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课前积累_第1页
高三语文课前积累_第2页
高三语文课前积累_第3页
高三语文课前积累_第4页
高三语文课前积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琵琶行》中,白居易运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让人回味无穷的诗句是“

”。(2)《次北固山下》中诗人王湾借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暗示人类的发展变化,表现出诗人豁达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的诗句是“

”。(3)《师说》中,韩愈认为存在“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初举明经”的意思是起初通过明经科考试。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B.“甚得夷夏之心”中“夷夏”泛指少数民族和汉人。“夏”是古代汉民族的自称;在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C.“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中“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D.“授、迁、补、擢”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转、徙、升”等。“授、拜、转、补”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迁”是关于调动职务的。

D(“转”是关于职务调动的,《张衡传》中有“再转复为太史令”。)19.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称赞

译文:许多人都称赞他的品行,接连几次征召他,他都没有答应。

20.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

强行改变

译文:太祖了解他的志向,允许他而没有加以强行改变。

21.阿有罪,废国法,不可。

偏袒

译:偏袒有罪之人,废弃国法,是不能容许的。

22.弁biàn性好矜伐,自许膏腴。夸耀

译:宋弁生性喜好自我夸耀,自认为门第高贵。

23.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

众多

译:音乐和女色的繁多,妻室子女的众多,都不过是供自己一个人享受罢了。

21、《逍遥游》中“

”,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2、杜牧《阿房宫赋》中“

”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气势,给人以雄伟壮观的印象。3、柳宗元在《小石潭记》里写潭中的鱼,先是鱼儿一动不动,接着“

”写鱼儿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似与游者相乐”。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大王守籓端拱”一句中,“端拱”一词有多个义项,在这句中,应为“闲适自得,清静无为”之意。B.从文中的表述来看,唐朝所采用的官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C.文中最后一段出现“解职”一词,这与“致仕”词义恰好相反。D.文中多次出现与官职调动相关的一个词“迁”,在古代还有“左迁”“右迁”的说法,右迁为升官,左迁为降职。C。“解职”与“致仕”词义相近。24.所犯无状,干暴贤者。冒犯、冲犯译:我们所做的太无理,侵扰了贤良。

25.致知在格物。推究

译:丰富知识的方式在于推究事物的道理和规律。26.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经过译:汉朝想派使者去联络月氏,但通往月氏的道路必定经过匈奴统治区。

27.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

重赏征求

译:公孙瓒听说这件事非常愤怒,重赏捉拿田畴。28.齐将马仙埤连营稍进,规解城围。

谋划

译:齐将马仙埤让各座营寨相连逐步向前推进,谋划解除对义阳城的围困。

329.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译:他舅舅李常造访他家,取出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

造访、探望

30.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译: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法;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富裕,没有怨恨。31.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去不早耳。译:不离去,项羽必定会杀掉范增,只是遗憾他没有及早离开罢了。

32.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guǐ刻。停留

译:命令一下去,就(把死罪案犯)绑上押出来,片刻也不停留。

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冠族指的是当地最有势力,人口最多的豪门世族。B.大夫是古代官职名称,各朝代大夫的职能和级别多有不同。C.辎重是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D.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

A(冠族指的是当地显贵的豪门世族,有一定的名望和影响。)4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通判泉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B.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C.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C国子监,也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33.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妒忌

译:孙膑来到魏国,庞涓担心他才能超过自己,妒忌他。34.曾预市米吴中,以备岁俭。

年成不好

译:吴遵路曾经预先在吴地买米,用来防备年成不好。

35.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选拔

译:你可以选拔聪明有知识的年轻人,派他们去从师学习。

36.时杨素恃才矜贵,轻侮朝臣。夸耀译:当时杨素依恃夸耀自己的才能和地位,轻视侮辱朝廷大臣。

5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D(“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署”“权”则表示暂代官职。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C.“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致仕”则指退休。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C【解析】“致仕”指辞官或退休。37.遂铭石刻誓,令民知常禁。禁令

译:王景于是让人在石碑上刻下诫辞,使百姓知晓法典禁令。

38.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撤除译:(吴起便)申明法度,赏罚分明,撤除冗余官员,废除疏远的王族的爵禄。

39.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