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_第1页
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_第2页
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_第3页
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_第4页
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

病变分析1整理ppt颅底结构特点解剖关系复杂,孔、裂、管众多位置深在,涉及面广与颅内外结构关系密切为沟通颅内外神经、血管进出的通道2整理ppt颅底内面观

颅底内面由筛骨、额骨、蝶骨、颞骨、枕骨和顶骨参与构成,形成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窝,由前向后呈阶梯状局部加深,与脑的底面相适应。3整理ppt

颅前窝颅前窝由额骨眶板、筛骨筛板、蝶骨小翼和蝶骨体的前部构成,以蝶骨小翼和鞍结节与颅中窝分界。颅前窝是颅底三个凹陷中最高的一个,位于眶、鼻腔之上,构成二者的顶,其前方与额窦仅以一骨板相隔,其下方与筛窦相邻,故某些疾患可相互波及。颅前窝的骨板极薄,是颅前窝骨折的常见部位,大脑额叶及有关的嗅神经、嗅球和嗅束均位于颅前窝,同时视交叉、垂体及大脑颞叶前端也与颅前窝相邻,这些结构的手术有时须经颅前窝才能到达。4整理ppt5整理ppt嗅沟鸡冠嗅球6整理ppt前颅窝病变脑膜源性:如脑膜瘤骨源性:如骨肉瘤,骨纤维异常增生症嗅神经来源:嗅神经母细胞瘤其他:鼻腔、鼻窦、眼眶肿瘤等7整理pptM,42岁8整理pptM,54岁,头痛伴左侧眼球突出3月手术病理:左侧颅鼻眶沟通低分化鳞状细胞癌9整理ppt筛骨及蝶骨纤维异常增生症M,19岁10整理ppt颅中窝

颅中窝middlecranialfossa较颅前窝深且大,尤其是外侧,前界是蝶骨小翼后缘、前床突和交叉沟,后界是颞骨岩部上缘和蝶骨鞍背,外侧界是颞骨鳞部、顶骨和蝶骨大翼。中央部较窄,由蝶骨体形成。11整理ppt蝶鞍sellaturcica蝶鞍位于颅中窝底的中部,形似马鞍形,其前部正中有鞍结节tuberculumsellae,鞍结节后方为垂体窝hypophysealfossa。窝底构成蝶窦顶的一部分,小儿垂体窝底较厚,可达20mm。但蝶窦随年龄增加而扩大,故窝底也随之变薄,成人多数为1mm。较薄的窝底有利于经蝶窦进行垂体手术。鞍背dorsumsellae突向上前。鞍背的上外侧角膨大成后床突posteriorclinoidprocess。颈动脉沟carotidgroove位于蝶鞍的两侧,为颈动脉管的延续。颈动脉管位于颞骨岩部前壁内,其内侧部邻近破裂孔处形成裂口。颈动脉管内侧端以蝶小舌lingualofsphenoidbone为界。它续于破裂孔上面。沟内侧缘小的突起为中床突middleclinoidprocess,它可连接到前床突。12整理ppt颅中窝颅中窝的外侧部承托大脑颞叶。前面是蝶骨大翼的脑面,后面是颞骨岩部的前面,外侧是界于前二者之间的颞骨鳞部脑面。眶位于前方,颞窝位于外侧,颞下窝位于下方。颅中窝借眶上裂superiororbitalfissures与眶交通,裂的上界是蝶骨小翼,下界是蝶骨大翼,内侧界是蝶骨体;裂的内侧较宽,长轴向下内前倾斜。眶上裂有眼神经终末支、眼静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和小血管通过。卵圆孔foramenovale位于颈动脉沟外侧,有下颌神经通过。其前方是圆孔foramenrotundurn,其中有上颌神经通过。后外则是棘孔foramenspinousum。脑膜中动脉沟grooveformiddlemeningeala.从棘孔行向外侧。13整理ppt眶上裂14整理ppt圆孔及上颌神经15整理ppt卵圆孔及下颌神经16整理ppt棘孔17整理ppt翼管18整理ppt翼腭窝(pterygopalatinefossa)为上颌骨体、蝶骨翼突和腭骨之间的狭窄间隙内容物:上颌动脉终末支及伴行小静脉、上颌神经和翼腭神经节翼腭窝的交通:向后-圆孔-颅中窝向后下-翼管-破裂孔向下-腭大孔-口腔向外-翼上颌裂-颞下窝向内-蝶腭孔-蝶筛隐窝、鼻腔向前上-眶下裂-眼眶19整理ppt翼腭窝20整理ppt翼腭窝神经鞘瘤起源于Schwann细胞,生长缓慢,较大时产生压迫症状翼腭窝内边界清楚的圆形肿块翼腭窝扩大,局部骨质呈压迫性改变CT呈等或低密度,肿块较小时常不能显示MRI因细胞成分含量不同,表现不一21整理pptF,35岁翼腭窝神经鞘瘤22整理ppt翼腭窝继发恶性肿瘤鼻咽癌为侵犯翼腭窝最常见恶性肿瘤,其他还有上颌窦癌、上腭癌、鼻腔癌等在邻近原发肿瘤基础上,翼腭窝不规则软组织肿块,翼腭窝扩大,局部骨质浸润性破坏23整理pptM,53岁鼻咽癌侵犯右侧翼腭窝24整理ppt翼腭窝炎性假瘤常继发于邻近的眼眶、鼻窦等部位的炎性病变,为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炎症CT:翼腭窝脂肪低密度被软组织影取代,边界不清,周围骨质表现为增生或硬化MRI:脂肪高信号被低或等信号取代,T2WI明显低信号为典型表现,增强后明显强化25整理pptM49岁26整理ppt海绵窦(cavernoussinus)为硬脑膜静脉窦,位于垂体和蝶骨体两侧,自眶上裂内段到颞骨岩部尖端通过结构:颈内动脉,动眼、滑车、三叉神经的眼支和上颌支、展神经血流及交通:前:为眼静脉和蝶顶窦外:大脑中静脉、导静脉、脑膜中动脉下:Vesalius导静脉、并与翼丛相交通后:岩上窦、岩下窦内:海绵间窦27整理ppt海绵窦前及中央部层面28整理ppt海绵窦病变29整理ppt海绵窦神经鞘瘤主要来源于三叉神经(1,2支多见),其次来源于展神经原发部位不同,海绵窦神经鞘瘤累及结构不同海绵窦增宽、膨隆,较大病变可骑跨中后颅窝主要和脑膜瘤鉴别30整理pptM,24岁右侧眼球突出4月31整理ppt

颅眶沟通脑膜瘤F,56岁32整理pptF,42岁右侧海绵窦脑膜瘤33整理ppt海绵窦区动脉瘤在形态上分为囊形、梭形和梭囊混合形MR表现与流速、腔内是否存在血栓及腔内形成血栓的时间有关,信号多样MR表现为流空信号及搏动伪影提示动脉瘤MRA和CTA可明确诊断34整理ppt海绵窦区动脉瘤35整理pptTolosa-Hunt综合征又名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为原因不明的海绵窦非特异性炎症好发年龄30~75岁,男性稍多,单侧多见临床表现单侧急性或亚急性发作的眶后疼痛和颅神经麻痹症状,激素治疗有效MR表现为海绵窦增宽,T1、T2等或稍低信号,增强明显强化诊断前需排除肿瘤,特别是鼻咽癌侵犯海绵窦36整理pptM,57岁,左额部疼痛左眼外展受限37整理ppt中颅窝骨源性病变——软骨肉瘤为缓慢生长的恶性软骨性肿瘤,源于软骨、软骨化骨或脑膜原始间充质细胞占颅底肿瘤6%,2/3起源于岩枕裂,1/3源于蝶骨底前部颅底中线旁肿瘤伴骨质破坏,侵袭性生长,50%以上可见特征性软骨样钙化基质38整理ppt软骨肉瘤累及颞骨岩部39整理ppt颅后窝颅后窝posteriorcranialfossa最大、最深,前界为鞍背、蝶骨体后面和枕骨基底部,后界为枕鳞下部,外侧界为颞骨岩部、颞骨乳突部和枕骨侧部,上后界为顶骨乳突角。颅后窝容纳小脑、脑桥和延髓。40整理ppt颈静脉孔(jugularforamen)位于前外侧颞骨岩部与后内侧枕骨之间颞骨岩部的颈静脉嵴将其分为前内方较小的神经部和后外侧较大的血管部神经部通过结构:舌咽神经及鼓室支(Jacobsen神经)、岩下窦血管部通过结构:迷走神经及听支(Arnold神经)、副神经和颈内静脉41整理ppt颈静脉孔42整理ppt颈静脉球瘤(glomusjugularetumor)多发生于颈静脉球外膜的球样小体浸润性生长的分叶状实性肿块,血供丰富,内含丰富的血管网和血窦常以搏动性耳鸣、听力减退为首发症状颈静脉孔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常累及骨室,可跨颅内外生长MRI:盐-胡椒征为特征性表现43整理ppt颈静脉球瘤44整理ppt后颅窝神经鞘瘤CPA区最常见听神经瘤表现内听道扩大,局部明显强化肿块三叉神经鞘瘤多呈哑铃型骑跨中后颅窝舌下神经鞘瘤位于舌下神经走行区,可跨颅内外生长,病侧舌下神经管扩大45整理ppt双侧三叉神经鞘瘤46整理ppt舌下神经管47整理ppt舌下神经鞘瘤48整理ppt舌下神经鞘瘤49整理ppt脊索瘤(chordoma)35%发生于颅底,50%发生于骶尾骨,15%发生于椎体以斜坡为中心的破坏性肿块,最常发生于蝶-枕骨软骨联合处MRT2WI不均匀高信号,T1WI信号多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主要和垂体大腺瘤、软骨肉瘤、颅咽管瘤、转移瘤鉴别50整理pptM,43岁T1WIT1WI+C51整理ppt小结颅底区域病变,首先要注意与正常解剖结构相鉴别颅底某些区域的肿瘤有明显的区域性,只特发于某些部位部分颅底病变需结合CT诊断52整理ppt颅神经病变53整理ppt54整理ppt视N动眼N三叉N展N面听N滑车N55整理ppt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是一组相应颅神经过度兴奋,功能异常的疾病。分为继发性与原发性。继发性多由于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直接压迫相应颅神经引起。56整理ppt原发性其病因目前尚未完全肯定。目前认为其最常见病因是由于相应颅神经REZ(RootEntry、ExitZone)受搏动性血管压迫,造成局部神经脱髓鞘,导致神经纤维接触传导过度兴奋。57整理ppt颅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MVD)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明确的病因诊断,对于筛选手术病人,指导术中正确判断责任血管的来源、把握神经血管关系十分重要。58整理pptMR检查方法常规MRIMRTA(MagneticResonanceTomographicAngiography):3D-TOF-SPGR59整理ppt常规MR的局限性常规MRI对神经血管压迫显示率低,仅为10%~53%。较粗大的动脉多可显示,小血管无法直接分辨。特别是小脑前下动脉(AICA)、小脑后下动脉(PICA)及其分支等一些相对较细小的责任血管。60整理pptMRTA的优点3D-TOF-MRA技术增加了血流和静态组织间的对比度,提高了血管压迫神经阳性符合率。多方位薄层成像判断颅神经与血管的关系。可通过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实现椎基底动脉系统成像,有助了解责任血管的来源与行径。增强MRTA可提高静脉责任血管的检出率。61整理ppt正常三叉神经62整理pptF,58Y.Righttrigeminalneuralgia.63整理ppt责任血管90%为动脉,10%为静脉。压迫三叉神经常见的动脉为SCA、AICA、PICA、BA;位置偏移或增粗的桥脑横静脉和桥静脉是常见的致病静脉。压迫面神经常见的动脉为PICA、AICA、VA、SCA、BA。压迫舌咽神经多见于PICA、VA。64整理ppt责任血管65整理pptMRTA检查中神经与周围血管关系的判断标准:

①压迫关系:神经血管接触部位示神经根有压迹改变;②接触关系:神经根与邻近血管之间的最短距离等于此血管的管壁厚度,神经根无明显压迹;③无接触关系:神经根与邻近血管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此血管的管壁厚度。66整理pptF,37Y.Lefttrigeminalneuralgia.67整理pptF,26Y.Lefttrigeminalneuralgia.6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