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9: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1页
专题9: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2页
专题9: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3页
专题9: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4页
专题9: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92/293/29专题9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4/29 1.(2012年广东卷)加拿大地广人稀,西南部地域地形复杂,欧肯那根河谷是世界著名冰酒产地。根据加拿大西南部某地区示意图(图1-5-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图1-5-1

从温哥华到梅迪辛哈特,水平方向上自然景观主要表现为由森林到草原改变,这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原因是________。从沿海到内陆(干湿度地带)水分5/29

2.(年广东卷)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三国资源环境独特,经济发展水平高。依据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材料一: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地理位置示意图(图1-5-2)。图1-5-2

这三个国家南部沿海地域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地带性植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副热带高气压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6/29

3.(年广东卷)E市位于内蒙古西南部,自然资源丰富,以羊(羊毛和羊绒制品)、煤(煤炭)、土(稀土)、气(天然气)著称。依据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材料:1990~

年E市土地利用类型改变(图1-5-3)。

该市年最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__,1990~年改变幅度最大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____。该市主要自然带类型是______________。

草地林地温带草原带7/294.(年广东卷)河流入海泥沙量降低可能对河口三角洲带来影响是()D

A.地下水位下降

B.河水流速减慢 C.淤积速度加紧

D.出现侵蚀后退

点拨:河流入海泥沙量降低,使河口附近三角洲泥沙沉积量降低,受海水侵蚀作用下,三角洲可能后退。8/29

从考评内容上看,自然带分布规律、地表景观特征是高考重点内容;从形式上来看,多以图表形式提供相关地理信息,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分布规律及特点。从能力上看,重视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9/29地理环境整体性组成地理环境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络、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了地理环境整体性。1.形成基础:地球各个圈层之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2.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1)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相互联络、相互渗透。(2)各要素表现出来特征与整体环境特征相一致。(3)一个要素改变会引发其它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变化。10/29

【典例1】(年上海卷)地理环境特征现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分布现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读图1-5-4,回答下列问题。ab图1-5-4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相互联络,说明乙地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11/29

【思绪整理】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相互联络,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乙地地理位置处于赤道附近刚果盆地,气候整年高温多雨→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刚果盆地,地势低平,水系发达;高温多雨雨林气候决定了植被丰富。

【答案】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平,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发育提供了良好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提取信息】图a中乙地位于赤道附近刚果盆地;图b中乙地整年气温高于20℃且降水较多。12/29【变式训练】1.(年安徽卷)依据材料和图

1-5-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材料: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改变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影响。图1-5-5(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改变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起源区。(2)泥沙主要起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何?特点: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海岸或河口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泥沙起源:黄土高原暴雨、洪涝。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侵蚀强度大,形成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13/2914/29地理环境差异性1.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判断方法:

依据该现象所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高度,按地带性规律判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自然带相比较,假如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不然就是非地带性现象。15/292.地域分异规律判读方法:主要看自然带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普通来说,(1)东西延伸、南北更替是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最显著大洲是非洲。

(2)南北延伸、东西更替是从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规律,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域从沿海到内陆自然带改变。 (3)从山麓到山顶更替是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如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分布改变。16/29非地带性分布经典地域表现形成原因地带性自然带缺失南半球无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海陆分布(该纬度带无大块陆地)改变了地带性分布自然带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荒漠带地形起伏(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进入)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热带草原带地形起伏(东非高原海拔高)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带处于信风带迎风坡,沿岸有暖流增温增湿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约束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海岸狭长延伸地形(科迪勒拉山系阻挡自然带东西延伸)自然地理现象斑状分布荒漠中绿洲(如我国天山、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绿洲)水分条件改变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差异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大陆西岸分布纬度较高,东岸分布纬度较低洋流3.世界陆地主要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表现及其成因:17/29【典例2】(年天津卷)读图1-5-6,回答(1)~(2)题。图1-5-6(1)依据自然带在图甲中位置,能得出正确结论是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

B.o→a海拔高度越来越低D.o→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D18/29(2)依据图乙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区域中,面积最大气候类型特征是A.整年高温多雨B.整年高温,分干湿两季C.整年酷热干燥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酷热干燥B19/29【变式训练】(年山东卷)图1-5-7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关系图。读图回答2~3题。图1-5-72.R所代表自然带可能是(BAA.苔原带B.温带草原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3.造成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改变主导原因是A.热量B.水分C.风力D.光照20/29垂直自然带判断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原因:(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2)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3)山顶和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越复杂,相对高度越小越简单。21/29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表现:(1)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差异很大:

普通地,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据此可知,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分异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数量越多。(2)从山麓到山顶水分差异显著:

普通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改变,所以,有些基带在草原或荒漠高山,因为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22/29(3)同一自然带内水热情况相同:随纬度和坡向改变,同一自然带在不一样地域分布高度不同。①山地垂直自然带基带和当地水平自然带基本一致。②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越低。③同一自然带在阳坡位置高、阴坡位置低(可据此判断南北半球)。23/293.雪线及雪线高度影响原因:

夏季气温小于0℃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线为山体雪线。雪线是冰雪带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坡度等原因相关。普通来说: (1)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 (2)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3)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4)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24/29

在两坡降水量差异不大地域,向阳坡日照强,温度高,雪线高于背阴坡,如阿尔卑斯山;

在降水差异显著山区,雪线高度与降水量成负相关,如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低。25/29[·福建卷]下列图示意长江上游地域雪线高度经向和纬向改变趋势。完成(1)~(2)题。(1)该地域雪线高度改变趋势是()A.自北向南增高

B.自西向东增高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

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D26/29【典例3】(年北京卷)图1-5-8为某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图1-5-8(1)图中所表示山地A.各自然带界限随季节改变而移动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2)该山地位于A.喜马拉雅山脉C.祁连山脉B.天山山脉 D.昆仑山脉CA27/29【变式训练】

(年江苏卷)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域气温与降水有亲密关系。图1-5-9是依据我国气象台站观察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