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绪论_第1页
《生物化学》绪论_第2页
《生物化学》绪论_第3页
《生物化学》绪论_第4页
《生物化学》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绪论

IntroductiontoBiochemistry生物:有生命现象的物体——

新陈代谢,遗传与繁殖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功能生物化学:生命的化学

生物化学早期主要是用化学的,也用生物学的、物理学的以及数学的原理研究各种形式的生命现象;至20世纪下半叶,生物化学进入其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时期(见发展史),研究手段又有遗传学、生物工程学、生物信息学等介入。因此,生物化学是一门边缘学科,也是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领头学科。一、概念: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科学,它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和调控作用的科学。生化的初级阶段:生物体内的物质,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等等,它们的组成、结构、性质、功能等生化的发展阶段:研究这些生物大分子在体内的一些代谢变化(如合成、分解及其过程中发生的能量变化)分子生物学时期:是现今生物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蛋白质及核酸等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代谢调控的过程,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二、生物化学的发展史主要完成了各种生物体化学组成的分析研究,系统研究糖、脂和蛋白质的性质,并发现了重要的遗传物质——核酸。1.19世纪末以前生物化学的初级阶段“燃烧”学说(JustusVonLiebig,19世纪20年代)—动物通过呼吸获取空气中的O2,氧化分解摄取的食物,产生水和CO2,并且释放热量,保持体温,维持活力。物质代谢概念的产生—比希将食物分为糖、脂和蛋白质三大类主要成分,并提出物质在生物体内可进行合成和分解两种化学过程。主要的有:

1932年英国科学家Krebs

尿素合成的鸟氨酸循环;1937年英国科学家Krebs

三羧酸循环(诺贝尔奖,1953)

1940年德国科学家Embden和Meyerhof

糖酵解代谢途径;等等2.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生物化学的发展阶段:此阶段对各种化学物质的代谢途径有了一定的了解。物质代谢研究进一步发展,焦点是蛋白质与核酸标志: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DNA重组过程

3.从1953年~至今

分子生物学阶段遗传中心法则的提出,遗传密码的破译PCR技术、DNA重组技术克隆技术2001年2月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蛋白质组学开始生化发展大事记1820sJustusvonLiebig提出“燃烧”学说。1828FriedrickWöhler通过氰氢铵加热获得尿素。1833Anselme

Payen和Jean-FrançoisPersoz从麦芽中分离出淀粉酶。1840Liebig出版OrganicChemistryinItsApplicationtoAgricultureandPhysiology一书。这本著作可以看作是最早的一部生物化学著作。1864ErnstHoppe-Seyler分离血红蛋白并制成结晶。1865JohannGregorMendel提出“遗传因子”概念。1868Friedrick

Miescher发现“核素”(核酸早期命名)。1877ErnstHoppe-Seyler创立《生理化学杂志》。生化发展大事记1878WilhelmKühne引入“酶”的概念。1894EmilFischer提出的酶催化作用的“锁-匙”学说。1897Eduard

Buchner和HansBuchner证明酵母提取液可催化发酵。1926JamesBSumner制备了脲酶结晶,证明酶是蛋白质。1930JohnH.Northrop制备了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结晶。1931我国生物化学家吴宪提出蛋白质变性学说。1932HansA.Krebs和KurtHenseleit发现尿素循环。1937HansA.Krebs揭示三羧酸循环机制。生化发展大事记1939CyrusH.Fiske、Yellapragada

Subbarow和KarlLohman分别发现ATP。1941FritzLipmann提出ATP循环学说。

GeorgeBeadle和EdwardTatum提出“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1944OswaldT.Avery、ColinM.Macleod、MaclynMcCarty完成细菌转化实验。1948EugeneKennedy、AlbertLehniger证明氧化磷酸化在线粒体进行。生化发展大事记1951Linus

Pauling和RobertB.Corey发现蛋白质分子的α-螺旋。

StanfordMoore和WilliamStein发明蛋白质层析分离技术。

McClintock发现“跳跃基因”。

E.Chargaff提出DNA碱基组成的Chargaff法则。1953JamesD.Watson和FrancisH.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MauriceH.F.Wilkins和RosalindFranklin发现DNA螺旋结构。

FrederickSanger完成胰岛素序列分析。生化发展大事记1955ArthurKornberg发现E.coliDNA聚合酶。

MahlonHoagland证明氨基酸参与蛋白质合成前需要被活化。1957PaulZamecnik、MaryStephenson发现氨基酸活化需要tRNA参与。1958M.Meselson和F.W.Stahl证明DNA半保留复制。1960S.B.Weiss、A.Stevens和J.A.Hurwitz三个研究组分别发现RNA聚合酶。1961FrancisJacob和JacquesMonod提出操纵子理论。

SynneyBrenner和Crick证明遗传密码由3个连续碱基组成。

MarshallNirencerg等揭示UUU、CCC密码。生化发展大事记1963Jacob、Monod和Jean-PierreChangeaux提出别构调节概念。1966H.Gobind

Khorana演绎出其他密码子。1967B.M.Olivera、B.Weiss和S.B.Zimmerman等分别发现DNA连接酶。1968M.Meselson、R.Yuan发现第一个限制性内切核酸酶。1973PaulBerg、HerbertBoyer和StanleyCohen完成无性繁殖——DNA“克隆”。1975FrederickSanger发明“加减法”DNA测序。

D.Pribnow报告T7启动子。1977Sanger提出“双脱氧终止法”改进DNA测序技术。

A.M.Maxam和W.Gilbert发明DNA化学裂解测序。

A.J.JeffereysR.A.Flavell报告真核mRNA剪接。1978HaroldVarmus和J.MichaelBishop发现癌基因。1980J.W.Gordon、F.H.Ruddle等报告转基因小鼠,同年,转基因鱼成功。1982ThomasCech发现催化活性RNA。1984J.G.Izant、H.Weintraub报告反义RNA技术。生化发展大事记1985KaryMullis发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R.E.Hammer等显微注射制备转基因羊。1988S.L.Mansour、M.R.Capecchi等报告基因敲除。1990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GenomeProject,HGP)开始启动。1997IanWilmut等通过体细胞核转移克隆绵羊Dolly。1998A.Fire等报告RNA干扰(RNAi)。1999Dunham领导的国际基因组公布22号染色体全序列。2000德国、日本等国际基因组公布21号染色体全序列。

NCHGR和塞莱拉(Celera)公司联合宣布人类基因组序列草图。生化发展大事记三、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

无机物:水、无机盐等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有机小分子:如维生素、激素、氨基酸、多肽、核苷酸及一些分解产物。

研究各种分子的分子结构、空间结构、功能及相互识别与相互作用等根据现代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还原论的观点,要想了解细胞及亚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必先了解构成细胞及亚细胞的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因此,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代表了现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发展的方向。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2.物质代谢(新陈代谢)生物体与其外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就称为物质代谢或新陈代谢。物质代谢的基本过程:

消化、吸收→中间代谢→排泄。中间代谢过程:细胞内进行的,最为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它包括合成代谢,分解代谢,物质互变,代谢调控,能量代谢几方面的内容。

物质代谢总图蛋白质糖类脂类基因信息传递:涉及复制转录表达及调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