将西方的宝石等带入中国。丝绸裁剪缝制的过程是___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新鲜茶叶中含维生素C,其化学式是C6H8O6,C6H8O6由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某种宝石中含有Al2O3,Al2O3属于________(选填“单质”或“化合物”);Al2O3中Al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②能源合作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中缅油气管道将石油和天然气输入中国。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CH4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__,1molCH4中约含有_________个CH4分子;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水,□CH4+□O2□CO2+□H2O,该反应化学方程式其中氧气前的化学计量数(系数)为___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下图是某同学配制溶液的操作过程:(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2)B操作中应称量NaCl的质量是_____g;若称量时错把氯化钠放到了右盘,游码为0.5g,其他过程没有误差,则实际配制的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3)配制一定溶质质分数的溶液,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装瓶并放好。(4)D操作时有少量水溅出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F操作中溶液洒落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某化学小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1)根据如图回答问题。①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红磷燃烧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水_______________。③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④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四硫化钠(Na2S4)固体可替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反应原理为:2Na2S4+O2+2H2O==8S↓+4NaOH(氢氧化钠)。小资料:四硫化钠(Na2S4)与氧气、水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固体硫(S)和易溶于水的氢氧化钠。(实验过程)①取足量的四硫化钠固体加入试管中,再加入适量的水,迅速塞紧橡胶塞,充分振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1(如图1所示)。②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2所示),拔下橡胶塞,观察到_____________,塞紧橡胶塞。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2。理论上h2∶h1=______。14.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下列实验中木条的使用不能达到目的的是(______)A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B用燃着的木条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C用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验满二氧化碳D用木条平放在蜡烛火焰中,比较火焰各层的温度(2)写出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3)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形成氨水,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和碱石灰固体共热制取氨气,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4)实验室用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若收集装置选用F则二氧化碳气体从_______(填“a”或“b”)口进入,向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振荡后观察到溶液变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5)某同学对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进行研究,所做实验数据如下所示:实验次序12345610%H2O2溶液用量(ml)303030303030MnO2粉末用量(g)0.10.30.50.70.91.1完全反应所用的时间(s)1774222收集到的氧气体积(ml)980980980980980980请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写出一条结论____。(6)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加热15g该混合物,完全反应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2g,求该混合物中MnO2的质量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实验室有一瓶含杂质的氯酸钾。某兴趣小组利用该药品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杂质不参加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a=________。(2)受热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为____(精确到0.1g)。16.某科学兴趣小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从石灰厂带来一块石灰石样品,技术员告诉他们此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难溶于水,不能与盐酸反应。为了测定该石灰石的纯度,兴趣小组同学取用10g这种石灰石样品,用实验室现有的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120g分6次加入,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量,得到如下数据:实验次数123456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202020202020剩余固体的质量/g8.0m4.02.01.21.2求:(1)表中m的值为______g。(2)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______(3)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D【解题分析】
A、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物质,是混合物,错误;
B、新鲜空气中含二氧化碳,错误;
C、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物理变化,错误;
D、空气中的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充入食品包装袋延长保质期,正确;
故选:D。2、D【解题分析】
A、水资源总量很大,但淡水量有限,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原说法错误;B、水的软化是减少水中的钙镁离子,不能使海水变成可饮用的淡水,故原说法错误;C、水分解可以得到氢气,但造价高,不是廉价的能源,故原说法错误;D、水污染主要由工业生产的“三废”造成的,故原说法正确。故选D。3、C【解题分析】
A、冰中的水分子在固定位置上振动,不符合题意;B、酒精温度计遇冷读数下降,是因为分子的间隔变小,不符合题意;C、水加入糖后,蔗糖分子因为不断运动,使整杯水变甜,符合题意;D、大豆和小米都是宏观物质,不符合题意。故选C。4、A【解题分析】A、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但从图示信息不能得出离子可以构成物质,故A不正确;B、反应前氧化汞分子分别由汞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反应生成的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汞由汞原子构成,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变,但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故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而分子可以再分,故B正确;C、从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C正确;D、由微观图示可知反应前为氧化汞,而反应后为汞和氧气,所以该反应是的分解反应,故D正确。故选:D。点睛:分子是物质中能够独立存在的相对稳定并保持该物质物理化学特性的最小单元,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通过一定的作用力,以一定的次序和排列方式结合成分子。5、C【解题分析】
A、实验中加入过量的红磷,确保氧气反应完全;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待反应结束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红磷熄灭后待冷却至室温,再打开弾簧夹;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内氧气的体积;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6、C【解题分析】
森林发生灭火时,砍出隔离带是常用灭火方法,其操作方法是距火势蔓延方向一段距离提前将一部分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阻止火势继续蔓延,其灭火原理是隔离可燃物,故选C。7、A【解题分析】
A、通常条件下1L的水大约溶解1L的二氧化碳,而只溶解30mL的氧气,所以水中溶解能力为O2<CO2,故正确。
B、给定化合物的一个分子中都有两个氢原子,而对应分子不一样,所以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小,所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H2O、H2O2、H2SO4,故错误;C、地壳中质量前四位的是氧、硅、铝、铁,所以是氧的质量大于硅,而非小于硅,故错误;
D、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是氮气,其次是氧气,故错误。故选:A。8、A【解题分析】A、MnO2是由锰、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正确;B、KCl由钾元素和氯元素组成,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错误;C、KMnO4由三种元素组成,是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错误;D、H2SO4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是氧化物,错误。故选A。点睛: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一是化合物,二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三是含氧元素。9、B【解题分析】
对空气能造成污染的物质有100多种,但现在检测的污染物主要有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A、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已列入,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未列入目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监测项目,符合题意;C、二氧化硫,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已列入,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氮是氮氧化物之一,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已列入,不符合题意。故选B。10、B【解题分析】
反应物中氢、碳、氧原子的个数分别是2、2、4,生成物中氢、碳、氧原子的个数分别是0、2、3,故X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H2O。故选B。【题目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相等。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物理3化合物+3(或正三价)16g/mol6.02×10232【解题分析】①丝绸裁剪成服饰的过程是物理变化,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新鲜茶叶中含维生素C,其化学式是C6H8O6,C6H8O6由三种元素组成;宝石的成分复杂,其中所含的Al2O3属于氧化物,Al2O3中Al的化合价是+3价;②石油是由多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1molCH4中约含有6.02×1023,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水,其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可推知氧气前的化学计量数(系数)为2。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药匙1019.2%计算称量溶解偏高无影响【解题分析】
(1)仪器①是药匙;故填:药匙;
(2)B操作中应称量NaCl的质量是50g×20%=10g;若称量时错把氯化钠放到了右盘,游码为0.5g,其他过程没有误差,则所称氯化钠的实际质量为10g-0.5g=9.5g,实际配制的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19.2%;故填:10;19.2%;
(3)配制一定溶质质分数的溶液,正确的操作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并放好。故填:计算;称量;溶解;
(4)D操作时有少量水溅出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高;配好的溶液转移入瓶溅出,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填:偏高;无影响。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剧烈燃烧、黄色火焰、大量白烟、放热进入集气瓶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恢复到室温集气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水倒吸入集气瓶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试管内液面上升至液面高度不再改变h2∶h1=79:100(或4:5)【解题分析】
(1)根据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进行分析。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后,导致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即为集气瓶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2)根据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或21%)进行分析解答;【题目详解】(1)①红磷有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②红磷燃烧时的现象是剧烈燃烧、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放热;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后,由于氧气被消耗,瓶内气压减小,能够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③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水倒吸入集气瓶;④实验结论:,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中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说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为五分之一;(2)②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2所示),拔下橡胶塞,由于试管中的氧气被消耗,导致试管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试管中的液面上升,至液面高度不再改变时,塞紧橡胶塞。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2,由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或21%),因此理论上h2:h1=(1-):1=4:5(或(1-21%):1=79:100。14、BABa用30mL10%H2O2溶液制氧气选用0.7g二氧化锰速度最快,二氧化锰再增加速度不变(其它合理也可)由质量守恒定律知道混合物减少质量为生成氧气质量:15g-10.2g=4.8g解:设氯酸钾质量为x那么混合物中二氧化锰质量为:15g-12.25g=2.75g【解题分析】
(1)A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不符合题意;B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符合题意;C用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满了,不符合题意;D用木条平放在蜡烛火焰中,通过木条燃烧情况可以比较火焰各层的温度,不符合题意;故选B;(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和碱石灰固体共热制取氨气,是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选A;(4)实验室用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是固液不加热反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若收集装置选用F,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应该长进短出,则二氧化碳气体从a口进入;向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振荡后观察到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船舶货物损失保险合同20253篇
- 二零二五版农业技术员农业病虫害防治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电梯门套安全检测与施工综合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高科技农业种植项目合作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虚拟现实产业股权投资与内容合作合同3篇
- 2025年度医院儿科医生及护士团队综合管理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创城项目墙面翻新与美化专项经费施工合同4篇
- 2025年医院中医科科室承包服务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道路桥梁内外脚手架安全防护系统承包协议3篇
- 2025版木托盘国际标准接轨合同4篇
- 电缆挤塑操作手册
- 浙江宁波鄞州区市级名校2025届中考生物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监测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IATF16949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 【MOOC】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能训练与指导-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劳务派遣公司员工考核方案
- 基础生态学-7种内种间关系
- 2024年光伏农田出租合同范本
- 《阻燃材料与技术》课件 第3讲 阻燃基本理论
- 2024-2030年中国黄鳝市市场供需现状与营销渠道分析报告
-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