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必修上第一单元·《沁园春·长沙》
一、单元解读
(一)单元整体分析
统编新教材(必修)以人文主题统领,打破文体界限;以任务群为学习旨归,聚焦语文学科知识学习。本设计初衷既紧扣新课标,又结合教学实际,立足于单元学习任务,以统编教材的课为单位,一组一组设计教学。
本单元以“青春的价值”为人文主题,属于高中语文18个学习任务群中的“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
第一单元以一首词、四首现代诗和两篇诗化小说构成,这些作品创作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对青春的吟唱。作者或感时忧国、抒发情怀,或感悟人生、思考未来,让我们体验到各具特色的文学表达,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
第一课任务主题——知人论世、品味青春。
第二课任务主题——诵读梳理,感悟青春。
第三课任务主题——比较分析,评点青春。
(二)选文内容解读
1.课文内容分析
(1)《沁园春·长沙》1925年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怀着由对中国革命的思虑所引发出来的激情,写下这首境界开阔、气势恢弘的不朽诗作。
(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诗人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以浪漫主义者的激越情怀,把整个世界都当作自己的呼唤对象,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
《红烛》作者运用红烛意象,展示自己渴望发光发热、照亮黑暗、唤醒民众的理想信念,表明甘愿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的人格追求。
《峨日朵雪峰之侧》描写了一个登山勇士的所见所思,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凝重壮美的氛围。
《致云雀》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精神。
(3)《百合花》小说撷取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心灵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表现了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传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哦,香雪》讲述了改革开放之初火车的开通给边远山村带来的新鲜事儿。小说的主角是以香雪为代表的几位姑娘,他们对火车的到来抱有强烈的好奇和浓厚的兴趣,感受着生活所发生的微妙新变化。
2.教材编写意图
本单元的核心词是“青春”,选入第一单元一首词、四首现代诗和两篇诗化小说都是对青春的吟唱。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怀着美好的梦想、以青春的眼睛来阅读这些青春的华章对正处于青春的学生会引发哪些新的思考和认识呢?教材引发学生对自身青春年华的关注,加深对青春生命的认识,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对青春理想的追求。
三、教学目标(学习任务群、单元学习任务)
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本单元所属任务群)
本单元隶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新课标对该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表述如下: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四、教学课时
总计9课时
《沁园春·长沙》2课时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峨日朵雪峰之侧》双文阅读1课时
《红烛》、《致云雀》双文阅读2课时
《百合花》、《哦,香雪》4课时
图片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积累词语,品味关键词语;背诵课文。
2.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和意境,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3.感悟作者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感受作者以天下为已任的历史责任感。
4.学习诗词鉴赏的方法技巧;学习作者的博大情怀和以天下为已任的历史责任感。
重点: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难点:从意象的角度了解关于湘江秋景中蕴涵的情感,感悟作者的博大情怀。
教学课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案设计:
(一)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代表作:《七律·长征》《沁园春·雪》等
(二)文化常识整理
沁园春,词牌名。词,又称为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等,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宋,它原本是配合燕乐曲调的歌辞,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
长沙,题目。词的题目,可用可不用。
(1)词的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2)词的分类: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一90字)
长调(91字以上)
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两段称双调;有的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3)词的风格:豪放、婉约
(4)词牌由来
“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但同时,国民党右派阴谋篡夺革命领导权,共产党人陈独秀也认为革命应由资产阶级领导。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怀着由对中国革命的思虑所引发出来的激情,写下这首词。
课堂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
让学生齐背初中学过的《沁园春·雪》,在这首词中,词人写出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霸气”。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首他在青年时代写下的另一首“大气”的词《沁园春·长沙》。
(二)文本研讨
任务一:基础知识闯关
通过听读,自由读的方式,积累字词,感受本词的节奏与基调。
1、积累字词
湘江xiāng橘子洲jú
漫江màn百舸gě
寥廓liáokuò挥斥chì
遒qiú遏è沁qìn
寥廓:指宇宙高远空阔。
峥嵘:山势高峻,比喻超越寻常,不平常。
书生意气:指青年学生意气奔放。
2、感受节奏与基调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学生自由读、教师范读、看名家视频朗诵
学生齐读再次感觉节奏与基调
任务二:整体感知
1、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词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
该词上片描绘长沙秋景,下片作者回忆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抒发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2、根据词的写作特点,找出相关内容。(建议学生以思维导图展示)
上片——写景:
(何时、何地、何景)
寒秋,湘江,橘子洲头
山,林,江,舸,鹰,鱼,万类霜天
下片——叙事、抒情
(何人、何事、何情)
百侣曾游,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3、诵读诗词上片内容,词人所写秋景和一般秋景有何不同?
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词语。
看生机勃勃之景
生济世苍生之情
任务三:拓展延展
1你还知道哪些写秋景的诗词?与本词有何不同?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范仲淹《苏幕遮》
秋景特点:萧瑟、凄凉、悲愁
2、解读上片:
(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解读:开头三句,点明时间、地点何写景抒情的独特环境,把自己置身于秋天的广阔背景之中,把读者带进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独立寒秋图
思考:“独立”能否换为“站立”、“直立”?为什么?
举例诗句:
李白:独坐敬亭山,相看两无厌。——闲适
柳宗元:独钓寒江雪___——隐逸
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超脱
明确:“独立”既表明一个人,更显示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高大伟岸、踌躇满志。
(2)中间七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明确: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鹰在广阔的天空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湘江秋景图。
思考:在这几句诗句中,你认为那些字用的比较好?为什么?
(万)山(红遍):山之多;红之广
(层)林(尽染):因山势起伏而成的树木的高低;拟人,林之密,染之透
(漫)江(碧透):水深而宽;水澄澈洁净;水之盛、清。
(百)舸(争流):船多;热闹
鹰(击)长空:鹰的矫健有力
鱼(翔)浅底:鱼的自在快活
哪一个字引出词人所见之景?有什么特点?角度有什么不同(建议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展示)
看(领字),领出下文内容。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作者的观察地点由山上到江中到天空。观察角度由远眺到近观到仰视到俯瞰,由远及近,由高到低,动静结合,色彩鲜明,一派生机盎然之秋景。
(3)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美丽壮阔的秋景,生发出什么感慨?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诗人见山川的壮阔美丽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进入了理性的思考,提出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问题。“怅”写出词人思绪万端,百感交集。“问”又表达了对自然荣枯和社会盛衰由谁来主宰的追问,表现了诗人的胸怀与抱负。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4)上片小结
看生机勃勃之景
生济世苍生之情
“诗的品评在意境的高下,而意境的高下,又决定于人的品格的高下。”毛主席具有博大的胸襟,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故其诗歌也充满豪情壮志。体现了主席博大的胸襟与凌云壮志。
(三)作业布置
1、自主赏析下片、背诵课文。
2、《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的比较阅读。
第2课时
教学目标:鉴赏下片,感悟作者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感受作者以天下为已任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由上片背诵导入下片的学习内容
二、文本研讨
任务一:读思结合
1、下片刻画了一群怎样的少年形象,完成表格,体会其情感与精神。
人物
情态
事迹
精神
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中流击水
雄姿英发的风貌和气概,以天下为己任,有肩负着国家兴亡、主宰民族命运的豪情壮志。
下片由“忆”字领出回忆内容,当年的那段峥嵘岁月。革命青年在一起谈论国家大事,一起到水流的中心去游泳,体现了青年一代博大胸襟,壮志凌云,乘风破浪,砥砺前行。
任务二:合作探究
有人认为毛泽东笔下的湘江秋景图是实写,有人认为是虚实结合,既写毛泽东当时眼前的实景,又暗含当时中国各地的自然景观和政治形势,你怎么看?
观点一:实景。因为当时作者只是站在湘江的橘子洲上,不可能看到全国各地的自然景观,而且全国各地秋景也不同。
观点二:虚实结合。诗词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写实,更多的是想象和联想,每个人可以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读出不同的内容。词中所写既是湘江之景,也是祖国大地之景;既指自然景,也暗含社会形势。“万类”则包含了所有种种。
任务三:比较阅读
1、《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的比较阅读。
比较
《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雪》
创作时间
1925年
1936年
创作背景
1925年,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当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项目部进度跟踪系统
- 游戏开发公司聘用合同范本
- 机场新建工程塔机租赁协议
- 校园网络布线工程合同范本
- 电信服务办公室租赁合同模板
- 2025版员工病假合同模板下载3篇
- 广州广东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黄埔街道办事处政府聘员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点(频考版试卷)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版电子信息工程委托开发合同3篇
- 广东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招聘科研辅助人员笔试历年典型考点(频考版试卷)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度PVC管道工程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合同2篇
- 杉木防水施工方案
- 新能源电动汽车参考文献有哪些
- 数字信号实验报告 IIR数字滤波器设计
- 子宫动静脉瘘课件
- 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
- 水库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 GRR-计数型(范例填写)
- 大学生安全知识教育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徐福记集团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完善建议分析(11000字论文)】
- 同步电机的基本理论和运行特性
- 焦度计的光学结构原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