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夏时期杨志烈事迹考
杨志烈在什叶派叛乱后的西北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60年代初,他首次被任命为河西使节。他曾出兵攻打灵州,有效地遏制了唐叛军的混乱势力,缓解了首都的困境,为维护唐朝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此举也使杨志烈自身陷入险境,河西节度使治所凉州旋即被围,杨志烈西奔甘州并遇害。关于杨志烈遇害的情况,两《唐书》与《资治通鉴》所记均为被沙陀杀害于甘州,具体时间虽小有差异,但均在广德二年(764)末至永泰元年(765)十月之间,出入并不大。然而,法藏敦煌文书P.2942中一段有关伊西庭留后周逸勾结突厥杀害使主副帅的记述却使相关学者对传世史书所记杨志烈死难情况大加质疑,纷纷撰文论证,认为敦煌文书记述的乃是杨志烈之事,正史所言不足凭据。三十余年来,此说一直流行于敦煌学界与唐史学界,几成定论。近年笔者着力于P.2942校注整理与诸问题探究,认真拜读学习了学界已有硏究成果与现可查知的相关史料,陆续完成了《七十余年来法藏敦煌文书P.2942硏究状况述评》、《法藏敦煌文书P.2942校录注释》、《法藏敦煌文书P.2942中“尚书”“使主”“副帅”“元帅”“河已西副元帅”所指人物考辨》、《法藏敦煌文书P.2942作者考辨》、《法藏敦煌文书P.2942所记被害于长泉的副帅考辨》、《徙镇沙州后河西节度使杨休明事迹考———以法藏敦煌文书P.2942、P.3952为中心》、《法藏敦煌文书P.2942卷末所抄两件状牒辨析》、《凉州失陷后河西节度使的处境———以法藏敦煌文书P.2942为中心》等文。今试以本文刊出对杨志烈事迹的考证过程与观点论据,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教正。一、河西不在固州,杨志烈至沙不同之地今可查找到的有关杨志烈的史料不是很多,据吐鲁番阿斯塔纳第509号墓所出《西州使衙牓》,《旧唐书》卷196上《吐蕃传上》记:吐蕃退至凤翔,节度孙志直闭门拒之,吐蕃围守数日。会镇西节度、兼御史中丞马璘领精骑千余自河西救杨志烈回,引兵入城。依该书叙事顺序,其事当发生于广德元年(763)十月或十一月前后,是知其时杨志烈已在河西节度使任所,其遭吐蕃围困时曾得到了马璘的救援。传世史书关于杨志烈的记载中,最引人注目的或许就是其派兵攻打灵武以缓京师之急一事。《资治通鉴》卷223代宗广德二年十月条载:怀恩之南寇也,河西节度使杨志烈发卒五千,谓监军柏文达曰:“河西锐卒,尽于此矣,君将之以攻灵武,则怀恩有返顾之虑,此亦救京师之一奇也!”文达遂将众击摧砂堡、灵武县,皆下之,进攻灵州。怀恩闻之,自永寿遽归,使蕃、浑二千骑夜袭文达,大破之,士卒死者殆半。文达将余众归凉州,哭而入。志烈迎之曰:“此行有安京室之功,卒死何伤。”士卒怨其言。未几,吐蕃围凉州,士卒不为用;志烈奔甘州,为沙陀所杀。《通鉴》于此处引章注:“十二行本‘杀’下有‘凉州遂陷’四字”。关于此役,《新唐书》卷6《代宗纪》亦记:(广德二年)十一月乙未,吐蕃军溃,京师解严。河西节度使杨志烈及仆固怀恩战于灵州,败绩。可证杨志烈的举措确实有效遏制了仆固怀恩的南寇,“有安京室之功”,但是,河西兵力也因此大大折损,士卒伤亡惨重,而当柏文达率残军归来时,杨志烈一时出言不当,以致“士卒怨其言”,为自己埋下了隐患,当稍后吐蕃围困凉州城时,“士卒不为用”,杨志烈只得西奔甘州,并被沙陀杀害,凉州城也很快失陷。关于杨志烈被杀一事的后续处理,《资治通鉴》卷224代宗永泰元年(765)条记:闰十月,乙巳,郭子仪入朝。子仪以灵武初复,百姓雕弊,戎落未安,请以朔方军粮使三原路嗣恭镇之;河西节度使杨志烈既死,请遣使巡抚河西及置凉、甘、肃、瓜、沙等州长史。上皆从之。文中“河西节度使杨志烈既死”下尚有注曰:“杨志烈死见上卷广德二年。”即指前引《通鉴》文,再一次明确了杨志烈死于广德二年。《新唐书》、《资治通鉴》,及下面将引用的《旧唐书》等对杨志烈自受困凉州,至西奔甘州,再至被沙陀杀害,及朝廷获悉后遣使河西以巡抚善后的记述完整、清晰、一致,据此,杨志烈于广德二年(764)或稍后被沙陀杀害于甘州本应是不刊之论。那么,为什么还有学者认为正史所记有误,主张杨志烈是永泰元年十月被西突厥杀害于伊州、北庭之间的长泉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将法藏敦煌文书P.2942第190-226行所抄两件公文中被杀副帅误判为杨志烈。以下我们即对这一判断进行解析。二、突杀长泉的文句法藏敦煌文书P.2942为长卷,抄录有四十余则判文及数件状牒,内容涉及八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河西与伊西北庭地区政治、军事、经济史中的若干重大问题,历来备受学界关注。该卷第190-226行抄有两件状牒,提到一位副帅在前往北庭征兵途中被伊西庭留后周逸勾结突厥杀害于长泉,相关文句为:第190行:“伊西庭留后周逸构突厥煞使主,兼矫诏河已西副元帅。”第191-192行:“副帅巡内征兵,行至长泉遇害。”第219-220行:“元帅一昨亲巡,本期两道征点,岂谓中途遇害,遂令孤馆自裁。”另外,第一件状文中还提到了一位尚书,即第197-198行:“尚书忠义,寮属钦崇;生前人无间言,殁后状称矫诏。”这位尚书在该卷前部所抄的判文中又出现过6次,即:第1行“尚书判”、第11行“尚书割留氎三百段”、第35行“尚书所留绁布”、第87行“尚书处置”、第145行“玉门过尚书”、第146行“尚书当过”。由于P.2942首尾俱残,没有保留下题名、题记,有关文书年代、公文作者,特别是那位被害于长泉的副帅究竟是谁等问题遂成了相关学者争相探讨的焦点。1.对于内在假设的认同1980年,著名唐史专家唐长孺先生发表《敦煌吐鲁番史料中有关伊、西、北庭节度使留后问题》,1983年,史苇湘先生发表《河西节度使覆灭的前夕———敦煌遗书伯2942号残卷的研究》,仔细硏读上述学者的相关论著,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无论持杨志烈说还是杨休明说,不同学者论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各异,但在论证过程中却不约而同地将自己的观点建立在了三个假设的基础之上,且对这三大假设不予论证而直接认同并推而广之。概括而言,三个假设及其推论是:其一,P.2942所抄近50件公文的作者为同一人,即第213-214行自称“谬司观察,忝迹行军”的那位,因而这些公文的作者便不可能是被他言及的副帅。其二,文书中的“尚书”“使主”“副帅”“元帅”,甚至第190行的“河已西副元帅”都是同一人,因而记于“使主”“副帅”“元帅”,甚至“河已西副元帅”名下的事情也适用于“尚书”。其三,文书第145行所记“玉门过尚书”是指尚书经过玉门关,因而可据之推论这位尚书于凉州被围后奔至甘州,又经肃州、瓜州、沙州,西出玉门关前往伊西北庭并遇害于伊州、北庭之间的长泉。持被杀副帅为杨志烈说的学者遂进一步认为杨志烈并非于甘州被沙陀杀害。笔者认为,探讨上述三假设成立与否,是解读P.2942和硏究杨志烈事迹的关键,以下试分别讨论。2.p.2432第4页是尚书P.2942第1-180行所抄为判文,共45件,除第一件只余难以确认的一两个字而不知所云外,其余44件均保留了重要信息。这些判文原本应是分别判署于具体事状之上,后因故被抄集在一起,并于其后抄录了另外几件状牒。抄录时,抄写者一般都是先用简短语句概括将抄公文所涉事件的主要情况或发生背景,类似“事目”但是,抄写者并不等于就是原作者,作者问题必须靠分析公文内容并结合当时河西西域地区的历史背景综合考虑来解决。首先应予关注的是,第1-5行所抄判文的题目为“尚书判”,这与大多数公文题目均为对所涉事件背景的概述不同,本题所揭示的乃是判文的作者,即“尚书”。由此我们便可确认P.2942第一位作者的身份。接下来,第11-14、34-38、86-88、145-148行判文中均出现了“尚书”,表明所判事件均与尚书有关,但判案者却绝非尚书本人,而是另有其人。由此我们可以确知除尚书外,P.2942还有第二位作者。综合比对P.2942抄存的其余判文,可以发现,他也应是其余判文,至少是其中大部分判文的作者。通过分析判文内容与行文语气口吻,可以确认三点:其一,这位判案者地位相当高,可以署理州刺史与军使事务,地位自然在他们之上,应是节度使或至少是拥有节度使权力的官员。其二,这位判案者对尚书非常尊敬,行文中凡遇“尚书”均用平阙,说明他是,或曾经是尚书的部下。其三,既然这位判案者是,或曾经是尚书的部下,在P.2942中他又是以节度使的口吻判案,而在当时的河西又没有高于河西节度使的重臣,那么,最合理的解释可能就是他判案时尚书已离职甚至已逝,他是尚书的继任者。最后,第190-216行状文的作者自称“谬司观察,忝迹行军”,表明他是一位观察使或观察副使(后一种可能性更大),在军中实任行军司马,其地位自然比节度使低,而其状文中所言赴伊西北庭“巡内征兵”并受“两道”军将关注的副帅才是拥有节度使权任的长官。因而,这位行军司马与前已论及的大多数判文的作者在身份地位上有不小差距,当是P.2942的第三位作者。关于P.2942所抄各公文作者,笔者已撰有专文探讨,论证了P.2942抄存的少量判文的作者为杨志烈,大多数判文出自杨休明,卷末所抄两三件状牒的作者则时任观察副使、行军司马,有可能是后来继杨休明之后接任河西节度使的周鼎。条分缕析之后,可以判定P.2942的作者至少有三人,那么,建立在全卷作者为同一人假设基础之上的推论恐怕就该重新审视了,换言之,第190-216行状文只能证明被害副帅不是这件公文的作者,却无法排除副帅为另两位作者的可能性。3.本卷所录文为“副绅”而作“让主”的原因还说关于卷中屡屡出现的“尚书”与被害于长泉的副帅之间的关系,自唐长孺先生始,相关硏究者一直想当然地将他们等同了。笔者认为本卷中他们根本就是两个人。原因至少有三:其一,按正规官文书的行文习惯,在第190-216行这同一件状文的正文中,对同一个人物是不应该用两种官称混称的。需要说明的是,该状的题目并没用“副帅”,而是以“使主”代之,笔者推测,那或许是因为该题的后半句“兼矫诏河已西副元帅”中提到了因矫诏而来的“河已西副元帅”,而那是另一个人(状文已明言其为杀害副帅的真凶周逸,惜硏究本卷的学者大多未察,唐长孺先生文虽有过质疑,其说亦未引起重视),为了避开“副帅”与“河已西副元帅”的中心词“副元帅”之间有可能招致的模糊不清,更为了说明被杀者乃是杀人真凶的上司,本有主从上下之别,故抄写者在拟题时才用“使主”代称正文中的“副帅”。而“尚书”与“副帅”却都是实有所指的正规官称,混用容易致乱,如果没有特别的理由,古人为文一般都会避免的。其二,状文中有关他们的叙事完全不同。“副帅巡内征兵”等语表明遇害时他是现任使主,而“尚书忠义,寮属钦崇;生前人无间言,殁后状称矫诏”等语则是说尚书于死后被周逸别有用心地盗用了名义以谋私利,并不能说明撰作该状时他已亡殁了多久。因而,“尚书”与“副帅”在状中所处的语言环境各不相同,不能简单等同。其三,上述对本卷所抄各公文作者的考证可为笔者的观点提供佐证。前已论及,P.2942大部分判文的作者当是节度使级别的高官,其地位权责与第190-216行状文中可以统理两道军政事务的副帅相符,很有可能是同一个人,因为同时期河西地区并没有地位相当的第二人选。尚书当为其前任,本卷所记绝大多数事件发生时尚书已不在任,副帅长泉遇害之事更在其后,其非副帅亦可得旁证。这样,文书中分别记于“尚书”与“使主”“副帅”“元帅”名下的事件就应该各归其主,如若张冠李戴,以此人之名错安于彼人之事,确有自设障碍之嫌,错乱纠缠的局面恐怕就难以避免了。4.“过丧”应为“过”关于P.2942第145行“玉门过尚书”一语,以前的硏究者均想当然地将“玉门”理解为“玉门关”,将“过”理解为“经过”,并将“尚书”理解为本句的主语,认为这五个字的意思是“尚书经过玉门关”。笔者以为,上述对这五个字的解读有三个关键点需要重新考虑。其一,此处的“玉门”绝非玉门关,也不是玉门县,通观这四十余则判文状牒,其判署处理的均为军、州事务,判案者只面对军、州层级,各县政务尚且不会直接干涉,更不可能跨越数级去过问处置小小关隘玉门关的事情了。而玉门军则不同,它与P.2942中多次出现的建康军、豆卢军一样,均直接受河西节度使辖制,《资治通鉴》卷215玄宗天宝元年(742)即载:“河西节度断隔吐蕃、突厥,统赤水、大斗、建康、宁寇、玉门、墨离、豆卢、新泉八军,张掖、交城、白亭三守捉,屯凉、肃、瓜、沙、会五州之境,治凉州,兵七万三千人。”其二,此处的“过”并非“经过”之“过”,而是“过丧”之“过”。关于“过丧”一词的本意,唐人颜师古曾进行过精确解说:《汉书》卷81《匡张孔马传》记孔光死时“公卿百官会吊送葬。载以乘舆辒辌及副各一乘,羽林孤儿诸生合四百人挽送。车万余辆,道路皆举音以过丧。”其下颜注云:“丧到之处,行道之人皆举音哭,须过乃止。”是知过丧原本是丧葬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送葬、路祭等关系密切,具体指逝者的亲知友朋等于丧车经过时举哀致祭。此仪唐五代时仍然行用,如《新唐书》卷82即记李琮改葬时“群臣素服临送达礼门,帝(唐肃宗)御门哭以过丧,墓号齐陵。”古人有时还以一个“过”字表达此意,如法藏敦煌文书P.4092《新集杂别纸》中《出孝送物》有言:“右伏审仆射来日公参,厶值兹检纳忙迫,不过咨迎出孝。”其中的“不过”即是说仆射葬日大家都去送葬致祭时,自己因“忙迫”而无法去过丧。本卷“玉门过尚书”中的“过”字正是此意。其三,依古汉语语法,此句中的行为者,即句子的主语应位于“过”字之前,而非其后。如果按以前学者的解释“过”指经过关隘,表示所过之处的名词则恰当位于其后而非其前。例如《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门者”中“孔氏门”乃是经过的处所,而不是句子主语。因而,笔者认为,“玉门过尚书”一语的真正含义乃是谓作为河西节度使属下的玉门军的军将举哀祭拜已逝的前任节度使尚书。以前学界对“玉门过尚书”一语的解读连续出现了三个疏误,潜意识里是将其主语与宾语颠倒而成了“尚书过玉门”,并进而据倒置之后的语句曲解推绎,从而臆想出了看似合理,实则经不起反复推敲的结论。5.p.2432本件判文与“尚书”对以前学界探讨相关问题时习用的三个假设及其推论进行了逐一辨析之后,我们便可以在当时河西西域政治军事形势的大背景下,顺畅合理地综合、连缀传世史书与敦煌文书中的相关零星记载,将原本并不矛盾纠结的史实还原出来了。《资治通鉴》卷224代宗大历元年(766)条记:“夏,五月,河西节度使杨休明徙镇沙州。”关于尚书为唐代宗时期的河西节度使杨志烈,学界并无争议,笔者虽然将“尚书”与“使主”“副帅”“元帅”进行了剥离,但亦认为尚书为杨志烈的说法公允可信,下面试对P.2942中有关尚书,即杨志烈的记述逐一阐释。第1行“尚书判”明确显示该则判文的作者是尚书,即杨志烈,此则判文为他生前所作,后来被与其继任者的判文抄集在了一起并按时间顺序抄在了前面。据本件,那时的建康军使姓赵,而在后面第34-38行判文中,建康军使已是宁憘,这正与P.2942各公文的形成有一个不算太短的时间过程相符。第11行“尚书割留氎三百段”系谓杨志烈曾给建康军留了一些布匹,据判文,后来该军军使对这些布处置不当,杨志烈的继任者杨休明(而非杨志烈本人)遂责令追查,表明其时杨志烈已经遇害。第35行“尚书所留绁布”所说仍然是杨志烈割留布匹的事,此件判文比第11-14行那件内容更加具体,文中“依前”二字也表明两件判文具有内在联系和递进关系。第87行“尚书处置”是指尚书处理相关事务的作法,本件判文表明杨休明接掌河西后,仍然谨遵前任杨志烈订立的规则,两任节度使的政策颇具延续性。第145行“玉门过尚书”、第146行“尚书当过”,前者文意已见上述,后者的字面意思是应当祭拜尚书,整件判文则是说虽然应该祭拜尚书,但是在战时艰难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不应该动用过多的物资。玉门军驻守于肃州境内,与传世史书所记杨志烈的遇难地甘州毗邻,由此或可推知尚书杨志烈的丧礼很可能是由玉门军承办的,这本是情理之中的事,只是逾制过奢便不合时宜了。本件亦足资证明P.2942绝大部分公文撰作时,这位颇受人尊敬的尚书已然去世,即卷中所记史事多是在他逝世之后发生的。第197-198行“尚书忠义,寮属钦崇;生前人无间言,殁后状称矫诏”系谓杨志烈的忠义深受下属钦仰,其生前没有受到过非议,岂料殒殁后却被盗用名义矫诏欺世。这件状文的内含非常丰富复杂,笔者也已另撰专文探讨,现仅简述与杨志烈密切相关的结论。关于杨志烈的事迹,前揭王小甫先生文认为:宝应元年“救伊州、入西州之河西军将很可能是由杨志烈率领的,宝应元年杨预死后,他就接任了伊西北庭都护或伊西北庭节度观察使(北庭节度大使兖王于是年薨)。”“伊西庭节度观察由河西兼起自广德元年(763)杨志烈,起因是宝应元年吐蕃陷伊州后,是杨志烈率河西军将收复的。”以上从多种角度反复推理印证后,我们有理由相信P.2942中被害于长泉的副帅并非杨志烈。那么,以别人的遇害时间地点质疑正史对杨志烈遇难情况的记载便是完全不可取的了,换言之,传世史书中的相关记载不误,对它们的深入分析应有助于对杨志烈事迹的探讨。三、杨志烈死后的历史事件据前引《资治通鉴》,杨志烈当是广德二年时被沙陀人杀害于甘州,这其中有几个问题点可以做进一步的论证。1.杨志烈死难与沧州前归子相关文献记载的实证分析关于杨志烈的遇难时间,以前有不少学者主张是永泰元年(765)十月,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与P.2942对副帅死难事的记述相匹配,笔者上文已证其非,至于《新唐书》卷6《代宗纪》永泰元年所记:“十月,沙陀杀杨志烈。”笔者以为,前引《资治通鉴》有关杨志烈遇害于广德二年的记载真实可信,不仅该书卷223、224对此说的反复申明可以表明《通鉴》作者对此深信不疑,更重要的是,杨志烈死难与凉州陷落的时间关系是对此说正确性的最好诠释。《资治通鉴》卷223“志烈奔甘州,为沙陀所杀”下章注有云“凉州遂陷”,《旧唐书》卷196上《吐蕃传上》亦记:“广德二年,河西节度杨志烈被围,守数年,以孤城无援,乃跳身西投甘州,凉州又陷于寇。”2.沙不同人的出现反对杨志烈被沙陀杀害于甘州的学者曾提出过一种观点,即沙陀是在德宗贞元六年(790)才迁往甘州的,其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台式离子风机项目发展计划
- 小学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及答案
- 2024年空气处理化学品:光触媒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4年射频同轴连接器合作协议书
- Tetratriacontanol-Tetratriacontan-1-ol-生命科学试剂-MCE
- Tetracosanoyl-chloride-Lignoceric-acid-chloride-生命科学试剂-MCE
- Tenofovir-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TCF199-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数学第六章导数及其应用6.2.2.1函数的导数与极值课时素养评价含解析新人教B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9单元第1讲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案鲁教版
- 股权转让价值评估方法与案例讨论(39张)课件
- 给地球爷爷的一封信的阅读答案
- 部编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解读课件
-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 五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2课 画人像 ▏人美版 (共9张PPT)
- 医院参观引导词
- 污水处理厂日常水质监测体系
- 心理健康状况排查问题学生登记表样表
-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认识几分之一》学习单(校际公开课)
- 大学生恋爱和性心理教学案
- 体操技巧组合动作改编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