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讲义专家讲座_第1页
乙型肝炎病毒讲义专家讲座_第2页
乙型肝炎病毒讲义专家讲座_第3页
乙型肝炎病毒讲义专家讲座_第4页
乙型肝炎病毒讲义专家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球有3.5亿

人口携带HBV我国为高流行区,HBV携带者达10%检测指标?乙型肝炎病毒讲义专家讲座第1页

乙型肝炎病毒分类

嗜乙型肝炎病毒肝正嗜肝DNA病毒属:土拨鼠肝炎病毒DNA地松鼠肝炎病毒病毒DNA病毒属:鸭乙型肝炎病毒科

乙型肝炎病毒讲义专家讲座第2页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结构

(1)大球形颗粒(2)小球形颗粒(3)管形颗粒乙型肝炎病毒讲义专家讲座第3页

电镜下HBV乙型肝炎病毒讲义专家讲座第4页(1)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

大球形颗粒:有感染性完整病毒颗粒。直径:42nm外层=包膜:脂质双层+HBsAg、PreS1Ag、PreS2Ag主蛋白:HBsAg(226)中蛋白:HBsAg-PreS2Ag(281)

大蛋白:HBsAg-PreS2Ag-PreS1Ag(400)乙型肝炎病毒讲义专家讲座第5页内层=衣壳:20面体、27nm衣壳蛋白:HBcAg+HBeAg关键:不完全双链环状DNA、DND多聚酶等乙型肝炎病毒讲义专家讲座第6页(2)小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直径:22nm,中空颗粒。为过剩表面抗原,无DNA。(3)管形颗粒管形颗粒:由小球形颗粒聚集而成。乙型肝炎病毒讲义专家讲座第7页2.HBV基因结构与功效1)HBV基因结构:

不完全双链环状DNA长链(负股):3200核苷酸短链(正链):50~100%粘性末端:5′-250个核苷酸直接重复序列(DR1DR2区)(5′-TTCACCTCTGC)11DR作用:DNA成环,病毒复制

乙型肝炎病毒讲义专家讲座第8页乙型肝炎病毒讲义专家讲座第9页

2)HBV基因功效开放读框:S区、C区、P区、X区S区:S基因、PreS1基因、PreS2基因↓↓↓HBsAg、PreS1Ag、PreS2AgC区:PreC基因-C基因、C基因↓↓Pre-C蛋白→HBeAg、HBcAg乙型肝炎病毒讲义专家讲座第10页P区:DNA多聚酶X区:HBxAg①反式激活HBV基因→增强HBV基因复制和表示②反式激活宿主细胞一些原癌基因→肝癌短链(正链):复制乙型肝炎病毒讲义专家讲座第11页

3.抗原组成(1)表面抗原(HBsAg)

PreS1Ag、PreS2Ag(2)关键抗原(HBcAg)(3)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讲义专家讲座第12页

(1)表面抗原(HBsAg)1)存在于三型颗粒中;2)是HBV感染主要标志;3)可刺激产生:抗-HBs—保护性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4)分亚型抗原表位:a,d/y,w/r;亚型:adr(汉)、adw(少数民族)、ayr、ayw;5)抗-HBs:有免疫力;

制备疫苗乙型肝炎病毒讲义专家讲座第13页PreS1Ag、PreS2Ag1)含有吸附表位;2)与病毒复制相关---病毒复制指标;3)可刺激产生:抗-PreS1抗-PreS2:见与急性肝炎恢复期早期,提醒HBV正在或已经去除;4)抗-PreS1:较长抗-PreS2:急性期血清,连续时间仅2~3个月;

阻断结合乙型肝炎病毒讲义专家讲座第14页(2)关键抗原(HBcAg)1)为衣壳蛋白,仅存在于Dane颗粒中;2)不易在血液中检出;3)感染肝细胞核、胞质、膜上存在;4)可刺激产生:抗-HBc—非保护性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5)抗HBc:IgM:提醒BHV处于复制状态,含有强传染性;IgG:感染标志;乙型肝炎病毒讲义专家讲座第15页(3)e抗原--HBeAg1)仅存在于Dane颗粒中;2)游离存在于血液中;※3)为病毒复制及强传染性指标;4)可刺激产生抗-HBe;5)抗-HBe:HBV复制能力减弱,传染性降低;是预后良好征象;乙型肝炎病毒讲义专家讲座第16页乙型肝炎病毒讲义专家讲座第17页

病毒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结果分析HBsAgHBeAg抗-HBs抗-HBe抗-HBc结果分析+----HBV感染或无症状携带者++---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或无症状携带者++--+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传染性强,“大三阳”)+--++急性感染趋向恢复(“小三阳”)--+++既往感染恢复期--++-既往感染恢复期----+既往感染或“窗口期”--+--既往感染或接种过疫苗乙型肝炎病毒讲义专家讲座第18页

4.HBV复制周期

乙型肝炎病毒讲义专家讲座第19页

5.动物模型与细胞培养黑猩猩动物模型:致病机理、疫苗鸭乙型肝炎病毒:筛选药品、免疫耐受机制病毒DNA转染细胞培养系统:筛选药品

乙型肝炎病毒讲义专家讲座第20页6.抵抗力1.抵抗力强于HAV2.低温、干燥、紫外线:耐受3.70%乙醇:不被灭活4.100℃10分钟可灭活;0.5%过氧乙酸、5%次氯酸钠、环氧乙烷乙型肝炎病毒讲义专家讲座第21页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㈠传染源

⒈乙型肝炎患者:潜伏期(30-160天)急性期、慢性期※⒉无症状HBV携带者

㈡传输路径

⒈血液、血制品等医源性传输:不严格集体预防接种、药品注射针刺、文身等

⒉母婴传输:宫内感染、分娩、哺乳

⒊生活亲密接触传输:唾液、共用牙刷、剃须刀

⒋性传输:我国不是主要传输方式

乙型肝炎病毒讲义专家讲座第22页㈢致病与免疫机制

1.致病无症状HBV携带者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症肝炎与肝硬化和肝癌亲密相关乙型肝炎病毒讲义专家讲座第23页2.免疫性细胞免疫:如HBcAg含有T细胞表位,

⑴特异性CTL直接杀伤作用

⑵细胞因子抗病毒效应

⑶细胞凋亡作用体液免疫:如HBsAg、PreS1Ag、PreS1Ag乙型肝炎病毒讲义专家讲座第24页3.HBV致病机制※⑴细胞介导免疫损伤:CTL-HBcAg多肽急性肝炎:病毒感染少许肝细胞,CTL可将其全部杀伤。重症肝炎:病毒感染大量肝细胞,细胞免疫过强。慢性肝炎:机体免疫力低下,不能杀伤大量感染细胞,病毒不停释放,又无有效抗体中和病毒。慢性HBsAg携带者:垂直感染、成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讲义专家讲座第25页⑵体液免疫所致免疫损伤:血清中:HBsAg-HBsAb,HBeAg-HBsAb肝外损伤:※膜性肾小球肾炎、皮疹、多发性关节炎、小动脉炎等,与重症肝炎相关。⑶本身免疫所致损伤:肝特异性脂蛋白抗原(LSP):体液免疫、细胞免疫:LSP抗体、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

乙型肝炎病毒讲义专家讲座第26页4.病毒变异与逃逸免疫1)S基因-a表位基因(145、126氨基酸):点突变、插入突变→HBsAg-HBsAb不能结合、亲和力↓→逃避体液免疫、诊疗逃逸2)Pre-C基因:G1896→ATGG28→TAG终止密码子HBeAg合成障碍→血清学表现不经典3)C基因:CTL靶抗原改变→CTL逃逸突变株病毒变异与逃逸免疫作用:HBV感染慢性化乙型肝炎病毒讲义专家讲座第27页5.HBV与原发性肝癌①流行病学调查:感染人群高217倍。②Southen印迹核酸杂交:肝癌组织有HBVDNA整合,50%为X基因片段③动物试验:新生土拨鼠感染与HBV相同土拨鼠肝炎病毒3年后,100%发生肝癌。乙型肝炎病毒讲义专家讲座第28页三、微生物学检验1.HBV抗原、抗体检测ELISA法:HBsAg-HBsAb;HBeAg-HBsAb;HBsAb。必要时检验PreS1Ag、PreS2Ag和PreS1Ab、PreS2Ab1.血清HBVDNA检测核酸杂交法、PCR法3.血清DNA多聚酶检测已被HBVDNA检测取代乙型肝炎病毒讲义专家讲座第29页

病毒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结果分析HBsAgHBeAg抗-HBs抗-HBe抗-HBc结果分析+----HBV感染或无症状携带者++---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或无症状携带者++--+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传染性强,“大三阳”)+--++急性感染趋向恢复(“小三阳”)--+++既往感染恢复期--++-既往感染恢复期----+既往感染或“窗口期”--+--既往感染或接种过疫苗乙型肝炎病毒讲义专家讲座第30页乙型肝炎病毒讲义专家讲座第31页四、预防及免疫

1.控制传染源,切断传输路径※2.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