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三歌之昌黎吹歌_第1页
昌黎三歌之昌黎吹歌_第2页
昌黎三歌之昌黎吹歌_第3页
昌黎三歌之昌黎吹歌_第4页
昌黎三歌之昌黎吹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昌黎三歌之昌黎吹歌

“东邻界观沧海”自古以来,昌黎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古代和现代学者的关注。而今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的这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镇,更是以其全国闻名遐迩的“昌黎三歌”(昌黎地秧歌、民歌、吹歌)而再次引起音乐学者的重视。“秧歌曲遍地跑,汉吹曲赛牛毛,牌子曲十二套。”这是昌黎吹歌的真实写照。历史悠久的昌黎吹歌和地秧歌是姊妹艺术,二者相伴相生,相映成辉。昌黎吹歌技艺奥妙,风格独特,内容丰富,引人入胜,是当地的民众用以抒发情感、交流思想、陶冶情操的文化纽带。如今,昌黎吹歌正以其新的风貌、新的文化内涵伴随着城镇和乡村,在文化生活、节日和红白喜事中为人们带来动听、悠扬、热情奔放的吹歌。笔者从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在昌黎城镇和乡村对昌黎吹歌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查,采访了一些民间艺人,试图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之上,从音乐文化人类学、艺术文化社会学的角度对昌黎吹歌进行相应的历史文化起源、生存与发展的阐释,从而对昌黎吹歌的研究、保护与传承做出一些理论上的探索与思考。一、昌黎吹歌在民族学上的发展昌黎吹歌以大杆喇叭及各色吹奏乐器加一鼓一钹的编制为主要演奏形式,在乐种分类中属鼓吹乐。鼓吹乐从秦汉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明朝永乐年间,有大批的山西移民来昌黎定居,他们的到来对昌黎吹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鼓吹乐除服务于军中,还被列为各级衙门的编制,成为“官喇叭”。《永平府志》中记载,“吹手六名,每名岁支工食银六两,共银三十六辆”。后来,“官喇叭”随着清王朝的灭亡而消失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使得这些服务于军中的鼓吹乐逐渐被洋鼓洋号所取代。而流传于民间的鼓吹乐却因其强大的生命力与活力,依旧活跃于乡间村舍。《永平府志》卷四十五“风俗篇”中记载:“昌黎邢家庄一带,嫁娶丧祭,无不用鼓乐。询之父老曰:自雍正年间,有生员邢汝谦倡之,至今仍尊其遗规焉”。《昌黎县志·风俗卷》载道:“婚、嫁妆,前三日伴以鼓吹乐送之”。由此可见,吹歌早在清雍正年间就已在昌黎广泛应用了。清末民初,昌黎涌现出一批颇有影响的吹歌艺人,其中以“三头”——“扔头”顾炳珠、“成头”陈王成和“立头”吴殿奎为代表。他们经常与外地名吹歌艺人交流学习,对前人传授下来的吹歌技术进行改革与创新。解放后,昌黎吹歌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每逢春节扭秧歌,吹歌要一直持续到三月底。娶亲坐轿,为故去之人送行(祭典仪式),祝寿、庆典等民俗活动,都要单独演奏,以视为吉祥。据调查,当时昌黎巢家庄喇叭铺有花轿10乘,吹歌手30多人,解官营有吹歌手20多人,以应承此类的红白喜事。昌黎吹歌作为地秧歌不可或缺的伴奏形式,一直与地秧歌相辅相成,二者相得益彰。20世纪50年代,是昌黎地秧歌发展的鼎盛时期。一些地秧歌节目,在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中获奖。1956年,昌黎地秧歌节目《跑驴》,参加了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办的世界青年联欢节,荣获银奖。正是昌黎吹歌那嘹亮而热情的音乐,使得地秧歌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走向了世界舞台。二、社会底层“下九流”的分布过去,吹歌是一种竞争性极强的社会职业,吹歌艺人半农半艺,被当时的统制阶级贬为“下九流”之一,处于社会底层。艺人们自愿搭班或驻“鼓乐棚子”从事吹歌活动以谋生计。清末民初,昌黎有数百名吹歌艺人云集在各个喇叭铺周围,各具特色,异彩纷呈,吹歌按其吹奏风格分为南派和北派以及后来综合二者之长并具有创新意识的新派。(一)昌黎、乐亭、卢龙等5个领头人,引领了巢老四人,一般来被约并作待考民国初年(约1913年),巢家庄吹歌艺人巢振东(人称巢老四)在父亲巢老有的精心培育下经营喇叭铺,广泛结交吹歌艺人,由于其技艺精湛,常被邀请伴奏,在昌黎、乐亭、滦县一带是一位很有威望的年轻吹歌领头人。巢庄喇叭铺当时有吹歌艺人30名,花轿10乘。在领头人巢老四的安排下,有时集中参加对台,有时分散开展经营,其生意异常兴旺。他们活动于昌黎、滦县、乐亭、卢龙、古冶及东北沈阳、四平、绥中各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吹奏风格,由于地处昌黎城南,所以按地理划分将其称为“南派”。其吹奏风格旋律优美,技巧花哨,曲调委婉,韵味十足。(二)昌黎吹歌,作品42号北派以位于昌黎县东北部的喇叭世家——解官营吴家喇叭铺为代表,实力雄厚,技艺高超,号称“东半边天”。第三代传人,著名吹歌艺人吴国胜在昌黎、抚宁、秦皇岛一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其子吴殿奎是冀东吹歌“七杰”之一,对昌黎吹歌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革新,借鉴姊妹艺术之精华,大大丰富了昌黎吹歌的内容。北派的吹奏风格曲调规矩,朴素大方,音调高亢,浑厚粗犷,以整齐的平吹为主,有棱有角,给人以高雅、悠扬之感。(三)“流动”不能混为“管理体系”,引发“流动”、“新”解放后,昌黎城关活跃着一支年轻的吹歌队伍,他们在继承南、北两派吹歌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与发展,吹奏的乐曲富有新意,节奏流畅,活泼轻快,音调高亢,技巧花哨,很受当地群众的欢迎,被称为“新派”。新派的代表人物有汪锡九、马喜华、史德阳等。三、昌黎酒歌的类型和功能昌黎吹歌所用的乐器比较单一,主要是大杆喇叭,其次有海笛子、三机子、双三机子、笙、管子等,伴奏乐器有堂鼓、钹、四胡、板胡等。(一)昌黎酒歌的音乐类型昌黎吹歌所演奏的乐曲大致分为秧歌曲、汉吹曲和牌子曲。1.反复重复之限秧歌曲是地秧歌伴奏用的专用乐曲,曲式短小精悍,结构方整,节奏欢快,委婉流畅,富有浓厚的昌黎乡土气息。秧歌曲由于曲式短小,所以在为地秧歌伴奏时需要无限的反复,为此有“换头变尾”的特点,复而不烦,颇具新鲜感。秧歌曲的节奏是随地秧歌的节奏按慢、中、快的规律而变化的,慢速吹奏时要进行“加花”演奏,叫“加字”,快速演奏时则简化演奏,叫“减字”。当秧歌进入高潮或出现戏剧性效果时,两支唢呐即使用“对奏”、“学舌”、“模拟人声”等技巧,从而产生更加生动活泼、热烈逼真的秧歌气氛和音乐效果,最后形成单节拍,随意结束。现在流传较广的主要作品有:秧歌曲有《满堂红》、《柳青娘》、《鹁鸪》、《大姑娘爱》等。2.板三眼节奏曲汉吹曲曲目很多,分为大汉吹曲和小汉吹曲。大汉吹曲乐曲较长,结构复杂,开始一个乐句常奏成散板,称为“引子”。引子过后接代赠板的一板三眼节拍。演奏一段时间后,再进入四分之二节拍,速度逐渐加快,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汉吹曲可以不断反复吹奏。大汉吹曲一般在白事中使用,白天和“坐夜”中,为故去之人吹奏大汉吹曲。小汉吹曲曲目繁多,短小精悍,节奏变换不多。一般早上“送行”吹奏小汉吹曲。吹曲目有《金钱落地》、《小上坟》、《万年欢》、《合钵》等。3.“出鼓”、“机”牌子曲是一种大型套曲,由多段乐曲连接而成。结构复杂,难度大,节奏变化极难掌握,演奏中除个别乐段有反复外,一般不做大的反复,并在演奏秩序上不可颠倒。牌子曲的特点是演奏中常出现“打手”和“出鼓”。打手是从乐曲某一句的强拍开始出现即兴的自由散板,长短不限,由演奏者自由掌握,但起音和结束音必须一致。出鼓即演奏中唢呐休止,以打击乐器单独演奏一段时间。由于吹歌老艺人不断地故去,新吹歌艺人可以掌握的牌子曲套数已经越来越少了。现在艺人们能够演奏的牌子曲主要有《一枝花》、《东来》、《三风》等。(二)吹歌为致,走致富道路由于传统风俗的改变,现在只有少数人在结婚时聘请吹鼓手,目前,昌黎吹歌除应用于地秧歌的伴奏之外,在冀东地区绝大多数用于丧葬等白事活动中,吹歌本身,也由原来吹歌艺人们的谋生手段而一跃成为致富的门路。吹歌功用的改变,同时也改变了原来雇主对吹歌手的馈赠、施舍的主卑关系,使其成为平等交换的双方,彼此待价而沽,寻求平衡。四、加大了宣传,严格控制了吹歌行为自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以来,昌黎吹歌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昌黎县委、县政府把昌黎吹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列入工作议事日程,县文化主管部门先后三次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挖掘整理,组织了吹歌研究会,形成整体动员、人人关心的态势,加大了挖掘、保护力度。昌黎吹歌于2007年成功申报了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几年,吹歌伴奏秧歌还参加了秦皇岛亚帆赛开幕式、北京龙潭庙会、沈阳国际秧歌节、浙江金华全国“群星奖”广场舞大赛、北京奥林匹克广场艺术节、河北省民间艺术节等重大的演出和比赛活动。粗犷、高亢、雄浑的昌黎吹歌与其姐妹花地秧歌共同成为昌黎县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近些年,昌黎县年年都举办各类鼓吹乐的比赛,比如青少年吹歌手比赛、老艺术家才艺展示演出、秧歌类舞蹈伴奏比赛、中青年吹歌手比赛等等。通过比赛推动吹歌艺人的发展和技艺的提高,同时也有效地保护了这一古老而传统的民间艺术。五、昌黎吹歌的传播方式虽然当地文化部门对昌黎吹歌开始有意识的进行保护,但尚未认识到昌黎吹歌是流传在当地的濒临失传的鼓吹乐种。因此,为了进一步保护和发展昌黎吹歌,建议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建立昌黎吹歌档案进一步全面细致地开展普查工作,对昌黎县所有存在吹歌的县、乡、村进行逐一调查,摸清昌黎吹歌的派系及各自发展的历史、谱系、特点等具体情况。建立昌黎吹歌档案。档案内容包括昌黎吹歌的派系、谱系、重要人物、艺人等所能搜集到的具体信息。另外,做好昌黎吹歌传统曲目的挖掘、整理和恢复工作。将流传于民间的昌黎吹歌的传统曲目分门别类,挖掘整理,并以数据库的方式将这笔文化遗产保存下来。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组织艺人和专家,对传统曲目进行恢复性演奏。(二)做好讲演阶段,表演基肥从采风的情况看,目前尚有极少数技艺高深的鼓吹乐手,他们表演技巧娴熟、经验丰富,掌握大量的昌黎吹歌曲目,但其年龄已趋于老龄化。因此,建议做好老艺人们鼓吹乐绝技的录音、录像工作。邀请鼓吹乐老艺人讲述昌黎吹歌的历史传承,表演鼓吹乐绝技。将昌黎吹歌的发展变化和技艺、绝活用音像的方式保存下来。同时还要完善昌黎吹歌的传承机制,制定长期培养计划,特别是培养年轻人对昌黎吹歌的兴趣及对民间文化的情感,对现有重点传承人员实行重点保护,同时发现和培养重点“接班人”。(三)加大对昌黎吹歌的关注本地的音乐工作者,应对昌黎吹歌给予更多的关注,从理论上不断地挖掘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从民族音乐学、音乐文化人类学等专业知识领域对其进行音乐本体的分析,让更多的音乐研究者了解和加深对昌黎吹歌的理解与认识。另外,昌黎县文化职能部门要从经济上、文化宣传上给予鼓吹乐以各种形式的支持。加强昌黎吹歌与外地民间艺术的交流。支持和鼓励鼓吹乐艺人参与各地的艺术交流和演出活动,利用一切活动和宣传媒体,扩大昌黎吹歌的知名度。(四)民间音乐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昌黎所在的秦皇岛地区,有数所高等院校,可以组织当地在校的音乐专业的学生进行采风学习,多给学生机会走进民间,汲取民间活态的、原汁原味的素材,来丰富他们的艺术素养与认知。同时,让昌黎吹歌这一传统音乐形式走进高校课堂,使民间传统音乐与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教育有机的结合。此外,从国民教育入手,在当地中小学的艺术特色教育中,适当安排艺人进入课堂表演,加强青少年对昌黎吹歌的了解,激发中小学生对本土民间文化艺术的热爱。六、现代文化的影响综上所述,昌黎吹歌尽管得到了政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