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篇_第1页
2023年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篇_第2页
2023年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篇_第3页
2023年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篇_第4页
2023年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篇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

本单元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最终一小节的“整理与复习”帮助学生整理,找出规律,进一步巩固此类减法,这一节内容在全单元应当起到画龙点睛作用,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整理大量算式并从中找到规律是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本节课我支配了三项内容:第一,系统呈现“20以内退位减法表”,让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36道题有一个整体的相识,初步感受到它们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其次,引导学生找规律,使学生体验到横看、竖看算式排列是有规律的,得数也是有规律的等。第三,对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规律的理解和驾驭,让所学的学问得到很好地应用。

第一部分:复习导入,揭示课题,口算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我采纳的方法是开小火车,每人一道,干脆说得数,因班级里孩子们的智力发展水平有差异,个别学生因惊慌所以学过的“破十法”“想加算减法”都运用的不好,口算速度特殊慢,另一方面老师的水平有限,没有激发起学生口算的主动性,练习的效果和目的没有完全达到,以后教学设计有待改进。

其次部分:我重点放在对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规律探究上面,如何引导学生按肯定的依次来视察,我动了一番脑筋,20以内退位减法与进位加法,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学问的基础,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须要从整体上去视察、分析、比较20以内退位减法,对20以内退位减法能从整体把握,探寻规律,以提升对本单元学问的驾驭水平,为以后学习做好打算。教材上的退位减法表是一个静态的整理结果。所以在出现减法表时,我变更了课本内容的呈现方式,如何将静态变为动态要一个创新突破的过程。设计时,我没有将退位减法表填完整,而是让学生去补充,然后是在一起来视察这个表,再来巩固这个表的排列规律。他们其实已经发觉了规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又进行了一遍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不仅巩固了算法,而且加深了对学问的理解。在教学中应当留意的方面是: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多考虑到学生集体的参加性,尽量避开一对一的形式,创设机会让更多的孩子参加到教学的.过程中来。特殊是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小同学,更应当有耐性,细致的讲解,今后有待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第三部分:学生由于学问水平、社会阅历不同,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和把握各不相同。基于这一相识,《数学新课程标准》特殊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我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内容的选取到练习形式的呈现都给学生留下了充分思索的空间。通过练习,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人人有收获。

整理和复习是我们平常教学中老师常常简单忽视的教学内容,因而今日的教学中我也是比较保守的完成教学,我觉得依据学生的表现,在依据规律来补充表格这个环节是否可以设计得更开放?假如充分引导学生探究了部分算式的规律以后,是否可以让他们自己依据规律去有创建性地排列出一个表格呢?总之,本课我关注的是学生的计算技能,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速度和正确率、在表格中找到规律便于计算速度。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2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驾驭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和驾驭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感受退位减法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究计算方法。

1.体现算法的多样化。通过学生进行操作、沟通、探讨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注意学生的情感,自主选择,发觉的主动性。通过探究的过程,学生获得了胜利的体验,增加了学好数学的信念,也培育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注意学问之间的对比,探究36—8退位减法前,先出现复习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与36—8算式比较,看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相识上的冲突,突出退位这一难点。通过对比让学生建立学问之间的联系,形成学问框架。

3.在探究退位减法计算方法时,让学生开动脑筋想出方法,或许是例1的教学比较扎实,算例2时部分学生就仿照例1的.方法,不再借助学具的操作,也没有学生提出其它的算法。学生会学问迁移当然好,但对中差生来说,马上进行抽象的算法演练,这样的过程可能跨度太大,因此还需借助直观的学具来进一步理解算理,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再初步脱离形象,形成抽象的算法,这样的学习更扎实有效。另外学生没有提出别的算法,但新课程的理念提倡算法多样化,在这里我提出了把36分成10和26,再用10减8等于2,最终把2和26相加的算法,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学生的眼界。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3

不同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孩子所运用的方法必定是不相同的,作为老师应当敬重学生的想法,激励学生独立思索,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这是新课程标准下提出的一个教学新理念,靠着自己对它的理解,我尝试上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课余,想法颇多……

新课程标准使“算法多样化”一炮走红,大家都在尝试,都在力求自己的课能够很好地渗透这个理念,于是,渐渐地酝酿出了这样的三句话:

1、“他的方法你听懂了吗?”

2、“你还有其他不同的方法吗?”

3、“下面我们一起用这位同学的方法做一做,好吗?”

这三句话老师该问吗?该说吗?

我的理解:该说。

第一句:“他的方法你听懂了吗?”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变更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特性地学习。孩子的学习方式是相对稳定的,它不仅包括学习方法及其关系,也涉及到学习习惯、学习看法、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学生“是否主动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是否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念,能够不回避遇到的困难;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情愿与同伴沟通各自的想法;是否能够通过独立思索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能否找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索问题;是否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已的思索过程;是否理解别人的思路,并在与同伴的沟通中获益;是否有反思自已思索过程的意识。”作为一年级的孩子,学习习惯、学习看法的养成是很重要的,老师说这样的一句话,旨在让孩子学会倾听,学会一种自主学习的本事,而不是说要把算法硬塞给学生。“他的'方法你听懂了吗?”简洁的一句话让我们的学生充当了老师的角色,把“教”的权利给学生,让学生也去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或同意或反对,培育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赏识和学习其他同学的独特、富有特性的理解和表达,所以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有必要。

其次句:“你还有其他不同的方法吗?”

“算法多样”是相对于整体来说的而非个体,“你还有其他不同的算法吗?”这句话好像有逼着学生挖空心思、转弯抹角地去想“不同算法”的味道,但是我觉得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附带那么多的意思。莫非如此简洁的一句话就能够启迪孩子的思维,让他们说出原本不属于他们的思想和方法吗?老师的一些提示性语言给学生供应了充分的思维空间,激励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以不同的观点,相识同一件事、同一个事物,从而让学生更全面、更精确地驾驭学问。在新教材实施的起先阶段,我们的学生一般不太情愿接受题目的多种算法,认为只要用一种方法做出来就行了,何必再费劲找寻不同的方法呢?所以我们尝试以表扬、激励的形式,引导学生对同一题目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要求学生找寻不同的解题思路,再通过探讨得出很多算法。在这样的思维活动中,学生能够感受到算法多样化带来的欢乐。假如能常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就能渐渐地体会到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好处,品尝到其中的乐趣。学生的思维也会渐渐活跃起来,再遇到这样的问题,就能很自觉地将自己的思维发散开来,主动主动地去探究学问。

所以在这节课上老师这样的一个提问,可以很好的呈现孩子自己的、独特的思维,体现出整体算法的多样化。当然,假如没有老师的提问,学生能够自发地要想表达自己不同的方法,那是最志向的。学生能够不再依靠老师,走向独立,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第三句:“下面我们一起用这位同学的方法做一做,好吗?”

看到这样的话,我们会不会有这样的怀疑出现:“这种方法学生不喜爱怎么办?肯定要他做吗?”我认为算法多样化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得到自己最喜爱的方法!而是在于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都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孩子也一样。他们都是独立于老师的头脑之外的,不会依靠别人的意志而转移。当学生他有一种方法的时候,往往会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最好的,就会很自然的抵制或抗拒和自己不同的方法。但是老师的作用往往也就在于此,当孩子有这种独立意识的时候,老师应当怎样科学的优化和完善孩子头脑中的想法呢?这就体现了教学的艺术。

我们人的相识有三个层次:第一是“懂”;其次是“会”,即会用学懂了的东西去解决问题,这是一个飞跃;第三是“悟”,即有自已的特点,有自已的思索,这更是一个大的飞跃。光“懂”学生可以只是听一听;“会”就必需要自己去尝试,自已去用学懂了的东西解决问题;而“悟”是肯定要在自己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因为“悟”是一个思索过程,思索是不行以替代的,是必需自已去完成的一件特别艰苦的过程。所以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听了其他小挚友的方法后再尝试做一做,这并不是为了刻意地强调其中一种方法或者四平八稳地巩固每一种方法,而是力求激活每个学生的思维,给他们思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们思维的真正碰撞一下。

然而在学生尝试练习的时候,也略微渗透着一点算法多样化的优化,因为随着现代数学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很难讲清哪种方法是最好的。我们原来认为某种方法是最好的,可能通过自己的尝试证明这个结论并不肯定合适,或许我们一起先认为很“笨”的方法,结果却成为了好的方法。在解决“36-8”这样的问题时,学生提出各种方法后,最志向的方法当然是:“6减去8不够减,向30借10,变成16-8等于8,再加上20等于28。”但是这样的方法是否能够让学生接受呢?老师应当完全放手,让孩子在沟通的过程中可以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尝试去学会敬重,学会观赏,让算法多样化能够进一步优化。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作为课堂教学资源越来越引起老师地留意。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4

今日的退位减法我仍旧通过图示来让学生理解算理。如35-7,我画出3捆小棒和5根小棒,学生很简单看出5根小棒不够减,首先想到的是从30里面拿出10根去减7,得3,30里面拿掉了10根,还剩下20根,25加3得28。

接着再引导学生找寻其他方法时,有的学生干脆提出了用30里面的10根和那散着的5根合起来一起去减7得8,然后再加剩下的20根得28。我自己感觉学生已经把这幅图记在了脑海中,它既帮助了学生理解算理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又给学生一个很深刻的记忆,两全齐美。可是这个环节又不免落入俗套:老师讲学生接受。可是我总认为集中学生们的眼球先把课堂的'重难点灌输给学生我才放心。

可是我骨子里知道先让学生去操作学具激发他们的思维,让他们主动去解决问题比较好,这样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主体探究性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可是又怕耽搁时间,影响教学进度。这都是应试教化惹的祸啊!以后尽量改吧。接着我让学生边摆小棒边口述计算过程,同桌说,小组说,在此过程中我赐予个别辅导。然后是各种形式的训练,这节课效果还真不错。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5

方法一:

“做减想加”或“想加做减”因为8+7=15,所以15-8=7,15-7=8。

“做减想加”或“想加做减”这个计算方法看似简洁,但要求学生思维力,首先要求学生要娴熟驾驭20以内的加法才能快速的应用“做减想加”或“想加做减”。

方法二:

“破十法”12-5=10-5+2=7

“破十法”这个计算方法假如让学生自己思索计算方法,它是一个不受欢迎的方法。这方法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学生才能驾驭,首先告知学生3不够5减时先不减,要找十位借1变成一个10-5得数5再和剩下的2合在一起成了7。

方法三:

“平十法”14-5=14-4-1=9

“平十法”也叫“连续减法”它的特点就在于先把减数拆成补减数的个位和别一个数如:把5拆成4和1,再把14-3=10,最终把10-1=9,这方法的难点在于把减数拆成另外两个数,肯定要拆对。

方法四:

“多减加补”13-9=13-10+1=4

“多减加补”这个方法的特点在于:把减数先凑成10,再用补减数减再加上和9凑成10的那个数1,如:9+1=10,再把13-10+1=4。

方法五:

“将被减数个位上补足成够减的数”13-5=15-5-2=8

“将被减数个位上补足成够减的.数”这个方法是将被减数的个位补到能被减数减,再接着减去补上的数。如:13-5化成15-5-2=8这样学生就更简单驾驭了。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6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口算)整理与复习》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其次单元的一个学问点的回顾与整理,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过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以及初步接触20以内的退位减法,在此基础上,我教授这节课,我将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算法进行回顾以及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整理和发觉规律,在这节课中,我有以下反思:

1,利用绘本创设情境,激发孩子的爱好,从而引导孩子大胆回答问题!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有许多种,其中包括破十法,想加算减法,连减法,数一数等方法,只要学生能说出来一种就可以了!但是要让学生打算地说出来并不简单,所以我引入了绘本《小猪唏哩呼噜》作为情境,用小猪因为贪睡上学迟到,大狼老师不让其走进教室,让学生来帮助小猪唏哩呼噜,不仅激发孩子的爱好,也可以教育孩子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学生!在此情境的引导下,学生的状态比较轻松,也就可以说出来他的想法了!

2,增加学问的难度,老师专心引导,学生主动参加课堂!

在这个环节,我拔高了难度,学生不仅要知道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的算式如何排列,还要知道算式的差的规律,难点就是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规律,让学生自己发觉规律,总结规律!在教授竖着看的时候,我用激励的语言耐性地给学生引导,让孩子们渐渐来理解,激励学生大胆地说,当快接近正确答案时,要进行嘉奖!这是一个比较难的过程,很考验学生的`思维实力和老师的语言实力的相互协作,所以这个过程须要耐性的引导!

3,组织活动,挑战老师!

在复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口算),其实主要还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实力,要又快又对,那我设置了挑战老师的环节,学生出一个算式,我来回答得数,我出一个算式,学生来回答得数。一年级的学生特殊喜爱挑战老师,他们都有一种想赢的心态,所以此环节学生会特殊喜爱!

在这节课中,我也有一些不足:

1,老师的教学语言须要改进,应简练且适合一年级的学生的发展规律。

2,老师在教室里定不到一个地方,应留意。

针对这些不足,我以后在教学中会更加留意,并且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让学生喜爱上数学课,情愿探究数学学问,提高学生的数学成果!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7

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用数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春天来了,小树长出了新叶,花儿也开了,大自然里美极了!小挚友们兴致勃勃地到公园里游玩。瞧,他们玩得可快乐了!

问:你看到了什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在全班沟通时,学生说得特别全面。

师:在你视察的同时,发觉信息没有?在这里有没有数学问题?会解答吗?小组探讨,看哪个小组搜集的信息多,发觉的问题多,解决的方法好?

小组汇报,学生找到了好多信息和问题,并说得井井有条,例如在说捉迷藏嬉戏时,学生说“小挚友告知我们有13人在捉迷藏,在找的有6人,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藏起来几人,因为藏起来的在树丛里,看不见,数不过来,所以就要用我们学过的数学学问去算出来”。学生说得太好啊!

除此之外,学生还发觉了文字之外的其他的信息,例如:玩丢手绢嬉戏1人丢,13人围成圈,同时也提出了不同的加减法问题,并作了正确的解答。

总之,从上学期就培育学生自己从生活中找信息、提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知道:

1、找信息。找什么样的信息对解决问题有用,找到信息后,依据信息可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2、提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是数学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是有意义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是能解决的问题。

3、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时须要什么样的信息,怎么解决,依据是什么。

所以本节课运用了“半扶半放——全放”的教学原则,依照“整体——局部——整体”的视察依次,放手让学生自己找,自己提,自己解决,通过问题情景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实力,并亲身感受解决问题的胜利感。同时通过让学生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而获得数学学问和广泛的活动阅历。

在教学这一个单元时,我是通过预设生活问题,产生认知冲突,从而让孩子们有了认知的欲望,有了想解决问题的冲动,然后给学生供应解决问题的工具:小棍。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去发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通过孩子汇报、表演、分析、对比不同方法的利与弊,达成共识,找到解决20以内退位减法的'最佳途径。

因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学生亲自主动动手参加、发觉、类比出来的

所以学生对学问印象深刻,单个的简洁计算基本精确驾驭,但对于

敏捷性、规律性东西驾驭的较差,所以我认为《整理与复习》的设置的确解决了老师教与学生学的燃眉之急。这节内容的设置可以系统地梳理学问,并有助于学生在梳理学问过程中提升发觉学问的实力,从中找到不同的规律及学问间连接点,以主语须生在今后应用中能更加快捷、周全、精确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8

刚刚学习了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如何让孩子在最快的时间内驾驭口算方法是我最近几天都在思索的问题,由于刚刚学会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许多孩子出现以下状况:

1、一部分孩子理解了进位和退位的意义,也能分清晰什么时候进位和退位,严峻的错误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遗忘了,导致现在学习的口算题的精确率下降。这也是我的失误:学习本单元之前没有预料到孩子们由于长时间不练习,已经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就像盖房子一样地基没有打好,房子不会坚固。

2、部分孩子的理解实力偏弱,还不能深刻的理解进位和退位。因此出现该进位时,他反而退位;该退位呢?他又进位,以至于遇到不进位的和不退位的口算题也要思索很长时间。为了让孩子能理解意义,在和孩子共同学习的时候,我通过各种练习让孩子总结和比较口算题的算法,比如24+8:个位和个位相加(或减),4+8=12,所以个位上写2;满十进一(为了让孩子理解,而且不出错,我告知孩子进位就像你给别人东西呢,从下面给别人)就在2的右下方点上一个点,说明这是进一,2+1=3,因此十位是3;若是退位我告知孩子你要借别人的东西,就让全部人知道,所以要在它的.头上点点。

3、任何新的学问都须要肯定的时间去消化,去适应,最近班里的家长常常打电话告知我:“庞老师我们家孩子是不是上课不仔细听课呀!在家做50道口算题她就能错一半,我真的很生气,我该怎么办?”我很理解这位家长的心情,第一:我想说他是一位负责任的家长,他能从孩子的作业中发觉孩子的学习的状况,并刚好的和我沟通;其次:我告知这位家长你要从孩子的错误中找到缘由,他是不知道进一位或退一位;还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出现的错误导致的呢。从缘由中找到补救的方法;第三:孩子终归很小接触到新的学问时,他须要一个整理的过程、一个适应的过程、一个反复练习的过程,才能达到娴熟。

就如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想让他跑起来,那是有难度的。孩子刚刚理解进位和退位,已经很棒了!要想达到娴熟运用,必需坚持不懈的练习,这也是训练口算的方法(或者说计算过程)。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9

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是三年级上册学生学习退位减法的难点。学生已经理解驾驭连续退位减的方法,但是对于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连续退位减的确很难理解,个位上不够减,向十位借1,十位上是0,再向百位借1,即10个10,然后十位退1作10,借给个位10个1。

在这个过程中,各位数上的改变状况因为有0的出现而更加困难。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教学上,学生理解了算理,计算方法就自然驾驭了。现在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为了学生能轻松学会本节课,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加强计算练习,口算10道题,每节课进行口算练习,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实力,同时笔算学生已经驾驭的退位减法,说一说应留意是什么,复习回忆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为本节课探讨学习作打算。

二、注意计算过程中算理的理解,抓住关键问题提问。多让学生讲讲计算的过程,紧紧抓住为什么十位上的0会变成9?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三、在本节课,十位上的计算过程是学生最难驾驭的,而个位和百位上的计算方法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就已经驾驭了,也懂得迁移过来,可十位的计算方法却是第一次遇到,因为十位扮演了“借”与“被借”两个角色,学生很简单忽视了其中的一个角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次说出十位的计算过程,不断巩固计算法则,并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如点上退位点的数要很快反应是多少,和学生共同总结出“0上有点看作9,其他数上有点看少1”这一规律,让学生能更好、更快、更精确地计算。

四、直观图示的有效运用,详细形象,很好的协助教学。计算教学味同嚼蜡,特殊是对算理的讲解上,老师反复强调,学生却很难理解。这节课我利用计数器的直观图示,很好的帮助了我,对计算过程的`每一步具体生动,学生感爱好,简单理解。

1、画计数器使算理的呈现直观形象,一目了然。计算507—348,出示计数器507,个位减去8不够减,向十位借一,而十位上是零,没有珠子,只能再向百位借一,返回到十位上是10个10,再借给个位一个10,那么个位是17—8,十位上原来借来10个10,可是借给了个位1个10,还剩9个10。随着珠子的移动改变,学生很好的理解了算理。并依据直观演示,编了计算口诀:看到0,向前走,看看哪一位上有。借到后,往后走,0上有点看作9。学生特别感爱好,快乐的读了一遍,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立刻就记住了。

2、减数末尾有零的减法迎刃而解被减数中间有零的减法学生理解驾驭后,末尾有零的减法就很简单了,学生自己计算,竖式的呈现课件以动画的形式,个位不够减,从十位借一,十位上“看到0,向前走,看看哪一位上有xxx”,从百位借一,“借到了,往后走,0上有点看做9”在孩子们快乐的朗朗歌诀中、欢快的笑声中,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了。

一节原来特别难以理解驾驭的计算课,我这样设计就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学得扎实开心,老师教得轻松自如,这不仅是教学过程每一环节的细心设计与引导,有效直观图示的运用对教学的帮助更是功不行没。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0

由于本单元内容是在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有一部分学生干脆通过“想加算减”,就能比较顺当地学会20以内的减法,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加法不够娴熟,在初学减法时会感觉无从下手。所以,课堂上我给学生供应了小棒,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究口算方法。

例1教学十几减9,情境图引出的是13-9的计算,学生摆出13根小棒(左边10根,右边3根)后,要从中拿走9根,而不同的拿法,就体现了不同的计算方法。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方法意识是不明显的,他们基本上都是数出9根拿掉,(其中有从左边起先数的,也有从右边起先数的)然后数数还剩4根,知道了13-9=4。至于从哪部分里拿走了9根,体现了怎样的计算方法?学生是不明确的,这就须要老师的引导。所以,学生沟通的时候,我就在黑板上画小棒,再现了学生的拿法:(一)从左边起数出9根拿走,其实就是先从几里减去了9?剩下几根?右边原来有几根?一共剩下几根?边讲边板书:10-9=11+3=4。(二)从右边起数出9根拿走的,先引导学生看清晰,13可以分成10和3,说一说你是先拿走了几根?这时剩下几根?还要再拿走几根,为什么?最终剩下几根?板书:13-3=1010-6=4。

我的意图是:学生有了这样的操作方法,老师就要想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相识这种方法,使学生基于操作的感性相识抽象成数学思维,驾驭口算方法后,就可以将方法迁移到不同的题目上去了。但是实践中发觉,这样的抽象过程学生较难理解,特殊是其次种方法,学生不理解为什么先要想13-3=10,由此我觉得,这个抽象的'过程应逐步过渡,给学生一个相识上的坡度,使他们的思维水平自然而然逐步提高才合适。所以在教例1的时候,还是应当注意学生感性相识的积累,老师应顺着学生的思路,围绕学生拿小棒的方法,结合实物进行讲解,达到渐渐引导的目的。

比如第一种拿法,引导学生说出:“从10根里拿掉了9根,还剩1根,加上右边的3根,等于4根”就可以了,其次种拿法则是:“先拿走右边的3根,再从10根里拿走6根,还剩4根”。比照自己摆的小棒,说说自己的算法,这是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抽象口算方法的第一步。然后结合“想想做做”的练习,让学生看图说说思索过程,接着巩固思路,逐步认同一种自己喜爱的计算方法,从而学会十几减9的计算。

有了“十几减9”这部分内容里感性相识的积淀,在教学十几减8、7时,再引导学生从实物的操作,过渡到抽象的数的运算,应当是顺理成章的,学生的理解上也不会产生障碍了。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1

这是三年级上册连续减法例2,这是在学习了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这节课实行全生本的方式进行的,从整体上看孩子们思维活跃,发言主动主动,有质疑、有沟通、有互动,孩子的思维得到了全面的调动。孩子在课堂上的思维碰撞已经基本成型。

从细微环节看,课前三分钟环节还是向以前一样,由孩子们根据原来的方式打算课前三分钟的内容,第一道问题就震惊了全场,389+156=?这个问题要让三年级的孩子口算的确存在难度,连我也有些蒙场。因此我确定对课前三分钟进行改进,改成20以内加减法口算,因为这是一切计算的基础。

整个课堂孩子反应特别好,倾听细致,发言主动,质疑特别到位,就到点上。我很是欣喜,孩子们计算的方法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多,都有些刹不住。原本以为很胜利的一堂课,其实却是失败的。

1、只过分追求方法多样性,没有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缺乏练习的环节。

2、笔算竖式没有突出,孩子们板书上书写太乱。

经过教研员的点化让我茅塞顿开,在板书设计上,我应当把507-438这个算式下面的'位置流出来,特地进行竖式计算的演练,以此来突出重点——竖式计算。

老师还应当把控一下时间,在孩子汇报的方法过多时,老师应当选择喊停,让剩余的方法放到课下沟通,给孩子们一些练习的时间。

在方法多样性的汇报上,老师应当引导学生,在别人已经呈现的方法上进行改进,优化,提出更加优化有效的方法,而不是没有层次的排列。

假如是那样的话层次会特别清楚,课堂会特别完备。有了专家的建议,我试着用上面的方法来讲例3,整百数减三位数。相同的小探讨设计,用专家指引过的方式进行授课,的确有不一样的惊喜效果。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还让孩子们完全展示了自己的方法,而且完成了教学目标。我非常兴奋,这是我做生本以来的第一次兴奋,刻骨铭心。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2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已经学完,这节课是学生学习100以内减法的基础,干脆影响了本学期后面的学校。在这单元的学习中,我感觉到不足的地方许多,希望能在往后的教学当中改正。

一是自主探究中的要求不够明确。

比如让学生在组内“开火车”将得数是5、6、7、8、9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目的本是训练学生的口算速度和检查对规律的驾驭状况,但学生起先并不清晰怎么进行,造成每个小组里只有少数一两个学生在说,其他同学当“观众”,没有切实参加到接龙中去。应当先讲清说算式的方法,请一个小组示范,再全班活动。

二是教学当中的时间安排不够恰当。

在教学中让学生探讨的时间或者自主活动的时间有时超出自己的预设。如让学生自创一个新的减法表所花的时间较多,而且多数小组都不能完成,没能赐予学生多次尝试的机会,巩固练习时多数学生还“沉醉”在对新减法表的思索和摸索中,没有将留意力转移到口算练习上来,造成后面许多练习没能完成。

三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培育。

从开学到现在的状况来看,学生出现了些许程度上面的退步,课堂常规也有些退步,对低年级儿童来说也属正常现象。独立思索和沟通合作的.意识方面还是比较淡薄,“听”和“说”的实力还特别欠缺。有的学生整节课都在摆布算式卡片,并且不情愿将自己拿到的卡片和伙伴放在一起进行整理;有的学生对优等生过分依靠,在活动过程中始终充当“看客”的角色;有的学生则对新的座位形式产生很强的新颖 感,兴奋过度不能安静,或将留意力放在与同伴做与本课内容无关的嬉戏上,等等。凡此种种,一方面与我平常教学中对这方面训练力度不够有干脆关系(尤其是这学期因为时间紧赶进度,课堂上不敢花时间放手让学生充分绽开探讨、获得小组合作学习的体验);另一方面,教学打算不充分也是一个重要的缘由。不行否认的是,新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须要不少教具和学具,若分组操作、沟通则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打算必要的“硬件”材料,因此,学生对新的学习方式依旧不能“习惯成自然”,平常更多地还是依靠老师单方面的传授,而不是同伴之间的合作与探究。

学习是一个持之以恒的事情,有反思才有进步,有失败才能吸取教训,希望在往后的教学当中不断吸取阅历并应用于教学,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学实力。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3

上一周进行了其次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检测。其次单元要求驾驭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另一方面是有关学问的运用。孩子们完成的`状况还可以。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计算方法没有驾驭,计算不仔细,正确率有待提高。典型错误有14+2=6,14-7=3,13+3=10等。

(2)逆向思维的题目有肯定的难度。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一题中表现由为突出。典型错误有4+(8)=13(7)-5=12,15-(13)=8,5+2=(7)-6。

(3)解决问题中信息找不准,解决方法不正确。典型错误有(1)停车场原来有17辆汽车,现在只有9辆,开走了几辆?列式为:17-8=9(辆)。(2)一共有12个皮球左边有5个,右边有几个?列式为:12+5=17(个)(3)商店买出5副羽毛球拍,还剩8副,商店原来有几副羽毛球拍?列式为:8-5=3(副)。

反思:从以上错误中不难看出,计算基础不够扎实,上学期学习的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仍须要加强训练,特殊是算理和算法的训练。加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的训练,视察和读题后,能找到那些信息?依据找到的信息能提什么数学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须要知道哪两个信息?最终就是要培育孩子们上课用心听讲,仔细做题的好习惯。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4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因为学生们有了以前学习的基础,所以学生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得数。

在本单元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运用了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一、想加算减

在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时候,须要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就是“想加算减”。因此,在教学新课时我总是进行对应进位加法口算唤醒孩子对进位加法的回忆,并出示求未知数的算式,为学生探究20以内退位减法做好铺垫。比如说:9+()=1313-9=

二、破十减

学生在学习破十减时,我先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破十减,被减数比10大,而且个位上的数不够减,例如:13-9=这时,把被减数13破开(拆开),其中一个数必需是10,另外一个数是3,先用10-9=1,再用1加上3=4,所以13-9=4。让学生明白学习破十减的好处,是为了计算时更便利,更简单,更精确。

三、平十减

学生在学习十减时,我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平十减,平十减就是把减数分成两个数,被减数减去第一个数后要等于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