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伤保险赔偿模式的选择_第1页
论工伤保险赔偿模式的选择_第2页
论工伤保险赔偿模式的选择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工伤保险赔偿模式的选择

现代工业生产为人类带来了丰富的物质生活,但也给行业带来了职业伤害。工伤保险赔偿与民事损害赔偿的关系,在审判实践中长期存在争论,学术界对于这一问题也存在颇多争议,而现行法律对此又欠明确规定。笔者以为,目前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赔偿模式并非单一模式,而是处于混合型阶段。概括而言,我国在处理这一问题的立法中主要有三种模式:(一)工伤保险制度应采行为事故责任原则选择模式是指工伤事故发生后,工伤受害者在侵权损害赔偿与工伤保险赔偿之间,只能选择其一,即要么选择侵权损害赔偿,要么选择工伤保险赔偿。这一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从表面上看对工伤受害者十分有利,赋予了劳动者充分选择的自由。但在实务操作上,该模式存在着诸多困难,例如,工伤受害者应在多长时间内行使选择权,工伤受害者能否撤回先前的选择以及如何撤回等,均因缺少相关法律规定而难以操作。1996年劳动部颁布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规定,我国境内的企业必须按照该办法建立工伤保险制度,职工发生工伤或者患职业病以后,依照该办法实行工伤保险赔偿。虽然在早期的立法中对工伤事故赔偿责任的属性,并无法律上的明确规定,但从《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中可以推导出处理工伤赔偿关系兼有民事赔偿关系的原则——不同责任的不重复负担。实践中,有不少人也是基于上述规定而认为我国的工伤保险赔偿和侵权损害赔偿不能兼得,只能二者取其一。(二)明确的补偿范围补充模式是指发生工伤事故以后,工伤受害者可以同时主张侵权损害赔偿和工伤保险赔偿,但其最终所获得的赔偿或补偿,不得超过其实际遭受到的损害。建立补充模式的目的在于一方面避免工伤受害者获得双份利益,减轻用人单位的工伤负担,节约有限的社会资源,另一方面又可以保证工伤受害者获得完全的赔偿,维持相关法律制度的惩戒和预防功能。(三)工伤保险待遇与民事侵权损害赔偿竞合的原则兼得模式是指工伤受害者可以依据民事侵权行为法要求侵权损害赔偿,同时又能请求工伤保险赔偿,即获得“双份利益”。这种模式和其他模式相比,最大的优点体现在对工伤受害者非常有利,即劳动者因工伤事故可以同时获得工伤保险赔偿和侵权赔偿的双重救济,尤其是在工伤保险待遇和民事赔偿标准均比较低的情况下,对工伤受害者权益的保障极为有利。当然,也有学者对兼得模式持否定态度,认为该模式存在诸多缺点,主要表现在:(1)违背了工伤保险创设的目的,加重了用人单位的负担。在该模式下,用人单位不仅要承担工伤保险费的缴纳义务,而且还可能因侵权行为支付损害赔偿。(2)违背了“受害人不应因遭受侵害获得意外收益”这一基本准则。兼得模式在我国立法思想的体现,最早见于1995年5月1日施行的《深圳经济特区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已获得商业保险支付或者赔偿的因工伤残员工或者因工死亡员工的亲属,仍可以依本条例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由于该《条例》只是地方性法规,仅适用于深圳经济特区,其影响极其微弱。2002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52条规定:职业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同年颁布的《安全生产法》第48条也规定:因生产安全受到损失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外,依照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对上述两法相关规定的理解有两种分歧意见:一种观点认为,该规定解决工伤保险赔偿与民事侵权损害赔偿竞合的原则是“兼得模式”,即工伤受害者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同时也享有民事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另一种观点认为,该规定采用的是“补充模式”,工伤受害者除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外,可以行使尚有的民事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笔者本人赞同第一种观点。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规定,延续了安全生产法的立法思路,明确规定:“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最高人民法院的这一司法解释解决了因第三人的侵权行为造成的工伤事故如何赔偿的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开创了工伤保险待遇的“双赔制”。结合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工伤保险待遇的补偿标准,笔者认为选择兼得模式是比较符合我国工伤保险现状的。首先,劳动者获得工伤保险赔偿和侵权损害赔偿的请求权是基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法律关系的请求权,救济的目的不一样。一个是工伤保险法律关系的救济,一个是民事法律关系的救济。其次,工伤保险制度的本质不仅为填补损失,更具有生存权的保障理念。其中保障功能是主要的,而补偿功能是次要的,其补偿标准的整齐划一决定了它并不能等同于赔偿。在审判实践中,工伤保险赔偿的数额有时与民事赔偿差距甚大,很难保证对工伤受害者进行公平救济。对此,笔者建议,在工伤保险待遇与民事损害赔偿重叠时,工伤受害者或者其近亲属应根据不同的法律规定,分别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或者用人单位)和用人单位主张工伤保险待遇请求权和民事损害赔偿请求权。再次,不免除用人单位工伤赔偿以外的侵权赔偿责任,有利于促进用人单位加强企业生产安全管理,减少工伤事故及职业病的发生。要求发生工伤事故的用人单位对其过错承担责任,这种具有“惩罚”意义的责任的存在,将促使企业尽最大的注意义务搞好安全生产环境。应当提及的是,追究用人单位在工伤事故中的侵权赔偿责任,必须实行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以用人单位存在过错为前提。人的生命健康是无价的,劳动者获得双重赔偿,是以自身的生命、健康损害为代价的,对于这些无价之权利,赔偿多少又为之过呢?在我国工伤保险待遇较低的情况下,给予双重救济,保护工伤受害者及其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