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1414页专题三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1.通过对位于安徽宣城井水墩遗址考古发现,在距今约4800多年的良渚文化中晚期,此处先民还以单一的稻作农业为主;而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先民已开始种植原来在旱地种植的粟,据此可知截至春秋早期(
)A.小农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B.农业注重精耕细作
C.南北之间存在经济交流 D.土地开发程度较高2.下表内容是古籍中对先秦城市规划的记述,所反映的城市规划理念是“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杜,面朝后市”。《周礼·考工记》“王城方九里,公城方七里,侯城方五里,爵城方三里。”《左传·隐公元年》“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阜而水用足,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管子·承马》①彰显统治者的权威②与经济制度相适应③人与自然互相适应
④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的需要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3.据睡虎地秦简等记载,秦朝百姓可按一定程序向官府借用官营作坊生产的铁农具,用后按时归还。如农具正常破损只需“为用书,受勿责”,即书面说明情况而无需赔偿。上述做法()A.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B.推动铁犁牛耕普及
C.促进了官营手工业发展 D.减轻百姓赋役负担4.如表为《汉书》与《晋书》所列四州的户数变化情况。据此推知,西晋时期()州名西汉户数西晋户数增长率%益州10630014930034%荆州18256335754851%扬州15210031140048%广州253604312058%A.南方经济得到发展 B.江南经济反超北方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政府加强户籍管理5.西晋鲁褒在《钱神论》中写到:“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其积如山,其流如川。动静有时,行藏有节。市井便易,不患耗折……故能长久,为世神宝。”该论述()A.讽刺政治腐败卖官鬻爵的世风 B.肯定货币促进商品交流的价值
C.反映作者浓厚的拜金主义思想 D.体现了财富具有流通性的特点6.唐朝含嘉仓粮食储量约占全国一半,在唐高宗、武则天和唐玄宗时期,含嘉仓的粮食基本来自大运河沿线城市,如苏州、徐州、楚州(江苏淮安)、润州(江苏镇江)、冀州(河北衡水市冥州区)、魏州(河北大名)等,有糙米、粟、小豆等品种。这表明唐朝前期()A.大运河经济功能凸显 B.经济重心南移已完成
C.南方农业生产较先进 D.国家开始兴建含嘉仓7.隋唐时期,以坊市制度为基础的城市结构及管理体制达到顶峰,城郭内居民住宅区为坊,商品交易区为市。里坊实行宵禁政策,犯禁者将受严惩;市设市署和平准署管理市场交易。后来管理渐趋松弛,封闭的坊市结构向开放的街市转变;五代时集中的市制趋于瓦解,临街设铺已无法禁止。材料说明(
)A.坊市制度瓦解城市管理非常混乱 B.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渐趋瓦解
C.商品经济繁荣影响城市管理规划 D.城市规划管理受政局影响较大8.敦煌文书是在敦煌鸣沙山发现的唐代人手书古籍。在其中大量关于“乡法”(即民间世代承袭的习惯法)的记述中,包含有买地契、卖舍契、便贷契、雇工契、养男(女)契、分书、放妻书、放良书等各种契约文书的书写样本。这说明当时()A.社会法律制度和体系非常完善 B.乡法取代了国家法的法律地位
C.契约精神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 D.私有财产制度成为全社会共识9.中国茶文化成“学”。自唐代陆羽《茶经》始,从茶的产地到茶的生产、效用、品饮、器具,再到茶的史料、当时的茶叶地理等等,收集、阐释之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至宋代,著茶书之风愈盛,远超唐代。上述现象的出现(
)A.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B.扩大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
C.反映出区域间贸易发展不平衡 D.得益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10.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宋代‘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政务活动为中心的大城市ˈ。”这段论述可用于说明,宋代(
)A.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 B.海外商业贸易的繁盛
C.南方新兴城市的涌现 D.城市经济职能的增强11.如表是唐宋税收与货币情况比较,这反映了这一时期()
唐宋税收与货币情况比较户数
(万户)平均
亩数
(亿亩)岁入粟岁入布帛棉税钱
(万贯)间接税(万贯)估算总计(万贯)实物
(万石)折算额
(万贯)实物(万匹)折算额(万贯)天宝年间8906.142500800270013502002170熙宁年间1424.54.62—6.0661788.71252.1267133.6564.64248.46198.7A.人口的迅猛增长 B.土地面积的增加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百姓的负担减轻12.如图中的宋代蹴鞠纹青铜镜描绘了男女四人共同蹴鞠游戏的场景。浮雕靠左侧部分,有一个高髻女子正在踢球,靠右侧部分,有一个头戴幞头的男子全神贯注的盯着球,仿佛正在防守,此外还有两人在旁观看。该作品体现了()
A.尚武好勇的时代风貌 B.追求意境的美术风格
C.充满活力的社会风情 D.追求解放的思想观念13.南宋后期,《袁氏世范》在分析士大夫子弟可就之业时,虽然仍将习儒登进士而致富贵视为首选,将私塾教师作为第二选择,但同时也将代书人、巫医、僧道、农业、商业、技术等作为养生之计。这反映出来宋代(
)A.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B.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政府商业政策发展变化14.明朝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朝廷允许各地开矿,但又派出大批宦官去做“矿监”“税使”,宦官们到处横征暴敛,使许多工商业城市遭到严重破坏;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朝廷派太监孙隆到苏州检查征税情况,他设立名目众多的税项,使“吴中之转贩日稀,织户之机张日减”。这反映的实质是()A.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停滞 B.君主专制阻碍经济发展
C.明朝皇权受到宦官钳制 D.中央集权统治受到挑战15.清朝雍正时期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当时人称“自后丁徭和地赋合而为一,民纳地丁之外,别无徭役矣”“此真旷古未有之善政也”。这一措施(
)A.推动了社会阶层的上下流动 B.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C.解除了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 D.保证了国家财政的持续增长16.明清时期,斗草作为一种游戏,成为人们时常进行的娱乐活动。既有直接比试花草拉力与韧性的形式,也有比试谁掌握的花草知识多、谁掌握的历史掌故多等形式(见下图)。这表明,明清时期的斗草活动(
)
A.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等级观念 B.提升了妇女和儿童社会地位
C.改变了绘画创作的主流风格 D.兼顾了文人雅趣与社会风俗17.有同学研究唐代经济地理格局变动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东犁由犁镵、犁壁、犁底、压镵、策额、犁箭、犁辕、犁梢、犁评、犁建、犁槃等11个部件组成,犁镵、犁壁的作用是起垡、覆垡,“耕之土曰垡,垡犹块也。其起垡者镵也,覆其垡者壁也。草之生必布于垡,不覆之则无以绝其本根。故镵引而居下,壁偃而居上”。犁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据【唐】陆龟蒙《耒耜经》材料二
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东南名郡杭州,“咽喉吴越,势雄江海,国家阜成兆人,户口日益,增领九县……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白居易诗云苏州“人稠过扬府,坊闹半长安”。汴州为南北漕路枢纽,“自江、淮达于河、洛,舟车辐辏,人庶浩繁”。——据《全唐文》等材料三
汉至唐各地水利工程数量表陕西河南山西河北甘肃四川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湖北湖南云南合计汉181945111411156三国210111133224晋4122312116南北朝138421120隋94311124227唐321132244151812442029471253——据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1)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唐代经济地理格局变动的价值。
(2)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唐代经济地理格局变动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唐代经济地理格局变动的影响。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代的城隍信仰
城隍,本义为守御城池、保障治安的城市守护神。在宋代,城隍的职掌不再仅仅是守御城池,保障治安,当地的雨旱丰歉、吉凶祸福、冥间诸事,全部归他掌管。……人们不但在城隍庙祈福禳灾,而且齐聚这里从事商品交易和民间聚会等经济、文化活动,城隍庙周围形成了繁华的商业网点;定期举行的城隍庙会,商贾云集,万众交易,极为活跃。另外,城隍庙还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娱乐场所,庙内百戏杂陈,庙会期间各类民间艺术竞相献技,这些演出,丰富了市民的精神生活,形成了所谓的城隍庙文化。……宋代城隍还开始由神向人转变,各个府州县的城隍多是与当地有关的历史名人或一些有德于民的地方官。另外,宋代城隍祭祀被纳入国家祀典。总之,在宋代,城隍信仰广泛盛行。
——程民生《神人同居、祠满天下从祠神来解读宋代社会》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城隍信仰广泛盛行”做出合理解释。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根据《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开封大街小巷,店铺林立,勾栏瓦舍,热闹异常。皇城正南门(宣德门)南去的大道叫做御街,两边称御廊,准许商人买卖交易。御街南去过州桥,直至朱雀门,两边酒楼、饭店、香药铺、茶馆、商店、夜市直到三更。自州桥东转为东大街,经相国寺前门至宋门有鱼市、肉市、金银漆器铺等。自州桥西转为西大街,有珠玉铺、鲜果行等等。皇城外东南方向的十字街一带,铺席热闹,附近的潘楼街是大商人云集的场所。珍珠、匹帛、香药等铺席,“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严,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桑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其中莲花棚、牡丹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这些瓦子中除做戏演出外,还有卖茶、卖画、卖故衣、卖饭以及算卦、赌博等等。
——摘编自《简明宋史》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棉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籽轧轧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枫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京出现哪些“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2)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朝中后期农业和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20.有同学探究南宋初期沉船“南海I号”是否到过广州,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贾耽记录了从广州经过南中国海、印度洋至波斯湾的“广州通海夷道”。——据《新唐书·地理志》材料二
宋代对船舶的出入管理极严,如往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经商的船舶,必须在广州口岸发舶;往朝鲜、日本的船舶,则必须在明州(宁波)发舶。泉州在宋初未设市舶司时,其商船出海贸易亦须前来广州发舶。——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州市志》材料三
朝廷要求(广州)市舶司及港口所在地方官员对到来的蕃汉商人热情迎送,海舶初到之时有“阅货宴”,停靠港口住舶期间提供酒食,离开时还要设宴张乐欢送。招待用酒来自地方官府所设的公使酒库所酿造的公使酒。——据《宋史》材料四
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整理宋代地层和遗迹出土的陶瓷器时,发现大批肩部刻印字款或纹饰的酱釉大罐,与“南海I号”沉船和佛山南海奇石窑出土同类陶罐高度一致。通过考古类型学对比研究和实验室科技检测证实,这些酱釉罐都只能产自今佛山市南海区的奇石窑和文头岭窑。这批釉罐质地粗糙较为低廉,多属于酒水类盛储器等船上生活实用器,不是简单的外销商品。——《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和“南海I号”沉船出土酱釉器产地分析》(1)有同学根据上述材料,认为“南海I号”到过广州,请你谈谈理由。(2)综合上述材料,简述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3)除上述材料之外,要确证“南海I号”到过广州还需要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徽宣城井水墩先民由单一的稻作农业为主,发展到种植原产于黄河流域的旱地作物粟,反映出先秦时期,南北之间存在经济交流,C项正确;
西周到春秋时期,传统的井田制依然占据主导,是一种集体耕作的集体经济,排除A项;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牛耕产生后,小农经济逐渐取代了集体经济,精耕细作才逐步取代商周时期的石器锄耕,排除B项;
西周到春秋早期,受到生产力水平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当地的土地开发程度并不高,排除D项。2.【答案】C【解析】据材料“王城方九里,公城方七里,侯城方五里,爵城方三里”可得存在等级思想的城市建设理念,城市规划彰显统治权威,故①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先秦的城市规划,而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有关,故②错误;据材料“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阜而水用足,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可得城市选址体现人与自然互相适应,故③正确;据材料“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可得遵循礼制的城市建设理念,体现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的需要,故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ABD排除。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秦朝百姓可按一定程序向官府借用官营作坊生产的铁农具”、“如农具正常破损只需“为用书,受勿责”,即书面说明情况而无需赔偿。”可见,政府的这些做法有利于推动农业发展,A项正确,排除C项;材料中未涉及耕牛,排除B项;百姓赋役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4.【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益州、荆州、扬州、广州均位于南方,根据材料表格可知,从西汉到西晋,益州、荆州、扬州、广州的户数增长率都呈现增长趋势,而户数的增长体现的是南方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城市都位于南方,没有北方经济的信息,不能得出“江南经济反超北方”的结论,而且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是在南宋时期,排除B;根据材料不能得出南方增长的人口是由于北方人口南迁造成的,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政府对户籍管理加强的信息,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要求学生结合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其积如山,其流如川。动静有时,行藏有节。市井便易,不患耗折……故能长久,为世神宝”可知,货币流通如流水,动静集合,在不断流通之中才能积累,体现了财富具有流通性的特点,D项正确。
材料并未体现出讽刺政治腐败卖官鬻爵的世风,排除A项;
材料强调商品流通的特点,并不是其价值,排除B项;
西晋鲁褒在《钱神论》是对钱币的戏称,无法得知作者拜金主义思想,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商业贸易。要求学生结合货币的特征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商业贸易,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6.【答案】A【解析】材料核心信息是唐朝的含嘉仓储存的粮食约占全国粮食储备的一半,含嘉仓的粮食主要来自大运河沿线城市,体现了大运河经济功能凸显,故答案为A项;
B项不符合史实,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
材料没有涉及南北地区农业生产技术,故C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含嘉仓建立的时间,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大运河的经济功能,考生可根据材料“唐朝含嘉仓粮食储量约占全国一半,在唐高宗、武则天和唐玄宗时期,含嘉仓的粮食基本来自大运河沿线城市”分析。7.【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隋唐时期的城市管理是以坊市制度为基础,并且较为严格,后来管理松弛、封闭的市坊向开放的街市转变,尤其到了五代时临街设铺,这些变化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城市的管理规划,C项正确;坊市制度瓦解的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结果是市场管理松弛,排除A项;重农抑商政策一直是中国古代政府实行的经济政策,隋唐五代时并未瓦解,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当时的政局对经济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8.【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包含有买地契、卖舍契、便贷契、雇工契、养男(女)契、分书、放妻书、放良书等各种契约文书的书写样本”可以看出当时地方上存在着非常普遍的契约关系,契约精神深刻的影响到当时的社会,C最符合题干的意思;ABD选项是对材料错误的理解排除。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史料的作用,要求学生结合史料实证的基本原则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史料的作用,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9.【答案】D【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宋代农业的发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农业生产方式依然是传统的方式,并未变革,故不选A。
B.著茶书并不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故不选B。
C.著茶书活动无法体现出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故不选C。
D.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茶叶在社会中流行的范围逐渐广泛,饮茶之风盛行,因此宋代著茶书的风气愈演愈烈,故D正确。
故选D。10.【答案】D【解析】据材料“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政务活动为中心的大城市”可知,宋代城市经济职能增强,故选D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传统经济结构变动体现在出现专门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排除A项;宋代海外贸易繁荣推动了港口城市的发展,而材料强调城市的功能的变化,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重心南移,推动了南方城市的出现,排除C项。11.【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唐至宋的税收,实物税在减少,间接税(商税等)成为税收的主要来源,反映出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
材料中人口增长有体现,但“迅猛”这一表述不准确,故A项正确;
土地面积看不出增加,故B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百姓负担减轻,故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对题干表格信息的正确解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情况,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12.【答案】C【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图片描绘了男女共同蹴鞠游戏的场景,反映了当时充满活力的社会风情,C项正确;蹴鞠游戏不能体现尚武好勇的时代风貌,排除A项;铜镜图案不符合追求意境的美术风格,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追求解放的思想观念,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宋朝的商业发展,结合宋代蹴鞠纹青铜镜描绘的内容及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宋朝的商业发展,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进行分析解答的能力。1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南宋后期,《袁氏世范》在分析士大夫子弟可就之业时,虽然仍将习儒登进士而致富贵视为首选,将私塾教师作为第二选择,但同时也将代书人、巫医、僧道、农业、商业、技术等作为养生之计。”可知,南宋时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四民观念受到了冲击,B项正确。
商人的社会地位在当时并没有得到提高,排除A项;
材料并未体现传统伦理的瓦解,排除C项;
宋代政府依然采用的是抑商政策,排除D项。
故选B项。14.【答案】B【解析】材料显示在明朝万历年间,宦官横行,使得工商业遭到破坏,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宦官的权势主要来自于皇权,是君主专制的衍生物,其实质是君主专制统治的结果,B项正确。
A项中“停滞”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
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宦官的权力仍受制于皇权,是受朝廷委派而去“任职”,排除;
D项对“中央集权”概念理解错误,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明朝经济。解答本题需要结合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明朝经济,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15.【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并根据材料可知,摊丁入亩深得人心,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B项正确;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推动了社会阶层的向上流动,摊丁入亩与推社会阶层的流动无关,排除A项;该措施使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但在封建社会一直存在人身依附关系,排除C项;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与国家财政的持续增长无必然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16.【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既有直接比试花草拉力与韧性的形式,也有比试谁掌握的花草知识多、谁掌握的历史掌故多等形式”,可知斗草既是民间的娱乐方式,也有利于增加人们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历史文化知识,故选D项;斗草游戏只是民间的普通娱乐游戏,并不属于任何等级所独有,本身不存在任何社会等级色彩,排除A项;草斗游戏只是民间的普通游戏娱乐方式,无法体现对社会地位的影响,排除B项;明清时期的绘画主流风格受到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斗草活动只是其中绘画素材的一部分,排除C项。17.【答案】(1)材料一:作为一手史料,可用来研究敦煌地区农耕发展以及江东地区耕犁技术。
材料二:作为文献史料,可用来研究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材料三:作为学术研究材料,可用来佐证唐代统治者对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视。
(2)原因:适用于南方水田农业的江东犁的出现和推广;大运河的开通;南方水利的兴修;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迁入;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3)影响: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推动了漕运发展和税收制度改革;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解析】(1)价值:材料一是唐代的著作和唐代的壁画,对于研究唐代的经济来说是一手史料,其中有关于农业生产工具的介绍和敦煌地区牛耕的图,可用来研究敦煌地区农耕发展以及江东地区耕犁技术。
材料二是文献史料,其中记载了江南地区的商业、人口和生活状况,可用来研究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材料三是学者对汉至唐各地水利工程的系统研究,是学术研究材料,其中关于江南地区水利工程的发展情况可用来佐证唐代统治者对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视。
(2)原因:唐代经济地理格局发生变化,南方经济快速发展,推动南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是南方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唐朝中晚期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同时南迁的北方人口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如适用于南方水田农业的江东犁的出现和推广;除此之外,大运河的开通沟通南北,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政府对南方水利工程修建的重视,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农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南方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南方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
(3)影响:根据材料和前两问的设问唐代南方地区的开发,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唐代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重心在南方,推动了漕运发展和税收制度的改革;南方经济发展推动了南北经济交流,经济交流推动了文化交流;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8.【答案】示例:宋代城隍信仰广泛盛行,城隍职能不断扩大(或意味着城隍神格提升、或地位重要);城隍庙成为民间经济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形成了丰富的城隍庙文化);城隍形象多元,逐渐由神向人转变;城隍祭祀纳入国家祀典(城隍信仰的政治功能增强)。宋代城隍信仰深深的打上了宋代社会变迁的烙印: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城市繁荣,人口增多,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为城隍信仰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新兴的市民阶层迫切需要城隍的庇佑,为城隍信仰提供了社会基础;统治阶级利用城隍来协助统治,控制人民,促使城隍神格地位上升。
宋代城隍信仰对商品经济发展、城市文化传承、市民思想观念改变和国家治理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城隍信仰也导致迷信思想,一定程度上阻碍社会发展。【解析】解释:首先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的城隍信仰的概况,依据材料“在宋代,城隍信仰广泛盛行”“城隍的职掌不再仅仅是守御城池,保障治安,当地的雨旱丰歉、吉凶祸福、冥间诸事,全部归他掌管”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城隍信仰广泛盛行,城隍职能不断扩大;依据““齐聚这里从事商品交易和民间聚会等经济、文化活动,城隍庙周围形成了繁华的商业网点”“城隍庙还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娱乐场所,庙内百戏杂陈,庙会期间各类民间艺术竞相献技,这些演出,丰富了市民的精神生活,形成了所谓的城隍庙文化”并结合所学可知,城隍庙成为民间经济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依据“宋代城隍还开始由神向人转变,各个府州县的城隍多是与当地有关的历史名人或一些有德于民的地方官”并结合所学可知,城隍形象多元,逐渐由神向人转变;依据“宋代城隍祭祀被纳入国家祀典”并结合所学可知,城隍祭祀纳入国家祀典。然后结合宋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分析其背景,即宋代城隍信仰对商品经济发展、城市文化传承、市民思想观念改变和国家治理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城隍信仰也导致迷信思想,一定程度上阻碍社会发展。
本题考查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对“宋代城隍信仰广泛盛行”的正确解读分析。
本题考查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中体现的“宋代城隍信仰广泛盛行”的正确解读分析能力。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四年级数学下册 4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第3课时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配套说课稿 新人教版
- 6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 我为学校出点力(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 2024秋五年级英语上册 Unit 2 My week课时3 Let's spell说课稿 人教PEP
- 2024六年级英语上册 Unit 3 Winter in canada Lesson 17 I Like All Seasons说课稿 冀教版(三起)
- 5《雷雨(节选)》说课稿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 2023三年级数学上册 4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练习课说课稿 新人教版
- 2024年秋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步入近代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说课稿 新人教版
- 汽车配件销售代理合同(2篇)
- 2024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8单元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说课稿 新人教版
- 二零二五年度网约车平台司机聘用服务合同模板
- 2024年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社会招聘考试真题
- 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单元备课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 DB31-T 596-2021 城市轨道交通合理通风技术管理要求
- 华为智慧园区解决方案介绍
- 2022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县乡卷)及答案解析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含答案)
- 一例蛇串疮患者个案护理课件
- 低压电工理论考试题库低压电工考试题
- 国家电网培训课件
- 五年级上册口算练习400题及答案
- 骆驼祥子选择题100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